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16 精品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5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5 精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漫画《跟不上》反映了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贫困制约了工业、城市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

农村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始于()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B.“一五”计划推行C.“大跃进”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2.下表为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1997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3.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①土地所有制形式②经营管理的方法③生产经营的权利④产品分配的权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5.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是()我国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6.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

”此处“现在的特区”不包括()A.珠海B.厦门C.海南岛D.汕头8.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9.下图是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企业民主管理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3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3 精品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测控3 (人教版必修2)基础训练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是(A.扩大对外贸易B.C.学习先进技术D.解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外国交易的。

答案:D2.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A.深圳B.C.厦门D.解析: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还是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几年后,深圳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答案:A3.20世纪末,为适应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中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A.B.C.D.解析:A项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C项在1984年深圳等特区成功后便开始;D项是特区的主要目标。

从20世纪末起,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即“走答案:B4.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A.B.C.D.解析:从时间“1979年”判断应为B项“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A、C两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干的要求,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B5.下面图片中事件发生的背景是(A.B.C.D.解析: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充分肯定了特区的改革,并为深圳题词写道:“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答案:B6.我国开放下列地区的先后顺序是(①大连②海南③浦东A.B.C.D.解析:四地对外开放的时间分别是:厦门,1980年;大连,1984年;海南,1988年;1990答案:D综合运用7.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A.B.C.D.答案:D8.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 B.C. D.解析: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答案:C9.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A.B.C.D.正式答案:C10.我国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央政府这样做的主要根据是A.B.C.D.解析:交通、人们的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的优越,也是影响对外开放区域设置的因素,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从实验到铺开的集中区域都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旧中国到建国后这个地区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易于进行对外开放的答案:D拓展探究11.(1(2(3(4)该局面的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析:本题的材料只有一个地图,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信息,能反映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2018002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2018002 精品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②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④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A.①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改革和开放都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故①说法正确。

其他三项,只要回忆教材的基本史实,很容易作出判断。

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准确理解与灵活掌握。

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两处关键信息:“开放整个海岸”“35年来”。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C、D三项史实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表现,分别开始于1990年、1980年和1988年,故与题意不符。

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解析:选A。

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对外开放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创办。

4.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中国政府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②国家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③其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④经济特区的设置带来了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据四个选项的表述和教材关于经济特区概念的表述,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为D。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1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1 精品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测控1 (人教版必修2)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_。

解析: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答案:深圳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答案:B3.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A.临近港澳地区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解析:在解题时请注意,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1985年,故B、D两项不正确。

答案:A4.我国的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与中央的关系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各自权限不同解析: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答案:C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A.特殊的经济政策B.特殊的社会制度C.特殊的地理位置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答案:A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坚持改革开放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3.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答案:C4.我国的经济特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城市主要在沿海地区。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第13课
问题探究一:
我国决定对外开放国际国内背景有哪
些?
国际背景: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 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对外开放前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深圳
珠海 海南
汕头
厦门
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 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阅读课文,结合图片,
概述我国结外开放过程(步骤)
沿海开放城市
A
3.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座落在被 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 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地 方。我国宣布开发开放这一地区是为了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 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 的新飞跃 ④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2.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 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 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 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1)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 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 场; 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 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2)十一届三中全全以来,我国决定实行对外 开放,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的实行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有利 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 理经验;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发展社 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以 鼓励和肯定。 但同时还应注意,随着对外开放的实行, 中国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应该勇于面 对挑战,迎接挑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能力,比较容易。

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目的2.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答案】C【解析】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

3.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

A.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90年代初”,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都发生在1992年,符合题意。

而B项在21世纪初。

D项在2001年,均排除。

C项与题意无直接联系。

4.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A.汕头B.厦门C.深圳D.珠海【答案】C【解析】对外开放前,汕头、厦门和珠海即已是城市,而深圳原是贫穷的小渔村,设为经济特区后,发展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C项正确。

【考点】对外开放的影响点评:本题以特区的发展来考查对外开放的影响。

解答本题须对选项四大城市开放前的状况。

本题属于识记层次,难度小。

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1.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按层次排列,正确的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沿海开放区③经济特区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⑤沿边开放城镇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①③②④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③经济特区---①沿海开放城市---②沿海开放区----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⑤沿边开放城镇才是正确的顺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层次排列2.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革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珠海是第一批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当然有特殊的经济政策扶持,所以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B、政策扶持。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广州、厦门、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史·中国近代城市·厦门4.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广州、厦门、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史·中国近代城市·厦门2.西方舆论评价:这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信息“新中国35年”,即1984年,结合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1984年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D项正确;ABC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3.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主要是由于()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D.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答案】D【解析】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浦东日益发展繁荣,改变了“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因此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4.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城市的阶段,所以答案选择A项。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9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9 精品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我国五个经济特区设立最早和最晚的一个分别是()A.珠海、汕头 B.深圳、珠海C.厦门、海南D.深圳、海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我国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中,深圳最早,海南最晚。

答案:D2.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为()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D.具有特别的行政能力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含义的理解。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经济管理方面和经济政策方面给予优惠。

B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时间上与题干不符,C项不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3.观察下图,属于1984年国家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对沿海开放城市的识记能力。

①为福州,④为北海。

答案:C4.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创办经济特区,又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后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C5.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对外开放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涉及到的主要是对外开放,与改革关系不大,排除A、B、C。

题干形成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D6.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深圳和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A.临近港澳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把经济特区设在深圳、珠海原因的认识。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例题与探究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例题与探究

典题精讲例1(经典回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思路解析: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

A、B、D三项都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目的都可以归结到C项。

答案:C绿色通道:解答根本目的的题目,要注意比较各个选项,采用追根溯源的办法,找到最终的目的即根本目的。

变式训练经典回放)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思路解析:考查对对外开放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原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回答,立足点是自力更生。

参考答案: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

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例2(经典回放)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

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为了(A.促进产业结B.C.D.思路解析:考查我国对外开放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从20世纪末起,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国加入WTO后,必须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答案:A绿色通道:解答原因目的型题目,关键是结合历史事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挖掘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动机和目的等。

变式训练(经典回放)1978年我国出口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列第32位,2003年已经上升至世界第4位。

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表明(A.B.C.D.思路解析:从对外开放的作用上理解。

对外开放加快了我国的体制改革,增强了我国的产品竞争力。

答案:A问题探究问题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17 精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17 精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2018高考四川文综)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2.(2018年高考上海单科29题)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3.(2018北京卷)(16分,历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8分)(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8分)。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特区,“特”系指特区()A.推行不一样于内陆的经济制度B.推行特别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C.推行不一样于内陆的社会制度D.地理地点凑近港澳地域便于沟通分析:特区与内陆的经济制度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故A项错误;特区的“特”指推行特别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故 B 项正确;特区与内陆的社会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制度,故C 项错误;特区的“特”并不是地理地点凑近港澳地域便于沟通,故D项错误。

答案: B2.“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季,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歌反应的事件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福建沿海搞经济特区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松开发上海浦东分析: 1979 年在广东、福建沿海搞经济特区,其余事件和时间不符。

答案: B3.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看法的是()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B.国内的经济系统改革从深圳开始C.国家鼓舞深圳鼎力发展外向型经济D.深圳成为90 年月改革开放的要点分析: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所以有“标界”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 A 项。

答案: A4.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陆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系统。

此系统的形成标记着 ()A.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确实立C.我国经济系统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D.我国全方向、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资料的理解能力。

对外开放系统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波及的主假如对外开放,与改革关系不大,清除A、 B、 C 三项。

题干中说起的开放系统标记着我国全方向、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 D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向、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1.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

解答本题须理解经济特区是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对外开放的试点;题干问的是主要原因,应从中国这个内因角度分析。

②是从外因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与试点,从内因来看,①符合题意;③“经济基础薄弱”说法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置是现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从思想这个内因来看,是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故④正确。

正确选项为D项,ABC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2.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这成为新阶段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以下关于上海开放进程的农述,不正确的是A.80年代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B.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即以上海为中心C.上海浦东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着相同的贸易规则【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A符合史实;1985年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是以上海为中心,B符合史实;上海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也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的表述符合史实;而上海自由贸易区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两者贸易规则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故选D。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1.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A.深圳B.珠海C.海南D.浦东【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地理位置概念,“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只可能是浦东,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 D.浦东。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浦东2.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

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80年我国设立珠海、深圳、厦门、汕头经济特区,故BC项错误;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属于浙江省的是宁波、温州;1985年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故D项正确,A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区3.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

材料反映了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内容并未涉及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问题,所以排除A项。

BC两项与史实不符合,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987年,故答案选择D项。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能力,比较容易。

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目的2.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答案】C【解析】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

3.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和“35年来”可以判断应是1984年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4.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沿海城市B.设立经济特区C.浦东的开发、开放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C【解析】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

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以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

故C正确。

5.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

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习题精选_1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习题精选_1

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任务尚未完成。

答案:B2.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A.发展多种经营体制B.消灭封建制度的残余C.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调整产品的分配体制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案:C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需要解析: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就是生产关系领域的一场革命,追究其原因必然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看当时的生产关系能否适应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所以选B项。

答案:B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不包括(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党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经济建设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D.要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解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已完成。

答案:D5.1956~1965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呈现的趋势是( )A.初期问题严重,后期逐渐纠正B.初期后期较好,中期问题严重C.初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严重D.整个十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解析:1956~1965年属于社会主义全面探索的十年,前期是正确的探索,中期出现曲折,后期又得到纠正。

答案:B6.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解析:应发挥和利用民族资本家的管理经验。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卷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卷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卷1.1980年8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

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登载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

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

这说明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理论未得到中央支持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2.?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展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局部的所得税。

这一规定有助于A.合理标准客商的企业经营B.增强政府对经济方案管理C.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D.国有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3.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给,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这主要说明A.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开展B.深圳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D.我国根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4.1988年海南省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际惯例,提出了由外商成片开发,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大胆设想。

但在1989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就这个问题递交了提案,将此事与晚清政府割让香港的丧权辱国行为相提并论,引发“洋浦风波〞。

这说明A.建立经济特区的理论并未得到中央支持B.经济特区的创办有沦为变相租界的危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阻力重重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5.2021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自此,南京江北新区建立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

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效劳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B.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C.引进外资,消费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的不断深化开展6.“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生疏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宏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沉着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财富的时机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三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其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仅仅改变经营管理方式,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

故排除③。

答案为D。

2.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A.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浦东地区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B【解析】无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逐渐形成的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特别区—内地C.经济特区—通商口岸—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已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A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过程4.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49—1976年中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6(人教版必修2)

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6(人教版必修2)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中国自1980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以来,分别于1980年、2001年、2006年、2010年获得4次特别增资,目前在基金组织的实际份额占该组织总份额的6.394%,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列第三位。

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A.对世界金融与贸易走向的影响日益加强B.对世界金融与贸易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C.对外开放的程度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D.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跃居世界的第一位【解析】A分析材料,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资金份额不断增加,CD 两项与材料无关联;B项说法中国对世界金融与贸易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不能得到反映;本题选A项,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反映了中国对世界金融与贸易走向的影响日益加强。

2.(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曾有国际舆论评价中国“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评论应该出现于()A.1842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解析】C 从材料“实际开放半个中国”,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应该指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

3.(2011·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解析】B第①项“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是1992年十四大中的主要词汇;第②项“改革”、“对外开放”出现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第③项“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应是十一大的报告中;第④项“理论”和“邓小平”应是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2018年4月宁波十校联考13题)在经历了2018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2018年令人敬畏的国庆60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

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A.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分别代表着南北不同的文化类型,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B.20世纪30年代两地人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利的英雄赞歌C.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两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D.20世纪80年代两个城市对外开放,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上海不是著名古都故应排除A;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是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故应排除C;20世纪对外开放的城市是沿海城市没有北京故应排除D。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2.(2018年4月怀化市二模29题)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解析】浦东开发是在1990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是在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在1989年。

【答案】B3.(2018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7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提出的主要时代实践背景是:()A.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B.城市改革深入,企业自主权扩大C.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解析】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分析各选项,A项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项1984年后城市改革深入,企业自主权扩大;C项9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符合本题“时代实践背景”的应是D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答案】D4.(2018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8题)2018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总理是在强调(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配套措施的相关内容。

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题目重点考察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力。

所以政治改革也是为经济改革服务,故C符合题意,A与题目强调政治经济关系的题意不符,故排除A。

B没有点出政治与经济两者的关系,故B也是不符题意的。

D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故排除D.【答案】C5.(2018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6题)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中国政府做出这一决策时面临的状况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转向城市、国企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史终结论”喧嚣C.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正在进行一轮姓“资”、姓“社”的争论【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党的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6.(2018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31题)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该城市是( )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改革开放后1980年开放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本题选B 项。

【答案】B7.(2018年1月扬州市调研11题)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解析】从题目中新中国35年以来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84年。

A发生在1980年,B 发生在1990年,C发生在1988年,D发生在1984年。

因此选D。

【答案】D8.(2018年5月安庆市三模17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人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及所学知识运用能力。

注意题干是九十年代,而箭头应该在弓的中间位置,因此符合题意的应该是上海的浦东。

ABC在位置上不对。

结合四个选项的开发的时间,可知选择D项。

【答案】D9.(2018年4月湖南雅礼中学月考30题)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解析】A D适合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C适合民族区域自治区。

【答案】B10.(2018年5月厦门市质检21题)“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新中国称呼重要外国友人的外交用语。

下图是该词在历年《人民日报》出现频次的示意图。

与M-N段频次变化无关的因素是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D11.(2018年4月深圳调研17题)2001年,曾有一首词写道:“四海五洲举杯,华夏入世喜同醉。

千年佳酿,万国友邦,歌舞盛会!”这首词吟诵的是A.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 B.中国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C.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这首词是为庆祝2001年中国加入WTO而作,根据所学,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据此本题选C项。

【答案】C二、非选择题12.(2018年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39题)(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引自《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18年)》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二十一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1)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时英国、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怎样的世界地位?(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1842―1860年和1957-1976年错失科技革命机遇的原因。

(10分)(3)材料三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具体史实指的是什么?(6分)(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4分)(5)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哪些启示?(2分)【解析】第(1)问,本题考查中外历史比较分析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时,即是18世纪末,此时,政治上,英国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中国则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仍是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但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在占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金融中心,“日不落帝国”。

第(2)问,本问把握时代背景即能从容解答,从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角度阐述。

第(3)问,本问抓住时间信息,联系经济方面相关重大事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4)问,简述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

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第(5)问,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民族独立;和平的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答案】(1)英国: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工业革命已经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政治上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4分。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2分)(2)原因:错失1842—1860年机遇:清王朝腐败无能;“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列强的侵略;社会动荡(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每点1分,满分4分)错失1957—1976年机遇:国际环境的恶化,(可答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中苏关系恶化等);国内“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十年动乱(以阶级斗争为纲)。

(6分,每点2分)(3)三个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分,每点2分)(4)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