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重点
农村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资料2014.6
农村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资料 2014.6一、判断题1.1987年后,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基本是以乡村和农户统分结合的形式为主。
√C1.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村民经营、管理。
×2.村民委员会是乡镇下属的工作机构,负责村级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
×3.财政政策对农产品流通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农业税收政策实现。
√D1.动物资源的保护是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
√2.对买卖土地的行为,应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3.党的政策也就是国家或政府的政策。
×4.党的农业政策是在党的民主集中制基础上产生的。
√5.党的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都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6.党对农村、农业和农村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
√7.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反映了一定时期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F1.凡是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都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对占有耕地进行补偿。
√2.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安全行政部门报告。
×3.发展农业主要依靠政策、科技的投入,与农业法律法规关系不大。
×4.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
×5.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自由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G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的70%以上。
×2.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和实行无偿使用。
F。
3.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4.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5.国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
√6.国家实行农药生产登记制度。
×7.国家对进口兽药实行注册管理制度。
√8.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扩大利用外资。
√9.国家在农村坚持和完善以按土地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农村政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农村政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策是以解决具体问题或完成特定目标为目的的一种行动规定,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和人民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制定政策是政府权力运行的一项主要功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政策的实施是政策得以落实的过程,政策实施是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它是政策活动的后续环节,是政策活动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它的实施是指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按照政策要求,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农村政策学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政府的政策能力、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指农民利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是农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政策学对农业生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良种良法的推广等问题。
在农村政策学中,研究农业生产需要涉及到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价格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三、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农村政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农村政策学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农村人口流动、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政策学研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涉及到农村产业结构、农村金融、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指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土地征收、土地承包合同等农村土地问题进行制度化规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农村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的重要因素,农村政策学通过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旨在探讨如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政策学研究农村土地制度需要涉及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土地征收补偿、土地承包合同、土地产权交易等方面的知识。
《农村政策法规》学习要点二
主题:《农村政策法规》学习要点二第二章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第一节、农业土地承包法概述(P41页)1、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签订了大包干合同,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时经30多年的实践证明,党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政策是合民心的。
2002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3年3月开始实施。
2、《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农村土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3、土地家庭承包的特点:1、承包方是特殊主体。
2、承包关系期限长。
3、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
4、适用的原则不同。
4、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原则: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不变原则;--(土地承包后,所有权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保护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原则;保护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的原则。
第二节、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保护(P44页)1、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0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
3、承包期内不得收回承包地的原则:(见第47页)4、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的原则:(见第48页)第三节、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P55页)农民是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的主体。
1、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可以是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
转包,是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由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出租,是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第三人,由第三人作为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北京电大:蔡倩 2008、6、15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1.农业法的概念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即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统一经营、农民承包经营3.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
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科教兴农”的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5.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或者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二章1.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这一规定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它规范和调整的是农村土地。
但并不是全部农村土地。
二是这些土地的用途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至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至70 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
《农村政策法规(一村一)》2023年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一村一)》2023年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农村政策法规(一村一) 2023年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权归属是下列哪个原则的体现?- A.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B. 农民个体劳动者- C.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D. 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 答案:C2. 农村承包地的承包期限是下列哪一个?- A. 20年- B. 30年- C. 40年- D. 50年- 答案:B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方式包括下面哪一种?- A. 协商方式- B. 招标方式- C. 投标方式- D. 划拨方式- 答案:A4.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核定标准是根据什么规定确定的?- A. 土地管理法- B. 土地征收法- C. 土地承包法- D.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答案:B5.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规定,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不得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 B. 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行政机关- C. 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D. 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任意单位和个人- 答案:C第二部分:解答题1. 解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含义及其限制条件。
答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村农民个体或集体拥有并承包经营土地的权利。
它具有以下限制条件:- 承包期限:承包期限为30年。
- 使用权:承包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 法定面积:每个农户的承包面积不得超过法定面积。
- 禁止转让:不得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只能转让给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 禁止抵押:不得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
2.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确定依据和核定标准有哪些?答案: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确定依据和核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依据:依据土地征收法相关规定进行确定,并考虑当地市场价格、土地利用、农民权益等因素。
- 核定标准:根据征收土地面积、农田地力等因素确定补偿费用标准,并按照法定的一个或多个倍数进行核定。
农村政策与法规
《农村政策与法规》期末总复习题2011.11考试形式:开卷考试,上机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题型:判断题20个,每题1分;单选15个、每题2分;多选25个,2分一、判断题(一)正确的1.制定农村政策的前提是调查研究。
制定农村政策的前提是调查研究。
2.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包括完善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
3.1987年后,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基本是以乡村和农户统分结合的形式为主。
4.凡是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都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对占有耕地进行补偿。
5.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
6.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责任是指因实施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行为,即侵犯土地权利或者不履行土地义务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7.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规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8.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于2002年7月1日实施。
9.动物资源的保护是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
10.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十一五”期间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的原则之一。
11.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既指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内转移,也指由农业部门向服务业等部门转移。
12.农村政策一直是党和国家指导和推动农村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手段,通过农村政策来指导农村工作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
13.由于农业问题和农民、农村问题的密切关系,广义的农村政策也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领域,也称为“三农政策”。
14.在整个农村法规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法律,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基本体制和基本制度作了规定。
15.一般来说,违反了农村法规,必然也违反了农村政策,而违反了农村政策的则不一定违反农村法规。
16.我国实施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农业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题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题1、农业法: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则仅是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农业法》立法目的: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3、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农业市场化的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趋明显,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五是农业产业分割、部门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6、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7、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8、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
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
农村政策法规学习重点参考
农村政策法规学习重点参考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农村政策法规》学习重点参考一、农业法: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农业法则仅是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二、《农业法》立法目的: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三、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四、农业市场化的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趋明显,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五是农业产业分割、部门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六、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基本含义:第一、他们可以依法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和其他各项权利,满足自己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村政策法规》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村政策法规》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农村政策法规》题库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农业政策法规2.农村土地3.市场准入4.农民专业合作社5.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共八个小题,学生任选六道小题回答)6.农业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7.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8.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什么?9.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0.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有哪些?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方式有哪些?12.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哪些草原应当划为基本草原?13.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三、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共四个小题,学生任选二道小题回答)14.《农业法》规定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内容有哪些?15.试述其他方式承包与家庭承包的区别。
16.土地管理法规定的确保耕地不减少的措施有哪些?17.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法制化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农业政策法规,是农业法律、法规及国家在农业方面政策的总称。
2.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3.市场准入,是指政府为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端,对市场主体、产品、服务、资本等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条件或标准进行设定,最终达到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
4.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题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其序号填在相应括号内)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A.不协调不充分B.不平衡不完善C.不协调不完善D.不平衡不充分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
A.总路径B.总遵循C.总抓手D.总方针4.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A.科学B.优先C.先行D.率先5.下面哪项不属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总要求( )。
A.管理有效B.生态宜居C.乡风文明D.生活富裕6.乡村振兴,( )是根本。
A.产业兴旺B.生态宜居C.生活富裕D.乡风文明7.乡村振兴,( )是关键。
A.产业兴旺B.生态宜居C.治理有效D.乡风文明8.乡村振兴,()是重点。
A.产业兴旺B.生态宜居C.治理有效D.乡风文明9.乡村振兴,()是基础。
A.产业兴旺B.生态宜居C.治理有效D.乡风文明10.乡村振兴,()是保障。
A.生活富裕B.生态宜居C.治理有效D.乡风文明11.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电大一村一《农村政策法规》期末考试最新复习资料
2723《农村政策法规》0901、0907、1001、1007、1101、1107、1201、1207、1301、1307、1401、1407、1501 1507 1601 1607 1701 1707 一、名词解释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产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办理自己的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
法律责任,是人们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耕地,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农产品包装,足指对农产品分等、分级.分类后实施的装箱、装盒、装袋、包裹、捆扎等活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状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和发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技术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
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是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户家庭为单位,人人有份的土地承包。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表决权,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享有的在本社成员大会上对有关决议事项作出赞成或反对的意思表示的权利。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要点要点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要点1、农业法: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按照农业法的规定: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4、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5、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
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
农业法的多数条文,我们都可以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找到直接的依据。
农业法的贯彻实施,必将有利于实现由主要靠政策指导农业,进一步向依靠政策和法律共同指导农业发展的转变,实现以行政手段管理农业,进一步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农业的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6、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基本组织制度。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7、二轮承包和承包期三十年不变。
电大《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农村政策法规》试题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应当划分为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应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当划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的草原有:1、农业法(狭义):〈1〉重要放牧场〈1 分〉2、农村土地: 2〉割草地;〈1 分〉3、草原载畜量:3〉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4、人生权:基地;(1 分〉5、开垦土地:〈4〉对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一、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48 分)的草原〈1 分〉 1、如何减轻农民负担?〈5〉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1 分〉 2、如何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问题? 6〉草原科研、教学实验基地;〈1 分〉 3、简述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7〉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
1 分〉 4、捕捞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两种? 4.捕捞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两种 5、简述共有的特征。
(1)特许取得。
在通常情况下从事捕捞业须取得有关渔业行政主 6、义务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是什么?管部门的特别许可。
《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三、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可证制度。
quot〈4分〉1、如何理解我国的林业建设方针?2、试论物权和债权的区别。
2〉自由取得。
从事娱乐性游钓业以及在尚未养殖、管理的滩涂手工采集零星水产采集业,参考答案:不需特许即可自由获得捕捞权只是该渔业权的行使应受政府管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的一定限制。
〈4分〉1、狭义的农业法,指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5、简述共有的特征。
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尸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答:(1)共有的主体是多个公民、法人或其他主体;(2分)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共有的客体即共有物是特定的物,它可以是独立物,也可以2.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是集合物;(2分)耕地、林地、草地以莲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2019年电大一村一《农村政策法规》期末考试复习指导复习资料
电大一村一《农村政策法规》期末考试复习指导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农业法(广义):广义的农业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经济组织以外的第三人,由第三人作为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3.草原畜载量:草原畜载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产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4.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
5.法律责任:是人们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6.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殖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
8.物权:是指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9.遗嘱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
10.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1.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 作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期:
ﻩ
农村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农民获得宅基地的基本原则是,——————宅基地,且一处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标准。答:一户一处
2、农村村民出卖、出租房屋后,再申请宅基地的,——————。答:(不予批准)
3、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撤除在非法占有的土地上的——————。
答:(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 新建房屋)
4、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定并依法————————的企业,因————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答:(取得建设用地——破产兼并)
答:(种子经营许可证)
33、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和——————。
答:(种价款——有关费用——可得利益损失)
34、强迫种子使用者违背自己的意愿购买、使用种子给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
答:(赔偿责任)
35、土地承包纠纷的解决途径有:————、————、——————。
1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发包方是——————、————或——————。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村民小组)
13、农村土地承包,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答:(书面承包合同)
14、农村土地承包的发包方应当尊重承包方的————————,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答:(生产经营自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政策法规期末复习重点1、狭义的农业法,指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农业法的立法目的: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3.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服务。
4、农业市场化的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一是分散的农户不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三是农业效益比较低的问题日趋明显;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五是农业产业分割、部分分割,严重妨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5、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展的原则(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4)科教兴农的原则(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3〉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7、如何减轻农民负担:(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2)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生非法收费〈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征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
8、如何减轻农民负担:(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2)不许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达标、升级、验收活动(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非法收费(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使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9、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关系?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并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
法律是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律的本质特征。
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上升为法律规范之前,就是表现为权力内容的政策。
在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上,一是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党的政策决定法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向,法律是根据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具体化。
二是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党的政策体现为法律后,就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种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三是由于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属性,这就使党的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得到党的纪律保证,而且还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四是法律具有稳定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表现为法律,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无论是从依法治国的主体来看,还是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来看,农业法制建设在国家法制建设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实行依法治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这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
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10、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11、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1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农业生经营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13、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农村的土地而且是用于耕地、林地、草地,和“四荒”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14、耕地,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15、家庭承包的概念和特点:是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户家庭为单位,人人有份的土地承包。
特点:承包方是特殊主体、承包关系期限长、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
1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
17、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使用承包土的权利、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收益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18、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1)使用承包地的权利(2)生产经营自主权(3)产品处置权(4)收益权(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发包方享有下列权利:(一)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二)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三)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发包方承担下列义务:(一)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二)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三)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四)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二)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承包方承担下列义务:(一)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二)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19、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内容: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
20、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21、土地权利登记制度的类型:登记要件主义、地券交付主义、登记对抗主义22、其他承包方式的特点:(1)承包方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成员(2)承包方可以是农户家庭,也可以是联户或者个人(3)承包方法不是人人平均承包(4)承包的土地主要是“四荒”及果园、茶园、桑园等不适宜家庭承包的土地23、自然资源的分类:按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质为标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恒定性资源。
24、自然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动态稳定性、区域有限性、多用性25、我国耕地的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退化严重;耕地资贫乏26、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中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27、占肯平衡:任何依法进行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占多少耕地就要负责新开垦多少耕地,不仅要数量相同,还要质量相当。
28、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内容: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及当地人中和耕地资源状况,将质量好、产量高、生产潜力大且集中边片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一种耕地保护制度。
29、节约使用土地的措施:非农业建设要节约使用土地;禁止破坏耕地;禁区止在基本农田上挖塘养鱼和发展林果业;制止闲置、荒芜耕地的行为;重新利用被占用耕地地耕作层的土壤30、开发未利用土地:将可以开发的未利用土地经过人类劳动的投入,使之变为可供利用的土地,补充农用土和建设用土。
土地开发:是指人们通过劳力、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将土地由自然资源改造为经济资源。
开垦土地:是指以垦殖为目的开发土地,即开垦荒地为耕地用于农作物的种植。
31、我国森林、林地、林木的权属:〈1〉森林、林术、林娼的权属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三种形式:一是国家所有权;是集体所有权;是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32、森林的种类:(1〉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以生产竹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
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
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术。
〈5〉特种用途林。
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33、我国林业建设方针: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4、《森林法》关于植树造林和森林采伐的法律规定:《森林法》第26、27条是关于植树造林和造林后林权归属的规定。
第26条第1款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同时,该条的第2款、第3款、第4款和第5款还具体就植树造林规划的组织实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铁路、公路、江湖等区域造林、宜林荒土承包造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森林法》第29条控制森林年采伐量进行了初步规定。
第33条也在发放采伐许可证的过程中,将年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审核发放的限制。
35、年森林采伐限额:是指国家概据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森林和林木实行限额采伐的最大控制指标,依照法定程序和主法支所有森林的林木分别林种测算并经国家批准的合理年采伐量。
36、草原的所有制度和使用制度(1〉国家所有权。
《宪法》第9条第一款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2〉集体所有权。
《宪法》规定,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属于集体所有。
〈3〉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
《草原法》第10条规定“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
”37、草畜平衡制度的含义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牲畜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工草地、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不断增加饲草供应量,并通过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牧民的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