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初级员工职业高原问题探究
现代企业职业高原现象探析
3 1 个体因素 . 个 体 因素包 括个 体 的年 龄 、受教 育水 平 、职业 能 力 、人格特 点 以及 对 成功 的理解 等 。实践证 明, 个体 的职 业能 力对其 职业 发展 的影 响最大 。职 业 高原期 员 工在职 业能 力上得 到 了长足进 步 , 至掌握 了与 工作 有关 的全 部技 甚 能, 法再获 得进 一步提 高 。究其 原因, 职业 曲线来 看, 无 从 当其职 业能 力较低 时, 职业能力提 升 比较快, 较易 获得对工 作的满足 和较多 的提升机会 : 随着职 业 能力进 一步 提升, 能力提 高速度 变慢 , 晋升 机会 相应趋 缓甚 至停 滞, 而进 入 从 “职 业 高 原 期 ”。 3 2组 织因素 . 组织 因素主要包括 组织结构 和职业路 径的影响 。 1 组织结构 的 限制。() () 2 职业 路 径 的影 响 。 3 3 家庭 因素 . 在家庭 生命周 期 中处于满巢 期的员 工在 家庭 中的责任 重大, 要抚养 子女 、 赡养父 母, 得顾 及与配 偶 之间 的关 系。这就 要求 个人 在家 庭 中投入 更多 时 还 间来处理 家庭 关系, 从而可 能把对 工作 的投入 控制 在一定 水平上 : 方面 个 另一
近年来 , 关于职 业 生涯管 理关 注 的一个 主题是 职业 高原 现象 。这个 问题 不但给 渴望发 展 自我 、提 升 自我价值 的员工带 来 了困惑 了, 也给期 盼持 续发 展 、保 持 竞 争优 势 的 企业 都 带 来 了极大 的影 响 。
1职 业高 原的 内涵 1 7 年 , 国 F r n e最早 从晋升 的角度 提 出了 “ 业高原 ” 的概念, 97 美 eee 职 认 为职业 高原是指 在个 体职业 生涯 中的某 个阶段 获得进 一步晋 升 的可能性 很 小。18 年, eg 对职 业 高原的定 义进行 了扩 充, 9 1 V ia 认为职 业高 原不仅 包括晋 升 的可能 性很小 ( 垂直运 动 的停滞 ) 而且包 括水 平流 动 的可 能性 很小 (横 向 , 运 动的停滞 ) 18 年 , e d a 和 W i z 。 9 8 F lm n e t 从责 任 的角度对 职业 高原 进行 了 新 的定义 , 认为 职业高 原是指 个体进 一步承 担更 大或更 多责 任的可 能性很 小 。 2职业 高原 对组 织与个 人 的双t 影响 西 方 学者认 为 职业 高 原 问题 对 组织 与个 人 的影 响 是双 重 。 些 研究者认 为职业高 原期是个体职 业发展上 的稳定期, 个体职业 发展 在 上 是健 康 的 。这一 时期 , 工 掌握 了 工作 技 术 、寻求 明确 的家 庭 或个 人兴 员 趣, 能更 多地 为组织 做 贡献 。 但 是对 大部 分 的组织 与 个人来 说 , 职业 高 原意 味着更 多 的负 面效 应 。 3职业 矗原 现象 产生 的原 因 19年 ,rm ly和R gr 出的影响职 业高原产 生 的三 因素相 对客观, 93 T eba o e提 也 具有更 强 的操作 性, 文分 别从 这三 方 面进 行分 析 。 下
员工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研究综述
V e i g a ( 1 9 8 1 ) 从流动角度进行 了扩充 , 他将职业生涯高原定义 成 由于 长期 处于某 一职位 , 从 而使得个体 未来 的职业 流动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 变得不太可能 。从 l 9世纪 7 0年代后期到 1 9世纪 8 O年代后期 , 研究者对职业生 涯高 原 的概念大都从晋升和流动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界定 。 1 9 8 8年 , F e l d m a n和 We i t z 又从责任角度提出了新 的见解 , 将职业生涯高原重新 定义为承担更 大或更 多责任 的可能
2 0 1 3年 5月 第3 1 卷第 2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na r l o f S h a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学生 , 研究方 向: 职业 生涯规划 。
[ 基金项 目] 陕西 理 工学 院 教改 基金 项 目: 基 于实 务操 作 能力 培养 的人力 资 源管 理教 学方 式 、 方 法 改革 与 实践
( X J G 1 2 3 1 ) 。
・
8 0・
1 . 客观 因素视 角 这个视角的观点强调 的是组织结构 、 工作 内容 、 个体生 活环境等 客观因素对产 生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影响。F e r e n c e 提出由于组织环境和条件 限制 , 个体 才能和职责无法进一步发挥而形成 的职业 高原为组 织高原 。D a w s o n提 出由于工
[ 作者简介] 李强 ( 1 9 7 8 一) , 男, 陕 西理工学 院管理学院学院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 向: 职业生涯规划 ; 关奕檬 ( 1 9 8 7 一) , 女, 华东理工大学化分学院助 教 , 硕士 , 研究方 向: 职业生涯规划 ; 乔倩琪 ( 1 9 9 1 一) , 女, 陕西理工学 院人 力资源管理 专业
职业高原现象分析及对策
职业高原现象分析及对策作者:刘陆梅来源:《经济师》2008年第03期摘要:大部分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期都会遇到“职业高原”现象,有些员工会因此产生心理危机,从而做出一些消极行为,给企业和自身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文章对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影响职业高原的因素,针对“职业高原”现象,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高原现象职业生涯中期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3-168-02一、职业高原现象及表现形式企业中常有这种现象:员工刚进入企业时,工作热情高,业绩逐渐攀升,从而晋升到某一层次的职位。
但其职业生涯到了某个时期就发生了停滞,员工无法再沿管理或技术阶梯往上升。
这种现象称为职业高原现象,①是员工沿企业的管理或技术阶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停滞状态。
一般情况下,在员工职业生涯中期最有可能出现职业高原现象。
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划分有许多方法,其中以Edgar H.Schein的划分方法最为详尽、科学。
Schein把职业中期阶段界定在25岁至45岁之间,其中又分为两个阶段:25岁以上的职业中期发展阶段和35岁~45岁的职业中期危机阶段。
在职业生涯中期的初始阶段,职业发展轨迹呈现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趋势,这时员工的职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各方面都趋于成熟;但是到了某一个时候,曲线的上升速度开始变慢,最后趋于平缓,形成一个“高原”(或是“高峰”),经过这个阶段后,职业轨迹就会呈现下降趋势,整个过程呈现为倒“U”型曲线。
当员工的职业轨迹出现平缓曲线时,就意味着员工已经遇到“职业高原”现象了。
在职业生涯早期,由于目标容易实现,人们容易建立成功的心理循环图:确立目标—实现目标—体验成功—强化自我评价—产生工作满意感—确立更高级的目标。
而在职业生涯中期,成功的标准提高,成功的机会减少,员工很容易因为成功的循环圈被打破而陷入职业高原期。
职业生涯高原
内容高原
(1)Lentz(2004)的研究表 明, 内容高原对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 绩效均有显著负向影响, 并 与员工离职倾向呈正向关。 (2)Davenport(1994)研究 还发现, 相对与层级高原而 言,当员工感觉到不能从工 作当中学习到新知识与技 能时, 就会表现出更低的工 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更 高的离职意愿。 (3)Allen等(1998)的研究 也得出相似结论。
信度分析表明, 层级高原的标准α系数为0.84, 内容高原的标准α系数为0.87, 中心化高原的标准α系数为0.88, 整个问卷的α系数为0.91。 因此, 职业生涯高原问卷各个维度项目之间均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职业生涯高原对员工工作满意度、 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影响*
《心理学报》
任海霞
摘要
职业生涯高原是指个体在当前组织中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 同一方法偏差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职业生涯高原的不同维度对不同组织效果变量有不同影响。 (1)层级高原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并没有显著负向影响, 但会增加员工离职的可能 性。不过, 层级高原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受到工龄的调节; (2)内容高原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并增加员工离开组织的 可能性; (3)中心化高原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均具负向影响, 但对员工离职意愿却没有显 著影响。
国内相关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进步,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个人自身和 组织的重视。职业生涯高原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当中一个问题, 在人们自身职业发展意识增强、组 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社会经济朝知识化发展大背景下, 其在组织管理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 这 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日益增多。
职业生涯高原的产生因素与应对策略探讨
原 , 指其 目前 的表 现 还 比较 令 人 满 意 . 未 来 发展 机 会 是 但 小 的个人 . 多数 企 业 中 , 些 人 都几 乎 占 了全部 员 工 的 在 这 现 已经下降 到令人 不 满意 程度 的员工 . 他们 进一 步 发展 的
潜力极 小 。
3 .知识 技 能及 其 结构 的老 化是 员工 产 生职 业生 涯 高 原 的内在 因素 。美 国著名 人力 资 源专 家加 里 . 德斯 勒教授
维普资讯
■20 年 第 9期 08
■现 代管理 科 学
■名家观 ●李 华 张 卫 国
摘 要 :在人 才竞 争 日 激烈 的今 天 ,职 业生 涯 高原 问题 已成 为现代 企 业人 力 资源 管理 中不得 不 面临 的一 道现 实难 益
把 人 的职业 生 命周 期分 为 成长 阶段 、 探索 阶段 、 确立 阶段 、 大 多数 ; 一 种是 低 绩效 职 业 生 涯 高 原 , 指 其 目前 的 表 维 持 阶段 和下 降 阶段 。在 不 同的人 生 阶段 . 另 是 人们 的生 理特 征 、 理素 质 、 能水 平 、 会 负担 、 心 智 社 主要 任务 等都 有一 定
在高原工作总结
在高原工作总结
在高原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高原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高原工作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由于高原地区的氧
气稀薄,工作人员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我们需要在工作前进行充分的体能训练和健康检查,确保自己能够适应高原环境。
其次,高原工作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高原地区的气候条
件复杂多变,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需要我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
在高原工作期间,我们可能会面临孤独、压力和挑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
另外,高原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高原地区的地形复杂,气候
条件恶劣,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工作技巧,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高原工作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能
够适应高原环境,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
在高原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健康和安全,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高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我的总结能够对即将在高原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消解知识型员工“职业高原”
“l 2 世纪 什阶段 ,个体获得进一步晋 升的可能性很小 ” ,换言
对于阿里巴巴的存在 , 乔布斯相对苹果公司 的存在无不证 之 , 一个人在其职业生涯 中, 如果无法进一 步得到提升 , 处 明 了这句话 的正确性 。对 于大多数企业来说 , 不是每一个 于一种徘徊状态就 属于 职业 高原状态 。 知识型员工 自身的 企业都 可以找得 出类似 于马云 、 乔布斯一样 的人物 , 但是 特点及现代社会及现代企业 的发展规 律 , 决定 了知识 型员 企业 中存在的知识型员工无疑是企业最优质的人力资源 。
职业高原 : 自知识型员 工的独特之处 来
彼得 ・ 鲁克在《 德 明天 的里程 碑》 中最早提 出“ 知识型 员工” 这一概念 , 并将其定 义为“ 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 念, 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即从事生产 、 , 创造 、 扩展和
应用知识 的活动 , 为单位 ( 或组织 ) 带来 资本 增值 , 以此 并 为职业 的人 员。相 比较于其他 员工 , 知识型员工具有 以下
象表现得比较 持续 和隐蔽 。 突然辞职成为很多知识型员工
应对职业高原 的典 型表现 。
特点 : 有知识 资本 , 有创新能 力 , 拥 具 自主意识强烈 ; 工作 成就动机高 , 自我实现需求强烈 ; 工作方式多样化 , 工作过 程及成果很难监管和衡量 ; 流动意愿强烈 。
17 9 7年 , 国心理 学家 佛伦 斯 (e n e 早 提 出了 美 F r c) e 最 “ 职业高原 ” 的概念 , 他认 为“ 职业高原是指 在职业生涯 中
家庭 因素是助推剂 。 员工在作为社会人的同时 , 首先 是家庭人 。 无论是中流砥柱 的中年员工 , 还是三十而立 的 青年员工 , 在工作 中 , 了受 到来 自于工作 的压力 之外 , 除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高原、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心理研 究 Pyhl i l e a h 0 0 3 2 :2 7 sco g a R s r 2 1 , ( )7 — 7 o c e c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高原 、 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 的关 系研 究
高 芳 陈 海 平 。
( 1北 京 东华 软件 股 份 公 司 , 京 10 8 ;2 北 京 师 范 大学 心 理 学 院 , 京 10 7 ) 北 0 0 6 北 0 8 5
组 织 承 诺 产 生 间 接影 响 。 关键 词 : 业 员 工 ; 企 职业 生 涯 高 原 ; 工作 不 安 全 感 ; 织 承诺 组
1 引 言
利用该 时期 , 个体 可 以掌握新 的工作 技能 , 追求 明确 的家庭 、 个人生 活 , 获取新 的视 角以及消化新 的观点 , 为今后承担更 多的责任做准备 , 职业生涯高原 并不一
量性工 作不 安全感 正 向调节着 组织 政治知 觉对情 感 承诺 和规范 承诺 的消极 影响 ,而质 量性工 作不安 全 感则 负 向调 节着 组织政 治知觉 对情感 承诺 的消极 影
响[] 10另外 , 3 工作 不安全 感与程 序公 平 、 织承诺 的 组 关 系研 究发现 , 通过 改善 程序公 平 , 以减少 员工 的 可
展 的某一 阶段 , 这个 阶段 中 , 在 个体进 一 步晋升 的可
能性非 常小 _ 1 ] 。随后 的研究从流动及 责任角度进行 了
组织 承诺是 员工 对组 织 的一 种态度 ,用 于检验
相应 的定 义。总体而言 , 职业生 涯高原是指个 体在 当 前组织 中职业生 涯发展的停滞 , 它不可避免地会 给个
对心 理健康 、 织承诺 等均有 较大 的解释 量 , 组 而客观
“职业高原”现象分析与思考
业 发 展 受 到 限 制 而 形 成 的职 业 高 原 现 象 , 即 组 织 高原 。随 着 社 会 组 织 结 构 形 式 由传 统 的 马 克 斯 ・ 伯 的 科 层 制 结 构 向 扁 平 化 结 构 发 韦 展 , 理效 率 迅 速 得 到 了提 高 , 种 管 理 模 式 管 这 加 快 了 管理 信 息 传 递 速 度 , 降低 了管 理 费 用 , 便 于 领导 者对 组 织 的高 效 控 制 ,但 是 这 种 组 织 结 构模 式 也 造 成 员 工 之 间 对 于 组 织 有 限 “ 力 ” 者 “ 位 ” 源 的 争 夺 , 数 员 工 在 权 或 职 资 多 职 业 发展 的 “ 木桥 ” 前 会 停 滞 不 前 。 这 也 独 之 就 是 目前 一 些 民营 企 业 高 薪 之 下 反 而 无 法 挽
一
可 以 对上 述 状 况 做 出 解释 , 当员 工 职 业 技 能
中也可 以获得和管理 者同样的报 酬待遇 、 权
限 、地 位 和 尊 重 。 通 过 多 职 业 发 展 通 道 的 设
较 低 时 , 自 身 能 力不 断提 高 的情 况 下 , 人 在 个 较 易 获 得 对 于 工 作 的 满 足 和 较 多 的 晋 升 机
职业生涯高原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探讨
职业生涯高原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探讨[摘要]职业生涯高原(career plateau)是个体在当前组织中的一种职业生涯状态,西方研究者主要从晋升(promotion)、流动(mobility)以及责任(responsibility)三个角度对职业生涯高原进行概念解释。
本文基于“三因素说”分析了职业生涯高原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生涯高原的应对策略,对于个人职业进程得以顺利发展以及企业始终保持卓越的绩效水平和竞争力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生涯高原1职业生涯高原的概念西方研究者主要从晋升(promotion)、流动(mobility)以及责任(responsibility)三个角度对职业生涯高原进行概念解释。
美国职业心理学家Ference(1977)最早从晋升的角度提出“career plateau”概念,译为职业生涯高原或职业高原。
他认为,“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
同时他根据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的组织和个人因素,将职业高原分为结构高原与个人高原。
结构高原是指在一个组织内缺少员工发展所需的机会,组织无法满足员工个体职业发展的需要,而使员工达到职业高原;个人高原是指员工缺少进一步晋升所需的能力和动机,是因个体自身因素所导致的职业高原。
Veiga(1981)将职业生涯高原的含义进行了扩充,他将职业高原定义成“由于长期处于某一职位,从而使得个体未来的职业流动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变得不太可能”。
1988年,Feldman和Weitz对职业高原的概念又提出了新的见解。
他们认为现实中组织存在“明升暗降”(being kicked upstairs)的现象,从晋升和流动两个角度定义职业高原不能解释这种现象。
因此,他们认为职业生涯高原是指“个体工作上接受进一步增加责任与挑战的可能性很小”。
2职业生涯高原的成因分析2.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员工的年龄、能力、人格特点等。
企业员工“职业高原”问题探析
所 出现 的一种 个体职 业 发展 上 的停 滞状 态 ;个人 高原主要是指在与个体职业发展
旦企业中出现了较多员工达到职业高原 ,
特别 当这些员工 又是企业 的关键 员工时 , 情况就会更为严重 ,它会使企业发展 变成 死水一潭 ,企 业将 面临生死决择 。员工不 求上进 , 业创新能力降低 , 企 竞争力下降 , 更有可能造成 大量优 秀人 才流失 ,使企业
中职业所达到 的最高峰或是在组织 中所达 到的最 高岗位 ( h o,1 9 。 Ca 9 0) F n e认 为职 业高原 可分 为两大 ee c r 类:组织性高原 与个人性高原 。组织性高 原是指组织不能提供给员工进一步职业发 展所需 的机会。组织无法满足员工个体职 业 发展 的需要 ,是 因组织不能提供给员工 进一步发展 的机遇而使员工产生职业发展 上 的高原 ;个人性高原是指员工缺少进~ 步被组织提升所需的能力和动机 ,是因个 体 自身 因素所导致 的职业发展上 的高原。 F rn e ee c 在对职业高原多年的研究 中,
遍 关 注 ,本 文从 职 业 高原 产 生的 实质 ;
高原现 象。达到结构高原 的员工常产生无 能为力感 ,时间过长 ,就会消极怠工 ,同 时,产生跳槽 的可能性也大 ;个人高原具 有最 大的潜在危险 性,原 因在于处于个人 高原 的员工对于工作和非工作活动都缺乏 方向感和激情 ,不论个体是处于员工 、父 母 、配偶 、还是经理的位置上 ,所有这些 已不再具有任何活力与意义。
生职业高原的人数比例 更大 。员工所处的 职业路径 ,主要是指技术业务路径与行政 管理路径。研 究表明 :技术业务路径与行 政管理路 径员Z, ,发生职业高原的可 N比 能性要小 。由于行政管理类这条路径越向 上职位越 少 ,相应 员工 向上 的职业发展受
不同类型员工职业高原的调查与分析
不同类型员工职业高原的调查与分析作者:蔡圣刚梁敏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7期[摘要]采用职业生涯层级高原和内容高原问卷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的职业高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层级高原上已婚员工、女性员工、国有企业员工和基层管理员工更明显,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更容易进入内容高原。
家庭因素是影响员工职业高原的主要因素。
但是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组织因素对不同类型企业职业高原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职业高原层级高原20世纪70年代,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精简、机构重组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加之越来越多在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进入职业生涯中期,很多人在一个比较低的组织结构水平上就进入了职业生涯停滞期。
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是他们获得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较早进入职业生涯的停滞期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导致组织的效率和效能的下降。
针对职业生涯的停滞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Ference等(1977)提出了职业生涯高原的概念,并很快受到组织管理学家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的关注,成为职业生涯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Milliman (1992)和Bardwick (1986)提出了与工作相关的两类职业高原层级高原(hierarchical plateau)和工作内容高原,这种职业高原的二维度结构的观点也是最受关注和研究最多的。
层级高原是指个体知觉到在组织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
工作内容高原是指个体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工作缺乏挑战感。
Tremblay和Roger(1993)把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的因素划分为三大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组织因素。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员工的调查,对中国企业员工职业高原的结构、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以及职业高原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企业员工职业高原的状况本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江苏省等六大省市中的不同性质企业从基层职员到高层管理人员,共280人。
职业高原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综述
职业高原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综述作者:丰潇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9期摘要:个人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或多或少的停滞——称为职业高原,又叫职业停滞。
本文对职业高原的产生原因、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职业高原;产生原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D6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一、职业高原的概念Ference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职业高原的概念,他指出,“所谓职业高原指的是个体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体晋升到更高职位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小”。
二、关于职业高原产生原因的研究(一)两因素说Ference认为职业高原分为组织高原和个人高原两类,他认为是导致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组织对个人所抱有的消极评价——“组织认为他们缺少晋升到高一级职位的能力,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期望自己晋升到高一级的职位”。
但是Ference也看到了个人原因,他同时也指出员工更倾向于选择家庭、社交和健康也是使他们的达到职业高原状态的原因,不愿意晋升到更高的职位,不愿意去追求更大的工作职责。
Slocum et al.也提出了两因素说,也将职业高原分为组织高原和个人高原。
组织高原的概念和Ference提出的组织高原概念是一致的,个人高原则是指由于个人缺少晋升到高一级职位的动机、能力等原因造成的。
(二)三因素说Tremblay和Roger认为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是影响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三大因素:组织因素指:组织的结构特征、职业路径及管理幅度等因素;家庭因素指:家庭的规模、对家庭的满意程度、家庭的负担、配偶的工作情况、家庭的负担等;个人因素指:年龄、教育水平、前任员工产生的影响、晋升愿望、先前成功经历等。
Janet and Near认为组织因素、个人因素与文化因素是职业高原产生原因的三大影响因素,但遗憾的是他们对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研究仅停留在回归分析阶段。
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高原现象及其解决方案
知识型员工 的职业高原现象及其解决方案
阎劫 ( 油燃 股份有限公司 中 料油 )
薪酬制度是解决知识型员工职业瓶颈问题 的有效措施。宽带薪酬 制 度是指弱化职级与薪酬 的联 系, 使薪酬的提高除了与职级相 关外 , 还 0 引言 与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和绩效挂钩 ,这样企业可 以引导知识型员工重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日益扩大, 劳动 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工作能 力的提高 ,淡化职务晋升的重要性。同 力结构 已经发生 了根本性转变,人力资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 时 , 企业应 注重培养知识型员工的工作 自主性和创造性, 提升他们 工 力,而是被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型员工所取代 ,也就是 作 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在运用宽 带薪酬制度时要注意 说, 企业 之间的竞争 , 知识的创造 、 用与增值 , 利 资源的合理配置 , 最 以下两个 问题 : ①合理设计宽带数量, 准确 把握 员工定位。在同一宽 终都要靠知识 的载体—— 知识 型员工来实现。 根据彼得 ・ 德鲁克 的观 带中不仅要存在不同知识或能力水平下薪酬待遇的差异 ,而且要存 点, 知识型员工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 学技术提高 日常工作效率 , 具备 在 不同职能工作下薪酬水平 的差 异。企业应合理地安排 员工在宽带 较强的学 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在企业 中用智慧创 中所处的位置。 建立知识型员工能力评价体 系。 管知识型 员工更 ② 尽 造价值 , 其作用远 远超过用双手创造价值 的员工。因此 , 大限度地 多的是在同一级别的宽带内部流 动,但企业也要考虑 员工在 不同宽 最 提高知识 型员工 的生产力水平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 带之间的流动情况。企业应构建相应 的能力评 价系统或绩效管理体 职 业高原这个概念最初 由 F rn e 17 提 出 , ee c ( 9 7) 他认 为所谓职 系,努力营造一个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和 业绩考核 业高原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 中的某一个阶段所能够获得的进一步晋 标 准 。 升 的可 能性 非 常小 ,它是组 织 内部 形成 的 一种 自然 结果 。J h on 22 重塑企业 文化 , . 提倡成功标准多元化 企业 文化 是组 织成 员 V i ( 8 ) 职业高原 的含义进行 了扩充和 拓展 , e a 1 1对 g 9 他认 为职业 高 在长期 的工作和 生活中所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观念 ,它规范指导着 组 原不仅包括晋升 的可能性很 小( 垂直流 动的停滞 )而且还包括 水平 织成 员的价值和行为。 , 在传统的金字塔 型组织结构中 , 企业的主流 文 流动 ( 向流动 ) 横 的停滞 。 他将职 业高原定 义为长期处于某一职位 , 从 化认 为: 职务晋升是衡量个人成功 的重要标志甚至是唯一标志。 在这 而使得个体未来的职业流动 变得不太可能。Co f r(0 1 提出内 种 文化背景下 , rkod 2 0 ) 造就 了员工工作 的终极 目的是为 了职 务晋升 、 不晋升 部职业高原的概念 ,认 为它是个体对 自己职 业发展现状 的一种认知 则没有工作成效的理念 ,从而导致员工工作意 义上 的缺失和工作 成
员工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员工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伟湘潭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湖南长沙,411105【摘要】职业高原是现代组织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论文从组织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对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解决职业高原现象分别从组织与员工个人的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够尽量消除职业高原的负面效应,提升组织的创新实力和创新活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高原;结构高原;1 引言职业高原现象是现代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
职业高原可以分为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个人高原。
导致职业高原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组织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职业高原本身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不同个性的人看待和应对职业高原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面对职业高原现象时,必须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应对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消除职业高原负面效应的重要方面。
业高原可划分为三大因素:组织因素、家庭因素与个人因素[4]。
3.1 组织因素现代企业呈现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发展常常伴随机构人员精简现象,这使得员工主观认为晋升的机会很少。
同时,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对于员工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员工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协调和创新能力, 这会使得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时间过长,压力过大, 进而产生对工作的厌恶情绪。
结构型职业高原现象的产生与组织方面的原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和职业路径的影响:(1)组织结构的限制。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企业仍然采用“金字塔”式组织结构。
在“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中,从下往上,各层级的人数逐级递减。
因此,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员工越往上升,晋升机会越小,即使一些员工完全有能力胜任高一级职位,但组织能提供的这种职位太少,因此这些员工只能停留在原有职位上,这就造成了晋升的瓶颈,使一直得不到晋升的员工进入“职业高原期”。
另外,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逐渐向扁平化发展,采用扁平式结构的企业倾向于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人数和裁减冗员,而这也使许多员工失去了进一步晋升的机会,成为导致职业高原现象的一个原因。
职业生涯高原的基本原因
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在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停滞期,进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状态。
其基本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导致职业生涯发展缺乏方向性和目标性。
2. 技能和知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无法胜任更高级别的职位,导致职业生涯发展受阻。
3. 缺乏挑战和机会:工作内容单一、重复性高,缺乏挑战和机会,导致职业生涯发展停滞。
4. 绩效不佳:工作表现不佳,无法获得晋升和加薪机会,导致职业生涯发展受阻。
5. 个人因素:个人能力、性格、兴趣等因素也会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如缺乏自信、沟通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积极寻找挑战和机会、提高工作绩效、调整个人态度和行为等方式来克服职业生涯高原。
“职业高原”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
“职业高原”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职业高原现象是企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对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从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做了深刻剖析,进而在企业和个人层面上相应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标签:职业高原;应对策略;宽带薪酬1何为“职业高原”企业中常有这种现象:员工刚进入企业时,工作热情高,业绩逐渐攀升,从而晋升到某一层次的职位。
但其职业生涯到了某个时期就发生了停滞,员工无法再沿管理或技术阶梯往上升。
这种现象称为职业高原现象,是指员工沿企业的管理或技术阶梯向上运动中晋升空间、工作内容与工作责任的相对终止,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停滞状态。
2 “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2.1 社会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希望获得成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只有自己取得了成功,才能获得幸福。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许多人陷入职业高原的泥潭。
2.2 组织因素(1)组织结构的限制。
现在仍有许多企业采用“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员工越往上升,晋升机会越小。
(2)职业路径的影响。
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职业路径的长短与多寡对职业高原现象的产生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职业路径越长或越多,员工遇到职业高原的可能性越小。
例如,一个企业的晋升层级多或可晋升的职位多,员工就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和更广的晋升空间,因此碰到职业高原的可能性就会变小。
2.3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满意度、家庭成员人数、配偶工作情况(是否有工作,是否全职) 、个人家庭负担等。
通常家庭满意度高的员工,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兴趣和热情,发生高原现象的可能性也比满意度低的员工要小;而个人家庭负担重的员工,在生活上有更多的压力,自然会对工作报酬和晋升有更高的期望值,也就更有可能发生职业高原现象。
2.4 个人因素包括:(1)年龄。
一般来说,中年员工较易遇到职业高原。
40岁后,少数意志顽强的人将获得进入高阶层的机会,而其余的人则不再得到重要的晋升,因此可能产生职业高原现象。
高原地区员工职业健康劳动保护注意事项
高原地域职工职业健康劳动保护注意事项一、初到高原(1)刚到高原,每一个人都会感觉不一样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
但这其实不说明你不适应高原,假如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 2 ~4 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逝。
(2)假如是坐飞机上高原,一般高峰反响的症状会在 12~14 小时左右产生。
所以,刚才到高原的时候必定不要激烈运力,而要马上卧床歇息。
不然,一旦感觉到反响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了。
(3)人们常常用唾吸氧来缓排除胸闷不适。
自然,吸氧能临时排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从头出现,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
倘若你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的话,建议最好不要吸氧,这样能够使你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稍微的高原反响,会不治自愈,不要动辄吸氧,免得形成依靠性。
(4)到高原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体内保持充足的水分晚饭不宜过饱。
最好不要喝酒和抽烟。
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5)注意防止过分疲惫,饮食起居有规律。
初到高原的头几日,不要屡次沐浴,免得受凉惹起感冒。
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在缺氧状态下不易康复)(6)身体负荷不宜过重。
初到高原的时候,不行急速行走,更不可以跑步,也不可以做体力劳动。
一周后,才可渐渐增添必定的活动量。
(7)一定注意,假如进入高原后,反响的症状越来越重,特别是静息时也十分显然,应当马上吸氧,并到医院就诊。
很少出现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病人须大批吸氧,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快速转送海拔低的地域。
二、高峰天气即便是夏季也是早晚凉、正午热,所以保暖问题就很重要。
秋天应带毛衣裤、棉衣,冬天应穿皮大衣、毛皮靴等,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三、初入高原者应多食米食。
特别是加糖的甜粥可克制恶心、呕吐,供应酸性饮料可利于纠正碱中毒、增补能量和水分。
因天气干燥,肌体对水分的需求十分急迫,可常饮些茶水或原汁饮料。
每次可饮1-2 口,多饮几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初级员工职业高原问题探究摘要:我国现阶段仍属于制造业大国,s公司作为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为生产,公司三分之二员工为生产一线初级员工。
他们职业生涯发展长期的不到重视,晋升机会很小,面临职业高原问题困扰。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重视对人力资源开发,制造行业初级员工的职业高原问题逐步纳入笔者研究视野。
关键词:企业初级员工职业高原个案研究一、职业高原概念界定1977年,美国学者ference从晋升的角度提出“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的概念:“职业高原是暂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
”1981年,veiga对职业高原的定义进行了扩充,认为职业高原不仅包括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垂直运动的停滞),也包括水平流动的可能性很小(横向运动的停滞)。
1988年,feldman,weitz从责任的角度从新定义职业高原,认为职业高原是指个体迸一步承担更大或更多责任的可能性很小。
根据笔者研究需要,这样界定制造企业初级员工面临的职业高原:是指个体由于自身条件和工作性质,职业变动缺失,职业生涯获得晋升的机会和可能性很小。
二、职业高原理论溯源ference根据职业高原的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将职业高原分为个人高原和组织高原。
bardwick(1986)也根据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的不同因素,把职业高原分为: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个人高原。
职业高原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个人高原。
结构高原是由于组织结构的限制,个体在组织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内容高原是个体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能之后,工作缺乏挑战性而引起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停滞;个人高原一般个体对生活和工作缺乏方向感和热情而造成的无法面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现象。
员工类型的研究:ferenee(1977)认为存在四种类型的职业高原员工:新员工、明星员工、静止员工、枯萎员工。
1、新员工:个体对以后的晋升具有很大的信心,但是他(她)的现有工作绩效水平却低于组织可接受的标准。
2、明星员工:工作绩效水平极高,也拥有很大的晋升潜力。
3、静止员工:工作绩效水平很好.但进一步获得晋升的机会很小。
4、枯萎员工:绩效水平没有达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获得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为零。
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near(1995)对职业高原员工和非职业高原员工进行研究,发现非职业高原员工比职业高原员工工作满意度高;chao(1990)的研究更关注员工的认知,对员工职业高原的研究应从认知方面考虑。
tremblay(1995)等人研究了职业高原对工作满意度、员工对绩效与晋升之间关系的认知、离职意愿三个方面的影响。
应对策略研究:包括个体调试和组织调试。
个体调试研究,rantzw指出,内部调和的方法对解决员工职业高原问题最有成效和实用价值。
tan(1994)等人认为职业高原是个人与组织共同关心的问题,应在组织中对职业高原员工进行心理咨询。
duffy(2000)提出了利用浑沌理论对达到职业高原的员工进行干预,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大成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组织调试研究,tan and salomore(1994)指出组织应把重点放在岗位的重新设计、工作丰富化、工作汁划、轮岗、平等的晋升机会、带薪休似等解央策略上。
lvancevith and defrank(1990)则认为可通过职业咨询、压力管理研讨会、放松技巧、有关健康研讨会等活动,帮助处于职业高原状态的员工。
陈妮(2010)对现代企业职业高原现象探析,研究认为职业高原问题源自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家庭因素三方面,但是对个体和组织进行作用,也能够消除家庭方面的消极影响,有效应对职业高原现象。
其中个人的努力是根本保证,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保障。
职业高原问题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焦点:职业高原无论对于组织和个人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职业高原是职业发展的稳定时期,是健康的,但这一时期过长,员工就会工作效率低,离职率上升,不思进取,缺乏工作热情。
未来研究焦点将是:那些职业高原是健康的,那些是不健康的,应该如何引导员工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如何解决不健康的职业高原现象。
三、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研究1、六因素说feldman and weitz(1988)认为员工达到职业高原主要受六大因素影响:个体的能力和技术、个体的需要和价值观、压力、内部动力、外部奖励、组织成长。
事实上是可分为二大因索:个人因素、组织因素。
2、三因素说近年来,被研究界关注更多的是三因素说。
tremblay(1993)等人把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划分为三大因索: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与组织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前任员工的影响、人格因素、晋升愿望、上级的绩效评价、工作投入、以前成功的工作经验等。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满意度、家庭成员人数、配偶工作情况、个人家庭负担,家庭生命周期等。
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类型(金字塔式的、矩阵式的、扁平的或直线式等)与员工所处的职业路径。
四、s企业初级员工职业高原产生原因1、个体因素知识水平低,s公司生产线员工大部分来自农村,学历低,文化知识少,综合素质弱,在先天不足的内因阻碍下,生产线员工想要获得职业生涯晋升发展,非常困难。
个体资历和素质因素影响下,操作工职业发展空间狭窄,比较小。
操作工职业工作压力大,需要长期大量体力劳动,为了获得更多的工资,经常加班,周末不休息。
繁重的生产工作,每天8到12小时的工作量结束后,绝大部分操作工加班后直接吃饭睡觉休息。
自我满足,不思进取。
生产线员工内心比较自卑,往往轻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于能够获得的工资收入,很少考虑职业生涯发展。
这种不思进取的内心状态,导致他们职业得不到任何晋升。
职业发展没有明确方向。
由于个人经历和家庭环境影响,他们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仅仅是为了生存,而茫然的工作。
2、组织原因首先,s企业属于制造行业,管理岗位较少,金字塔型的职位设置,越往上职位设置越少,导致很多操作工只能在一个岗位上持续工作,得不到晋升机会。
其次,刚刚建立投产的s公司,管理方面并不完善,为员工提供的发展机会较小,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方面,生产任务重,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和学习机会。
生产分工导致大部分员工必须在分配好的生产线上完成自己的工作部分,这样的工作方式,决定了体力劳动多于脑力劳动。
管制者更看重的是员工付出的体力获得企业生产效益,很少考虑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
第三,缺乏培训。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客户不断增加订单,s公司为了加班赶制产品,没有多余时间安排生产线员工参加培训。
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培训经费,大部分都分配给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五、s企业员工职业高原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个体来说,导致他们工作效率低,没有工作热情。
个人价值不能够实现和发展,个人得不到职业成长,长期持续下去,威胁个体的心理健康。
对组织来说,不利于企业效率提高。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职业高原导致员工信心不足,灰心失意,没有期盼,经常随意离职,离职率比较高,人才流失严重。
处于职业高原的员工会经常打压积极上进追求职业发展的员工,造成不良的企业文化。
对社会来说,生产线员工没有职业生涯发展,不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大方针实施和推广。
六、s企业职业高原问题应对策略1、组织调试第一,工作轮换与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工作重新设计。
工作轮换是指使员工在同一水平的职位上轮岗工作。
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张,它增加了员工对计划、执行以及工作评价控制的程度。
工作项目化是指团队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完善培训体系。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
在企业竞争日益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的今天,培训无疑是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第三,提供发展晋升双通道,多通道,不仅提供垂直的技术类型,管理类型的晋升通道,还提供水平轮岗的晋升通道,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缓解生产线员工职业生涯高原问题。
第四,创造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实现突破。
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进修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学习提高个体综合素质,增加职业发展晋升机会。
第五,提供生涯辅导,进行职业咨询。
是指企业为员工的职业历程提供建议等活动。
企业应针对每一岗位员工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指导,使其有目标、有计划地实现个人的职业合理调整生产生活,促进工作生活平衡。
2、个体调试对于生产线员工来说,要不断提高能力开发潜能,改变认知,转变观念,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总之,个体的努力和不断的进取是促进职业发展的根本措施。
注:本文作者于海凤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涯教育与咨询。
参考文献:[1]陈剑.西方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20.[2]feldman dc,& weitz ba.career plateaus reconsidered[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88,(14):69—80.[3]陈妮.现代企业职业高原现象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