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园欺凌的界定、成因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校园欺凌是指学生在学校或者学校周边地区,针对其他学生以言语或者身体上的伤害行为,造成受害者受到心理或者生理上的伤害。

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一直存在,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在家庭中受到虐待或者忽视,导致他们在学校中将这种行为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

2. 社会因素:社会上的暴力和歧视现象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对他人产生厌恶和敌意,从而以欺凌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3. 缺乏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关爱和学校教育,导致他们对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认知不足,容易做出欺凌行为。

4. 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孤独、沮丧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对他人产生恶意,从而进行欺凌行为。

1.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加强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的交往,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

3. 创设友爱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创设一个友爱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同学间的友爱和互助,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4. 心理辅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并干预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

5. 法律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6. 校园监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行为,给受害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

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

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一些学生以身体、言语或心理等方式对其他学生进行侮辱、伤害或恐吓的行为。

校园欺凌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凸显,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分析校园欺凌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1. 社会文化因素校园欺凌的形成根源来自于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传统对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文化习惯等方面产生影响。

特别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校园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家庭中可能存在着家暴或对孩子精神教育不足,这使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欺凌他人的心态。

社会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社会中存在偏见和歧视现象,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对其他学生进行欺凌。

2. 学生个体因素校园欺凌的成因之一也源自于学生个体因素。

学生年龄、个性、心理素质的差异会导致校园欺凌的产生。

一些学生的自我意识薄弱,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容易被动,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过于自信,甚至过于自我膨胀,容易产生欺凌他人的行为。

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也会导致其被孤立排斥,产生对其他同学的欺凌行为。

3. 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对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学校的管理体制、师生关系、教育方式等形成学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一些学校管理不善,对学生的行为没有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导致欺凌行为的产生。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的纵容也是导致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

学校中对于欺凌行为的处理不力也会助长学生的欺凌行为。

二、校园欺凌现象治理策略1. 增加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途径进行宣传,营造一个重视校园欺凌现象的社会氛围。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认识,严肃对待校园欺凌现象,宣传倡导正能量的学校文化。

2.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校园欺凌现象的根源,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长应该增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同理心,增强孩子的道德观念,以防止其产生欺凌他人的行为。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暴力、家庭冲突、父母离异等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创伤,从而表现出欺凌和暴力行为。

2. 学校氛围问题:学校氛围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

学校中存在的恶劣氛围、不良文化以及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行为。

3. 学生自身问题:学生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自卑感、攻击性行为、缺乏社交技巧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4.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社会中存在的暴力文化、网络暴力、媒体影响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加剧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2. 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和教育。

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师生沟通,提供心理辅导和培训,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3. 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加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4. 社会共同参预: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和介入。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认识和关注度,推动社会共同参预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进行综合预防。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1. 引言1.1 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或校园周围发生的恶意行为,其中一个人或一群人对另一个人造成精神或身体上的伤害。

这种行为可能是直接的,比如言语或身体暴力,也可能是间接的,比如排挤、传播谣言或刻意排斥某个人。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严重的抑郁和自杀的想法。

校园欺凌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会给整个学校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受害者可能会变得沮丧、孤立,甚至丧失对学校环境的信心,从而影响其学业和发展。

校园欺凌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矛盾,它还反映了整个学校社会的健康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校园欺凌是一种违反校规、违背社会伦理的行为,必须得到严肃对待和制止。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打造一个和谐、友好、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今后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希望可以为解决这一严重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校园欺凌的危害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其危害不可忽视。

校园欺凌会严重影响受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他们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引发自杀倾向。

受欺凌者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缺乏自信和自尊,对未来感到失望。

校园欺凌也会对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影响其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甚至导致学生逃学或辍学。

校园欺凌还会破坏校园和谐氛围,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会对整个校园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有效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行为,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主要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家庭环境因素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家庭中存在家暴、父母离异、缺乏父母关爱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

2.社会环境:社会中存在暴力和欺凌行为的影响,学生容易受到模仿和影响,将其带入学校环境。

3.个人因素:学生个性特点、自尊心低、自卑感强、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容易成为欺凌行为的受害者或施暴者。

4.学校环境:学校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对欺凌行为缺乏及时的处理和干预。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社会环境:社会中存在暴力行为的影响,学生容易受到暴力行为的模仿和影响。

2.学校环境:学校中存在严重的竞争压力,学生之间存在攀比和排斥现象,容易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3.个人因素:学生个性特点、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等因素,容易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或施暴者。

4.家庭环境:家庭中存在家暴、缺乏父母关爱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暴力行为。

三、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

2.建立健全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加强师生沟通: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加强社会教育:社会应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预防的氛围。

6.建立学生互助机制:学校应建立学生互助组织,提供学生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7.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暴力、家庭教育不当、缺乏父母关爱等因素会导致学生内心的不稳定和情绪的紧张,从而产生欺凌行为。

2. 同伴关系因素:同学之间的竞争、排斥和攀比心理,以及群体中的排斥现象,容易导致某些学生被孤立和欺凌。

3.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对欺凌行为的监管不力、师生关系不良、教育资源不均等因素,容易造成校园欺凌的发生。

4. 个人心理因素:自卑感、攻击性的人格特征、情绪不稳定等个人因素,对于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暴力的普遍存在和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得他们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2. 媒体影响因素:媒体中暴力内容的普遍传播,使得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暴力信息,容易摹仿和摹拟暴力行为。

3.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对暴力行为的监管不力、师生关系紧张、学校暴力事件处理不当等因素,容易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4. 个人心理因素:情绪不稳定、攻击性的人格特征、自控能力差等个人因素,对于学生暴力行为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三、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2. 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对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资源。

3. 同伴关系建设:学校要开展同伴关系的培养和引导,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善,减少排斥和攀比现象的发生。

4.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匡助他们应对各种挫折和难点。

5. 社会宣传:社会各界要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的宣传,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预的氛围。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标题: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成因分析1.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缺乏教育意识、家庭暴力等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

1.2 学校环境问题学校管理不善、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之间竞争激烈等问题会加剧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

1.3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文化氛围不健康、社会价值观扭曲、媒体暴力影响等因素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二、预防措施2.1 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建立和谐家庭氛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2 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升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3 社会引导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关注和监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建立预防机制3.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校园欺凌和暴力防范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3.2 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应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匡助学生健康成长。

3.3 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4.1 媒体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关注和参预。

4.2 学校宣传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4.3 社会宣传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五、建立监督机制5.1 学校监督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校园欺凌和暴力监督机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2 家长监督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安全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中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中存在家暴、家长对孩子过度期望、家庭成员间缺乏沟通等问题,容易导致孩子在校园中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庭,对孩子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中存在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班级氛围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中存在的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班级氛围不和谐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中存在的暴力行为的宣传和摹仿,以及社会对于强者的崇拜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中存在的暴力游戏、暴力电影等媒体内容,以及社会对于欺凌行为的纵容和漠视,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4.个体因素: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个体的性格特点、情绪管理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待他人的方式。

一些个体可能由于自身的特点,容易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2.改善学校环境:学校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学校还应加强对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预防教育,增强学生对于欺凌和暴力行为的认知和拒绝能力。

3.加强社会宣传:社会应加强对于暴力行为的宣传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倡和平、友善的相处方式。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将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成因。

家庭中的暴力行为、缺乏父母关爱和指导、家庭纠纷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欺凌和暴力行为。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之一。

学校对欺凌行为的忽视、师生关系的紧张、学生之间的竞争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3. 学生个体因素:学生个体因素也是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成因。

学生的性格特点、自尊心低、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差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赋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家长应该树立模范,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2. 学校管理: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监控和处理。

学校应该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善。

3. 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遇到问题时寻求匡助,而不是采取暴力行为。

4. 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应该关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各个层面的组织和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和讲座,向学生和家长普及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匡助和支持。

5. 心理辅导: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解决内心的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减少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职工之间存在的欺凌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造成严重影响。

而中职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要想有效对策,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和预防。

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1. 心理原因心理因素是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成因之一。

一些欺凌者常常是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刺激和困扰,他们可能自身存在自卑、攻击性等心理问题,欺凌行为是一种求得自己价值和尊重的手段。

被欺凌者在心理上可能存在自卑、消极情绪等问题,这也为欺凌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 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欺凌行为在家庭环境中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可能是家庭关系紧张、父母溺爱、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导致的。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生可能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和社交能力,容易产生欺凌行为或者成为欺凌者的目标。

3. 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素质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上存在的暴力和攻击的文化,容易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模式。

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以及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鼓励学生多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

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协助家庭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从源头上减少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

建立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关于子女教育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子女。

学校应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邀请心理专家、社工人员进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防范欺凌行为的工作。

学校应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增加社会经验和交往能力,从社会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是指以一种持久、反复的方式对其他学生进行不断的非理性、非自愿的攻击,以达到提升自我感受的目的。

这种行为会对受害者的心理、行为、生活影响很大,也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1.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是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果校园环境非常紧张,学生会紧张,这会导致一些人会利用这种压力来攻击其他学生。

另外,如果学校管理不善,学生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那么校园欺凌的行为就会继续存在。

2.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导致校园欺凌的原因之一。

许多欺凌者是对自己有自卑心理的人,他们希望通过攻击别人来提高自己的自尊心。

此外,孩子们有时会模仿一些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场景,这也会导致孩子们变得粗鲁和暴力。

3.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校园欺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缺乏爱和关注,导致孩子们变得自卑和易怒。

还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使用惩罚的方式,而不是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这也会导致孩子转变成一个欺凌者。

二、对策1.加强学校管理首先,学校管理应该得到加强,让学生理解对于这种不良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学校也应该提供多种资源支持,例如:安全课程、心理辅导等,以帮助受害者和攻击者。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教授孩子正确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理解欺凌行为的真相,并帮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3.教育学生教育在防范校园欺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处理校园欺凌行为,他们应该明白这种行为为何错误,并应该学会向家长或教师寻求帮助。

4.强调行为规范学校应该强调行为规范,确保学生了解何为合适的行为。

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促进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互相尊重和理解。

总之,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只有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们克服校园欺凌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中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存在着校园欺凌行为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环境不良。

一些学生来自家庭不和谐、家庭关系疏远甚至家暴的家庭,缺乏父母和亲人的关心和照顾,导致他们在学校中通过欺凌行为来获得自己所欠缺的关注。

欺凌者本身的心理问题。

一些欺凌者存在自卑、嫉妒、成就欲、攀比心理等问题,通过欺凌他人来获取自己心理上的满足感。

学校和教育环境的问题。

一些学校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教育资源不平衡、教师的纪律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和不满,从而出现欺凌行为。

针对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社会的环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关心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进行教育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加强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平等、公正的教育资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纪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和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加强社会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加强对学校和家庭的支持,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校园欺凌的合力。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道德观念,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的选择,但是,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现象也日益严重。

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校园环境等,都是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成因。

针对这些成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防止校园欺凌,维护校园安全。

一、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是校园欺凌发生的重要原因中职学生的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时期,身体、心理都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此时,许多学生内心存在焦虑、不安、自卑等情绪,对人际关系存在较强的需求和依赖。

这时,一些爱欺凌、强势的同学就想方设法地通过欺凌、歧视等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优越感,从而给被欺凌学生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

因此,学校应该牢固树立“预防校园欺凌”的意识,积极开展校园心理辅导活动,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感,也加强家校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

中职学校通常是一个大型的封闭性的校园,有着多个楼栋和大量的学生。

当一个学校的环境不够优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为匮乏,或者是学校的管理存在漏洞,这些都可能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因此,要想切实防止中职学校校园欺凌,需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和监控,积极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同时开展相关的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确保管理的全面、周密、严格。

三、对策(一)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可以建立班级良好的氛围和感情,在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

不仅可以减少了校园欺凌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班级整体形象和凝聚力。

(二)进行“零容忍”政策的宣传在学生中加强零容忍政策的宣传,即通过大型讲座、学生手册、墙报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校园欺凌行为的定义、危害和惩戒措施,使学生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对其中危害严重行为进行及时严惩。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在中职学校中,校园欺凌行为时有发生,给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校园和谐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了解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1.社会环境影响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主要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接触到暴力、冲突等负面行为时,会受到影响而产生模仿行为。

如果学生在家庭、社交圈中常见到欺凌行为,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模仿这种行为。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存在较多的矛盾和冲突,父母亲大人对孩子过分的期望也是校园欺凌的诱因。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易产生攻击欲望,从而产生欺凌行为。

3.学校管理不善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也与学校管理不善有一定的关系。

一些中职学校管理人员对校园欺凌行为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欺凌行为的惩处不力,甚至存在“视而不见”的现象,这使得一些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惩罚,从而鼓励了欺凌行为的发生。

4.学生心理问题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还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

一些学生因为自卑、自尊心不足、情感冲突等问题,常常会通过欺凌行为来减轻自己的痛苦感,或者通过欺凌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攻击欲望。

5.同伴压力同伴压力是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之一。

在学校中,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关系,一些学生为了在同伴间争得尊重和地位,会通过欺凌行为来取得所谓的“优势”。

1.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宣传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校领导要重视这一问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校园欺凌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素质,鼓励学生多交流、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和谐氛围。

2.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积极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摘要】校园欺凌行为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对其他学生进行身体、心理或言语上的伤害或排斥。

在中职学校中,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欺凌行为的成因涉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自卑、攻击性等;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价值观等。

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建议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师生沟通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关对策措施。

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共同努力减少和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欺凌行为、中职学校、成因分析、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策建议、学校方面的对策、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行为习惯、师生沟通、学生安全、预防欺凌、教育管理1. 引言1.1 什么是校园欺凌行为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里发生的各种形式的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身体上的暴力,如打架、推搡,也可能是言语上的羞辱、嘲笑,甚至是网络上的恶意攻击。

校园欺凌行为通常由一方或多方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攻击,旨在造成对方身心的伤害和压力,破坏受害者的自尊和尊严,甚至影响其学业和人际关系。

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个别行为,更是一种不良文化的体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和解决。

在中职学校中,校园欺凌行为仍然存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隐患。

要有效应对校园欺凌,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其危害和严重性,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1.2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现状在中职学校中,校园欺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校园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和心理欺凌等形式,给受害者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据统计,近年来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权力和地位的错位理解,以及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使得一些学生对于欺凌行为没有足够的道德底线。

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或社会环境中受到压力或伤害,导致他们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反映在校园欺凌上。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校园欺凌是指学校中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存在的对他人进行恶意、恶作剧或伤害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被欺凌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并对其人格和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

而中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存在着校园欺凌现象。

那么,中职学校中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有哪些,又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对策呢?一、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1. 社会环境因素校园欺凌的成因之一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社会环境。

来自家庭、社会和网络等多种渠道的社会因素可能会对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教育,可能会形成攻击性的性格,导致其具有欺凌他人的倾向。

2. 学生个体因素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特点也是导致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些内向、自卑或者具有攻击性的学生可能更容易对他人进行欺凌行为。

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的不稳定也可能会引发欺凌行为。

3. 人际关系因素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重要成因。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处于社交网络的边缘,感到孤独和不被接纳,从而采取攻击他人来寻求关注和认可。

4. 学校管理和监督不力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还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有关。

如果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不加以规范和制约,或者对欺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罚和制止,就会使得学生们觉得可以逍遥法外,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欺凌行为。

1. 加强爱心教育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培养他们的关爱之心和同理心,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欺凌行为,并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学校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罚和制止,并对施暴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教育。

4. 加强师生沟通与关注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关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校园欺凌是指学校内部学生之间,通过胁迫、威胁、伤害等行为,对同龄学生进行侵害、排斥、歧视的一种恶劣现象。

在中职学校,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尚浅,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1.家庭因素许多学生在家庭中缺乏积极的教育氛围,父母亲交通不畅或缺乏时间,无法与孩子保持及时的联系和沟通,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2.生理因素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内分泌变化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在同龄人中寻求自认为的安全感和支持。

3.教育因素有些学校存在着行政管理严格、教育方法单调、考试成绩过分看重等问题,可能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压力大,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在与同学相处中表现欺凌行为。

二、对策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孩子情绪和态度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引导。

教育孩子学会相互尊重、体谅和关爱相处的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教育引导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自我保护能力的训练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同时,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和信任程度,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3.惩罚制度学校应设立完善的惩罚制度,对欺凌行为进行明确和严格的处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并受到纯正的教育矫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子女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4.心理辅导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缓解心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力。

综上,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较复杂,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希望在教育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建立和谐美好的校园。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校园欺凌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常常以高度的焦虑和紧张状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使人们的情绪变得非常敏感。

很多人都是在这种情形下长大成人的,所以他们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都非常敏感,而当他们在学校中遭遇到某些事情时,他们会更加容易出现冲动和暴力倾向。

因此,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校园欺凌的主要成因之一。

二、生理和心理因素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导致校园欺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情感,或者对心理问题缺乏认识,当他们心理不平衡时,就容易表现出侵犯别人的暴力行为。

除此之外,生理因素,如荷尔蒙分泌和生理压力,也可能导致学生的攻击性和暴力行为增加。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到的教育和家庭关系的紧张程度也是导致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一大原因。

如果学生在家庭中经常遭受家暴,或者家庭成员之间有各种紧张的关系,那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

此时,学生可能会借助同学之间的纠纷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一、强化学校管理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校规校纪,明确禁止校园欺凌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辅导机制,对出现的校园欺凌行为给予及时的干预和处理。

二、改善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关键环境,在家庭中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积极沟通,缓解亲子关系的紧张程度,减少家庭暴力等现象,对预防校园欺凌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教育宣传中职学校应加强校园欺凌教育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如课堂教育、手册、宣传板等方式,普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和防范知识,提高学生们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实现校园安全和谐发展。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沟通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环境中,一个或多个学生对另一名同学进行恶意威胁、侮辱、排挤等伤害行为。

中职学校作为学生群体聚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校园欺凌现象。

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多源自学生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卑感:校园欺凌者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通过欺负弱势群体来获得优越感,以此加强自己的自尊心。

2. 情绪问题:一些欺凌者可能有情绪问题,例如压力过大、缺乏爱护等,通过欺凌行为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3. 家庭教育:一些欺凌者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引导,对他人权益无视或缺乏关爱。

而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之一:1. 文化氛围:社会对强者的崇拜和对弱者的歧视,以及学校内部的竞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也容易滋生校园欺凌。

2. 社交网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在网络上进行的虚拟社交也成为校园欺凌的温床,很多欺凌行为都发生在网络上。

1. 家庭教育的加强: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学校教育的引导:加强学校教育,通过课程教育、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3. 建立友善学校环境: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友善的校园环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

4. 加强网络教育:针对校园欺凌在网络上的表现形式,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培养他们正确而健康的网络行为。

5. 联合家校社资源: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应该加强合作,分享信息,共同推动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形成合力。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复杂多样,除了个体因素外,社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出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时建立友善的校园环境,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1月24日发生的“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校园欺凌”也成为2016年度十大新闻热词。

至此,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甚至发生在职业院校校园的欺凌事件犹如“冰山一角”浮出水面。

如何界定校园欺凌行为(事件)、如何妥善处置及应对校园欺凌行为,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已成为中小学校及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一、如何界定“校园欺凌”行为(事件)
笔者从事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30余年,曾经处理过类似的事件多起,个人认为,发生在我国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界定应该综合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素:
1.当事人为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少数被邀约的校外人员,可分为欺凌者、协助者、被欺凌者三方。

欺凌者即发动欺凌行为,带领其他同学或校外人员参与的主谋;协助者紧跟欺凌者身后,听从其安排并直接参与行动的人员;受到欺凌者欺负及受到身体(心理)伤害的为被欺凌者。

2.欺凌行为(事件)发生在校园内部(教室、寝室或较偏僻的角落),或校园的周边场所,如网吧、餐馆、商店等。

3.在动机上显现为欺凌者主观上存在蓄意或恶意欺负、报复被欺凌者的倾向。

4.实施方式表现为通过肢体接触、语言恐吓、校园涂鸦或网络视频等手段,进行以多欺少、侮辱谩骂,甚至采用其他用具殴打被欺凌者。

5.后果表现为被欺凌者受到身体伤害,严重时可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间,社会上少数人通过网络媒体散布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对广大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职业生涯的上升空间及就业薪酬与本人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少数农村家庭及城市困难家庭的家长产生了“读书越多越致贫”、“读书无用论”、“寒门难出贵子”等想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的行为及表现不再过多地关注,严重挫伤了学生上学就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兴趣不高,一味沉醉于网络虚拟世界,如若受到黄色暴力游戏的侵扰,极易滋生“纵横江湖、唯我独尊”的意识与想法,从而通过实施“校园欺凌”而满足其虚荣心。

2.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功能弱化”。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构成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在子女的成长与教育、缓解子女升学及就业压力、化解社会风险及矛盾的功能应该得到不断的强化。

事实上,目前我国家庭普遍呈现核心化、小型化的特征,家庭成员参与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及家庭成员之间居住方式的分离,使一部分家庭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下陷入脆弱的处境,导致中国家庭整体走向失稳的态势。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离婚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夫妇一方或双方在子女的养育、教育过程中“缺席”的现象比较普遍,祖辈与孙辈共同生活的“隔代家庭”、“隔代教育”的比例逐年提高。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招收约1000名中职新生,通过近几年生源地统计的数据显示,约65%的新生来自农村地区或城市较贫困的家庭,约有45%的新生在初中教育阶段属于典型的“隔代家庭”与单亲家庭,祖孙之间在信息获得、思维观念、社交活动及行为生活方式上有着天壤之别。

此外,外出务工的父母普遍存在经济、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对子女的生活及学习状况缺乏及时有效的关爱和掌控能力,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弱化”现象。

3.滥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助长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年满14岁、未满16岁的被告人只是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轻微的校园暴力行为不能进入刑事犯罪的程序。

对于未成年人违纪违规以后手下留情,并不等于对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家长、学校不予以追究。

但是无原则、无条件地宽容、纵容,将对未成年的校园欺凌者产生诱导作用。

三、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
1.教育之根本在于“立德树人”。

中小学校、职业院校应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以正确的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是非观念,做到以理育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

2.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及警示教育等活动,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养成学生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教会学生尊重他人隐私,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增进学生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妥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纠纷。

3.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沟通与联系。

通过召开每学期的家长会议、期末《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及时与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存在违纪违法的苗头,学校与家长积极配合,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

4.通过开展校园安全文明创建及校园综合治理活动,集中整治、处理校园黄色暴力游戏、校园非法网络贷款及校园欺凌活动。

对校园欺凌者、协助者给与教化和教育,达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预防与制止相结合;对受到伤害的被欺凌者予以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援助活动,使其迅速走出心理阴影,回归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综合治理的效果,实现校园欺凌干预体系的全面升级,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育人氛围。

作者简介:雷天晓,男,1965年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解剖学教学和学生教育管理。

职业院校校园欺凌的界定、成因及应对措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雷天晓
摘 要:面对现阶段职业院校频发的校园欺凌行为,本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 欺凌行为 成因 对策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10-0230
·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