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方言尖团音的演变及其原因
普通话习得中的尖团音问题
[] x; 舌根音 : []溪 []群 []晓E]匣 [ ] 见 k ; k ; g ; x ; Y
jqx来 自舌根音 g k h 是舌根音 g ,h 、、 , , , ,k 在
音各标国书一字 于首 , 团音在 前 , 音居 后” 尖 。所谓 团音 , 就是见 系齐撮 呼的读音 , 其声母等于现代舌面 音 jx 如基 j欺 q 希 】; q, i i ( 所谓 尖音 , i 就是精 系齐撮呼 的读音 , 声母 近似现代舌尖音 z c s精 系舌尖 音 其 , ,(
标准 的普通话 , 有着积极的意义。
[ 关键词 】 音 演变 普通话 尖团
尖音和 团音 的概念 , 汉语 语音史 家一般认 为最 早 出 自清人{ = 圆音正 考》 的序言 。{ = 正考》 “ 圆音 之 圆
音” 乃佛 家 用 语 : 愿佛 哀 愍 , 示 圆音 。 ( 楞严 , “ 宣 ”< 经》 谓佛家说 法之 音也 , 即真理之音也 。< ) 亦 圆音正 考》 成书于 14 年 , 7 3 即乾隆八年 , 是专 为纠正尖 音舌 面化 ( 团合流 ) 尖 的语病 , 分辨尖 团音而写 的。 其序言说 :试取三 十六字母 审之 , 见溪 群晓 “ 隶 匣五母者 属 团 , 隶精 清 从心 邪 五母 者属 尖 , 判若 泾 s) h 。这两组新声母的增加 , 在北宋 时代 的三十六字 母 里表现得清清楚楚。 三十六母 中 , 跟尖 团字有 关 系的是精 组和 见 晓
普 通 话 习得 中 的 尖 团音 问题
钱 华
( 湖州 师 范学院教 育科 学 与技术 学院 , 江 湖 州 33 0 ) 浙 10 0
[ 摘 要】 尖团 是方言区 音 人普通话习 得时常见的语音难点。本文 从尖团音分化与合流的历史演变
浅析尖音的流行
标准的节目主持人也把尖音吸收过来,追求港台主持人的风 但发音方法有所不同。如发“j”时,舌面向前向上,向硬腭
Modern chinese
XIANDAI YUWEN
2008.04
语言教学研究
高师中文专业普通话课程建设初探
□许 令
摘 要:高师中文专业普通话教学亟待改革,而搞好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提高高师 中文专业普通话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搞好普通话课程的建设。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材建设、课程设置 这四个方面对高师中文专业的普通话课程建设做了一点探讨。
是受本地方言的影响,因为本地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只有平舌 音训练,学生出现舌位偏前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到
音没有翘舌音(如徐州沛县)。而原本不是普遍问题、并非 了小学高年级、中学阶段,由于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现
受当地方言影响的尖音现象当今却在大肆盛行,原因何在 象普遍存在,口语中的尖音问题常常被忽视。到了师范阶段
语言教学研究
浅析尖音的流行
□孙桂平
摘 要:根据近两年被测学生的普通话语音情况,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尖音问题。本 文试图对尖音广泛流行的现象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尖音 女国音 普通话
“尖音”是与“团音”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声母z、c、 格,这在娱乐节目主持人身上表现得更为典型。这对缺乏辨
和教育背景的原因,普通话不标准,有浓重的粤语和闽南方 者、演讲者满口的尖音。普通话音乐美的前提是发音的准确
言痕迹,舌面音难免有问题。可是许多学生喜欢刻意摹仿他 规范,有了发音的“真”,才能达到普通话表达的“美”。
们的语音语调,把他们说的“国语”中的尖音也“学”会 为此,作为一名普通话测试员、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尖音的
尖音
1.了解“尖音”:所谓“尖音”是指把舌面音j、q、x发成了舌尖前音z、c、s。
如把“解决”发成“ziězué”。
2.纠正尖音,首先要正确地掌握j、q、x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j、q、x的发音部位都是舌面的硬腭前部,但发音方法有所不同。
如发“j”时,舌面向前向上,向硬腭前部贴紧,舌尖下垂,然后突然将舌面放松,让气流很微弱地由窄缝中透出。
其一,正确的j、q、x发音方法与尖音的比较。
正确的方法,发音部位是舌面和硬腭前部,此时,舌尖是下垂的,发音是舌尖不形成阻碍;而尖音则把舌尖视为形成阻碍的发音部位。
其二,将舌面音j、q、x与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相比较。
在普通话发音中,以“舌尖”为阻的声母是有的,而且还不少,但j、q、x不是。
通过对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这三组声母的发音,体会普通话中正确的舌尖音是哪些,体会舌尖音和舌面音的不同。
其三,按发音部位的分类,将普通话中的有关声母连贯起来发音并体味其发音部位的逐步内移。
如:b、p、m(双唇)—f(唇齿)—z、c、s(舌尖前)—d、t、n、l(舌尖中)—zh、ch、sh、r(舌尖后)—j、q、x(舌面)—g、k、h (舌根)。
在“比较”、“联系”的发音学习中,更准确地把握j、q、x的读音。
实践证明,同学们只要有纠正尖音的决心,并且认真学习有关原理,肯花力气自觉练习,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一定会克服“尖音”这一语音错误,有效地改进自己的语音面貌。
关键词:尖音问题;成因;纠正方法。
在汉语普通话语音教学中,“尖音问题”是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中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女生有“尖音”,男生存在“尖音”的也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女同学有尖音显得语音不纯正,男同学有尖音则失去了阳刚之气,会使播音风格女气化。
很多播音员播了几十年音,尖音仍或多或少地存在。
这说明了尖音是播音问题中的顽疾。
一、尖音的含义及形成原因什么是尖音呢?这要从“尖音”与“团音”的区别说起。
京剧中的尖团字和上口字讲解学习
京剧中的尖团字和上口字中州韵和湖广音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 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韵”;方言来自鄂、皖、豫、苏等地。
这些韵和音统称为上口字。
京剧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属普通话 ,不属于普通话的音或韵就是上口字。
主要在京剧传统戏的韵白和 上韵的唱词中使用。
其用途和方法是:A 。
用于合辙押韵。
B 。
上口字用在句子中,有的字可上口,也可不上口。
C 。
上口字与相邻的字连念感到别扭时,可以不上口。
D 。
上口反而翘辙的可不上口。
所谓翘辙就是不押韵的意思。
E 。
有些老的上口字也可不上口。
F 。
切勿按同音字类推认定上口字。
有些字在普通话中是同音字,但在京剧唱念中却有区别。
G 。
对上口字不必苛求。
有一些上口字在生活用语中已不多见或已消失,还有的上口字靠师徒间口耳相传已流失而无从考证。
如何看待上口字呢?针对京剧中的上口字,京剧界也有争论。
比如,孙家斌先生撰文说: 任何事物的特色遭到破坏,该事物存在的个性也就消失了。
然而,黄海澄先生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都没有能够使我的家人跨进京剧的门坎,和我一起喜爱京剧,京剧唱念所用语言的障碍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个人认为,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进步是历史不可阻挡的潮流。
在历史进程中,众多前辈艺术家为京剧的发 展作了不懈的,甚至是艰难的探索和努力。
使京剧能够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为大众所接受。
因此我觉得 ,京剧特色要保留,京剧语音也要改进,主张取消京剧传统语音,或京剧语音动不得的观点均有失偏颇。
因为前辈艺术家为此已经作过努力,如大家熟悉的李少春先生的”大雪飘",的唱腔中很多字已经不上口。
杜近芳老师在 "谢瑶环"中也对上口字做了改动。
有名望的京剧艺术家均能在两者中 "兼顾”,即一方面忠实于京剧的传统,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和发展这一艺术。
因此,我们的戏迷朋友应该灵活地掌握和学习上口字 ,绝不要死缠住某字是否上口而不能自拔。
汉语尖团音的发展
语言研究汉语尖团音的发展王秋云【摘 要】汉语的尖团音是汉语语音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尖团音概念的产生,接着从历时角度对其发展做出大概的梳理,最后说明了不同方言区尖团音的发展现状。
通过本文的论述,以期全面了解汉语尖团音的发展。
【关键词】尖音 团音 尖团音尖团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定义是:“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
尖音指z、c、s声母拼i、ü或i、ü起头的韵母,团音指j、q、x声母拼i、ü或i、ü起头的韵母。
有的方言中分别“尖团”。
普通话语音中不分“尖团”。
昆曲所谓尖团音范围还要广些。
”以上《现代汉语词典》只是从共时层面对我们理解尖团音的概念做出了规定,但是我们知道汉语方言的尖团音是汉语语音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跟古音有关。
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历时方面对尖团音的发展做出大概的梳理,以期追根溯源,更清晰地认识尖团音的发展脉络和发展现状。
一、尖团音概念的产生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这个术语首次出现在成书于1743年的《圆音正考》一书中。
《圆音正考·存之堂序》:“试取三十六字母审之,隶见溪郡晓匣五母者属团,隶精清从心邪五母者属尖。
”由于该书用来对译汉语精组细音字的满文第一个字母都是尖头的,而用来对译汉语见组细音字的满文的第一个字母都是圆头的,所以就称精组细音字为尖音字,称见组细音字为团音字。
因此,我们可以说精组细音为尖音,见晓组细音为团音。
这里所说的细音韵母是指古代的三等韵、四等韵,以及跟见、溪、晓、匣四母相拼的开口二等韵。
这些韵母在“尖团音”名称产生的时候,固然是[i]、[y]或以[i]、[y]起头,但是这些细音韵母发展到现代,就不一定是[i]、[y]或以[i]、[y]起头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尖音指古代精[ts]、清[ts‘]、从[dz ]、心[s]、邪[ z ]五个声母,跟[i]、[ y ]或以[i]、[y]起头的韵母相拼而成的音节,如“精”[ʦiŋ]、“青”[ʦ‘iŋ]、“星”[siŋ];团音指古代见[k]、溪[k]、群[g]、晓[h]、匣[ɤ]五个声母,跟[i]、[y]或以[i]、[y]起头的韵母相拼而成的音节,如“经”[kiŋ]、“轻”[kiŋ]、“兴”[hiŋ]。
[教材]京剧尖音和团音
[教材]京剧尖音和团音一、尖音和团音尖音和团音的概念,最早出自清人《圆音正考》的序言。
《圆音正考》成书于1743年,即乾隆八年,是专为纠正尖团合流(尖音舌面化)的语病,分辨尖团音而写的。
其序言说:“试取三十六字母审之,隶见溪群晓匣五母者属团,隶精清从心邪五母者属尖,判若泾渭,与开口、闭口、轻唇、重唇之分,有厘然其不容紊者,援辑斯篇,凡四十八音,为字一千六百有奇。
每音各标国书(满文、满族称满文为国书)一字于首,团音在前,尖音居后”。
从这段序言可以知道,所谓团音,就是见系齐摄呼的读音,其声母等于现代舌面音jqx,如基ji欺qi希xi;所谓尖音,就是精系字齐摄呼的读音,其声母近似现代舌尖音zcs(精系舌尖音的发音是舌尖抵下齿背),如积zi七ci西si。
而尖团合流又叫尖音舌面化,就是把尖音字读成团音,也就是把声母为zcs的齐摄呼的读音改为声母为jqx的舌面。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圆音正考》之“圆音”乃佛家用语:“愿佛哀愍,宣示圆音。
”(《楞严经》)谓佛家说法之音也,亦即真理之音也。
又,尖字、尖音或团字、团音,是形象化了的戏曲声韻用语,尖音指舌尖抵齿,团音指舌身团起也。
可能的情形是,先有民间戏曲中的叫法,然后被学者借用。
但可以肯定的是,尖音和团音的概念应该明确地出现在清朝中叶,即此时已有尖团和流之趋势。
而其实质,却是古已有之。
二、尖音和团音的发展演变以及原因分尖团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也是汉语高度精密的表现。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标准语韵书,乃是陈隋之际陆法言的《切韵》,此前言之无据,但仅从《切韵》来看,汉字是分尖团音的。
如箭是子贱切,剑是居欠切,前者为尖音,后者则为团音。
从梁的《切韵》、宋的《广韵》、《集韵》、清的《康熙字典》、民国时期的《中华大字典》,所有用反切注音的字书、韵书,无不是尖团分明的。
即使是反映近代北方话实际语音的中、外字书,如元代的《中原音韵》,明代的《韵略易通》、《等韵图径》、清代的《五方元音》等,甚至是西方人写的有关汉字语音的著作如《西儒耳目资》、《邮政式拼音方案》等,也都是分尖团的。
教您如何区分京剧演唱中的尖字和团字
教您如何区分京剧演唱中的尖字和团字(摘自《陈朝红的博客》)尖音是什么?尖音是在某些字的发音上,不论是念,还是唱,都把它们作齿音处理。
我在这里所指的“尖字”,是指j、q、x这几个声母在京剧中的特殊的发音规则,也就是把原来用舌面和上颚接触后发出的j、q、x的字音往前推,改成用舌尖和上齿来发音。
团音又是什么呢?我不是指拼音中的zh、ch、sh、r这几个卷舌音,我指的还是j、q、x这三个声母。
说它“团”是相对于尖音而言的。
就是说,在京剧的唱、念中,j、q、x这几个声母,仍按北方方音处理,而不作齿音处理。
这几个声母,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地区不使用齿音。
比如“祭奠”的“祭”和“既然”的“既”都念ji、“妻子”的“妻”和“欺负”的“欺”都念qi、“西方”的“西”和“希望”的“希”都念xi。
当然,含混的尖团字在实际生活中井不会影响词的本义和语言的交流,但在戏曲中,尖团字是自成体系的。
在京剧舞台上“尖团字”的运用,使南北两地在语音上取长补短、词义上更加清晰,声音也更加明亮。
长阳票房的朋友希望我对尖团字的发音讲一个规律,让没有学过京剧的朋友易于掌握。
但这“规律”还真没有老师告诉过我呢!只是因为会的戏多了,就习惯成自然了。
如果硬要找出规律的话,不知是否可以“按照南方方言,例如苏州话的习惯”来作个区分?当然我这个提法只是我的个人体会,并非标准答案。
点击下图购买,请先领优惠券!青衣商铺夏秋换季,票友都选择这款秋装,真的超凡脱俗!小程序以下举例说明尖团字的区分,上面一行为尖字,下面一行是团字,以便朋友们区分。
修请心亲须取相将小酒箭贱前七千先细辛进徐即洗休勤欣擒虚区香讲晓久剑见乾欺谦显戏幸近许既喜另外再把我想到的、常用的尖字写在下面:秋、全、痊、泉、剪、饯、渐、羞、就、绣、袖、接、切、薛、节、借、且、写、谢、尖、煎、仙、鲜、宣、钱、凄、楚、悉、昔、膝、媳、齐、挤、娶、觑、洗、趣、絮、叙、初、津、精、青、清、星、信、秦、情、寻、巡、新、醒、净、尽、姓、性、俏、樵、瞧、萧、笑、消、啸、厢、襄、想、详、姐、习……尖团字在京剧唱念中虽已代代相传、约定俗成,但也不必生搬硬套,实际使用时仍可以灵活运用。
【京剧探源】尖团字有来由(资料来源于网络)
【京剧探源】尖团字有来由(资料来源于网络)首先我讲两件事。
第一件说的是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中国的一个文化代表团访问日本。
日本的学者为中国的学者朗诵了一首唐诗。
这有什么稀奇?且慢,日本学者是用唐音来朗诵的。
中国学者面面相觑,听不懂,因为现代汉语的读音和唐音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第二件说的是普通话某些字的“流行标准”读音和字典标注读音不一样,比如“啥”字,在普通话中通常读做阳平,而新华字典里面标注为去声。
中央级的电台播音是普通话读音的标准,而这类问题常常让播音员困惑。
这件事情是一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讲的。
这两件事情至少说明了两点:1、语言(词汇、语音)是发展变化的;2、字典永远是落后于语言实际变化的。
京剧字音中的尖团字,涉及现代汉语拼音的声母 j q x的发音。
关于尖团字,《辞海》是这样解释的:“凡古代精、清、从、心、斜五母字,现在的韵母是 i[i]、ü[y] 或以 i[i]、ü[y] 起头,叫尖音字,如‘将’、‘节’;凡古代见、溪、群、晓、匣五母字,现在的韵母是 i[i]、ü[y] 或以 i[i]、ü[y] 起头,叫团音字,如‘姜’、‘结’。
有的方言分尖团,‘精’念zing,‘经’念jing;‘青’念cing,‘轻’念qing;‘星’念sing,‘兴’念xing。
普通话不分尖团,‘精经’、‘青轻’、‘星兴’都同音。
”从辞海的解释来看,尖团字的产生根源于汉语古音韵到现代音韵的演变。
音韵学家将汉语音韵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在中古音韵晚期宋代,汉字的声母被归纳了三十六字母,并根据发音的部位归纳出“唇、舌、齿、牙、喉”五音。
与尖团字有关系的精组五母、见组五母的音值如下:齿音:精(z)[ts];清(c)[ts'];从[dz];心(s)[s];邪[x];牙音:见(g)[k];溪(k)[k];群[g];喉音:晓(h)[x];匣[Y]上面标的音值()中是汉语拼音,[ ]中是国际音标。
尖团音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尖团音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尖团音的定义与范围
2.尖团音在古代汉语中的应用
3.尖团音与同音字的关系
4.尖团音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
5.学习尖团音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是一种语音现象。
在发音过程中,嘴唇的位置高低变化,使得声音产生尖团的效果。
尖团音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以及昆曲等传统戏曲表演中,都有尖团音的存在。
尖团音与同音字的关系密切。
在汉字中,有大量的同音字,这些同音字在发音上极为相似,只能通过书写来区分。
其中,声父尖团合流是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弓箭的箭和刀剑的剑原本就同韵,声父变同后成为同音字,从听感上无法区分,必须书写出来,易混淆。
因此,了解尖团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尖团音的范围较古代汉语有所缩小。
普通话语音中不分尖团,但在昆曲等传统戏曲中,尖团音仍然有所体现。
学习尖团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还能增进对现代汉语发音的认识,提高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总之,尖团音是古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音现象,对于研究汉字发音和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第1页共1页。
尖团音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回复
尖团音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回复
“尖团音”是汉语语音学中的一种概念,主要涉及到声母的发音。
在汉语中,声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由舌尖与上齿龈或下齿龈接触形成,如z、c、s等;另一类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由舌尖与硬腭接触形成,如zh、ch、sh、r等。
“尖团音”的区分主要是针对古汉语中的部分声母。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的声母发音是舌尖前音,而另一些字的声母发音是舌尖后音,这种区别就被称为“尖团音”。
例如,“知”和“吃”在古代汉语中分别读作舌尖前音的“tsy”和舌尖后音的“chy”。
然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严格区分“尖团音”,而是将它们合并为同一组声母。
例如,“知”和“吃”在普通话中都读作舌尖后音的“zh”和“ch”。
但在一些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尖团音”的区分。
你曾经听到过一次尖声吗?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你曾经听到过一次尖声吗?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的嘈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是音乐的欢快旋律,有的是人们的交谈声,而有的是尖锐刺耳的尖声。
那么,什么是尖声?为什么我们听到尖声时往往感到不适?下面将通过进行一些科普介绍,带你了解尖声的起源、影响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一、尖声的定义尖声,顾名思义就是声音高而尖锐的声音。
文艺作品中,尖声通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叫声或者小孩的哭声。
科学上,尖声是指具有高频率、高音调和极快振动的声音。
人们常常将中高频率的声音称之为尖声,常见于一些机械设备、动物叫声以及某些音乐作品中。
二、尖声的产生原因1.机械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机械设备发出的尖声。
例如,锯木机、电锤、钻孔机等机械设备的振动产生的声波频率较高,从而形成尖声。
2.动物叫声:许多动物在求偶、警示或者警告等情况下会发出尖锐的声音,这种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或者传达威胁。
例如,鸟类的啼叫、猫科动物的叫声以及某些昆虫的鸣叫。
3.音乐:某些音乐作品中运用了高音调的音符,从而产生了尖声效果。
这种音乐常常给人以紧张、刺激的感觉,例如一些悬疑、恐怖片中的音乐。
三、尖声对人体的影响1.听觉损伤:长时间暴露于尖声声音中,或者突然遭遇极高分贝的尖声,都可能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
这种伤害可能会导致耳膜破裂、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
2.不适感:尖声常常给人一种刺耳不适的感觉,特别是对于一些声音敏感的人来说,尖声往往会引发不适甚至疼痛的感觉。
3.生理反应:尖声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生理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
这种反应是人体机能对于刺激性声音的一种自然反应。
四、如何应对尖声1.佩戴耳塞:当我们在高音调声音的环境中工作或者出行时,可以佩戴耳塞来有效减轻声音对耳膜的刺激,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
2.调整音量:在使用机械设备或者听音乐时,适当调整音量大小,避免过度刺激耳膜。
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长期处于尖声环境中工作,或者感觉到听力下降等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接受检查和治疗。
京剧中尖团字和上口字的归类
京剧中尖团字和上口字的归类尖团字、上口字归类关于尖团字,要分清和掌握确实有难度,就是专业人士都不敢说自己可以全部掌握,因为过去戏班教戏都以口传心授为主,没有归类的文字教材,还会因师傅的水平产生传承错误,这都很难免.现在出版了很多有关尖团字的书籍,内容大致差不多,但是字数过多难以熟记.所以在演唱时如果对某字的尖团暂不能分清,就唱团字.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尖为团不为错',但决不能本来是团字却自以为是的唱成尖字.尖团字的区分还需要积累,既在学唱时多听.多记.多实践,时间长了就会熟能生巧了.京剧常用之尖音字一、梭波辙阴平:(siao)削。
阳平:(ziao)嚼、爵。
去声:(ciao)雀、鹊、趞。
二、也斜辙阴平:(zie)接、疖、节、嗟,(cie)切,(sie)些,(sue)薛。
阳平:(zie)截、捷、睫、婕、节,(sie)斜、邪,(zue)绝。
上声:(zie)姐,(cie)且,(sie)写,(sue)雪去声:(zie)借、籍,(cie)切、窃、妾、趄,(sie)泻、泄、绁、亵、谢、卸、榭、屑、燮、卨。
三、一七辙阴平:(zi)齑、跻、迹、勣、绩、赍、积、缉,(ci)漆、七、柒、沏、栖、戚、槭、嘁、妻、萋、凄,(si)西、栖、茜、牺、粞、犀、樨、息、熄、悉、膝、蟋、惜、夕、析、淅、晰、皙、蜥、螅、昔、惜、嘶(上口字)、锡,(zv)狙、疽、苴、雎,(cv)趋、蛆,(sv)需、戌、须、胥、谞、鬚。
阳平:(zi)脊、瘠、籍、藉、辑、楫、疾、嫉、蒺、集、即,(ci)齐、脐、蛴,(si)习、袭、席、媳、隰、裼,(sv)徐。
上声:(zi)挤、济、脊,(si)洗、玺、铣、徙,(zv)沮、咀、龃,(cv)取、娶。
去声:(zi)剂、济、荠、霁、际、寂、稷、祭、穄、鲫、迹,(ci)砌、妻,(si)细、舄、澙,(zv)聚、沮,(cv)趣、觑,(sv)续、绪、叙、酗、恤、序、婿、絮。
四、摇条辙阴平:(ziao)椒、焦、蕉、礁、僬、鹪、膲,(ciao)悄、锹、缲,(siao)肖、消、宵、逍、硝、霄、萧、箫、潇、削、蟏、销、魈、绡。
什么是京剧的上口字和尖团字
什么是京剧的上口字和尖团字一、上口字和尖团字的概念什么是上口字?中州韵和湖广音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韵”);方言来自鄂、皖、豫、苏等地。
这些韵和音统称为上口字。
简单的说“凡是京剧语音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字,就是上口字”。
换句话说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的字,就是上口字”。
古音来自“中州韵”,方言来自鄂、豫、苏。
那么,什么又是尖团字呢?按照“凡是京剧语音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字,就是上口字”的定义,尖团字自然是属于上口字这个大概念,只不过是京剧界已经习惯了把尖团字单提出来说。
从普通话的角度确认尖、团字最为简洁方便。
普通话中以j、q、x 为声母的字,在京剧唱念中或是尖字,或是团字,无一例外,除此之外,无所谓尖团。
声母为j、q、x的字,在京剧唱念中变为z、c、s的字为尖字,语音不变(声母仍读j、q、x)的,为团字。
另外尖、团字从韵母上讲还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韵母或是韵头必须是i或是v(淤),也就是说尖团字都是齐齿呼或撮口呼的字,无一例外。
二、上口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自己学习京剧唱念的心得中,总结出京剧在上口字上如下几点规律性的东西,虽有待推敲,但是还是愿意推介给朋友们:(一)普通话韵母为eng,与唇声母b、p、m、f相拼读时,京剧唱念一般上口为韵母ong。
如:绷(绷带)读bong、朋(朋友)读pong、梦(南柯一梦)读mong、风(风萧萧)读fong 等等。
(二)普通话韵母为eng,与其他声母相拼读时,京剧唱念一般上口为韵母en,归入“人辰辙”。
如:增(zen)、灯(den)、程(chen)、耿(gen)等等。
(三)普通话韵母为ing,在京剧唱念中全部拼读成in,归入“人辰辙”。
如:应(yin)、丁(din)、净(jin)、宁(nin)等等。
(四)普通话韵母为ie,与声母j、x相拼,和零声母的ai。
河南巩义方言的声调实验研究——以单字调为例
河南巩义方言的声调实验研究——以单字调为例————————————————————————————————作者:————————————————————————————————日期:河南巩义方言的声调实验研究——以单字调为例-汉语言文学河南巩义方言的声调实验研究——以单字调为例□刘俊霞摘要:本文基于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通过收集巩义方言的相关声学资料,分析并确定了巩义方言单字的五度值,即阴平24、阳平41、上声44、去声51。
通过与汉语普通话进行对比,找到了巩义方言单字调在时长上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巩义方言单字调时长音高五度值一、引言巩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位于中原官话中的洛嵩片区。
它的声、韵母系统和普通话很接近。
巩义方言中也有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但是调值却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差别。
本文在大量语音材料和数据基础之上,运用石峰(1991)提出的声调格局理论,借助实验手段,来探究巩义方言单字调的声调系统。
二、发音人、录音环境和实验操作方法(一)发音人刘海霞,女,1990年生,巩义人,大专学历。
平时的语言环境是巩义方言。
(二)录音环境和设备为了保证较好的录音效果,我们选择晚上12点以后,在安静的密闭空间内进行录音。
所使用的录音设备是Cool Edit Pro录音软件。
采样率为16000HZ,采样精度为16位。
录音状态为单声道录音。
(三)实验操作方法及前提本文运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进行相关的声学分析,用Praat脚本和Excel软件提取和处理数据,采用SPSS18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运用T值法归一数据,确定巩义方言声调的五度值,从而得出巩义方言单字调的声调格局。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些概念。
首先,必须确定声调的负载段,也就是说确定哪一部分声调最具有代表性,最稳定。
我们根据林茂灿(1965)提出的声调“弯头段”“降尾段”“调型段”的概念,确定了“只有切除了弯头降尾段的调型段才是真正的声调负载段”①。
京剧尖团音浅说
京剧尖团音浅说京剧分尖团,是一个汉语音韵的问题。
所以著名的汉语音韵学者罗常培先生,在【京剧中的几个问题】(见<<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中,便曾谈论到尖团字,并为尖团字立下了定义。
我这篇小作拟说明两点:一是京剧为什么要分尖团、二是如何分辨尖团。
关于第一点,京剧所以分尖团,是因为尖团音各有其不同来源。
用唐宋时代三十字母或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古汉语本有两类不同的声母,一是齿音中的精、清、从、心、邪,一是牙喉音中的见、溪、羣、晓、匣。
从其与韵母的结合观点分析,又各可分为洪与细两种不同读音。
所谓洪细,是依韵母的响亮度划分的。
当时的洪音细音如何读法,都是专门问题,不去管他。
我们只要知道细音传递到今天,不是韵母为「yi」或「yu」,便是含有「i」或「u」的介音成分;而此两系声母,则因方言的不同而有不同。
或分别读如国语的「z」、「c」、「s」三音及「j」、「q」、「x」三音,如苏州、长沙;或两者都读为「j」、「q」、「x」,如北京、汉口。
于是如祭和计、妻和期、西和希,苏州、长沙声母中分别有「z」、「c」、「s」或「j」、「q」、「x」的不同,北京、汉口则两者全无差异。
京剧前身是徽调汉调,当时歌者,取法乎昆曲,并根据方言或韵书,把背景相同的字一律按两种不同读音唱念;到徽班进京而形成了京剧,这样的唱念法与当地人读音不同,于是两种读音分别冠上了不同的名号,这便有了尖团音的说法。
尖字本是尖音,能描绘读音的状态,故用为尖音的表征;团字则只取相对为异称,与团音的读法并无关系。
如果要给尖团音一个界定,便可以这样说:凡古音声母属精、清、从、心、邪五母,北京音韵母为「yi」或「yu」或者含有「i」、「u」为介音的字,便是尖音,应读「z」「c」或「s」开头。
除此之外,凡北京音读「j」「q」「x」开头的字,都是团音,即照北京音为读。
(罗文中的定义也是对的,但说尖音部分略有语病,且不若此简单明了。
)过去有人把凡国语读「z」「c」「s」开头的都视为尖音。
河南方言分尖团音现象探究
河南方言分尖团音现象探究
孙淑红
【期刊名称】《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25)004
【摘要】河南方言与普通话除音调有差异、声母韵母有变化之外,最突出的一点是河南话分尖团音,而普通话不分尖团音。
本文以平顶山市及所辖舞钢市周边区域的方言为代表就河南方言的尖团音现象加以举证和归类。
【总页数】4页(P56-58,62)
【作者】孙淑红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质量科学研究中心,河南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河南方言分尖团音现象探究 [J], 孙淑红
2.河南方言古入声字向普通话靠拢现象的调查——以平顶山方言为例 [J], 段纳
3.晋语兴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特点——兼与晋语盂县方言四分现象比较 [J], 史秀菊;尹国梁
4.江苏丹阳河南方言岛的双方言现象 [J], 许巧枝
5.隆德方言尖团音分读与合流现象探析 [J], 杨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豫北方言中的尖团音
豫北方言中的尖团音
陈泓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一、何谓“尖团音”普通话里读 j、q、x 三个声母的字,从历史上看还有两个不同的来源,简单地说,一部分来自古代读 g、k、h 声母的字,比如“胶”,读
jiāo,但有的方言中读gīao,“吓”,普通话读xià,但也保留了hè音;另一部分来自古代读 z、c、s 声母的字,如“积”,普通话读jī,而在方言中读zī,“妻”,普通话读qī,有的方言中读cī。
前者即为团音字,合者即为尖音字。
再如:“京、轻、兴”与“精、青、星”,这两类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是没有区别的,即京=精,轻=青,兴=星。
但是,
在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陈泓
【作者单位】平原大学学报编辑部新乡 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1
【相关文献】
1.天水方言中的尖团音问题 [J], 赵跟喜;赵健
2.浅析卫辉方言中反映的豫北文化 [J], 李晟爱
3.豫北内黄方言中的复叠回应句 [J], 李学军
4.尖团音在郓城方言中的体现 [J], 张燕
5.天水方言中的尖团音问题 [J], 赵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常表达会出现“尖音”是为何
日常表达会出现“尖音”是为何‘’尖音”是什么尖音是我们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发出的类似于吹口哨一样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女性有尖音会显得发音不纯正,而男性有尖音则会显得缺乏阳刚之气;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去克服呢?“尖音”产生原因首先应该明确区分尖音和团音。
•尖音指声母z、c、s与i 、ü或i、ü起头的韵母相拼发出的读音•团音指声母j、q、x与i、ü或i、ü起头的韵母相拼的读音。
尖团不分,错误也就出现了。
比如“尖、千、先”本应读作“jian、qian、xian”,却被读作“zian、cian、sian”,这就是很明显的尖音错误发音。
纠正尖音,根本之处在于正确地掌握j、q、x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z、c、s都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前部顶住或接近上齿背,气流在这一部位受阻后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发出的一种辅音。
而j、q、x的发音部位是舌面而不是舌尖,它是舌面与硬腭前部形成靠近硬腭阻碍或前部,而舌尖是绝不能有阻碍的,如果此时舌尖受阻的话,那就会发出十分明显的尖音。
在发j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面前部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
发q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j同,只是在发q时,冲出的气流比发j时要强许多。
在发x时,舌面前部靠近硬腭前部,形成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
日常训练以上我们分析了发出尖音的各种原因。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该如何通过日常的训练来解决发尖音的难题。
对于日常发音中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练习。
第一,要先做到松下巴,凡是尖音错误的发生,发音的时候下巴通常都是很紧张的状态,下巴越是紧张尖音就会越加明显。
所以一定要放松下巴,这时舌头会自然平放在口腔中,舌尖会轻触下齿背,上下牙齿也会有一定的间隙,这是最好的发音状态。
第二,在上面的基础上连续的发出“哩—”(li)的声音,体会发元音“i”时的舌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2期
Vol.8,No.2长安学刊
Changan Xue Kan 2017年5月May.,2017
巩义方言尖团音的演变及其原因
起胜姣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巩义老派方言区分尖团音,新派方言多数尖音已消失。
从中古音到巩义老派方言再到巩义新 派方言,可以推断尖团音的演变过程,舌尖音和舌根音声母与高元音相拼时发生颚化,成为舌位靠中间的舌 面音,体现了语音发展的经济性原则。
另外语音发展的方向性和方向的不可逆性也影响了尖团音的演变。
关键词:巩义方言;尖团音;新老派
文章编号:978 - 7 -80736 - 771 - 0(2017)02 - 021 -02
方言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由于语音演变的不
平衡性,方言中保留了许多古音现象,成为古音演变的
活化石。
随着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深人,巩义方言语音
方面的古音遗留现象也越来越少,老派方言作为一个中
间阶段,对于我们探究语音古今对应规律起着很重要的
作用。
巩义老派方言中保留了尖团音的区分,相比于老
派方言,新派方言中的尖团音区分已经被逐渐淡化甚至
消失。
这些老派方音是记录方言历史发展的重要材料。
一、巩义方言尖团音的发展演变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B][B'][C]是从古代的“精 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两组声母分化而来的。
古声
母到现代声母经历了浊音清化的过程,精组五母只剩下 “精清心”三母,读[B] [B][s];见晓组五母也清化为 “见溪晓”三母,读[k] [F][x]。
所谓“尖音”是指精、清、从、心、邪五个古声母与G y或以G y为介音的古韵 母相拼而成的音节,如:姐[BG]取[tEy]象[E p]; “团音”是指见、溪、群、晓、匣五个古声母跟G y或以G y为介音的古韵母相拼合产生的音节,如:经[kip]轻[k ip]兴[XG]。
厦门话就完整保留了尖音和团音的古读原貌。
用历史比较法分析巩义方言尖团音的古今语音对
应关系可以发现,巩义老派方言虽然保留了尖团音的区
分,但并不完全是中古音的原貌。
巩义老派方言精组字
和见晓组字分别能和G y或以G y开头的古韵母相拼,且声母不相混。
如下例:
精系:姐[tsie]取[ts、]相[siap] ~ 片
见系:经[BG]轻[tCip]兴[CG]
上例可得:巩义方言见晓组声母与古读音相比发生 了变化,由[k][k][X]变为了 [B][B”[C],但依然保 持与精组声母的不同,所以仍区分尖团音。
巩义方言见 晓组声母[k][k][X]与高元音i、y相拼时率先发生了 腭化,变为[B][tC][C],腭化过程如下图:
k R i s k is T ist^i
另外,巩义老派方言与新派方言的一个重要差异就 表现在尖团音区分的淡化上面,新派方言大部分的尖音 已经消失,精组声母[ts][ts i3][s]与高元音i、y相拼逐 渐发生腭化,趋向于变为[B] [tC][ c],腭化过程如图 所示:
ts R ists E stJ istc i
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语音演变,从古声母到巩义老 派方言再到巩义新派方言,精组、见晓组声母在G y前腭 化,并趋向于合流,形成了如下图过程所示的情况:
精组:[ts][tsh][s]
^ +i/y —>[tB][teh][e]见晓组:[k][kh][X]’
精组和见晓组声母在G y前发生腭化合流,是巩义 方言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也显示了古今语音的发展变
作者简介:赵胜姣,女,河南巩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 21•
化规律。
二、巩义方言尖团音演变音理
从汉语语音发展规律看方言尖团音现象,不难发
现,各地方言总是从分尖团向不分尖团演变,不分尖团 是汉语方言发展的大趋势。
王力(1980:146)提到:“普
通话里的舌根音的舌面化,可能比舌尖音的舌面化早
些,也可能同时。
”巩义方言尖团音发展过程中,明显是
见晓组字即舌根音先腭化,精组字即舌面音后腭化,正
符合这一规律。
关于舌尖t音、舌根音与尚兀音G y相拼腭化的现 象,主要原因在于高元音i/y的舌位最高最前,舌尖前音 与舌根音与其相拼时难免会相互影响,发音部位靠前的
辅音腭化后移,发音部位靠后的辅音腭化前移,最终形
成了发音部位靠中且舌位高度最接近G y的舌面硬腭辅 音[B] [B'][C],这也就是语音学上所谓的同化作用。
精组和见晓组声母与高元音i/y相拼腭化为[B][B] [C]避免了相拼发音时舌位变化幅度过大的困难,声韵 衔接自然顺畅,这也是语言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关于舌根音舌尖音与高元音相拼发生腭化的原因,
这里做简单的猜测和探讨,认为这和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即省力原则,有一定关系。
舌根音[k][F][X]发音 时气流在舌根软腭处受阻塞,它是仅次于小舌音、喉壁 音、喉音外发音部位最靠后的一组音,而小舌音、喉壁 音、喉音中除了喉塞音外其他音在汉语各地方言和普通 话中的使用频率是极低的,甚至许多方言都没有这些辅 音。
从国际音标辅音系统可知:辅音分布也比较集中的 是发音部位较前较中的部分,这些辅音在各地方言中的 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
所以,结合发音方法考虑,发音 部位较前较中的辅音发音比较容易,所以被许多方言采 用并持续使用,而像舌根音、舌尖前音这样发音部位靠 后的音,发音就比发音部位相对靠前的音难。
在方言发 展演变过程中靠前的舌尖前音和靠后的舌根音就容易 趋向寻找更简易的发音方式,即发生腭化,发音部位前 移。
这也就符合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王力(1980:136)在论述由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发展 中提到的例子:知徹澄发展到[X][X] [Y]阶段就再也 回不到[b[b ['],而是逐渐变为[b] [t c][d a],即从破裂音可以变到破裂摩擦音,但反过来难以实现。
这 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破裂音向破裂摩擦音变化是顺向 的演变,一旦条件合适就容易发生顺向变化,变为破裂 摩擦音。
王力(1980:137)以崇船禅三母变化情况举例,崇船母部分保留原破裂摩擦的发音方法,没有完全变成 摩擦音,之所以出现部分保留破裂摩擦的发音方法,是 因为破裂摩擦音本身具有抗拒演变的因素,也就是说破 裂摩擦这一发音方法与破裂音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见组声母[k][k]是破裂音,精组声母[b][tE]是破裂 摩擦音,所以在发生声母演变时,比起性质较稳定的精 组声母,见组声母可能更容易发生变化。
这一现象也为 王力“舌根音的舌面化,可能比舌尖音的舌面化早些”的猜测提供了证据。
三、结论
本文从语音变化的内部因素出发讨论了尖团音的 演变过程和原因,涉及发音的生理机制、物理机制及语 音系统内部联系。
从中古音到巩义老派方言再到巩义 新派方言,先后发生了浊声母清化和声母颚化的过程。
古浊声母消失,舌尖音声母和舌根音声母与高元音相拼 时发生颚化及合流,成为舌位靠中间的舌面音,体现了 语音发展的经济型原则。
另外由于语音发展由破裂音 向破裂摩擦音发展的方向性和方向的不可逆性,可以推 断舌根音舌面化比舌尖前音舌面化更早一些。
参考文献:
[1] 刘雪霞2006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复旦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
[2] 林焘、王理嘉2013《语音学教程(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
社。
[3] 唐作藩2002《音韵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4] 王力1980《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