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腔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轮形动物门(Rotifera)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具有假体腔是这类动物的共同特点,但体形和构造上有明显差异,因此,分类也比较混乱,但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这七个类群各自分开列为独立的门。

一、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形大多数为长圆筒形。

2、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

角质膜。

3、三胚层、具假体腔。这

是胚胎期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保

留在成体形成的体腔。这种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这种体腔也称原体腔或初生体腔。

假体腔的出现,首先是对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体腔液作为一

种流体骨骼,能保持身体的一定形态与运动;另外,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与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4、完全的消化系统。消化道有口和肛门。

二、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种类和数目最多的一个类群,有记录的约15000种。大多营自由生活,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洋和土壤中,另一部分是动物和植物的寄生虫,常能引起人、畜、禽、鱼的严重疾病,或造成农作物减产,与人类关系密切。

(一)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des):

人蛔虫是一种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据估计,世

界上1/3的人被蛔虫感染。

1、形态结构:

(1)外形:体呈圆柱形,前端圆,后端尖,顶部有一个背唇和两个腹唇。雌雄异体,雌

虫较粗长(长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生殖孔开口

于体前端腹面的1/3处;雄虫较细短,体后端向腹面弯曲,生殖

孔与肛门合并为泄殖孔,有时可见自孔中伸出的交合刺。

(2)体壁:最外层为透明的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表皮层为

合胞体的构造(细胞的界限不清,具多核),表皮向内突起成脊,于身体左右两侧形成侧线

(背线、腹线)。表皮之内的纵肌由中胚层形成,不发达,

肌肉被突出的体线隔成4部分。

(3)消化系统:完全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和肛

门组成。肌肉质的管状咽可吸吮宿主肠内的液体,然后

营养可直接通过单层柱状上皮(内缘有微绒毛)的肠壁吸收。蛔虫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未消化的物质,一般可直接吸收。

(4)呼吸与排泄:厌氧呼吸,利用酶分解体内的糖元获得能量。排泄

器官肾属原肾管型,呈H形,一对纵行的排泄管分别嵌在侧线内,在咽

头处,由一横管相连,并以一共同的排泄孔开口于体外。

(5)神经系统:在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其向前向后各发出6条神经

索,其中背、腹部神经索发达,并分别埋嵌在背线和腹线中,有横神经联

络着4条侧神经,使整个系统呈圆筒形。

(6)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雌性有一个"Y'形的生殖系统。其分枝是一对管状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两子宫末端会合成阴道,通过雌性生殖孔开口于体外。雄性生殖系统是单个盘绕

的管。直线样的精巢与输精管直接相连,经贮精囊进入射精管,最后与直肠会合于泄殖腔。在泄殖腔内有一对交接刺,交配时突出体外。

2、生活史:

受精作用发生在子宫远端部。受精卵充满子

宫,每条雌虫每日可产卵20万粒。受精卵呈椭

圆形,外被一较厚的卵壳,壳面有一层凹凸不平

的蛋白膜,可保持水分,防止卵干燥(可以存活4~5年)。受精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潮湿、适宜、荫蔽和氧气充足的泥土里,约2~3周发育成熟为感染性虫卵。这种卵被人误食后,在十二指肠中孵化出幼虫。幼虫钻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最后进入肝脏,再经血液循环到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后,再经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喉,随吞咽动作再次入胃并达到小肠,经最后一次蜕皮发育成虫。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共需60~70d,成虫的寿命约为1年。

3、危害:

幼虫移行过程中,经过肝脏或穿破肺部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释放出免疫原性物质,能引起宿主变态反应,如痉挛性咳嗽、低热、肺炎等症状。成虫以人体肠壁内半消化食物为食,夺取营养。成虫可引起小肠黏膜机械性损伤,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数量多时可阻塞肠道或绞缠成团,引起肠梗阻。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二)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1、人蛲虫(Enterubius vermicularis):成虫体细小,雌虫长约10~12mm,雄虫长约2~5mm,乳白色,前端具翼膜。成熟的虫体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雌虫在夜间到肛门附近产卵,排卵后雌虫大多也死亡。

蛲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传播途径可为逆行感染和自体感染,前者指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从肛门逆行人肠发育为成虫;后者特指当患者用手搔抓肛门周围皮肤,虫卵污染手指,造成直接传染。通过衣、被和尘埃也可自口感染。

蛲虫病主要是由雌虫产卵所引起的皮肤骚痒及局部炎症,患者常有烦燥不安、失眠、食欲减退、消瘦、夜间磨牙及夜惊等症状。

2、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十二指肠钩虫体小,雌虫长10~13mm,

雄虫8~11mm。虫体前端微向背侧仰屈,形状似钩。唇片退化,有一发达的口囊,其腹侧缘有两对钩齿。雄虫的后端有一发达的交合伞。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交配产卵,卵随寄主的粪便排出体外。虫卵需要在外界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孵出幼虫。幼虫在土壤的表层自由生活,经过杆状蚴和丝状蚴,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直接从皮肤侵入人体,进入血管。它们在人体内移行的过程,与蛔虫相似。幼虫在移行过程中经过蜕皮,然后在人体肠内寄生,发育为成虫。少数未被胃液杀死的幼虫,可直接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钩虫以口囊吸附肠壁,借钩齿咬破肠粘膜,并分泌抗凝剂,使咬附伤口不易凝血。每条钩虫每日可导致的失血量为0.14~0.40ml,因此造成患者慢性失血。感染的虫量越多,失血越严重。钩虫病又称为黄肿病,其症状为严重贫血而呈现出的皮肤蜡黄、眩晕、乏力、浮肿,甚至心力衰竭。某些患者可出现嗜异物癣,喜食生米、泥土、煤炭等。十二指肠钩虫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之一。

3、丝虫(Wuchereria):我国主要有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2种。成虫乳白色,细长丝状(雌虫长约75mm,雄虫40mm),寄生在人的淋巴系统内。成虫交配后,卵胎生,产生微丝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白天在内脏血管中,夜间则移至体表微血管中。当按蚊及库蚊吸血时,微丝蚴就进入蚊体,在蚊体内蜕皮发育成为感染性幼虫,然后集中于口器;当蚊再吸血时,钻入人的皮肤,移行至大淋巴管中寄生。

丝虫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之一。丝虫病主要由成虫引起。丝虫病可使患者出现丝虫热、乳糜尿和象皮肿等症状和体征。象皮肿是淋巴管的梗阻,在肢体或生殖器官上产生的可怕的膨大。

三、其他原腔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