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定稿)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定稿)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定稿)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时能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一、课堂热身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1.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借代)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衬托)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反衬)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借喻)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8.澄江如练,碧峰孤拥。

(化用)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视听结合)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1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以声衬静、动静结合)1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1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象组合)1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古人说,作诗无外乎情景二端,那么,诗歌中的情是怎样抒发的,景又是怎样写的,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诗歌鲜明生动,从而感染读者。

为实现这种目标,而采取的这种方法和技巧,其实就是艺术技巧。

二、知识积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互文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用典、化用、联想、想象、象征、叠词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铺垫、过渡、照应、抑扬、层层深入、重章叠唱等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描写:1.意象组合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正侧结合5.点面结合6.以乐景写哀情7.白描(粗笔勾勒)和细描(工笔)三、当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形象等手段,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诗歌的特点:1.2.1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经过精心挑选,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1.2.2 情感真挚: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3 想象丰富: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1.2.4 形式多样:诗歌有各种形式,如绝句、律诗、词、赋等。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分类与历史背景2.2 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人物。

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3.1 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抽象的意境。

3.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3.3 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3.4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5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第四章:诗歌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歌的背景:研究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4.2 把握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4.3 分析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了解诗歌的组织结构和艺术构思。

4.4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技巧。

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

5.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意象与意境的解读6.1 意象的构成:分析诗歌中意象的选取、组合和创造,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6.2 意境的营造: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叠加、空间的拓展和情感的渲染来营造意境。

6.3 案例分析:以具体诗歌为例,解读其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体会诗歌的美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内容和要求。

2、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掌握鉴赏的方法及技巧。

4、记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方式和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答题方式、步骤。

【教学安排】五课时【手段与方法】1、针对艺术班的特点,以《赢在高考》为主要材料,对里边的习题采取全做全讲的办法。

2、采取精讲多练的办法,学以致用。

3、讲解以多媒体投影为主。

【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赢在高考》P.162—165“考纲解读”“知识梳理”“考题例析”“方法指津”等内容,对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考点解读: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几个角度:①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如2003年高考,要求对《过香积寺》一诗的诗眼进行赏析。

②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③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④从表现手法入手: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

⑤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⑥从音韵的角度入手: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3、命题方式: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往往命题为: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二、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教案标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特点。

2.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节奏、韵律、意象、比喻等。

2. 诗歌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欣赏诗歌的美感。

3. 诗歌的表达技巧:朗诵、演绎、创作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优秀诗歌的朗诵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探究: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诗歌欣赏和分析,理解诗歌的魅力。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和创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总结:总结诗歌的鉴赏技巧和表达技巧,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优秀诗歌的朗诵视频或音频。

2. 课件:整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辅助教学。

3. 诗集:提供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诗歌,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诗歌的朗诵、表演和创作。

2. 学生的作业:包括诗歌鉴赏分析和诗歌创作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鉴赏技巧,提高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课外阅读和文学作品欣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诗歌鉴赏和表达能力。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1.1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分类和特点1.3 理解诗歌表达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第二章: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2.1 熟悉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魅力2.2 掌握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2.3 理解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在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第三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技巧3.1 了解诗歌节奏和韵律的定义和作用3.2 掌握不同诗歌形式和体裁的节奏和韵律特点3.3 分析诗歌节奏和韵律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四章:诗歌的结构和布局技巧4.1 理解诗歌结构和布局的概念和作用4.2 掌握诗歌的开头、结尾、过渡等技巧4.3 分析诗歌结构和布局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诗歌的形象和意境技巧5.1 熟悉诗歌形象和意境的定义和作用5.2 掌握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情感描写等技巧5.3 理解诗歌形象和意境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六章:诗歌的抒情技巧6.1 理解抒情在诗歌中的地位和作用6.2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区别与运用6.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技巧及其效果第七章:诗歌的象征和隐喻技巧7.1 了解象征和隐喻的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重要性7.2 掌握象征和隐喻的运用方法和技巧7.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及其深层含义第八章:诗歌的视觉与听觉技巧8.1 熟悉视觉与听觉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8.2 掌握视觉与听觉技巧的运用和效果8.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视觉与听觉技巧及其艺术效果第九章:诗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9.1 理解诗歌创作与历史文化的关联9.2 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知识9.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意义的影响第十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步骤10.1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0.2 了解诗歌鉴赏中的主观与客观评价10.3 分析具体诗歌的鉴赏过程及其评价标准第十一章:诗歌的视觉描绘技巧11.1 了解视觉描绘在诗歌中的重要性11.2 掌握视觉描绘的常用技巧,如细节描写、色彩运用等11.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视觉描绘技巧及其对读者感官的影响第十二章:诗歌的情感传达技巧12.1 理解情感在诗歌中的传达方式12.2 掌握情感传达的技巧,如对比、抑扬等12.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情感传达技巧及其对读者情感的影响第十三章:诗歌的节奏与音韵技巧13.1 熟悉诗歌节奏与音韵的概念和作用13.2 掌握不同诗歌形式和体裁的节奏与音韵特点13.3 分析诗歌节奏与音韵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诗歌的个性化表达技巧14.1 理解个性化表达在诗歌中的意义14.2 掌握诗人如何通过个性化表达展现独特风格14.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个性化表达技巧及其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影响第十五章:诗歌鉴赏实践与拓展15.1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实践15.2 了解不同诗人、流派和时期的诗歌特点15.3 探索诗歌鉴赏的拓展领域,如诗歌与音乐、绘画等的跨界合作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主题,共有十五个章节。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抒情方式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 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难点: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抒情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诗歌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新课导入: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互动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诗歌抒情技巧的了解。

六、课后作业1.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抒情方式及技巧。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讨论的情况。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教学。

2. 相关资料:关于诗歌抒情方式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资料。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预案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互动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直接抒情的技巧与案例分析讲解直抒胸臆的方式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有效地表达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3. 学生能够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诗歌鉴赏的经典作品或课本上的相关诗歌。

2. 音频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频或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探究:1.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一首经典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和独特之处。

3.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如朗读、演唱、背诵等,表达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4. 分组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鼓励他们进行互动和交流。

拓展:1. 分发一些经典诗歌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可以是仿写或原创,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一些诗歌鉴赏的网站或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继续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并提供一些练习和作品展示的机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评价他们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引入更多的诗歌鉴赏内容和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 诗歌的表达方式,如抒情、描写、叙事、议论等。

3.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及其运用。

2. 难点:诗歌表达技巧的实际运用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表达技巧的应用。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他们的诗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 第二课时:分析经典诗歌,讲解各种表达技巧的应用。

3. 第三课时:诗歌表达技巧的实践训练。

4. 第四课时:学生诗歌作品展示与评价。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创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名篇佳作引入诗歌表达技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技巧,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4. 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组织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课后学习要求。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估他们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作品,考察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所展现的表达技巧。

八、课后作业1. 背诵经典诗歌,加深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2. 结合所学技巧,完成一篇诗歌创作。

3. 推荐阅读:布置相关诗歌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九、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2.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概述3. 意象、意境与情感4. 修辞手法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应用5. 诗歌的结构与节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及其在具体诗词中的应用。

2. 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如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交流自己的欣赏心得。

5. 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尝试,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5.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选取各个朝代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案例。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古诗词鉴赏资料,包括学术论文、诗歌朗诵视频等。

4.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教案标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表达技巧;2.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2. 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优秀诗歌作品;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诗歌鉴赏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优秀的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二、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10分钟)1. 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押韵、节奏、意象等;2. 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方式,如抒情诗、叙事诗、写景诗等;3.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

三、探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赏诗歌,提出问题如: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的情感表达如何?诗歌的意象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对一首选定的诗歌作品的鉴赏。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注意诗歌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意象的理解等。

四、诗歌表达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表达练习;2. 学生将自己的诗歌表达录音或视频,并将其上传到学生诗歌鉴赏笔记本中。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2. 学生展示他们的诗歌表达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撰写一篇鉴赏文章,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意象解读等;2. 提醒学生将作业上传到学生诗歌鉴赏笔记本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活动,提高他们的诗歌表达能力;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更多的诗歌作品,拓宽他们的诗歌鉴赏视野。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目的:①引导学生建构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

②培养并增强学生针对性作答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引导学生完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针对性作答的能力。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高考命题透视1.命题特点:①古代诗歌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考查。

对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古代诗词鉴赏题中命题的重点之一。

②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往往综合考查,很少单独命题。

2.备考建议: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技巧训练。

3.答题建议:读懂诗词,立足文本;读懂题干,有的放矢。

二、典例分析1、高考真题演练【2017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思考: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2、归纳答题思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第一步:明手法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该手法在诗文中如何运用。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该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3、习题解析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

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

(出示参考答案)对“对比手法”的分析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的具体内容,逐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出示参考答案)4、出示完整版参考答案,研读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辨析诗歌中常考的表达技巧,能规范灵活答题;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歌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几种常考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明了直接。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将情感寄托与景中,抒情委婉。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借物来表达志向或情感。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动静互相结合,构成情趣。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正侧结合: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拟人:描绘形象生动,使描写对象富有情感。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借代:形象突出,具体鲜明。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双关: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就是精雕细刻的描写。描写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
④细节描写: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பைடு நூலகம்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⑴借景抒情: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又如: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教案标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其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 播放一首简短的诗歌朗诵或展示一幅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知识讲解:1. 解释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押韵等,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2. 分析不同表达技巧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实践活动:1. 分发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给学生,要求他们独立阅读并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2. 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发现,讨论不同的表达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创作任务: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撰写一首符合该主题的诗歌。

2. 学生可以在诗歌中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诗歌,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专家到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对诗歌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文学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1. 诗歌选集和诗歌朗诵录音。

2. 课堂展示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撰写诗歌的纸张和笔。

教学评估:1. 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

教案扩展: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创作一首合唱诗歌,并进行演唱和表演。

2. 引导学生研究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诗歌,比较其表达技巧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1 抒情手法
表达技巧: 2 描写手法
3 修辞手法
4 篇章结构
一、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
二、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 / 烘托反衬
2、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4、对比
5、白描
6、细节描写
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侧面虚写 /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写景手法:
衬托渲染层次安排运用修辞联想想象色彩搭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近景远景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三、修辞手法
01、比兴02、比喻03、拟人04、对偶05、对比06、用典07、双关:谐音双关08、夸张09、叠字10、互文11、反问设问12、反语
四、篇章结构
1 首句标目
2 卒章显志
3 首尾呼应
4 总分结合
5 伏笔照应
6 铺垫过渡
设题方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一: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例二: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句采用曲写 /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寒灯”有何作用?
答:1、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思归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

2、“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氛围的凄凉清冷和诗人心境的凄凉,使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切动人。

例三: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三).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例四: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比喻。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1、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

2、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五: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①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银山:江中巨浪。

1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分析。

解析1:1、虚实结合。

2、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

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3、却给了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

解析2:1、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2、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

为了领略那银山般浪涛的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的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涤荡心胸。

2 诗题为“宿甘露僧舍”,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寺院的建筑或历史,诗中更没有一点儿佛教所倡导的清静淡泊、超脱尘世的意味,作者的真实意图在哪?
解析:以甘露寺所处之地为立足点,借以展现祖国江山的辽阔,尤其
是长江的雄伟,同时抒发了作者豪迈、进取的胸怀。

3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放入”一词最显气魄。

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同意。

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充分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例六: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此诗写作背景:作者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十年后入京,复外放至更偏远的柳州。

1 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解析:承下启下。

“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了结合作用。

2 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解析: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3 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解析:三、四两句描写了阳春季节花飞叶落莺乱啼的“境”,正因为满庭的残花落叶、莺啼,触动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心意凄迷怅惘。

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照,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倍觉莺啼之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