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16讲1840到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标考纲】【课程标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考试大纲】(1)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高考回眸】【考情分析】①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就是列强对中国持续不断的侵略。
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讲,非常适合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比较容易考查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等,因此,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这部分内容。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仍然是今后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③日本侵华问题近几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后出题的可能性很大。
④在复习时应注意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应对策略】本专题内容集中在侵略与反侵略这条线索。
在客观上要统揽整个专题知识结构,重点抓住四次大的侵华战争。
在微观上,具体分析某次侵华战争时,应该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反抗史实及结果,进而再分析败因或胜因,及其危害或影响、教训、启示等。
版1A4纵左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十六
近代中国第十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反抗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㈠背景:根本原因——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迫切需要打中国的大门和市场;㈡时间:1840-1842年。
㈢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③关税要与英国协定。
㈣影响:鸦片战争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近代工业,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在思想领域还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中国人民反抗」: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近代中国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㈠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深入,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与丰富的原料,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
㈡时间:1856-1860年。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焚烧圆明园)㈢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㈠背景: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东北和台湾、占领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㈡经过:1894年7月战争爆发。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失利。
1895年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㈢《马关条约》内容:①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江苏)和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商品免除内地税等;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军民的斗争」:黄海大战中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战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以徐骧、丘逢甲、刘永福为首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㈠背景:19世纪末列强向帝国阶段过渡;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影响;㈡时间:1900-1901年。
新高考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复习16: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2021届新高考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知识点精汇二、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复习16: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原因中国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失地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对外贸易处于贸易顺差(出超)地位。
②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财政困难,军备废弛。
③闭关锁国,盲目自大,重农抑商的思想。
英国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
②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年以后逐渐确立责任内阁制,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③不断殖民扩张,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
直接原因: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战争。
资料: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2、过程第一阶段: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②广东防御严密,沿海北犯,进攻厦门。
③厦门守军英勇奋战,继续北上,7月攻占浙江定海。
④8月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议和。
第二阶段:①1841年1月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道光宣战。
②1841年2月进攻虎门,关天培殉国。
③1841年5月进行广州,广州附近要地全失,奕山求和,三元里人民抗英。
④1841年8月攻破厦门。
⑤1841年10月攻陷浙江定海、镇海、宁波。
定海保卫战中葛云飞战死。
⑥1842年5月吴淞之战,陈化成战死。
⑦1842年7月攻陷江苏镇江。
⑧1842年8月进逼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签约。
3、1841年的《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是香港岛,并非如今的香港地区,占其7%左右。
②赔款2100万银元。
是银元,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自主铸造的鹰洋(因银币正面有墨西哥国徽中的雄鹰)成色佳,质量稳,备受国际青睐。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ppt课件
潮,后来又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
过渡。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
3.制造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
4.制制造大屠杀 (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5.使用毒气战、细菌战等
四、中国人民的抗争
1、人民群众的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 侵(杨靖宇)。 2、地主阶级领导的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 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一、近代列强的五次侵略(华)战争
时间
条约或结果
主要影响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
《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 第16讲 学案含解析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深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代理人。
(2)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并日益深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经济(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在华投资设厂、筑路、采矿等高潮。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社会生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服饰、礼仪、交通、通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16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2)主要战役:021894年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之战→1895年03威海卫战役。
(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04马关条约》。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高考历史教材深度整合【专题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历史教材深度整合【专题2】列强侵略与中国⼈民的反抗⽃争专题⼆列强侵略与中国⼈民的反抗⽃争(⼀)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1.鸦⽚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业⾰命,成为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清朝⽇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②直接原因:英国向中国⾛私鸦⽚和中国⼈民的禁烟运动。
③导⽕线:虎门硝烟。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
(3)《南京条约》(1842年8⽉)割⾹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主权;使⾹港成为英国进⼀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开放五处为通商⼝岸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的侵⼊。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4)《南京条约》附件(《五⼝通商章程》、《虎门条约》)①内容: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岸租赁⼟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主权;⽚⾯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5)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的领⼟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盾。
⾰命任务的变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成为中国⼈民的双重任务。
⾰命性质的变化中国进⼊旧民主主义⾰命时期。
2、第⼆次鸦⽚战争(1856—1860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2)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
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
(3)条约时间条约内容1858年《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岸通航;外国⼈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银,英商损失200万两⽩银。
第1讲 1840~1894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 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 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 极性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为对付日益强大的太平天国,咸丰皇帝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 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湘军的兴起,标志着 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的崛起,使清朝渡过危机的同时,面临新的危机即地方 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加强,高度中央集权的权力开始下移,“外重内轻” 的局面开始出现。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重理解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国情对比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贸易 综合
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朝政日益腐败
自然经济为主导;财政入不敷出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出超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英国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商品经济发达;开展工业 革命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入超 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崛起
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附约
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 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 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4.影响 (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 自然经济 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 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
——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 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 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 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 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 准中国人居住
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小结: 鸦 片 战 争
起止时间
原 因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 英、 法 联 军
甲午战争 1894--1895 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 的梦想 日 本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通 设 商 厂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增辟通商口岸
—— 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工厂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危
害 大 大 加 深
割地
破 坏 主 权,刺 激 瓜 分 加 重 负 担,控 制 经 济
侵 略 势 力,深 入 内 地 加 深 掠 夺,阻 碍 民 资
影 响:
2、主 要 内 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
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 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对帝活动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起止时间发动国家抗争史实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八国联军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国战败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开始开始沦为中国近代史开端进一步进一步加深大大大大加深完全完全沦为落后必然挨打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6讲1894_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课件
巧思妙记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知识拓展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转折点 (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2)导火线:义和团运动。 a.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b.口号:“④ 扶清灭洋 ”。 c.结果: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d.意义: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 动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本讲考点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与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考点1
1.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a.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b.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的爆发。 图解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2)经过 a.战争爆发:1894年7月,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误区警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 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 (3)过程 a.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b.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 五四运动前
第16讲 1894—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概览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 峰时期。 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此时期中国进一 步沉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名师课件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开始融入世 界的潮流,即开始了近代化。太平天国运动虽打击了满洲 贵族的专制统治,但中国仍处于专制统治之下,与题意不 符,故 A 项错误;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倡发展 资本主义,但没有实施,不能起到题干中“中国融入世界” 的作用,故 B 项错误;C 项与中国开始近代化没有联系, 故 C 项错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些汉族士 大夫进一步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巨大威力,他们掀 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故 D 项正确。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思考 1 史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试答 史料解读:①反映出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二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①大兴土木)城周围 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 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 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②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 治,……③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 人,以次递减,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 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9.太平天国运动有何新特点? 试答
提示: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方案(《资政新 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新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 命)、新国际背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10.怎样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序 幕”?
3.思想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对“夷夏” 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 国人的视野。
高考第一轮复习高考复习资料 7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纲要求考情分析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考查力度上看,本单元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2010年新课标地区高考涉及本单元的有12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2011年有14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2012年有10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对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等知识点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涉及的也较多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线索历史特征近代列强侵华(1840 ~1945年)(1)1840~1945年,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等一系列战争;(2)列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攫取中国的权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深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被迫走向近代化近代前朝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840 ~1919年)(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首次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实践失败;(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民族危机加深,促使中国人的觉醒,先进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抗争与探索;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成为近代前期抗争探索的两大主体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1945)(1)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新觉醒,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方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进行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第7讲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一)鸦片战争1.原因(1)国际: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讲义
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总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失败的历程、纲领、特点及评价。
[主干梳理]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2)过程⎩⎨⎧①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②扩大: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③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战争结束。
(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③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4)影响⎩⎨⎧①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
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②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①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考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 (1)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2)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六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课时1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一 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①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2)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2)扩大: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4.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缘由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1)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进入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16讲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
2研考点 精准突破
主题一 国门洞开——两次鸦片战争
史料探究
视角1对签署《南京条约》的不同评论
材料
道光 皇帝
此外一切紧要事件,必应筹及者,均著责成该大臣等一一分晰妥议 ……务须永绝后患。该大臣既知善后难于措手,他国之不免生心, 即应思前顾后……力求弭患未然之计。
江苏布 阅江南钞寄合同①,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磋跌,至夷妇与
教材深化·提认知 1.图解历史——鸦片战争的影响
2.历史概念——“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 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1900年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 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双方互不 侵犯。“东南互保”是清末地方实力派首次公然反抗清政府,此事件使南方 大部分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也严重动摇了清 政府的统治。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读史 ①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巩固国家统一 ② 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在是否进军新疆的问题上发生的激烈争论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采 取的主要措施。
具有近代政治意识的官员第一次在国家政治事务中显示出鲜明的独立
性和抗争性
2.《辛丑条约》
签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国共11国签 约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惩办“ 首祸诸臣 ”,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②向各国赔款白银 4.5亿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内③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 使馆区 ,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容④拆除 大沽 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 山海关 沿铁路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⑤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等 影《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 响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6讲 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精品
——《辛丑条约》
◆读史指导 (1)史料1引用不平等条约原文,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内容,①指的是允 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2)史料2引用不平等条约原文,反映了《辛丑条约》的内容,②的意思是
清政府下旨,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说明日本通过该条约获得了什么特权。 提示 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根据史料2分析清政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3)综合以上史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 (1)开始: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其侵占朝鲜、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挑起
了甲午中日战争。
(2)结果: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① 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 有:割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干涉未得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 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 东交民巷 为“使馆界”,允许外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的反 帝活动;拆毁大沽至北京的防御炮台,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
(3)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维启迪 英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我们可以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 了”。你认为他讲这句话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提示:《辛丑条约》。 特别提醒 有的史学家把甲午中日战争看做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 分水岭,该如何理解这一看法?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促成了民族觉醒;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 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讲1840到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840—1894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主要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边疆新危机等。
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割让土地,赔款并丧失部分主权;具有时代特征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中央机构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加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艰难、缓慢地发展着。
思想文化上,“新思想”的萌发使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在洋务运动期间,近代科技和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第16讲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目标解读1.列举1840—1894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大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进行。
(2)过程①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②扩大:1841年初,英国强占,接着又攻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③结束: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中英签订《》。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②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③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由双方商定。
(4)列强扩大侵华权益: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1844年,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更多特权。
【知识拓展】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
但晚清时期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5)危害①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
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国家。
【知识拓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2)过程①1856年,英军进攻,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②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两广等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③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问题思索】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2)过程①金田起义:1851年1月爆发,建国号太平天国。
②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④军事全盛:1853—1856年,太平军北伐、并举,夺取清朝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⑤转折——天京事变原因:领导者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
表现: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遭猜忌出走,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最终全军覆没。
⑥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太平天国局势暂时稳定: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在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⑦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纲领(4)认识:太平天国在“进步”的表征下存在理性的倒退①政治方面:太平天国政权中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等级森严,为王为官者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
②经济方面:使中国最富庶省份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③文化方面: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
【问题思索】《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二者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
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原则的人间天国,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后者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考点一正确认识鸦片战争1.从近代文明转型角度认识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掀起了一股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的新思潮。
(4)总体上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史论结合】史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史料2我们反思这场战争……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也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进入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解读(1)史料1反映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社会被迫开始接受西方的近代文明。
(2)史料2表明,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和社会的转型。
问题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2.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转变(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
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名义上的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学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
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
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最后,“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史论结合】史料1朝鲜对清朝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
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
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
……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
——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史料2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
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解读(1)史料1概述了清朝朝贡体制的范围、礼仪及主要方式。
(2)史料2介绍了国际法及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问题(1)根据史料1,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2)根据史料2,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考点二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在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史论结合】史料1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妇女和男子一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和奴婢,设女营女官。
——据《天朝田亩制度》史料2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
……兴器皿技艺。
……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
——洪仁玕《资政新篇》解读(1)从史料1中可以看出,《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愿望;同时它也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