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配套K12】[学习](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
作业(二十九)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
“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D.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通过含义可知经济民族主义就是要高筑关税壁垒,所以符合的项是C。
A、B两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因此A、B两项错误。
D项是经济危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所以也是错误的。
答案:C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
”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B.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影响C.大萧条及其影响D.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32年”,再结合题干“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可知,这主要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为了转嫁危机而加紧了对世界的争夺,帝国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故选C。
答案:C3.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C.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解析:由“自然调整”、“上抗生素”、“反应过度”可知,题干强调国家过度干预。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8讲 Word版含答案
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概况(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3.影响(1)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国际: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局势紧张。
4.胡佛政府的应对(1)对策①前期: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
②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
(2)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
特别提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经济危机推动了文学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的出现。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必考部分 第十单元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 现“_滞__胀___”现象。
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少了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_混__合__经__济___”。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_贫__富__差__距___,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 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 受挫但仍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规模。
2.措施 (1)整顿__财__政__金__融__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 __美__元__贬__值__。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_全__国__工__业__复__兴__法___》,要
求工业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3)调整农业: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__行__政__手__段__调整农业 政策,减耕减产。
四、“新经济”出现 1.背景:20世纪90年代开始,_经__济__全__球__化___和信息技术革命 的推动。 2.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__信__息__技__术__为主导。 3.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 年的持续增长。
[漫画历史] 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特别说明] 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利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 度,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导致国家财 政不堪重负,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社__会__矛__盾___,缓解了 经济危机引发的_社__会__危__机___,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深远影响:开创了_国__家__干__预__经__济__发__展___的新模式,资本主 义进入_国__家__垄__断___资本主义时期。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讲资本主义运行机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资源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来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而。
这表明胡佛()A.拒绝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经济危机B.依然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把国家于预与自由放任结合起来D.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D [根据材料文字“推行'资源联合政策’”“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 “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而” 可知,胡佛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故D项正确。
A项表述“拒绝”、B项表述“依然” 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2.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这说明了()A.经济危机的蔓延B.市场调节的失灵C.工业经济的弊端D.世界市场的无序D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应对措施。
经济危机的蔓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应对危机措施,不是市场调节,故B项错误:各国不能协调处理经济危机,这不是工业经济的弊端,故C项错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不是协调处理危机,而是各自为政,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无序性,故D项正确。
]3.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 797家。
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A.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B.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C.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而控制D.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D [淘汰银行10 797家,是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的表现和结果,预示着大规模F•预经济时代的到来,故选D项。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单元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新人教版
———————通史时空观念
理清演变历程
[线索引领]
———————专题知识视点
把握线索特征
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 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 模式。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 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 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纲要求] 2.罗斯福新政。 变化。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
试答:(1)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 值。 (2)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 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1/3 2/3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600万 50% 近300万 48% 85万 50%
失业人数 1 700万
300万 3 000万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
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 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试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试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试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对苏联的影响.由漫画中“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及漫画名称《又是斯大林格勒》,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发展令西方反苏势力惊讶,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从漫画信息可判断时间为二战后,A、B、C三项时间上与之不符,排除。
答案:D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素养。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 第10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
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B)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2.1931年时,苏联全国粮食产量相比去年减少了16.8%,而粮食出口相比去年增加了7.2%。
这表明苏联(B)A.“一五”计划期间放开售粮限制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C.计划经济提高了农业开放度D.工业发展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3.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
70年代后半期苏联工业产值的增速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是(A)A.苏联的体制弊端日益严重B.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农业C.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D.“冷战”对峙消耗了苏联国力4.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
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
苏联被边缘化(D)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由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5.面对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胡佛和罗斯福总统都采取了反危机的措施,但是切入点不一样,导致结果大相径庭。
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的切入点是(C)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改善社会福利待遇C.挽救大公司大企业D.提高关税,限制进口6.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
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
2019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0 专题总
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 所有制 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 赫鲁晓 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 夫改革 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 倡种植玉米等 勃列日涅 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 夫改革 理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
(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 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2)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 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 的改革措施(3)苏联的解体 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 败,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 的失败 戈尔巴乔 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 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 夫改革 转向政治改革 革中逐步完善
鼓励建立手工 资本家自由经 实践 工场,拓展海 营,消除关税壁 措施 外贸易,积极 垒 抢占殖民地 适应了封建统 治者富国强兵 和资本主义原 兴衰 始积累的需 原因 要,但不利于 机器大工业的 经营 为私营企业的发 展消除了障碍, 自由资本主义盛 极一时,但无法 调整企业间的无 政府状态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 理,政府直接投资高 风险工业,不同程度 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专题总结提升
一个主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条主线: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三个重 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 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阶段 16-18 世纪 核心 内容 发展工商业,鼓 励对外贸易,多 储备金银 自由主义 18 世纪末—20 世纪 20 年代 自由经营、自由 竞争、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 20 世纪 30— 70 年代 政府从信贷、投资、 生产、 销售等各方面 干预经济
解析:选 B。根据材料引文,张军认为凯恩斯主义虽然现 在比较流行(因为有利于缓解危机), 但它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 长的能力。可见凯恩斯主义不可能长期执行下去,即具有时效 性,故 B 项正确。A、D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C 项片面强调凯恩斯主义的消极影响,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故排除。
2019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解析
2019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37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 2颗星考点4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颗星1到3题考点42 罗斯福新政 3颗星4到10题、25题考点4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颗星11到15题、26题考点4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颗星16、17题考点45 “斯大林模式” 3颗星18到22题、27题考点46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颗星23、24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点41 难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
“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C. 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D. 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2.【来源】2017届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考点41 难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
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D.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3.【来源】【百强校】2017届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周练考点41 难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新人教版
时空坐标
主题线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四条知识主线。
线索1 罗斯福新政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线索2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凯恩斯主义的转变;在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线索3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
线索4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都对苏联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通用版课件:专题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0讲
提升点三 单列视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评价及启示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一五”“二五”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比较
史料二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 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 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 购农庄的产品。1953 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 粮食 13.2%,土豆 7.5%,牛肉 5%。
A.新生苏维埃政权隐藏着危机 B.政府的继续参战造成了粮荒 C.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俄领土 D.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了失误
解析:材料“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反映出苏俄内 战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有可能投靠叛乱势力,新生苏维埃 政权隐藏着危机,故 A 项正确。
答案:A
(2)意义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②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从 3 大视角理解斯大林模式
工业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 建设 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经济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 体制 划经济 农业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 建设 织到集体农庄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新经济政策
①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②目的:巩
同
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③内容: 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④作用:巩
固了政权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 是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
领域
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方式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 义
[提示] ①没有处理好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造成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没有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伤害了农民的 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③没有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令性计划压制 了地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2019版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课件: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
意最为符合。 ★清误区 本题属于史料阐述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民
众的心理变化把握不准,由于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对民众的心理打
击是沉重的,对电影的需求在于精神慰藉。
『史论链接』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影响 (1)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激化, 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相对稳定局面。劳动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情绪高涨,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人民掀起了反对转嫁危机的斗争,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内迅速蔓延。 (2)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 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
第25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考试说明 1929至1933年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考查角度
(2014· 课标全国Ⅱ,34)经济大危机和影视艺术
罗斯福新政
1.(2015· 课标全国Ⅰ,34)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2.(2013· 课标全国Ⅰ,31)罗斯福新政对胡佛干预经济的借鉴
『史论观点』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
抗衡; „„20 世纪 20 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 “ 中止市 场 ”!但 “中止市场 ”又不是 “消灭市场 ” ,需要的是一种能够 “ 控制”市 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 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B
2019版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课件: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典型国家:日本):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目
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③财政政策调节(典型国家:美国):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 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④介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典型国家:联邦德国)。
(2)实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
考法2 史料主旨类——苏联不同时期对农业政策的调整
【考题2】 (2017· 课标全国Ⅲ,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 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 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福
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 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导致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 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考点二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斯大林模式 收购制 玉米 企业 物质利益
经营自主权 经济 重工业
经济管理 指导性
市场
重工业
政治
『史论观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错误地认为资本
主义进入最后灭亡的总危机阶段,改变了列宁时期极其有益的探索,过分强
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最终导致苏 联的剧变。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的认识存在偏差,国家干预经济是联邦政府权力的膨胀,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
河北衡水2019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整合课件
(4)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 (5)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它也 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趋利避害,学会循序渐进。如工业 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进行了 纠正,现在的西方国家福利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权利。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 组织形式逐渐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兼并,私人垄 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 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 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 (2)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 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近(现)代化史观 1.概念解读:近(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 的必经阶段。近(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即由传统农业社会 向工业社会过渡,由此引起相应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 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系列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与转型。
2.主要线索 (1)横向看,现代化的目标和内容在不同的领域表现:政治方面是民主化和法 制化;经济方面是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思想文化方面是科学化、理性化; 社会生活方面表现为平等化、世俗化、福利化和流动化;个人方面则表现为开放、 参与、独立和平等等特点。此外还包括均富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 控制化等。 (2)纵向看,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 而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通用版)河北省衡水市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作业(三十一)二战后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
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 A.“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C.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D.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解析:A项“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是以高的预支出换来的经济的虚假繁荣,与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不一致,故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是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方向,符合材料描述的形式,故本题选择B项。
C项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主要是复兴为主,依靠的是马歇尔计划,与材料叙述不符;D项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模式与此也不一致,故排除。
答案:B2.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a-b阶段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影响,美国经济下滑明显B.b-c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C.c-d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D.d-e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解析:a-b阶段为1950—1955年,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世界经济“滞胀”,A项错误;b-c阶段为1955-1965年,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原因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战后的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C项错误;d-e阶段是80年代,而新经济出现于90年代,D项错误。
答案:B3.下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家庭政策实施方案。
这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 )B.政策重点在于关注民生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D.利用了苏联模式的经验解析: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二战后西方国家家庭政策实施方案体现了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C4.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9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Word版含解析
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19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命题趋势考情分析考纲要求(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②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③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__华尔街__股市崩溃。
(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5)影响①政治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__社会危机__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②经济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争夺,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它们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__胡佛政府__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②美国人民期盼新的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危机。
③1932年,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胜出。
(2)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__贬值__;管制证券业。
②调整工业生产: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调整农业:用__行政手段__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④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__以工代赈__”。
⑤社会立法:签署《__全国劳工关系法__》,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影响①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
②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③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入__国家垄断__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0分钟单元练(十)(满分: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2018·山东滨州模拟)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
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的盲目乐观,忽视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市场经济虚假繁荣,故C项符合题意;当时人们追求快速致富只是主观愿望,没有看到潜伏的危机,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发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结果,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决定因素,故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美国的经济政策仍是自由主义,还没有发生转变,故D 项错误。
答案:C2.(2018·河北邢台模拟)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材料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不是自由放任,而是在国家干预时措施不当,导致经济危机加剧。
罗斯福继承了胡佛对经济的干预的某些思想,排除A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产物,排除C项;胡佛的干预措施不当,罗斯福的干预效果明显,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B3.(2018·成都统测)《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一文中说:“罗斯福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政导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独裁统治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C.新政全盘接受苏联的政治体制,开始实施计划经济D.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解析:结合所学,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故选D。
答案:D4.(2018·广东深圳调研)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
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
这说明日本( ) 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C.实施了计划经济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解析:本题题眼为“倍增计划”,即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形式刺激经济发展。
从材料还可以看出,该计划的效果较好,“中流”即社会的中产阶级人数占90%,故D项符合题意。
该计划为宏观经济计划,福利制度只是其中一部分,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故排除A、C两项;B项错在“开始”。
答案:D5.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
这些措施( ) 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B.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C.促使了法国走出滞胀D.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解析:A项从材料中的国有化和计划性可以看出,当时实行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项材料中的措施没有体现出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C项二战后初期,法国没有出现滞胀现象。
D项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征,战后,法国没有实行计划经济。
故选A。
答案:A6.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8年任总统)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
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
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在此西奥多·罗斯福主要强调( )A.垄断是国家祸害的根源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C.削除两极分化,追求社会和谐D.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解析:“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表明西奥多·罗斯福主要强调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D7.(2018·湖北孝感七校联盟联考)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苏维埃政权与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相结合,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且当时苏维埃政权仍坚持公有制,并未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项。
答案:B8.(2018·河南洛阳模拟)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
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C.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解析:1927年底苏联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逐步从新经济政策转向计划经济体制的建设。
题干材料中1933年私人经济下降,零售商业比重降到零,说明苏联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
国民经济恢复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1925年已经基本完成,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故排除C 项;私人经济还没有完全消除,故排除D项。
答案:A9.(2018·广东广州模拟)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
“这一有利时机”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低价”,说明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危机爆发,生产停滞,产品价格下降。
故“这一有利时机”是指经济危机,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推行时经济危机还未爆发,故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实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排除C项;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盛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排除D项。
答案:B10.(2018·河北邢台模拟)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解析:本题题眼是“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说明苏联的公有制、计划经济等理论对西方社会的发展有借鉴作用,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苏联模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经济模式的影响,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故排除A项;本题没有涉及冷战和意识形态斗争,故排除B、D两项。
答案:C11.(2018·河南新乡模拟)“(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脱离现实未能促进经济发展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引进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这说明苏联的“一五”计划注重工业发展,忽视民生,故D项正确。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是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故排除B项;“一五”计划没有引进资本主义,更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原则,故排除C项。
答案:D12.(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
……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
与苏联“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C.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解析: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与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矛盾,故A项错误;租借、租让工业企业出现于新经济政策之中,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可知苏联领导人企图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时期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用市场管理经济的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2018·湖南长沙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
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
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
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他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
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龚泽琪、董连泽《中国军事经济全史》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