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溶出度技术及体内外相关性研讨会日程-中国食品药品检定
溶出度指导原则
附件1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度试验得一般要求;(2)根据生物药剂学特性建立溶出度标准得方法;(3)溶出曲线比较得统计学方法;(4)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即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代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得一般考虑。
本指导原则还针对药品得处方工艺在批准后发生变更时,如何通过溶出度试验确认药品质量与疗效得一致性提出了建议。
附录对溶出度试验得方法学、仪器与操作条件进行了概述、二、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得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得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得溶解以及在胃肠道得渗透。
由于药物得溶出与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外溶出度试验有可能预测其体内行为。
基于上述考虑,建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与胶囊)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有下列作用:1、评价药品批间质量得一致性;2.指导新制剂得研发;3。
在药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与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与疗效得一致性。
在药品批准过程中确定溶出度标准时,应考虑到药物得溶解性、渗透性、溶出行为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以保证药品批间质量得一致性、变更以及工艺放大前后药品质量得一致性。
对于新药申请,应提供关键临床试验与/或生物利用度试验用样品以及其她人体试验用样品得体外溶出度数据、对于仿制药申请,应在溶出曲线研究得基础上制定溶出度标准。
无论就是新药还就是仿制药申请,均应根据可接受得临床试验用样品、生物利用度与/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用样品得溶出度结果,制定溶出度标准、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得溶解性与渗透性,推荐以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Amidon 1995):1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2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3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4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上述分类原则可作为制定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得依据,也可用于预测能否建立良好得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体内外相关性及溶出度探讨
[ 9 陈 惠 , 倩 华 . 楼 组 织 培养 中植 株再 生 的 研 究 [ ] 中 2] 梁 栝 J.
草 药 ,9 6,7 2) 7 7—7 0. 1 9 2 (1 : 3 4
[ O 杨 晓 伶 , 关 荣 , 端 鹏 , . 楼 的 组 培 快 繁 技 术 研 3] 金 杨 等 栝 究 [ ] 中药 材 ,0 6 2 ( 1 : 1 9~1 3 . J. 2 0 ,9 1 ) 1 2 0 1
社 .0 3 22 4—2 2 7 2 0 : 2 2 .
[ 3 黎 红 . 外 荧 光 法 鉴 别 瓜 蒌 类 药 材 [ ] 中 药 材 ,95 3] 紫 J. 19 ,
1 3 1 2 8( ):3 .
[8李德祥 , 广. 蒌栽 培技术研 究 []基层 中药 杂志 , 2] 叶 瓜 J.
收 稿 日期 : 0 0— 7— 8 修 回 日期 :0 0一l 0 21 0 2; 21 1— 4 ( 辑 陶 珠 ) 编
文章编号 : 0 — 90 21 )2 01 — 4 1 1 6 1(00 1 — 04 0 0
-药 学 研 究
・
中药 口服 固体 制剂 体 内外 相关 性 及溶 出度 探讨
版《 国药 典》 定 了地 高 辛 片 的溶 出度 和释 放 度 英 规 检查 , 18 于 9 8版 引 入 溶 出 度检 查 法 ;9 1年 《日本 18
性 质衍生 的参数 ( t 、 … 或 A C 与同一制剂 的 如 … C U )
药局方 》 1 第 0版 首 次 收载 溶 出度 试 验 。我 国从 2 0 世纪 7 0年代末 已开 始研 究 中 药 口服 固体 制剂 的溶 出度 , 在 1 8 并 9 5版 《 国药 典 》 次 收 载 了 7个 化 中 首
溶出度试验评价_预测固体口服制剂生物等效性的研究进展_胡昌勤
45
中国新药杂志 2014 年第 23 卷第 1 期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4,23(1)
解以及药物的溶出等多个步骤。动态激光衍射技术 [23 - 24 ] ; 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凝集程度对溶出率的影响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口服制剂溶出 [25 - 26 ] ; 此外, 过程中粒子产生的速率 红外成像技术 可以用来分析药物制剂本身的均匀性, 并可以较好 [27 ] 的与药物溶出实验中的变异相关联 。 3 溶出度测定方法 溶出度测定条件选择主要是依据对胃肠道环境 的模拟结果。 通常需考虑对胃内的 pH 和酶、 表面 张力、 胃液体积、 温度及肠道内的 pH、 压力等因素。 , 在体外溶出试验中 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出装置和溶 出介质, 实现对胃肠道环境的模拟。 3. 1 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溶出度检查装置一般由“模拟生理装置 ” 如“模 。“模拟生理装置 ” 拟胃” 和检测装置两部分构成 是 一种程序控温的药物溶解装置, 用以模拟机体的生 理环境, 通常控制温度为 37 ℃ , 酸度值针对不同的 药物可有所不同。 根据溶解装置的不同, 溶出度检 查方 法 有 桨 法 ( paddle apparatus ) 、 转 篮 法 ( basket apparatus) 、 往 复 筒 法 ( reciprocating cylinder ) 、 流通 through cell ) 、 池法( flow桨碟法 ( paddle over disk ) 、 转筒法 ( cylinder ) 和往复支架法 ( reciprocating holder) 等。根据药物在介质中的溶出类型, 溶出度测定 方法可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搅拌或旋转强制 介质产生对流, 使得药物在介质中溶出, 如转篮法、 桨法等; 另一类是基于介质的自然对流, 使样品一直 暴露于均匀无涡流的新鲜介质中, 并保持漏槽条件 [28 ] 使得药物在介质中溶出, 如循环法和流通池法 。 有关药物溶出度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已有专门的 [29 ] 综述 。 目前药典溶出度检查中使用最多的溶出介质有 水、 各种浓度的盐酸溶液、 磷酸盐缓冲液和醋酸盐缓 冲液; 在测定某些不易溶于上述溶出介质的药品成 分时会在溶出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 ; 对 难溶性药物也会在水相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有机溶 剂。同种药品在不同的溶出介质中溶出度有时会有 很大的差异, 选用何种溶剂, 应考察其是否与药品的 体内生物利用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不应按其在溶 剂中的溶出量来选择。由于测定药品体外溶出度的 目的主要是为了反映其在体内的释放情况 。因此应 选取接近消化道体液的环境作为溶出介质 。人在禁 食情况下胃肠道的 pH 为: 胃 1. 4 ~ 2. 1 , 十二指肠 4. 9 ~ 6. 4 , 空肠 4. 4 ~ 6. 6 , 回肠 6. 5 ~ 7. 4
对《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解读
附件1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度试验的一般要求;(2)根据生物药剂学特性建立溶出度标准的方法;(3)溶出曲线比较的统计学方法;(4)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即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代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考虑。
本指导原则还针对药品的处方工艺在批准后发生变更时,如何通过溶出度试验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提出了建议。
附录对溶出度试验的方法学、仪器和操作条件进行了概述。
二、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
由于药物的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外溶出度试验有可能预测其体内行为。
基于上述考虑,建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和胶囊)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有下列作用:1.评价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2.指导新制剂的研发;3.在药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和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在药品批准过程中确定溶出度标准时,应考虑到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溶出行为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以保证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变更以及工艺放大前后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对于新药申请,应提供关键临床试验和/或生物利用度试验用样品以及其他人体试验用样品的体外溶出度数据。
对于仿制药申请,应在溶出曲线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溶出度标准。
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申请,均应根据可接受的临床试验用样品、生物利用度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用样品的溶出度结果,制定溶出度标准。
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推荐以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Amidon 1995):1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2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3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4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上述分类原则可作为制定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的依据,也可用于预测能否建立良好的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
萘普生钠片溶出度测定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
vv o r lt n io c r ai e o
萘普 生钠 ( arxnsdu 为 苯丙 酸类 非 甾体 n poe oim) 抗 炎药 , 因其能 选 择性 抑 制 C X O 2而具 有 较 强 的镇 痛 消炎作 用 , 临床 上 主要 用 于 风 湿性 及 类 风湿 性 关 节炎、 骨关 节炎 、 强直 性 脊 柱炎 、 腱 炎及 急性 痛 风 肌
Dis l to e tme h d i prx n s d u tblt d p e P s us d frdee mi to fds out n i i o T o c n r— so u in ts t o n na o e o i m a es a o t d by US wa e tr nain o is l i n vt . he c n e ta o o r
萘 普 生钠 片 的溶 出度 方 法合 理 , 以较 好反 映体 内吸收 情 况 。 可 关键 词 萘普 生钠 片; 体外溶 出度 ; 内外相 关性 体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6— 1 l 2 0 ) 3—0 1 — 3 10 0 l ( 0 8 0 2 1 0 中图分类号 : 9 7 R 1
L i , I i , H i— n H N G i i g( h n h i nt u rF o n rgC nrl S a g a 2 1 0 , hn ) E J n L U Q a S I nmi,C E u— a a n J l n S a g a Is tt f o d a dD u o t , h n h i 0 2 3 C ia i eo o
A S R C Ob et e T u ytedso t no a r e o i a l sa d e a a io/i v o cr l i .Meh d : B T A T jci : os d i l i f p o n s d m t e n v l t i v r v t h s uo n x u b t u en t n i o ea o v r tn to s
溶出度测定仪检定操作规程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溶出度测定仪检定操作规程。
责任:由工程部制订、审核,质量保证部批准并颁发,工程部计量室执行。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溶出度测定仪检定人员。
定义:无相关定义。
内容:一检定项目及技术要求1. 转蓝旋转时摆动幅度≤1.0mm.。
2. 桨板旋转时摆动幅度≤0.5mm.。
3. 调速范围 25—200转/分钟。
4. 稳速误差≤预计转速的±4%。
5. 温控误差 37℃时≤±0.5℃。
6. 转轴与溶出杯的同轴度≤φ2 mm。
7. 校正片测试应在规定的溶出速率范围或应符合规定。
二检定条件1. 仪器的防震安放将仪器在防震的水平台上放稳后,用水平仪调节仪器水平。
2. 秒表3. 温度范围5--50 ℃、分度值为0.1度的温度计。
4. 溶出度测试用的校正片及配制测试用的溶剂。
三检定方法1. 转动轴的偏心度用眼睛观察应无明显晃动。
2. 转速2.1.在转动轴上设一个固定点,用秒表计时,目视计数检测。
六个杯子中的转动轴,其转速均应一致。
2.2.用转速测定仪测定,测定的结果应与电子显示的转速一致。
3. 稳控精度将该品种所规定的溶剂脱气,并按规定量置于溶出杯中,开启仪器的予置温度,一般应根据室温情况,可稍高于37℃以使溶出杯中溶剂的温度为37℃,应用0.1分度的温度计,逐一在溶出杯中测量,六个溶出杯之间的差异应在0.5℃之内。
4. 转轴与溶出杯的同轴度仪器的每个溶出杯孔旁,有三个偏心轮,应调整三个偏心轮的位置,使溶出杯固定于中心位置上,再调整第六个杯的位置,然后再调整其他四个杯的位置。
取直角三角板,检查转动轴与溶出杯平面的垂直度。
5. 校正片的测试5.1溶出介质的制备取磷酸二氢钾6.80g,加氢氧化钠1.58g,用水稀释至1000ml,即得磷酸盐缓冲液(pH7.40±0.05)。
将配制好的磷酸盐缓冲液加热至41℃,趁热减压过滤(0.45um),减压条件下电磁搅拌5分钟或超声脱气5分钟。
也可采用其它等效的脱气方法,使溶出介质中的溶解氧不超过2.8mg/L即可。
论溶出度试验条件的选择对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的影响
目 的:
保证口服固体制剂对于不同患者均能具有 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使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药 品均能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
手 段:
对体外溶出度试验进行全面、细致、深入 的研究;更为科学、有效地利用体外溶出度试 验来评价和提高体内生物利用度。
结 果:
通过对溶出度试验的严格要求,大大推动 了制药企业对制剂工艺的充分、详尽研究;提 升了药品的内在品质和临床疗效!
溶出度
100 80 60 40 20 0
100 80 60 40 20 0
100 80 60 40 20 0
0
20 40 60 Time (min)
体内血药浓度
0.8
0.6
A
0.4
B
0.2
0.0 0.8
0.6
A
0.4
B
0.2
0.0
0.8
0.6
A
0.4
B
0.2
0.0
0
2
4
6
Time (h)
如果某制剂,仅在pH 1.2条件下溶出较 好,在pH 6.8条件下溶出较差,结果也许只 能保证对于胃酸正常的患者吸收良好,而对 胃酸缺乏的患者可能就会很差了。
0.6
Tablet B
60
0.4
40
0.2 20
0
0
20
40
60
Time (min)
0.0
0
2
4
6
Time (h)
体外溶出度试验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典型相关性
3.5 3.0
Cmax (ng/ml)
2.5 2.0 1.5 1.0
0.5
0.0 0
20
40
中美日三国溶出度区分
【一致性】国内外溶出度相似因子f2评价方法的应用——中日美三国指导原则相似因子f2的应用比较溶出度作为口服固体制剂关键质量属性,科学合理地评价口服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行为,对判断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尽管仿制药与参比制剂溶出行为相似并不意味着临床疗效一致,但是体外溶出行为不一致临床疗效大部分不一致,因此体外溶出度评价作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一个工具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方法包括模型依赖法和非模型依赖法,其中相似因子f2为各国公认的最常见的溶出度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相关指导原则相似因子f2的应用比较,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中日美三国指导原则相似因子f2的应用比较表指导原则项目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国)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草案)2013.12.31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美国)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日本)溶出实验条件溶出装置:应选用中国药典收载的方法,如篮法和桨法,必要时可采用往复筒法或流通池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
溶出介质体积:一般为500、900或1000 mL试验温度:37±0.5 ℃转速:一般情况下篮法的转速为50~100 转/分钟;桨法的转速为50~75转/分钟。
溶出装置:推荐使用篮法、桨法,必要时可对其进行适当改装;溶出介质体积:一般为500、900或1000 mL试验温度:37±0.5 ℃转速:一般情况下篮法的转速为50~100 转/分钟;桨法的转速为50~75转/分钟。
溶出装置:最好采用转篮法和桨法,如有需要可考虑采用往复筒法或流通池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
溶出介质体积:一般为500、900或1000 mL试验温度:37±0.5 ℃转速:篮法的转速为50~100 转/分钟;桨法的转速为50~75转/分钟。
⑴口服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溶出装置:桨法溶出介质体积:原则上900ml试验温度:37±0.5 ℃转速: 50转或者100转;⑵口服缓(控)释制剂:溶出装置:桨板法、转篮法,甚至是崩解试验装置均可,但要详细说明选择理由。
溶出度指导原则
附件 1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度试验的一般要求;(2)根据生物药剂学特性建立溶出度标准的方法;(3)溶出曲线比较的统计学方法;(4)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即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代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考虑。
本指导原则还针对药品的处方工艺在批准后发生变更时,如何通过溶出度试验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提出了建议。
附录对溶出度试验的方法学、仪器和操作条件进行了概述。
二、背景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
由于药物的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外溶出度试验有可能预测其体内行为。
基于上述考虑,建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和胶囊)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有下列作用:1.评价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2.指导新制剂的研发;3.在药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和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在药品批准过程中确定溶出度标准时,应考虑到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溶出行为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以保证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变更以及工艺放大前后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对于新药申请,应提供关键临床试验和/或生物利用度试验用样品以及其他人体试验用样品的体外溶出度数据。
对于仿制药申请,应在溶出曲线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溶出度标准。
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申请,均应根据可接受的临床试验用样品、生物利用度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用样品的溶出度结果,制定溶出度标准。
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推荐以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Amidon 1995):1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2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3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4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上述分类原则可作为制定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的依据,也可用于预测能否建立良好的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
浅谈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当前位置:科学研究>>电子刊物>>电子刊物详细发布日期20071130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标题浅谈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建立作者王亚敏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五部王亚敏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是评价和控制药品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评估制剂的批次质量、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保证处方工艺等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的“溶出度测定法”种,对转篮法(一法)和桨法(二法)小杯法(三法)的仪器装置、测定方法和结果判定标准给予了较详细的规定。
但是,如何研究和建立一个有效的溶出度检查方法,是药品研发者和生产者更加关注的问题。
本文参考拟在新版美国药典中增加的<1092>章节“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建立和验证”(The dissolution Procedur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重点介绍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建立相关内容。
1、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在建立溶出度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对于原料药,有两方面需要了解,一是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或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二是药物在溶液状态下的药物的稳定性。
由于溶出度检查方法要求药物在选择的介质中可以满足漏槽条件的要求,了解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对介质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当通过调节介质组成(如表面活性剂、pH、缓冲液等)以达到漏槽条件时,需注意评估表面活性剂、pH、缓冲液对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药物pH 溶解度曲线的测定应在37±1℃下进行,测定pH1.0 7.5的水性介质中药物的溶解度。
pH值测定个数需依据药物的离子化特性来决定,例如,当药物的pka为3 5时,药物的溶解度应在pH=pka, pH=pka+1, pH=pka-1, pH=1和pH=7.5处测定,pH值测定个数应可以满足准确绘制pH 溶解度曲线的需要。
CDE解读:豁免BE
CDE解读:豁免BE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发布的《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若湎足一定条件可允许豁免部分规格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并分常释和调释制剂2种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常释片剂和胶囊,一般采用申报的最高规格进行单次给药的空腹及餐后BE研究,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其他规格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可豁免:①试验规格制剂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
②各规格制剂在不同PH介质中体外溶出曲线相似。
③各规格制剂的处方比例相似,对于制剂处方比例相似的要求与FDA基本一致,包括不同规格之间组成比例相似、高活性药物(原料药占制剂重量比例低)的情况。
其次,对于调释制剂,一般采用申报的最高规格进行单次给药的空腹及餐后BE研究,若以下条件全部满足,则可以认为调释制剂的其他规格与相应规格的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①其他规格制剂的活性和非活性组分组成比例与试验规格的受试制剂相似。
②其他规格制剂的释药原理与试验规格的受试制剂相同。
③各规格制剂体外溶出试验结果相似。
同时建议至少在3种不同PH溶媒(例如PH1.2,4.5和6.8)中通过f2值判断其他规格的溶出曲线与BE研究中受试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
除上述指导原则外,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年发布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也对规格豁免的情况进行了简单说明:对于多规格药品,当药物具有线性动力学的特点且不同剂量规格药品处方组成比例相似时,可对最大剂量规格的药品开展BE研究,基于充分的溶出度比较试验,可以豁免小剂量规格药品的体内研究。
处方组成比例相似性的判定可参见《己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变更药品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项下的相应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与FDA/EMA不同,国内尚未有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南发布。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于2017年对EMA和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开展了翻译工作并公布在官网,以期对我国正在开展的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溶出度试验国内外-讲课
依据
人体内对药物的吸收部位主要是消化道。 体内环境正常者或体质强壮者,胃肠道内 存在有正常量和正常pH 值的胃酸和肠液; 体内环境非正常者或体质虚弱者,胃酸和 肠液的量及pH 值会各种各样。据文献报道, 随年龄的增长,胃酸缺乏人群的比例会逐 渐增多,50 岁人群中有约50%,60、70 岁 人群中则有近70%,因此,人体内环境各 异,不能一概而论。
日本在进行药品质量再评价中拟定以 下四种基本溶出介质来涵盖消化道内的体 液,且要求在以下四种溶出介质中均应有 “一定弧度”的溶出曲线,以便能保证该 药品用于任何患者时,均有一定的疗效。
(1) pH = 1.2 溶液(取氯化钠2.0g,加水适量使溶解, 加HCl7ml,再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Chp通常采 用的0.1mol/L HCl液。 (2) pH = 4.0 醋酸盐缓冲液(0.05mol/L 醋酸0.05mol/L 醋酸钠=16.4:3.6;且若参比制剂在6 h内 仍未能达到85%以上的溶出,则可追加其他pH 值的缓冲 液)。该介质的离子浓度较我国药典附录中记载得低, 且在该介质里的溶出度试验研究,我国目前还进行得比 较少。 (3) pH = 6.8 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4g 和无 水磷酸氢二钠3.55g,加水适量使溶解后,定容至 1000ml,再稀释一倍,即得。离子浓度较Chp附录中记 载的低)。 (4) 水
三、近年来溶出度测定的进展
1.日本于1998 年推出的“药品品质再評价工程” 主要目的是保证口服固体制剂对于不同患者均能具有 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使同一制剂的不同产品均能具有 相同的生物等效性。 采用的手段是“在严格的溶出度试验条件下,在各种 介质中均具有较高的、一定的溶出曲线”来提高体内 外相关性,从而推动对药品对制剂工艺的研究。
总局关于发布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的通告(2016年第78号)
总局关于发布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的通告(2016年第78号)来源:CFDA总局关于发布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的通告(2016年第78号)2016年04月29日为规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过程中,各药品生产企业、研究单位和药品检验机构开展体外溶出试验时,应遵照本指导原则;药品检验机构应加强对企业开展溶出度仪机械验证的技术指导;溶出度仪生产商和销售商应优化相应的技术服务。
特此通告。
附件: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6年4月28日附件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中,口服固体制剂体外溶出试验所用溶出度仪的机械验证。
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中的溶出度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中第一法和第二法的仪器装置。
为保证体外溶出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使用的溶出度仪应满足《中国药典》要求,同时还需满足本指导原则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二、验证前检查目视检查以下部件:(一)溶出杯杯体光滑,无凹陷或凸起,无划痕、裂痕、残渣等缺陷。
(二)篮篮体无锈蚀,无网眼堵塞或网线伸出,无网眼或篮体变形等现象。
(三)篮(桨)轴篮(桨)轴无锈蚀,桨面涂层(Teflon或其他涂层)光滑、无脱落。
三、测量工具可采用单一测量工具(如倾角仪、百分表、转速表和温度计等),也可采用模块化的集成测量工具。
各种测量工具均应符合相关的计量要求。
四、技术要求对溶出度仪进行机械验证时,应将待测部件置于正常试验位置,按以下方法进行验证。
(一)溶出度仪水平度在溶出杯的水平面板上从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两次测量的数值均不得超出0.5°。
(二)篮(桨)轴垂直度紧贴篮(桨)轴测量垂直度,再沿篮(桨)轴旋转90°测量,每根篮(桨)轴两次测量的数值均不得超出90.0°±0.5°。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想要口服固体制剂充分发挥其药效,就需要通过胃肠道溶出释放,并抵达体循环被患者所吸收,所以溶出度属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溶出度试验是一种体外试验方法,主要是模拟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出与崩解,在评价制剂质量、处方优化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就对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叙述,以期为药品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口服固体制剂在进入机体内后之所以能够发挥效果,是因为口服固体制剂经过胃肠道溶出释放后,到达体循环,进而被机体所吸收。
溶出度试验主要是模拟口服固体制剂胃肠道溶出、崩解的一种体外试验方法,不仅能够对制剂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还能够为效性试验提供信息,包括体内生物效性试验、体外替代效性试验等,并为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提供相应指导[1]。
在测定溶出度时,其主要条件是结合胃肠道的实际环境来进行合理选择,包括胃肠道组成部分、pH值、流体力学等。
在传统溶出度测定方法中,溶出装置的运动状态较为单一,溶出介质的组成成分较为单一,与胃肠道环境有着较大差距,无法与体内外建立起良好相关性,所以需要寻找与生理条件相关的溶出度测定方法[2]。
就目前而言,国内、国外研究者通过大量研究来有效改进口服药物溶出技术。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包括溶出装置、溶出介质,同时对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对未来溶出技术提出展望。
1.溶出介质就目前而言,按照胃肠道模拟情况以及组成情况,当前所应用的溶出介质可以分为三种,即普通介质、生物相关性介质、双相介质。
1.1普通介质水与各种pH值缓冲盐溶液是溶出度试验中常见介质,属于普通介质。
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溶出介质为磷酸盐缓冲液,不过有学者认为缓冲能力最好的生物相关性溶液为碳酸氢盐缓冲液,其中Varum等人对pH值5.6的碳酸氢盐缓冲液展开研究,其结果显示能够加速泼尼松龙肠溶片在小肠上端的溶出,有着较为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基于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模拟技术的法罗培南钠片的有效性评价
收稿 日期 :2017.09.25 基金项 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 H(No.2015ZX09303001001):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 目(No.2016ZDJS07A04);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 研究院发展类项 目(No.FZL2017—021 作者简介 :刘广桢 ,男 ,生于 198O年 ,副主任药师 ,主要从事 药物质量 分析与研究,E-mail:lgzsfda@163.oom 通讯作者 ,凌 霄,E-mail:xiaoling6551@126.corfl;胡 昌勤 ,E—mail:hucq@nicpbp.org.cn
基于体外溶 出和体 内吸收模拟技术 的法罗培 南钠 片的有 效性评价 刘 广桢等
法 罗 培 南 钠 是 国 内第 一个 上 市 的 口服 碳 青 霉烯 2O、30、45 ̄[160min时 ,取 溶 液 适 量 ,滤 过 ,精 密
分相似 ,但 计算机模 拟结果显示 其体 内的药 时 曲线与参 比制剂基本 一致 。结论 国产法 罗培南钠片 与参 比制剂 具有生物等 效
性 ,均为有 效制 剂。
关键词 :法罗培南钠片 ;计算机模拟 ;溶 出度 ;体 内外相关 性;生物 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志码 :A
Bioequivalent evaluation of faropenem sodium tablets based on /n vitro dissolution and /n vivo absorption sim ulation technology
药物溶出度及其测定方法的进展
药物溶出度及其测定方法的进展Ξ王丽琴(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 300070)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687(2002)0520032202 溶出度测定法是在体外对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有效的替代方法,也是保证和衡量固体口服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是否合理和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
它以科学先进的测定手段替代了过去的崩解时限检查,从而提高了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的科学性,保证了药品的临床疗效。
本文就溶出度与崩解时限的关系、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溶出度及其测定法的影响因素、溶出度实验方法的研究内容以及在药物分析上的应用及最新进展等综述如下:1 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方法目前几个主要国家药典收载的方法均以采用的仪器命名的,《中国药典》(2000版)收有转篮法、浆法及小杯法3种方法。
《美国药典》(24版)也同样收载有转篮法及浆法,另外,对测定药物释放度的品种还收载了5种测定装置,如流池法等。
《日本药局方》(14版)收载有转篮法及浆法,《英国药典》(2000版)也收载有转篮法、浆法及流池法。
2 溶出度与崩解时限的关系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到达作用部位,药物能否到达作用部位以及到达的速度和程度,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片剂为例,服药后,药物首先必须经过崩解、分散,然后才能溶解而被吸收产生疗效。
所以,各国药典对一些片剂均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它对药物疗效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但是另有许多实验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例如G L evy和H ayes[1]在做阿司匹林实验时,发现体外崩解时间不能说明体内的有效性。
崩解时限检查只能控制药物溶出最初阶段,而后面继续分散和溶解过程都是崩解时限控制不了的,因此提出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程度与体内吸收情况的关系才更加密切。
3 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生物利用度是人和动物服药后通过血或尿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来反映药物制剂在体内可能被吸收利用的程度进而推断疗效。
从理论上讲,药物的体内实验和临床研究才是评价制剂的最根本和最可靠的依据。
口服药物溶出技术与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口服药物溶出技术与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付晓峰;柯学【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2(20)2【摘要】溶出度不仅是口服药物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建立体内外相关性的基础.传统溶出方法由于自身局限,所建立的体内外相关性程度不高.近年来,国内外对口服药物溶出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其预测体内外相关性的水平.本文对溶出介质、溶出装置以及模型药物与体内外相关性进行了综述.根据模型药物的BCS分类,选择合适的溶出装置和生物相关介质能够获得较好的体内外相关性.%Dissolu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oral drug quality, but also the basis to study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correlation (IVIVC). Due to their natural limitations, traditional dissolution methods can't establish desirable IVIVC. In recent years,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agents have done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n the dissolving techniques of oral drug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predicting IVIVC. This article reviewC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issolution media, dissolution apparatus, model drugs and IVIVC.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a model drug in the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appropriate choice of dissolution apparatus and biorelevant media can achieve a better IVIVC.【总页数】6页(P142-147)【作者】付晓峰;柯学【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相关文献】1.矿产品中污染物溶出方法及溶出特征的研究进展 [J], 王振坤;孙鑫;臧世阳;李权斌;王昊云;胡德新;冯爽;张弛;边涛2.口服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试验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展 [J], 赵悦清;柳文洁;程泽能3.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法研究异欧前胡素溶出特征及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相关性分析 [J], 徐雪芳;李超;王洋洋;黄聪;何新4.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法研究异欧前胡素溶出特征及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相关性分析 [J], 徐雪芳;李超;王洋洋;黄聪;何新;;;;;;;;5.基于单池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评价格列吡嗪不同制剂的释药特征及其体内外相关性 [J], 寻明金;Yaro Peter;谷升盼;何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IVIVC)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IVIVC)1993年,USP/AAPS/FDA主办的研讨会指出,体内外相关性(IVIVC)建立的目的是以溶出度试验替代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用IVIVC辅助制定溶出度质量标准。
缓控释制剂的定义缓释制剂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一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控释制剂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一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力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缓控释制剂的共同特点是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使药物按适当的速度缓慢进入体内,从而使血药浓度“峰谷”波动较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引起的不良反应,又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以维持疗效。
体外评价常用的体外评价方法也就是体外溶出释放度的测定,即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对制剂中药物释放的程度和速度进行测定;体外溶出释放度的测定既是口服缓控释制剂处方工艺筛选的重要指标,也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研发阶段,应考察药物在不同条件下(不同介质、不同方法、不同转速)下的释放度,以充分了解药物的释药特性,同时为后期确定质量标准中采用的释放度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测定溶出度的仪器首选I法(篮法)或II法(桨法),采用药典规定的转速(如篮法100rpm、桨法50-75rpm)。
某些情况洗,可使用III法(往复筒法)或IV法(流通池法)。
体内评价药物在体内的评价常用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作为指标,其中,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描述了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并经过肝脏最终到达体循环血液中的药量与口服剂量的比值;生物等效性(即BE 试验)是指药学等效制剂或可替换药物,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服用相同剂量,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体内外相关性IVIVC体内外相关性(in vitro - in viv cocorrelation, IVIVC)是将药物剂型体外的释药情况与其体内相应的应答关联起来,用数学模型描述药物体外性质(药物溶出的速率或程度)与体内特性(血药浓度或药物吸收量)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溶出度技术及体内外相关性研讨会日程2016年6月20日(星期一):全天办理注册报到2016年6月21日(星期二):第一天8:15 – 8:30 开幕式领导致辞8:30-9:15 溶出度技术在仿制药质量研究与生物等效评价中的地位与作用演讲者:中检院专家9:15-10:00 FDA 关于药品研发中溶出度、BE,IVIVC和豁免临床的相关技术指南演讲者:Utpal Munshi 博士(美国FDA BE办公室副主任)10:00 – 10:30: 茶歇10:30 -11:15: 国际溶出技术回顾、动态、及展望演讲者:Erika Stippler 博士(美国药典委员会)11:15 – 12:00: 欧美药品监管机构在溶出技术上的差异和协调努力演讲者:Vivian Gray女士(美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12:00 – 12:15 问答主持人:吕旭进博士和中方专家12:15 – 1:15 午餐1:15 – 1:30 美国药学会(AAPS)简介演讲者:Vivian Gray 女士(美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1:30-2:15 溶出试验在新药研发中扮演的角色演讲者:Johannes Krämer 博士(美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德国)2:15 –3:00 美国FDA对固体口服普通制剂溶出度研究的技术要求(案例分析)演讲者:Jian Hwa Han 博士(AAPS专家,美国)3:00-3:30 茶歇3:30 – 4:15 缓控释制剂质量研究中溶出度方法与技术要求(案例分析)演讲者:吕旭进博士(AAPS溶出度聚焦专家组主席,美国)4:15–5:00 美国药典流池法等溶出度测定方法及应用演讲者:Nikoletta Fotaki博士(AAPS 溶出度聚焦专家组主席,英国巴斯大学)5:00-5:15 问答与讨论主持人:Vivian Gray 女士(美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2016年6月22日(星期二):第二天8:00 – 8:15 回顾首日会议吕旭进博士和中方专家8: 15–9:00 体内外相关性与固体口服制剂的评估演讲者:Johannes Krämer 博士(美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德国)9:00 –9:45 USP机械校正和性能验证测试(PVT)演讲者:Erika Stippler 博士(美国药典委员会)9:45 –10:15 茶歇10: 15-11:00 中国药典与溶出度检测演讲者:中方专家11:00 –11:45 机械校正、自动化技术对药品溶出度质量研究的影响演讲者:中方专家11:45 – 12:00 问答与讨论主持人:Nikoletta Fotaki博士(AAPS 溶出度聚焦专家组侯任主席,英国巴斯大学)12:00 – 1:00 Lunch 午餐1:00 – 1:45 FDA固体口服制剂仿制药审评对溶出度研究及相似因子的要求(案例分析)演讲者:Vivian Gray 女士(美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1:45–2:30 生物药剂学与仿制药的研发演讲者:Nikoletta Fotaki博士(AAPS 溶出度聚焦专家组侯任主席,英国巴斯大学)2:30-3:00 茶歇3:00-3:45 体外溶出数据、动物和人体药代动力学数据在制剂研发中的应用演讲者:吕旭进博士(AAPS溶出度聚焦专家组主席,美国)3:45-4:30 反映人体生理环境并与临床相关的溶出度标准的建立演讲者:Jian Hwa Han 博士(AAPS专家,美国)4:30 – 4:45 问答与讨论主持人:Johannes Krämer 博士(美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德国)4:45-5:00 闭幕式吕旭进博士和中检院专家LECTURE SCHEDULEDay 18:15 – 8:30 Opening remarksXujin and Chinese ChairSession Chair: Xujin and Chinese Chair8:30-9:15 Application of dissolution testing in bioequivalence evaluation of generic drugs Speaker: Chinese regulator9:15-10:00 FDA guidance on dissolution,BE,IVIVC and Biowaver (or relevant topic) for R&D Speaker: Dr.Utpal Munshi (Deputy Director of BE Division,USFDA )10:00 – 10:30: Break10:30 -11:15: Compendial dissolution /drug release testing – overview and updates Speaker: Dr. Erika Stippler, (USP, USA)11:15 – 12:00: Differences and harmonization of CMC area of dissolution, EU/USperspectivesSpeaker: Vivian Gray, V. A.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Gray Consulting, USA)12:00 – 12:15 Question & answer sessionModerator: Xujin and Chinese Chair12:15 – 1:15 LunchSession Chair: Vivian Gray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Gray Consulting, USA)1:15 – 1:30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cientists (AAPS) Speaker: Vivian Gray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Gray Consulting, USA)1:30-2:15 Predictive dissolution testing for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Speaker: Dr. Johannes Krämer,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PHAST, Germany)2:15 –3:00 Dissolution method development for new drugs in solid dosage formsaccording to FDA Biopharmaceutics’ requirements - case studiesSpeaker: Dr. Jian Hwa Han (AAPS IVRDT FG Steering Committee, Abbvie, USA)3:00-3:30 Break3:30 – 4:15 Dissolution testing for evaluation and approval of new drugs in control or extended release dosage forms - case studiesSpeaker: Dr. Xujin Lu (AAPS IVRDT FG Chair, BMS, USA)4:15–5:00 Various dissolution devices in USP, such as Apparatus 4, with application case studiesSpeaker: Dr Nikoletta Fotaki (AAPS IVRDT FG Chair-Elect, University of Bath, UK)5:00-5:15 Question & answer sessionModerator: Vivian Gray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Gray Consulting, USA)Day 28:00 – 8:15 Summary of Day1Xujin and Chinese ChairSession Chair: Dr.Nikoletta Fotaki (AAPS IVRDT FG Chair-Elect, University of Bath, UK) 8: 15–9:00 IVIVC According to USP General Chapter <1088>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dosage formsSpeaker: Dr. Johannes Krämer,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PHAST, Germany)9:00 –9:45 USP perspective on the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Testing and mechanical calibration for USP Apparatus 1 and 2Speaker: Dr. Erika Stippler, (USP, USA)9:45 –10:15 Break10: 15-11:00 Dissolution in Chinese PharmacopeiaSpeaker: Chinese speaker11:00 –11:45 Mechanical calibration and automation and their impact to the quality of dissolution testingSpeaker: Chinese speaker11:45 – 12:00 Q uestion & answer session - Panel discussionModerator: Dr. Nikoletta Fotaki (AAPS IVRDT FG Chair-Elect, University of Bath, UK)12:00 – 1:00 LunchSession Chair: Dr. Johannes Krämer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PHAST, Germany)1:00 – 1:45 FDA requirements in dissolution testing for evaluation and approval of generic drugs in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including similarity factor - case studiesFDASpeaker: Vivian Gray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Gray Consulting, USA)1:45–2:30 Biopharmaceutics for generic drug products developmentSpeaker: Dr. Nikoletta Fotaki (AAPS IVRDT FG Chair-Elect, University of Bath, UK) 2:30-3:00 Break3:00-3:45 Dosage and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using animal and humanpharmacokinetics and exploratory pharmaceutics dataSpeaker: Dr. Xujin Lu (AAPS IVRDT FG Chair, BMS, USA)3:45-4:30 Development of biorelevant methods and setting clinically relevantspecifications for dissolutionSpeaker: Dr. Jian Hwa Han (AAPS IVRDT FG Steering Committee, Abbvie, USA)4:30 – 4:45 Question & answer session – Panel discussion 问答与讨论Moderator: Dr. Johannes Krämer (USP Dosage Forms Expert Committee, PHAST, Germany)4:45-5:00 C losing remarksXujin and Chinese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