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考试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 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业务流程,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
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
费者手中。
3. 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
流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是整
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任何两个节点间都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
意义的概念,因为它影响或者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③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处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
是单个企业的各自为政或者是简单的业务衔接;④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实现高水平的客户
服务,而不是仅仅通过传统的业务合同实现企业间的往来。
4.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横向一体化思想;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5. 供应链的类型: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平衡的和倾斜的;效率性和响应性;敏捷性供应链。
6.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组成的第一个控制回路(作
业回路),由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策略回路),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
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性能评价回路)。
①调整适应性业务流程重组回路主要涉及供需合作关系问题、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重组)精细化策略等问题;②面向对象的过
程控制创造性团队回路主要涉及面向对象的集成化生产计划与控制策略、基于价值增值的多级库存控制理论、资源约束理论在供应
链中的作用、质量保证体系、群体决策理论;③顾客化需求顾客化策略回路中主要涉及满意策略与用户满意评价理论、面向顾客化
的产品决策理论研究、供应链的柔性敏捷化策略;④信息共享同步化计划回路中主要涉及供销一体化策略、供应链的信息组织与集
成、并行化经营策略。
8•“需求变异加速放大”(牛鞭效应):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作出生产或供
给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是订货量逐级放大,到达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
和实际消费市场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求量放大了。
产生的原因:需求预测修正;
产品定价策略导致订单规模的变动性;分摊订货成本;补货供给期延长;短缺博弈。
9•“曲棍球棒”现象:即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月、季、年),前期销售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
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
缓解“曲棍球棒”现象的方法:①为了消除曲棍球棒现象,平衡物流,公司可以采用总量折扣和定期对部分产品降价
相结合的方式;②公司可以对不同的经销商采用不同的统计和考核周期,从而让经销商的这种进货行为产生对冲,以缓和公司出货中的曲棍球棒现象;③通过与经销商共享需求信息和改进预测方法。
4•公司能够根据经销商的实际销量提
供折扣方案。
10. 双重边际效应: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生产边际成本的现象。
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是造成“双重边际效应”的根本原因。
11. 供应契约:指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绩效。
12. 契约分类:按合作程度分:单方决策型和联合决策型。
按要求的特点分:需求确定型和不确定型。
按照契约参数分:
销价契约、收入共享、数量折扣、最小购买数量、数量柔性、带期限的数量柔性、回购、备货、质量担保契约。
13. 回购契约:在销售季末,零售商可以以一定的价格把未售出的产品全部退还给供应商,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较灵
活地消除随机需求下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通过缔结回购契约,供应商与零售商共同分担市场风险,而刺激零售商
订货的措施怎能够提高其期望利润。
14. 备货契约:零售商和供应商经过谈判,双方拟定契约为零售商提供一定的采购灵活性,在备货契约中,零售商可以按原始的采
购价格购买供应商为其保留的产品,并及时得到货物,但要为没有购买的部分支付罚金。
15. 子网:有些厂家规模非常大,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与其他厂家相联系的只是其中一个部门,而且内部也存在着产品供应关系,
这就需要将表示这个厂家的节点分解成很多相互联系的小节点,这些节点构成了一个网,称为子网。
16. 虚拟企业:将供应链网上为了完成共同目标而通力合作并实现各自利益的一些厂家形象地看成一个厂家,这就是虚拟企业。
17. 供应链设计的原则:自顶向下的设计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简洁性原则;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协调
性原则;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战略性原则
18.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也就是供应商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
可定义为供应商
与制造商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19. 建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达到一下目标:①对于制造商买主:降低(合同)成本,实现
数量折扣及稳定而有竞争力的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改善时间管理,缩短交货提前器和提高可靠性,
提高面向工艺的企业规划,更好的产品设计和更快的对产品变化的反应速度,强化数据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控制;②对于供应商卖主: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了解,提高运作质量,提高零部件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买主交货期改变的反应速度和柔性,获得更高的利润(与非战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相比);③对于双方: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的开发,实现相互间的工艺集成、技术和物理集成;降低投机思想和投机几率;增强矛盾冲突解决能力;在订单、生产、运输方面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
20. 设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的原则:系统全面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稳定可比性原则,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21. 物流概念的发展:源自“”的发展,源自“”的发展
22. 流入物流是企业从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货所引发的产品流动,即企业从市场采购的过程;流出物流是从企业到消费者
指甲呢产品流动,即企业将产品送达市场并完成与消费者交换的过程。
23. 物流的功能:运输功能,储存功能,配送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信息处理。
24.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信息一共享,过程一同步,合作一互利,交货一准时,响应一敏捷,服务一满意。
25. 内部物流: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也就是生产企业的车间或工序之间,其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依次流过,使其最终成为产成品,送达成品库暂存的过程。
26. 物流外包失败的根源:抵制变化,害怕失去控制,缺乏合格的、专业的物流顾问,工作范围不明确。
27. 第三方物流系统: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
28. 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应用的利益分析:降低作业成本,致力于核心业务,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先进技术减少投资,
重新整合供应链,拓展国际业务,公司虚拟化的需要。
29. 第四方物流:是一种解决物流规划功能外包问题的物流方案,是由独立于现有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与原物流系统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四方”提供,将其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同来自补充服务提供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集合起来,并对之进行管理,从而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30. 第四方物流的工作方式:正向协作,解决方案整合,行业革新。
31. 法:体现“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提供了涵盖整个供应链的绩
效评价指标:物流绩效(法从接到订单到发运的提前期、订单完成率、订单的响应速度3各方面进行评价)、柔性与响
应性、物流成本、资产管理。
32. 供应链绩效评价侧重面:①供应链组织的角度:柔性,协调性,简洁性,稳定性;②供应链采购供应角度:提前期
的评价,柔性的评价,鲁棒性的评价,成本的评价;③供应链物流角度评价:物流速度指标,物流的可变性,物流的可视性。
33. 实施供应链运作的目标:时间压缩,提高柔性,减少浪费,增加利润。
34. 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分类:采购供应、制造、交付。
物流: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供应链上各种物料、服务及信息从起始点到终点流动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的总称,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运输、装卸、加工等有机结合,以合理的价格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35.假设:单个产品,两个工厂 P1和P2,工厂P2的年生产能力是60000个产品,两个工厂的生产成本相同,两个分销中心 W1W2具有相同的库存成本,有三个市场C1、C2、C3,需求量分别为50000、100000、 50000个产品。
应如何安排从工厂到最终消费市场的物流路线,是总成本最低?
方法一:对每一个市场,选择从分销中心到需求地成本最低的方案。
即C1、C2和C3由W2供应。
为每一个分销中心选择成本最低的工厂,即从P2得到60000,剩余的140000从P1得到。
总成本是:2*50000+1 *100000+2 *50000+2 *60000+5*140000 = 1120000.00
方法二:对每一个市场,选择不同的分销中心,使从分销中心获得产品的总成本最低。
如对C1,有P1 —W1— C1, P1 — W2—C1, P2 — W1— C1, P2 — W A C1。
当然,成本最低的是 P1—W1r>C1,即用 W1 供应C1。
同样可决定,选择 W2供应C2和C3o总成本是:920000.00。
方法三:0*P11+5*P12+4*P21+2*P22+3*W11+4*W12+5*W13+2*W21+1*W22+2*W23;
需求约束:W1121=50000;
W1222=100000;
W1323=50000;
供应约束:P1112 =140000;
P2122 =60000;
分销中心不存留产品:
P1121111213=0;
P1222212223=0;
所有变量大于等于零:P11…P22> 0; W11…W2^ 0.
优化结果:
总成本是:Y 740000.0,比方法约20%
P1 P2 C1 C2 C3
一节约34%比方法二节
W 140 0 5000 400 500
1 000 600 0 00 00
W 0 00 0 600 0
2 00
0)
(6000 0) (5000 0)
(10000 0)
(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