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 阿细跳月 教学设计 (3)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阿细跳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阿细跳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2. 过程与方法: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3、知识与技能: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害羞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教学重难点1. 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2. 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相一致。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看图片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族1. 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学生回答。

2. 教师介绍乐曲相关内容(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古老和神秘”(教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族)(图片1: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秀丽迷人的山村;图片2、云南著名的石林就是由这个民族传说中的阿诗玛幻化而成;3、这个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因为这个民族崇尚黑色,也被称为“黑族”;4、这是一个善于酿酒、嗜爱饮酒、形成独特酒文化的民族;5、“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6和7图在“火把节”上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

你们现在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彝族)(2)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

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

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传说动画)(3)介绍“跳月”的故事:(学生读课件)活动2【讲授】欣赏乐曲1. 初次聆听音乐《阿细跳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让中华民族自豪乐曲《阿细跳月》思考:音乐声中,你来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情景?生:音乐欢快、热烈,使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我国云南省彝族阿细人传统的“跳月”舞蹈为题材,展现了阿细人欢快的舞蹈场面和幸福的生活。

歌曲为2/4拍,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演唱、节奏、欣赏等方面,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阿细跳月》,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3.学会合作演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3.分组标识:如名牌、颜色等。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彝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

播放《阿细跳月》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组别,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选取优秀演唱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5.拓展(5分钟)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节奏、音色、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思考。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阿细跳月》人音版(五线谱)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阿细跳月》人音版(五线谱)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时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某些环节过于紧凑,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吸收知识。
2.学生参与度:部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民族音乐兴趣不大,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
3.教学评价方式: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可能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3)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如合唱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音乐讲座和音乐会:引导学生关注学校或社区的音乐讲座和音乐会,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音乐素养。
(5)家庭作业:布置与民族音乐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欣赏一首民族歌曲、学习一种民族乐器等,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6)线上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加入音乐交流群或论坛,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和进步。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阿细跳月》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审美、创造、表现、理解。
1.审美: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民族音乐的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创造: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即兴编创、演奏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阿细跳月》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知识的掌握情况。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阿细跳月》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名师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名师教案

《阿细跳月》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乐器的分类,能够在乐曲中听辨部分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能够在不同形式的音乐聆听活动中感受乐曲旋律特征并记忆主题,体验乐曲固定主题变化中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所表现的意境。

3.在《阿细跳月》的聆听中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听辨民族管弦乐器音色特点,在体验中记忆乐曲主题。

难点:根据旋律特点的体验来感受《阿细跳月》民族音乐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激趣引导,感受乐器音色: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推开民族音乐的大门,感受一次现场版的开门大吉。

1.吹管组乐器——笛子聆听主题片段感受笛子清脆、悠扬、演奏灵活的特点,了解笛子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吹管乐器。

介绍吹管组乐器:(笛子,笙,萧,唢呐等)主要是利用气流振动管体而发音,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善于演奏流畅的旋律,经常被充当主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

2.拉弦乐组乐器——二胡聆听主题感受二胡柔美抒情、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特点,了解拉弦组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京胡)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振动发音的乐器。

3.感受弹拨组乐器音色聆听主题片段,感受弹拨组(琵琶,扬琴,古筝)乐器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的音色特点辨别乐器演奏方式。

设计意图: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作为学生乐器音色的体验形式,激发学生在主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乐器分类及其演奏方式。

(二)整体聆听,引发听觉注意:1.感受乐曲整体情绪。

师:用灵敏的耳朵听一听,除了刚才我么所听到的乐器之外音乐中你还听到了哪一类乐器?乐曲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打击组乐器介绍。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

(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对烘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中的一首欣赏乐器。

“跳月”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青年男女,小伙子们手拿竹笛、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音乐边拍手边舞蹈。

作曲家秦鹏章根据彝族“跳月”这一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主题音乐由四个乐句组成,整首乐曲主题音乐不断反复,独特的五拍子节奏让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

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紧接着乐曲以第一小节为动机展开形成主题,运用竹笛等不同乐器的音色和力度、速度的对比,多次变化重复这一主题,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

最后以快速合奏将全曲推向高潮连接尾声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这首乐曲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在世界青年大会上获极高评价、代表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阿细跳月》,加深学生对彝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感受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体验、演唱、舞蹈、即兴填词、听辨游戏等多样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情感体验中品味音乐之美,并感受彝族独特的音乐文化。

3.知识与技能:能辨别民族乐器的音色,进一步了解民乐合奏的表现形式。

用多种形式体会五拍子的节拍韵律,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感知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探索学习彝族“跳月”舞蹈的基本动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

教学难点:1.独特的五拍子节拍韵律。

2.感受乐曲在音色、速度、力度及音区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听辨乐器,初赏民乐音色之美。

播放分别由笛子、二胡、古筝演奏的《阿细跳月》主题旋律片段,学生聆听并选择。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阿细跳月》说课稿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阿细跳月》说课稿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阿细跳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教材。

这首歌曲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阿细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紧凑,旋律简单易学。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和音乐特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演奏、演唱和欣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阿细族的文化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阿细跳月》,提高声乐素养。

3.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关系。

2.重点:演唱技巧和乐理知识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运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采用分组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阿细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阿细族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播放《阿细跳月》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3.解析: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乐理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歌曲。

4.演练: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错误。

5.展示:各组展示演唱成果,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拓展:引导学生探讨阿细族的其他文化现象,如舞蹈、民俗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阿细跳月歌词2.歌曲结构分析3.乐理知识要点4.演唱技巧指导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度、流畅度和美感。

六下音乐《阿细跳月》教学案例

六下音乐《阿细跳月》教学案例

巧借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情感——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阿细跳月》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负责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实践,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体验感并不强。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音乐教学更加注重音乐的形象化表现。

形象化表现能营造轻松、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借助直观、生动的音乐,将各类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得知识更直观、简明。

这样学生更容易分析、轻松应对,进而推动高质量音乐教学。

小学阶段各科目的教学都主张借助图示来丰富理论的阐述,音乐学科也如此,图示简单、清晰、明了,能将教学重难点完整呈现出来,快速提升学生的认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理解并准确把握音乐的情绪并不容易。

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捕捉音乐旋律中的音乐要素,以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让他们的心灵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

基于这样的考虑,小学音乐教师可借助分析乐曲的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音乐,深刻体悟音乐传递给我们的情感,让学生体会音乐的乐趣。

本文以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阿细跳月》为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借助旋律线,引导学生在提升音乐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核心素养。

二、教学过程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下踏歌》中的一首欣赏曲目,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其旋律活泼,富有动感,特色鲜明。

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

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

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

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

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首民乐合奏曲。

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

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这首歌曲以我国彝族阿细人传统的“跳月”习俗为背景,展现了阿细人欢快的舞步和热情的生活态度。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民族音乐方面,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彝族文化及“跳月”习俗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阿细人的“跳月”习俗,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2.学会演唱歌曲《阿细跳月》,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

2.歌曲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彝族文化和“跳月”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学。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学习效果。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钢琴或其他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彝族文化和“跳月”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阿细跳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的演唱。

4.巩固(5分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彝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歌曲《阿细跳月》,加强巩固。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跳月舞为题材,描绘了阿细族人民欢庆节日的场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民族音乐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需要通过教学让他们逐步了解和热爱。

此外,学生对跳月舞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阿细族跳月舞的背景和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歌曲《阿细跳月》,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跳月舞的节奏和步伐。

2.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感受跳月舞和歌曲的魅力。

2.演示法:教师示范跳月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跳月舞的节奏和步伐。

4.对比法: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跳月舞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2.准备歌曲《阿细跳月》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准备相关民族音乐的资料,以便进行对比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跳月舞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跳月舞的氛围。

同时,简要介绍阿细族和跳月舞的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阿细跳月》的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跳月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让学生掌握跳月舞的节奏和步伐。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跳月舞,教师巡回指导。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跳月舞的节奏和步伐。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阿细跳月-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阿细跳月-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阿细跳月-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阿细跳月》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等基本元素。

2.能够演唱比较流畅的歌曲,并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3.能够理解一些常见的音乐术语并能较为准确地使用。

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歌曲节奏、曲调以及一些快节奏的音乐要素。

2.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力度变化。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兴趣。

4.让学生熟悉音乐术语,掌握唱歌技巧。

2.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对一些唱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3.学生对快节奏的音乐要素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欣赏《阿细跳月》,理解歌曲的歌词、曲调、节奏等元素,尤其是快节奏的和弦变化。

2.歌曲演唱:由教师唱一遍,教唱歌词,让学生分段演唱练习,最后整体演唱,注意力度和情感表达的变化。

3.音乐术语:学习一些常见的音乐术语,如调式、旋律、和弦、节奏等。

4.唱歌技巧:教授一些唱歌的技巧和方法,如哼唱、深呼吸等。

3.2 教学步骤3.2.1 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阿细跳月》音乐,让学生听一遍,了解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

2.听完歌曲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曲调、节奏和和声变化等。

3.欣赏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2.2 歌曲演唱1.教师唱一遍《阿细跳月》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快速的和弦变化。

2.教师逐字逐句地教唱歌词,要求学生反复跟唱,注意准确的发音和节奏的掌握。

3.将歌曲分段为三部分,让学生分别跟唱,掌握整体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4.整体演唱,并注意力度和情感表达的变化。

3.2.3 音乐术语1.教师通过欣赏歌曲的方式,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术语,如调式、旋律、和弦和节奏等,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2.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这些术语,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调,它描绘了阿细族人们在月光下欢快跳舞的场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歌曲的结构为ABA’,其中A段为主题,B段为对比主题,A’段为主题的再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阿细族文化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简单的和声等。

同时,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学习新的音乐知识。

然而,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阿细跳月》的演唱,能够独立完成歌曲的表演。

2.使学生了解阿细族的文化背景,对民族音乐有更深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阿细跳月》的音准、节奏把握。

2.对阿细族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阿细族人们在月光下跳舞的场景。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民族的音乐,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阿细族音乐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阿细跳月》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阿细跳月》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阿细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舞蹈动作,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阿细跳月》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阿细族的文化特点。

接着,展示歌曲的乐谱,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的错误。

对于较难掌握的部分,可以分组练习,或者让学生单独表演,以提高演唱效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3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3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3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阿细条月》;了解彝族歌舞、服饰、传说、节日;学跳彝族舞蹈《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

2、集体相互配合营造表现“欢乐的火把节”的节庆歌舞场面。

3、感受彝族的多彩文化,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欣赏彝族歌舞,感受彝族歌舞的快乐场景。

教学难点彝族舞蹈《阿细跳月》五拍组成的三步弦的动作表现。

解决办法本课只学一个代表动作,并放慢速度示范,清晰的讲解,对每个学生都做亲自指导。

教学准备__地图、西昌市图片、VCD歌舞剧《月亮部落》、CD《阿细跳月》、彝族服饰、“月亮”夜光粘贴、红彩绸。

教学思路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溜号;爱听故事、活泼好动;因此本课教学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将传说故事穿插在音乐舞蹈当中。

即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又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谜语师朗诵诗歌谜语《月亮》让学生猜。

(奶奶故事中一只盛满神话的银盘,妈妈歌谣中一艘载送美梦的小船。

现在我心目中,一轮高悬的靶环,总有一天会用我的火箭,射中儿时的神话和梦幻。

)2、歌唱表演《小小的船》“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那首歌唱月亮的歌吗?歌名是什么?”“一起来歌唱表演《小小的船》吧”。

二、欣赏歌舞剧《月亮部落》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里有一个地方被称作“月亮城”呢,你知道在那里吗?师结合地图的地理位置及相应的地方民俗图片介绍四川省西昌市为什么被称为“月亮城”。

……那里是彝族人民聚居的地方,歌舞剧《月亮部落》描写的就是彝族的传说和故事。

2、欣赏歌舞剧《月亮部落》安静欣赏一段后请同学们跟着边欣赏边模仿跳一跳。

3、讨论舞蹈特点与服饰风格。

4、师出示彝族服饰并穿上。

三、歌舞《阿细跳月》1、故事《阿细跳月》2、师:老师穿这件衣服好看吗?围着老师席地而坐,听老师讲彝族人民跳月的故事好吗?席地围坐一圈,欣赏乐曲《阿细跳月》。

3、讨论乐曲风格特点。

4、学跳《阿细跳月》基本舞步--三步弦。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

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乐曲《快乐的罗梭》。

提问:有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曲?这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欣赏的彝族舞曲《快乐的罗梭》。

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彝族乐曲《阿细跳月》。

2、初听乐曲,体验乐曲的情绪。

3、介绍乐曲名称: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红河州的西山一带。

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

“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

4、视唱乐曲主题:掌握5/4的节拍特点:体会乐曲的旋律特点。

以加do、mi、sol为主要旋律音,没有出现fa、xi两个音:每一小节的最后两拍都是由521组成。

5、运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主题。

6、再听乐曲:在521处拍手。

7、再听乐曲:这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14次)8、分段欣赏:①第一部分:主题出现几次?每一次有什么变化?(高音笛、三弦、全奏等)②第二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音色有什么变化?③第三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速度有什么变化?9、欣赏舞蹈《阿细跳月》10、教授彝族跳月的基本步伐: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学生两排相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击掌两次。

11、在《阿细跳月》的乐曲声中,边舞边唱(拍手处:嗨嗨)。

12、课外拓展:收集典型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料,学习一种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阿细跳月》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课。

作曲家采用了彝族“跳月”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民乐合奏曲。

乐曲开始,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豪迈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在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加入进行全奏,乐曲进入高潮。

乐队全奏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看到了忘记疲惫的人们狂欢的场景,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影响他们的情绪。

喜欢与伙件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外在表现明显。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3、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体会音乐表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能够说出乐曲当中的主要乐器。

(3)知识与技能:学习混合节拍四五拍及强弱规律。

4、教学重难点:能够感受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热烈红火的风格特点,根据旋律感受音乐的变化;能够认识乐曲当中出现的中国民族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学习四五拍的强弱规律。

5、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道具。

6、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进彝族,去了解那里的阿细跳月,同学们先看一段短片,看后谈一谈你的感受…生回答…师:看来同学们对《阿细跳月》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首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是由跳月歌改编而成,她被外国人称为是“世界十大民族音乐之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细跳月,听一听,动一动,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首音乐?(教师播放《阿细跳月》主题旋律)生回答…【教学意图】通过短片了解《阿细跳月》的背景、风格特色、情绪等,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阿细跳月》是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同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始新的学习,孩子能很快的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保持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的教材,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练习。
2.辅助材料: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阿细族的音乐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跳月节的来历。
3.实验器材:本节课可能需要一些实验器材,如民族乐器、音响设备等,以确保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在课前,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教学中出现故障或伤害。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阿细跳月》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阿细跳月》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阿细跳月》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阿细跳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阿细跳月》这一课时,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在合唱和民族舞蹈实践中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较为被动,未来我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阿细跳月》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阿细跳月》 ︳人音版 (五线谱)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阿细跳月》 ︳人音版 (五线谱)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1、章节名称本科课题参考于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五线谱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下踏歌》中的一个课题《阿细跳月》2、计划学时本课计划学时一学时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中彝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在学习5/4拍节奏的特点的过程中,融入彝族舞蹈的舞步特点,在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点,起到寓教于乐的学习状态。

教学难点:了解阿细跳月音乐节奏特点,在独特的节奏状态下融入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考验。

只有在学生对彝族文化基本了解的状态下,才能展开充分的教学。

4、教学媒体的选择本课重点在于音乐元素的掌握和特殊节奏型的学习,所以在教学媒体上,我从媒体上选择了彝族舞蹈的视频,并在讲解前,自行制作了微课,让学生掌握切分节奏,和节奏在本课素材中的应用。

5、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选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各类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中,利用平板电脑,对学生舞蹈作品进行录制,并发送到教学群中,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将作品的照片和短视频,制作成相册,课后进行交流。

课前制作微课,对本课切分节奏的应用,进行分步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特殊知识点的过程中,减轻了学习负担。

6、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1)组织教学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随音乐歌唱,进入教室。

保持好音乐课上课的状态。

(音乐选择为教师自编的歌颂本学校的歌曲,让学生沉浸在热爱艺术,热爱校园的情境中)(2)课程开始前以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导入,引出彝族文化,并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彝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服饰特点。

(1分30秒开始)(3)对课题背景了解的前提下,导出本课《阿细跳月》课题。

通过幻灯片展示,学习《阿细跳月》的深层含义和情境。

(7分28秒开始)(4)自制动感幻灯片,引出故事的重要元素“篝火”和“明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本作品的故事画面感。

(9分23秒开始)(5)播放彝族舞蹈视频,引出《阿细跳月》音乐元素,让学生初步接触阿细跳月作品的动感节奏。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音乐《阿细跳月》。

2. 掌握该歌曲的歌词和简谱。

3. 学会演唱和伴奏《阿细跳月》。

教学准备:1. 教材《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2. 音响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3. 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和引入1. 教师播放《阿细跳月》的音乐。

2. 引导学生听歌曲,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Step 2:歌曲欣赏和分析1. 引导学生用感受的方式表达对歌曲的喜欢或不喜欢。

2. 分析《阿细跳月》这首歌的节奏、旋律、歌词等特点。

3. 学生跟着歌曲一起拍打节奏。

Step 3: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歌曲示范1. 教师给学生分发歌曲的歌词和简谱,让学生阅读学习。

2. 教师示范歌曲的演唱,学生跟唱。

Step 4:分组学习歌曲的演唱和伴奏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2. 每个小组负责演奏某一部分的伴奏,其他学生负责演唱。

3. 学生根据简谱自己尝试演奏伴奏,并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演唱和伴奏。

Step 5:合奏和表演1. 学生集中在一起,学生们一起合奏歌曲的伴奏和演唱歌曲。

2.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身体动作或舞蹈配合歌曲的节奏进行表演。

3. 教师可录制学生的表演,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Step 6:反馈和总结1. 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歌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音乐。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阿细跳月-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阿细跳月-人音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在反思,如何在保证课堂氛围活跃的同时,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他们在课堂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阿细跳月》,提高对旋律、节奏的辨识与理解;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舞蹈动作的练习,使学生在集体表演中展现自信与创造力;3.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了解彝族民间音乐舞蹈的特点,增进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集体合作中学会倾听、配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契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阿细跳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彝族音乐和舞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阿细跳月》这一章节的学习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纷纷分享了自己对彝族音乐舞蹈的已有认知,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和舞蹈给人带来的愉快心情。

2、通过欣赏,了解和感受主题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3、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彝族民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能合着《阿细跳月》的音乐节拍,进行即兴表演。

4教学过程
新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舞蹈视频,《阿细跳月》,请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二、介绍“阿细跳月”
出示标题。

问:你们知道“跳月”是干什么?是哪个民族的习俗?“阿细”又是指什么?(可学生说说,也可由老师介绍)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

聆听主题
1、说说主题由几个乐句组成?(4个乐句,1小节为一个乐句)
2、学唱主题,并用课堂乐器为音乐伴奏
(板书音乐主题进行分析,四五拍子、三个主要音)
3、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随音乐体验“跳月”。

(基本舞蹈步为左边走三步,踢两下;右边走三步,踢两下。

五拍完成一次动作,也是一个乐句完成一次动作)
4、总结归纳主要特点:
a.旋律主要由5、1、3三个音组成,每句句未相同。

b.结构规整,共由4个乐句构成,四句的节奏都相同:(是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的一种节奏型。


四、聆听乐曲《阿细跳月》
1、初听乐曲。

A、主题在乐曲里一共出现了多少次?每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14)
B、引申,你都听出有些什么乐器?
片段欣赏,分别听赏乐由笛子、二胡、弹拨乐器主奏和乐队全奏的音乐片断。

(可采取学生听辨的方式,熟悉乐器音色)
2、分段欣赏
(在老师发的纸上记录乐曲每一次出现时的不同。


1、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一部分。

师:这一乐段的力度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力度由弱到强;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是用笛子演奏的。

师:这一段是用高音笛子、三弦等乐器进行领奏的。

再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听音乐排出乐曲前面部分乐器演奏的顺序(引子、竹笛、合奏、弹拨、二胡)。

2、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二部分。

师:这一乐段的音区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音区比第一乐段低了;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跳越高兴;这段是用扬琴演奏的。

再次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介绍乐曲中间部分由笙、高胡、打击乐主奏的乐段。

3、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三部分。

师:这一乐段的速度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速度越来越快;好像越来越热闹;这段用笛子演奏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乐曲的情绪越来越热烈,好像无数的人都来参与跳月了。

再次听乐曲后面部分,排出乐器演奏顺序。

(弹拨、合奏、竹笛、合奏、尾声)
2、复听乐曲
听全曲,用动作模拟乐各类乐器演奏参与表现音乐。

五、观看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