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腔动物门——假体腔动物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原腔动物门

第六章  原腔动物门

几种重要的寄棘头动物门
线行动物门
轮虫动物门 约有1500多种;多数生活于 淡水中,少数海洋生活;是 构成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 群之一
轮虫动物门
一、身体微小,与原生动物大小相似
轮虫动物门
二、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前端有头冠,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 的轮盘,生活时不断摆动,为运动和摄 食器官 躯干:具角质膜,又称为兜甲 尾:末端有一对足趾,能分泌粘性物 质,借以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轮虫动物门
轮虫动物门
三、咽有咀嚼器
其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咽内有咀嚼器(运动时 不断研磨食物)
四、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细胞核数量 恒定 五、生殖方式特殊
雌雄异体、异形;雄性个体小,体内仅有生殖系统无排泄 器官,无肠、体内有精巢、输精管、交配器和生殖孔; 雌性的生殖系统一般单个。 直接发育,生活史中包括两种不同生殖方式,环境条件良 好时营孤雌生殖;环境条件恶化时行两性生殖,卵受精后 以休眠卵渡过不良环境 。
代表动物:人蛔虫
5.神经
围咽神经环,向前、 后各发出六条神经索,以 背、腹神经最发达,感觉 器官不发达。
6.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器官 自由生活种类—体表呼吸 寄生生活种类—厌氧呼吸
代表动物:人蛔虫
7.生殖和生活史 雌性: 卵巢---输卵管---子宫 ---阴道---阴门---体外 卵巢---输卵管---子宫 雄性: 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腔 ---泄殖孔---体外 细长管状 一般雌虫为一对 雄虫单个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角质膜 由上皮分泌形成 结构:皮层,中层(基质),基层(斜行纤维) 和基膜 蜕皮:脱去旧的角质膜,长出新的角质膜。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第七章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过去曾包括线虫纲(Nematoda)、轮虫纲(Rotifera)、腹毛纲(Gastro-tricha)、线形虫纲(Nematomorpha)及棘头虫纲(Acanthocephala)等5纲。

这几类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原体腔;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

这些结构上的特点,显示出原腔动物较以前讲述的各类动物更复杂,更高等。

但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在演化上的类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有许多重大不同之点。

因此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应各自列为独立的门。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有15000种,有人估计为50万种。

线虫分布很广,自由生活种类在海水、淡水、土壤中都有,数量极大,农田土壤中每平方米有线虫1000万条,重可达10g以上。

植食性线虫以细菌、单细胞藻类、真菌、植物根及腐败有机物等为食;肉食性种类食原生动物、轮虫及其他线虫等。

寄生线虫寄生在人体、动物和植物的各种器官内,危害较大。

线虫的身体一般呈圆柱状,细长,故通称圆虫。

土壤线虫和植物线虫体多微小,最小的种类体长只有200μm;寄生线虫中,大的体长可超过300mm,最大的可达1m以上,但其直径小于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角质膜(Cuticle)线虫体表被一层角质膜,厚度一般为身体半径的0.07倍,坚韧富弹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角质膜为上皮分泌形成,一般分为皮层(cortex)、中层(median)(基质)和基层(basal layer)(斜行纤维)3层①70000034_0150_0,最内为基膜(图7-1),角质膜有保护作用。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第八章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

这个类群包括7个门的动物,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现在以线虫动物门为代表说明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门是假体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15000种,据估计有50万种,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

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土壤中,也有寄生于动物和植物体内的。

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假分节)2.体表有角质膜。

是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起保护作用。

3.角质膜下面是一层合胞体的表皮层(无细胞界限)。

4.三胚层,具假体腔。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

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5. 完全的消化系统。

有口和肛门,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

为管中套管结构。

6. 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系统。

7.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但是是由原肾细胞(一般为1细胞个)或腺细胞(一般为2个细胞)衍生形成.8. 神经系统:为筒形,由围咽神经环,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和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构成,神经索都嵌在上皮中。

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不发达,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刺毛等。

二. 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

1. 外形:20—30cm。

雌虫:粗长雌雄辨别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从外形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背唇:1片,具有2双乳突z口(在前端顶部,有3片唇)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

原体腔

原体腔

14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是假体腔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最主要的一个类群, 已知有15000多种,且分布广泛,阴湿或有水源的地方都有。 已知有15000多种,且分布广泛,阴湿或有水源的地方都有。 如海洋、淡水、土壤、阴湿地带、林区及动、植物的体内都 会分布,单单寄生于人体就有100多种线虫。 会分布,单单寄生于人体就有100多种线虫。 1 、代表动物——猪蛔虫:成虫与幼虫均在体内寄生。 代表动物——猪蛔虫:成虫与幼虫均在体内寄生。
第七章
原腔动物( 原腔动物(p84)
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 线形动物,是一类 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是一类 假体腔动物或 宠大而复杂的动物类群(7个),种类达18000多 宠大而复杂的动物类群(7个),种类达18000多 种,形态差别很大,并且他们的发展历史不详, 亲缘关系不明,但他们都有假体腔。有些学者 又把它分为3 又把它分为3门(线形动物、棘头动物、内肛动 物等7门)。
16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自孔中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
伸出一对交合刺(spicule)。 伸出一对交合刺(spicule)。 雌雄性鉴别:雌虫:粗长;雄虫:细短、尾 雌雄性鉴别:雌虫:粗长;雄虫:细短、 呈钩状,具交合刺。 呈钩状,具交合刺。
17
18
唇片
唇片
19
(2)体壁
36
3、丝虫,我国五大 丝虫, 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虫病之一。象皮
肿(异常肿大) 异常肿大) (马来丝虫- 马来丝虫- 四肢; 四肢; 班氏丝虫 -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 寄生于淋巴腺和淋巴管 中
37
38
39
4.蛲虫及虫卵 蛲虫及虫卵
40
5.十二指肠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原腔动物门

原腔动物门

原腔动物门概述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为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或者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原体腔,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体表被角质层,排泄器管属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

但这些类群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并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有许多重要的不同之处。

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分支。

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身体两侧对称,呈蠕虫状。

三胚层,假体腔。

有口、有肛门。

神经系统简单,仅具神经节、围咽神经环及纵神经。

第一节原腔动物一、主要特征1、体形多为长圆筒形,两侧对称,三胚层,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皱纹。

2、体表被角质膜(cuticle),多数种类角质层下为合胞体的表皮层。

3、具原体腔(primary coelom)。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腔液起运输和流体骨骼的作用。

4、具完善的消化管,有口和肛门。

无肠壁肌肉层5、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器官。

自由生活的类群靠体表呼吸,寄生生活者多为厌氧呼吸6、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

腹毛纲和轮虫纲的动物还保留有焰球和原肾管。

线虫纲已由原肾细胞衍化为腺型或管型的排泄系统7、大多为雌雄异体且异形二、原腔动物的主要类群线虫动物门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 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 动吻动物门内肛动物门各类群形态结构存在许多重大不同点,类缘关系亦不密切,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分别列为独立的门较为恰当。

第二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角质膜角质膜:皮层中层基层基膜2、具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体壁:角质膜上皮:为合胞体背线、腹线、侧线纵肌层:中胚层形成原体腔(假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脏壁中胚层无体腔膜为胚胎期的囊胚腔发展而成原体腔: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6第六章 原腔动物门

6第六章 原腔动物门

四.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1.蛲虫:寄生在人的肠中,造成失眠,消瘦等,自体 感染和异体感染. ♀9-12mm,♂2-5mm 2.十二指肠钩虫: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口吸附肠 壁,以肠粘膜及血液为食;造成慢性失血,溃疡、 浮肿,无力. ♂ 3.丝虫:寄生人体淋巴系统,有中间寄主(蚊),造成 象皮肿。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4.人鞭虫:寄生人的盲肠和阑尾。 5.小麦粒线虫:寄生在叶片内,进出口检疫对象之 一
6.松材线虫:松树的癌症。
微丝蚴为胎生蚴,在人 体存活2周以上。白天在 内脏血液,夜间在体表 血液中。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已知2000多种。 我国报道252种。
• 1.体微小,一般为100~500μm • 2. 体分为头、驱干、尾3部分 • 头部:具1~2圈纤毛组成的头冠(游泳和摄食) • 躯干:角质膜增厚,称兜甲。 • 尾:又称足,足末端一般有一对趾 • 3.体表为角质膜;下为合胞体上皮、环肌、纵 肌 4.咽发达,内有咀嚼器(由多块坚硬的咀嚼板 构成) • 5.排泄器官: 1对排泄管和焰球组成的原肾管。 •
第六章 原腔动物门 (Protocoelomata)
第六章
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又称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一、主要特征 1.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 广义的体腔: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 原体腔——从发生来说是原始的,是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 展形成,故称原体腔。 初生体腔——从产生的时间来说,最早出现在体壁与消化 管之间的腔,故称初生体腔。 假体腔——从结构结构上来说,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包围的体腔,是中胚层与内胚层之间的腔(只有体壁中胚 层,无脏壁中胚层),故的5个纲都提升为独立的门,加 棘头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共7门 即: 线虫动物门 轮虫动物门 腹毛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动吻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内肛动物门 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纳的分类系统

动物学习题(5、6)

动物学习题(5、6)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一)、名词解释1、假体腔;假体腔又称次生体腔或原体腔,位于线虫等动物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

2、完全消化道:发育为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如线虫消化道,新鲜食物由口进入,消化后的残渣由肛门排出。

3、逆行感染:蛲虫虫卵可在肛门口孵化,幼虫再爬入肛门,侵入大肠,引起感染,这种感染方式称逆行感染。

6、孤雌生殖:雌性个体产的卵不需受精,仍能发育为成熟的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

如轮虫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的生殖。

9、直接发育:动物生活史中无中间宿主者,称为直接发育型。

如蛔虫的发育。

(二)、判断与改错1、线虫为原体腔动物,具有体腔膜。

(错)2、寄生线虫的消化道简单,有退化趋势,无消化腺。

(对)3、线虫的排泄器官由外胚层形成,无纤毛和焰细胞。

()5、线虫的排泄开口于腹中线后端。

()6、蛔虫的环肌发达,因此运动时只能作歪曲的蠕动。

()7、人体因误食蛔虫卵而感染蛔虫。

()8、蛔虫的生活是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

()9、所有线虫都可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内。

()10、轮虫的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均为合胞体。

()11、人蛔虫寄生在人的盲肠和阑尾处。

()14、绕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为直接经口感染。

()(三)、填空1、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几个较大的类群,又称________或_________。

2、线虫体表被一层______,由_______分泌形成,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有_____作用。

3、线虫的体壁从外至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又称_______。

4、线虫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为_____,又称________,其内充满________在起源上它是由胚胎时期的_______发展形成的。

5、线虫发育完善的消化道,即有____有_____,消化管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分别由___胚层,____胚层和______胚层发育形成。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一.多孔动物门1.两囊幼虫:动物极一端为具有鞭毛向外的小分裂球,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动物极小细胞向囊胚内生出鞭毛,植物极大细胞中间形成一开口,接着动物极小细胞从植物极大细胞开口处翻出,小细胞上的鞭毛翻到囊胚表面)2.芽球:是由海绵动物无性生殖,中胶层生成,由若干个原细胞(变形细胞)聚成堆,外包几丁质膜或骨针。

是海绵动物在条件恶劣下产生。

3.领细胞:具有一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领的中央有一鞭毛,将水中的食物与蛋白质送入细胞内的营细胞中。

二.假体腔动物门1.假体腔:它是指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内胚层之间的空腔,是囊胚腔剩余部分。

2.孤雌生殖:成熟的雌体产的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周期性孤雌生殖: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的生殖方式。

4.完全消化系统:口—食道—中肠—直肠—肛门三.软体动物门1.外套膜: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

胚胎发育中,躯体背侧皮肤褶皱向外延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部或侧面,或包裹整个内脏团和鳃。

由内外表皮和结缔组织以及少数肌肉纤维组成。

2.贝壳:一般包被于躯体外,有的位于体内,有的缺。

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特点。

形态有瓣状、管状、覆瓦状、螺旋状等千姿百态。

随着动物生长而增大加厚。

3.能流进细胞间隙的循环方式。

4.血窦;代表初生体腔的微血管和部分动脉、静脉的腔扩大,且无血管壁包围,成为器官组织之间的空腔,称为血窦四、环节动物门1.身体分节:是身体前后分为许多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称为体节。

2.同律分节:动物体由形态和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外形分节,内部器官如神经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也按节分布)3.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同。

4.真体腔:体壁体腔膜和脏壁体腔膜之间的大空隙五、节肢动物门1. 几丁质外骨骼:包被节肢动物身体的角质膜,坚硬厚实而发达几丁质: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2.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

5假体腔动物讲解

5假体腔动物讲解

5 假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

•具有假体腔;出现了完全的有口有肛门的消化道;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

•原腔动物约18000余种,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潮湿地土壤中,很多种类寄生在动物、植物体内。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具有假体腔的类群。

•假体腔动物中各类群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许多重大不同之点。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轮虫动物门(Rotifero)•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曳鳃动物门(Priapulida)•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兜甲动物门(Loricifera)•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圆环动物门(Cycliophora)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一、均有假体腔•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

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而肠壁并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仍然是由内胚层形成的。

•假体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假体腔的意义:•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ª¡ª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二、消化道•多数种类具有完全的有口有肛门的消化道:•前肠:口、咽、食道,来自外胚层•中肠:主要消化、吸收场所,来自内胚层•后肠:直肠、肛门,来自外胚层•三、其他的特征•体表被有非细胞的角质膜,有上皮细胞分泌形成;•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门是假体腔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已记录的约有15000种,估计全部种类不少于50万种。

第五章 原腔动物门(假体腔动物) =线 蛔

第五章 原腔动物门(假体腔动物) =线 蛔

原体腔: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 原体腔: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 成的体腔,又叫假体腔或初生体腔, 成的体腔,又叫假体腔或初生体腔,没有中 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意 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 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 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 分平衡;运动加快。 分平衡;运动加快。
• 6.生殖 雌性: 雌性:1对细管状的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子宫 卵巢→→输卵管→→子宫
→→阴道→→阴门→→体外
• 雄性:单个管的生殖系统 雄性: 精巢→→输精管 输精管→→储精 精巢 输精管 储精 射精管→→泄殖腔 囊→→射精管 射精管 泄殖腔 →→泄殖孔 泄殖孔→→体外 泄殖孔 体外 生殖孔背侧有1 生殖孔背侧有 1 对交合刺 囊。 • 受精卵:呈椭圆形, 45um 75um 35um 50um um- um× um- um, 45um-75um×35um-50um , 外被一较厚的卵壳, 外被一较厚的卵壳,壳面 有一层凸凹不平的蛋白质 膜。
第二节 代表动物---人蛔虫 代表动物 人蛔虫

外形: 1. 外形: 体呈圆柱型,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 体呈圆柱型,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 雌虫: 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 雌虫:长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 mm mm 左右 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 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
• 6.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 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到前端的感觉乳 突,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背、腹神经索最发达。所 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 腹神经索最发达。 有的神经都是嵌在表皮中。 有的神经都是嵌在表皮中。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端有头刺毛、唇乳突,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端有头刺毛、唇乳突,头 感器,尾端有尾乳头、尾感器。 感器,尾端有尾乳头、尾感器。

第七章 原腔动物门

第七章 原腔动物门
蜕皮2次
微丝蚴
(胸肌中)
危害性: 早期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晚期出现淋巴液回流障碍,产 生阴囊鞘膜积液、乳糜尿、肢体 象皮肿等。
小腿和足部象皮肿 皮皱加深,皮肤增厚、粗糙 虫体的代谢崩解产物、幼虫的蜕皮液、成虫子宫分泌物等都具有抗原性, 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性变态反应,导致周期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成虫在 淋巴管内可引起内皮细胞反应性增生、管壁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反 应,至晚期纤维组织增生,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淋巴系统回流障碍, 甚至阻塞,是阻塞性淋巴管炎、象皮肿的主要原因。
已知约15000种,据估计有50万种
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 2. 体表有角质膜(保护作用) 3. 合胞体结构的表皮层 4. 三胚层,具原体腔(假体腔)
线虫横切面示意图 皮肌囊
5、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但肠壁无肌肉层)
出现肛门,食物在管内单向运动。
促进消化管不同部位形态上的分化、机能上的分工
轮虫动物 腹毛动物
与涡虫纲相似: 焰细胞构成的排泄管; 有卵黄腺;身体部分有纤毛
涡虫纲
与线虫动物相似: 原体腔;角质膜 完全的消化系统
1、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适应寄生生活
的主要特征
2、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3、原体腔出现的意义
4、简述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适应 寄生 生活的特点
(背神经、腹神经最发达)
感觉器官不发达,
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等
8.无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9.排泄系统:原肾管型
二、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
1.外形:20—30cm 雌虫:粗长 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

原体腔动物门主要特征

原体腔动物门主要特征
二、几种重要寄生线虫 三、轮虫动物门
2018年11月14日
一、
1.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有自由生活种类也有营寄生生活的
种类,重要的寄生虫如:蛔虫、钩虫、 丝虫、旋毛虫等。 2. 身体圆筒状、两侧对称 无明显头部、身体圆筒状,通称圆虫 不分节,有的体表具有横纹。
2018年11月14日
交 合 伞
成兜甲(保护作用);
2018年11月14日
2018年11月14日
2018年11月14日
十二 指肠 钩虫 与美 洲板 口钩 虫的 比较
2018年11月14日
种类 特征 体形 口囊 交合囊 交合刺 阴门 尾刺
十二指肠钩虫 “C”形 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 略圆 两刺未端分离 在身体中部之后 有
美洲板口钩虫 “S”形 有一对半月形齿状板 略扁 两刺未端联合,具倒钩 在身体中部之前 无
2018年11月14日
三、轮虫动物门特征 ① 身体微小(2mm, 与原生动物相似) 多生活于淡水中; ② 典型体形长椭圆形, 分为头、躯干部 和尾(足部);
2018年11月14日
③ 身体前端具纤毛轮盘
(头冠),参与运动
和摄食;
④ 咽部膨大富肌肉称为
咀嚼囊,内有咀嚼器
(分类的依据);
⑤ 躯干部角质膜增厚形
2018年11月14日
肌细胞结构
肌细胞分为三部分:
含肌纤维的收缩部
、含细胞核的原生质
部和与背(腹)神经 索相连的臂部。
2018年11月14日
从假体腔动物开始,消化道出现了肛门,有
口和肛门二个开口,与高等动物一样,成为
完全的消化系统。
2018年11月14日
5. 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

第八章原腔动物门

第八章原腔动物门

第八章假体腔(原体腔)动物103荣誉出品——by 017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蛔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2.基本掌握腹毛动物和轮虫动物的主要特点3.掌握原腔动物的特征教学重点:假体腔及蛔虫的生活史教学难点:假体腔假体腔:体腔中的一种类型。

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

(真体腔是在中胚层中间形成的腔)代表某种适应功能。

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重要作用。

有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曳鳃动物门、线性动物门、兜甲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圆环动物门。

第一节:线虫(又名圆虫)动物门一、主要特征1、(非细胞)角质膜(Cuticle)由其下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分皮层、中层、基层和基膜2、原体腔:线虫体壁围成的广阔空腔称为原体腔(假体腔),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只有体壁中胚层,不具体腔膜,无脏壁中胚层。

3、大部分(棘头动物、线性动物除外)完全的消化系统:包括前、中、后三肠。

消化管有口有肛门。

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形成,中肠来自内胚层,是主要消化、吸收的场所。

无消化腺。

4、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来源外胚层,包括腺型和管型。

没有纤毛及焰细胞。

5、生殖系统:多为雌雄异体,且异型,雌体大于雄体。

管状生殖器官,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6、神经系统:园筒状。

感官不发达。

二.代表动物----人蛔虫(肠道寄生线虫)(一)外形:圆柱形,雄体尾端呈钩状,具交合刺。

虫体前端为口、3片唇、唇上具乳突(一背唇片、二腹唇片);具排泄孔、肛门、背腹线(不明显)和侧线。

雌20~25cm 雄15~20cm(二)内部构造1.体壁及原体腔角质膜:厚,由内、外皮层、基质和纤维层及基膜组成表皮层:较薄,在两侧及背、腹加厚形成4条体线肌肉层:由中胚层产生,只有一层纵肌假体腔:皮肌囊与消化道间的空腔,来源于囊胚腔,无体腔膜,仅有体壁中胚层,无脏壁中胚层2.消化系统:完全消化管,无特殊的消化腺。

3.呼吸与排泄:厌氧呼吸;排泄系统为管型。

原腔动物

原腔动物

生殖系统——长管状(单管、双管)
神经系统——围咽神经环和向前、后的三对神经干
感官退化
假体腔
• 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或有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 腔内的液体和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
假体腔的意义
1. 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 发展提供了空间; 2. 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 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 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3. 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 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原腔动物——轮虫动物门 (Rotifera)
•有1800余种。 体长0.5-3mm。
•头部都有轮盘(trochal disc)——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
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 •轮盘具有运动和取食的功能。 •身体其它部位无纤毛。 •身体末端具分叉的趾1-4个。
•轮虫是许多鱼类、虾类幼体的重要饲料,
蛲虫
蛲虫成虫与虫卵
寄生在人的大肠上部附于肠粘膜上
5. 丝虫病——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腔 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临 床表现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 管阻塞症状。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 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 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 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 痛,精索结节、压痛。 4. 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 咳嗽、哮喘等症。 淋巴管阻塞性病变: 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 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 水和乳糜腹水

第八章原腔动物门

第八章原腔动物门

经口感染
(逆行感染)
大肠
贫血、消瘦
肛门瘙痒
钩虫
感染蚴
经肤感染
小肠
严重贫血、 异嗜症
血丝虫 感染蚴
接种感染
淋巴系统
乳糜尿、
象皮肿
线虫 动物门 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 唇乳突、头刚毛、头 感器(侧器)等。 寄生种类头感器退化, 尾感器发达。
线虫 动物门 7、生殖系统
多数为雌雄异体、异形,生殖器官单管或双管。
雄性:单管型
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
雌性:双管型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末端开孔位于体前1/3段。
线虫 动物门 射精管末端 与直肠愈合形 成泄殖腔,背 侧突出形成肌 肉囊,囊内有 2个交接刺。
线虫 动物门 5、 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无任何形式的循环系统,食物在中肠进行 胞外消化,养料由肠壁细胞吸收,或进入体 腔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无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种类进行体表呼 吸, 寄生种类则为厌氧呼吸。 6、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神经环、神经节和神经干三部分。
线虫 动物门
神经环:位于咽头。 神经干:由神经环 向前、后各发出6 条神经干,神经干 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构成圆桶状的神经 系统。其中以背、 腹两条最发达。
线虫 动物门 自由生活线虫
线虫 动物门 寄生线虫威胁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
线虫 动物门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agans是现代发育 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材料
线虫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蜕皮 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主要成分 是蛋白质,具保护作用。
着在其它物体。
轮形动物门
2、结构: 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特称“咀 嚼囊”,咽内具有咀嚼器(分类依据) 。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海洋生物学假体腔动物

海洋生物学假体腔动物
功能: 保护身体,抵御寄主体内消化液的腐蚀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表皮层:
为8行上皮细胞组成的合胞体 在身体两侧和背、腹中央,
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侧线和背、 腹线 背、腹线中有背、腹神经索 侧线中有排泄管 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物质 形成角质膜
二.代表动物------蛔虫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 ●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 ●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 使身体保持一
定体形
线形动物门 身体特别细长,成体自由生活,幼体寄生在 节肢动物体内。
铁线虫
线形动物门 身体特别细长,成体自由生活,幼体寄生在 节肢动物体内。
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脑等 处,引起急性炎症和绞痛。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1.蛔虫 2.鞭虫 3.钩虫 4.蛲虫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1.蛲虫 寄生部位:大肠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逆行感染
成虫常在夜间爬到肛门处产卵,引起肛门骚 痒,卵在肛门处孵化后,幼虫可经肛门侵入大 肠,行逆行感染
▲肌肉层: 为最里层,由单层纵肌构成 肌细胞分为二部分: 顶端为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部 基部为含有肌原纤维的收缩部
只有纵肌,没有环肌 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缩 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背、腹 神经索,接受神经支配
二.代表动物------蛔虫 3 .消化系统
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 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 食道。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1.外形
长圆柱形,向两端渐细。乳白色,侧线明显 雌虫:肛门在距体后端0.2Cm的腹线上

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受精卵 感染性卵 被,寿命一年)
食道 咽 气管 肺泡 心脏 穿出肠壁入血液(淋巴)
循环系统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精心整
6
理●▂●持续更新
危害: 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收养分外,危害
并不严重。数量多时(根据报道曾有一人肠内有蛔
虫1448条),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
15
理●▂●持续更新
•体腔液体的存在,同时使得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 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 物。
2。假体腔动物体壁结构的异同
共性:均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构成。
差异性:
•线虫动物:上皮细胞为合胞体。角质层结构复杂, 明显可分为3层,大多由不同蛋白构成,有一定弹 性。
•腹毛动物:构成表皮细胞的是单纤毛上皮细胞,
并分泌抗凝血剂,使伤口不易凝血,有利于钩虫不
断迁移咬附部位,造成新老伤口不断流血,其代谢
快,吸入的血液约经10秒或几分钟很快从体内排
出,根据测量,每条钩虫每日可导致失血量0.14—
0.40毫升。
4。假体腔动物的其它类群
假体腔动物除了线虫动物门外,还有腹毛动物
门、轮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精心整
12
线形生殖系统。这些结理构●▂●持特续更新点与假体腔动物中
其它类群显然不同,它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分支。
•轮虫的构造和胚胎发育与涡虫相似(如体形较扁;
具纤毛的头冠显著偏向腹面;具焰球的原肾管与涡
虫纲单肠目动物相同;雌雄异体,具卵黄腺;胚胎
发育中早期卵裂属螺旋形;双腹式神经等),说明
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无消化腺。
(4)呼吸和排泄:为无氧呼吸。排泄器官是由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原腔动物门——假体腔动物
本章重点:
一、原腔动物较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

二、代表动物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三、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名词概念:蜕皮、完全消化系统、合胞体、原体腔、管型排泄体统、完全消化系统、孤雌生殖、隐生。

第一节原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原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有许多是农业害虫(如蝗虫、金龟子等)的寄生虫,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害虫的生物量。

许多原腔动物严重危害人、畜、禽和其他经济动物以及农作物。

一、蛔虫的危害
蛔虫的幼虫在移动过程中,经过肝脏或穿破肺部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释放出免疫原性物质,能引起宿主变态反应,如痉挛性咳嗽、低热、肺炎等症状。

成虫以人体肠壁内半消化食物为食,夺取营养。

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等。

数量多时可阻塞肠道或绞缠成团,引起肠梗阻。

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二、十二指肠钩虫的危害
十二指肠钩虫从皮肤侵入人体,进入血管。

最后在人体肠道内寄生。

钩虫一口囊吸附肠壁,借钩齿咬破肠黏膜,并分泌抗凝剂,是咬附伤口不易凝血,造成患者慢性失血。

钩虫病又称为黄肿病,其症状为严重贫血而呈现出的皮肤蜡黄、眩晕、乏力、浮肿,甚至心力衰竭。

某些患者可出现嗜异物癖,喜食生米、泥土、煤炭等。

十二指肠钩虫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三、丝虫的危害
丝虫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丝虫病主要由成虫引起。

丝虫病可使患者出现丝虫热、乳糜尿和橡皮肿等症状和体征。

橡皮中是淋巴管的梗阻,在肢体或生殖器官上产生的可怕的膨大。

四、小麦线虫的危害
主要寄生小麦,引起小麦减产。

五、轮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节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人体蛔虫为代表)
一、外形
人体蛔虫体呈圆柱形,全体乳白色。

侧线明显。

雌虫长200—250毫米,直径5毫米左右。

雄虫短且细。

雌虫后端直,雄虫后端向腹面弯曲成钩状。

虫体前端顶部为口,口由三片唇组成,背唇一片具二乳突,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

口稍后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

肛门位于体后端腹侧的中线上。

雌性生殖孔在体前部约1/3处腹侧的中线上,很小;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能自由伸缩)。

二、体壁
人体蛔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肌层构成皮肌囊。

角质膜发达,由皮层和原纤维层、基层、纤维层及基膜构成。

线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几次蜕皮现象。

上皮为合胞体构造(即上皮细胞的界限不清,具多核),上皮向内突起成脊,于身体两侧形成线称侧线,背侧和腹侧成背线和腹线。

在背线内有背神经,腹线内有腹神经
纵肌不发达,被背线、腹线和侧线分成4条纵带,故皮肌囊不完整,肌细胞基部具有肌原纤维。

三、体腔
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有体腔。

但这个体腔是由胚胎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保留在成体形成的体腔。

不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中胚层膜。

出现的时间比由中胚层形成出现的体腔早,所以称初生体腔或原体腔或假体腔。

原体腔的出现,首先是对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骨骼,能保持身体的一定形态与运动;另外,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与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四、消化系统
人体蛔虫的消化系统属于完全消化系统。

消化道具有肛门,结构简单,成一直管,贯穿全身。

可分为口咽头(或食道)肠直肠肛门。

咽头的肌肉较发达,有吸吮养分的作用,直肠短,由肛门通向体外。

咽头和直肠来自外胚层,整个消化道只有中央部分来自内胚层,无特殊的消化腺。

与扁形动物相比,出现了完全的消化系统,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促使整个消化道各部分开始分工;
2、食物与食物残渣分道而行。

五、排泄系统
线虫的排泄器官结构特殊,没有纤毛及焰细胞存在,可分为腺型和管型。

人体蛔虫的排
泄系统属于管型:由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管状或H形没有焰细胞的排泄系统,“H”型向前后伸出2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

六、神经系统
蛔虫的神经系统简单,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后各伸出6条神经。

向后的神经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位于背线和腹线内。

各神经在尾端附近汇聚起来。

蛔虫唇上的乳突都有感觉功能。

七、呼吸系统
蛔虫生活在含氧量极低的肠腔内,行厌氧呼吸,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酶原以获得能量。

八、生殖与发育
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

雌蛔虫的生殖系统:卵巢(成对)输卵管(成对)子宫阴道雌性生殖孔开口与于体表
卵巢、输卵管细,但极长,前后盘曲于原体腔内。

卵巢和输卵管的区别是卵巢内卵原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子宫较粗大。

二子宫汇合形成一短的阴道。

雄性蛔虫的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直肠雄性生殖孔开口于体表
九、生活史
直接发育,幼虫经过4次蜕皮。

卵(蜕皮1次发育成感染性蚴)——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孵化)——经血液循环达肺(在肺泡发育,蜕皮2次)——逆行至咽,入小肠(蜕皮1次)——成虫
危害及防治
危害:①数量多时造成肠梗阻;②成虫在迁移过程中可引起胆管、胆囊、胃、肝等器官症状(胆结石);③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损伤肺、气管等,并造成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的病状。

防治:①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②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③定期驱虫,治疗病人。

第三节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寄主体内或体表时,寄生虫相应的会发生一些生理或结构上的变化。

一、附着器发达,以免被排出体外
如:草鱼三代虫在体末端具有吸钩,华枝睾吸虫具有吸盘,这些器官都是寄生虫为了固着在寄主的身体上。

二、体表具有发达的角质膜
营体内寄生的种类能抵御寄主的消化道蠕动,避免被寄主消化液消化。

三、大凡营体内寄生的种类,因生活的环境没有多少氧气,因此均无呼吸器官。

四、消化系统退化乃至消失,靠体表吸收寄主的营养物质。

五、具有巨大的生殖能力(是最重要的适应现象)
如:一条雌蛔虫一天可产卵20万个
在牛绦虫患者排遗物1克中可捡出牛绦虫卵17—500万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