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02
开展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监督,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
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03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
每年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向社会
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和重要性。
07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 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医疗保健系统构 成严重威胁。
0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 性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1 2 3
抗菌药物种类繁多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抗 病毒药物等,为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提供了有效手 段。
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抗菌药物 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细菌感染 问题。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
细菌基因突变是产生耐药性的 主要原因之一。基因突变可以 导致细菌产生新的耐药机制, 如β-内酰胺酶的产生和膜通透 性的改变等。
某些细菌可以通过基因转移从 其他菌株中获得耐药基因,从 而获得新的耐药机制。这种基 因转移可以在不同种类的细菌 之间发生,导致多重耐药菌株 的出现。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对细菌施 加选择性压力,促使敏感菌被 淘汰,而耐药菌得以存活并繁 殖。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共同应对细菌耐药性问 题,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需要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应对耐药细菌感 染的治疗挑战。
需要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和理解,倡导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和使用。
THANKS FOR WATCHING
《细菌耐药性机制》PPT课件
医学PPT
13
• 由于这种主动流出系统的存在及它对抗菌 药物选择性的特点,使大肠埃希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 菌、空肠弯曲杆菌对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β-内酰胺类产生多重 耐药。
医的形成
• 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于固体或有机 腔道表面,形成微菌落,并分泌细胞外多糖蛋 白复合物将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膜状物。
菌多次接触抗生素后,菌株发生突变,产生OmpF蛋白的 结构基因失活而发生障碍,引起OmpF通道蛋白丢失,导 致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药物进入菌体内减少。在铜绿 假单胞菌还存在特异的OprD蛋白通道,该通道晕粗亚胺 培南通过进入菌体,而当该蛋白通道丢失时,同样产生特
异性耐药。
医学PPT
12
•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医学PPT
10
• 如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高度耐药就是通过此机 制产生的;细菌与抗生素接触之后产生一种新的 原来敏感菌没有的靶蛋白,使抗生素不能与新的 靶蛋白结合,产生高度耐药。
• 如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是既产生β-内酰 胺酶又增加青霉素结合蛋白的量,同时降低青霉 素结合与抗生素的亲和力,形成多重耐药机制。
医学PPT
11
•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 很多光谱抗菌药都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或作用很弱,主要 是抗菌药物不能进入铜绿假单胞菌菌体内,故产生天然耐
药。细菌接触抗生素后,可以通过改变通道蛋白(porin) 性质和数量来降低细菌的膜通透性而产生获得性耐药性。
正常情况下细菌外膜的通道蛋白以OmpF和OmpC组成非 特异性跨膜通道,允许抗生素等药物分子进入菌体,当细
医学PPT
16
• 6、交叉耐药性:
《细菌耐药机制》课件
《细菌耐药机制》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细菌耐药性的概述 •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 细菌耐药性的传播途径 • 细菌耐药性的防控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细菌耐药性的概述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 产生耐受性,使得该抗菌药物无法有 效抑制或杀死细菌。
细菌耐药性是由于基因突变或获得外 源基因所导致,是细菌为适应环境变 化而产生的一种生存机制。
耐药机制的复杂性
细菌耐药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 个基因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目前 的研究尚未完全揭示其奥秘。
数据整合与分析的
挑战
大量的细菌耐药数据需要有效的 整合与分析方法,以挖掘更深层 次的规律和机制。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发展新型研究技术
未来需要发展更高效、更精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以深入探究细菌耐药机制。
01
指耐药细菌通过繁殖将耐药性传递给后代,主要发生在菌株或
菌种之间。
耐药基因的遗传
02
耐药基因可以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上,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
代,使后代获得耐药性。
耐药细菌的进化
03
在长期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和进化,产生更
强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水平传播
01
02
03
水平传播
指耐药细菌通过直接接触 或间接接触在不同菌株或 菌种之间传递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天然耐药性
某些细菌天生对某些抗菌药物具有抵 抗力,不受抗菌药物影响。
获得性耐药性
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基因突 变或获得外源基因而获得对药物的耐 受性。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有效控制 了细菌感染。
目录
CONTENTS
• 细菌耐药性的概述 •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 细菌耐药性的传播途径 • 细菌耐药性的防控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细菌耐药性的概述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 产生耐受性,使得该抗菌药物无法有 效抑制或杀死细菌。
细菌耐药性是由于基因突变或获得外 源基因所导致,是细菌为适应环境变 化而产生的一种生存机制。
耐药机制的复杂性
细菌耐药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 个基因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目前 的研究尚未完全揭示其奥秘。
数据整合与分析的
挑战
大量的细菌耐药数据需要有效的 整合与分析方法,以挖掘更深层 次的规律和机制。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发展新型研究技术
未来需要发展更高效、更精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以深入探究细菌耐药机制。
01
指耐药细菌通过繁殖将耐药性传递给后代,主要发生在菌株或
菌种之间。
耐药基因的遗传
02
耐药基因可以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上,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
代,使后代获得耐药性。
耐药细菌的进化
03
在长期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和进化,产生更
强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水平传播
01
02
03
水平传播
指耐药细菌通过直接接触 或间接接触在不同菌株或 菌种之间传递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天然耐药性
某些细菌天生对某些抗菌药物具有抵 抗力,不受抗菌药物影响。
获得性耐药性
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基因突 变或获得外源基因而获得对药物的耐 受性。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有效控制 了细菌感染。
细菌耐药性机制课件
• 氨基苷类抗生素钝化酶:
• 细菌在接触到氨基苷类抗生素后产生钝化 酶使后者失去抗菌作用,常见的有乙酰化 酶、腺苷化酶和磷酸化酶,这些酶的基因 经质粒介导合成,可以将乙酰基、腺苷酰 基和磷酰基连接到氨基苷类的氨基或羟基 上,使氨基甘类的结构改变而失去抗菌活 性;
• 其他酶类: • 细菌可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灭活氯霉素; • 细菌可产生酯酶灭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金黄色葡糖球菌产生核苷转移酶灭活林可
• 6、交叉耐药性:
• 指致病微生物对某一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 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也产生 耐药性。
总之
•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生物化学机制 •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
细胞新陈代谢的某些环节或某些酶系统来 实现的 • 细菌可通过突变使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发 生改变来降低药物与细胞靶位的亲和力,引 起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由于这种主动流出系统的存在及它对抗菌 药物选择性的特点,使大肠埃希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 菌、空肠弯曲杆菌对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β-内酰胺类产生多重 耐药。
• 5、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于固体或有机 腔道表面,形成微菌落,并分泌细胞外多糖蛋 白复合物将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膜状物。
• 当细菌以生物被膜形式存在时耐药性明显 增强(ro一1000倍),抗生素应用不能有效清 除BF,还可诱导耐药性产生。
• 渗透限制:生物被膜中的大量胞外多糖形成分子 屏障和电荷屏障,可阻止或延缓抗生素的渗入, 而且被膜中细菌分泌的一些水解酶类浓度较高, 可促使进入被膜的抗生素灭活。
• 营养限制:生物被膜流动性较低,被膜深部氧气、 营养物质等浓度较低,细菌处于这种状态下生长 代谢缓慢,而绝大多数抗生素对此状态细菌不敏 感,当使用抗生素时仅杀死表层细菌,而不能彻 底治愈感染,停药后迅速复发。
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讲课文档
色体或质粒编码,为诱导型合成。
❖ 大部分G+菌和G-菌、分枝杆菌中都发现有不同 特性的β内酰胺酶。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五十一页。
1980年,Amble以β-内酰胺酶的DNA碱基对为 依据,将其分为四类 :
❖ A组:青霉素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羧苄青霉素酶、非
❖ 氯霉素、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等主要作用于50S亚基,使蛋白 质合成受阻。
❖ 抗菌谱广:G+菌、G-菌,结核杆菌。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五十一页。
4、抑制核酸代谢
❖ 利福平特异性地抑制细菌RNA多聚酶的活性, 阻碍mRNA的合成。
❖ 喹诺酮类抗生素抑制DNA回旋酶,妨碍细菌 DNA的复制。
❖ 磺胺类、甲氧苄啶、乙胺丁醇、异烟肼等,干扰 细菌叶酸合成,使细菌不能合成核酸。
产生的方式 基因转移的方式 基因转移的元件及介导的耐药
现在四十一页,总共五十一页。
(一)固有耐药的遗传机制
❖ 有些微生物天然具有某些独特的结构或代谢,使其 对药物不敏感。
❖ 如支原体无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天然
不敏感;
❖ 常见革染氏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其 原因为该菌外膜上的孔蛋白通透性极低。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五十一页。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
❖ 细菌产生钝化酶 ❖ 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 ❖ 细菌降低通透性阻止或减少抗生素进入菌体 ❖ 细菌增强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菌体的抗生
素泵出菌体外 ❖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五十一页。
1、钝化酶的产生
钝化酶有两种: ❖ β内酰胺酶(水解酶)
金属碳青霉烯酶等,
❖ B组:金属酶或碳青霉烯酶,
❖ C组:头孢菌素酶(AmpC酶),
❖ 大部分G+菌和G-菌、分枝杆菌中都发现有不同 特性的β内酰胺酶。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五十一页。
1980年,Amble以β-内酰胺酶的DNA碱基对为 依据,将其分为四类 :
❖ A组:青霉素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羧苄青霉素酶、非
❖ 氯霉素、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等主要作用于50S亚基,使蛋白 质合成受阻。
❖ 抗菌谱广:G+菌、G-菌,结核杆菌。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五十一页。
4、抑制核酸代谢
❖ 利福平特异性地抑制细菌RNA多聚酶的活性, 阻碍mRNA的合成。
❖ 喹诺酮类抗生素抑制DNA回旋酶,妨碍细菌 DNA的复制。
❖ 磺胺类、甲氧苄啶、乙胺丁醇、异烟肼等,干扰 细菌叶酸合成,使细菌不能合成核酸。
产生的方式 基因转移的方式 基因转移的元件及介导的耐药
现在四十一页,总共五十一页。
(一)固有耐药的遗传机制
❖ 有些微生物天然具有某些独特的结构或代谢,使其 对药物不敏感。
❖ 如支原体无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天然
不敏感;
❖ 常见革染氏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其 原因为该菌外膜上的孔蛋白通透性极低。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五十一页。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
❖ 细菌产生钝化酶 ❖ 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 ❖ 细菌降低通透性阻止或减少抗生素进入菌体 ❖ 细菌增强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菌体的抗生
素泵出菌体外 ❖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五十一页。
1、钝化酶的产生
钝化酶有两种: ❖ β内酰胺酶(水解酶)
金属碳青霉烯酶等,
❖ B组:金属酶或碳青霉烯酶,
❖ C组:头孢菌素酶(AmpC酶),
细菌耐药机制.ppt
AAC2006; 50:3457-59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青霉素G 苯唑西林 甲氧西林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唑林 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 头孢丙烯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妥仑 头孢吡肟 亚安培南 美洛培南
红霉素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司巴沙星 左氧沙星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 替考拉宁
合计69%(2004-2005)
抗菌药物分类
β-内酰胺类 ❖ 青霉素类:青霉素G、甲氧西林、氨苄
西林、 哌拉西林… ❖ 头孢类:一、二、三、四代… ❖ 其它β-内酰胺类:头霉素、碳青霉烯、
单环、酶抑制剂、氧头孢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
替米星…
抗菌药物分类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 霉素、罗红霉素… 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莫 西沙星、加替沙星… 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四环素类:米诺环素、替加环素…
产生灭活酶
抗生素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 夫西地酸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灭活酶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灭活酶 乙酰化酶 腺苷化酶 核苷化酶 磷酸化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I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酯酶I、酯酶II 核苷酸转移酶
β-内酰胺酶发展
第一阶段是由于青霉素的广泛应用,导 致产生质粒介导青霉素酶,致使耐青霉 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增加。
Pcase V Pcase I CXase
没包括 Pcase IV Pcase II, PCaseIII
C
头孢菌素类
- - Amp C酶(从阴性菌中
《细菌耐药讲座》课件
细菌耐药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5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避 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
制定抗菌药物 使用指南:医 疗机构应制定 抗菌药物使用 指南,指导医 生 管理:医疗机 构应加强抗菌 药物的管理, 确保抗菌药物
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
细菌进化:细菌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传播:耐药性细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 治疗难度增加:耐药性细菌的治疗难度越来越大,需要研发新的抗 生素和治疗方法
细菌耐药性的传播途径
04
医院感染
传播途径:接触、空气、飞 沫、血液等
医院环境:病房、手术室、 实验室等
推广使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和消毒剂,减少细菌滋生
定期对食品和水源进行抽样 检测,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受 到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
加强动物和人之间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动物和人之间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耐药性细菌的传播 加强动物和人之间的卫生管理,防止细菌的传播 加强动物和人之间的药物管理,防止滥用抗生素 加强动物和人之间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耐药性细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YOUR LOGO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细菌耐药性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细菌耐药性 的概念
03.
细菌耐药性 的现状与危 害
04.
细菌耐药性 的传播途径
05.
细菌耐药性 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06.
《细菌耐药机制》课件
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来减缓和预防细菌耐 药问题的发展。
靶点的变异
1 靶点的定义
解释细菌中的靶点是指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
2 靶点变异的原理
探究细菌如何通过基因突变改变靶点属性以抵抗药物的机制。
3 靶点变异的影响
说明靶点变异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和治疗选择的挑战。
治疗药物的降解
青霉素酶的介绍
详细讲解青霉素酶是如何降解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的介绍
美唑烷抗性基因
1 抗性基因的来源
详细讲解美唑烷抗性基因的来源和起源。
2 抗性基因的特点
探究美唑烷抗性基因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3 抗性基因的作用
解释抗性基因如何帮助细菌克服美唑烷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结论
1 细菌耐药机制的重要性
2 减缓与预防细菌耐药的措施
总结细菌耐药机制在传染病治疗中的重要 性和影响。
细菌耐药机制的常见类型
1 靶点的变异
2 治疗药物的降解
详细介绍细菌通过改变药物的靶点来抵抗 治疗的机制。
解释细菌产生特定酶类来降解治疗药物的 耐药机制。
3 整体外激素排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美唑烷抗性基因
讨论细菌通过排泄外泌体来避免药物进入 细胞的耐药机制。
探讨细菌通过特定抗性基因来抵抗美唑烷 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探讨β-内酰胺酶如何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效。
供体的信息
解释供体在药物降解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耐药机制产生的原因。
整体外激素排出
1 外泌体的特点
介绍外泌体在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细菌外泌体的分类
探讨不同类型的细菌如何利用外泌体进行外泄。
3 渗透耐药
解释如何通过外激素排出机制来抵御药物的治疗作用。
细菌耐药性ppt课件
加强消毒与隔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耐药菌在院内传播。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细菌耐药性的危害和防 控知识。
倡导合理用药
呼吁公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药和滥用药物。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减少感 染风险。
02 细菌耐药性现状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情况
细菌耐药性全球蔓延
耐药机制复杂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 重,多种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产生耐药性。
细菌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耐药性,如产 生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减少 药物摄入或增加药物排出等。
耐药菌种类增多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耐药菌种类 不断增多,部分细菌甚至对多种药物 产生耐药性。
基因水平转移
细菌之间通过质粒等遗传物质交换耐药基因。
适应性进化
细菌在抗生素压力下发生适应性进化,产生耐药 性。
医疗环境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内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携带的耐药细菌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污染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残留耐药细菌。
医疗废水排放
医院废水处理不当,导致耐药细菌传播到环境中。
04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国际组织与合作
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推动细菌耐药性国际合作 方面的作用,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和项目。
信息共享与平台建设
概述在细菌耐药性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包括数 据库建设、信息交流机制等方面。
技术转让与援助
探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援助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细菌耐药性防控能力。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耐药菌在院内传播。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细菌耐药性的危害和防 控知识。
倡导合理用药
呼吁公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药和滥用药物。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减少感 染风险。
02 细菌耐药性现状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情况
细菌耐药性全球蔓延
耐药机制复杂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 重,多种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产生耐药性。
细菌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耐药性,如产 生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减少 药物摄入或增加药物排出等。
耐药菌种类增多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耐药菌种类 不断增多,部分细菌甚至对多种药物 产生耐药性。
基因水平转移
细菌之间通过质粒等遗传物质交换耐药基因。
适应性进化
细菌在抗生素压力下发生适应性进化,产生耐药 性。
医疗环境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内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携带的耐药细菌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污染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残留耐药细菌。
医疗废水排放
医院废水处理不当,导致耐药细菌传播到环境中。
04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国际组织与合作
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推动细菌耐药性国际合作 方面的作用,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和项目。
信息共享与平台建设
概述在细菌耐药性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包括数 据库建设、信息交流机制等方面。
技术转让与援助
探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援助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细菌耐药性防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有DHA、MIR、CMY、MOX、FOX等基 因型。
产pAmpC的细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 异变形杆菌等。
14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以上β内酰胺酶绝大多数有质粒、转座子、整合 子等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因此易于在同种或 不同种细菌传播。
目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命名较紊乱,有以首位感 染者的名字命名(TEM源自希腊一名叫Tem oniera的病人名字)、
15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有以较高水解能力的底物(药物)命名(OXA源自 苯唑青霉素Oxacillin,CTX-M源自 头孢噻肟修饰能强cefo taxime-mo dified)、有以首次发现的医院命名(DH A源自沙特Dhahram医院,MIR源自美 国Miriam医院)等。
四、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耐药
7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五、细菌的主动泵出功能所致耐药
(一)转运蛋白 (二)外排泵
8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六、细菌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而致 耐药
(一)青霉素结合蛋白编码基因突变 (二)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突变 (三)16SrRNA、23SrRNA基因突变
现就细菌耐药分子机制作扼要介绍如下。
3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一、细菌产抗菌药物钝化酶而致耐药
(一)β内酰胺酶类
1.β内酰胺酶 2.金属β内酰胺酶 3.质粒型头孢菌素酶
(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三)红霉素类钝化酶
1.红霉素酯酶 2.红霉素磷酸转移酶 3.维及尼亚霉素酰基
转移酶
OXA-23至OXA-27基因表达产物尽管也能水解 碳青霉烯类药物,但并不是MBLs。
13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3.质粒型头孢菌素酶:质粒型头孢菌素酶(pAmpC) 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药物。
世界各地已发现的pAmpC酶基因型达30种。根据 基因同源性可分5组或6组。
10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目前已发现ESBLs编码基因家族除TEM、 SHV外,还有CTX-M、OXA、PER、V EB、GES/IBC等。
每个基因家族已发现的基因型有数个、数十个至 百余个不等,
11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产ESBLs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摩氏摩根菌、奇异 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G+菌、G-菌均已发现可产此酶。
22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二、细菌产酶(蛋白)保护抗菌药物作用靶位而耐 药
23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核糖体保护蛋白(RPPs) 由tetM基因编码,该蛋白能阻遏四环素与细 菌核糖体结合,从而使药物失去作用。淋病奈瑟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 菌、李斯特菌、加德纳菌均可获得内含tetM 基因的质粒而耐四环素。
12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2.金属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MBLs)是数类以金 属离子为活性中心的β内酰胺酶,能水解青霉素、头孢菌 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能耐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主要编码基因为IMP和VIM基因家族。
产MBLs菌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 雷伯菌。
此酶产生菌已报道的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 菌、变形杆菌等。
19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2.红霉素磷酸转移酶:由mphA、mphB、 mphC基因编码,其表达产物可使红霉素脱氧 二甲胺己糖C-2’位置发生磷酸化或糖基化而 失活。
产此酶菌有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20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四)氯霉素酰基转移酶
4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二、细菌产酶(蛋白)保护抗菌药物作用 靶位而耐药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 (20/9/26
三、细菌获得功能取代蛋白(酶)而耐药
(一)PBP2’ (二)连接酶:
6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9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一、细菌产抗菌药物钝化酶而致耐药 (一)β内酰胺酶类
1.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最初于20世纪60 年代发现,主要水解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由TEM1、TEM-2和SHV-1基因编码。
而后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过度使用,细菌长期暴 露于药物中,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产生能同时耐青 霉素、头孢菌素Ⅰ~Ⅲ代(部分可耐头孢菌素Ⅳ 代)药物,被称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16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可分3类: 乙酰转移酶,由aac基因家族编码; 核酸转移酶,由aph基因家族编码; 核苷转移酶,由ant基因家族编码 (核苷转移酶曾称腺苷转移酶,由aad基因家 族编码)。
已发现的基因型已超过30种。
17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AMEs基因位于多数整合子上,传播迅速。
PCR为AMEs基因灵敏、特异、快捷的检测 方法。
18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三)红霉素类钝化酶
1.红霉素酯酶:肠杆菌可携带ereA、er eB基因表达红霉素酯酶使红霉素酯解失活,e reA/ereB基因由质粒介导。
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
前言
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应用,使人类寿命至少延长了 15年。
但由于人、畜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细菌的耐药 率逐年上升,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 卫生问题。
专家估计细菌耐药在本世纪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 胁将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2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2020/9/26
3.维及尼亚霉素酰基转移酶:此酶在葡萄球菌 中由vatA、vatB、vatC编码;在肠 球菌中有vatD、vatE编码。
其表达产物对维及尼亚霉素活性有修饰作用。
21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四)氯霉素酰基转移酶:此酶由cat基因家族编 码,其表达产物修饰氯霉素使之失活。
产pAmpC的细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 异变形杆菌等。
14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以上β内酰胺酶绝大多数有质粒、转座子、整合 子等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因此易于在同种或 不同种细菌传播。
目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命名较紊乱,有以首位感 染者的名字命名(TEM源自希腊一名叫Tem oniera的病人名字)、
15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有以较高水解能力的底物(药物)命名(OXA源自 苯唑青霉素Oxacillin,CTX-M源自 头孢噻肟修饰能强cefo taxime-mo dified)、有以首次发现的医院命名(DH A源自沙特Dhahram医院,MIR源自美 国Miriam医院)等。
四、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耐药
7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五、细菌的主动泵出功能所致耐药
(一)转运蛋白 (二)外排泵
8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六、细菌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而致 耐药
(一)青霉素结合蛋白编码基因突变 (二)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突变 (三)16SrRNA、23SrRNA基因突变
现就细菌耐药分子机制作扼要介绍如下。
3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一、细菌产抗菌药物钝化酶而致耐药
(一)β内酰胺酶类
1.β内酰胺酶 2.金属β内酰胺酶 3.质粒型头孢菌素酶
(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三)红霉素类钝化酶
1.红霉素酯酶 2.红霉素磷酸转移酶 3.维及尼亚霉素酰基
转移酶
OXA-23至OXA-27基因表达产物尽管也能水解 碳青霉烯类药物,但并不是MBLs。
13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3.质粒型头孢菌素酶:质粒型头孢菌素酶(pAmpC) 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药物。
世界各地已发现的pAmpC酶基因型达30种。根据 基因同源性可分5组或6组。
10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目前已发现ESBLs编码基因家族除TEM、 SHV外,还有CTX-M、OXA、PER、V EB、GES/IBC等。
每个基因家族已发现的基因型有数个、数十个至 百余个不等,
11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产ESBLs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摩氏摩根菌、奇异 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G+菌、G-菌均已发现可产此酶。
22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二、细菌产酶(蛋白)保护抗菌药物作用靶位而耐 药
23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核糖体保护蛋白(RPPs) 由tetM基因编码,该蛋白能阻遏四环素与细 菌核糖体结合,从而使药物失去作用。淋病奈瑟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 菌、李斯特菌、加德纳菌均可获得内含tetM 基因的质粒而耐四环素。
12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2.金属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MBLs)是数类以金 属离子为活性中心的β内酰胺酶,能水解青霉素、头孢菌 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能耐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主要编码基因为IMP和VIM基因家族。
产MBLs菌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 雷伯菌。
此酶产生菌已报道的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 菌、变形杆菌等。
19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2.红霉素磷酸转移酶:由mphA、mphB、 mphC基因编码,其表达产物可使红霉素脱氧 二甲胺己糖C-2’位置发生磷酸化或糖基化而 失活。
产此酶菌有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20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四)氯霉素酰基转移酶
4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二、细菌产酶(蛋白)保护抗菌药物作用 靶位而耐药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 (20/9/26
三、细菌获得功能取代蛋白(酶)而耐药
(一)PBP2’ (二)连接酶:
6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9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一、细菌产抗菌药物钝化酶而致耐药 (一)β内酰胺酶类
1.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最初于20世纪60 年代发现,主要水解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由TEM1、TEM-2和SHV-1基因编码。
而后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过度使用,细菌长期暴 露于药物中,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产生能同时耐青 霉素、头孢菌素Ⅰ~Ⅲ代(部分可耐头孢菌素Ⅳ 代)药物,被称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16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可分3类: 乙酰转移酶,由aac基因家族编码; 核酸转移酶,由aph基因家族编码; 核苷转移酶,由ant基因家族编码 (核苷转移酶曾称腺苷转移酶,由aad基因家 族编码)。
已发现的基因型已超过30种。
17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AMEs基因位于多数整合子上,传播迅速。
PCR为AMEs基因灵敏、特异、快捷的检测 方法。
18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三)红霉素类钝化酶
1.红霉素酯酶:肠杆菌可携带ereA、er eB基因表达红霉素酯酶使红霉素酯解失活,e reA/ereB基因由质粒介导。
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
前言
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应用,使人类寿命至少延长了 15年。
但由于人、畜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细菌的耐药 率逐年上升,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 卫生问题。
专家估计细菌耐药在本世纪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 胁将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2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2020/9/26
3.维及尼亚霉素酰基转移酶:此酶在葡萄球菌 中由vatA、vatB、vatC编码;在肠 球菌中有vatD、vatE编码。
其表达产物对维及尼亚霉素活性有修饰作用。
21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0/9/26
(四)氯霉素酰基转移酶:此酶由cat基因家族编 码,其表达产物修饰氯霉素使之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