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设 计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计划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计划一、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的起点,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程序设计基础:主要学习编程语言(如C语言、Python)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为后续的高级编程课程奠定基础。
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基本的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等)和算法(如排序、查找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深入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要领域,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结构,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数据库系统:涵盖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应用,包括关系数据库、SQL语言、数据建模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讲解网络协议、网络架构、网络安全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机制。
软件工程:介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项目管理、需求分析、设计模式等,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提供更多的专业方向选择,帮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深入学习。
常见选修课程包括:大数据技术:介绍大数据的概念、处理技术和应用场景,包括分布式计算、数据存储与分析等。
网络安全: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加密技术、网络攻击防护、信息安全管理等。
移动应用开发:涵盖移动平台(如Android、iOS)的开发技术和工具,培养学生开发移动应用的能力。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主要包括: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熟悉计算机系统、编程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
项目实践:学生将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全面体验软件开发过程。
实习课程:安排在相关企业或机构进行实习,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实际工作流程,并积累工作经验。
小车自动往返控制PLC课程设计
小车自动往返控制P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其在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逻辑控制语句和程序设计方法,实现对小车的自动往返控制。
3. 学生能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PLC控制系统中,实现小车行进中的障碍物检测和避让。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实现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的功能。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调试和优化PLC控制程序,提高小车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3. 学生能运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电路搭建和故障排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自动化技术和PLC控制系统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关注PLC技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PLC基础知识:包括PLC的组成、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及编程软件的使用,重点讲解与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相关的基础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PLC概述,第二章 PLC组成与工作原理,第三章 编程语言与编程软件。
2. 逻辑控制语句:介绍PLC常用的逻辑控制语句,如与、或、非、定时器、计数器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逻辑控制语句的应用。
四层电梯plc控制课程设计
四层电梯plc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其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 学习并掌握四层电梯的基本控制要求,包括楼层指示、呼梯、选层、平层、停层等功能的实现;3. 掌握利用PLC进行电梯控制系统的编程与调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四层电梯的PLC控制程序;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电梯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查;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实践中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阐述PLC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说明其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 学生能够编写四层电梯PLC控制程序,并进行安装、调试与故障排查;3.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个人特长,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 学生能够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及常用指令;2. 电梯控制系统:分析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楼层指示、呼梯、选层、平层、停层等功能;3. PLC控制程序设计:以四层电梯为例,讲解控制程序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梯形图编程:介绍梯形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PLC编程软件;- 逻辑控制:讲解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逻辑控制关系,如楼层判断、呼梯响应等;- 程序调试:教授程序调试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梯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查,巩固所学知识;- 安装:介绍电梯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调试:教授调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障排查:模拟电梯故障,指导学生进行排查和修复。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5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课计划范文 5 篇小学校本课程教课计划 (1)暑期里,校领导针对我校学校本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两套校本教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国学经典阅读》。
并将在本学期进行校本课程的教课。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行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主旨,表现学校特点的有效门路,实行校本课程能更好地知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适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向,依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教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表现时代的要求,表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育学生人文修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整体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敬学生,相信学生,指导学生,从小积淀祖国语言文字,增强语文修养,从小培育优异的行为习惯,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开朗的发展,培育自尊、自强、自立的人品质量。
三、课程实行的建议:在课程实行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该课程的特征:1、突出课程的生活性要依照小孩的生活逻辑,以小孩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根源; 重要扣小孩行为习惯培育要求,以正确的行为习惯观点指引小孩展开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2、突出课程的全面性要面向小孩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要让小孩感兴趣,并波及到学习、生活、游戏各个方面,涵盖小孩的所有生活时空。
要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讲堂扩展到社会,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和联络中交互建立,弹性延展。
3、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要以小孩直接参加的行为习惯实践活动为课程表现形态,重视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建性 ; 要经过教师指导下的各样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实践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小孩的优异行为习惯养成,而非纯真地讲教材;小孩更多地经过实践,理解优异行为习惯的要求,并在生活中主动加以体验、实践,养成优异的习惯。
plc倒计时课程设计
plc倒计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倒计时程序在PLC中的应用及其逻辑设计。
3. 学生能描述倒计时过程中涉及的输入输出信号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PLC编程软件,编写并调试简单的倒计时程序。
2.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分析并优化倒计时程序。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倒计时PLC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PLC技术的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认识到PLC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操作课,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PLC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PLC基本原理回顾:使学生巩固PLC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2. 倒计时程序设计:学习PLC编程中倒计时功能的实现,包括计数器的使用、程序逻辑设计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PLC程序设计基础”,第五节“计数器与定时器”。
- 内容列举:倒计时原理、计数器操作指令、程序流程图绘制。
3. PLC编程软件操作:教授学生如何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和运行。
- 教材章节:第四章“PLC编程软件的使用”,第一节“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
- 内容列举:软件基本操作、程序输入与下载、调试与监控。
4. 倒计时程序实践: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倒计时程序的设计、编程和调试。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考查
080114084
沈从文研究
2
38/2
春
考查
080114085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2
38/2
春
考查
080114086
王蒙小说研究
2
38/2
春
考查
080114087
中国新时期文艺思潮研究
2
38/2
春
考查
080114088
20世纪散文精品选讲
2
38/2
春
考查
以
上
属
于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080114089
鲁迅研究
快速阅读
1
20/2
秋、春
考查
089200020
高级阅读
1
20/2
秋、春
考查
089200021
影视欣赏
1
20/2
秋、春
考查
089600002
Access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
36+9/2+1
春
考查
任选1门,修够2学分
089600003
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
2
36+9/2+1
春
考查
089600004
080112031
社会语言学
2
36/2
春
考查
以
上
属
于
语
言
文
字
学
080112032
汉语语法学史
2
36/2
春
考查
080112033
语言与文化
2
《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作用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面向对象编程能力,利用计算机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岗位所需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软件应用开发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通过《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能力,具有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的能力。
1.知识目标(1)了解Java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2)掌握Java类及其成员的定义;(3)掌握Java类的继承的实现,理解抽象类、接口和多态的实现;(4)掌握Java的事件编程模式;(5)掌握Java的组件开发;(6)掌握Java的文件访问;(7)理解Java的多线程编程模式。
2.能力目标(1)会使用Java类,会类成员属性、类成员方法的定义;(2)会使用Java类的继承,抽象类和接口的定义,以及多态的实现;(3)会使用Java的事件进行编程;(4)会使用Java的组件进行程序设计;(5)会Java的文件访问操作;(6)会Java的多线程编程。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1)教学内容框架(2)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掌握面向对象的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中组件和事件模型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软件开发的认识,了解并掌握软件开发的步骤及思想。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讲授的知识,可以相应使用以下的学习情境: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50学时。
如果课时超过100学时,超过的学时用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如果课时低于100学时的,可以适当去掉线程内容,或者合并部分教学单元内容。
单片机方波程序课程设计
单片机方波程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片机方波程序的基本原理,掌握方波信号的产生方法。
2. 学生能描述单片机中断系统的作用,了解其在方波程序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单片机方波程序,实现方波信号的产生。
2. 学生能通过调试程序,优化方波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单片机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编程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单片机方波程序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培养实际编程能力。
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和编程基础,但对单片机编程尚属初学阶段。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操作,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编程技能。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单片机方波程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和调试方波程序,掌握编程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本原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重点掌握CPU、内存、I/O口等基本部件。
2. 中断系统原理:讲解中断的概念、中断系统的组成,以方波程序设计为例,分析中断在程序中的应用。
3. 定时器/计数器:详细讲解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其在方波信号产生中的应用。
4. C语言编程基础:回顾C语言基本语法,强调指针、数组、循环、分支等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
5. 方波程序设计:结合教材,讲解方波信号的产生原理,指导学生编写和调试方波程序。
6. 实践操作:安排上机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调试方波程序,并根据实际需求优化程序。
s7-1200plc课程设计
s7-1200p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S7-1200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2. 掌握S7-1200PLC的硬件配置、软件操作和故障排除;3. 学习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实例,了解相关行业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S7-1200PLC的编程与调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及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3.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自动化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和发展前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7-1200PLC 的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描述S7-1200PLC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2. 能够编写简单的PLC程序,实现基本的自动化控制功能;3. 能够分析并解决PLC控制系统中的常见问题;4. 能够关注行业动态,了解PLC技术的发展趋势;5. 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S7-1200PLC硬件结构及功能:介绍CPU、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等硬件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PLC编程基础:讲解编程软件STEP 7 Basic的使用方法,包括程序创建、下载和调试等。
3. PLC编程语言:学习梯形图(LAD)、功能块图(FBD)和语句表(STL)等编程语言。
4. S7-1200PLC指令系统:学习常用指令,如逻辑运算、定时器、计数器、数据传送、比较等。
5. PLC程序设计:通过实例学习顺序控制、分支控制、循环控制等程序设计方法。
中小学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
中小学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
目标
本文档旨在规范中小学学校的课程设置管理,确保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的有效对应,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原则
1. 独立决策:学校应独立制定和调整课程设置,不得寻求外部帮助。
2. 简单策略:学校应采用简单的策略,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
3. 有据可查:学校在课程设置中不得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管理流程
1. 课程开发: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特点,制定课程开发计划。
2. 教学目标: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确定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
3. 课程设置:学校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安排、教材选用等。
4. 审批程序:学校将课程设置方案提交给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批。
5. 定期评估:学校应定期评估课程设置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管理要求
1. 课程多样性: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2. 教学质量:学校应注重教学质量,确保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有效对应,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3. 学生参与: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选择和设计,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教师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计能力。
管理责任
1. 校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课程设置管理工作,确保课程设置符合法律法规和学校要求。
2. 教务处:负责具体的课程设置工作,包括课程开发、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课程设计等。
3. 教师:负责根据课程设置进行教学,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改进工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制定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与步骤;理解课程目标设定的原则与方法,能结合学科特性和学生年级特点,明确课程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课程设计程序,独立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学会分解课程目标,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设计课程、组织课堂、评估学习成果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度;通过课程设计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未来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具体分解如下:1. 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与步骤,掌握学科知识点与能力要求;2. 学会运用课程目标设定的原则与方法,独立制定教学计划;3. 能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活动,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4. 提高评估学习成果的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5. 培养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6.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组织:1. 课程设计基本理论:包括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与步骤。
参照教材第二章“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全面了解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2. 课程目标设定与教学计划制定:以教材第三章“课程目标的设定”和第四章“教学计划的制定”为基础,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级设定课程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 教学内容组织与评估:依据教材第五章“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第六章“学习成果的评估”,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并对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估。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课程设计基本概念、原则、程序与步骤(1课时)2. 课程目标设定的原则与方法(1课时)3.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课时)4.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课时)5. 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与策略(1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绵阳市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本文由云亦无心hdg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 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绵教发[2007]37 号绵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绵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关于印发《绵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的通知《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各县市区教育(教体、教文体)局,各园区社发局,科学城教育局,63820 部队教育办,市直属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精神,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促进全市学校、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川教[2007]173 号)精神,现将我局制定的《绵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绵阳市1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方案》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务必深刻领会,坚持依法治教,各示范学校必须带头模范执行。
从 2007 年秋季开学起,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务必严格遵照《方案》安排好学校的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严禁随意砍减课程、增减课时。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执行本《方案》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承担相应管理责任,并将执行本《方案》情况于 9月 15日前书面报告市教育局基教科备查。
学生课表编排方案
学生课表编排方案一、引言学生课表编排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个合理的课表安排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也能兼顾他们的个性需求和兴趣爱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制定一种科学合理的学生课表编排方案。
二、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的平衡专业课是学生在特定领域深入学习的课程,而公共课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立的。
在编排学生课表时,我们要注意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的平衡。
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既能专心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又能参与到公共课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三、学习任务和学生体力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大纲确定的,学生需要在每个学期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然而,学习任务过重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他们的体力和健康。
因此,在编排学生课表时应注意合理控制每天学习时间,避免学生长时间连续课程,给予适当的休息,保障学生的体力恢复和健康成长。
四、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跨学科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编排课表时,应合理安排跨学科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跨越学科界限,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借鉴。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能力。
五、分层次学习模式的运用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编排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次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特长差异,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或课程分层。
这样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学习的满意度和效果。
六、利用ICT技术提高课程互动性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可以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在学生课表编排中,我们可以推动教师利用ICT技术制定在线互动课程,提供在线教学、学习资源和作业布置等服务。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课堂学习更加丰富多样。
七、社团活动与课程的结合社团活动是学生课外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思维。
ad17的课程设计
ad17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AD17模块中基础的算术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并能够准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引导学生理解AD17模块中数据类型的概念,区分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通过AD17模块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条件判断和循环结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AD17模块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通过程序设计解决数学问题。
2. 提高学生利用AD17模块进行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和编程实现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AD17模块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为解决更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编程知识和经验。
3. 培养学生认识到编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将编程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课程设计针对年级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AD17模块的基本知识,形成编程技能,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AD17模块介绍:使学生了解AD17模块的基本概念,包括编程环境、基本语法和操作界面。
- 教材章节:第一章 AD17模块概述2. 基本算术运算:讲解和练习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让学生掌握算术运算的基本规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算术运算3. 数据类型与操作:介绍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数据类型,并讲解其基本操作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类型与操作4. 逻辑结构与编程:通过实例讲解条件判断和循环结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编程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逻辑结构与编程5. 简单程序设计:培养学生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运用AD17模块解决实际问题。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简单程序设计6. 实践项目:安排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技能。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范本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工作,确保教育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范本,以供学校参考和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
2. 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 确保课程设置符合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要求;- 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 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保障学生的研究权益。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的各级各类课程设置工作。
4. 课程设置管理流程4.1 课程规划- 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自身情况,制定课程设置规划;- 确定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原则;- 制定课程设置的时间表和计划。
4.2 课程开发- 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和专家,进行课程开发工作;- 课程开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和需求;- 课程开发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4.3 课程审核- 学校设立课程审核委员会,对新开设的课程进行审核;- 课程审核要包括对课程目标、内容、教材、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评估;- 课程审核结果要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和学生。
4.4 课程实施- 学校安排相关教师进行课程实施;- 教师应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4.5 课程评估- 学校定期进行课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等;- 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学生;- 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可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
5. 课程设置管理责任-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程设置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课程设置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相关部门和人员要按照制度要求,认真履行课程设置管理职责。
6. 其他规定- 学校要建立课程设置档案,做好相关资料的归档和保管;- 学校要定期组织课程设置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 学校要及时了解和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
7. 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所有,如有需要,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plc电梯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plc电梯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LC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工作流程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了解电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执行器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指令编写简单的电梯控制程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梯控制系统中问题的能力,能对简单故障进行诊断与修复。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PLC电梯控制系统的接线、编程与调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电梯安全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PLC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学以致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PLC电梯控制系统概述:介绍PLC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电梯控制系统硬件:讲解电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以及其选型与接线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硬件系统3. PLC编程技术:介绍PLC编程的基本指令、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梯控制程序的设计与编写。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编程技术4. 电梯控制程序设计:分析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电梯控制程序,包括召唤、选层、运行、开门、关门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梯控制程序设计5. PLC电梯控制系统调试与故障诊断:讲解系统调试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掌握故障诊断与修复技巧。
plc顺序控制课程设计
plc顺序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顺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PLC指令的功能和用法,并运用到顺序控制程序设计中。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顺序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顺序控制程序的编写、调试和优化。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顺序控制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顺序控制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顺序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中的细节和规范。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高职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PLC顺序控制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PLC基本操作能力,但对顺序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PLC顺序控制技术,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PLC顺序控制基本原理:介绍PLC顺序控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执行过程,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顺序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作用。
2. PLC指令系统:讲解与顺序控制相关的主要PLC指令,如顺序控制指令、跳转指令等,并通过实例演示指令的应用方法。
3. PLC顺序控制程序设计:教授顺序控制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程序流程图的绘制、程序编写、调试和优化等。
4. PLC顺序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自动化设备中的顺序控制案例,使学生了解顺序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考核方式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一、课程介绍《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数据结构、软件开发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概念多、知识点杂,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语言课,目的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程序设计思想及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我院以应用为导向,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制定如下。
该考核方式能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全面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查,变总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课程考核对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学时:45学时学分:3学分三、课程考核形式1、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结合,通过多方面考核的有机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勤、平时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三种形式。
3、期末考核作为该课程的总结性考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课程考核内容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即:课程总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1、平时成绩考核平时成绩考核共记100分(以3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包括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三部分内容。
(1)平时考勤:总分100分,占平时考核成绩的20%。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点名考勤,共点名五次,缺勤一次扣20分,扣完为止。
(2)课堂表现:总分100分,占平时考核成绩的20%。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其课堂听讲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间提问情况给于相应的分数。
核桃编程课程设计
核桃编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核桃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2. 学生能运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动画、游戏等创意作品;3. 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如算法、循环、条件语句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核桃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2. 学生能通过编程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3. 学生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编程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编程产生兴趣,愿意主动探索计算机科学领域;2. 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自信的品质;3. 学生认识到编程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编程技能,培养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编程基本概念:介绍编程的意义、编程语言和编程环境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编程的核心要素。
教学内容:第一章《编程入门》2. 核桃编程软件操作:讲解核桃编程软件的安装、界面及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该软件进行编程。
教学内容:第二章《核桃编程软件操作》3. 编程语言基础:教授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等,为学生编写程序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第三章《编程语言基础》4. 算法与程序设计:介绍算法概念,讲解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条件结构等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第四章《算法与程序设计》5. 动画与游戏制作:通过实例,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编程制作动画和游戏,培养其创意思维。
教学内容:第五章《动画与游戏制作》6. 项目实践与团队协作: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其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开合螺母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系部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分析 (2)
①开合螺母的结构 (2)
②工艺 (2)
三、毛坯的选择 (2)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2)
五、基准的选择 (3)
六、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3)
七、开合螺母工艺过程卡片 (4)
八、课程设计小结 (5)
九、参考文献 (6)
一、序言
夹具是机械制造厂里使用的一种工艺装备,分为机床夹具、焊接夹具、装配夹具及检验夹具等。
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装备,称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
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要求,首先要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有正确的位置,并使这个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外力的影响而变动。
为此,在进行机械加工前,先要将工件装夹好。
工件的装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工件直接装夹在机床的工作台或花盘上;另一种是工件装夹在夹具上。
采用第一种方法装夹工件时,一般要先按图样要求在工件表面划线,划出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装夹时用划针或百分表找正后再夹紧。
这种方法无需专用装备,但效率低,一般用语单件和小批生产。
批量较大时,大多用夹具装夹工件。
用夹具装夹工件有下列优点:
(1)能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使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趋于一致。
(2)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方便、快速,工件不需要划线找正,可显著的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后提高了工件的刚性,因此可加大切削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用多件、多工位装夹工件的夹具,并可使用高效夹紧机构,进一步提高劳动
生产率。
(3)能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
二、零件的分析
①开合螺母的结构及功用
开合螺母由上下两个半螺母组成,装在溜板箱体后壁的燕尾形导轨中,可上下移动。
上下半螺母的背面各装有一个圆销,其伸出端分别嵌在槽盘的两条曲线槽中。
扳动手柄,经轴使槽盘逆时针转动时,曲线槽迫使两圆销互相靠近,带动上下半螺母合拢,与丝杠啮合,刀架便由丝杠螺母经溜板箱传动进给。
槽盘顺时针转动时,曲线槽通过迫使圆销使两半螺母相互分离,与丝杠脱开啮合,刀架便停止进给。
②开合螺母的加工工艺
本夹具用于在立式铣床上加工杠杆的小平面和加工Φ12.7。
工件以Φ250+0.023 孔及端面和水平面底为定位基准,在长销、支承板和支承钉上实现完全定位。
加工表面。
包括粗精铣宽度为30mm的下平台、钻Ф12.7的锥孔,由于30mm的下平台的表面、孔表面粗糙度都为Ra6.3um。
其中主要的加工表面是孔Ф12.7,要用Ф12.7钢球检查。
三、毛坯的选择
零件的材料HT200。
考虑到零件在工作中处于润滑状态,采用润滑效果较好的铸铁。
由于年产量为4000件,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铸造表面质量的要求高,故可采用铸造质量稳定的,适合大批生产的金属模铸造。
又由于零件的对称特性,故采取两件铸造在一起的方法,便于铸造和加工工艺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率。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确定本工序的加工表面、加工要求、加工余量、定位基准和夹紧表面及所用的
机床、刀具、量具等
表2-1:加工表面、加工要求、加工余量、定位基准和夹紧表面及机床
+0.027mm孔和两个端面
(1)加工表面:φ40
+0.027mm孔轴线至燕尾面C的距离为45±0.05 mm;(2)加工要求: a.φ40
+0.027mm孔轴线与C面的平行度为0.05 mm;
b.φ40
+0.019mm孔的距离为8±0.05 mm
c.加工孔轴线与φ12
+0.027mm孔的工序余量为0.5mm;
(3)加工余量:精镗φ40
车端面的工序余量为1 mm。
+0.027mm孔的定位基准为燕尾底面C和(4)定位基准:主要加工表面φ40
φ120+0.019mm孔轴心线
(5)夹紧表面:燕尾面B和C
(6)所需机床:C620车床
五、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限制自由度
燕尾底面C Z转动、Y移动、X转动
燕尾面B 转动、X移动
φ120+0.019mm孔轴心线 Z移动
六、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定位就是使同一工序中的一批工件都能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
它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项:
(1)从理论上讲就是如何使同一批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
(2)选择或设计合理的定位方案及定位装置。
(3)保证有足够的定位精度。
即工件在夹具中虽有一定的误差,但仍能保
证工件的加工误差。
它的基本原理是六点定位规则,即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规则。
但实际中还存在着过定位和欠定位。
其中欠定位保证不了加工精度,所以是绝不允许发生的,而过定位由于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同时重复限制了工件的一个或几个自由度,将造成工件定位不稳定,降低了加工精度;使工件或定位元件产生变形,甚至无法安装和加工,故应尽量避免采用。
根据本工序的加工要求,不仅要镗孔,还要加工两个平面,因此工件必须完全定位,即六点定位原则。
按照加工要求,工件的定位方案分析如下:
(1)φ40
0+0.027mm孔轴线至燕尾面C的距离为45±0.05 mm;40
+0.027mm孔轴线与
C面的平行度为0.05 mm。
加工φ40
+0.027mm孔的工序基准为燕尾底面C,根据基准重合原理,应以燕尾底面C为定位基准,则限位基准为固定支承板15和活动支承板17上与燕尾底面C接触的平面。
燕尾底面C限制Z转动、Y移动、X移动三个自由度;燕尾面B限制Z转动、X移动二个自由度。
即工件用燕尾面B和C在固定支承板15和活动支承板17上定位(两板高度相等),限制了Z转动、Z移动、Y转动、X 转动、X移动五个自由度。
(2)加工孔轴线与φ12
+0.019mm孔的距离为8±0.05 mm。
φ400+0.027mm孔轴心线的另一定位元件是活动菱形销16,根据基准重合原
理,应以φ12
0+0.019mm孔轴心线为定位基准,则限位基准为φ12
+0.019mm孔轴心
线,即φ12
+0.019mm孔与活动菱形销9配合,限制Y向转动自由度。
表2-2:工件的定位及应限制的自由度:
定位元件限位基准
支承板15、17 支承板15、17的平面
活动菱形销16 活动菱形销16的轴心线
工件装卸时,可从上方推开活动支承板17将工件插入,靠弹簧力使工件靠紧固
定支承板15,并略推移工件使活动菱形销16弹入定位孔φ12
+0.019mm内。
八、课程设计小结
通过为期两周的开合螺母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我们组三人顺利的完成了开合螺母夹具的设计及工艺规程,通过CAD对图形的绘制,也进一步温习了CAD的一些操作流程,也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做准备,在绘制途中,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在我们组的讨论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开合螺母的工装设计,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九、参考文献
(1)《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3)《机械零件》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