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vs法律 思修课程辩论
反思道德学校:华东理工大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孙菲学号:10101389 班级:计算机101引言:从近几年发生的“半百老人摔倒路上无人敢扶事件”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道德与人们的距离正越来越远,而这众多事件的审判结果又让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见死不救”是不是道德的缺失呢?这的确值得深思。
关键字:道德、法律、“彭宇案”、助人为乐、责任一、关于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而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而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是同一产生于生产实践的。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就从“半百老人摔倒路上无人敢扶事件”本身来说,路人是没有道德观念吗?单从路人们又给老人盖被、送水,联系家属等等的行为来看,可以说明他们有良好的道德原则和表现。
但为何就是无人敢扶起老人并把她送到医院呢?原因就在于像“彭宇案”事件的连续发生,而其判决结果又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二、是谁的错?!《重庆晚报》曾报道,一年前,万州区的初二学生万鑫,在赶场途中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
不料,老人及其子女竟说他是肇事者,将他告到法院,要求其父母赔偿。
虽然赢了官司,事隔一年,做好事的万鑫并未从阴影中走出来,一向老实的他变得比过去更加沉闷,成绩也一落千丈。
此案在当时就被称为重庆“彭宇案”,不同的是法官未学南京“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即便如此,还是给原本单纯的少年留下了重重阴影,以至于有时“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
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何况不止一颗,于是网友们纷纷造出了“救人有风险,行动需谨慎”“扶老太有风险,伸手需谨慎”等警示句,媒体也不时报道老人倒地、围观者无人敢出手的案例,彭宇案、万鑫案大有让国人“一朝被蛇咬,永世怕井绳”之势。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大学思政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大学思政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理解和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其互动和相互影响,以期引发对法律与道德的思考与讨论。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权力确定的社会规范,是社会行为的强制性规则和规范。
它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具有明确的法律适用范围和执行机制。
道德是人们对善恶、对人类生活及行为准则的思考和判断,是社会共识和道德观念的规范。
道德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和道德良知,是一种人类本能的行为规范。
尽管法律与道德有着不同的来源和性质,但它们都是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
法律与道德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它们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促进法律引导道德法律是国家权威的体现,通过法律规范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法律规定了各种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红线,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通过法律的规范,可以促使人们遵循道德准则。
道德支持法律道德是社会共识和道德观念的规范,它与法律往往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道德约束是人们内心的驱动力,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促使法律得以有效执行。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制约法律约束道德尽管法律和道德通常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法律约束道德的情况。
法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机制,有时可能迫使人们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
例如,某些不合理的法律规定可能违背了人们的正义感和社会良心。
道德制约法律道德标准是人类内心的行为规范,它可以对法律施加制约。
当法律与道德相冲突时,人们会依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对法律进行质疑和批判,通过道德声音的表达来推动法律的完善和进步。
大学思政教育中的法律与道德大学思政教育是指高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必须要加以重视的。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是现代社会两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着相互关联的因素,但它们却又是不同的,互不重叠的。
本文将从多角度来阐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首先,道德是一种规范,用于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标准。
道德不同于法律,因为它不是由政府或其他有权机构制定的,而是由道德感和社会价值观决定的。
例如,在某些社会中,尽管法律没有禁止堕胎,但由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其次,法律和道德的最大区别是其实施和制裁方式。
法律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为追求公正和正义而制定。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强制性的,因为违反法律会受到各种行政、民事和刑事处罚。
而道德则是一种自愿的规范。
它不是由政府强制执行,也不会带来任何处罚。
尽管社会上的道德标准不断发展和变化,但它们都是象征人们内心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第三,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现实中,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许多法律都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之上,在起草和执行法律时,法律制定机构和执法机构通常会考虑社会价值和道德规范。
例如,反犯罪法律的制定是基于社会公义原则的,它旨在保护社会成员的生命和财产。
反而,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塑造社会道德的变化,比如某些法律规定了公务员应该做些什么,什么不应该做。
这为整个社会赋予了一种公正和正义的形象,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一种行为准则。
最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相互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候,法律和道德之间会产生冲突。
政策制定者、执法人员和公民必须学会平衡这些利益和权力,对优先考虑何种行为和是合适的。
例如,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版权法规可以允许专利拥有人垄断一段时间内各类同类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会被认为是不公正的,因为这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和创新的发展。
综上,虽然法律和道德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密不可分的。
法律依靠社会道德标准,而社会道德标准也会受到法律的塑造和改变的影响。
从“思修”课教学实践中论大学生道德与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总和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 了思想基础和价值 目标 ; 法律 为思想 道德提供 了制度保障 。 无论是 法律规则 意识 的培养 , 还是道德 素养的提升 , 对于 大
学生思想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 的, 而“ 思修” 课教育则处在首要 位置 , 每位身处 “ 思修 ” 教 学岗位上 的教师 都应有一种使命感 , 努 力地提高每位受众 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教学实践 中, 笔者通 过案 例教学 能够 较为具像 、 生动 地把原 理及规则 为学 生解析 明 白, 进 而去影 响其精神 的塑造 , 从 而为大学生道德 修养的提高 与 法律意识 的加强做 出 自己的一份力量 。 3 “ 思修” 课 作为大学生道德与法律 意识形成 的思想导 航 如今 大学 生存在知行 背离道德 现象早 已引起 了德 育工作者
与研究者 的重视 。德 育研究工作者 认为形成这一 现象的成 因主
要有三种 : 一是道德要求 过高论 , 二是社会环境影响论 , 三是思想 道德课堂 教育问题论 。在这三种成 因中 , 第 一种 , 是没有一个正 确的道德意识 , 以至 于过 高地加大道德 的要求造成心理上 的畏惧 感; 第二种 , 是没有形成 自己的道德观 的表现 ; 这 两种情况 归根结 底可 以说是 , 大 学生 在形成道 德观或道 德意识 时缺乏一种正确 的 引导 , 而“ 思修” 课教 育正是 给大学 生提供一个正确而 系统思想 引 导, 以助于大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正确 的道德 观或道德意识 。 参考文献 :
《 思修道 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 是 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 “ 0 5 ” 方 案 中重要而 基础 的一门课程 , 同时也 是大 学生进入高校后研修的 第一 门思想政 治理论课 , 是帮 助高校大学生 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法理学、法哲学所关注并长期争论不休的核心问题。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形象的比喻为法哲学的好望角, 既不能回避又十分棘手。
在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和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围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论战。
两人各自提出核心命题:哈特的命题是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分离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富勒的命题是法律本身必须包含内在道德,法律是规则治理的有目的的事业。
在东方,今天,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在迈向民主与法治的进程中,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又以一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法学家而言,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多维性出发, 在不同层面、不同环节正确认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 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本文不去深奥地讨论哈特与富勒思想的对与错,也不用诸如历史法学派与哲理法学派的视角来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限于作者学识水平与阅历见识,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简单地阐述一部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附上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而产生的感悟,由此生文。
一、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的本质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也就是国家政权或社会主流意识所提倡所秉持的道德,这种道德和法有着一致性。
两者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有共同的本质,都担负着确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社会秩序的使命,在基本原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
法律和道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文化,但它们在价值指向上都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在价值上是同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在人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也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地方。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运作。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它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旨在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它是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主要通过教育和舆论来传播和实施。
道德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力,但它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基于一定的道德观念。
例如,法律禁止杀人、盗窃等行为,这些禁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财产的保护的道德观念。
因此,法律可以被视为道德的一种具体化和制度化。
道德的法律化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可能会选择将某些道德规范纳入法律体系,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例如,反歧视法就是将平等和公正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定。
这种过程被称为道德的法律化。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尽管法律和道德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发生冲突。
例如,某些法律规定可能被认为是不公正的,或者某些道德行为可能在法律上受到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需要在遵守法律和遵循道德之间做出选择。
结论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行为的框架。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全面的道德观和法律观。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篇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道德法律有时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有很多像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法律和道德即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栋房子,那么道德和法律就是支撑起这栋房子的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支柱,这栋房子都将会面临倒塌的遭遇。
它们的关系也好比一栋房子各支柱之间的关系一样:共同联系、相依为命,而又相互独立!「关键词」道德;法律;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的涵义1.1道德的涵义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1.2道德的职能“道德的职能”,是指道德作为系统基于其内部结构而具有的对社会生活的功效和作用。
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对社会生活有着多种功能和作用。
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可以通过善恶观念来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从而使人们认识道德必然性和各种利益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承担的责任等;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使道德关系逐步由实有向应有过渡。
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共同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
大一思修道德知识点总结
大一思修道德知识点总结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简称思修)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大一思修课程中的道德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对于思修道德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道德基本概念1.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对人们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称,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体现。
2. 道德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社会性、选择性和历史性。
3.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
4. 道德与伦理的关系:道德是个体行为的规范,伦理是道德准则的研究。
二、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规范1. 道德价值观:指人们对于道德行为所持的评价标准和信仰。
2.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准则和规范。
三、道德与人生观1. 人生观的内涵: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标、意义、价值和生命方式的整体认识。
2. 人生观的重要性: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航标,决定着个体的行为和精神追求。
四、道德与职业道德1. 职业道德的定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
2.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和职业道德水准。
五、道德与社会责任1. 社会责任的概念:社会责任是个体和集体应当承担的对社会成员、社会整体、自然环境和未来世代的义务和责任。
2.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六、道德与法律1. 遵守法律的原因: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高于法律并指导着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七、道德与个人品质1. 个人品质的培养: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得以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包括诚实守信、勤奋进取、自律自信、乐于助人等。
2. 个人品质与社会发展:个人品质的提升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大一思修道德知识点的总结包含了道德的基本概念、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规范、道德与人生观、道德与职业道德、道德与社会责任、道德与法律以及道德与个人品质等方面。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2)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3《试论汉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倍受汉代统治阶级重视。
在汉代道德与法律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并存关系,其中在汉代道德观念中体现着深刻的法律思想,而在汉代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同样体现着厚重的道德观念,而汉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汉代社会之中。
而本文通过对汉代“劫质”案的考察就集中体现了笔者对汉代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汉代劫质道德法律就汉代“劫质”而言,其于政治、军事和刑事犯罪诸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然而发生在汉代政治、军事领域的“劫质”事件虽间或涉及汉代伦理道德评价之问题,但尚未发现依法制裁的成案记载,当然也存在不完全属于法律制裁范畴的因素。
汉代刑事犯罪领域之“劫质”案件的行政处理却不乏其例,汉代“劫质”即今天所说的“劫持人质”,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是严重危害社会应受制裁(或应受处罚)的行为。
笔者认为,仅凭汉代“劫质法”来看,汉代依“劫质法”处理“劫质”案不仅渗透着深刻的伦理道德因素,也深深蕴含着时代的法律思想,况且实际案例之内容一定也会更加丰富。
因此,本文仅以刑事犯罪领域之“劫质”案件作为主要考察、论证之中心,并藉此以深入探讨汉代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道德与法律二者之关系。
笔者经过统计,在所有汉代的“劫持人质”的刑事犯罪案件中有的记载并不十分详细。
内容不够具体是突出问题,既未明言是否以此勒索钱财,也未言明是否以此让官府投鼠忌器,以逃避官府的追捕。
如《后汉书》载汉顺帝阳嘉三年“三月庚戌,益州盗贼劫质令长,杀列侯”。
但是以下尚有二例“劫质”事件,可以说是颇具典型意义的“劫持人质”方面案例。
其不仅属于汉代社会治安中的刑事犯罪案例,而且分属于汉代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笔者试逐次考察并以汉代道德和法律视角加以分析之。
案例一源自《汉书》: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思修课心得体会1500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思修课心得体会1500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一个人才能正确地看待世界和生活,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思修课的学习,我了解到思想道德修养需要从内心根源进行培养,包括自身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同时,思修课也教会了我如何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如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进行自我修养。
其次,法律基础是每个公民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法律基础,我了解到法律是 regulates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的一种方法。
法律不仅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
一个社会只有拥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才能保障每个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思修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了一些重要法律常识,例如合同法、劳动法、婚姻法等。
我相信,这些知识将对我今后的人生和工作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和保护作用。
最后,思修课还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体系和透明化的思维方式。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这些理论和价值观使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引导我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也学会了思考问题的透明化的思维方式,明确自己的观点和对待问题的态度。
通过思修课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更加清晰了自己的价值观,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2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的基础。
尽管法律与道德在内容、来源和执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关系。
本文将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或社会权力机构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通过法律,社会可以对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并确保公平、正义和秩序的实现。
法律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违反法律规定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的制定依据是社会共识和立法程序,它通常通过立法机关的程序进行制定,包括通过选举选出的代表进行立法和制定规则。
道德是个人或社群在行为准则、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方面形成的一种规范性要求。
道德是一种内在的、自愿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来源于个体的良知和社会的文化传统。
道德规范主要通过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家庭教育等方式传递和形成。
尽管道德不具有强制力,但违反道德规范可能导致道德谴责、社会排斥和道德内疚感等后果。
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关系。
首先,法律往往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和具体规范。
法律往往以道德为基础,将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规则,把它们作为法律条文的内容。
例如,法律禁止盗窃和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一规定是基于道德原则中的尊重他人财产和生命的原则。
其次,道德可以对法律产生影响和指导。
道德可以通过对公众舆论、立法者和执法者的影响,对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动物权益的关注,推动了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出台,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动物福利。
此外,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秩序维护和社会行为规范方面发挥着不同的角色和作用。
法律主要通过制定法律规则和规范,对个体和社会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和惩罚。
法律的执行需要依靠执法机关进行监督和执行,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的实现。
而道德主要通过个体的道德自律和社会的道德观念,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道德的实施主要依赖于个体的道德选择和良知的引导。
大一思修45道期末复习题重点
2015级思修题目45道1、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1答: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了解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的变化2.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3.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4.虚心求教、细心体察5.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树立新的学习理论,培养优良学风;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2、大学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是什么?P4答: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P7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3.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9答:三个倡导 1.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原因: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是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5、谈谈你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内涵的理解。
P8答: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3.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思修简答题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P6①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②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③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二,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P12①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③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④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三,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P14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离不开社会利益。
②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③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四,怎样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P16①人生须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应乐观。
④人生要进取。
五,正确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P20①首先,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的美好。
,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②其次,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思修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思修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道德应该是合于天理的行为规范。
由于人类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动态规律,来主导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因此,随着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道德的标准即随之提高。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
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
人类的道德有共通性。
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道德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一个尺度。
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比如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
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
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
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口头上标榜仁义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义道德,因此人们往往“听其言而观其行”然后作出评判。
个人对道德的意见,对己对人,有宽容者,有苛求者。
大学思修复习提纲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1、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a.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b.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c.更新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创新、全面的新的学习观念d.培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e.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f.虚心求教,细心体察g.大胆求教,积累生活经验2、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2)道德: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关系:a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的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与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b.思想道德为法律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法律正义性,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c.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推动思想道德的传播与践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如何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法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依法治企工作的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加剧,企业成本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迫切要求更高、更专业化的法律与管理人才为之服务。
以下是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不是思修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不是思修一、引言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思修是指思想修养的过程,而法治是指社会法律的规范。
在社会中,思想道德与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本文将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二、思想道德的本质思想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要素,是每个个体和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体系。
思想道德是以人的思想活动为基础,通过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引领,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
思想道德的本质在于人的思想活动和道德规范的内化。
1.思想活动:人的思想活动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思想活动包括理性思维、情感思维和意志思维等。
2.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社会对于人们行为准则的确定和规定。
道德规范是以人的本性和社会价值观念为基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
3.思想道德的内化:思想道德的内化是指人们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并通过自我约束和行为表现来体现。
三、法治的本质法治是指社会基于法律制度的管理和管理手段,通过法律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治的本质是社会规范和权利保障的体系。
1.社会规范:法治是社会对于人们行为准则的统一和规范。
社会规范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实现的。
2.权利保障:法治通过保障人们的权利和自由,保护公民免受侵害。
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公正和权益保护。
3.法律制度:法治依靠法律制度来进行管理和调控。
法律是法治的基础,法律制度是社会法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四、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是社会发展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1.相互依存:思想道德和法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思想道德是法治的内在基础,没有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法律就只是一纸空文。
法治是思想道德的外在表现,通过法律的规范来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
2.相互指导:思想道德和法治相互指导,相互促进。
思想道德的规范和价值观念通过法治的执行来落实和实施。
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
1.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对社会经济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其主要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3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思修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是手段。
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2、内容转化,道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护社会秩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必须遵守的道德。
另一类是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较高要求的道德,是应当遵守的道德。
前者通常上升为法律,也是法律所调整的内容。
3、功能互补,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有些行为不宜由法律调整或者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同时,法律在约束力上对道德具有补充作用。
相比法律,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因此,重要的道德转化为法律,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4、相互促进。
法律对传播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的实施,往往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培养。
因为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虽有不同,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或相近的,而且更为明确,所以法律的实施对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起到强化促进作用。
同时,道德对法律的实施也具有促进作用。
遵纪守法通常是
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