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 + 水光能→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3. 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提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完成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为生物圈提供氧气。
三、实验教学1. 让学生观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点评。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 学生分享探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拓展延伸:评价学生在探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篇一: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3.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5.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6.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贡献。
7. 光合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8. 光合作用的实践操作:观察植物叶片,了解叶绿体的分布和功能。
9. 光合作用的检测:学习使用碘液检测淀粉,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10. 光合作用的拓展:了解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领域,如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工厂等。
11. 光合作用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12. 光合作用的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 光合作用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七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光合作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讲解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公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场所:叶绿体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适宜的温度2.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3)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等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模型构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等知识点。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模型构建法:通过构建光合作用的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吗?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讲授新课 (1)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等知识点。
(2)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和机制,包括光反应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以及暗反应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等知识点。
(3)讲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知识点。
1. 2. 3. 1. 2. 1. 2. 3. 4. 1. 2.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整合,将光合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
(2)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的光合作用特点,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实验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一组展示绿色植物生长的照片导入新课。这些照片将呈现出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状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1.绿色植物是如何利用阳光进行生长的?
2.光合作用是什么?它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们身边的光合作用实例有哪些?
2.技能点: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3.填空题:填写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光合作用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进行户外观察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3. 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生长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学(5分钟)1. 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四、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自学、讲解、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能量转换,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表达式、条件、场所以及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表达式、条件、场所。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实质。
2.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表达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绿叶、阳光、二氧化碳等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片绿叶,提问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绿叶在光下能做什么?3. 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5.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6. 学习光合作用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绿叶的结构,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
7. 随堂练习: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光合作用1. 概念:绿叶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
2. 实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
3. 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 + 光能→ 有机物 + 氧气4. 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酶。
5. 场所:叶绿体。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植物需要光照才能生长?(2)为什么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1)植物需要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从而生长。
(2)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缺少光照,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作为能量来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场所等知识,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解。
2. 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如植物、二氧化碳、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应用光合作用的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2. 开展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活动,如种植绿色植物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理解、应用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洋葱表皮细胞、碘液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并完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
2. 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2. 学生分享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光合作用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请学生收集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这一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3. 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能量、产生氧气、促进生物圈碳氧平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难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特点。
3. 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神奇。
4.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阐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5.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如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6.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光合作用的实例,如绿叶、藻类等。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2)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3)解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2)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强调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引导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并解释各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
(3)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反应的过程示意图,讲解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条件是光照。
详细介绍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2H₂O → 4H + O₂)和 ATP 的合成(ADP + Pi +能量→ ATP),以及能量变化,即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 中。
②暗反应同样借助多媒体展示暗反应的过程示意图,讲解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条件是多种酶的催化。
详细介绍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CO₂+ C₅ → 2C₃)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₃+ H +ATP → (CH₂O) + C₅),以及能量变化,即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沈丘二高赵轲一、指导思想: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二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中的第三个知识点。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包括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三个部分,其中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实现的。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生物界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同时,光合作用对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的复习、巩固,对后面的(动物的新陈代谢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使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光合作用部分共有五个问题:光合作用的概念、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
重点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具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基础,并且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学习动机有一定内在的信念,认知活动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这一节知识中,既有微观上的、分子水平上(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等)的知识,又有宏观上的知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的知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故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设置适量的问题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2.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技能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实验(含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3.利用精心设计的光合作用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综合能力;4.利用巧妙设计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观,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法设计: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及作用,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原子来源等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观察对比法:对光合作用的过程,采用先观察CAI 课件,再比较该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归纳教学法:由光合作用过程归纳出它的实质和意义。
七、媒体选择:计算机、CAI 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录象、色素的吸收光谱、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实物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等。
八、教学过程设计:1. 流程图: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CAI组 织 教 学导 入 新 课 课 前 准 备CAI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CAI 复习叶绿体的结构,确定色素的位置 CAI 展示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的录象、结果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展现各自的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用实物展示平台) 判 断 结果分析 判 断色素的位置、种类(有两类共四种)和作用(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训练科学方法 CAI 展示光反应阶段,学生分步讨论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CAI 展示暗反应阶段,学生分步讨论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纵观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一个联系的、运动的过程),学生讨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说明:媒体辅助师生活动教学内容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共同进行逻辑判断2. 教学双边活动与指导思想程序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布置各项准备事宜:指导学生设计并操作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实验,(选择不同的材料、有机溶剂、层析液)并获得实验结果。
课件的制作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操作,利用老师提供的几种实验材料、有机溶剂、层析液,并取得实验结果。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组织教学展示植物生长、开花的动画观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导入新课由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能源问题导入新课边听、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关联的思想,激发并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兴趣。
光合作用的概念利用 CAI 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配平总反应式、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产物O2的原子来源CAI 展现用示踪原子法测知产物O2的原子来源的实验讨论、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自然界、对人类的意义CAI叶绿体中的色素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给以肯定,同时指出努力方向,然后播实验录象、结果。
利用CAI课件,展示色素的吸收光谱,并伴以老师的讲述。
各小组代表阐述实验设计、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展示结果并总结出色素的种类。
学生边听、边看通过阐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从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质疑:色素能吸收红光、蓝紫光,有何用途?程序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三步展示CAI课件(光合作用过程的光反应、暗反应及整个过程)设疑:产物中O2的原子来源是H2O还是CO2。
学生回答之后,再展示利用示踪原子法测知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这一点将反应式进行配平并强调三点(箭头不能用等号代替,条件场所不能少,原料产物中的H2O不能约去)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出光反应、暗反应的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填写光反应、暗反应比较表;设计实验、阐述过程释疑。
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设计,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积极参与讨论,发展思维、设计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为科学勇于献身的探究精神光合作用的实质启发学生观察,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分小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色素光能 光合作用的意义启发学生总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自然界、对人类 的意义。
分小组归纳、总结课堂小结展示图解(见后)先让学生分组总结 反馈检测展示习题(见后)课堂上动脑思考、动手做题并讨论回答,课下设计创建人类第二个故乡的方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九、课堂小结:O 2 CO 2H 2O光合作用的概念 叶绿体中的色素O 2 CO 2 C 3[H]ATP C 5 H 2O H 2O ADP C 6H 12O 6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十、教学评价:1. 请按要求连线(讲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将光反应相关内容用连线连起来 ,另一组将暗反应相关内容用连线连起来 。
步骤是发题 ---- 答题 ---- 展示 ---- 评议。
) 光 酶C 6H 12O 6叶 绿 素 类胡萝卜素C 6H 12O 6O 2 CO 2 自动空气净化器 绿色工厂 能量转换器光能场所 CO2H2O光反应条件 ATP基粒片层结构薄膜暗反应主要原料基质[H]主要产物 O22.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举出几个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3. 畅想未来,如何将其它星球改变为人类的第二个故乡?教学评价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课堂、课后作业,学生口头回答、书面回答,来检查学生对这一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又是重点之一,所以设计的第一题就是关于这一知识点。
由于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已经总结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的比较表,因此这一题的难度不算大,学生回答的正确率高达90%。
学以致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了在生产、生活中运用,使之产生科学价值。
因此,设计的第二题是关于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习题,让学生依据光合作用原理,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一题可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基本上能从光源方面(红光、蓝紫光)、原料(增施CO2肥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第三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畅想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向其它星球进军,如何建造人类的第二个故乡(适应人类生存的环境)。
这一题采用课后完成,一周后在班里进行交流。
我想,这样做既达到了掌握科学知识的目的,又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十一、板书设计:光合作用(一)概念:6CO2 +12 H2O 光 C6H12O6 +6 H2O + 6O2叶绿体(二)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作用叶绿素叶绿素a吸收红光、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叶黄素(三)过程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条件光、色素、酶酶场所基粒片层薄膜上基质中物质变化H2O [H]+ O2CO2 [H]C5 C3 C6H12O6能量变化光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二者间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 和ATP,暗反应消耗ATP中的能量,产生的ADP又参与光反应(四)实质物质转化:无机物(CO2和H2O)有机物(C6H12O6 )能量转化: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五)意义1.生物界中有机物的来源 ------ 绿色工厂2.调节大气中CO2和O2的含量 ------ 自动空气净化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3.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 能量转换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点评:这节课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课书,以探索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而设计的,教师通过媒体与学生交流,注重每一个问题的引入与启发。
如:“CO2和H2O在一般情况下反应生成有机物是不可能的,而在叶绿体中就能进行,为什么呢?是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和酶在起作用。
”使用这样的语言,不致使学生对色素问题的提出感到唐突,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色素和酶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科学发现的本身就是科学方法运用的结晶。
在本节课,制作了大量的动画,再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等,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由于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