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4.3 角教学设计1 (新版)北师大版
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4.3 角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角首先说教材1.内容《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其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表示、单位和换算.2.地位角既是最简单的图形之一,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体现了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同时,角的不同表示方法及每种表示方法的适用条件,体现了数学的发散性和严谨性.3.作用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说过,课本是一课之本,如果老师是导演,那么学生就是演员,而课本就是剧本.因此,整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通读课本,理解课本上的定义,并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再说学情从知识上,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点、线、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只是直观经验,并未作深入研究;从能力上,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较好的参与、合作意识,并能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探究.困难预设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都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在不同环境下正确表示角,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这也将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三说学习目标“目标导引教学”是我市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一节好课,首先要解决的是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的问题,所以我对课标中的要求做了详细的分解.《课程标准》第31页显示本节课的要求为: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首先,我从认知层次的三个维度对课标进行了分解,请看大屏幕,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分类、学科内涵以及认知水平.《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同时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依据行为动词,我又从能力层次将课标进行了再分解,请看大屏幕.通过以上对目标的细化解读,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情景,认识角的两种定义,实现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角.3.通过测量和类比的学习方法,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四说教学策略为了顺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采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1.遵循概念的认知规律,采用:引入概念—形成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教学流程;2.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合作探究,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3.本节课我从“换个角度看人生”的话题开始,以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结束,既首尾呼应,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最后和大家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2)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3)如何确定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按照以上要求,本节课我采取“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采用“点拨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人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具体如下: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带领孩子们从数学课堂走向生活课堂,从关注课堂知识走向关注课堂生命,用这一段段话语,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通过心灵的碰撞,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我的作业设计本着“让每一个生命体都得到最佳发展”这一理念,我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既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让学困生吃的了,真正让生命课堂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分为教师板书和学生板书两块内容,教师板书,我侧重将本节的三个主要内容展示在黑板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板书,我将留给学生展示练习题的答案,便于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 4.3 角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4.3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②会进行角的度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
③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
2、数学思考:在学习角的表示和测量中形成角度的正确概念。
3、问题解决:通过问题情境,认识角、表示角、度量角、进行角的互化,解决生活中有关角的实际问题。
4、情感和态度:①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角度的实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②经历角的静态定义到动态定义的形成过程,体会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学会角度的测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
难点在不同环境中恰当的表示角和角度的测量。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预习新课——阅读书本P114-115页,完成学案预习导学第二环节:情景引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互动一: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感受角),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学习的内容——角。
问:在上这节课前,我们先看一组图片,你从以上画面中发现了什么我们熟悉的图形?(角)提示:剪刀张口,屋顶的尖角,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夹角。
师: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除了刚才我们在画面中看到的这些角外,在生活中你还能说出一些角吗?例如在我们教室周围?生:桌子的角,黑板上相邻的两条边构成角,学习工具尺子上的角和圆规两脚张开后构成角。
师: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含有角。
第三环节:新课探究互动二:明确角的概念——角的静态定义(自主学习)师:小学,我们说从一个顶点起画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
师:换个说法来说,角其实就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其中两条射线不能乱摆,一定要有公共端点。
师生:认识角的顶点和边,(1)公共的端点其实就是角的顶点;(2)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边。
师:这是构成角的两个要素,初中阶段,没有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小于或等于180°的角。
互动三:用运动的观点描述角,认识平角、周角——动态定义(自主学习)师:前面在静止的情况下,通过观察角,我们给角下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 下面,我们从运动的观点观察一下角的形成(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角的定义和分类为主线,通过对角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角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我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能还不够成熟,我需要通过引导和示范,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2.难点:对角的概念的深入理解,对角的分类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讨论法、实例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直观地展示角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对角的研究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进行角的作图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索角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角的定义,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和非公共部分组成的图形。
2.掌握角的度量和度分秒的换算,能够准确地进行角的度量和计算。
3.掌握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并了解各类角的特点。
4.学会使用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进行角的作图和测量。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角的度量、分类、性质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互相批改,共同讨论解题方法。
2.教学目的:
-巩固学生对角的知识点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包含不同类型角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角,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角分别属于哪一类?
2.如何测量这些角的度数?
3.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角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信心。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角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4.3 角学习目标:1.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学习重点:角的概念及表达方法;学习难点:正确使用角的表示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图片、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木圆规。
学习过程(设计)1、角的定义:(1) 演示角的画法,边画边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给出角的定义。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师板书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观看多媒体图片:观赏有钟、剪刀、足球运动员射门的角度,教学楼顶端、体操运动员做动作等画面,使学生对角有进一步的理解。
提出问题:观赏画面,提出画面中的角,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四人一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互相交流,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
)(2)教师演示木圆规得出角的运动定义:角也可以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并叫学生举例子)注:角将平面分为三部分.即角的外部、角的内部、和角的两边及顶点.2、角的表示方法:角用符号:“∠”表示,读作“角”,通常的表示方法有:(1)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7-21的角表示为∠ABC (或∠CBA ),中间字母B 表示端点,其他两个字母A 、C 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
注意: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OB A CB ACD α β 图4-3-1 图4-3-2(2)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如图4-3-2中的角分别可表示为∠1、∠α、∠β等。
(注意读法)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等,记作∠α,读作角α..用一个数字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如1,2,3等,记作∠1,读作角1.在一个顶点的角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角的定义及分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自制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角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2.小组内讨论角的分类及度量方法,总结各自的见解。
3.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内容,如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等。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强调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身边物体的角度等。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他们的进步和成长,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角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挫折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 4.3 角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3.角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三节,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再认知、再探索,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加深拓展。
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回顾和理解角的概念(包括角的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知道角的多种表示方法。
具体讲,角就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新的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
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法,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以及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对于角的概念的认知,通过生活中角的实例的例举和展示,让学生比较、讨论角的特征,认识到角就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新的几何图形。
再帮助学生归纳出角的定义,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的比较,在学生充分对比、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最后在巩固练习和评价小结的基础上结束。
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充分比较讨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归纳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具体环境恰当的表示一个角。
认识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知识与技能)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过程与方法)3.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在不同环境中恰当地表示角。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景引入;②感知定义;③自学归纳,思辨求真;④动手操作、解决问题;⑤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了解角的性质,并能运用角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了解角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定义和分类2.角的性质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
2.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角的性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模型,如三角板、四边形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角的示意图、角的分类图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如判断题、填空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角是由哪两个点确定的?角有哪些分类?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
给出角的定义:由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介绍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判断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角的性质,如:角的度数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度数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基本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
2.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真实图片和模型,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的真实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存在和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角是什么样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概念和分类。
首先,给出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然后,介绍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同时,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区分各种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
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是角,以及属于哪种类型的角。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对角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些角的度数,或者找出图形中的特定角。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角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2.能够识别各种角,并正确表示。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分类。
2.角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直观演示、实例分析、操作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黑板报。
2.准备一些角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练习。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黑板报,呈现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模型或图片,尝试识别和表示各种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学生反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角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角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 角 教案1
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
【教学准备】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
(如右图)2.提出问题: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二、新授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 角公开课优质教案(1)
4.3 角
1、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
教材提供的素材、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教师传授知识,更重要的的是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数学课堂知识的传授应该在学生各种思维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自然的完成,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以怎样创设合适的思维情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目的展开。
2、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思维热情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除了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外,教师应注意适当的使用激励、讨论、合作交流等手段,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为目的来综合使用这些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不要肤浅的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和不分对错言过其实的表扬,要用适当的方式帮助暴露其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
另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时机促进学生的思维纵深发散。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教师要参与,在给学生思维自由和空间的同时,教师应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保持和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时机促进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提升,同时关注困难学生的思维问题答疑解惑,提高其思维效率帮助其保持学习热情。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角优秀教学案例
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提炼出角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角。
2.能够运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大小、角度等。
3.学会使用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4.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角的性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探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
2.引导学生运用角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实证分析和推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分类、大小比较和度量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组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通过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角的性质和特点,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2.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环节,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说课稿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普遍对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尚需改进,如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2.探究式教学:基于发现学习理论,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依据情境认知理论,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增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分类和性质。
2.角的度量方法和和差计算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
3.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能不高。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的例子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2.通过逐步引导和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和差计算。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如角的分类、度量、和差等。
2.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量角器,绘制指定度数的角,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3.数学游戏:设计一个“角的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加深对角的认识。
4.应用题解答: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角的计算题,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对重难点的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4.3角(新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举例:测量一个角的度数,如128°30',并能将其换算为小数形式。
(4)角的和差运算:理解同一直线上角的和差,掌握互为补角和互为余角的性质。
举例:计算两个角的和或差,如∠AOB + ∠BOC,或计算两个互为补角的角的度数。
2.教学难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4.3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测量角度或识别不同类型角的情况?”比如,我们在拼图、搭积木或者画图时,都会遇到角的概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奥秘。
然而,我在讲授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度量和换算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这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角度量与换算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围绕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引导讨论时,我尽量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但从讨论成果来看,部分学生的思考深度仍有待提高。未来,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提高讨论质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基本概念、分类、度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教学设计1新版北师大版
4.3角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表示、单位和换算.2、地位与作用角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的新的几何图形.体现了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同时,角的不同表示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体现了数学的发散性和严谨性.二、学习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第31页显示本节课的要求为: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下面我将从知识分类、认知水平、学科内涵三个维度对课标进行分:将实物抽象成图形,再从图形抽象成符号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刚刚接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符号意识比较薄弱,,规范使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如何在不同环境下正确表示角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四、教学策略分析1、遵循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引入概念—形成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教学过程.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形成初步感知,再通过探究活动达到概念的内化,最后通过习题演练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2、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合作探究本节课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运用问题串逐步引导,为学生创造具体的问题情境和思维情境,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提高能力;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和学生谈到“换个角度看人生”的话题开始,以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结尾,即首尾呼应,又进行了情感教育,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能启迪智慧,点亮人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五、教学过程依据“目标导引教学”这一理念,本节课采取“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采用“点拨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布置作业:必做: 习题4.3 一、知识技能1、2 二、问题解决3四、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检测目标1、2、3的达成通过让学生板画:将每个景点抽象成点,画出几何示意图,从而正确的表示出角1、这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1)海洋世界在大门的正东方向,你能说出它在大门的北偏东多少度吗?(2)虎豹园、猴山、大象馆分别在大门的北偏东(或南偏东)多少度?(3)在图中连接各个景点与大门,并用适当方式表示各角2、(1)0.2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2)27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加快熟练角的各种表示方法,单位换算,逐步渗透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五、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培养归纳能力、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请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二、老师送给学生的一段话:当你因为老师的严厉批评而心生不满时,换个角度想一想,成长的路上,怎能缺少老师的辛勤培育!当你因为父母的严格要求而满腹牢骚时,换个角度想一想,父母是这个世上最爱你的人!当你在学习上遭遇挫折而沮丧气馁时,换个角度想一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你因为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及时复习、梳理知识点的习惯.小结的形式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能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同时,进行情感教育,用数学联系生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能够启迪智慧,点亮人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选作:一、如图1,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角,你是怎样数的?二、如图2,怎样表示图中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角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表示、单位和换算.
2、地位与作用
角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的新的几何图形.体现了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同时,角的不同表示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使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体现了数学的发散性和严谨性.
二、学习目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第31页显示本节课的要求为: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下面我将从知识分类、认知水平、学科内涵三个维度对课标进行分: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问题情景的引入,认识角的静态定义和动态定义,实现从实物—图形的抽象过程;
2、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角,逐步培养符号意识;
3、通过观察量角器、类比的学习方法,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只是直观经验,对于角的定义和多种表示方法并未作深入研究;
2、能力基础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着一定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并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探究;
3、困难预设
将实物抽象成图形,再从图形抽象成符号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刚刚接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符号意识比较薄弱,,规范使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如何在不同环境下正确表示角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
四、教学策略分析
1、遵循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我采用:引入概念—形成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教学过程.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形成初步感知,再通过探究活动达到概念的内化,最后通过习题演练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2、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合作探究
本节课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运用问题串逐步引导,为学生创造具体的问题情境和思维情境,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提高能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从和学生谈到“换个角度看人生”的话题开始,以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结尾,即首尾呼应,又进行了情感教育,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能启迪智慧,点亮人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
依据“目标导引教学”这一理念,本节课采取“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采用“点拨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目标1
通过看一
看、画一
画、说一说
等问题情
景的引入,
认识角的
静态定义
和动态定
义,实现从
实物到图
形的抽象
过程
通过师生交
流,促进学生的
求知欲,使学生
自己得出角的定
义
一、创设情境:
老师最近看了一本关于《换个角度看人生
的书》,感慨颇多.于是总结了四句话送给大
家:
角度因不同,
认识有差异.
换位多思考,
万事皆大吉!
你们能从中发现和数学相关的问题吗?
二、在小学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在图
中找到角吗?并把他们画出来吗?
三、思考:大家都认识这个图形,可是你们能
说出角的定义吗?
(让画图的同学描述他画的角是由什么组成
的图形)
四、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角的
静态定义及与角有关的所有概念
五、教师演示圆规,请学生举出其他的例子,
说明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和学生一起得出角的
动态定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二、自学归纳、思辨求真
目标2
通过分组
讨论、合作
交流,使学
生掌握角
的不同表
示方法,学
会用文字
语言、图形
语言、符号
语言综合
描述角
在合作交流
中,让学生展示
角的不同表示方
法
分组讨论:
学生边思考以下五个问题,边自学课本
114页内容
(1)说出上面三幅图中角的顶点和角的两边
(2)怎样表示一个角?
(3)表示一个角有哪些方法?
(4)你能指出图中哪个角可以用∠A表示
吗?你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角吗?
(5)∠AOB和∠ABO是同一个角吗?用字母表
示角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学习角的表示时,我不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阐述和讲解,而是让学生按照问题串自主学习,通过思维的碰撞,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自然的体会到怎
样在具体的环境中选择最恰当的表示方法.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目标3
通过观察
量角器、类
比时间的
单位,认识
度、分、秒,
会进行简
单的换算
让学生分组
测量角度,并通
过练习,检测计
算能力
一、做一做:出示中国地图
(1)请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
之间的夹角;
(2)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与
同伴交流自己的量法和读法
二、角度的单位换算:
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以4分29秒的佳
绩成为世界冠军
我们知道时间的单位是时、分、秒,它们
之间的是按60进制进行换算的
和时间的换算关系一样,角的换算也是
60进制
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1分的角,
记作1°=60′;
把1分的角再60等分,每一份叫1秒的
角,记作1′=60″.
三、知识应用
⑴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⑵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设计意图
对课本上的习题,我以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解决,即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又使学生在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
四、随堂练习,巩固提高检测目标
1、2、3的
达成
通过让学生
板画:将每个景
点抽象成点,画
出几何示意图,
从而正确的表示
出角
1、这是一
个公园的示意图
(1)海洋世界在大门的正东方向,你能说出
它在大门的北偏东多少度吗?
(2)虎豹园、猴山、大象馆分别在大门的北
偏东(或南偏东)多少度?
(3)在图中连接各个景点与大门,并用适当
方式表示各角
2、(1)0.2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2)27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加快熟练角的各种表示方法,单位换算,逐步渗透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师生交流,归纳小结培养归纳
能力、激发
学习热情
通过提问,让
学生总结、归纳本
节课学习的主要
内容
一、请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二、老师送给学生的一段话:
当你因为老师的严厉批评而心生不满
时,换个角度想一想,成长的路上,怎能缺
少老师的辛勤培育!
当你因为父母的严格要求而满腹牢骚
时,换个角度想一想,父母是这个世上最爱
你的人!
当你在学习上遭遇挫折而沮丧气馁时,
换个角度想一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当你因为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时,
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梳理知识点的习惯.小结的形式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能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同时,进行情感教育,用数学联系生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能够启迪智慧,点亮人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布置作业:
必做:习题4.3 一、知识技能1、2
二、问题解决3
选作:一、如图1,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角,你是怎样数的?
二、如图2,怎样表示图中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