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9分)1. (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B .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C .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 .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2. (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湿衣晾干B . 滴水成冰C . 菠萝榨汁D . 燃放烟花3. (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4. (1分)新购的轿车中常弥漫着皮革、塑料的气味.从分子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这是构成皮革、塑料等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 . 炎炎烈日下,这些分子更容易散发出来C . 在车内放置固体清香剂,可阻止这些分子的挥发D . 同一品牌的新车和旧车内这些分子的含量不同5. (1分) (2017九上·香坊期末)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 水通电分解: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B .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C . 铁与稀硫酸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6. (1分)如表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 AB . BC . CD . D7. (1分)(2016·岳阳) 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的是()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B . 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C . 眼睛里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D . 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8. (1分) (2015九上·平顶山期末)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B .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可能发生改变C . 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D . 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不会分解出氧气9. (1分)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A . 测量三瓶气体的密度B .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C . 测量气体的溶解性D .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二、多选题 (共1题;共1分)10. (1分)(2019·朝阳模拟)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 . 氢气B . 氢氧化钠C . 水D . 硫酸铜三、填空题 (共5题;共21分)11. (4分) (2017九上·乌海期末)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亚铁离子________;(2)甲烷________;(3)乙醇________;(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12. (4分) (2016九上·宁德期中)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地震后,灾区居民饮用水处理的过程初步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中常加入明矾,起作用是________,将水过滤,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________(任答一条即可).(2)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可加入________来脱色.(3)将水分发到灾民家中前可用________来检验水的硬度,若要降低水的硬度,同时杀菌可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4)有同学提出利用如图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可得到淡水,这种方法的原理名称是________.13. (5分)(2020·建瓯模拟)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推荐学习]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沪教版5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榨果汁B.酿酱油C.放鞭炮D.点蜡烛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Fe B.Si C.Al D.O3.属于纯净物的是()A.大理石B.食盐水C.蒸馏水D.矿泉水4.属于悬浊液的是()A.泥水 B.糖水 C.油水 D.汽水5.含游离态氧元素的是()A.H2O B.O2C.MgO D.CO26.砷化镓(GaAs)是“LED”节能光源材料,其中Ga的化合价为+3,则As的化合价为()A.+1 B.+3 C.﹣3 D.﹣27.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8.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A.NaOH B.NaCl C.CaCO3D.CuSO49.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CaO+H20→Ca(OH)2B.C+2CuO Cu+CO2↑C.H2CO3H2O+CO2D.CaCO3→CaO+CO2↑10.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产生白烟B.硫粉:发出白光C.铁丝:火星四射D.镁带:黄色火光11.有关量筒的用法正确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8mL水B.进行化学反应C.在量筒中溶解粗盐 D.俯视量筒读数12.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液体,其pH范围是()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13.以下化学符号含义不正确的是()A.含义:+2价钡元素B.含义:二个氢原子C.含义:二个氮分子D.含义:两个铁元素14.氢气可用于冶炼金属.工业冶炼钼的反应为:3H2+MoO3Mo+3H20,该反应的还原剂是()A.H2B.MoO3C.Mo D.H2O15.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内反应是:2NO+2CO X+2CO2,X的化学式为()A.N2B.NO2C.N2O3D.NH316.关于“He”的描述正确的是()A.1个氦原子的质量为4g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C.氦气的摩尔质量是4g D.氦气因密度小可制成霓虹灯17.可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且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一组药品是()A.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B.二氧化锰和氯酸钾C.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D.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18.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D.升高温度19.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C.分子在不断运动D.氧气不易溶于水20.密闭容器中含有甲(2mol)、乙(4mol)、丙(6mol)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的物质的量(n)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8mol甲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甲一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二、填空题(共21分)21.现有六种物质: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氮气、二氧化硫,请用化学式填写:①供给呼吸的气体是;②干冰的成分是;③最常见的溶剂是;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⑤引起酸雨的气体是;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22.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①“H2O”所表示的一种含义是;2molH2O约含有个水分子.②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合理的做法是A.使用感应水龙头 B.用淘米水冲洗马桶或浇花C.收集雨水再利用 D.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③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的性去除某些杂质.④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以下现象是由水分子的缔合性引起的是A.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 B.海水中溶有多种物质C.冰袋能降低病人体温 D.冬季河面上有层浮冰⑤条件不同,水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Ⅰ加热水使其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填“大”或“小”).Ⅱ如图A所示,试管1中的气体是,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图B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错误的说法是.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分子数目没有改变Ⅲ水在其他条件下也能发生分解:2H2O2H2↑+O2↑,TiO2作该反应的剂.23.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①图中“a”点的含义是;②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③60℃时,将6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④60℃的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最简分数);⑤KN 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的方法是.三、简答题(共19分)2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写出仪器名称:a ; b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③要制取0.03mol氧气,需分解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④现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上述实验所需的MnO2.废旧干电池中主要含有C和MnO2(均难溶于水)、ZnCl2和NH4Cl(均易溶于水).为获得较纯的MnO2进行如下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加水后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操作A的名称是;最后“灼烧”的目的是.25.如图装置可用于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下:第1步:检查装置气密性;第2步:如图所示加入药品;第3步:向B试管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不燃烧;第4步:待A试管中不再产生氧气时,再向B试管中加入90℃的热水,白磷不燃烧第5步:向B试管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燃烧,产生白烟.①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6.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可用于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①甲处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丙处可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为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丁处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现象能否证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理由是;④从环保角度考虑,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2016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榨果汁B.酿酱油C.放鞭炮D.点蜡烛【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榨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酿酱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放鞭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点蜡烛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Fe B.Si C.Al D.O【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故选项错误.B、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硅,故选项错误.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D、氧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氧,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属于纯净物的是()A.大理石B.食盐水C.蒸馏水D.矿泉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4.属于悬浊液的是()A.泥水 B.糖水 C.油水 D.汽水【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定义分析:悬浊液是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泥水是泥沙固体悬浮于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A正确;B、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C、油水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C错误;D、汽水是碳酸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悬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含游离态氧元素的是()A.H2O B.O2C.MgO D.CO2【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元素的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区分这两种形态的方法是:在单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在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解答】解: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即是以单质形式存在.A、水是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A错;B、氧气,是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故B正确;C、氧化镁是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C错;D、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考查元素的存在形态,实际考查的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只要能正确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就知道了元素的存在形态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砷化镓(GaAs)是“LED”节能光源材料,其中Ga的化合价为+3,则As的化合价为()A.+1 B.+3 C.﹣3 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砷化镓(GaAs)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GaAs中Ga为+3价,设As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0,则x=﹣3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7.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B.石墨C.碳60 D.一氧化碳【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必须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C、碳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8.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A.NaOH B.NaCl C.CaCO3D.CuSO4【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在初中常见的有:硫酸根、碳酸根、氢氧根、硝酸根、磷酸根、氯酸根等.【解答】解:A、NaOH中含有氢氧根,故选项错误;B、NaCl中只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正确;C、碳酸钙中含有碳酸根,故选项错误;D、硫酸铜中含有硫酸根,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9.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CaO+H20→Ca(OH)2B.C+2CuO Cu+CO2↑C.H2CO3H2O+CO2D.CaCO3→CaO+C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B、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2CuO2Cu+CO2↑.C、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CO3H2O+CO2↑.D、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O3CaO+CO2↑.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10.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产生白烟B.硫粉:发出白光C.铁丝:火星四射D.镁带:黄色火光【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B、硫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C、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D、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故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D、镁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黄色火焰.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1.有关量筒的用法正确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8mL水B.进行化学反应C.在量筒中溶解粗盐 D.俯视量筒读数【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配制溶液,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8mL液体用1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B、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选项说法错误.C、量筒不能用于溶解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读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2.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液体,其pH范围是()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液体,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以下化学符号含义不正确的是()A.含义:+2价钡元素B.含义:二个氢原子C.含义:二个氮分子D.含义:两个铁元素【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A、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可表示+2价钡元素,故选项化学符号含义正确.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化学符号含义正确.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两个氮分子,故选项化学符号含义正确.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Fe可表示2个铁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符号含义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氢气可用于冶炼金属.工业冶炼钼的反应为:3H2+MoO3Mo+3H20,该反应的还原剂是()A.H2B.MoO3C.Mo D.H2O【考点】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在氧化反应中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失氧的物质是氧化剂进行解答.【解答】解:在3H2+MoO3Mo+3H20,反应中,氢气得到氧,属于还原剂,而三氧化钼失去氧,属于氧化剂.故选:A.【点评】此题是一道反应类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还原剂的特征是得氧,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5.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内反应是:2NO+2CO X+2CO2,X的化学式为()A.N2B.NO2C.N2O3D.NH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 X+2CO2,反应前氮、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4、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0、4、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关于“He”的描述正确的是()A.1个氦原子的质量为4g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C.氦气的摩尔质量是4g D.氦气因密度小可制成霓虹灯【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式的计算.【分析】符号“He”表示稀有气体元素氦,也表示氦气.【解答】解:A、氦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故错误;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正确;C、氦气的摩尔质量是4,错误;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制成霓虹灯,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的意义,难度不大.17.可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且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一组药品是()A.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B.二氧化锰和氯酸钾C.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D.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题意,要求能做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根据装置特点,是将块状固体放于带小孔的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不能放于隔板上,则无法与双氧水脱离接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均为固体,且反应需要进行加热,不能用图中装置制取,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是一种粉末状物质,不能放于隔板上,则无法与稀盐酸脱离接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D、块状大理石放在带小孔的隔板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活塞,球形漏斗内的稀盐酸进入试管内与大理石接触产生气体;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内外产生压强差,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球形漏斗内,二者分离,反应停止;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原理是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D.升高温度【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固体的溶解度受到溶质和溶剂两方面性质的影响,同时还有温度的影响,气压对固体的溶解度几乎无影响.【解答】解: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故选项错误.B、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与是否充分搅拌无关,故选项错误.C、恒温蒸发水,由于温度没有改变,则溶解度不变,故选项错误.D、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升高温度,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溶解度受到溶剂和溶质性质影响,还受到温度的影响,与当前溶液是否处于饱和无关,与溶剂的多少无关.19.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C.分子在不断运动D.氧气不易溶于水【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解:A、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见氧气有助燃性,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故对;B、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还在烧杯中,没有向上散失,故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对;C、氧气原本在集气瓶中,结果烧杯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分子在不断运动到烧杯中,故对;D、图中实验氧气没有与水接触,不能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时明确氧气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关健,要注意区分可燃性与助燃性.20.密闭容器中含有甲(2mol)、乙(4mol)、丙(6mol)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的物质的量(n)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8mol甲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甲一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乙丙是反应物,甲是生成物;A、甲是生成物,生成8﹣2=6mol甲,错误;B、乙丙是反应物,甲是生成物,为化合反应,错误;C、乙丙是反应物,甲是生成物,为化合反应,故甲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6=1:2,错误.故选C.。
上海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C.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个数不变2.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A.X2Y5B.X2Y3C.XY2D.X2Y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2. 8gB.4. 4gC.5.2gD.7.2g5.某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A.+6 B.+4 C.+2 D.+1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7.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A B.B C.C D.D9.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B.镁在空气中加热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MgCO+2HCl=MgCl+CO+H O。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沪教版4
2016-2017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A.21% B.46% C.60% D.78%2.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A.煤B.氢气 C.汽油 D.天然气3.属于溶液的是()A.石灰乳B.牛奶 C.矿泉水D.蓝莓果酱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汽化 B.活性炭吸附C.空气制氧气D.食物腐败5.加湿器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发生分解 D.分子不断运动6.属于纯净物的是()A.二氧化碳 B.河水 C.新鲜的空气D.食醋7.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为缓解症状,最好涂抹()A.苹果汁B.牛奶 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8.3Fe+4H2O Fe3O4+4H2↑,反应中氧化剂是()A.Fe B.H2O C.Fe3O4 D.H29.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和C60B.氧气和液氧C.蒸馏水和矿泉水D.干冰和冰10.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A.NH3B.NO C.N2O D.N2O511.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A.H2B.O2C.H2O2D.H3SbO412.对化学仪器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仪器密封性,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仪器是()A.广口瓶B.锥形瓶C.滴瓶D.集气瓶1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Ⅰ可除去所有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明矾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14.归纳总结正确的是()A、化学之最B、化学与生活①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①煤气泄露:开排风扇②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除去C、性质与用途D、环境保护①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②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①废旧电池:随意丢弃②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A.A B.B C.C D.D15.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的物质均为氧化物B.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C.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16.将100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10%,操作可行的是()A.加入5g食盐B.蒸发掉45g水C.取出50g溶液 D.加入50g 20%的食盐溶液17.某兴趣小组先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的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100gC.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D.标签上注明:100g 8%的氯化钠溶液18.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手指上的物质通过某种反应可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A.CO B.CuO C.CH4D.H2CO319.20℃时,根据某固体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饱和时溶解的质量绘成如图斜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20℃时该物质属于易溶物质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不一定增大C.d→a点可以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D.b与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c<b20.某干燥剂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说法错误的是()A.此包干燥剂中一定含有CaOB.此包干燥剂中加入盐酸可能会产生气泡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D.此包干燥剂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二、填空题(共30分)21.化学学科有世界通用的语言.①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汞的元素符号是.②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Al(NO3)3、He、CO2、CO、Na2S,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的名称是.③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写出检验物质中含有水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的俗名为.④某品牌补铁剂主要成分是富马酸亚铁(C4H2FeO4),富马酸亚铁有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该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为,mol的C4H2FeO4中约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一个C4H2FeO4分子的质量(单位:克)的计算表达式是(列式即可).⑤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6.5%.则“100g”表示;“%”表示.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液体积.22.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为了测定水的组成,某同学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探究:Ⅰ.甲方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打开电源,观察到电极上.能定性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实验依据是;能定量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Ⅱ.乙方案: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的元素是;在步骤一中观察到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在步骤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燃烧,,瓶壁发热.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23.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问题:温度(℃)10 20 40 60 80KNO320.9 31.6 63.9 110 169NaCl 35.8 36 36.6 37.3 38.4①10℃时,NaCl溶解度是.②在20℃时,将50克硝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形成的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升温至40℃,形成的溶液质量为g,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③某温度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解度的最小取值范围是.④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1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KNO3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⑤固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以通过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步骤分离提纯硝酸钾.可以利用该方法分离的理由是.Ⅰ.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含量较高,氯化钠的含量较低Ⅱ.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Ⅲ.40℃至100℃,硝酸钾的溶解度始终大于氯化钠⑥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A.小于30℃B.等于30℃C.大于30℃D.无法确定.三、简答题(共30分)2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并完成相关性质实验探究.回答有关问题:①仪器a、b的名称是、.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化学方程式是.③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该发生装置的名称叫,优点是,图示为反应的(填“进行”或“停止”)状态;充分反应后,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产生气泡,则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填写化学式).④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发现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分析与结论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Ⅱ.细铁丝在氧气中易燃烧,化学方程式是,粗铁丝在氧气中不易燃烧.说明,反应的速率不同.Ⅲ.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反应物的用量不同,.25.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装置的主要优点是;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②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④F中的现象是,体现了该气体性质是.26.用以下装置进行H2、C、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产物.①装置甲进行实验,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的原因是.②装置乙中C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装置丙中的实验不能在装置甲中进行的原因是、.④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Ⅰ.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Ⅱ.甲丙实验结束时都要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气体一段时间,防止热的铜被氧化Ⅲ.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加热仪器作用相同Ⅳ.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H2、C、CO都具有还原性.27.小朋对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进行测定.【查阅资料】Ⅰ.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组成Ⅱ.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实验步骤】小朋称取10.0g牙膏样品,加入足量5%的稀盐酸,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数据如下:时间(min)0 2 4 6 8 10 12装置和药品261.0 260.0 259.3 259.0 258.8 258.8 258.8总质量(g)【数据分析】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实验结论】某品牌牙膏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实验反思】经查实,上述方法所测得牙膏中碳酸钙含量偏小(若实验操作规范),导致偏小的原因可能是.A.盐酸挥发 B.有水蒸气逸出C.装置漏气 D.锥形瓶内残留二氧化碳.2016-2017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A.21% B.46% C.60% D.78%【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于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所以D正确;故选D2.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A.煤B.氢气 C.汽油 D.天然气【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最理想的燃料,应具有燃烧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可再生使用,符合以上条件的燃料就可以称为最理想的燃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B、氢气作为燃料:资源丰富,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C、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3.属于溶液的是()A.石灰乳B.牛奶 C.矿泉水D.蓝莓果酱【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灰乳是氢氧化钙固体悬浮于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矿泉水是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D、蓝莓果酱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C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汽化 B.活性炭吸附C.空气制氧气D.食物腐败【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汽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5.加湿器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发生分解 D.分子不断运动【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使用空气加湿器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D.6.属于纯净物的是()A.二氧化碳 B.河水 C.新鲜的空气D.食醋【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一种总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河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7.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为缓解症状,最好涂抹()A.苹果汁B.牛奶 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根据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涂抹一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碱性的物质,结合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碱性的物质.A、苹果汁的pH为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B、牛奶的pH为6~7,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C、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13,大于7,显碱性,但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8.3Fe+4H2O Fe3O4+4H2↑,反应中氧化剂是()A.Fe B.H2O C.Fe3O4 D.H2【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析】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化学反应3Fe+4H2O Fe3O4+4H2↑,铁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水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故选:B.9.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和C60B.氧气和液氧C.蒸馏水和矿泉水D.干冰和冰【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的定义判断,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解答】解:A、金刚石和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所以正确.B、氧气和液氧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所以错误.C、蒸馏水和矿泉水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所以错误.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二者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错误.故选A10.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A.NH3B.NO C.N2O D.N2O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含氮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故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1)×3=0,x=﹣3;B、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故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2)=0,x=+2;C、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x+(﹣2)=0,x=+1;D、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故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x+(﹣2)×5=0,x=+5;故选:C.11.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A.H2B.O2C.H2O2D.H3SbO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解答】解:从Sb2O3+2X═Sb2O5+2H2O看,反应前有2个Sb原子、有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有4个H 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2X中含有4个O原子、4个H原子,即其化学式为:H2O2.故选C.12.对化学仪器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仪器密封性,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仪器是()A.广口瓶B.锥形瓶C.滴瓶D.集气瓶【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分析】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A、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我们可以据此判断;B、锥形瓶做反应容器用,是反应容器;据此判断该不该磨砂;C、滴瓶是盛放容器,需要密封.据此判断该不该磨砂;D、集气瓶可存放气体.据此判断该不该磨砂.【解答】解: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A、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需要密封保存,所以要磨砂处理;B、锥形瓶可以作大量反应的容器,一般用没有磨砂.C、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如果有容易变质的和容易挥发的),所以要磨砂处理;D、集气瓶需要盖玻璃片所以为防止气体溢出需要在瓶口处磨砂.故选B.1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Ⅰ可除去所有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明矾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考点】水的净化.【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解答】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错误;B、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沉降,是第一步过滤,沉淀需要加的,第二步应该加的是活性炭,达到净水目的,故错误;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Ⅲ可杀菌、消毒,故正确;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故错误;故选C.14.归纳总结正确的是()A、化学之最B、化学与生活①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①煤气泄露:开排风扇②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除去C、性质与用途D、环境保护①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②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①废旧电池:随意丢弃②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A.A B.B C.C D.D【考点】有关化学之最;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分析】A、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分析;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分析;C、根据木炭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D、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分析.【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错误;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煤气泄露不能开排风扇,故错误;C、木炭有可燃性可作燃料,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来制电光源,故正确;D、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故错误.故选C.15.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的物质均为氧化物B.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C.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过程Ⅰ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过程Ⅱ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变化,据此解答.【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过程Ⅰ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该反应中的物质氧气不是氧化物,错误;B、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过程Ⅰ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属于化合反应,正确;C、过程Ⅱ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过程Ⅰ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不是1:1,错误;故选B.16.将100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10%,操作可行的是()A.加入5g食盐B.蒸发掉45g水C.取出50g溶液 D.加入50g 20%的食盐溶液【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设需要再溶解食盐的质量为x,×10%=100g×5%+x,x≈5.5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B、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10%=100g×5%,y=50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C、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0g溶液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5%,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D、设加入 20%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z,×10%=100g×5%+z×20%,z=50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故选:D.17.某兴趣小组先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的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100gC.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D.标签上注明:100g 8%的氯化钠溶液【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A、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溶液的质量=100g ×8%=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100g﹣8g=92g;故选项说法错误.C、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应填写氯化钠溶液、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8.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手指上的物质通过某种反应可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A.CO B.CuO C.CH4D.H2CO3【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分析】根据题意,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直接生成水,据此结合一氧化碳、碳酸、甲烷、氧化铜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能通过某种反应直接生成水,故选项正确.B、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通过某种反应直接生成水,故选项错误.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通过某种反应直接生成水,故选项错误.D、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通过某种反应直接生成水,故选项错误.故选:A.19.20℃时,根据某固体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饱和时溶解的质量绘成如图斜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20℃时该物质属于易溶物质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不一定增大C.d→a点可以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D.b与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c<b【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A、根据易容物质的限制条件考虑;B、根据该物质溶解度曲线考虑;C、根据d→a溶剂的质量不变考虑;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解答】解:A、固体物质中的易溶物质是指在20℃,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故A正确;B、该图示是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没有说溶解度,所以不能说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上海市徐汇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3(第1-4章)(含解析) 沪教版
2015-2016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4章)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和碳反应⑤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以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②④⑤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①④⑤⑦⑧D.①④⑤⑧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 B.倾倒液体C.取固体药品D.熄灭酒精灯3.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书写不正确的是()A.漏斗 B.烧杯 C.洒精灯D.试管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5.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 B.铁锅生锈 C.食物消化 D.饭菜变馊6.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A.2个氢分子:2HB.4个氧原子:2O2C.氦元素:Hi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O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不能供给呼吸B..家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盐C..CO有毒,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D..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A.甲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1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称取氯化钠C.过滤D.制取氧气11.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D.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均相等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 B. C. D.14.下列过程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糯米酿酒 B.纸张燃烧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败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O2含量B.盛H2集气瓶放置C.读取液体体积D.引燃酒精灯1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现象的是()A. B. C. D.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C.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18.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2C.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H2O D.每1个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19.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为降低水的硬度,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煮沸 B.静置 C.过滤 D.吸附20.As2O3中As的化合价是()A.+2 B.+3 C.﹣2 D.﹣321.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让你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I﹣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碘﹣131原子中的中子数为78B.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原子质量相同C.碘﹣127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3D.碘I﹣127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I﹣131属于同种元素22.某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粒子属于原子B.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C.该元素的一个离子含有10个电子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23.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9g B.11g C.12g D.14g24.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氨水的pH大于7B.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D.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25.水是生命之派.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B.我国水资派总量多.人均水量少C.“南水北调”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不纯净的水少26.下列是“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开锁更灵活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C.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作家庭净水器D.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2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将固体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加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D.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28.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2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矿泉水是纯净物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C.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D.将硬水降温可降低水的硬度30.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二、填空题(题型注释)3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mL的量筒.(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再去吸取其他药品.(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32.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状况下,A、D是无色气体,B是红色金属,C是黑色粉末.现进行下列实验:①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②C与①中的生成物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③向①的生成物中通入气体A并加热,得到B和水.(1)根据以上实验,推断这四种单质的化学式:A:; B:; C:; D:.(2)写出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基本反应类型②.三、简答题(题型注释)33.瑶瑶同学在家中自制“汽水”,她在约500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1.5g小苏打(碳酸氢钠)和适量果汁,注入凉开水,再加入1.5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她就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请回答:(1)制作“汽水”时加入柠檬酸的目的是什么?(2)该实验使用的柠檬酸是食品级的添加剂,请你说出该添加剂应具备的性质(答一点即可).(3)打开瓶盖时“汽水”为什么会自动溢出?四、探究题(题型注释)34.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2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1)若甲中盛有二氧化锰,连接甲乙装置,关闭K1打开K2,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关闭K2打开K1,则乙中的现象是,且白磷燃烧.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实验过程中,白磷产生现象差异的原因是.(2)若甲中充满二氧化碳(K1、K2关闭),连接甲丙,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K1,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五、信息分析题(题型注释)35.如图,试管中放入适量的鸡蛋壳,当滴入稀盐酸后,石灰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六、推断题(题型注释)36.A,B均为纯净物,C,D,E均为混合物;①~⑤五条途径(见如图)都会产生气体M,实验室可利用途径①、②、③反应来制取M,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自然界可通过途径⑤来提供M;途径①、②、③反应类型相同,途径①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N可作为途径②、③反应的催化剂.(1)M的化学式为,N的化学式为;(2)常温下,B为固态,C为液体,写出途径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工业上需要大量的M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4)途径⑤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名称是.七、计算题(题型注释)37.某地一不法商贩销售的含NH4HCO3的氮肥,经检验含氮的质量分数为14%.(1)NH4HCO3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该商贩所售每袋50kg氮肥中,实验含NH4HCO3kg.(结果精确到0.1kg)2015-2016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4章)(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和碳反应⑤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以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②④⑤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①④⑤⑦⑧D.①④⑤⑧【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的相似点是;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化学性质中都能与碳反应,在此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提供了氧元素,因此都具有氧化性.【解答】解:分析①的正误时,需要④作为理论的依据,在④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提供氧元素,因此都具有氧化性,因此①④正确;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属于易溶于水,因此不正确;⑥中氧化物应该是两种元素,因此氧气不是;⑦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因此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在性质的基础上,又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氧化性,这是初中学生感觉有点难度的地方,因为以前学过的二氧化碳的三个化学性质中,没有氧化性这一性质,因此需要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C.取固体药品D.熄灭酒精灯【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取完上塞放原处,即可判断正误;C、根据化学实验中的“三不”原则分析;D、根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即可判断正误.【解答】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行,故操作正确;B、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取完上塞放原处”,故B不正确;C、实验室中不得用手接触药品,防止事故的发生,故C不正确;D、酒精灯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因此A不正确.故选A【点评】我们在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而是用灯帽盖灭.若用嘴吹灭易引起酒精灯爆炸.同时,我们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书写不正确的是()A.漏斗B.烧杯C.洒精灯D.试管【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常见的仪器名称错误有:名称错误,错别字等.【解答】解:A.漏斗书写正确,故A错误;B.烧杯书写正确,故B错误;C.不是“洒”,是酒精灯,故C正确;D.试管书写正确,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名称的正确书写,难度不大,书写时要注意.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B、在放锌粒时要将试管横放;C、根据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引起火灾,故A错;B、在放锌粒时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B错;C、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C正确;D、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 B.铁锅生锈 C.食物消化 D.饭菜变馊【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铁锅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食物消化包含着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由大的颗粒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小颗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饭菜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6.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A.2个氢分子:2HB.4个氧原子:2O2C.氦元素:Hi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O【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H2;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错误;B、4个氧原子可表示为:4O;2O2表示2个氢分子,故B错误;C、氦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e;故C错误;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O;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解答】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而改变,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C、由于气体的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所以气体易被压缩,故C错误,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子的性质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宏观现象,生活中的宏观现象也能说明分子的性质.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不能供给呼吸B..家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盐C..CO有毒,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D..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物质的简单分类;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二氧化碳无毒,不供给人呼吸;B、根据碱的化学式Na2CO3判断;C、从CO不易溶于水考虑;D、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解答】解:A、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不能供给呼吸,正确;B、根据化学式Na2CO3可知,家用碱是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正确;C、CO有毒,但它不易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错误;D、二氧化硫无色,但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正确.故选C.【点评】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特点决定的,所以一定要了解物质的特点才可了解性质,特别注意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但它无毒的特点.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C.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待测的质量,据此回答问题即可.【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40+10+10+0=6+M+28+16,解得M=10.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甲是化合物,故正确;B、由上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说正确;C、由以上分析,M=10,故错误;D、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1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称取氯化钠C.过滤D.制取氧气【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制取装置.【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解答;B、根据使用托盘平是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解答;C、根据过滤操作解答;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B、使用托盘平是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错误;C、过滤实验中用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无玻璃棒引流,故错误;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放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试管内的导气管过长,气体难以排出,故错误.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于基本的实验操作同学们应该掌握好,因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1.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D.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均相等【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由题目中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为化合反应;只要反应则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分子变化,原子不变.【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结合微观示意图,则: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说法正确;B、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不一定相等,故说法错误;D、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等,故说法错误.答案:AB.【点评】掌握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析】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是如何从分子的性质中选取适当的性质来解释相应的现象.【解答】解: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断扩散,食物腐败是食物发生了化学变化,则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酒精挥发是分子间间隔变大了,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变大而导致的体积变大,分子大小本身没有变化.故选:A.【点评】熟练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再分析利用.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 B. C. D.【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C、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判别微粒种类的方法的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14.下列过程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糯米酿酒 B.纸张燃烧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败【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糯米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2016-2017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化学试卷(带解析)
试卷第1页,共12页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化学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4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2页……内…………○第II卷(非选择题)一、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1、已知:草酸钙(CaC2O4)比碳酸钙受热易分解,CaC2O4CaCO3+CO↑。
将12.8gCaC2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固体为纯净物B.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4.0gC.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4.4g CO2D.加热产生的CO气体为5.0 g2、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表中a的值为2.6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X可能含有氢元素D. X一定含有氧元素3、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卷第3页,共12页D .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 变化4、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在下列操作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A .降温,使其达到饱和B .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D .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5、某气体的质量为6.4 g ,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B .32C .96D .166、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C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D .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7、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称量时,先将盛有粗盐的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进行“去皮”操作B .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溅C .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过滤D .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用品是:滤纸、铁架台、量筒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大D .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上海市徐汇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5(第1-5章)(含解析) 沪教版
2015-2016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5章)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市场上有一种新型饭盒“即热饭盒”,加热盒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Mg+2H2O→Mg(OH)2+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A.Mg B.H2O C.Mg(OH)2D.H22.下列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用铁从含银废液中回收银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D.用铝合金能制作门窗框架3.某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AgNO3═R(NO3)2+2AgR与硝酸铜溶液不发生反应,关于R的推断正确的是()A.R的活泼性介于铜、银之间B.R能置换出酸中的氢C.R的活泼性比铜强D.R的活泼性比铜强、银都弱4.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Mn、Mg、Cu的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Mn、Mg、Cu B.Mg、Mn、Cu C.Cu、Mg、Mn D.Cu、Mn、Mg5.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可行的是()A.观察颜色 B.放在水中 C.加稀硫酸 D.磁铁吸引6.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案是()A.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B.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C.常温下配制浓度为2%的石灰水D.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选项物质二氧化碳氢气8.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C.镁在氧气中燃烧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9.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盛有4.9%的硫酸100克,为了保持天平平衡,可分别往两烧杯中加入()A.镁1克、铝1克B.镁2克、铁2克C.锌3.25克、铁3.25克 D.镁3.5克、锌3.5克10.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CO22COB.3CO+Fe2O32Fe+3CO2C.2Na+2H2O═2NaOH+H2↑D.Cu+4HNO3(浓)═Cu(NO3)2+2NO2↑+2H2O11.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12.高纯度单硅的制取反应为2C+SiO2Si+2CO↑,说法中正确的是()A.CO是还原剂B.C发生还原反应C.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SiO2是氧化剂13.“嫦娥飞天,玉兔登月”,实现了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伟大梦想.制造登月车所用的耐高温合金钢是()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D.复合材14.下列设计中不符合实验设计意图的是()A.说明CO具有还原性B.说明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说明CO和Fe2O3的反应需要加热D.可以防止有毒的CO气体对空气的污染15.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①C+O2CO2②Fe2O3+3H22Fe+3H2O ③Fe2O3+3CO2Fe+3CO2 ④2Fe2O3+3C4Fe+3CO2↑⑤CO2+C2CO.A.②③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16.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铁矿炼铁 B.干冰制冷 C.海水晒盐 D.风能发电17.下列防止自行车锈蚀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用已生成的铁锈作保护层B.钢圈钢丝镀防护金属C.链条表面涂抹机油 D.车架表面喷涂油漆18.金属防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美化环境.下列钢铁制品经过如下处理后,防锈效果最差的是()A.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B.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C.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D.经过“烤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钢制枪管19.如图所示,在盛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用带U形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内水面处于同一高度,一周后观察U型管内水面变化是()A.a比b高B.b比a高C.一样高D.无法判断20.在车、门等铁制品表面刷上一层油漆的主要目的是()A.预防破裂 B.防止磨损 C.防止生锈 D.美化环境2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A.FeCO3B.Fe3O4 C.FeO D.Fe2O322.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B.用食盐水去除铁锅内的铁锈C.乡村井水浑浊时,向其中加明矾可以净水D.被蚊虫叮咬后涂肥皂水可以止痒23.根据你所具备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指出铁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A. B. C. D.24.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探究铁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实验说明铁生锈时一定要有氧气和水参加C.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25.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含量为0.03%B.太阳能、化石燃料、氢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26.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铝表面形成的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D.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27.有a、b、c三种金属,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c 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a、b、c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 B.a、c、b C.c、a、b D.c、b、a钾铜溶液酸29.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30.下列实验方法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B.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C.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钙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D.用过量的硫酸铜溶液除去铜粉中的铁粉二、填空题(题型注释)31.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32.若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入一定量只含有Cu(NO3)2、AgNO3的工业废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33.某常见金属单质A发生了如下一系列反应:(1)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D ,(2)写出反应①、③、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③,⑤,反应现象,反应基本类型.34.从楚王陵中出土的铁器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炒钢技术,说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掌握了炒钢技术.炒钢是一种冶炼技术,冶炼时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靠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象炒菜一样,因而得名.(1)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填“高”或“低”),炼得的钢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并不断搅拌的原因是什么?.(3)向液态生铁中鼓风(通入空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向液态生铁中加进精矿粉(以赤铁矿为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友情提示:Fe2O3与生铁中的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为.三、简答题(题型注释)35.结合下列有关铁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这根火柴的作用是;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应采取的方法是.(2)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①A中植物油的作用是;②一段时间后,B中铁钉没有锈蚀,而C中铁钉锈蚀,通过B、C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四、探究题(题型注释)36.以下是某同学进行的两个实验探究实验一: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1)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金属C是,操作a的名称是.(3)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请写出步骤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二:研究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步骤(1)实验前需对镁条进行打磨,目的是.(2)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3)将镁条放入锥形瓶中,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部压入锥形瓶中,使之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观察注射器活塞运动变化情况,绘制出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变化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t2~t3时间内注射器内气体体积逐渐减少的原因.五、推断题(题型注释)37.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1)写出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盛水的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易生锈.钢铁生锈的条件是,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这是利用了不锈钢的(填字母).A.耐腐蚀性B.延展性 C.导热性D.导电性(2)设计从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固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如图:金属X是,写出上述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六、计算题(题型注释)38.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剩余固体3.5g.(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2015-2016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5章)(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市场上有一种新型饭盒“即热饭盒”,加热盒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Mg+2H2O→Mg(OH)2+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A.Mg B.H2O C.Mg(OH)2D.H2【考点】氧化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氧化剂是在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是其它物质被氧化,利用这一知识解题.【解答】解: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反应物,由于在反应中提供氧而被称之为氧化剂,在这一反应中水为镁提供了氧而使其被氧化,所以水是氧化剂.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氧化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氧化剂能在反应中提供氧元素即可,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下列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用铁从含银废液中回收银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D.用铝合金能制作门窗框架【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是利用铁能将位于其后的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利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C、用金、银制首饰是利用这两种金属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氧气反应的性质,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是利用其密度小、易于加工等性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某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AgNO3═R(NO3)2+2AgR与硝酸铜溶液不发生反应,关于R的推断正确的是()A.R的活泼性介于铜、银之间B.R能置换出酸中的氢C.R的活泼性比铜强D.R的活泼性比铜强、银都弱【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推断,金属R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R的活动性比银强;而R不能与硝酸铜反应,则说明铜的活动性比R强.【解答】解:A、金属R的活动性比银强而比铜弱,因此,R的活动性介于铜、银之间的判断是正确的,故此项正确;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铜位于氢后面,而R的活动性又不如铜强,R在活动性顺序表中也位于氢之后,因此,金属R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此项错误;C、金属R不能与硝酸铜反应,R的活动性不如铜强;此项错误;D、R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铜弱,而不是比铜、银都弱;此项错误.故选A【点评】金属单质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说明组成单质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4.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Mn、Mg、Cu的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Mn、Mg、Cu B.Mg、Mn、Cu C.Cu、Mg、Mn D.Cu、Mn、Mg【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各金属的活动顺序及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比较作答.只有氢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解答】解: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可知Mn>H;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可知Mg>Mn;又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H.故Mn、Mg、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Mn>Cu.故选:B.【点评】金属活动性的比较一般通过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与相应的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来进行.5.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可行的是()A.观察颜色 B.放在水中 C.加稀硫酸 D.磁铁吸引【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解答】解:A、黄铜和金的颜色相同.B、黄铜和金都难溶于水.C、金和稀硫酸不反应,黄铜中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出现.D、黄铜和金都不能被磁铁吸引.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铜、金和锌的性质方面的知识.6.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案是()A.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B.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C.常温下配制浓度为2%的石灰水D.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B、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解答;C、根据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大约为0.17g进行解答;D、根据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硫酸银微溶于水进行解答.【解答】解:A、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需要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红磷,故不能达到目的,故A错误;B、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说明铁>铜,从而证明铁>铜>银,故B正确;C、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大约为0.17g,所以常温下不能配制浓度为2%的石灰水,故C 错误;D、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硫酸银微溶于水,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溶液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难度较大,关键是明确各实验的原理.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过量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铁的活动性比锌弱,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C.镁在氧气中燃烧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明确反应过程的现象及相关特征,结合反应中量的变化,对图象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其中的变化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质量减少;镁的活动性比锌强且金属等质量,酸足量;双氧水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各元素质量不变,据此分析选项即可;【解答】解: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质量减少,反应完则质量不变,故图象反映错误;B、镁的活动性比锌强且金属等质量,酸足量,所以根据生成的氢气=,可推测镁产生的氢气较多;但镁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反应速度更快一些,故图象反映错误;C、镁在氧气中燃烧,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而氧化镁的质量增加,故图象反映正确;D、双氧水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只是反应速率加快,故图象反映正确;故选:C、D.【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明确选项中的变化过程是正确答题的根本.9.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盛有4.9%的硫酸100克,为了保持天平平衡,可分别往两烧杯中加入()A.镁1克、铝1克B.镁2克、铁2克C.锌3.25克、铁3.25克 D.镁3.5克、锌3.5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如果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则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同质量的酸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肯定不同,天平不能保持平衡;如果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必相同,此时天平必保持平衡,可以据此求算出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所消耗的金属的质量,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如果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则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同质量的酸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肯定不同,天平不能保持平衡;如果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必相同,此时天平必保持平衡,可以据此求算出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所消耗的金属的质量,由题意每组所给金属质量都相同,可得只有产生氢气质量相同才能平衡,即只有在硫酸量不足、每组金属都过量的条件下才可能使天平依然平衡;由硫酸质量为4.9g,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稀硫酸完全反应所需要的镁铝锌铁的质量,依次为:1.2g、0.9g、3.25g、2.8g,与题给数据比较大小,A、镁不足,铝过量,即生成氢气的质量不等,所以反应完毕,天平不再平衡,故A错误;B、镁过量铁不足,即生成氢气的质量不等,所以反应完毕,天平不再平衡,故B错误;C、锌恰好铁过量,硫酸完全反应,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完毕,天平平衡,故C正确;D、过量镁和锌过量,对于这两种金属来说硫酸的量不足,即硫酸完全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完毕,天平仍然平衡,故D正确.故选:CD.【点评】解决天平平衡题或是天平偏向问题,主要就是比较反应前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因为计算的是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变化,所以常用查量法进行比较.10.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CO22COB.3CO+Fe2O32Fe+3CO2C.2Na+2H2O═2NaOH+H2↑D.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CO22C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3CO+Fe2O32Fe+3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2Na+2H2O═2NaOH+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且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象先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再进行判断.【解答】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所以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化合物,故A错;B、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锌排在银的前面,故B正确;C、因为氯化银属于沉淀,所以铜与它不反应,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故C错;D、铁和铜与硫酸镁都不反应,不能比较出铁和铜的活动性,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是: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金属不能是钾、钙、钠.12.高纯度单硅的制取反应为2C+SiO2Si+2CO↑,说法中正确的是()A.CO是还原剂B.C发生还原反应C.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SiO2是氧化剂【考点】碳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反应类型的判定;还原反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碳在该反应中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作还原剂;二氧化硅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作氧化剂;结合置换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碳在该反应中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作还原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在该反应中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反应中二氧化硅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作氧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具有还原性、置换反应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嫦娥飞天,玉兔登月”,实现了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伟大梦想.制造登月车所用的耐高温合金钢是()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D.复合材【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合金钢属于金属材料,据此解答.【解答】解:合金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材料的成分进行.14.下列设计中不符合实验设计意图的是()A.说明CO具有还原性B.说明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说明CO和Fe2O3的反应需要加热D.可以防止有毒的CO气体对空气的污染【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9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B .冰川融化C .空气液化D .酒精燃烧【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 、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冰川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空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酒精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难度:容易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二氧化铂(PtO2)是一种催化剂.二氧化铂中铂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答案】【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铂(Pt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铂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故选C .难度:容易 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3.实验室中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 C .硫酸 D .氢氧化钠 【答案】【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解答】解:A 、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A 正确; B 、氯化钠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 错;C 、硫酸中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C 错;D 、氢氧化钠中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 错. 故选A .难度:中等 知识点:元素4.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油水混合物B.冰水混合物C.碘酒混合物D.泥水混合物【答案】【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油不溶于水,所以油水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C、碘酒混合物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5.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氢原子:H2B.镁的化合价+2价:Mg2+C.3个氧分子:3O2D.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项错误;B、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镁的化合价+2价,故可表示为:;故选项错误;C、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氧分子表示为:3O2;故选项正确;D、氯化钡是由显+2价的钡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BaCl2;故选项错误;故选C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6.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D.液体的取用【答案】【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7.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答案】【考点】元素的概念.【分析】由题意,生活中的“高钙奶”、“加铁酱油”、“加碘盐”等食品中,“钙、铁、碘”指的是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以化合态存在.【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奶”、“加铁酱油”、“加碘盐”等食品中,“钙、铁、碘”指的就是元素,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分子或原子的形式存在的.故答案为D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8.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燃烧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D.二氧化碳有毒,含量增多会造成酸雨【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解答】解:A、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故选项正确;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没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21%,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没有毒,含量增多会造成酸雨,故选项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9.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生石灰与石灰石B.氧气和臭氧C.水和双氧水D.冰和干冰【答案】【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分析】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C、双氧水和水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0.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A.NaHSO3B.Na2SO4C.Na2SO3D.H2SO4【答案】【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可解答此题;【解答】解:2Na2S+5SO2+2H2O═4X+3S↓,反应前含有7个硫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已有3个硫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X中含有4个硫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故X中含有1个硫原子,1个钠原子,3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故X为NaHSO3;故选:A.难度:中等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1.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B.防止食用油溅出C.隔绝空气 D.清除可燃物【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迅速用锅盖盖上,这样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2.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用作电极材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石墨用作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C.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3.X、Y、Z三种液体对应的pH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一定是盐酸B.Y一定是水C.Z一定是澄清石灰水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答案】【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析】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酸性愈强;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碱性愈强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X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但不一定是盐酸,故A错误;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如氯化钠的溶液也是中性的,故错误;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石灰水,故错误.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正确.故选:D.难度:中等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14.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状态不同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D.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答案】【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分析判断.【解答】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它们是由同种的碳原子构成,原子的大小相同,原子的数目无法判断,组成元素相同.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刚石石墨和C60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 B.KMnO4K2MnO4+MnO2+O2↑C.CH4+2O2CO2+2H2O D.Mg+O2MgO2【答案】【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O2↑.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故选:C.难度:中等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硝酸铵晶体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温度高于原来水的温度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氧化钙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溶液温度低于原来水的温度【答案】【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硝酸铵晶体溶解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铵晶体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温度低于原来水的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化钙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出大量的热,形成的溶液温度高于原来水的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难度:中等知识点:氧气17.化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D.生产中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可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答案】【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分析】A、根据酸雨的pH值分析;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C、根据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种类分析;D、根据石油、煤炭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判断.【解答】解:A、目前一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故A叙述正确;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毒气,故B叙述正确;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故C叙述正确;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会增大对环境的影响,故D叙述错误.由于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难度:容易知识点:碳单元测试18.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物理性质: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C.化学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用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答案】【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B、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故选项正确;C、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故选项正确;故选C.难度:中等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9.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如图是铁的价类图,Y物质为()A.FeOB.Fe(OH)2 C.Fe3O4 D.FeSO4【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析】根据Y处所示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的种类来分析.【解答】解:Y处表示的物质属于碱,含有氢氧根,氢氧根显﹣1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氢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H)2.故选B.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20.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奎宁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4g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C.奎宁碱和青蒿素都是混合物D.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故错误;B.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错误;C.由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两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错误;D.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青蒿素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故正确.故选D.难度:偏难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2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单质的是()A.Fe B.C60C.O D.N2【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B.该符l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个数关系.【解答】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数之比为3:2,故A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含有三种分子,故B错误.C、由图示可以看出,图中的物质有两种化合物,一种单质,故C错误.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点,故D正确.故选:D.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2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大D.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答案】【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B、根据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进行分析;C、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分析;D、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物质、固体非金属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被人们吸到了,故选项说法正确.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物质的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比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24.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称量时,先将盛有粗盐的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进行“去皮”操作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溅C.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过滤D.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用品是:滤纸、铁架台、量筒【答案】【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称量时,将烧杯放入电子天平上称量时,先要进行去皮操作,此时电子天平显示数据为0,再加入粗盐进行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用品有:滤纸、铁架台,无需使用量筒,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25.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D.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答案】【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分析】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为mol.每1摩尔任何物质(微观物质,如分子,原子等)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使用摩尔时基本微粒应予指明,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物质的量(而不是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故选项说法正确.C、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不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不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26.某气体的质量为6.4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4B.32C.96D.16【答案】【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分析】根据n=计算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以g/mol 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6.4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64g/mol,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故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故选:A.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27.图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答案】【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A、根据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进行解答;B、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和氯酸钾的性质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分析.【解答】解:A、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与图象相符与图象不一致,故A错误;。
上海市徐汇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化学考试试题
2015-20146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年级化学学科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Mn-55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氮气2.属于纯净物的是A. 碘酒B. 石油C. 蒸馏水D. 空气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蜡烛燃烧C.水在0℃以下时结冰D.电灯通电发光4.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则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A. +1B. +2C. +3D. +45.物质的命名与化学式的书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镁:MgO2B.碳酸:H2CO3C.硫酸铝:AlSO4D.氯化铁:FeCl2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冰块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氧气和液氧B.双氧水和水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D.金刚石和石墨8.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9.保护环境,减少雾霾的做法正确的是A.分类回收垃圾B.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C.用燃煤火力发电D.露天焚烧处理垃圾10.一些液体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A. 葡萄汁B. 苹果汁C. 牛奶D.鸡蛋清1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气体的是A.红磷B.镁条C.铁丝D.木炭12.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水这种物质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3. 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是A. 都可用来制氧气B. 都是含氧化合物C. 都含有氧元素D.都是氧化物14.火箭所用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R+2CO2+4H2O,则R的化学式为A. N2B. NOC. NO2D. N2H4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铜用于制作导线16.乙酸乙酯(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沪教版(上海)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9O 24CO 2+2X+6H 2O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气是化合物 B .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 C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D .该反应中消耗的O 2与生成的X 的质量比为9∶42.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 ,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 ,则另 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A .Al 2O 3 B .CuOC .CaOD .Fe 2O 33.已知由CuS 、CuSO 3、CuSO 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1-3x B .1-2x C .1-x D .无法计算4.气体由CH 4、C 2H 4、C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气体可能含有CH 4B .该气体可能是由C 2H 4和C 2H 2组成 C .该气体- -定含有C 2H 4D .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 4、C 2H 2、C 2H 25.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 .生成CO 2的体积B .生成CaO 的质量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6.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上海徐汇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徐汇中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B.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和饱和溶液的Ca(OH)2(不考虑溶剂的蒸发)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2.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2 C.+4 D.+63.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5.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A B.B C.C D.D7.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C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D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A.A B.B C.C D.D8.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9.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10.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⑤11.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B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C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1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上海初三初中化学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初三初中化学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氦气可以填充飞艇,“氦”的元素符号是A.Hg B.Ag C.He D.Si2.以下燃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氢气B.天然气C.液化气D.煤气3.净化天然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蒸发B.挥发C.过滤D.消毒4.纳米二氧化钛(TiO2)可净化室内空气,TiO2中Ti的化合价为A.+4B.+2C.-2D.-45.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镁 MgCl B.氧化铝 AlOC.硫酸锌 ZnSO4D.氢氧化铁 Fe(OH)26.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产生大量的白烟B.镁条:发出明亮的红光C.硫粉:产生淡蓝色火焰D.铁丝:产生耀眼的白光7.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A.H2B.O2C.H2O D.H2O28.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2H2O2H2↑+ O2↑B.2HCl + CuO CuCl2 + H2OC.2Mg + O22MgO D.CaCO3 + CO2 + H2O Ca(HCO3)2 9.能表示2个氮原子的化学符号是A.N2B.NO2C.2N D.2N2),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10.实验室收集氨气(NH3A.NH3的密度B.NH3的溶解性C.空气的密度D.需收集NH3的体积11.运用100mL 量筒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量取20.2mL 水B .收集80mL 氧气C .30mL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D .配制100g10%的氯化钾溶液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 .常见的酸溶液:H 2O 、HCl 、H 2SO 4 B .常见的黑色固体:Mg 、MnO 2、Fe 3O 4 C .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 、CO 、O 2D .常见的碱性溶液:KOH 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1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对反应前后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中所含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B .氯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C .钾元素质量分数在固体中减少 D .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产生氧气的质量14.碱与X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则X是A .酸B .氧化物C .化合物D .单质15.1mol 氮气和2mol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2mol 甲分子。
上海市徐汇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1(第1-4章)(含解析) 沪教版
2015-2016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4章)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3.0.1molH2O中()A.约有6.02×1022个原子B.含有0.2mol氢分子C.约有6.02×1022个分子 D.含有3.2g氧原子4.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汽车轮胎是有机合成材料中的塑料制品C.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溶液pH一定降低D.混合物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6.某同学在完成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后,进行了仪器的整理,他发现自己所用的试管破裂了,造成破裂的原因可能是()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③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停止加热⑥试管口没有塞棉花()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⑥7.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8.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氧化物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水由水分子构成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9.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8个中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54 B.38 C.36 D.3410.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质量比为1:9的H2和O2B.质量比为3:6的C和O2C.质量比为1:6的CH4和O2D.质量比为7:2的CO和O2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用分子、原子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不发生变化,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2)从微观上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填“同种分子”或“不同种分子”下同)构成的,纯净物是由构成的.12.现有水、氢气、干冰、氧气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用化学式填写,不重复).(1)常用作致冷剂是;(2)用作火箭高能燃料的是;(3)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1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1)干冰升华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填名称).(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的现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可看到的现象.(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5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6 )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填序号)A.CO2+H2O═H2CO3 B.6CO2+6H2O C6H12O6+6O2C.CO2+C2CO D.CO2+2NaOH═Na2CO3+H2O.14.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若用如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其理由是,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以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入,验满的做法是.15.小雪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的方法是.16.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步骤如图所示:(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选用.为了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的试剂①的量应.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2)加入试剂①后,能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3)为使工艺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以下建议中,可采取的是.A.电解MgCl2产生的Cl2可循环使用制取盐酸B.溶液A可直接排放到黄河中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电解MgCl2固体.17.已知铁原子中有26个质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18.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下面是有关葡萄糖的一些计算.(1)葡萄糖中各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C:H:O= ;(2)葡萄糖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O= ;(3)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19.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是1.67×10﹣27kg,又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4×10﹣27kg.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氢的相对原子质量=(2)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分别为求2个水分子、1个氧分子、2个氢分子的质量比是;(3)不同数目的分子的真实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分子数目之比是(填“相等”或“不相等”).2015-2016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4章)(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析】弄清乳化作用: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乳化作用.【解答】解:A、汽油能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B、洗洁精类除油污主要利用的是乳化作用;C、食醋能除去水垢是因为食醋能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D、铁锈不溶于纯碱溶液,也不能与纯碱溶液起反应,不可能洗掉铁锈.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去分析解答;B、从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去分析解答;C、从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去分析解答;D、从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错误;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故错误;C、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正确;D、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3.0.1molH2O中()A.约有6.02×1022个原子 B.含有0.2mol氢分子C.约有6.02×1022个分子 D.含有3.2g氧原子【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据此结合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1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则0.1molH2O含有0.1mol×6.02×1023个×3=1.806×102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0.1molH2O中含有0.2mol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0.1molH2O含有0.1mol×6.02×1023个=6.02×1022个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的摩尔质量为16g/mol,则0.1molH2O中含有氧原子的质量为0.1mol×16g/mol=1.6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单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安全事故.【解答】解:A、倒回原试剂瓶,将会污染瓶内药品,操作错误带,故A错误;B、带回家中,可能会造成污染或中毒等事故,故B错误;C、随意倒入下水道中,可能会腐蚀下水道,操作错误,故C错误;D、倒入指定容器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原则: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汽车轮胎是有机合成材料中的塑料制品C.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溶液pH一定降低D.混合物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考点】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硬水、软水的鉴别方法考虑;B、根据汽车轮胎的材料考虑;C、根据酸碱中和原理考虑;D、根据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分类情况考虑.【解答】解: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A 说法正确;B、汽车轮胎是有机合成材料中的合成橡胶,不属于塑料制品,故B说法错误;C、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碱性减弱,所得溶液pH一定降低,故C说法正确;D、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硬水、软水的鉴别方法,汽车轮胎的材料,酸碱中和原理、物质组成的判断方法.6.某同学在完成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后,进行了仪器的整理,他发现自己所用的试管破裂了,造成破裂的原因可能是()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③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停止加热⑥试管口没有塞棉花()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⑥【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在实验后试管破裂,如果操作不当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不仅限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加热时,未先预热,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试管温度悬殊而破裂;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可能使试管破裂;试管底部接触到了酒精灯的灯芯(那里温度很低),受热不均匀,温度悬殊而破裂;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里药品的冷凝水流到很烫的试管底部;加热后,未待试管冷却即用冷水冲洗(如排水法集气后先,撤掉酒精灯后撤导管引起的水倒流现象),使试管遇水骤冷而破裂;加热至高温时使试管局部过热,温度悬殊而破裂.综上所述,故选B.【点评】本题可查学生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步骤的知识.7.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由化合物概念知道,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该物质只有一种元素,所以一定不是化合物.因为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像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臭氧,如果只含其中一种时,就是单质,也是纯净物,如果两种都有,就属于混合物.【解答】解:因为该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而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所以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物质的分类,在习题中常见,但学生经常出错,原因就在于对于对物质的分类知识不能很好的系统到一起.8.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氧化物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水由水分子构成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考点】水的组成;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及氧化物的概念,和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来解答.【解答】解:A、水中含有氧元素,并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对;B、水的化学式为H2O,可以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对;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对;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故选D【点评】了解氧化物的概念,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8个中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54 B.38 C.36 D.34【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该阴离子确定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确定出质子数..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该阴离子是X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故X 原子核外电子为16,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原子质子数为16,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16+18=34故选D【点评】明确原子的结构、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是解答本题关健.10.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质量比为1:9的H2和O2B.质量比为3:6的C和O2C.质量比为1:6的CH4和O2D.质量比为7:2的CO和O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分类.【分析】此题是借助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只要是正好符合反应时的质量比,且气体为一种即是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H2与O2反应后生成的是水,2H2+O22H2O中H2与O2的质量比为1:8而A项中H2与O2质量比为1:9所以氧气有剩余,生成的水在常温是一种液体,故剩余气体只有氧气,一定是纯净物;故对.B、C与O2完全反应生成CO2,C+O2CO2中C与O2的质量比为3:8;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2C+O22CO中 C与O2质量比为3:4,而B项中C与O2质量比为3:6,所以反应后的气体物质既有一氧化碳也有二氧化碳一定是混合物,故错.C、CH4与O2反应:CH4+2O2CO2+2H2O,其中CH4与O2的质量比为16:64=1:4,而,C项中CH4与O2质量比为1:6生成物中H2O是液体,气体有CO2一种,还有剩余的氧气,所以反应后的气体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故错.D、CO与O2反应:2CO+O22CO2,其中 CO与O2质量比为56:32=7:4,而D项中CO与O2质量比为7:2;所以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剩余的一氧化碳,故反应后的气体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故错.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时物质质量关系的探讨,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反应时各物质的质量比,属基础性计算知识考查题.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用分子、原子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从微观上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填“同种分子”或“不同种分子”下同)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填:分子,原子,分子;(2)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纯净物质含有的是同种物质的分子,故填:不同种分子,同种分子.【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现有水、氢气、干冰、氧气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用化学式填写,不重复).(1)常用作致冷剂是CO2;(2)用作火箭高能燃料的是H2;(3)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O2;(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做制冷剂,故填:CO2;(2)氢气燃烧的热值高,是一种高能燃料,故填:H2;(3)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O2;(4)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填: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1)干冰升华时吸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填名称).(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现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加热后可看到红色试液又恢复成原来紫色的现象.(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①②③(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5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6 )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B (填序号)A.CO2+H2O═H2CO3 B.6CO2+6H2O C6H12O6+6O2C.CO2+C2CO D.CO2+2NaOH═Na2CO3+H2O.【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干冰易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可以使周围温度下降;①②③(2)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而放出的是氧气;(3)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而紫色石蕊遇酸显红色;(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5)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时造成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6)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解答】解:(1)物质有三态变化,从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可以使周围温度下降,故答案为:吸热.(2)绿色植物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而放出的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紫色石蕊遇酸变红,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当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紫色.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H2O=H2CO3;红色试液又恢复成原来紫色;(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应尽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另外植树种草,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为:①②③(5)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故答案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6)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光合作用的反应.故答案为:B;.【点评】全球变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它必然注定会是中考热点之一.14.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若用如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其理由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以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 a (选填“a”或“b”)端导入,验满的做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上海市徐汇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化学试题
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 NaOH 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 NaOH 溶液 30.密闭容器中,将1mol的CO和1mol的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气体的3/4 C.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一定为44g/mol 二、填空题(共37分) 31.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河水制成自来水,自来水厂的生产步骤一般有沉降、过滤、(1) 、消毒等,消毒的目的是 (2) ;饮用水的酸碱性强弱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测定饮用水的酸碱性强弱可用 (3)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 D.温度计 Ⅱ.下图提供的几种家用燃料(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请根据图示填空:
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初升高】,获取更多中考资料和升学数据
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初升高】,获取更多中考资料和升学数据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年级化学学科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Mn-55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氮气 2.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碘酒 B. 石油 C. 蒸馏水 D. 空气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水在0℃以下时结冰 D.电灯通电发光 4.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则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5.物质的命名与化学式的书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 B.碳酸:H2CO3 C.硫酸铝:AlSO4 D.氯化铁:FeCl2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冰块 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和液氧 B.双氧水和水 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D.金刚石和石墨 8.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沪教版(上海)【精品】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解析
沪教版(上海)【精品】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 、b 、c 、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可能是催化剂B .丁是反应物C .甲和乙是反应物D .乙是生成物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C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3.已知:22Mg OH M O (gO+H ),CaCO 3高温CaO+CO 2↑。
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B.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C.z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3高温CaO+CO2↑D.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4.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B.C.D.5.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 .Al 2O 3B .CuOC .CaOD .Fe 2O 36.气体由CH 4、C 2H 4、C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气体可能含有CH 4B .该气体可能是由C 2H 4和C 2H 2组成 C .该气体- -定含有C 2H 4D .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 4、C 2H 2、C 2H 27.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上海市徐汇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能力诊断化学试卷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2016 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疗卷初三化学 试卷( 90 分钟达成 满分 100 分)2017.1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K-39 Ca-40 Mn-55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30 分)1. 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晒盐B .冰川消融C .空气液化D .酒精焚烧2.二氧化铂( Pt0 )是一种催化剂.Pt02中 Pt 元素的化合价是2A .+2 B. +3C . +4D .+53. 实验室中以下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蒸馏水B.氯化钠 C. 硫酸D.氢氧化钠 4. 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 油水混淆物B.冰水混淆物C.碘酒混淆物D.泥水混淆物5. 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 .两个氢原子: 2B .镁的化合价 2+H +2 价: Mg C .3 个氧分子: 3O 2D.氯化钡的化学式: BaCl6.图示中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7.生活中常接触到 “含氟牙膏 ”、 “碘盐 ”等物件,这里的 “氟”、 “碘 ”指的是A .单质B .原子C .分子D .元素8. 对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罕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一样颜色的光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开朗,易焚烧 C.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D.二氧化碳有毒,含量增加会造成酸雨9.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 .生石灰与石灰石B.氧气和臭氧C.水和双氧水 D .冰和干冰10.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汲取工厂烟气中的 SO 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S+5SO 2+2H 2O →4X+3S ↓,则X 的化学式为A .NaHSO 3B . Na 2SO 4C . Na 2SO 3D . H 2SO 411.油锅起火,快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 .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B .防备食用油溅出C .隔断空气D .消除可燃物12.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石墨用作电极资料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一氧化碳用作燃料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13.X 、Y、 Z 三种液体对应的 pH 以下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X 必定是盐酸B.Y 必定是水C.Z 必定是澄清石灰水D.Z 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14.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化学性质相像,物理性质却有大差别,其主要原由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一样B.构成它们的原子状态不一样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一样D .构成它们的原子摆列方式不一样15.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4P + 5O2→2P O B. KMnO K MnO +MnO +O↑2542422C.CH+2O CO+2H O D. Mg + O2MgO4222216.以下实验现象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镁条在空气中焚烧,发出刺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 硝酸铵晶体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温度高于本来水的温度C.细铁丝在氧气中强烈焚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氧化钙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溶液温度低于本来水的温度17.化学与生活有亲密联系。
上海上海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上海上海中学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加10gA,反应停止后,只有物质C剩余。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B.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B的质量比是3:2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 的质量为50gD.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C的质量比是5:3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6.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7.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8.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9.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Mn-55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氮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于占空气体积的78%。
故选D.考点:空气的成分2.属于纯净物的是A.碘酒B.石油C.蒸馏水D.空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故选C.考点:物质的分类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蜡烛燃烧C.水在0℃以下时结冰D.电灯通电发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酒精挥发;水在0℃以下时结冰;电灯通电发光这三个变化都属于物质的状态和形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考点:物质的变化4.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则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A.+1B.+2C.+3D.+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设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则X=+4.故选D.考点:化合价的计算5.物质的命名与化学式的书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镁:MgO2B.碳酸:H2CO3C.硫酸铝:AlSO4D.氯化铁:FeCl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氧化镁:MgO;碳酸:H2CO3;硫酸铝:Al2(SO4)3;氯化铁:FeCl3。
故选B.考点:化学式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冰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蔗糖能够溶于水中形成溶液,而另外三种物质均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
故选A.考点:溶液的形成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氧气和液氧B.双氧水和水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D.金刚石和石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B和C都属于化合物,不知单质。
故选D.考点:同素异形体8.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取用药品时应该讲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所以A错误;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所以B错误;实验结束要将烧杯放回桌面。
故选C.考点:实验操作9.保护环境,减少雾霾的做法正确的是A.分类回收垃圾B.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C.用燃煤火力发电D.露天焚烧处理垃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尽量减少煤炭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考点:环境保护10.一些液体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A.葡萄汁B.苹果汁C.牛奶D.鸡蛋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鸡蛋清的PH值大于7,属于碱性。
故选D.考点:物质的酸碱性1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气体的是A.红磷B.镁条C.铁丝D.木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另外三种物质反应均产生固态物质。
故选D.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12.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水这种物质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水这种物质;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C.考点:化学式的意义13.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是A.都可用来制氧气B.都是含氧化合物C.都含有氧元素D.都是氧化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故选C.考点:物质的组成14.火箭所用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R+2CO2+4H2O,则R的化学式为A.N2B.NO C.NO2D.N2H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会改变的原则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考点:质量守恒定律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铜用于制作导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提供能量的过程。
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16.乙酸乙酯(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对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由14种原子构成B.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16C.其式量为88g/mol D.其一个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乙酸乙酯(C4H8O2)则:一个乙酸乙酯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4:1*8:16*2=6: 1:4;其摩尔质量为88g/mol;其一个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1。
故选D.17.属于化合反应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中的反应物质有三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C.考点:化合反应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大量氧气,所以可判断氧气化学性质不活泼B.SO2排放到大气中会产生酸雨C.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D.空气是由多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含大量氧气,但是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SO2排放到大气中会产生酸雨;臭氧(O3)不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故选B.考点:空气资源1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参加B.反应中原子可分的C.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反应的图示看:反应物物有两种,均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反应物中产生两种新的物质的分子,其中一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能分。
故选D.20.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可燃物不是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当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可以灭火;燃料完全燃烧时,不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比如氢气。
故选B.考点:燃烧和灭火21.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B.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浓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涂上盐酸中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防止触电;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浓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电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故选C.考点:化学与生活22.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C.C、CO、CO2都具有可燃性D.CO和CO2 都是有毒气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碳具有可燃性,但是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C、CO 都具有可燃性;CO都是有毒气体。
故选B.考点:碳单质及其氧化物2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吹胀气球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故选A.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2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B.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C.t2℃时,A、B、C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答案】D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25.对物质的量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量D.物质的量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的量指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故选B.考点:物质的量26.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溶质就会结晶析出,但是溶剂的质量不会改变。
故选C.考点:溶解度27.0.8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式量约为A.8B.16C.64D.16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0.8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说明6.02×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式量约为16.故选B.考点:物质的式量2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摩尔质量不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能确定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4: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能确定;丙的质量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甲和丁的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且分别有8克和20克参加反应,乙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且生成的乙的质量为28克,所以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该反应中,甲、乙的物质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故选C.考点:化学变化的过程和物质的质量的变化29.某同学在探究“酸碱指示剂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氢氧化钠和石蕊反应会变为蓝色,所以A错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添加氢氧化钠后,颜色变为蓝色,所以B错误;D中最终会变为红色,所以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