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天子皆词客——梁元帝萧绎之评价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期末复习重点~~~~

“三表法”:(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4)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

得意忘言:《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

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类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的认识实践。

“得意忘言”对文艺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得意忘言”对文艺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的文学观识记:“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谈学诗的重要性时提出“兴观群怨”说。

即诗有启发感染的作用。

诗有认识社会,了解政治得失的作用。

诗在社会生活中有交流感情的作用,诗有讽刺和批评不良的作用。

“文质彬彬”:出自《论语。

雍也》。

孔子对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视。

孔子认为就一个人来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引申到文学作品也是同样。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暑期练习高三语文2024.8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

《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

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从“吾于天下为不贱焉”到“拟迹桓、文”——关于梁元帝萧绎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从“吾于天下为不贱焉”到“拟迹桓、文”——关于梁元帝萧绎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梁末侯 景 之乱 后 ,作 为梁武 帝第 七子 的萧绎
天 下之 事 没 焉 ,诸侯之 心摇 焉。 “ ” 问诸 淫 昏
之鬼 ,求诸 厌 劾之符 。荆 门遭廪 延之戮 ,夏
因为居有荆州之地并为使持节 、都督荆湘郢益宁 南梁 六州 诸军 事 、荆州刺 史 ,而得 以拥重兵 、居 重镇 、履 重任 ,一 时为时 望所归 。随后 萧绎 受 诏
21 0 0年 1 月
扬州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u a o n z o ie s y( ma i e or lf n Ya g h u Unv ri Hu nt s& s c l ce cs t i o i i e) aS n
第l 4卷第 1期
Jn 2 1 a. 0 0
行 为都 与他 自身残 疾等所 引发 的 自卑这一 特 殊 因
素有关 , 因而 笔者 希望 能通过 对这一 问题 的探 讨 ,
使人们 能 够更 加 客 观正 确 地认 识 、 解 和评 价 梁 理
元 帝 。下 文 即从 残 疾 为萧 绎 带 来 自卑 、 自卑 导 致
《 金楼子》 就有 所谓“ 里 先生 日: 余拎天下 为不贱 焉 ] 和“ 于 天 下为 不 贱 焉 ” 话 语 的反 复 % 吾 [ ]
角度来考察 ,可知残疾为萧绎 带来 了 自卑 , 自卑 又使萧绎 一生 中有 着许 多被 时人和后 人指 责的 消极 行为 ;
但 另一方面 ,也应看到 自卑 同时也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萧绎积极进取 。应历 史地 、客观 地对萧绎进行 评价、分析 。
关键词 :心理学 ;萧绎 ;残疾人 ; 自卑
中图分类号 :K 3. 3 2 9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 7 3 (0 0 0 - 0 0 -0 0 7 0 0 2 1 ) 1 14 5

烟台2022-2023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言文《梁元帝》翻译重点字词解释

烟台2022-2023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言文《梁元帝》翻译重点字词解释

梁元帝帝①[梁元帝萧绎]入东竹殿,命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侍从]共止之。

又以[用]宝剑斫[本义斧刃,这里是砍的意思]柱令[省略“之”代指宝剑]折。

谢答仁、朱买臣谏曰:“城中兵众犹[还,尚且]强,乘[趁着]暗突围而出,贼必惊,因而薄[靠近,逼近]之,可渡江就[前往,投靠]任约。

”[翻译]元帝躲进东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宝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烧毁。

他正准备跳到火里去自杀,宫中左右侍从一起阻止了他。

元帝又用宝剑砍柱子,宝剑折断。

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兵力还算强大,如果乘着黑夜突围而出,贼兵必然惊慌,乘乱大胆靠近敌陈,可以渡过长江去依靠任约的军队。

”帝不便[不擅长]走[使……跑,引申为:驾驭]马,曰:“事必无成,只增辱耳!”答仁求自扶,帝以[拿,其后省略“之”代指这件事]问王褒,褒曰:“答仁,侯景之党,岂足[值得]可信!”答仁又请守子城②,收兵可得五千人,帝然[认可]之。

[翻译]元帝平时不善于骑马,有点畏难地说:“事情肯定不会成功的,只不过徒增羞辱罢了。

”谢答仁要求亲自为元帝牵马护持。

元帝问王褒行不行,王褒回答说:“谢答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停止】,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

作文章,援笔立就【完成】。

常言:“我韬【优长,宽余】于文士,愧于武夫。

”论者以为得【得当,合适】言。

【翻译】元帝萧绎天性喜好书,常常让身边人为他读书,昼夜不停地读,虽然睡着了,手里还拿着书卷。

如果读错了或有意漏读欺骗他,他就惊醒过来。

他写起文章来,提笔马上就能成篇,平时常说:“我比起文士来更善为文,比起武夫来却有些惭愧。

”评论他的人认为他这话说得很恰当。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梁元帝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552年一555年在位),死后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

②子城:指月城、瓮城等附着于大城的小城。

③于谨:时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公。

江陵陷【被攻陷,沦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有人】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诗作大为发展,小说和文学评论都有一定的成就。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196-219),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盛世。

这时期出现了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

他们的诗文,反映了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

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

《文心雕龙·时序》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文学家。

他的诗歌质朴豪迈,多有悲凉慷慨的特色。

如他的《蒿里行》,叙述了董卓之乱、关东义军讨代董卓之战以及随后的自相攻杀,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害。

诗写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的诗,流传下来的有二十多首,大都具有雄放豪迈的风格。

曹丕的诗,多是抒情诗,文字流丽,基调比较伤感低沉,没有曹操那种积极乐观风格了。

文学造诣比较高的是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曹丕的同母弟,得到曹操的宠爱,但也因此遭到曹丕的猜忌。

曹丕作了皇帝后,曹植受到百般压制。

他虽贵为封王,实情同囚徒,郁郁不得志。

他的作品可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反映他的政治抱负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

后期作品充满了受压抑的激愤。

他的前期作品如《送应氏》诗,写出洛阳经董卓乱后的残破景象,有曹操《蒿里行》的气势。

另一首《野田黄雀行》是他后期的诗作。

诗中,借黄雀比况自己,恨不得像黄雀一样冲破罗网求得解放。

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曹丕在《典略·论文》里说:"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于千里。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就诗而论,王粲的诗是七子中最好的。

古代情诗色诗赏析

古代情诗色诗赏析

情部之一:诗缘情中国古代诗歌,自诗经以降,经历代累积,浩如烟海,蔚为大观。

整个诗歌史上,有关情、色、性的描写,绵延不绝,贯穿始终,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漫谈中国古代情色诗歌(情部之一):诗缘情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诗歌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人类的歌舞更可能是产生于情欲的表达,歌舞者用动人的歌声和迷人的舞姿吸引异性,传达爱慕之情。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就是诗歌是有感而发,表现人的感情冲动。

《毛诗序》说得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陆机在《文赋》中更明确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由情感而发,要绮丽华美,这就是所谓的“诗缘情”。

“缘情”说后出,比“言志”说更准确地表达了诗歌的特征。

从总体上来说,抒情诗在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叙事诗基本上不成气候。

历代许多名家都曾撰文,强调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抒情特征。

《文心雕龙·物色第四十六》云:“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钟嵘《诗品》序言开篇就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并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明确地指出能充分表达人七情六欲的只有诗歌。

梁简文帝萧纲指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戒当阳公大心书》)梁元帝萧绎则说:“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精灵荡摇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曾刊行民间歌曲集《山歌》,他在《山歌序》中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晚明公安派提出在文学创作中“独抒性灵”,清代中期的袁枚将“性灵”说借来论诗,指出“性情以外本无诗”.《诗经》的开篇《关雎》,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庾信诗赋动江关

庾信诗赋动江关

庾信诗赋动江关华夏文明,闪耀着数不清的文学巨星,因为有他们,这个世界星空灿烂,炫丽多彩。

在耀眼的群星中,相当多的人可能不一定熟悉这个星座:他的名字叫庾信。

杜甫叹其才: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杨慎评其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

纪昀论其文:集六朝之大成,导四杰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四六宗匠。

伟人毛泽东也赞赏他:南北朝作家,妙笔生花者,远不止江淹一人,庾信就是一位。

最能体现庾信文学成就的一句评语是“穷南北之胜”。

换句话说,在南北朝的大家里,庾信数第一。

最能代表庾信文学成就的,是他的《哀江南赋》。

初次知道庾信的名字,读他的《哀江南赋》,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

那时的古籍刚刚允许再版不久,我买到了一本《汉魏六朝赋选》,其最末一篇就是庾信的《哀江南赋》,也许是编纂者有意把它当着压卷之作吧?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就是善于排比叙事的押韵诗歌。

而骈赋就是多用对偶的赋,如《哀江南赋》。

那时对赋的理解一窍不通,特别是读到那些既晦涩又多典故的句子,更是难以卒读。

庾信作赋喜欢用典,而且因为距今1400多年,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古文功底,有些句子,很难读懂。

但庾信的赋,由于对偶的音节美、形式美,写景烘托的情境美,以及融透在字里行间的沉痛哀思,却是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

请看他在赋的序里这样烘托环境:“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虽然句句用典,至少包含了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伍子胥复仇、冯异让功、荆轲刺秦王,但今人即使不懂典故,仍能感受到悲怆的历史氛围。

要读懂作家的作品,首先得知人论世,才能窥见其内心,领悟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庾信(公元513-581)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梁、西魏、北周,卒于隋初。

他的一生以42岁为界,前半生鹤立鸡群,风生水起;后半生寄人篱下,哀思无尽。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15岁入宫为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陪太子读书。

今天来看,就是一个神童。

广东省河源市高职单招2023年综合素质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

广东省河源市高职单招2023年综合素质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

广东省河源市高职单招2023年综合素质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运输工人将装满原材料的推车从库房推往厂房,并将空车推回库房。

推车装满原材料和空车时,工人推车行走的速度分别为72m/min和120m/min,不计装卸材料的时间,累计8h正好可以推车30个来回。

库房到厂房的距离为______m。

()A.480B.540C.720D.9002.牙科医生经过化验发现,使用了3周的牙刷,细菌数量高达百万,等于超过9杯抹布水的细菌量,以及29个一元硬币的细菌量,是马桶水细菌含量的80倍!这段话的风格最有可能出自()A.散文B.议论文C.杂文D.科普文3.在白居易的《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江州”是指现在的()A.庐山B.九江C.南昌D.湖北4.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室内,你赤脚站在瓷砖上觉得比站在棉花上冷,是因为()A.棉花温度较高B.瓷砖导热较快C.身体的错觉D.瓷砖硬度大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助手型”机器人被人们熟知,如:机器人会挨家挨户收集垃圾,机器人能在厨房中端菜;这种用机器人模仿人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属于()A.黑箱方法B.移植方法C.虚拟方法D.功能模拟方法6.根据通信传输的介质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其中一类称为红外通信,因红外波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较差,只适合短距离“点对点”直线传输。

下列不属于红外通信的是()A.蓝牙耳机B.自动冲水感应器C.空调遥控器D.自动感应门7.日前,河北税务、公安部门通力合作,查处一起涉嫌重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涉案金额4 .5亿元。

税务、公安部门加强对增值税的征收管理()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必然要求C.体现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D.说明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税务机关8.2019年1月1日,济南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这是济南市第一个地铁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梁元帝萧绎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如何评价梁元帝

梁元帝萧绎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如何评价梁元帝

梁元帝萧绎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如何评价梁元帝梁元帝萧绎生平萧绎历任会稽太守、江州刺史、荆州刺史。

大宝三年(552),击败侯景,称帝于江陵(今湖北荆州)。

曾做过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称梁元帝。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有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江州记》、《职贡图》等。

《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

”像李后主和宋徽宗一样,艺术的成就难掩其政治的弱智,这既有与当时时代混乱的局面有关,更主要的也是他个人的性格使然,史载其“禀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无术,履冰弗惧,故凤阙伺晨之功,火无内照之美。

”所以王夫之说:“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

”在位三年。

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

普通七年(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

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

而萧绎只派儿子萧方智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

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

萧绎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

年号承圣。

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

江陵形势十分孤立。

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

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遭害。

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

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

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

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

治国无术有文学才华,著有《金楼子》一书,中国文论史上可以占一席的人物,葬送梁朝的主要责任人)因为猜忌岳阳王萧詧(萧绎的侄子,《文选》作者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并打算消灭之(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一般会封某某王,比如萧绎,登基之前被封为湘东王,也就是湖南东部的王),于是丢掉了襄阳(萧詧因为不堪坐以待毙,于是招引北周势力与叔父抗衡,梁因此失掉了襄阳),襄阳丢失,那么江陵的灭亡就很快了(萧绎的治所)。

诗赋联璧话《秋柳》

诗赋联璧话《秋柳》

诗赋联璧话《秋柳》作者:许结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06期清代嘉、道间名士林联桂撰写《见星庐赋话》十卷,主要记述当朝馆阁赋的创作与成就,该书卷五第一则赋话云:“《秋柳》诗,王渔洋最称绝唱。

而秋柳之赋,堪与渔洋诗嗣响者,则莫如吴侍御振棫之作。

”首次提出诗坛前辈与赋坛同辈(林联桂与吴振棫同时,林略长于吴)歌咏“秋柳”的因缘。

经查陈元龙编《历代赋汇》,清以前赋“柳”者仅有《柳赋》(王粲)、《忘忧馆柳赋》(枚乘)、《西掖瑞柳》(郭炯)、《柳花赋》(伍辑之)数篇,而赋“秋”者亦多为《秋兴》(潘岳)、《秋声》(欧阳修)、《秋色》(黄滔)、《临秋》(萧绎)、《感秋》(吴伯胤)、《秋望》(元好问)等,无一《秋柳》。

再查清末署名庐江太守编《赋海大观》,则收录了清人《秋柳赋》六篇,而近人马积高先生主编《历代辞赋总汇》复增辑清人同题“秋柳”赋作计17篇,作者分别是:史善长、童槐、路德、赵允怀、杨昌光、吴振棫、徐宝善、张际亮、冯培元、蔡廷弼、符保森、叶兰笙、叶长龄、冯煦、秦夔扬、包国璋、张萱。

读诸赋描写内容、用典用事以及创作情怀,尤其是如秦夔扬、包国璋《秋柳赋》之以“残照西风白下门”为韵、张萱《秋柳赋》以“明湖记得吟秋柳”为韵,一用渔洋诗句,一咏渔洋诗事,可知《秋柳赋》实取效《秋柳诗》而成,为清代谱写了一曲诗赋联璧的文坛佳话。

王士祯《秋柳诗》四首彰显诗坛,且为赋家取法,首在诗中所书写的情境。

《秋柳诗》乃王氏24岁所作,据他的《菜根堂诗集序》所述“顺治丁酉(1657)秋,予客济南,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

予怅然有感,赋诗四首”,这也是前引张萱赋以“明湖记得吟秋柳”为韵的本事。

观诗内容,王士祯于诗前“并序”称:“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

仆本恨人,性多感慨,情寄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湖皋之远者。

偶成四什,以示同人,为我和之。

梁元帝萧绎的兴亡:从中兴之主到江陵之囚,现实版“权力的游戏”

梁元帝萧绎的兴亡:从中兴之主到江陵之囚,现实版“权力的游戏”

梁元帝萧绎的兴亡:从中兴之主到江陵之囚,现实版“权力的游戏”一、自卑的湘东王萧绎和“半老徐娘”如果不了解萧绎的出身和婚姻,就无法理解,萧绎的后半生为何会如此阴险刻毒、六亲不认。

南梁湘东王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非嫡非长。

年少的时候因病而盲一目,这成了萧绎一生之痛。

因为,正常情况下,身有残疾之人,是不会成为太子的。

萧绎极爱读书,富有才华。

但他的家族东海兰陵萧氏,最不缺的就是文采出众之人。

兰陵萧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经南齐、南梁两朝皇族后依靠自身文化底蕴重新转为士族的家族,并荣耀于后世隋唐。

皇长子,即昭明太子萧统,是兰陵萧氏文学的集大成者,熟读经史,编有《文选》二十卷。

皇三子晋安王萧纲,即后来的简文帝,是继萧统之后的南梁文学领袖。

萧绎也是萧纲文学圈子的一员,当时南梁文坛吟诗作赋,常将萧纲比作“曹丕”,萧绎比作“曹植”。

就连一向口碑不好的皇六子邵陵王萧纶,史书上记载的也是“少聪颖,博学,善属文,尤工尺笺”。

可见南梁皇室文学底蕴是极其深厚的。

经史文华的出众,并不会让萧绎在诸皇子中脱颖而出。

要说梁武帝萧衍,对皇族是极其宽纵的。

皇次子豫章王萧综,是南齐废帝萧宝卷的遗腹子,但萧衍对其视如己出。

萧综后来听说了自己的身世,叛逃北魏,死在北方,萧衍依旧将其尸骨迎回。

邵陵王萧纶,多有不法,武帝一度将其废黜,后来又复爵。

同样,萧衍没有嫌弃自己“单目之子”萧绎,而是积极为其谋划未来。

萧绎六岁得封湘东王。

九岁那年,萧衍为其迎娶出身东海徐氏的徐昭佩为妻。

徐氏的祖父是南齐太尉徐孝嗣,父亲是侍中、信武将军徐绲。

成年后,武帝安排萧绎出镇荆州江陵郡,任荆州刺史、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

父母之爱子,当为其计深远。

武帝萧衍可谓对萧绎尽心竭力,尤其是将其与大士族东海徐氏绑定。

但是萧绎对这桩政治婚姻,却十分不满意。

徐氏并不美貌,而且善妒。

萧绎觉得徐氏丑,徐氏觉得萧绎瞎。

于是二人在完成“生子”这个任务后,开始冷战。

徐氏更绝,每次喝酒都吐在萧绎身上,每次侍寝都只画一半的妆容,讽刺萧绎是独眼。

各位祖师对智者大师的评价

各位祖师对智者大师的评价

各位祖师对智者大师的评价智者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巨人”、“中国的代表性的头脑”。

智者俗姓陈,名顗,字德安,祖籍颍川(郡治今河南许昌),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出生于荆州华容(位于今湖北潜江西南)。

其父陈起祖,“学通经传,谈吐绝伦,而武策运筹,偏多勇决”,梁湘东王萧绎任荆州刺史时曾被列为宾客。

萧绎在江陵即位做了梁元帝后,又因协助经营帝业的功劳,承圣元年(552)被拜为散骑常侍,封益阳公。

母徐氏“温良恭俭,偏勤斋戒”。

智顗年轻时便萌发了出家修道、遁入佛门的念头,但因父母恩爱,未获准许。

两年后(554)发生“孝元之败”,刚当了两年梁元帝的萧绎被西魏所杀,智顗的双亲也相继亡故。

十八岁的智顗目睹“家国殄丧,亲属流徙”,深深地感叹荣会之难久,凋离之易及。

于是立下弘愿,誓作沙门,以担负起为世人寻找脱离苦海的道路的使命,就投靠湖南湘州果愿寺的法绪法师出家。

五年后前往山东光州的大苏山,追随慧思禅师修习“法华三昧”。

陈朝废帝光大元年(567),智顗第一次到京城金陵(今南京)宏扬禅法。

陈宣帝太建七年(575)秋初抵天台山,结茅修行。

陈至德三年(585),应陈少主七次遣使诏请,出天台山再度到金陵弘化。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灭陈,智顗率众避难于庐山。

次年,文帝请他与自己“共振佛教,以化世人”,周游荆州、扬州一带。

开皇十一年(591)应晋王杨广(即后来继位的隋炀帝)礼请,到扬州为他授菩萨戒。

晋王赞颂智顗说:“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此即“智者大师”尊称来源)开皇十四年(594)再回到天台山。

两年后(597)示寂于天台山,遗书给晋王杨广要求建造规划中的国清寺,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杨广不负师命,于隋仁寿元年(601)完成了寺庙的建造。

智者大师是我国陈、隋之际著名的佛教领袖。

他一生共建造寺院三十六所,度化出家僧人不可计数。

他在台州弘扬佛法期间,广受官民爱戴,在其感召下,椒江流域六十多所捕鱼设施全部都改为放生池,并在历史上长期禁捕。

梁元帝诗词

梁元帝诗词

梁元帝诗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梁元帝,即梁武帝萧衍,晋末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帝之一。

梁元帝不仅治理国家有方,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词作品,被誉为“南朝第一诗人”。

梁元帝在位期间,政绩卓著,倡导勤俭治国,并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倡儒家思想,推崇文学艺术。

他本人也非常重视文学创作,自己亲自撰写了不少诗歌、赋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创作才华。

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抒发,表现出了他的豪放豁达和情感细腻。

梁元帝的诗词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气势,以清丽的词藻、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悠远、人生感悟为主题,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思。

他的诗词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典范之一。

梁元帝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传承了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新境界,为后代文人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他以自己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创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梁元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深受后人的赞誉和尊重。

他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才情横溢,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梁元帝的作品,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宝贵财富,值得后人借鉴、传承和发扬。

第二篇示例:梁元帝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元帝萧衍(502-557年)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政治明智,而且文学造诣高深。

梁元帝诗词以其清新优雅、婉约含蓄而著称,被后世誉为“梁诗之宗”。

梁元帝萧衍,字巴陵,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强识,尤擅高古文学。

他对诗词格律有着深厚的造诣,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作品浑然天成,流畅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历史趣闻梁元帝萧绎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梁元帝萧绎

历史趣闻梁元帝萧绎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梁元帝萧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梁元帝萧绎是怎么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梁元帝萧绎导语: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

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

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

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萧绎于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

547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

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

549年梁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萧誉之兄弟)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

552年侯景死后,萧绎即帝位于江陵。

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

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

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

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梁元帝战败,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

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

不久为襄阳都督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历史如何评价萧绎生活常识分享。

皇帝故事-萧绎的生平简介 梁元帝萧绎一个怎么样的人

皇帝故事-萧绎的生平简介 梁元帝萧绎一个怎么样的人

皇帝故事-萧绎的生平简介梁元帝萧绎一个怎么样的人南北朝的时候,国家大事再大也阻挡不了文人吟诗作赋的情趣。

舞文弄墨的才子们,在感慨着国家动荡山河日下的同时,无能为力又只有耽于酒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与这些文人有相同兴趣的萧绎,因为所处高位,因而他的放荡与闲适,多被后人冠以不务正业。

“妖童媛女,荡舟心话: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一首采莲,将采莲女的神态,动作刻画得入木三分,也让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和煦风光。

这首《采莲赋》的作者正是萧绎。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

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梁元帝也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萧绎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五岁能诵,稍长遍览群书,下笔作文不落窠臼且行云流水,亦长于绘画,擅画人物,他的画人物形象准确,神情自然生动,能表现出不同地域、国家、民族人物的外貌和气度。

诗画双绝的萧绎,是名副其实的文学人才。

他犹喜作诗,他的一生著述甚多,由于,时人崇尚艳丽,他的仅存的一百一十余首诗歌,赋九篇,皆是轻艳绮靡的宫廷诗,当然不乏清丽之作。

他的重要著述《金楼子》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极大,只是到了后代多散佚。

作为文学家的萧绎,只是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认真钻研著书立说,喜欢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四十几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文学领域的萧绎,“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藏书十分丰富,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江陵被围城时,承圣三年十二月初二日,元帝入东合竹殿,命舍人高善宝放火焚烧图书14万卷,包括从建康为避兵灾而转移到江陵的8万卷书,自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江陵焚书被视为中国的文化浩劫之一,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又不得不时刻提醒着自己的使命。

梁元帝萧绎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梁元帝萧绎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梁元帝萧绎的历史故事有哪些萧绎是个才子皇帝,而后人知道他的却很少,像一场不精彩的戏,掌声寥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梁元帝萧绎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梁元帝萧绎的藏书故事梁元帝萧绎性好书籍,在江陵时,借抄私家藏书最多。

平定侯景之乱后,收“文德殿”藏书及其他公私典籍7万余卷。

自着《金缕子》称:自聚书以来40年,得8万卷。

西魏伐梁,他被围困在江陵,仍讲《老子》于龙光殿,百官戎服以静听。

魏兵破城,仍口占为诗。

城陷后,他恐图书、古物落入敌手,将聚集数十年在城中的太王、浑天仪毁掉,又取古画、法帖、古今图书14万卷尽焚于一炬。

悲叹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并欲投火自焚,宫婢牵衣得免。

旋即为魏军所杀。

此次焚书,史称图书一厄。

着有《孝德传》、《忠臣传》、《丹阳尹传》、《注汉传》、《内典博要》、《玉韬》、《补阙子》、《余德志》、《荆南志》、《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老子讲疏》、《金缕子》、《式赞》等数百卷,多已佚,仅存《古今同姓名录》等数种。

明人辑有《梁元帝集》。

萧绎和徐昭佩:才子皇帝与怨偶的故事萧绎是个才子皇帝,而后人知道他的却很少,像一场不精彩的戏,掌声寥落,反倒是他的怨偶无人不晓,说起徐娘色,人人都知道。

我有联想癖,对于萧绎的一句:山似莲花艳。

流如明月光——总觉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样,她初嫁萧绎时,一定很美的吧?但她性格太不羁,尝试夫妻和睦失败,爱已无望时,索性将心向地一掷,画了半面妆讥笑独眼的萧绎,她又嗜酒,大醉后常常吐在萧绎的衣服上,几千年来的后宫妃子,如此疏狂的,也独她一人了。

都道徐昭佩太硬朗,但史达祖的《夜合花》里,道出了作为女子的柔弱:“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

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念前事,怯流光。

早春窥、酥雨池塘。

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她也有过单纯美好。

徐昭佩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的女儿,嫁与湘东王萧绎,萧绎继位时,已生有一子一女,许是夫妻不睦,萧绎即位后,后位空着,也不立她做皇后。

古诗荆州道怀古翻译赏析

古诗荆州道怀古翻译赏析

古诗荆州道怀古翻译赏析《荆州道怀古》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前言】《荆州道怀古》是唐朝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诗人面对南国山川,缅怀历史往事,回味现实斗争,不胜感慨而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几个朝代灭亡的惋惜,更表达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注释】荆州:古地名。

自汉朝以来,荆州所辖地区和州治所在地多有变迁,唐代改荆州为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帝畿:都城附近的地方叫畿,也叫京畿。

江陵是楚国的郢(yǐng)都,南朝梁元帝萧绎(yì)也定都在这里,所以诗人称荆州附近为旧帝畿。

宋台梁馆:偏义复词,指梁元帝时代的各种建筑物。

依稀:模糊不清。

麦秀:即麦秀之诗。

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载:“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僮(tóng)兮,不予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

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商亡后,纣王之叔箕子胥余去朝拜周天子,路过商代故都殷墟,有感于宫室毁坏,那里长满了禾黍苗,箕子对此很悲伤……就作了《麦秀歌》这诗来歌咏所见和所感。

那首诗说:“麦子吐穗长出了麦芒呵,都城长满了绿油油的禾黍苗。

那个狡诈而无知的小子呵,他怎么和我这样不友好!”这里所说的狡诈的小子是商纣王。

商朝的遗民听了,都为之痛哭流涕。

)泽雉:野鸡。

宝衣:玉衣。

词臣:文学侍从之臣,宫廷诗人。

庾开府:庾信(513——581),字子山,北周著名文学家。

开始在梁朝作官,是重要的“宫体诗”诗人,与徐陵齐名,世称他们的诗体为“徐庾体”。

公元555年,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

西魏灭梁,他被强留北方,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级官僚设府署,自选僚属的制度叫开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但其他如“改王琳姓名”‘妒杀刘之遴”及“蓄意除掉太子方等”诸事则于事实不尽相符,且亡国之罪不能由萧绎一人负全责。 萧绎性格上存在着巨大缺陷,其本质上是位文士,非挽狂澜之英雄。 关键词:萧绎;评价;候景之乱;硷妃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24(2015)06-00814)4
宴淹留,每宴辄早罢,不复沾酌矣”【7 J826。他珍惜时
萧绎“性过抑扬”的不宽容本性充分暴露。侯景爱 将王伟被擒后,萧绎本想表现得大度,放他一马,但 看到他当初的檄文上写着“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 归”,顿时怒不可遏,下令将王伟“拔舌钉柱,剜腹脔 肉,至骨方刑之”。临败亡前,大臣建议萧绎放出罪 犯以开赴前线,而萧绎却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死,表现 出“我要亡,他们一个也跑不了”的狠劲。这与《金 楼子》所说“性颇尚仁”判若两人。 萧绎不宽容的本性在对待徐妃的态度上更体现 无遗。史记徐妃罪有应得,她任性、嫉妒且残忍、放 纵,但徐妃走上绝路,与萧绎不无关系。虽然徐妃的 悲剧归根到底是一夫多妻制所造成,但萧绎对待徐 妃的方式却耐人寻味。史书载,徐妃资质一般,随着 青春的逝去,自然更不见宠,萧绎每两三年才去她那 里一次。对此,徐妃直接发泄她的怨愤,或借酒装 疯,吐萧绎一身,或妆饰半面,嘲笑萧绎“眇一目”的 生理残疾。面对徐妃的肆意妄为,萧绎只是“大怒 而出”。只要联系到后来王伟事件,就知道萧绎此 刻是怎么的隐忍和大度了。然而,这种宽容大度却 并非发自内心,更多是做给人看的。徐妃深知以 “尚仁”自许的萧绎绝不至于拿她怎么样,但“性矫 饰”的丈夫又岂能轻易放过她?萧绎是一个快意恩 仇的人,却不是一个行事光明磊落的人。他的内心 并没有真正原谅徐妃,对徐妃,他是深恶痛绝的,这 从一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当萧绎表扬他们的 儿子方等“若更有一子如此,吾复何忧”时,“徐妃不 答,垂泣而退”,这一举动居然惹得萧绎勃然大怒, 甚至于将其丑事张榜公布。本来一个母亲担一t:,JL 子,何其正常。萧绎如果爱她,就能体会她的苦心; 如果不爱她但原谅她的过错,至少也能理解她的苦 心,何至于做出如此过激的反应?萧绎不爱徐妃,也 不能原谅徐妃,但考虑到公众形象,他并没有立刻严 惩徐妃,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姑息养奸的方式,迫使 她咎由自取。他纵容她,眼见她犯下更大、更深的错 误。徐妃在遭遇冷落的痛苦中,看到萧绎宠爱他人, 妒火中烧,一面拉拢与她同样不受宠的妃子,一面对
才”仲53。
萧绎的书法、绘画成就也颇高,如《南史》记“帝
万方数据
尹雪华:江南天子皆词客
83
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时人谓之三 绝”旧J243。他的《番客人朝图》及《职贡图》至今在中 国画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萧绎一生勤学上进,“卧读有时至晓,率以为 常。又经病疮,肘膝烂尽。比以来三十余载,泛玩众 书万余矣。自余年十四,苦眼疾沈痼,比来转暗,不 复能自读书。三十六年来,恒令左右唱之”[7]1357。 《南史》也记载他“性爱书籍,既患目,多不自执卷, 置读书左右,悉次上值,昼夜为常,略无体已,虽倦, 卷犹不释。五人各伺一更,恒致达晓”【3j243,可见在 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中堪称楷模。 三、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侯景之乱是萧绎人生的分水岭,设若他死于侯 景乱前,在青史上留下的一定是美誉。侯景乱前,他 是镇守一方的藩王,贵为帝胄,却能严于律己,“性 不好声色,颇有高名”[2]135_136。他说自己“予不喜游
第17卷第6期
V01.17 No.6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ITY
2015年11月
NOV.2015
江南天子皆词客
——梁元帝萧绎之评价
尹雪华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471934)

要:梁元帝萧绎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众恶所归”,留下千古骂名。然细考史籍,其江陵焚书,乃其人生不可磨灭之罪
累、阴暗丑陋的人物。
“焚书”一举,“从文化典籍的保护和传承的价值来 说,萧绎堪称千古罪人””J14,大概正因为此,遂使得 种种“恶”的标签全贴在了萧绎身上。然而,正如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 下之恶皆归焉”∞J,萧绎也恐怕“不如是之甚也”。 时人及后人将亡国的责任算到萧绎头上,对他 来讲并不十分公平。在他称帝之后,由于内政外交 的失误,致使萧梁政权最后的有生力量被消灭,加速 国家覆亡。萧绎当时手握重兵,所据江陵亦是军事 要地,萧衍、萧纲死后,他被赋予了“中兴梁室”的重 任,但这显然是历史错误地青睐了他,亡国的祸根实 于梁武帝时已种下。萧绎称帝时,留给他的只有江 陵一隅之地,同时称帝的还有盘踞成都的萧纪。在 他之后,还有萧方智,萧梁政权正终结在萧方智这 里。萧绎在内忧外患中未能收拾动荡残破的局面, 粉碎了萧梁政权追随者中兴的美梦,作为被寄予厚 望的萧绎,除了可恨之外,亦是可悲而可怜的。 在对待亲朋上,萧绎所受的指责最多。确实,对 萧衍、萧纲之死,萧绎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史籍的记 录未可全信,如《南史・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纪》中 所记:“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帝姑义兴昭长公主 子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帝妒害其美,遂改宠姬 王氏兄王珩名琳,以同其父名。忌刘之遴学,使入鸩
之。如此者甚众,虽骨肉亦遍被其祸。”旧脚王琳改
名一事,仅见于《南史》,且《南史》《北齐书》王琳本 传中,都未曾记载,由此推断,王琳或许就是其本名。
萧绎出降前,将他所藏图书十几万一举焚毁。
收稿日期:2015—08一17
作者简介:尹雪华(1973一),女,陕西安康人,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万方数据
子。
并深信不疑,派大军东下扬州,造成后方空虚,以至 于西魏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轻易攻破江陵。作为 一代帝王,萧绎缺乏识人善断的能力,也缺乏惜才用 才的大度,“悖辞屈于僧辩,残虐极于圆正”,“爪牙 重将,心膂谋臣,或顾眄以就拘囚,或一言而及殖醢, 朝之君子,相顾懔然”∞J252。西魏兵临城下,他六神 无主、贤愚莫辨,听信王褒谗言而摒弃谢答仁的忠 诚。在最后关头,他本有杀身成仁的选择,然而却接 受王褒建议出城投降,表现出骨子里的软弱性;而绝 望加上愤激的心理,又促使他愚蠢地将自己四十余 年辛苦聚积的书籍一把火全部烧掉。凡此种种,都 可以看出,作为文士的萧绎难堪重任。 然而作为文士,萧绎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萧绎著述之丰富,治学范围之渊深,不独在‘四萧’ 中首屈一指,而且在历代喜好著述文学的君王中也 实为翘楚。”"J85 早年,萧纲勉力他“文章未坠,必有英绝,领袖 之者,非弟而谁”12旧1,而他亦素有“立言”的远大志 向,自比孔子、司马迁,“周公没五百年有孔子,孔子 没五百年有太史公。五百年运,余何敢让焉?”""98 所以,终身为之奋斗不已。以天赋之才,五岁能诵 《曲礼》上篇,六岁即写下“池萍生已合,林花发稍 稠。风人花枝动,日映水光浮”的诗句"Jl弘5。诗虽 稚嫩,却反映出萧绎对自然异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 运用语言的出色才能。成年后,他更是勤奋自修, “笔墨之功,何曾暇豫。至于心乎爱矣,未尝有歇” (《与刘孝绰书》),即使在江陵被攻破的前夕,“魏军 至栅下。……丁酉,大风,城内火烧居人数千家, ……是Et,帝犹赋诗无废”[31242。城内大火漫延,城 外敌寇临城,如此危情时刻,萧绎犹尚“赋诗无废”。 直到最后被俘待毙,“求酒饮之,制诗四绝”p1245,以 四首哀怨、凄凉的绝命诗为生命画上了最终的休止 符。 萧绎创作颇丰,《梁书・本纪第五・元帝纪》记 有“文集五十卷”L2¨36,《隋书・经籍志》亦记有“《梁 元帝集》五十二卷,《梁元帝小集》十卷”。为此,何 之元赞其“诗笔之丽,罕与之匹”旧J。他的作品题材 广泛,刻画入微,声情并茂,《采莲赋》《荡妇秋思赋》 等更是赋中的精品。他一生涉猎广博、知识丰赡,绝 非一般文人所能匹敌,就连给予他恶评的史书也说 他“口诵六经,心通百氏,有仲尼之学,有公旦之
二、七官文士。岂能匡济 历史与萧绎开了个大玩笑。早年,臣子吹捧他 “宿有匡时调,早怀经世方”(徐勉《和元帝诗》),而 事实上卿本文士,又岂能肩负匡济之重任。他的悲 剧正在于无能而自以为能。 萧绎在侯景包围台城、父兄被困、国家危亡之 际,悍然拥兵自重,坐视父兄之死,此举不仅暴露了 所有封建帝王共有的残忍本性,也体现了他缺乏匡 济天下的胸怀与谋略。他先是借侯景之手消灭了萧 衍与萧纲,继而又利用自己绝对优势的军力和有利 的地势,消灭诸子侄。表面上看,似乎离最高皇位越 来越近了,但实际上却是攻破了自己的营垒,空耗国
82Leabharlann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毒杀刘之遴之事,亦见于《资治通鉴》。但是,《梁 书・列传第三十四・刘之遴传》却提供了一个重要 信息:“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 于夏口,时年七十二。”旧J574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二 岁的人,且又生值乱世,因生病或其他原因而溘然离 世是很正常的。从萧绎一面讲,倘若他真的忌妒成 性,何以要谋害一个行将入土之人,这于常理不合。 指控萧绎谋害亲生儿子萧方等则实属臆想。萧 方等为徐妃所生,其死史有明文,本不容误会。作为 父亲,丧子之痛给予他沉重的打击。“频丧五男,衔 悲倪忽,心地荼苦。居则常若尸存,行则不知所适。 有时觉神在形外,不复附身。及以大儿为南征不复, 继奉国讳,随念灰灭,万虑尽矣。”【7]1351在五个孩子 中,他最赏爱的是大儿萧方等,如他曾以欣慰的口吻 对徐妃说:“若更有一子如此,吾复何忧。”悼J619可 见,他将无限的希望寄托在长子身上,又怎能蓄意谋 害他?方等自愿请缨开赴前线,萧绎不加阻拦,亦属 形势所迫;而打仗,则生死只能由天了。方等不幸阵 亡,萧绎“随念灰灭,万虑尽矣”,痛彻心扉。徐妃之 于萧绎,与方等之于萧绎,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徐妃 只是他众多妃嫔中的一位,而萧方等却是自己血脉 的延续,萧绎没有理由仅仅因为憎恶徐妃而谋害其
梁元帝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字世诚,生于 公元508年。公元548年侯景叛乱后,其父萧衍、兄 萧纲相继被害。公元550年萧绎于江陵称帝,公元 554年兵败后,被西魏所擒杀。 一、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梁灭后,萧绎成了众矢之的。庾信在《哀江南 赋》中抨击他:“沉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于 己。”“荆门遭廪延之戮,夏El滥逵泉之诛。蔑因亲 以致爱,忍和乐于弯弧。”“既言多于忌刻,实志勇而 形残。但坐观于时变,本无情于急难。”¨o《梁书・ 本纪第五・元帝纪》亦批评道:“虚张外援,事异勤 王,……而禀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无术,履冰弗 惧。”[2]J36《南史・梁本纪下第八・元帝纪》更是用 了两大段文字对其进行了全面否定:“内积猜忍,外 崇矫饰……不义不昵,若斯之甚。而复谋无经远,心 劳志大……虽复文籍满腹,何救社庙之墟?”∞m1 “不急莽、卓之诛,先行昆弟之戮。又沈猜忍酷,多 行无礼,骋智辩以饰非,肆忿戾以害物。”“其笃志艺 文……适足以益其骄矜,增其祸患。”∞J252明末张溥 痛斥他:“纵兵六门,参夷流血,同室之门,甚于寇 仇,外为可怜之言,内无急难之痛……帝好杀家人, 卒杀之家人也。”[41今人论及萧绎,更或使用诸如违 背常理、丧尽天良、令人发指、冷酷、极度残忍、虚伪 恶毒、心理阴暗等词,直把他描绘成了一个罪行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