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uro Toscanini

合集下载

咏叹调《听我说,主人》解析与感悟

咏叹调《听我说,主人》解析与感悟

咏叹调《听我说,主人》解析与感悟作者:马钰琳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13期摘要:通过对著名歌剧《图兰朵》的咏叹调《听我说,主人》的作者介绍、歌剧背景阐述及歌曲演唱特点分析,以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仆柳儿的人物感情、心态和旋律所表现的艺术美感。

作品完美的诠释了柳儿善良的品格,坚强的个性,为追求爱情甚至可以牺牲生命的悲剧人生。

作品成功地将柳儿塑造成一位发人深省的正能量人物,使歌唱者和听众浮想沉思。

通过柳儿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鲜活的舞台形象,展示了柳儿人性中的真、善、美,产生其社会的艺术共鸣,使之成为近百年经典传唱不衰。

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成为歌剧瑰宝,并获得世界认可。

咏叹调旋律的优美流畅,值得歌剧爱好者钻研。

有利于声乐学习者体会人声在意大利歌剧中的主导作用,从中获得个人感悟,将音乐的歌唱性和舞台的艺术表演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演唱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

对帮助歌唱者唱出更好的作品,升华艺术美感,深刻把握人物心态和提高演唱技巧十分必要。

关键词:普契尼《图兰朵》《听我说,主人》解析感悟《听我说,主人》(Signore,ascolta)选自意大利著名三幕歌剧《图兰朵》,故事来源于意大利剧作家卡洛·戈齐(Cralo Gozzi,1720-1806)的同名剧作。

普契尼被剧中浓郁的东方色彩深深吸引,特邀阿达米和西莫尼(Simoni)合作撰写台本。

这部引用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的欧洲歌剧,将富有正歌剧色彩的人物图兰朵和威尼斯艺术喜剧中的怪诞形象相结合,为观众引入了一位脚本中没有的歌剧人物——柳儿(Liù)。

柳儿是一位典型的抒情女高音,音色柔美坚定,音乐线条连贯均匀。

她的柔弱坚强与公主的傲慢残酷形成鲜明对比。

在激烈地矛盾冲突下,抒写了悲壮的结局,使她变得崇高且具有正能量。

柳儿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鲜活的舞台形象,将她从一个小众歌剧人物塑造成经典歌剧人物,甚至在歌剧中超过了图兰朵的影响,使柳儿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赢得世界认可。

十大出身贫寒的音乐家

十大出身贫寒的音乐家

十大出身贫寒的音乐家作者:金建民来源:《音乐爱好者》2015年第06期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海顿1732年3月31日生于罗劳,父亲是农民兼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

他家境贫寒,十二个兄弟姐妹中有六个夭折,他是老二。

五岁时,海顿被托付给海因堡的一个亲戚照管,开始学唱歌、乐理和小提琴。

1754年,他任意大利作曲家和声乐教师波尔波拉的声乐课伴奏兼仆人,同时向他学习作曲、声乐和意大利文。

1761年至1790年,他在匈牙利埃森施塔特任保罗·埃茨特哈齐亲王的宫廷副乐长和乐长,其间创作了约六十部交响曲、四十首弦乐四重奏、十一部歌剧等。

1791年至1795年,海顿两度访问伦敦,获牛津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并创作了十二部“伦敦交响曲”。

1792年,他收贝多芬为学生。

1796年至1801年,他创作了两部清唱剧《创世记》和《四季》。

1809年5月31日,海顿卒于维也纳,终年七十七岁。

海顿共创作了至少一百零四部交响曲,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队的基础,被誉为“交响曲之父”。

他创作的八十余部弦乐四重奏和八部清唱剧等也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俄国男低音歌唱家菲奥多尔·夏利亚宾(Fyodor Chaliapin)夏利亚宾1873年2月13日生于喀山郊区的农村,家境贫困。

1892年至1893年,他在第比利斯师从乌塔托夫学声乐,1895年进入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

1899年至1914年,他任莫斯科大剧院演员,演唱了《伊戈尔王子》《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和《霍凡斯基之乱》等。

1901年,夏利亚宾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博伊托的歌剧《梅菲斯托菲勒》,1907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唐璜》等。

1908年至1913年,他在巴黎贾吉列夫主办的四个演出季中主演《鲍里斯·戈杜诺夫》等。

1933年,他主演了歌剧电影《堂吉诃德》。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欧洲古典音乐发展迅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你知道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时期,赶紧快和小编来看看吧。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主要作品《十二平均律》、《托卡塔及赋格》;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主要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烟火》等;意大利的维瓦尔弟,主要作品《四季》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三人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

而在这一时期贝多芬是最著名的代表。

他在音乐上的成就非常之大;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主要的代表著有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歌剧《费黛里奥》等大量作品。

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德彪西舒曼、舒伯特、拉威尔、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这个时期的音乐背景比较复杂,特征主要是作曲形式多样化,有了一定改革,音乐表现有些委婉、抽象,且有号召力,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近代主义乐派代表人物有斯特莱文斯基、格什温、马勒等,作品特征和声配器丰富,旋律性不太强,内涵深,有的还带有爵士风味,这个时期的作品较难理解,其方法必须多次反复欣赏,多阅读相关资料;掌握演奏者的再创作,必须要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指挥家、演奏家、著名乐团的基本情况和风格,如:指挥家卡拉扬、伯恩思坦、阿巴多、小择震尔等,著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他们的指挥与演奏风格。

有选择性地购置录音带、CD,要选择著名唱片公司、著名指挥家和乐团的作品,而且多了解他们再创作过程背景和个性。

欣赏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层次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反映的东西是比较模糊的,也比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场景时,可以想象一群长着翅膀如少女在宁静的湖面上翩翩起舞、若影若现,也可想象一群天鹅在湖面上轻轻地、慢慢地游荡。

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高级英语考试英汉互译(一)

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高级英语考试英汉互译(一)

53 46. Why To Mark[vt.标明;作记号于] a Book.46、怎样在书上做标记1. You know you have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to get the most out of anything.I want to persuade[vt.说服;劝说] you to do something equally[(equal):adj.平等的;均等的] important in the course of your reading. I want to persuade[vt.说服;劝说]you to "write between the lines." Unless[conj.除非,如果不]you do, you are not likely to do the most efficient[adj.(指人)有能力的]kind of reading.1、你知道读书必须要阅读,“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以求最充分的理解。

我劝你在读书过程中做一件同等重要的事情;我劝你“在字里行间里写字”。

不这样做,就达不到最有效的阅读效果。

2. I contend[v.声称,坚决地认为], quite bluntly[(blunt):v.减弱], that marking[(mark):vt.标明;作记号于] up a book is not an act[vi.(戏)表演 vt.扮演(角色);演出(戏)] of mutilation[n.切断,毁损] but love.2、坦率地说,我认为,在书上涂抹标记不是一种损毁行为,而是爱。

3. You shouldn't mark[vt.标明;作记号于] up a book which isn't yours. Librarians[(librarian):n.图书馆管理员] (or your friends) who lend you books expect[vt.盼望;认为]you to keep them clean, and you should. If you decide that I am right about the usefulness of marking[(mark):vt.标明;作记号于]books, you will have to buy them. Most of the world's great books are available[adj.可利用的;可获得的] today, in reprint[n.再版,翻版,重印] editions[(edition):n.版;版本], for a modest[adj.谦虚的] sum[n.一笔钱].3、当然,你不应该在不属于你的书上做标记。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

某人) fill in as 代(某人)职务
• Can you fill in as the chairman as Steven’s ill? • 史蒂文生病了,你能代他做会议主席吗? 史蒂文生病了,你能代他做会议主席吗?
It wa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audience laughed at him as he leapt onto the stage.
• • • • •
有一次 , 在试图给一家美国乐队描述乐章中的一种轻柔的 他感到手足无措。 效果时 , 他感到手足无措。 When trying 是现在分词短语作时间状语 相当于 when 是现在分词短语作时间状语, he was trying... 过马路时要小心。 过马路时要小心。 Be careful when crossing the road. = Be careful when you are crossing the road. found himself at a loss himself 是宾语, at a loss 是宾补ard for a while, he drew a white handkerchief air, from his pocket and threw it into the air,watching with the orchestra as it floated to the floor.
every means 每一种方式 means 单复同形 by means of 凭借 by all means 无论如何 (口)当然可以 无论如何; by no means 一点也不
Once he found himself at a loss when trying to describe a very light effect in a passage to an American orchestra.

意大利威尼斯古典音乐节

意大利威尼斯古典音乐节

意大利威尼斯古典音乐节意大利威尼斯,以其浪漫的水城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而闻名于世。

每年的夏天,这座城市都会举办威尼斯古典音乐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

这个音乐节以其高雅的音乐演出和壮观的场地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威尼斯古典音乐节的历史背景、演出特点以及对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威尼斯古典音乐节始于1930年,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奥图尔·莱诺蒂(Arturo Toscanini)发起创办。

莱诺蒂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他致力于推广古典音乐,尤其是交响音乐。

他希望通过这个音乐节,为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提供一个交流、演出的平台,同时也能够让威尼斯这个独特的城市成为音乐文化的重要中心。

二、音乐节特点1. 场地特色威尼斯古典音乐节的演出场地是其独特之处。

音乐节众多的音乐会都是在威尼斯的历史建筑中进行的,如圣马可大教堂、拉文纳宫等。

这些建筑无疑为音乐会增添了一份宏伟与神秘感,与古典音乐的氛围完美契合。

观众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威尼斯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 演出内容威尼斯古典音乐节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演出。

这里可以欣赏到交响乐队、室内乐、合唱团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演出。

演出的曲目涵盖了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音乐的经典作品,无论是贝多芬的交响乐还是莫扎特的协奏曲,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身影。

此外,音乐节还会邀请世界各地的知名音乐家和乐团来演出,为观众们献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三、对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威尼斯古典音乐节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通过举办音乐节,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让他们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其次,音乐节为年轻的音乐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这里与世界级的音乐家一起演奏,获得宝贵的演出经验,并与其他音乐家进行交流与学习。

最后,音乐节还为威尼斯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音乐会,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世界指挥家

世界指挥家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Toscanini,1867-1957),意大利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

九岁入帕尔马音乐院学大提琴和作曲,1886年成为里约热内卢歌剧院的大提琴演奏者,代理指挥演出了《阿伊达》博得好评,从此就任正式指挥。

同年返回意大利,在特里诺和米兰以指挥歌剧新作和瓦格纳的歌剧而著名。

1903-1906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剧院指挥,1908-1915年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主任指挥。

1915年回国,重任斯卡拉歌剧院音乐指导。

1928-1936年任纽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1937年任纽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1937年美国音乐界为他挑选优秀演奏员组成NBC(国家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由他任指挥达十七年,直到1954年退休。

在将近70年的指挥生涯中,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出过100多部歌剧和无以数计的管弦乐曲,演出曲目极为广泛。

他的指挥艺术在世界乐坛上影响极大,到本世纪60年代为止,一直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他是从瓦格纳浪漫主义指挥学派向强调客观性的现实主义指挥学派过渡的奠基人。

他竭力主张总谱是指挥家唯一的遵循原则,应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谱,最大限度地表现原谱。

他的指挥特点以感情浩瀚、壮阔及风格多样而著称。

他善于把作者的意图丝丝入扣地传达给听众,他的座右铭是:“我不要听那些音符,问题在于音乐的意义,在于音响的灵魂。

”另外,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家,他对自己的演奏要求严格,力求表现得尽善尽美,其风格简洁明快,富于歌唱性,有鲜明的个性与活力。

他擅长记忆乐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阿瑟·菲德勒(ArthurFideler,1894-1949),美国指挥家。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后留学德国,在柏林高等音乐学校主修小提琴,兼学钢琴与指挥。

十七岁在柏林首次登台,1915年归国任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员。

除小提琴外,在乐团还担任过中提琴、管风琴、钢琴、钢片琴的演奏员。

三十岁创立波士顿小交响乐队自任指挥,同时还指挥波士顿大学的乐队与合唱团。

世界著名指挥家简介

世界著名指挥家简介

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 1882-1977)
罗林.马泽尔(Lolin Mazel 1930-)
托马斯.毕彻姆 (Thomas Beecham 1879-1961)
威尔海尔姆.富尔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
小泽征尔Seiji Qzawa 1935-
尤金.奥曼弟(Eugene Ormandy 1899 -1985)
谢尔盖.库赛维斯基(Sergei Koussevitzky 1874-1951)
祖宾.梅塔(Zubin Mehta 1936-)
左尔格.索尔蒂(Georg Solti 19121997)
卡洛斯· 克莱伯(1930年7月3日— 2004年7月13日)
世界著名指挥家简介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1957),
阿瑟.菲德勒(Arthur Fideler 18941949),
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 1876 -1962)
查理.明希(Charles Munch 18911968),
弗里茨.莱纳(Fritz Reiner 1888- 1963
安德烈· 普列文(Andre Previn 1929.4.6~)
西蒙· 拉特 爵士(Sir Simon Rattle, 1955.1.19-)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卡尔.伯姆(Karl Bohm 1894-1981)
克劳迪奥.阿巴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audio Abbado ,1933-)
雷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

当代世界十大指挥家

当代世界十大指挥家

当代世界十大指挥家1.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2.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3.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4.威尔海尔姆•富尔特温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5.尤金•奥曼蒂(Eugene Ormandy)6.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⑻an)7.雷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el Bernstein)8.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9.小泽征尔(Seiji Qzawa)10.祖宾•梅塔(Zubin Mehta)当代世界十大交响乐团1.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德国)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

开始时只是室内乐队的小编制,后逐步扩大。

该团在18世纪前以演奏意大利歌剧为主。

从1817年开始, 由著名作曲家韦伯担任指挥,进一步充实了乐队人员的编制。

后又经著名音乐家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指挥排演,这样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

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最擅长歌剧演奏;在交响作品方面,拥有跟西欧乐团所不同的独特音响,而且声部平衡很好。

该团所演奏的德奥古典音乐格调高雅、音响丰满,具有美妙的德国古老传统色彩。

2.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42年,该团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维也纳的象征性乐团。

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

1870年,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后,该团声誉渐起。

而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都曾指挥该团演出。

这个乐团不设常任指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贝姆、卡拉扬、慕蒂、伯恩斯坦、马泽尔等当代著名指挥家都经常被邀为客串指挥。

据统计,指挥这个乐团灌制过唱片的指挥家竟达36位之多。

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德奥音乐的传统风格,典雅而庄重,弦乐音色华丽优美。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作者:钟睿来源:《演艺科技》2014年第01期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位于意大利米兰,是世界最负盛名的歌剧院之一。

剧场历史斯卡拉歌剧院的前身是公爵剧院(Teatro Ducale),是当时米兰最大的剧院,但不幸在1776年的一场火灾中化为灰烬。

同年,由建筑设计师朱色佩·皮尔马利尼(Giuseppe Piermarini)主导开始重新兴建,建筑造价为100万里拉。

由于建在已拆除的斯卡拉圣母玛丽亚教堂的房基上,故而得名斯卡拉歌剧院。

1778年8月3日,剧场正式启用,其声学效果令人啧啧称道,建筑师也因此得到了极高的美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卡拉歌剧院在一次空袭中被毁。

战争结束后一年,政府拨出巨资,要以当时最高的标准原貌修复这座剧场,此举得到广泛关注。

指挥家阿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得知消息,捐出100万里拉用于修复工程。

米兰市长亲自邀请托斯卡尼尼在剧场的开幕典礼上指挥。

1946年4月,托斯卡尼尼在修葺一新的斯卡拉歌剧院中,指挥了该剧院战后的第一场音乐会。

约10年后,斯卡拉歌剧院的左侧建起了一个设有600个席位的小型歌剧院,被称为“小斯卡拉歌剧院”,可以说这是为托斯卡尼尼而建。

历次翻修最初建成时,剧场的观众厅呈马蹄形,设有3 000多个座位,有6层包厢,舞台净高度20 m;1907年,斯卡拉歌剧院进行了第一次重修工程,座位变为2 800个;1946年,重建时将歌剧院的乐池扩宽;2002年1月19日~2004年11月,剧院再次进行翻新,由瑞士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策划,耗资约为6 100万欧元。

这次翻新引来一番热议,一些文物古迹保护者担心翻新会破坏歌剧院的历史遗迹。

但歌剧院公司很欣赏这次的改善效果——移除了观众厅的红地毯,使声学品质提升;重新建造舞台,扩大了后台,整个舞台可以容纳更多的装置或布景,可同时支持更多的演出制作项目;座位上加设了荧光幕,以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显示剧本,让观众可以理解歌剧内容。

歌剧图兰朵简介

歌剧图兰朵简介

歌剧图兰朵简介《图兰朵》原始作品《图兰朵》的原始作品,是一篇名为《杜兰铎的三个谜》(即《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的短篇故事。

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日》(注:《一千零一日》和《一千零一夜》是两本不同的作品)。

《杜兰铎的三个谜》则是由波斯诗人内扎米的叙事诗《七个美女》(又名《七座宫殿》或《别赫拉姆书》)演变而成。

内扎米《七个美女》的题材则选自波斯诗人菲尔多西(94—1020)的《列王纪》(980—1009)中关于“萨桑尼王朝(226—651年)的别赫拉姆五世(420—438年)的记载和有关他的传说。

《图兰朵》改编版本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尼(Giacomo Puccini)于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剧。

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

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

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担任指挥。

《图兰朵》其它改编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

歌剧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图兰朵》歌剧信息剧本:阿米尼和西莫尼根据戈奇的寓言剧而作作曲:〔意〕普契尼首演: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挥《图兰朵》出场人物:图兰朵(元朝蒙古公主,女高音)阿尔图姆(蒙古帝国元朝蒙古皇帝,男高音)帖木儿(temur)(流亡的鞑靼(tatar)国王,男低音)卡拉夫(帖木尔的儿子,鞑靼(tatar)王子,男高音)柳儿(鞑靼国王的侍女,女高音)平(元朝大臣,男中音)庞(元朝大臣,男高音)彭(元朝大臣,男高音)此外还有元朝官员、百姓、卫兵、小和尚等人《图兰朵》剧情简介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蒙古语意思为“温暖”dulaan)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信仰共和, 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 世 界 音 乐 的 发 展 有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 被 尊 称 为 “ 乐 圣 ” 。 ·阿 尔 图 罗 ·托 斯 卡 尼 尼 ( A r t u r o To s c a n i n i , 1 8 6 7 1957),意大利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九岁入帕尔马音乐院学大提琴和作曲,1886年成为里约热内卢歌剧院 的大提琴演奏者,代理指挥演出了《阿依达》博得好评,从此就任正式指挥。同年返回意大利,在特里诺和米兰 以指挥歌剧新作和瓦格纳的歌剧而著名。1903-1906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剧院指挥,1908-1915年任纽约大都 会歌......
主要作品
中文名称:贝多芬第七、第八交响曲
英文名称:Beethoven Symphony No.7&No.8
版本:“现代指挥艺术的鼻祖”托斯卡尼尼最佳录音UV22版本
《贝多芬第七、第八交响曲》 发行时间:1998年
专辑歌手: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地区:美国
专辑介绍
个人经历
在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 1876年入帕尔马音乐院学大提琴和作曲。 受聘歌剧团 1886年受聘于歌剧团,在管弦乐队担任大提琴手,赴南美巡回演出。在里约热内卢时临时代理该团指挥, 凭记忆指挥《阿依达》(Aida)。同年,又在意大利都灵指挥卡塔拉尼的《埃德梅阿》(Edmea)。 1887年在威尔第《奥赛罗》(Otello)在米兰的首演中担任大提琴手。曾任都灵管弦乐团和意大利若干市歌 剧团指挥。 1892年指挥《丑角》(Pagliacci)在米兰韦尔梅剧院的首演。 1896年指挥普契尼《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在都灵的首演。 1 8 9 5 年 在 都 灵 指 挥 《 众 神 的 黄 昏 》 ( G öt t e r d äm m e r u n g ) 的 首 演 。 1899年在米兰指挥《齐格弗里德》(Siegfried)的首演。 在......

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卡瓦拉多西角色的形象塑造

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卡瓦拉多西角色的形象塑造

驴642580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李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同。

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本文以普契尼歌剧《托斯卡》男高音主角卡瓦拉多西为研究对象,从时代背景、题材、音乐特性和演唱处理等方面论述普契尼如何在歌剧《托颠卡》中成功地塑造男高音主角卡瓦拉多西。

撇开卡瓦拉多西所处的时代,音乐与戏剧、歌唱与伴奏在这里“抢”“让”配合,共同打造了一个爱情音乐形象和英雄戏剧形象的综合性人物。

通过对歌剧总谱和不同歌唱版本的比较分析,研究具有复杂人物心理的男主人公在面对不同场合、不同人物时所投放的艺术情怀以及所采用的相应的演唱方法:探索演唱的技术技巧在具体作品和具体人物中的运用;论述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处理用在同…人物角色的同一戏剧场合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影响。

通过这种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见各式各样的卡瓦拉多西的活的艺术灵魂。

也是在这个人物的身上,我们似乎能够比普契尼塑造的诸多其他艺术形象更能看到他本人的影子,是否可以通过对这个特定人物的分析,来侧面了解普契尼的艺术观、爱情观、人生观包括政治观和对待朋友的态度?不管怎样,笔者一直在努力研究意大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真实主义歌剧的本质,追寻一百年来这个形象身上所折射出的声乐发展的道路。

与music英语名言

与music英语名言

与music英语名言与music有关英语名言Music has always fascinated us in the way that it communicates.Withoutwords,without pictures. 音乐总是凭借其沟通的力量,让我们沉醉于此,流连忘返。

无需文字,无需图像。

It’s God’s little reminder there’s something else besides us in this universe.Harmonic connection between all living beings everywhere even the stars.人类不能在宇宙中唯我独尊。

它是不同生命的和谐交响,一切生命,即使来自不同星球。

A real leader faces the music, even when he doesn't like the tune.——Anonymous There's nothing remarkable about it. All one has to do is hit the right keys at the right time and the instrument plays itself.—— Johann Sebastian BachLife is like music; it must be composed by ear, feeling,and instinct, not by rule. —— Samuel Butler Music with dinner is an insult both to the cook and the violinist.——G. K. Chesterton Military justice is to justice what military music is to music.——George Clemenceau Music is the art of thinking with sounds.—— Jules Combarieu The whole problem can be stated quite simply by asking,“Is there a meaning to music?” My answer would be,“Yes.” And “Can you state in so many words what the meaning is?” My answer to that would be,“No.”—— Aaron CoplandWe don't like their sound, and guitar music is on the wayout. ——Decca Recording Company,rejecting the Beatles,1962This compact disc is made from analog masters recorded without noise reduction. Half the tracks, in fact, were recorded in a dismal, cheap basement eight-track studio with puddles of water on the floor. Digital technology will now faithfully reproduce these noisy,low-fi,un-professional masters at great expense. feel stupid yet?—— Disclaimer on a CDHell is a half-filled auditorium.—— Robert FrostCute little babies that fall out of swings - These are a few of my favourite things. —— Oscar Hammerstein, working lyric for a piece from “The Sound of Music” If a thing is worth doing at all, it is worth doing badly.—— Gustav Holst, on amateur music-ma-ki-ngAfter silence, that which comes nearest to expressing the inexpressible is music. —— Aldous HuxleyOpera in English is,in the main,about as sensible as baseball in Italian. ——H. L. Mencken There is nothing more notable in Socrates than that he found time, when he was an old man, to learn music and dancing, and thought it time well spent.—— Michel de MontaigneI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music. In my line you don't have to.—— Elvis PresleyPropel,propel,propel your craft softly down liquid solution. Ecstatically,ecstatically,ecstatically,ecstatically,Existence is simply illusion.—— Fred Rogers,parody of “Row, row,row your boat” on his television show,“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There are some experiences in life which should not be demanded twice from any man, and one of them is listening to the Brahms Requiem.—— George Bernard ShawNever look at the trombones. You'll only encourage them.—— Richard Strauss, on conductingToo many pieces of music finish too long after the end.——Igor Stravinsky “These are days you'll remember.” If you recall nothing else from your graduation ceremony,remember you heard the New Jersey Governor quote from 10,000 Maniacs. ——Christine Todd,NJ Governor,Wheaton College Graduation, 1995 Assassins!—— Arturo Toscanini, to his orchestraAnything too stupid to be said, is sung.—— Voltaire Music makes one feel so romantic - at least it always gets on one's nerves - which is the same thing nowadays.——Oscar Wilde Musical people always want one to be perfectly dumb at the very moment when one is longing to be perfectly deaf.—— Oscar Wilde Most rock journalism is people who can't write interviewing people who can't talk for people who can't read.—— Frank Zappa2,400,000 Americans play the accordian - hopefully not at the same time. —— inside of a Pepsi cap与music有关名言 [篇2]music with dinner is an insult both to the cook and the violinist.-- g. k. chesterton开启智慧的三把钥匙:数学、语言、音乐。

2023年高一上册期中英语题开卷有益(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2023年高一上册期中英语题开卷有益(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单项选择—I have to leave now.—Must you? I ________ you could stay and have dinner with us.A.thinkB.thoughtC.have thoughtD.am thinking【答案】B【解析】考查动词时态。

句意:——我必须走了。

——必须走吗?我原以为你会留下来和我们共进晚餐呢。

由语境可知,“我原来认为你会……”,think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所以用一般过去时。

think的过去式是thought,故选B。

单项选择He then shut himself up in the room, ________ nobody come near him, and got ready to work alone.A.lettingB.to letC.letD.being let【答案】C考查简单句和时态。

句意:然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任何人靠近他,准备独自工作。

此处let与上文shut和后文got构成并列谓语,且都为一般过去时,let的过去式为let。

故选C。

单项选择When Mohammed, a friend of mine from the Middle East, first went to the United Kingdom to attend the university, he ______ with women in the same class before.A.had never studiedB.would never studyC.has never studiedD.did not study【答案】A【解析】考查动词时态。

句意:我的一位中东朋友Mohammed第一次去英国上大学时,他从来没有在同一个班和女生一起学习过。

结合语境可知“从来没有和女生学习过”发生在“第一次去英国上大学”之前,即“过去的过去”应用过去完成时。

对肖斯塔克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详细分析

对肖斯塔克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详细分析

式注入了现代内容;他在曲式方面的独创性也很突出,对于交响套曲结构和各乐章之间 的功能关系,从不拘泥一格,而是按构思需要灵活变化。
一般认为肖斯塔克维奇是"苏联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者",无论是在作品形式对传统的继 承与创新方面,还是在作品对社会重大矛盾冲突的深刻反映上,肖斯塔科维奇都在其作 品中显示出了他超凡的才华和精妙的技艺。肖斯塔科维奇往往满怀激情地在作品中反映 社会的重大题材,并且爱憎分明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思想情感,这决定了他的交响曲的戏 剧性和悲剧性的内容。肖斯塔科维奇从来不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也不是一个回避矛盾 的艺术家,他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急流之中,激动不安甚至是怀着巨大的心灵苦痛来 体验和反映生活、鞭挞社会。他的音乐的主要内容都深刻地揭示了紧张的社会矛盾、心 理冲突、敌我斗争,鲜明地表现了和平与战争、光明与黑暗、人性与兽性的对立,热情 地讴歌了为人类获得自由解放的不懈斗争和人心灵的美以及崇高的信念。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分别为:
第一乐章《War战争》,为奏鸣曲式,中庸的小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描绘的 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 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 的“战争主题”。在发展部中,用了一个很长的“侵略插段”,先是很轻微的小鼓敲击,后 出现由长笛开始的旋律,此旋律单调地反复了11次,每次的配器都有变化,气氛越来 越紧张,使人联想到普鲁士的军队进行曲,据以前的解说是象征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 略。这一段的“侵略插段”我国听众应该十分熟悉,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的 背景旋律即源自于此。
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苏军甚至直接动用军用飞机来运送总谱。在音乐 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在强大炮火换来的短暂宁静间隙, 演奏开始了!士兵们走出掩体,人民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这一场景是苏俄 特有的浪漫的英雄主义情结的一种表现,堪与当年炮火下的莫斯科红场阅兵相媲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Arturo T oscanini
Arturo Toscanini, who conducted the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of many world-famous operas (such as Othello and La Boheme), is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conductor of the first p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scanini was born in Italy on March 25, 1867. He entered a music school when he was nine and graduated in 1885 with the highest honours in cello and composition.
At the age of nineteen, he joined an Italian orchestra on a tour in Brazil. During that tour, the conductor of the orchestra suddenly quit his job. Toscanini was thus called in to fill in as conductor at very short notice. It wa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audience laughed at him as he leapt onto the stage. His passionate interpretation of Aida was, however, greeted with loud cheers.
What was most special about Toscanini was that he did his job without the help of a score. Having read through a score, he could recall every note many years later. However, the fact that he had a marvelous memory alone did not make him a great conductor. It was his energy, strict attitude towards performance, and loyalty to the composer’s intention that made him outstanding.
During rehearsals, to get what he wanted from his orchestra, he would sometimes stamp his feet, snap his baton and tear his store to pieces. He tried to make use of every means to interpret music. Once he found himself at a loss when trying to describe to an American orchestra a very light effect in a passage (his English was poor). After thinking hard for a while, he drew a white silk handkerchief from his pocket and threw it into the air, watching with the orchestra as it floated to the floor. “There!” he said. “Play like that!”
Toscanini drove himself as hard as he did his orchestra. If the orchestra met his demands, he would weep for joy. Otherwise, he would not spare them from punishment. If he himself made a rare mistake, he would slap his own face in front of the orchestra. He would not spare even himself from punishment.
Toscanini would shout at anyone who dared talk during the performance or, even worse, arrived late.
All through his life, Toscanini was anti-fascist. In1931, he was physically attacked for refusing to play the fascist anthem and for protesting against Hitler’s ban on Jewish musicians.
He dropped his baton in 1954, and died in 1957 at the age of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