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观念的难点。
绿色GDP与公众参与
许多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国外就 发明出了一种可称为公众评估的办法。例 如,某些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 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法有时会产 生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环境专家们便诉 诸于公众的主观评价。围绕这些公共项目, 要允许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 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 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 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
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
全面进步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Fairness):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 自然系统
包括了两个概念: 发展和可持续性
发展的内涵- 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
(1)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 (量的增长)
(2)发展还包括质的提高 (3)发展是受限制的
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是指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 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 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所提高。如果 某项活动是可持续的,那么它对于任何一种实践 目的,都可以永远继续下去。
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 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 大程度”
“为全世界而不是为少数人的特权所提 供公平机会的经济增长,不进一步消耗自 然资源的绝对量和涵容能力”。
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 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 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 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 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 工艺或技术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内涵【摘要】“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 sustainability)。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强调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一理论和唯物史观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扬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即适度人口、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性,理论发展,本质及现状,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发展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逐渐激化让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越显突出。
90年代中期,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个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渐入中国人的眼球,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它与科教兴国战略一起被确定为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两大国家战略。
由此可见,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而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形成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同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不是像动物那样简单地适应自然、直接生存在自然界中,而是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然界的人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保持、维护其与自然的结构的稳定与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直接目的是解决生态恶化的困境,寻求克服传统发展方式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
透过理论的表层我们可以看出,它谋求的是经济发展与人、资源、环境协凋,以期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一种思想。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旨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护环境,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应该是有限资源和环境容量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的增长。
这就要求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其次,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环境可持续发展。
环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就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全球可持续发展。
全球可持续发展强调国际合作和共同责任。
这就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实现全球发展的共赢。
总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内容,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发展概念
与任何经济理论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可持续发展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或对相关问题有所 侧重,或强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同属性,从全球范围来看,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类:
(二)自然资源账户
另一种可行方法是建立另外一套自然资源账户,这套资源账户采用非货币单位的形式,它只是表示:在一个 特定的国家里,资源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更简单的修正方法是建立一系列的环境统计报表。这些账户应该 显示出环境的不同变化是如何同经济变化起来的。这至少可以避免以往那种认为经济好像同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似 的经济管理方式的错误。
2.持续性原则
这里的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力的能力。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 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 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再 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产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过度消耗并能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环境自净能力能得以维持。
可持续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
01 传统修正
03 基本要素 05 探源沿革
目录
02 基本原则 04 能力建设 06 主要内容
07 基本思想
09 基本理论 011 发展内涵
目录
08 基本特征 010 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三大基本原则。
(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得以实现,目的 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使之低予再生速度。如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引导企业采用清洁工艺和生产非 污染物品,引导消费者采用可持续消费方式,并推动生产方式的改革。经济活动总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和废物,但 每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数量是可以减少的。如果经济决策中能够将环境影响全面、系统的考虑进去,可持 续发展是可以实现的。“一流的环境政策就是一流的经济政策”的主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这是可持 续发展区别于传统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相反,如果处理不当。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课件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可 持续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寂静的 《增长的 《我们共
春天》
极限》 同的未来》
《寂静的春天》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WECD,《我 们共同的未来》)
社会属性
系统属性
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
目的
社会
经济
基础
生态
条件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低投入、低消耗、 低污染
高投入、高消 耗、高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 发展
资源环境 承载力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 性
可持 续性
共同性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从1992—2009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17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 要行动和政策演进。
❖ 第一声呐喊的前奏 ❖ 展开忧患图卷 ❖ 卡逊思想的力量和影响
返回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环境 污染
人口 增长
农业 生产
工业 生产
自然 资源
返回
《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
人口
一个世界”的总观点。
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 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论1、理论提出的学术背景:人地关系的理论从决定论、或然论、适应论到协调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创新的过程。
这些理论在当时的科学文化背景下曾经代表了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最高水平,而且对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因多种限制(社会的、技术的、历史的),难免有失之偏颇,甚至谬误之处,其中最严重也是几个理论共同的不足,就是忽略了对人地关系整体的、有机的(结构与层次)、动态的深入分析,从而引起人地关系认识的非此即彼的简中一化倾向。
20中叶以来,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代表的新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法的出现,把人地关系纳入系统的轨道,认为人地系统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和他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所联结起来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2、理论倡导的观点:第一、强调人地关系的整体观念和整体与部分(层次)之间的辨证关系。
第二、强调人地关系系统之间的协调。
第三、强调发展的观念。
由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所组成的人地系统变化发展规律是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使人地系统的状态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3、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一、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和表现。
如有人已经指出的那样,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人地关系”这个旧主题的新研究。
人类通过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而进入持续发展阶段,就是要建立起在合理的管理与干预下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的高度综合统一,是人地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和表现。
第二、人地系统的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技术科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题。
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的联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于一体的人地系统的理论,无论在深度上与广度上都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存在着与生俱来的一致性。
第三、加强人地系统的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设。
从区域着手研究人地地域系统,从方法和手段上寻找新的突破点,以更好地发挥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设上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1)人才强国战略
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2)相关路线,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
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增强发展协调 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 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缩写为 WCED)出版《我们 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 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6
6.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经济体能够连续地提供产
品和劳务,使内债和外债控制在可以管理的范围以内, 并且要避免对工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极端的结构 性失衡。
• 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保持稳定的资源基础,避
免过度地对资源系统加以利用,维护环境吸收功能和 健康的生态系统,并且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程度控 制在使投资能产生足够的替代作用的范围之内。
(3)相关举措:2007年12月4日,我国第一部<<能
源法>>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征集意见;2009年1
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生效,全社会开展
节能减排的系列活动。2010年电费、汽车车船税税费
改革正在进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为了维护和恢复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破坏、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理论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理论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不 仅包括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还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发展水平的提升。
应对全球性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源化
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能源 消费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经济发 展与碳排放的脱钩。
发展清洁能源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 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加强信息披露与透
明度
提高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的 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可持续发展 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的信任 和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分享经验与技术
学习借鉴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先 进经验和技术,结合本国实际情 况加以应用和创新,推动可持续
原则
公平性原则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确保不同 地区、国家、代际之间的公平, 满足所有人类基本的生存和发展
需求。
持续性原则
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应 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消 耗和环境破坏。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
其 他 地 球 科 学
本章结构
§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2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一、超越增长理论 二、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一、超越增长理论 (Daly)
前提条件:人类社会已经由“空的世界”走向 “满的世界”。即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资源 与消纳能力供给从无限性走向了限制性。
一、经济增长理论
广义科技进步的内涵: 教育提升 知识进展 资源配置改善 规模经济
美国1948-1976年广 义科技进步贡献: 教育提升:14.6% 知识进展:39.6% 资源配置:10.4% 规模经济:11.8% 合计:76.4%
一、经济增长理论
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
一、超越增长理论
评述:
由于区分了数量扩张和质量改善的不同, 是其使其提出的发展途径具有可操作性。 最佳规模概念的提出,对现行发展理论具 有革命性改变。 如何改变现行发展理论尚有漫长
财富的基本概念
人造资本(Man-made Capital)—通过人类劳动所形成
原理的解释:
增长被定义为经济的数量性扩张,发展被 定义为经济的质量性改善。 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规模上的可持续、社 会分配上的公平、经济配置上的效率三个 原则同时起作用。
一、超越增长理论
对现行社会经济政策的修正:
GNP指标包含了数量增长和质量改进两个方面,混淆了二 者的区别,鼓励了单纯性数量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从 长远看,应取消GNP帐户。 人类技术进步应从偏好提高劳动生产率转移到提高资源生 产率。 由于经济规模的限制,资源及其产品的公正分配和人口控 制对提高全人类的福利变得更为重要。 由于各国之间存在资源环境利用外部性大小的差异,应减 小贸易自由化的程度,防止外部性的国际化。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并在当代日益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篇文章就讨论一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是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这三个要素的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经济增长是指通过科技创新、资本投资、商业活动等手段提高国民经济的水平,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社会进步则包括提高教育水平、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福利等方面。
三者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具备以下特征:1. 经济可持续性,即经济增长需要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下进行,实现有科学、合理的方法;2. 社会可持续性,即人类的发展应该是有尊严的、可达成平等的和不断提高的;3. 环境可持续性,即应实现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可持续。
以上特征需要共同实现,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内,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理论的实现与检验,在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内,需要我们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1. 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城市化建设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然趋势,如何在城市化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呢?首先,需要贯彻公平、高效和环保的原则,实现城市规划更人性化和高效的规划方式;其次,需要实现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的替代,例如能源回收利用和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最后,通过促进城市多元化发展,实现城市社会的协调发展。
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践中需要通过推广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实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对自然资源及其产生的废弃物质的再生利用和利用的方式。
第6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林业渔业水资源可持续产出 • 能源可持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 • 环境管理
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 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其中提出 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 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 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具体内容如下: • 社会稳定 • 社会公平
•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 增加到最大限度。 •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 具体内容
• 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支持 • 保持人力、人造和自然总资本量不下降 • 经济收益最大化
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 主要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倾向这一定义 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 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 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 还有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 工艺或技术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课件
➢任何由于环境改善而产生的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资产增 值和美学景观享受等有益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在改善者 的收益核算中。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0
二、正确的价值观 1、环境价值的误区 2、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反应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
1
2、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
客观性:一定环境条件下其大小是客观的。
主观性:其指标及数值将因人类社会行为内容的不 同而不同,而且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特别是 社会经济行为来改变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控制其变 化方向。
(2)区域性和时间性
地区不同,时间、范围不同,环境承载力也不同。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与环
境承
b
载力 a
c
a:自然发展
b:协同发展
c:不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8
第四节 全球生态系统学说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9
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分构 成的统一整体,就是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 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30
(11)稳定性和自发性的价值
(5)审美价值
(12)辨证的价值
(6)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 (13)生命价值
(7)历史价值
(14)宗教价值
这些价值又可以进 一步归类为: (1)个人偏好价值 (2)市场价格价值 (3)个人善价值 (4)社会偏好价值 (5)社会善价值 (6)有机体的价值 (7)生态系统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乐观主义:完全从技术发展的立场出发,认为 任何环境问题都可被技术的不断创新所克服,否定 了承载力的存在。
可持续的概念有哪些理论
可持续的概念有哪些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包括以下几个理论:
1. 生态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平衡,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2. 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了经济增长应该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不应牺牲未来世代的利益来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3. 社会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强调了社会的发展应该能够满足当前世代的需要,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权益。
4. 系统理论:将可持续发展视为一个系统,涉及环境、经济和社会等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
通过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追求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
5. 参与式理论:强调了公众的参与和合作,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相互交织和相互促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理论支持。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
比较地区
食 品 交 换 食品生产 衣服的交 换比例 10/3 10/8 10/6 10/6 30 50 100 0
食品消费
食 品 出 口 衣服生产 (+ )或进 口(-) 0 0 +60 -60 21 80 0 120
衣服消费
衣服出口 (+ )或进 口(-) 0 0 -36 +36
贸易前情况 美国 欧洲 贸易后情况 美国 欧洲 贸易好处 美国 欧洲 +10 +10 +15 +4 40 60 36 84 30 50 21 80
一、经济增长理论
广义科技进步的内涵: 教育提升 知识进展 资源配置改善 规模经济
美国1948-1976年广 义科技进步贡献: 教育提升:14.6% 知识进展:39.6% 资源配置:10.4% 规模经济:11.8% 合计:76.4%
一、经济增长理论
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
二、社会公平理论
适度人口规模原理
定义:在一定目标和条件下国家或区域能够供养的最
优人口数量。
资源适度人口: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
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以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 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 所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资源适度人口研究以FAO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土地承载 力研究最具代表性,实际内涵是最大人口承载力。 石玉林等的研究表明,中国资源适度人口为9.5亿,最 大承载力为15-16亿。
结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同于科技进步。
一、经济增长理论
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产权理论:能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产权、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1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局限性经济增长战略: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战略。
1.1 经济增长战略1.1.1经济增长战略的贡献GDP的增长提高整个世界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使一些国家消除贫穷,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向更舒适发展1.1.2经济增长战略的缺陷贫富不均严重社会问题突出1.2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使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的战略。
1.2.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贡献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一个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1.2.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缺陷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遇到破坏自然资源日趋枯竭1.3 可持续发展战略1.3.1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1.3.2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1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2.1.1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忧患意识“和谐”与“中道”思想“天人合一”观念绿色意识互动共济的人伦观2.1.2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穆勒的“静态经济论”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历史原理》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
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
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
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
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
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
2.2 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与演进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开始用驻足全球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前途的问题展开了大论战。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
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
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3)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
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低于资源的再生速率,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够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持续性原则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
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精选ppt
17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目的
社会
经济
基础
生态
条件
精选ppt
18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发展支持系统
环境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精选ppt
智力支持系统 30
精选ppt
31
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从1992—2009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 的17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重 要行动和政策演进,可以从下面所列的重大事 件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略)。
精选ppt
32
者,其生产活动及消费对地球形成的压力,每一个人都
需要一定的地球表面来支持自身的生存,这就是人类的
生态足迹。
精选ppt
20
(二)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模型
EFNef
式中, ef为计算中某一定数量人群总生态足迹 (全球公顷, ghm2); N 为总人口。
精选ppt
21
(三) 生态承载力
同代人的公平。
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际公平。
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持续性原则
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
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精选ppt
19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
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生态足迹法
(一) 生态足迹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被称为“天人关系”, 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一系 列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想 ,这些思想尽管带有某种朴素的直 观或顿悟的性质,其中道、儒、佛 三家是主要代表,它们的环境保护 思想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启 蒙。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 要流派之一。以老庄为代表, 道家哲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 天人关系,提出“天”与 “人”合而为一,肯定人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高扬了宇 宙生命统一论。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 涵与特征
一、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包含2个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 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 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同时也包含不侵犯国家主权,可持续 发展涉及国际合作和国际间的公平, 创造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以 实现各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还 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加强自然资 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持者生态环境良 性循环和经济增长。
• 环境破坏是受上述趋势多种因素作 用的结果,增长速度将超过人口和 工业的增长。由于地球的有限,这 五种趋势的增长是有限的,如超出 这个极限,后果很可能是人类社会 突然无可挽救的瓦解。 • 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社会经济无限 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等待自然极限 来迫使增长停滞又是难以接受的。 人类社会应该走最可取的道路—人 类自我限制增长。
• 3、取用有节,物尽其用 儒家注重经世 治国,他们所倡导的“礼义”政治是一 种有节制的政治,要求统治者要节制自 己的行为,克制自己贪得无厌的欲望, 把节约人、财、物上升到国策的高度。 儒家提出“政在节财”的主张,主要是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 它客观上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因为, 节财就包括要节制利用自然资源,节制 利用自然资源就会避免对自然的掠夺和 浪费。
• 儒家思想中有着丰富的生态学知识, “得养则长,失养则消。方以类聚,物 以群分”阐述了对种群、营养物质流动 和季节等规律的认识,追求的目标是 “与天地同参。 • 孟子曾批评过“涸泽而渔”的做法,成 为传世警句。荀子说:“得地则生,失 地则死”的土地资源保护思想;孔子说 “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指只用一个 钩不用多钩的鱼竿钓鱼,只射飞鸟不射 巢中鸟)的动物资源保护思想;齐相管 仲,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 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生物资源,反 对过渡砍伐。
1、人与天地万物相统一的宇宙论 老子哲学 把思考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宇宙。老子的宇宙 论首先看到: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是天地 万物的一部分。老子认为,从包括人类在内的 天地万物都含有“阴阳”,都是由阴阳二气妙 合而成的。正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 从天地万物发生的本源来看,它 们都是来自同一个“道”。所谓:“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独一无 偶的,由独一无偶的“道”分化出“阴阳”二 气,二气相互激荡而生出第三者即“和”,由 它们再产生出千差万别的天地万物。这是老子 建立的人与天地万物相统一的整体宇宙观。
• 随着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发展, 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 开。大会通过了许多重要文件和 公约,包括广泛的行动计划“21 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的定义原则,国际合作原则, 公众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环 境管理的原则。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 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上升 到了有一个新的高度,是环境 管理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大 会为人类实施和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指明了方向。
2、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一致性 老子把天地 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称之为“天道”或“天之 道”,既然天与人是合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 分,因而,“天道”与“人道”也就是一致的, “道”既是自然万物所遵循的规律,也是人类 行为应该遵守的法则。老子认为人应当顺应自 然,而为此则必须遵从“道”。“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人以地为 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 然为其法则。老子提出的师法自然的思想,内 在地包含了人类的道德行为、道德法则也应遵 循自然法则的思想。
2、以时禁发,以时养发 儒家依据对生物 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从利国富民, 保证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持续性出发, 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顺应生 物的繁育生长规律,“以时禁发”,去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春秋时期的管仲提 出了“以时禁发”的原则。“山林虽近, 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 恰当的固定的时限,要按照规定的时节 进行。孟子也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食也;数罟不入跨池,鱼鳖不可胜用 也。斧斤以时入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二、R.卡逊 和《寂静的春天》
(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寂静的春天》这本是美国海 洋生物学家R.卡逊针对美国环境 问题开始突出时,花了4年时间, 遍阅美国民间官方和使用杀虫剂造 成危害情况报告,在此基础上写成 的。
• 该著作描述了杀虫剂污染带来严 重危害的景象。杀虫剂史学多鸟 类绝迹,从南极企鹅到北极白熊, 甚至在爱斯基摩人身上都发现了 DDT成分。通过对污染物迁移转 化的描述,初步揭示了污染物对 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提出了 现代生态学研究所面临的生态污 染问题。
1、兼爱万物,尊重自然 儒家认为“仁者以天 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自己,爱惜其他事物的生 命,也是爱惜人自身的生命。荀子认为“万物 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主张对自然 万物施以“仁”。董仲舒则更明确地主张把儒 家的“仁”从“爱人”向爱物扩展。“质于爱 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 仁?” 儒家这种“生生”、“利物”、“爱 万物”的思想,是基于自身需要的,爱物是要 人们爱惜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而“爱物”的 终极原因是使人生活得更幸福,爱物就是爱人 类自己。
• 该书已出版,引起了世人的普遍 关注,轰动了欧美国家,是人们 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卡 逊女士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较 早的引发了人类对自身行为的传 统行为和观念进行比较系统和深 入地反思,作为环保先驱人物被 载入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 史册。
三、罗马俱乐部 和《增长的极限》
(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 忧虑” )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 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人口过剩 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制度原因进行了 深刻地剖析,而且对人类经济行为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了富有远见的 论述。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 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 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 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 胜利,自然界都报复我们”。
英国伦敦在13世纪70年代曾颁布了一 项禁止烟煤的法令,到14世纪就有人因 为燃烧烟煤污染环境引起公愤,被吊死。 西方早期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978年 发表《人口论》,认为大自然生产能力 有限,最早对人口、经济与自然资源关 系进行深入讨论,三者增长应该协调, 对可持续发展观形成具有很大贡献)、 李嘉图(劳动价值原理)等,都较早认 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经济 活动存在着生态边界。
• 共同的原则:人权原则,自然资 源保护原则,经济和社会发展原 则,发展规划原则,人口政策原 则,环境管理原则,国际合作原 则。 • 会议所提的,初步构筑环境管理 思想和理论总体框架,明确提出 了通过共同努力、多种途径加强 环境管理。
五、《我们共同的未来》 ---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 飞跃
• 进入20世纪80年代,尽管人类对环境和 发展认识和实践有了飞跃,但全球环境 和生态危机仍很严重,针对人类的南北 问题、裁军、核安全、环境和发展问题, 联合国成立的高级专家委员会,发表了 “共同的危机”“共同的安全”和“共 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件。都不约而 同提出“世界各国必须组织实施新的可 持续发展战略”,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 是未来各国共同的发展战略,是整个人 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 径。
• 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 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到世界各地考察,编 写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 份报告,后来经过了42届联 合国大会的辩论通过。它是 人类未来纲领性文献。
• 报告总结了人类环境管理,发展和环境等 方面的失败,指出“环境管理的失败”表 现在急剧改变的地球并威胁着地球上许多 物种的存在,包括人类的生命。提到“酸 雨”破坏了森林、湖泊和建筑遗产;“温 室效应”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到21世纪 可能将全球气温提高到足以改变农业生产 区域,提高海平面使沿海城市淹没。经济 发展和环境问题密不可分,贫穷使全球问 题的主要原因和后果。
• 罗马俱乐部是跨国学术团体。该 俱乐部组织了一个有多国科学家, 学者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为期 一年多的研究,于1972年发表了 著名的《增长的极限》。 主要观 点是:
• 人类社会增长是由五种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即加速 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短 缺和营养普遍不良、不可再生资源 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五种 增长都呈现指数增长特性。人口增 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促进粮食生产 和工业发展,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 增长,使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增长, 生态环境恶化。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一、早期可持续发展思想 的萌芽
中国古代朴素可持续发展思想
• 可持续性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 指的是保持林业和渔业资源的延 续不断的一种管理战略。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 荀子就对保护自然资源,以保证 其永续利用等朴素可持续发展思 想作了精辟的论述。
• 他们的研究,引发了第一次 环境管理思想革命,促使人 们开始认真考虑未来社会的 发展模式,促进了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提出。
四、联合国环境里程碑)
• 在上述环保先驱人物和学派思想及理论 的引导下,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上升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考虑到需要取得共同 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联合国于 1972年6月5-6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主 持召开了人类的第一次环境会议(人类 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宣 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 善人类环境会议,造福全体人民,造福 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