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笔记在群体时代到临之际,勒庞意识到群体力量的崛起及社会对群体心理学的普遍无知,因而在本书中详细研究了群体的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以及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在导言部分,作者阐述了民众的崛起及群体的强大力量,揭示了社会对群体心理学的普遍无知及研究群体心理的必要性。
在第一卷群体心理部分,作者分析了群体的一般特征、感情和道德观、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及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作者犀利的指出群体受无意识因素的支配,有着冲动、易变、易受暗示和轻信、偏执保守等特征,同时群体不受理性影响,只有十分低下的推理能力;此外,群体信念的强大源于其采取的宗教传播形式。
在第二卷群体的意见和信念部分,作者指出群体信念受种族、传统、时间、社会和政治制度及教育影响。
群体意见受形象、词语和套话的影响很大,经验和幻觉促进了群体意见的形成,而理性对群体意见的影响极为有限,群体的普遍信念已经形成很难改变。
基于此,群体领袖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及其名望能够达到影响群体的作用。
在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点中,作者分析了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的分类,并对犯罪群体、选民群体、议会群体等特点做了具体剖析。
作者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意识到当时的群体中存在很多弊端,所谓的“民主”其实暗含着通向“独裁”的心理机制。
作者犀利地剖析了群体冲动、易受暗示和轻信、不会理性思维、感情冲动等特点,并阐释了群体领袖及社会机制的设计是如何利用群体的弱点进而驾驭于群体民主之上。
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书中描述的很多群体特点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无处不在,时刻提醒着读者尽量规避在群体中的一些无意识行为和思维方式。
和投资联系起来,尤其是在二级市场投资中,投资者在狂热的市场环境中往往忘却做详细的价值分析和判断,被市场情绪所左右,并最终被市场所欺骗;一些股票分析理论,也正是基于对投资者心理波动、心理预期等的有效把握而进行投资分析。
因而作为一名投资者,要学会保持冷静审慎的独立分析,在综合研究市场情绪的基础之上,做忠实于自己价值判断的投资。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书笔记版本介绍书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副标题:大众心理研究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译者:冯克利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5-01页数:183字数:242千字开本:23.6 x 16.4 x 2.2 cm 1/16定价:16.00元ISBN:9787801093660作者介绍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
勒庞早年在巴黎学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游历欧洲、北非和亚洲,写了多本有关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
1870年起在巴黎行医,于1884年开始研究大众心理学,他注重研究民族特点与种族特性,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著称。
勒庞认为“民族的精神”或“种族灵魂”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种族或一种文明都有民族精神,即他们有共同的感情、利益和相似的思维方式。
勒庞一生著述颇丰,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多部著作。
《乌合之众》于1895年出版,此书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颠覆了人们对大众群体的认识。
虽是一部学术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一上市就引发了大众心理研究热潮,更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全球发行,是经久不衰的经典畅销书学术界评价弗洛伊德的评价:“勒庞的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评价:“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社会学家墨顿的评价:“勒庞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内容概要《乌合之众》是社会学经典名著。
勒庞颠覆了人们平常对群体的认识,考察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尤其对个人与群体的迥异心理进行了精辟分析,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对群体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们对群体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勒庞在书中指出,群体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表现出与单独个体时截然不同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群体中的个体容易失去自我意识,被群体的情感和意志所左右。
这是因为在群体中,个体的责任感会被分散,从而导致其更容易做出冲动、非理性的行为。
群体的智力水平往往低于个体的平均智力水平。
这并不是说群体中的个体都是愚蠢的,而是群体的聚合使得个体的智慧难以充分发挥。
群体更容易受到简单、直观的形象和观念的影响,而对于复杂、抽象的逻辑和推理则缺乏理解和接受的能力。
例如,在一些社会事件中,群体往往会被简单的口号和煽动性的言论所左右,而不去深入思考背后的真相和逻辑。
群体的情感具有冲动、易变和极端的特点。
群体很容易被一种情绪所感染,并迅速在整个群体中传播开来。
这种情绪可能是愤怒、狂热或者恐惧,而且一旦形成,就会迅速放大,使得群体的行为变得难以预测和控制。
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行为为例,生动地展示了群体情绪的强大力量和破坏性。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具有盲目服从和极端化的倾向。
一旦群体形成了某种信念或意见,就会坚定不移地去维护和传播它,甚至不惜排斥和打压与之不同的观点。
这种盲目服从和极端化的倾向,使得群体在面对外界的不同声音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和攻击性。
此外,群体中的领袖对于群体的行为和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领袖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等手段,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群体成员。
他们能够调动群体的情感和欲望,引导群体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
然而,这些领袖往往并非是具有卓越智慧和高尚品德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操纵群体心理的人。
勒庞的观点让我深刻反思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群体现象。
比如网络上的各种热点事件,网友们常常会迅速形成不同的阵营,相互攻击和谩骂。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盲目地跟随群体的声音。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读了《乌合之众》,心里头五味杂陈,这书真够劲儿。
勒庞老兄那笔头子,把人群心理给掰开揉碎了讲,透着股子见地,让人拍大腿叫绝。
开头他上来就说,一帮人聚一块儿,脑子就不咋灵光了,跟单个的人比,那智商得打个折。
这话乍一听,挺扎心但仔细一琢磨,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咱们平时看球赛,呐喊助威时,是不是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勒庞说这就是“集体无意识”,听着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人多力量大,但理智就容易被挤兑到角落里去。
再往后他说起领袖和信仰,也是入木三分。
在人群里有个领头羊,大家伙儿才好跟着跑。
这领袖得会煽情,能把话说到大伙儿心坎上。
信仰嘛更是人群里的黏合剂,有了共同的目标,大伙儿才能拧成一股绳。
这不就跟咱们平时说的“团队精神”一个理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分析群众怎么受暗示影响。
一句话、一个符号、一个形象,都能让人群瞬间沸腾或者瞬间冷静。
这就跟咱们看电视广告似的,一段旋律、一句口号,就能勾起人的购买欲。
勒庞说这是群众心理的特性,也是为啥政治家、商人总爱用这些招数来鼓动人心。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人群中的表现,是不是也受了这些规律的影响?在朋友圈、在论坛上,我是否也曾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推着走?《乌合之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群中的我们,有时候聪明,有时候糊涂,但都是真实的自己。
总之这书值得一读再读,它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身边的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或许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勒庞的话就像是耳边的轻声提醒,让人警醒也让人深思。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读完《乌合之众》,心里头五味杂陈,这本书就像一杯烈酒,喝下去辣嗓子,但回味无穷。
作者勒庞他把人群心理学剖析得透透的,看完后感觉自己好像也成了半个心理学家了。
书里头说人群一旦聚在一起,啥事都能干出来。
这话说得真在理,你看那些球迷,平时斯斯文文的,一到球场上,呐喊声震天响,情绪一上来,连自己都不认得了。
乌合之众读后感群体心理与社 会现象
乌合之众读后感群体心理与社会现象《乌合之众读后感群体心理与社会现象》《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 1895 年。
这本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特征,对人们理解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书中,勒庞指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表现出与单独个体时截然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群体中的个体仿佛失去了自我意识,变得冲动、易变且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
他们更容易受到情绪的驱使,而非理智的判断。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屡见不鲜。
比如,在网络舆论中,常常会出现一边倒的声音。
某个热点事件一经曝光,瞬间就会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评论。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并没有深入了解事件的全貌,仅仅是基于最初的一些信息和他人的观点,就迅速加入了某个阵营,发表激烈的言论。
这种群体的情绪化反应,有时甚至会导致对当事人的网络暴力,给其带来极大的伤害。
勒庞认为,群体的智力水平往往低于个体的平均智力水平。
这是因为在群体中,人们倾向于简单地接受和传播观点,而不去深入思考和分析。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传销组织。
传销组织通过营造一种群体氛围,让参与者放弃了独立思考,盲目相信所谓的“成功模式”,最终陷入骗局。
群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易受暗示和轻信。
一些谣言在群体中传播的速度极快,且往往难以遏制。
比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关于某种食物或药物能够预防疾病的谣言,可能会迅速传遍整个社会,导致人们盲目抢购。
那么,群体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勒庞指出,群体的形成往往基于共同的目标、情感或利益。
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力量感时,就容易形成群体心理。
此外,群体中的领袖人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袖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能够引导群体的行为和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选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候选人通过演讲、宣传等手段,试图赢得选民的支持,形成自己的政治群体。
而一些极端组织的领袖,则利用群体心理来煽动仇恨和暴力,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心得(优秀9篇)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心得(优秀9篇)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心得篇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完成于1895年,作为一本心理学专业著作,其中的概念及其表达都相当通俗易懂,不难看出它最初就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大众心理研究”。
这种方法既是残忍的,同时也是极为有效的。
勒庞在书中提出的许多理论,就其用词的犀利而言,绝不亚于鲁迅的讽刺小说。
勒庞说:“所谓的英雄或暴君,从未真实的存在过,他们只是人们为了满足心理需要而杜撰出来的人物”,“候选人必须用最离谱的哄骗手段,才能征服选民,同时还要毫不犹豫的做出最令人异想天开的承诺”,这些话语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在他的叙述中,集体的力量之粗蛮,方向转变之迅速,思维方式之简单,简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勒庞的研究是否足够客观和全面,作为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要将其生搬硬套于此时此刻的中国也绝对是不可行的。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对于“群体心理”,“群体意见与信念”的叙述,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语境中是有一定价值的,是值得我们深入思索的。
“团结力量大”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长期被扭曲理解为“团结则战无不胜”和“团结则无所不能”,这是群体不承认障碍的一个表现。
当全社会充斥着一种“只承认前进不承认停滞和后退”的氛围时,个人很容易被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裹挟,进而半信半疑的成为群体中推波助澜的“帮凶”。
也正如勒庞所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必然会被这种气氛感染,但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的话,那么他就会沦为群体情感的敌对方。
”在特殊时期,这种“站在人民的敌对面”的行为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恶果,甚至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而在当今社会,这种自我意识的消融和群体情感的同化似乎不那么容易发生了,但在“天涯”和“猫扑”等网络论坛上,这种群体表达简单、夸张、粗暴、直白的倾向仍然随处可见。
“暴民政治”是否随着技术的进步转入了更为隐蔽的表达空间?而在情感的表达上,“网友”们往往极其统容易受到暗示,逻辑往往也是极为简单的。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笔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二、群体心理学基本概念 (5)1. 群体的界定 (6)2. 群体心理的特征 (8)3.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9)三、大众心理的特点与规律 (10)1. 从众心理 (11)2. 情绪传染 (11)3.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13)4. 群体决策与群体智慧 (14)四、《乌合之众》中的主要观点 (15)1. 对群体心理的深刻剖析 (16)2. 对群体行为动机的分析 (17)3. 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反思与批判 (18)五、现代社会中的群体心理现象 (20)1. 社交媒体的影响 (21)2. 网络舆情与群体心理 (22)3. 社会运动与群体行为 (24)六、群体心理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应用 (25)1. 预防和化解群体冲突 (26)2.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8)3. 提高群体决策的质量与效率 (29)七、结论与展望 (30)1. 群体心理研究的重要价值 (32)2.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3)一、内容概述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群体心理现象,揭示了大众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当个体加入群体时,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会发生显著变化,容易受到情绪化、冲动和非理性的影响。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普遍存在,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勒庞首先分析了群体心理的特点,包括情感的传染性、思想的统一性和行为的易变性。
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容易受到暗示和影响。
勒庞还探讨了群体心理现象的成因,认为这主要源于人类天生的从众心理和对权威的依赖。
勒庞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社会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群体心理现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他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分析了民众在革命过程中的情感波动和行为模式;又以纳粹德国为例,揭示了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如何成为煽动群众的政治工具。
这些案例为我们理解群体心理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董强译本 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董强译本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董强译本读书笔记1. 导言读书笔记的目的是总结和回顾所读书籍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知识。
本文将按照序号标注的方式,对《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董强译本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2. 书籍概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n)所著,探讨了人们在集体行为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
董强的译本将原作内容通俗易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深受读者喜爱。
3. 乌合之众的特征勒庞通过对群体心理的研究,指出了乌合之众的几个特征,比如:情绪易受影响、思维简单粗糙、缺乏责任感等。
这些特征使得乌合之众容易受到领袖或舆论的引导,而产生群体性的行为和决策。
4. 大众心理的影响乌合之众和大众心理的存在对社会和政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领袖通过激发大众心理,来影响选举结果和政策执行;商业广告通过研究消费者心理,来推动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的营销。
5. 个人观点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乌合之众和大众心理对社会的影响,使我对集体行为和社会心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群体行为和大众心理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理解这一点。
结语通过对《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董强译本的阅读和思考,我对乌合之众和大众心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共享,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对这一重要主题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挑战。
写手:<<你的名字>>(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撰写时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探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6. 社交媒体和大众心理在当今社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发布观点,表达情感。
然而,社交媒体所带来的“网络暴民”现象也正是大众心理的一种体现。
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二)2024
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二)引言概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由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所著,本书通过对大众心理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群体行为中的特征和心理机制。
本文将对该书的第二部分进行读书笔记,主要内容包括大众心理的形成原因、大众行为的动力、大众心理对个体的影响、大众心理的心理机制以及大众心理的局限性和应用。
正文:一、大众心理的形成原因1. 社会认知与心理造型的影响2. 情绪传染与集体情绪的形成3. 信息过载与信息过滤的困境4. 社会标签与身份认同的塑造5. 群体惯性与集体认同的形成二、大众行为的动力1. 群体认同与从众行为2. 权威影响与服从行为3. 集体决策与信息偏误4. 群体创造力与思维惯性5. 群体攀比与社会奖励的动机三、大众心理对个体的影响1. 大众评价与自我价值感2. 群体期望与个人自我实现3. 群体压力与心理健康4. 大众行为对道德判断的影响5. 群体归属与社会关系的影响四、大众心理的心理机制1. 群体情感与集体认同2. 社会身份与社会认同3. 集体观念与集体意识4. 社会参照与群体比较5. 集体共识与集体行动五、大众心理的局限性和应用1. 大众心理的盲从与误导2. 大众心理的情绪化与暴力倾向3. 大众心理的信息过滤与社交媒体4. 大众心理的舆论操控与政治运动5. 大众心理的教育与社会改革总结:通过深入研究《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第二部分,可以得出大众心理形成的原因包括社会认知、情绪传染、信息过载和社会标签等因素。
大众行为的动力主要包括群体认同、权威影响、集体决策和群体攀比等方面。
大众心理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价值感、个人自我实现、心理健康和道德判断等方面。
大众心理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群体情感、社会身份、集体观念、社会参照和集体共识等方面。
然而,大众心理也存在盲从、情绪化、信息过滤和舆论操控等局限性。
因此,我们需要对大众心理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教育,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杰出之作,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
勒庞在书中透彻地分析了群体行为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这些主题对于理解政治动员、商业推销和媒体诱导等大规模群众参与的行动至关重要。
该书受到了弗洛伊德、罗斯福、戴高乐、丘吉尔、梁启超、梁启勋、周作人等人的赞誉和推崇,尽管语言辛辣、观点极端,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中感受到天才般的洞见,从而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当今的社会现象和事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为我们解析了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有许多深刻的感悟。
这本书深入剖析了群体行为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等。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对于群体特质的揭示引人深思,他揭示了在群体中的人们如何摆脱自我负面感觉,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然而这种力量却短暂且残忍。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群体行为并不总是理性和明智的,反而常常受到情绪的影响,导致结果往往偏离初衷。
同时,我也了解到,作为个体,我们应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随大流,更不应被群体的情绪所左右。
书中的观点虽然辛辣、观点极端,但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不论是对政治动员、商业推销的理解,还是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我们都可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
总的来说,《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作品,它既提供了理解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新视角,也对我们如何理智看待和参与群体行为提出了挑战。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 1895 年。
这本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特征和影响,对人们理解社会现象、群体行为有着深刻的启示。
勒庞认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表现出与独处时截然不同的特点。
群体中的个体仿佛失去了自我意识,其思维和行为受到群体意志的支配。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比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原本理智的球迷可能会因为身处狂热的群体氛围中,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如辱骂对方球员、投掷物品等。
他们不再是平时那个冷静、有教养的自己,而是被群体的情绪所左右。
群体具有冲动、易变和急躁的特点。
在群体中,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瞬间点燃,并且迅速蔓延。
一个小小的事件,可能会引发群体的大规模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往往是缺乏理性思考和计划的。
就像在抢购热潮中,人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加入抢购的队伍,仅仅是因为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这么做,而不去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商品。
群体还具有轻信和易受暗示的特征。
在群体中,谣言和虚假信息往往能够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
因为群体中的个体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们更容易相信那些简单、直接、富有感染力的信息。
比如在网络时代,一些不实的谣言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遍整个网络,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
群体的情感往往是夸张和单纯的。
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往往是非黑即白,缺乏中间的灰色地带。
这种极端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群体在行动上往往表现得更为激进和盲目。
例如,在一些社会运动中,群体可能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正义”,而采取极端的手段,忽略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群体的道德观也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群体可能会表现出无私、英勇和高尚的行为,比如在面对灾难时,人们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互相帮助;另一方面,群体也可能会做出残忍、暴力和邪恶的事情,比如在战争中,士兵可能会在群体的影响下,对无辜的平民进行杀戮。
勒庞指出,群体领袖在引导群体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 1895 年。
这本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特征,对人们理解社会现象、群体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勒庞认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表现出与独处时截然不同的特点。
群体中的个体仿佛失去了自我意识,其思维和行为受到群体心理的左右。
这种群体心理具有盲目性、冲动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在群体中,个体的智力水平会显著下降。
这并不是说个体本身变得愚蠢,而是因为群体的氛围和压力使得个体难以独立思考,更倾向于跟随群体的主流意见。
这种现象在网络舆论中屡见不鲜。
比如,当某个热点事件引发公众关注时,许多人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盲目跟从大多数人的观点,甚至对不同意见进行攻击。
群体的情感往往是极端和夸张的。
他们容易被简单、强烈的情感所打动,而忽视了理性和客观的分析。
例如,在一些社会运动中,群体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激情和冲动,采取过激的行动,而忽略了可能带来的后果。
群体的道德观也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群体可能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水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无私奉献;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做出极其残忍和不道德的行为。
这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和引导。
勒庞指出,群体的信念往往是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的方式形成的。
简单而有力的断言,不断地重复,再加上情绪的传染,能够迅速让一种观念深入人心。
这种传播方式在广告营销和政治宣传中被广泛应用。
此外,群体领袖在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领袖通过其强大的意志和魅力,能够引导群体的行动和思维方向。
领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依靠强硬的手段和权力来控制群体;另一类则是通过自身的魅力和威望赢得群体的信任。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许多社会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比如,在股市中,投资者往往会形成群体,追涨杀跌,盲目跟风,而忽视了基本的经济规律和企业价值。
这种群体行为往往会导致股市的大幅波动,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5篇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5篇《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群体虽然智力低下,但有时会表现出“高尚”的道德。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九月惨案”,一群店主、泥瓦匠等普通市民聚集在一起,在爱国主义的鼓动下,在巴黎城内展开了大屠杀,在无意识的狂热氛围中,这些市民丧失了理性,认为自己的屠杀不是犯罪,而是在履行光荣的爱国主义任务,甚至在杀人后还前往政务要求请赏。
但杀人的同时这个群体又表现出高尚的道德。
比如在凌迟犯人时,他们非常绅士地遵循了女士优先原则,把最好的观看座位让给女士。
这种道德和罪恶一样,都________于群体极端而偏执的情感,并且都是无意识的。
而这种“高尚”的道德也在其他领域有所体现。
为一个罪大恶极的罪犯辩护的律师遭到百姓的指责与谩骂,在震惊韩国的“n 号房”案件中尤其明显,伴随着市民的无数抗议电话与对律所官网的攻击,没有律师愿意为主犯赵博士辩护。
因为很多市民并不了解法律,只知道你身为律师“为恶人说话”,那么你也是“帮凶”。
主犯赵周斌的确罪大恶极,所犯罪行也没有任何洗白的余地。
而辩护并非洗白,另一方面也是在捍卫司法尊严与公正。
如今不再是那个存在“陶片放逐法”的年代,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况下,有律师也是不能逃离应有的制裁。
掩藏在欢呼与正义的氛围下,皆是腐烂与臭味。
这不是那些人性的电影,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司法溃烂成这样,就是他们所说的“正义”吗?本书虽然没有进行科学研究全凭经验总结,但是精准描述了群体社会种种问题因此极具现实意义。
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在这个群体汹涌的时代,我们要时时警惕,不断反思,保持清醒,理性思考。
跟风没有错,错在于盲目跟风。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2《乌合之众》是由法国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影响世界的群体心理学奠基之作。
书中讲述了群体的心理所受到哪里因素的影响,群体与个体的差别,群体与领袖的关系等;本书有很多例子讲述了群体心理学的特征,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极为细致地描述了群体心理的特征,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群体行为具有深刻的启示。
勒庞在书中指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表现出与独处时截然不同的特点。
群体中的个体容易失去自我意识,变得盲目跟从,情绪极易被煽动。
这种现象在许多社会场景中都能观察到,比如狂热的球迷群体、街头的示威游行等。
群体具有冲动、易变和急躁的特质。
在群体中,个人的情绪仿佛被放大且迅速传播,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能引发大规模的情绪化反应。
而且,群体往往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容易被简单、直观的形象和口号所左右,而不是深入分析复杂的逻辑和事实。
群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易受暗示和轻信。
在群体中,谣言和不实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
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种对“权威”和“多数”的依赖,认为大家都相信的事情必然是真实的。
这种心理使得群体在面对信息时缺乏辨别和批判的能力,从而容易被误导和操纵。
书中还提到,群体的道德观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群体可能表现出极端的残忍和暴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展现出无私的奉献和英勇的行为。
这种道德的双重性取决于群体所追求的目标和受到的引导。
勒庞认为,群体的观念和信仰往往是通过传染而非说理来传播的。
一个新的观念或信仰一旦在群体中生根,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即使它可能毫无逻辑和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和事件都是群体力量推动的结果。
然而,这种力量往往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
例如,法国大革命期间,民众的狂热情绪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大量的流血冲突。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是这种群体的力量打破了旧有的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使得群体的形成和影响更加迅速和广泛。
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这种力量有时能够促进社会公正和问题的解决,但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和谣言的泛滥。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极为细致地描述了群体心理的特征,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书中,勒庞指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表现出与独处时截然不同的特点。
群体中的个体容易失去自我意识,变得盲目、冲动和情绪化。
他们不再独立思考,而是被群体的意志所左右。
这种现象在很多社会事件中都能得到印证。
比如,在一些狂热的宗教活动中,信徒们可能会做出平时难以想象的极端行为;在网络舆论中,很多人会盲目跟从主流观点,而不去探究事实的真相。
勒庞认为,群体的智力水平往往低于个体的平均智力水平。
这是因为在群体中,人们倾向于情绪化的反应,而非理性的思考。
而且,群体的判断力也容易受到暗示和传染的影响。
一个小小的暗示,可能在群体中迅速传播,并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
例如,在股市中,一则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可能会导致大量股民跟风抛售股票,从而引发股市的动荡。
群体的情感特点也十分显著。
他们容易冲动、急躁,并且缺乏耐心。
群体的情感往往是简单而极端的,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
同时,群体的道德观也具有两面性。
在某些情况下,群体可能表现出极高的道德水准,如在面对灾难时,人们会团结一心,互帮互助;但在另一些情况下,群体也可能做出极其残忍和不道德的行为,例如在战争中对无辜平民的伤害。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形成也有其独特的规律。
间接因素往往是群体信念形成的基础,如种族、传统、时间等。
而直接因素则是激发群体情绪的导火索,如突发事件、演说等。
群体的意见领袖在引导群体的观点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言辞和强烈的个人魅力,能够左右群体的思想和行为。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对群体的影响。
勒庞认为,当前的教育制度并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反而可能培养出一大批只知道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真正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我们所处的社会。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 1895 年。
这本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特征,对人们理解社会现象、思考群体行为有着深刻的启示。
勒庞认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表现出与独处时截然不同的特点。
群体中的个体容易失去自我意识,被一种集体的无意识所左右。
这种无意识并非是个体无意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群体氛围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在群体中,个体的智力水平往往会下降。
这并非是说个体本身变得愚笨,而是因为群体的情绪和氛围容易让人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一些群体事件中,原本理智的个体可能会被狂热的情绪所带动,做出冲动甚至违法的行为。
这是因为在群体中,情感和直觉的力量往往大于理性的思考。
群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中的个体仿佛更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而且对于这些信息往往缺乏应有的甄别和判断。
谣言在群体中传播的速度极快,正是因为群体的这种特性。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遍整个群体,并被大多数人所相信。
同时,群体还具有极端化的倾向。
群体的意见和行为往往比个体更加极端。
这种极端化可能表现为过度的狂热、盲目地崇拜或者极端的仇恨。
例如,在一些政治运动中,群体的情绪可能会被煽动到一个极高的程度,导致极端的行为和决策。
勒庞还指出,群体的道德水平是不稳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群体可能表现出极高的道德水准,比如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或者灾难时,群体成员会展现出无私的奉献和勇敢的精神。
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群体也可能做出极其残忍和不道德的行为,比如在暴力冲突中,群体的暴力行为可能会超出个体的想象。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群体具有这些特点呢?勒庞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群体中的个体失去了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在群体中,个体往往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匿名的,不会受到单独的指责和惩罚,因此更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
此外,群体的领袖也对群体的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乌合之众解读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笔记“乌合之众,犹如风暴般汹涌,掠夺一切,留下一片荒凉。
”这句来自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Le(Bon)的经典名言,是对他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阐述的重要观点的生动描绘。
在这本书中,勒庞详细剖析了大众心理的特点,揭示了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这种心理机制如何影响社会秩序和历史进程。
首先,勒庞提出了大众心理的基本概念,即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由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独特的、脱离个体心理的集体心理。
这种集体心理具有冲动、易变、情绪化等特点,使得群体行为往往呈现出无理性、极端化和易于被操控的一面。
其次,勒庞对大众心理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即倾向于接受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并逐渐与之同化。
这是因为群体给予个体一种安全感,同时个体也往往认为群体的行为是正确的。
勒庞进一步指出,群体容易接受简单的、极端的、甚至有时是错误的观点,因为这些观点往往能更快地获得群体的认同和支持。
再次,勒庞探讨了大众心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大众心理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某些历史时刻,群体行为可能推动社会的剧变,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便是大众心理汇聚成的大潮。
同时,勒庞也警告,大众心理的失控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和冲突。
为了证明这些观点,勒庞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案例和实证资料。
例如,他详细分析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群众的狂热、骚动和暴力行为,以及它们背后的心理机制。
此外,他还讨论了一些社会现象,如流行趋势、谣言传播等,揭示了大众心理的运作方式和影响。
总的来说,《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揭示群体行为背后心理机制的经典之作。
勒庞的洞察力和深刻见解,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群体行为的内在逻辑,还提醒我们要警惕大众心理的潜在风险。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大众心理的影响力愈发显著。
因此,重读勒庞的著作,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摘抄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摘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 1895 年。
这本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
揭示了在群体中,个体的理性往往会被群体的无意识所取代,从而产生一系列看似荒诞却又普遍存在的现象。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摘抄及感悟。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
”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群体中,情感往往会战胜理智,人们更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而不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做出决策。
例如,在一些社会事件中,群众可能会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迅速地采取行动,甚至可能会出现过激的行为。
这是因为群体的冲动性和传染性,使得个体在群体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跟从群体的行动。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 这让我反思我们在社会中的许多行为。
很多时候,为了融入某个群体,我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和判断,随波逐流。
比如在一些网络舆论中,人们为了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保持一致,而不敢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对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攻击。
这种现象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数量,即是正义。
” 当个体融入群体时,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数量上的优势赋予了他们行为的正当性。
这种观念在许多群体事件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某些非法集会中,参与者可能认为人多势众,他们的行为就不会受到惩罚。
然而,正义并非取决于人数的多少,而是基于道德和法律的准则。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
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 这提醒我们,群体的行为和表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积极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下,群体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创造出惊人的成就;但在消极的环境和错误的暗示下,群体也可能会做出极其恶劣的行为。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笔记2000字:文/尚清华。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研究的是“群体”,勒庞在本书中这样说明“群体”的定义:“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勒庞,2015:62)《乌合之众》原名《TheCrowd》,即“群体”,但译者翻译为“乌合之众”,我认为这也不妥。
因为成语“乌合之众”本来是用于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显然这样的一群人只能称作“大众”,他们中的个人仍然保留了自觉的个性、也没有产生集体心理。
或许译者另有意图,因为勒庞在书中说过,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来充分利用大众的“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成为领袖,就可以把乌合之众变成一个有集体心理的群体;但倘若方法不当,领袖也可能沦为群体所唾弃的人。
大概译者的理解类似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体可以成就领袖、也可以毁掉领袖。
在读《乌合之众》期间,我欣赏了一下电影《浪潮》(德国2008年丹尼斯·甘塞尔执导电影)。
在电影中,文格尔先生所领导的“浪潮”这个小群体确实与勒庞所描述的几乎相同:首先它的诞生就暗含着领袖文格尔先生的偏执与反抗意识;其次,“浪潮”群体有着很高的同质性,有着严格的群体规范,并且“他们从合作行动中获得了空前的一致与满足以及依赖感”(于志云,2013:63-64);最后他们发展出冲动、谄上欺下、缺乏责任感等特点。
比如“浪潮”成员有统一的手势、着装、标志甚至思想;他们为了宣传群体标志而破坏公物;他们歧视未加入“浪潮”群体的人、试图排除异己。
在这个群体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主动放弃个性融入集体的马尔科和蒂姆、也有自我意识强烈的反抗者卡罗尔、还有清醒的旁观者莫娜和卡罗尔的妈妈。
虽然最后“浪潮”群体在悲剧中解散,但那不是因为卡罗尔单薄的反抗力量和旁观者的阻拦,而是发生的血腥暴力事件使事态发展到严重的地步,导致了群体的消亡。
电影告诉我们,独裁之下,群体的力量非常强大,但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不理性的、难以控制的,它最终会让群体走向消亡。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_1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老实说,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愤怒,我认为勒庞一定是个极端主义者,才会这么绝对的看待一类事物。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思辨思维支配,又或者是我的潜意识里一直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中庸之道,认为绝对地认识事物是愚蠢的做法。
这世界上有精英群体,也有乌合之众,而我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在思维上的训练足以让我在某个群体中保持理智,我完全可以头脑清醒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转念一想,根据我这些年在各种各样群体中的经历来看,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就像我本以为读这本书一定是一次糟糕的体验,但事实证明我开始反思自己,思考一些以前我从未注意过的问题。
“在群体的心理特征中,有些可能与独处的个人有相同之处,另一些则完全相反,完全为群体所特有,只有在群体当中才见得到。
”我开始明白自己的那部分理智也许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发挥到极致,当我处于群体当中或许会变得有所不同,换句话说,或许大部分时间里我向别人展示的是我的另一个维度。
就如勒庞举的例子,众多细胞聚集在一起创造的新生命有着与单个细胞完全不同的特征,酸和碱组合后会形成与原来物质完全不同的新实体,我们在群体当中会不自觉根据当前环境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它们当中有些愚蠢的成分我们意识不到。
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很无奈,我想不出方法来让这种积聚愚蠢的行为停止,只能尽力的保持冷静,向别人展示我理智的一面。
因此在大多数时间里,我选择保持沉默,甚至在无意中迎合大多数人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被群体所影响,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一个具有一定理性思维的人在融入群体之前会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但不可避免的是另一种更强大的心理暗示,这就是群体心理。
小到自我,大到国家民族。
我们在高中历史中研究民粹主义和精英决策到底哪个更能维持国家的和平稳定,我一直认为群众的力量强大,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他们,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能力参与国家治理。
就拿一些西方国家来说,公投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研究的是“群体”,勒庞在本书中这样说明“群体”的定义:“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勒庞,2015:62)《乌合之众》原名《TheCrowd》,即“群体”,但译者翻译为“乌合之众”,我认为这也不妥。
因为成语“乌合之众”本来是用于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显然这样的一群人只能称作“大众”,他们中的个人仍然保留了自觉的个性、也没有产生集体心理。
或许译者另有意图,因为勒庞在书中说过,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来充分利用大众的“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成为领袖,就可以把乌合之众变成一个有集体心理的群体;但倘若方法不当,领袖也可能沦为群体所唾弃的人。
大概译者的理解类似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体可以成就领袖、也可以毁掉领袖。
在读《乌合之众》期间,我欣赏了一下电影《浪潮》(德国2008年丹尼斯·甘塞尔)。
在电影中,文格尔先生所领导的“浪潮”这个小群体确实与勒庞所描述的几乎相同:首先它的诞生就暗含着领袖文格尔先生的偏执与反抗意识;其次,“浪潮”群体有着很高的同质性,有着严格的群体规范,并且“他们从合作行动中获得了空前的一致与满足以及依赖感”(于志云,2013:63-64);最后他们发展出冲动、谄上欺下、缺乏责任感等特点。
比如“浪潮”成员有统一的手势、着
装、标志甚至思想;他们为了宣传群体标志而破坏公物;他们歧视未加入“浪潮”群体的人、试图排除异己。
在这个群体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主动放弃个性融入集体的马尔科和蒂姆、也有自我意识强烈的反抗者卡罗尔、还有清醒的旁观者莫娜和卡罗尔的妈妈。
虽然最后“浪潮”群体在悲剧中解散,但那不是因为卡罗尔单薄的反抗力量和旁观者的阻拦,而是发生的血腥暴力事件使事态发展到严重的地步,导致了群体的消亡。
电影告诉我们,独裁之下,群体的力量非常强大,但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不理性的、难以控制的,它最终会让群体走向消亡。
勒庞在《乌合之众》书中所说的“群体”并不仅仅是独裁统治下的群体,实际上在其他的群体中,由于个人的想法受到他人的想法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失去一些理性和个性,从而成为群体心理的一部分。
“为了不失去群体,更为了取悦群体中的他人,他就可能扭曲自己的成本收益计算。
”(盛洪,2015:59-73)所以独裁统治下的群体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这个群体之中的人完全丧失个性和理性。
但是就其他常见的群体如政党、街头群体、陪审团等等而言,这些群体中的个体保留了一定的个性,同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群体内部人员彼此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失去部分理性。
当下我们大多数人提倡民主。
民主的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但是民主应该建立在理性之上,它不同于勒庞所说的“群体”,民主所提倡的“人民意志”是由许多“个人意志”集合而成,这些个人意
志互相独立且拥有理性,“人民意志”才能拥有合法性。
民主的规则
是每个人的决策独立于其他人,而在“群体”中,每个人的决策都受到其他所有人的影响。
虽然群体心理是正常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不知不觉地互相影响着彼此,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它(尤其是恶意利用),也不能摒弃它。
“群体”仍然存在,但是它们在民主的大环境下,它
们的力量会被其他人的理性所控制。
在现今的时代,互联网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它拥有匿名性、互动性、群聚性、多元性(卢宁,2016:58-61),使得群体心理在这里更容易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在微博上,明星们的粉丝之间的对骂已是司空见惯;2011年3月因日本核辐射事件而产生的抢
盐风波;2010年的“江西宜黄强拆事件”经过微博超百万次的转发
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事件的解决。
群体心理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
加强对网民们的管理与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对于网民们热议的种种社会问题我们也要理性地、妥善地解决。
“勒庞另一项颇有道理的预见是,他把群体中人描述为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
”我十分
赞同罗伯特·顿写在本书的序言之中的这句话。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出现了抖音、快手、内涵段子这一类非常低俗却受到很多人追捧的东西,这一类现象一方面是群体无意识导致的对低俗内容的瘾,另一方面是受暴利驱使的商人们不断为群体提供平庸低俗的内容。
最终这样的低俗文化触犯到法律的底线之后会受到制裁,“内涵段子”被永久封停、
“抖音”和“快手”也进行了相应的整改。
虽然“由于受到时代和自身经历的局限,勒庞的群体思想中充满了对拉丁民族的不满和对保守的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民族的向往,充满了对社会主义的蔑视和恐惧”(刘佳磊,2013,70-71),而且勒庞认为妇女比男性更低级(勒庞,2015:75),但是这些奇怪的意识形态观点并不影响本书的本质:勒庞在书中将群体行为特征以及其背后的群体心理特征分析得十分深入,并且包含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乌合之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它们掺杂在一起,使得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加以辨别,而且精华之处更值得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