第三章 怎样欣赏美
幼儿教育学:第三章-幼儿美育
幼儿教育学:第三章-幼儿美育一、幼儿美育的概念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美被认为是客观的,它存在于现实社会中,无所不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
赏心悦目的自然美、陶醉心灵的艺术美、人类社会中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之美等等,都是美存在的基本形态。
另一方面,美的标准又因时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意识形态不同而不同。
从“美”的字面就可看到,肥大的羊为“美”,这反映了古代农牧时代的观念,而现代社会里恐怕没有谁会将美局限于此。
即使在同一时代,西方资本主义所推崇的一些没落、腐朽的文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看来,也决不会认为是美的。
而且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其审美的角度和趣味,也会因每个人的立场、观点、志趣、爱好、文化教养、思想方式、生活经历等等不同而不同。
因此,美被认为既是客观的,又取决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它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从上述美的特性中可以看到,美是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客观存在,但又不等于人人都能发现美,都能正确地认识美。
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尽管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是人的爱美之心带有极大的自发性,仅凭此是不可能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的,必须在此基础上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才能自觉地、健康地感受和理解现实美、艺术美。
这就是说,需要通过一种专门的教育,用特定的途径和手段对人进行审美教育、美感教育,这就是美育。
美育的特点是通过美的事物、用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怍用人的情感系统,使人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愉悦、动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影响、熏陶。
因此,美育对人的情感发展、对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特殊的重要性。
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认识过程中的情绪性等,决定了幼儿美育的特点是: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而不要求对美的形象从逻辑上进行过多地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幼儿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而不以培养审美观念、概念为主;以培养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而不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
美学如何欣赏艺术美
如何欣赏艺术美在我们日常生活的领域中,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的分类,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等等。
而对艺术美的欣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对美的欣赏。
既然我们今天讨论如何欣赏艺术美,那么就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艺术。
什么是艺术?不同的学者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甚至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讨论这个问题。
那些不同意讨论艺术美的学者认为,艺术是不能定义的,艺术是发展的、开放的,而任何定义都是封闭的。
我觉得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性,通过对这种特性的区分就可以对任何事物下定义。
对任何事物的定义只有难易的问题,而不存在能不能下定义的问题。
我认为,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通俗的说(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就是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美术、音乐、雕刻、诗篇等作品。
艺术就是美。
柳宗元曾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对待同一个艺术品,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认为美,或认为不美,或认为这个艺术品这里美,或认为艺术品那里美。
对同一艺术品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源自于不同人所具有的不同知识结构和不同的审美需求。
但是从艺术美欣赏的方法上来看,无论你具备那种知识结构,拥有哪种审美需求,大致要把握的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根据“艺术就是美”这一概念,我们在欣赏某件事物之前要首先判定是不是艺术,是不是美。
即对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分。
区分就是看这个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象世界。
由于美(意象)和美感(感兴)是同一的,因此区分也就在于这作品能不能使人产生美感。
如果不能使人产生美感,那就不能生成意象世界,也就没有艺术。
一件作品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鸣是一个完全主观性的东西,这个主要要看个人的感受,只要把握住所欣赏的作品是否可以呈现意象世界就可以了。
现结合电影这一具体的艺术作品来详细说明如何欣赏艺术美。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思想的结晶,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就要从中体会艺术家想要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怎么样的一种思想和情感,是优美还是崇高,是喜剧还是悲剧等等。
美学教授教你如何欣赏美学
美学教授教你如何欣赏美学一、美学是什么?美学是研究美和审美的学问。
美可广泛指物质世界的各种形象、事物、人类行为等方面。
审美则是对美的主观陶醉、感受体验及其理智、理论分析和判断的综合。
所以,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包括生活、人物、自然界、文艺作品、建筑设计、音乐、绘画等广泛的范围。
二、欣赏美学的方法1.专业观点要想了解和欣赏美学,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美经验。
可以通过参加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课程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报刊等途径进行自学,这样就能对美学的基本知识及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感官体验观察、聆听、闻、尝、触都是欣赏美学的方式,要注重感官的体验和感知。
比如,欣赏绘画作品要注重线条、构图、色彩等感知,欣赏音乐要注重旋律、节奏、和声等感官体验,欣赏舞蹈要注重舞姿动作,欣赏建筑要注重空间、材料、形式等。
3.理性思考欣赏美学不是单纯的感性体验,还需要理性思考。
要思考作品的含义、主题、表现形式等,把自己的感受与作品的意义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态度,并得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4.开放心态开放心态是欣赏美学的前提之一。
每个人对美的认知不同,个人的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欣赏美学应该尊重个人的品味和审美倾向,不要对他人的审美评价过于崇拜或贬低,也不应该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审美观点。
三、美学与生活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科,更是用于生活的一种思想态度。
通过欣赏美学,可以增强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也可以使一个人的品质得到提升,培养人的美感和审美修养。
所以,学习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终生的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总之,欣赏美学需要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美经验,同时需要注重感官的体验和感知,理性思考以及开放心态,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美学的魅力和价值。
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活、感悟生命、提高品质,是人们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怎样欣赏语文课文中的美
怎样欣赏语文课文中的美美,而是缺少发现。
”同学们,只要我们在阅读探索中多留心、多思考,多讲究些方法,从语文课文中,我们也能获得美的享受,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和阅读水平。
主持人:小博士翻开小学语文教材, 同学们便能够发现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在我们面前表达的美璀璨夺目:崇高理想境界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语言形式的美和题材新颖的美……那么,怎样学会欣赏语文课文中的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呢?一、字斟句酌,欣赏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中人物的语言富有个性,细心琢磨文中优美的词句,不但能欣赏语言的优美,还能积累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如《第一场雪》中景物描写是重点,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阅读时,我们可抓住“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细细揣摩,就不难体会到:作者使用了这些叠词,写出了雪后柳条、松柏不同的形态美,十分准确、形象。
描写雪后的景色局部,作者更是调动了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精心锤炼出多个准确的动词,把景物描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虚实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令人产生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美感。
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的精彩,脍炙人口。
学习时想想“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能够换成什么字?这样换好不好?通过推敲词语,联系作者的经历,我们领悟到不管是用“过”“满”“到”等都不如“绿”字有声色。
一个“绿”字,几经修改得来,活化了春的特点,给人一种非常鲜明的形象,读着“绿”,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纷纷从泥土中钻出来,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说明诗人对每个字都实行了精心的选择,一个“绿”字,使诗句神韵俱生。
这就体味到了语句的优美,领略了语言的魅力。
二、熟读成诵,感受情感美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它有利于读者深入品味作品。
美学公式第3章范文
美学公式第3章范文首先,本章对形美和心美进行了界定。
形美即美的外表,是通过视觉感知所获得的审美体验。
在视觉艺术中,形美涉及到构图、线条、色彩等视觉元素的组合和表现。
心美则指的是心灵的美感体验,是通过情感和认知过程所产生的审美体验。
心美可以源于对作品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的感知与思考。
形美和心美作为审美体验的两个重要维度,相互影响且相辅相成。
接着,本章指出形美和心美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形美和心美都是主观体验,取决于个体对作品所产生的感受和评价。
其次,形美和心美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文化性。
即便不同人对形美和心美的评价可能存在差异,但相同文化背景和审美经验的人往往对一些艺术作品的美感有较高的共识。
最后,形美和心美都有一定的审美规律和原则,如黄金比例、平衡感、和谐等。
然而,形美和心美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在审美过程中,形美往往是起点和基础,可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而心美则是形美所引发的思考和情感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对作品内涵和主题的理解和感知达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
其次,形美注重于作品本身的外在美感和表现形式,更重视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官上的愉悦;而心美侧重于作品背后的情感、思考和精神内涵,更注重于思想上的启发和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形美和心美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形美在引发观者的注意和兴趣后,为心美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和契机。
观者通过感知作品的形式美,进而对作品的主题、情感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形成心灵的美感体验。
相反,心美对形美的评价也会影响观者对作品形式美的认知和感受。
总结起来,美学公式第3章揭示了形美和心美在审美过程中的关系。
形美是审美体验的外在表现,为心美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和契机;而心美则是形美所引发的思考和情感的延伸和深化。
形美和心美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在审美过程中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美感体验。
第三章 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3.1.1徐冰《生命潭》
根据视觉感受 的心理活动趋 势,大体分为 前向型和后随 型两种。前向 型视知觉感应 方式,是一下 子立即抓住视 觉形象的基本 形式感或运动 倾向,后随型 视知觉感应方 式,习惯以目 光追随物形轮 廓线,从局部 向局部轮回一 周,合为整体。
3.1.2珂勒惠支《农民战争》组画之一《反抗》
3.3.2梵高《向日葵》
3.3.3第275窟北壁上描绘的“尸 毗王割肉贸鸽”本生故事画
审美心象的形成,有时是在整体性审美观照中,感觉与 理知两种不同的心理因素,相互矛盾、相互冲突,又相 互交织、相互渗透中,逐渐明朗化的。此处列举唤起心 理上某种震慑感。
值得注意的是联觉、通感始终是相对应的,相对于艺术 品主要的审美意象性质来说,联觉、通感也只能是有限 度的。
但审美感觉毕竟只 是及于对象表层的 心理活动,正是由 于艺术品外部构成 对于欣赏者的感 觉——第一信号系 统的刺激,他将不 满足停留于表象的 感觉,而要求对艺 术品做进一步探知, 从而发生第二信号 系统的连锁性反应。
PAGE--11
•第三节 超越感觉和理知
•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心境共鸣
一、这超越感觉和理知的审美阶段即审美心象,在具 有整体性的审美欣赏关照中实现。
壮美和优美相对应,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适应不同 的欣赏需要,没有高低之分。
悲剧性与喜剧性相对应,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和 崇高美相联系,喜剧性则和滑稽美相联系。
总之,心境的共鸣,来自两方面的移情力,一方面,是 创作者“移我情”,将自我情感移入作品;一方面,是 情感物态化的作品对于欣赏者,产生“移他情”的魅力。
一是情绪要素——审美冲动和审美兴奋;
二是创造活动的要素——从审美感觉到心象,构成一个整体的审美对象;
感受美 体验美 欣赏美 创造美
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美,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存在,它以千姿百态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自然的美丽景色,还是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美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那么,如何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甚至创造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感受美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和体会。
当我们置身于自然风光之中时,闭上眼睛,深呼吸,让清新的空气充盈在体内,用心感受阳光的温暖、风的清爽、大地的厚实。
或者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可以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去感受画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用心感受,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美的魅力。
体验美是一种身心的共鸣,它需要我们通过行动去亲身体验。
当我们远足登山时,可以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登顶后俯瞰山川河流,感受壮丽的自然风光;或者去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与艺术作品近距离接触,感受艺术家的用心创作。
通过亲身体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美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然后,欣赏美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和品味。
无论是欣赏一首优美的音乐,还是品味一道美味的佳肴,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
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味,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美的乐趣。
创造美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它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无论是绘画、写作、音乐还是美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美的方式。
当我们投入到创造美的过程中时,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
只有通过创造,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都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互动过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体验、用审美去欣赏、用创造力去创造。
美,是一个无穷的世界,只有通过不断地用心去感受和表达,我们才能更深刻地领略到它的美妙和魅力。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用心去体验、欣赏、创造美,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浅谈欣赏美
浅谈欣赏美欣赏美这一主题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简单地说,它追求的是对美丽事物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美,比如自然界的美景,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甚至是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中的美,如一杯清水、一朵花儿、一片树叶等等。
无论是哪种美,欣赏是我们人类天生的本能和需求。
本文主要讨论欣赏美对我们的意义以及如何从欣赏美中获得快乐。
首先,欣赏美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心理作用。
正如经典的拉姆斯迪尔所说,欣赏即不能被解释为单纯的“观看”,而是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积极的、愉悦的感受。
当我们欣赏外在世界的美时,好似被美所包围,我们得到了快乐和舒适,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尤其是在忙碌疲累的生活中,欣赏美往往可以让我们摆脱烦恼和压力,相对放松地看待事物,从而提高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身心健康。
因此,欣赏美是我们精神生活中的一种锻炼,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更纯粹、更美好。
其次,欣赏美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美学需求,同时也对我们生活的方式提供了指导。
艺术、文化和哲学等领域中,大多数学科都是对美的探究和理解。
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文化传统丰富,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可以使我们更加敏锐地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欣赏美从一个角度上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外界,逐渐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欣赏美,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明智地理解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
最后,欣赏美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欣赏美并不是单纯的感官体验,而是一种审美精神和人生态度的培养。
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似乎只有在时间和经济允许范围内才有机会实现,这就绝不是良好的教育。
而对于美的欣赏则不同,它并没有束缚于经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且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途径来实现。
培养一个健康的审美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社会和文化背景,产生创造性的思想,更好地面对生活问题。
因此说,欣赏美不仅有助于我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如何进行美术欣赏
如何进行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取美的感受和文化艺术知识的过程。
美术欣赏不同于单纯的美感享受,它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体会并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内涵含义和文化意义,这也是美术欣赏技巧的关键。
一、欣赏前的准备工作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1.学习艺术理论和历史: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风格等,并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2.培养审美素养:认识美的特点和规律,培养感受美的能力。
可以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美学课程学习、读书看画等方式来提高。
3.观察力的锻炼:艺术作品通常是细节构成的整体,因此需要耐心仔细地观看,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蕴。
二、欣赏过程中的技巧在欣赏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提高欣赏的效果。
1.整体观察:从整体上感受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构成,如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等要素。
从而对作品的风格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逐一细看:在整体了解作品的基础上,逐一细看每一个部分,如头部、身体、背景等。
通过分析每部分的表现手法、造型风格和含义,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全部内容。
3.感悟内涵:作品的内涵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
通过感悟内涵,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在感悟内涵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作品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进一步延伸思考。
4.比较研究:通过与其他艺术作品作比较研究,了解作品在文化艺术既有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的创新性和价值。
三、欣赏后的收获在完成艺术作品欣赏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收获。
1.获得美的感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进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使我们更有品位,更具创造力。
2.获得文化艺术知识:欣赏艺术作品,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文化艺术知识,进一步增加我们的文化修养。
3.获得思考和创造力:艺术作品欣赏,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创作能力,在生活中更富有创造性和活力。
如何欣赏与塑造美与艺术
如何欣赏与塑造美与艺术美与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欣赏与塑造美与艺术既是一种情感体验,也是一种个人表达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欣赏与塑造美与艺术的方法和技巧。
一、欣赏美与艺术的方法1. 保持开放心态:欣赏美与艺术首先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带有先入之见和偏见,接受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2. 了解背景知识: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或者与专业人士交流来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意图。
3. 细致品味:欣赏美与艺术需要我们细致品味作品中的细节和表现手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4. 多元化体验:不仅仅限于观看绘画作品,我们还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美学体验。
多元化的体验可以拓展我们对美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塑造美与艺术的方法1. 探索自我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作、绘画、摄影等创作形式,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艺术作品,实现自我表达。
2. 学习与实践:艺术并非天赋,而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参加艺术培训班、学习绘画技巧、音乐演奏等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3. 寻找灵感与创意: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灵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观察自然景观、阅读文学作品、参观艺术展览等都可以为我们的创作提供新的创意和灵感。
4. 与他人交流合作:艺术创作并非孤立的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参加艺术团体或者合作创作可以激发创造力,丰富我们的艺术作品。
结语欣赏与塑造美与艺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开放心态、积累知识、细致品味和实践创作。
通过不断的欣赏与塑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能够以艺术表达的方式去创造美。
第三章 怎样欣赏美
• 父亲--这就是生育、养我的父亲,每个站 在这样一位如此淳厚、善良、辛苦的父 亲面前,谁又能无动于衷呢会有什么 样的感想又是哪些人不了解、不热爱 这样的父亲呢
• 有人来信说《我的父亲》叫他们流泪,一位农民的来信说,画上的人 是他们生产队的一位老农,还说这样的创作人民支持。这些话坚定了 我要走的路,表现农民,就画我熟悉的大巴山农民的平凡生活,画他 们的悲欢喜怒、爱憎、生死。 • • 我觉得作品应有人民性,作品应和多数观众起到一种感情上的交流 和共鸣作用,要做到这点,重要的是要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真实感情。 • • 明年毕业我打算画一组"农民"组画,现已构出一些草图,可惜上次 你未能给我提出意见,下次再听你的意见吧。 • • 顺致 • • 敬礼 • • 罗中立 • • 1980年12月
第三章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认识论告诉我们,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它。 美术欣赏是一种在创造的过程,而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又有时代、地域、 价值取向、艺术形式等差异。美术欣赏的方法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只有在不 断的欣赏实践和理解、思考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把握其真谛。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个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艺术家们心灵 修养与艺术技巧的综合产物。因此,在看一件美术作品时,需要欣赏者自身 与艺术作品产生感应。 需注意如下几点: 1、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艺术欣赏活动(不同风格、流派等) 2、要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产生原因、时代背景。特别把握在某一时代、某 一国家、某一时期、某一派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绘画大师,可以为我们提 供一个衡量的标准。 3、要加强广泛的艺术修养,达到艺术的触类旁通。(读书看报、文学、戏剧、 电影、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借鉴。在形式美中的平衡、对称、均衡、比例、 谐调统一等是许多艺术门类的共同语言。) 4、要深化对美术作品的思考与认识。反复观摩,耐心品味。 5、概括对美术作品欣赏从以下几点入手: A\理解美术作品的立意和主题 B\感受美术作品的情景和意境 C\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D\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E\思考对美术作品的自我联想和感受(不分先后,自然融合)
大学美学第三章-美从何处寻PPT课件
二、移情说
●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那些无耻的石头又滚回平原” “矛头兴高采烈的闯进他的胸膛”
鲦子鱼非出游我从,容,安是之 我不鱼知乐也鱼!之乐?
之 乐 ?
安 知 鱼
子 非 鱼 ,
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 ◆科林斯柱式
多利克式柱子比例粗壮, 开间比较小,檐部比较重, 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 圆锥台, 没有柱础,雄强的柱身从台 基面上拔地而起。 粗壮的多利克式柱子收分比 较明显。
3、内模仿的美学意义 指出了美感的生理基础,有人把它称为 审美筋肉论或者艺术生理学。
《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708——784),字清 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字体方严正大、雄浑拙朴、 大气磅礴,世称颜体,在书法 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品:《多宝塔感应碑》、 《大唐中兴颂》、《颜家庙 碑》。
诞生: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针对构 造主义心理学提出。格式塔是德语 Gestalt的音译,相当于英文 Configuration,含有“完形”、“整 体”、“全境”的意思,所以格式塔 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创始人物:韦特墨、考夫卡、库洛
2、阿恩海姆简介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 美国著名心理学 家、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库洛的追 随者,格式塔心理学最主要代表,毕生从事 教育和艺术心理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
天 文 , 擅 画 肖 像 , 熟 悉 西 方 画 法 。 他 所 画 的 人 物 、 山 水 、 楼 观
代 画 家 、 天 文 学 家 。 山 东 济 宁 人 。 是 天 主 教 传 教 士 汤 若 望 的 门 生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美术欣赏3(4)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四)
黄新波版画《年轻人》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四)
黄新波版画《年轻人》局部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四)
作品着力刻画人物的神情特征,那富于青春活力的面部表情和手的 姿态,以及沉思的眼神、手中的铅笔,都含有一定的寓意。背景的奔腾 潮流、屹立的输电架和点点星空,对人物的神情及内心世界起到了很好 的补充和烘托作用。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当年献 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青年一代所具有的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在大片“黑”底的衬托下人物的脸和手的“白”显得鲜明突出;而作为 “灵魂窗户”的眼睛的“黑”,在面部“白”块的衬托下,又显得格外 传神。可见这种“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强烈对比和交相辉映的 关系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而在人物 的某些局部及背景上以三角刀刻出的细致挺秀的线条所构成的“灰”调 子,又使得画面在黑白对比中求得层次变化,求得和谐,增强了刻画人 物形象的能力。这幅版画无论是人物形象、表现技法、情趣意境和主题 思想都给我们获得了审美的享受。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四)
左边的一幅油画是中国 “文革”期间的著名作品 《毛主席去安源》。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四)
这幅画在1967年10月展出后, 非常轰动,许多工人、农民、解 放军战士仰望着这幅画久久不愿 离去。这就是当年全国人民对这 幅作品的感受——顶礼膜拜!它 迅速被制作成各种印刷品发行, 印量达9亿多张,是世界上印数 最多的一张油画。创下了世界美 术史和印刷史上的罕见记录。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四)
《年轻人》是著名版画家黄新波作于1961年的一幅版画。 此图表现一个60年代充满智慧和理想的女知识青年的形象。 The black-white woodcut “the Youth” was created in 1961 from a layout by famous painter Huang Xinbo. It shows a young woman’s imagery in 1960s who was full of wisdom and dream.
欣赏美的措施
欣赏美的措施引言在现代社会,美是令人向往和追求的。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人们渴望能够欣赏美,以缓解压力和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感。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创造和提供美的体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欣赏美的措施,其中包括欣赏自然美、欣赏艺术美和欣赏人文美等方面。
欣赏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所呈现出来的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欣赏自然美:1.探索自然景观:去郊外或者著名的风景区,亲身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如山水、森林、湖泊等。
可以进行徒步、露营或者拍照等活动,将自然美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2.观赏日出日落:每天早上和傍晚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大自然会展现出美丽的景色,例如金色的阳光、橙色的天空和云朵等。
找一个合适的地点,静静地观赏日出和日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品味季节变化: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春天的花朵绽放、夏天的绿色植被、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雪景等。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去欣赏自然的美,感受季节带来的变化。
4.种植绿植:在家中、办公室或者公共场所种植一些绿植,如花卉、盆栽植物等,可以使环境更加美观,也能提供一种舒缓和放松的感受。
欣赏艺术美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美。
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等。
以下是一些欣赏艺术美的方法:1.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艺术馆和博物馆是聚集了大量艺术作品的场所,例如名画、雕塑作品、文物等。
通过参观这些场所,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艺术美,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造型风格。
2.欣赏音乐会和表演:音乐和表演是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购买音乐会或者表演的门票,亲临现场欣赏表演者的精彩演出,感受音乐和舞台的美妙和魅力。
3.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阅读小说、诗歌、散文等,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对于生活和情感的诠释,感受到文字所呈现的美感。
4.学习艺术技能:学习一门艺术技能,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浅谈欣赏美
浅谈欣赏美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自然界的壮丽景观,还是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美感。
欣赏美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和沉浸。
今天,我想就浅谈欣赏美进行一次探讨,以便能更好地领略和感受美的存在。
首先,欣赏美是一种主动心理活动,它需要我们主动投入,用心去感知和思考。
当我们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例如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区、博物馆、音乐厅、花园等地,我们需要运用所有的感官去体会、感受和思考。
通过观看、聆听、嗅闻、触摸等感知方式,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地体验美带来的满足感。
其次,欣赏美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眼界。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色还是艺术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美的存在。
例如,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时,需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欣赏美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
每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都有所不同,通过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我们能更好地洞察、把握和欣赏美的存在。
这就需要我们有广泛的阅读、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眼光。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通过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静心欣赏,通过专注和冥想,我们能更好地沉浸在美的世界中,让美包围着我们的身心。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气味和触感,重新感受生活中的美。
另一种方法是与他人分享欣赏美的体验,通过交流和讨论,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美的内涵,并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除了欣赏美,我们还可以通过创造美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一颗创造之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想象力,我们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摄影或者园艺等形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三)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三)
1973年王式廓为把《血衣》画成油画。带病到河南巩县 再度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为收集色彩的形象素材,王式廓 深入农村、水利工地进行写生,工作起来总是废寝忘食,在 短短的29天里,他画了74幅画。为了崇高的艺术事业,他是 拼上命了。因为他知道失去的时间太多了,所以要争分夺秒, 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据人们回忆,在1973年5月22日这一 天的下午6时,王式廓正在画农民双头像的时候,“他脸上 冒汗,手也发抖,突然昏迷过去。从此再也未醒过来。”王 式廓带着遗憾走了,留给后人的是一笔精神财富。画家用了 毕生的精力,以凝重的笔触表达了亿万农民在为自己的生存 权而抗争的宏伟场面。就这样,他为着崇高的艺术事业,献 上了62岁的宝贵人生。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三)
王式廓的《血衣》写生稿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三)
王式廓创作素描《血衣》是呕心沥血,绞尽了 脑汁。素描《血衣》从1950年酝酿到1959年完成, 整整花费了10年时间。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 不过用了8年。利用10年时间创作一件作品,在中 国绘画史上是首例。由此,我们不得不折服王式廓 强烈的精品意识和严肃的创作态度。1953年完成第 一稿时,并没有血衣情节,1954年他受连环画启发, 画面上才有了血衣这个中心结构。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三)
In 1973, he drew it as an oil painting to Gong town of HeNan to live the life collected sources, he went into the country, water conservancy place to sketch and when he worked, he always forgot to eat and sleep. In his short 29 days, he drew 74 pictures. For his great art career, he devoted all his life. Because he knew that he had lost lots of time during the cultural evelution, so he should catch all minutes and seconds. According to people’s memory, on the 22th may 1973, in the afternoon, when he was drawing a farmer’s head, his face was sweating, his hands were shaking and then went to coma. And he hadn’t never waken from now on. Like this, he devoted his dear life ---62 years old, for his great art care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底,由国家委派赴欧洲之法国、比利 时、瑞士等国主持为期半年的《中国近百年 绘展览》。 1959年与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 1974年创作的《俏也不争春》,于1982年 被日本《读卖新闻》评为名画。
• 情景与意境:近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柏;远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
中景-连接南北的长城、黄河长江(祖国两大动脉)贯穿整个画面和谐统 一,象征我们伟大祖国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太阳体现“东方红, 太阳升”之意,亦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江山如此多娇---毛主席亲笔题
字。
•
背景资料:1959年5月初,关山月和当时任江苏画院院长的傅抱石分别前往北京接 受任务,并到人民大会堂作现场考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定要在4个月内,即 国庆前,完成至少7米宽、5.5米高的大画。 • “江山如此多娇!首先在画面上必须突出一个‘娇’字,既要概括祖国山河的东西 南北,又要体现四季变化的春夏秋冬;不仅要表现‘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 而且要描绘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既要有江南,又要有雪山。只有在这‘多’ 的气势中,才能体现出‘娇’来。”关于画面上空间要不要出现太阳的问题,郭老 认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指的是1936年,而现在是新中国成立 十周年,画面上当然应该出现太阳。”大家一致同意郭老的看法,两位画家重新修 改草图。 五易其稿,终成大器。 • 表现形式与手段:在全面展开作画时,他们把东方饭店二楼的会议厅辟为画室,由 荣宝斋特制了一米多长的大笔和排笔,并用五六个大号的脸盆作为调色盆。虽然两 人的画风分别属于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两人能够相辅相成并尊 重对方的擅长:关山月画前景的松树和远景的长城雪山,而流水瀑布则由傅抱石来 画,画面保留了不同的个人风格,从而达到了最佳艺术效果。
• 夜深了,除夕欢闹的声浪逐渐安静下来,我最 后一次去厕所,只见昏灯之下他仍在那儿,夜 来的寒冷将他“挤”到粪池边的一个墙角里, 身体缩成了一个团,而眼睛,一双牛羊般的眼 睛却死死地盯着粪池,如同一个被逼到一个死 角里,除了保护自己之外,绝不准备作任何反 抗的人一样。 • 这时,我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 感慨……一起狂乱地向我袭来,杨白劳、祥林 嫂、闰土、阿Q……生活中的、作品中的、外 国的乱糟糟地挤到了我的眼前。 • 我不曾知道他今天吃了些什么度过的,我回家 取了两块月饼给他送去,好久他说不出一句话, 真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定因他太老实,才 叫他来干这份苦差。 • 事情常常是这样的,老实的农民总是吃亏,这, 我知道。"我要为他们喊叫"这就是我构思这 幅画的最初冲动,开始,我画了守粪的农民, 以后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 后才画了《我的父亲》,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 皆辛苦",后来,一位老师提议改成《我的父 亲》,这时,我顿时感到把我的全部想法和感 情都说出来了。
国现代绘画 拍卖的最高价位。
傅抱石代表作品:
湘君江涉图
听泉图
观瀑图
西风吹下红雨来
大涤草堂图 纸本 水墨,85x58 cm
• • •
傅抱石:善绘山水、人物、工意兼具。钟情于石 涛之画,改名抱石。 写山雨流泉,树石草亭,用墨淋漓,激情四射, 气韵连贯,一气呵成。 人物画皆以线描,或细挺,或秀柔,面部具体, 衣着姿式泼墨写意,尤擅长历史人物,既有晋、 唐古雅之风,又有现代浪漫气质,如《九歌图. 湘君》。
《美术》发表罗中立谈油画《父亲》的创作感想
•
• •
•
2月,《美术》刊发了一封信,信是 《父亲》的作者罗中立写的,信中谈了 他创作此画的动因和感想。信中说: ××同志: 你好,自你离开重庆后,省青年美展就闭幕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陆续收到 了不少素不相识的同志的来信,给了我热情的鼓励。 来信中有的以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来剖析、理解这幅画,很多比我本 人更多、更理性地谈到此画;有的来信则只说了些朴实的观感。相比之下,我 更接受后一种,因为,我压根儿就没有想到那么多的理念,也不是从某种推理 出发的。 说到底是我长期对农民强烈感受的结果,我想的就是要给农民说句老实话,因 此,我的激情很高,能够在37、8度的夏天,只穿一件裤衩在一间五楼顶阁 里把它画出来。我用最大的努力来表现我熟悉的一切--农民的全部特质与细节, 这是我作画全过程中的惟一念头。 技巧我没有想到,我只是想尽量的细,愈细愈好,我以前看过一位美国照像现 实主义画家的一些肖像画,这个印象实际就决定了我这幅画的形式,因为我感 到这种形式最利于强有力的传达我的全部感情和思想。 东西方的艺术从来就是互相吸收、借鉴的。形式、技巧仅是传达我的情感、思 想等语言,如果说这种语言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那我就借鉴。
3.2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
• 美的首要特征是具有吸引人、感染人、 鼓舞人的魅力;美的形象总是令人过目 不忘、心花怒放。美从对立的统一中求 得和谐。 不同情调的作品很多。如:开国大典— 壮丽 “血衣”-悲凉 关山月的山水—明朗、优雅昂扬 枣 园的灯光(古元)---清新 李可染山水画中的—雄浑 深沉与恬静 都有不同的情调特色,唤起人们的审美 冲动,它 触动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 的碰撞,而获得精神的升华。 美术作品的意境和情趣的产生源于艺术 家自己对自然、生活、世界的真情实感, 只可感受和领悟,并不是视觉可及的, 但其实实在在存在于作品形式中。 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是极其丰富的, 它有不同的层次与类别,有的高远、有 的精微、有的深邃、有的浅显、有的雅、 有的俗。稍有审美经验的人,在欣赏的 一瞬间就会被一种挥之不去的感动所吸 引,目光与心灵一起在作品前流连忘返。
•
•
• • •
• 除我平常对农民的了解、接触之外,这幅画构思的产生,是从看 到一位守粪农民后开始的。 • 重庆的厕所都是分划给附近县农村的,为了防止别的生产队来自 己队上偷粪,每个厕所都有农民看守,大一些的甚至有农民搭棚 长期驻守。虽然如此,仍有为偷粪而殴斗、厮打的事情发生。 • 那是1975年的除夕之夜,雨夹着雪粒不断地向人们扑来,冷 极了,在我家附近的厕所旁边,守候着一位中年的农民,早晨我 就注意到他在雪水中僵直的动态,他用农民特有的姿势,将扁担 竖在粪池坑边的墙上,身体靠在上面,双手放在袖里,麻木、呆 滞,默默无声地叼着一支旱烟。一直到晚上,他都一直呆在那儿, 不同的只是变换着各种姿势。除夕欢乐的夜晚降临了,周围的高 楼平房一齐放出温暖的灯火,欢笑、音乐、鞭炮夹杂着猜拳行令 的叫喊……响成了一片。 • 但这位离家守粪的农民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他呆滞、麻木的神 态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他也有家,儿 女还在盼着他回家团聚呢。此时,他想些什么也许只有一些想 法,盼望粪池快满以多挣工分,可以变粮食,养活家人,也养活 人民……
第三章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认识论告诉我们,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它。 美术欣赏是一种在创造的过程,而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又有时代、地域、 价值取向、艺术形式等差异。美术欣赏的方法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只有在不 断的欣赏实践和理解、思考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把握其真谛。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个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艺术家们心灵 修养与艺术技巧的综合产物。因此,在看一件美术作品时,需要欣赏者自身 与艺术作品产生感应。 需注意如下几点: 1、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艺术欣赏活动(不同风格、流派等) 2、要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产生原因、时代背景。特别把握在某一时代、某 一国家、某一时期、某一派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绘画大师,可以为我们提 供一个衡量的标准。 3、要加强广泛的艺术修养,达到艺术的触类旁通。(读书看报、文学、戏剧、 电影、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借鉴。在形式美中的平衡、对称、均衡、比例、 谐调统一等是许多艺术门类的共同语言。) 4、要深化对美术作品的思考与认识。反复观摩,耐心品味。 5、概括对美术作品欣赏从以下几点入手: A\理解美术作品的立意和主题 B\感受美术作品的情景和意境 C\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D\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E\思考对美术作品的自我联想和感受(不分先后,自然融合)
• 站在“父亲”的巨大的头像面前,就会 产生强烈的视觉上的效果,这是我尽量 地把画幅加大的原因,如果这幅画缩小 一半,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大, 也是我的语言之一。
• 只有这样,在这巨大的头像面前,才使 我感受到牛羊般的慈善目光的逼视,听 到他沉重喘息,青筋的暴跳,血液的奔 流,嗅出他特有的烟叶味和汗腥味,感 到他的皮肤的抖动,看到从细小的毛孔 里渗出的汗珠,以及干裂焦灼的嘴唇, 仅剩下的一颗牙齿,可以想见那张嘴一 辈子究竟吃了些啥东西,是多少黄连 还是多少白米……
罗中立—父亲
• 罗中立(1948年——)于 一九七八年考入四川美术 学院深造。《父亲》一画 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 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 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 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 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 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 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 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 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 民族进行融合的表现。
3.1 理解美术作品的立意和主题
• 如中国画就有“意在笔先,话尽意在”的哲理和方法。美术作品的立意和 主题对作者和欣赏者来说,都是情感的源泉。 • 如图《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合作 • 立意与主题: 1959年4月底,画家接到通知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画,以迎接建国
十周年大庆。画的题材是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表现内容为毛主席的词《沁园春· 雪》,画题定为《江山如此多娇》。
不辨泉声抑雨声 纸本 水墨,82x50 cm
•
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是岭南派第 二代杰出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
• 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著称。三 四十年代,以抗战为题材,致力国画革新。 1939年《渔民之劫》、《三灶岛外所见》等 四幅伤口参加苏联主办的中国美术展览 • 1943年沿河西走廊,深入敦煌千佛洞观摩、 临摹、研究古代佛教艺术。 • 1946年回到广州任市立艺专国画系主任、教 授。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任 关山月:(1912—2000),广 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副部长兼教授,广州美 东省阳江县人,原名关泽霈。 术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