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目标]2. 教材内容与结构课文:[课文题目及简要内容]写作:[写作主题及要求]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及内容]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及要点]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写作能力:[描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自主学习能力:[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1][重点内容 2]2. 难点[难点内容 1][难点内容 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阅读指导法4. 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和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范读,正音正字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小组讨论针对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 第三课时(写作课)写作指导讲解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写作示例,提供写作思路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写作作文评改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 第四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活动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活动开展分组进行活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布置作业5.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情境导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指导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交际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实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评价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发言质量:[评价学生发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2. 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作业质量:[分析学生作业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3. 测试评价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的学习成果]《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蝉》教案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蝉》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观看关于蝉生命周期的视频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蝉的成长历程。但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氛围不够热烈,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小组分工和讨论指导不够明确。为此,我将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最后,我深感自己在课堂总结环节做得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在课后主动提问,及时解决疑惑。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蝉》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蝉》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蝉》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学习;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蝉的观察与感悟;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
5.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寓意,培养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6.结合课文,进行课堂讨论与口头表达训练;
7.课后作业:仿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观察日记,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对《蝉》一文的分析,学会从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评价文学作品;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口头表述,提升运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蝉的象征意义,分析其在文化中的地位,并探讨如何将这一主题应用到生活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蝉》一文的主题、修辞手法和结构安排。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蝉生命周期的理解,以及它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人物通讯;《芦沟桥事变》、《为民族复兴而读书》《蜡烛》、《就义诗》2. 第二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3. 第三单元:古诗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新闻报告、人物通讯、说明文、古诗文等不同文体的阅读和写作技巧;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2. 教学重点:新闻报告、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古诗文的翻译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单元:观看新闻视频,了解新闻报告的特点;第二单元:展示纳米技术产品,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第三单元:讲述古诗文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采用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写作技巧。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体,设计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类型;学生完成后,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关注学困生。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清晰的板书结构;2. 突出重点,简洁明了;3. 注重板书的逻辑性和美观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单元:编写一篇新闻报告;第二单元:以身边的事物为例,写一篇说明文;第三单元:翻译一首古诗文,并进行鉴赏。

2. 答案:对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这篇演讲,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

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一起看看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欢迎查阅!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顾拜旦及其生平、贡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反复阅读,品味*语言;学会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并筛选口语交流中传递的信息。

3.感受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习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有个性和风度。

4.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情趣,树立演讲的信心。

重难点突破重点:强化阅读及读听结合,培养倾听能力,学会在倾听中抓住主要信息。

难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实践,培养演讲信心,提高演讲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法:1.活动体验法:指导朗读课文,引导倾听演讲,在朗读和倾听的活动体验中形成理解。

2.情境创设法:结合演讲学习,创设演讲情境,开展演讲活动,提高演讲水平。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实现“1+l2”的合作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交际能力。

学法:1.情感体验法: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学生自己探索演讲的魅力所在。

2.倾听筛选法:通过倾听,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作者和背景资料、CAI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内容大意,初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探究新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整体把握*主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梳理*结构。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

播放20XX年奥运会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一段视频解说。

师:圣火传递奥运的步伐,画面定格健儿的意志,人类奏响时代的强音。

20XX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让盛会走进了北京,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那么,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演讲现场,到顾拜旦的演说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2.作家作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目录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路透社新闻 3.“飞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口语交际:讲述5.藤野先生/鲁迅 6.回忆我的母亲/胡适 7.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8.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9.三峡/郦道元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1.与朱元思书/吴均12.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春望/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学习描写景物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13.背影/朱自清 14.昆明的雨/汪曾祺 15.那树/王鼎钧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17.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8.苏州园林/叶圣陶 19.梦回繁华/毛宁 20.蝉/法布尔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愚公移山/《列子》 23.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经过一学年的适应,很多同学已经适应初中生活,且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法还有待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高,学习自觉性不高,上课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有拖欠,课外阅读理解欠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重点: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结构。

二、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说明文知识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3、字词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5、理清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

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那么请大家先看两段影片,请你们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苏州园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朗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提问: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明确:四个讲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提问:本段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什么?为了什么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五、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学生思考、讨论)(1) 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2)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其中又以为主。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古诗词诵读(第一、二单元)《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鹿柴》、《竹里馆》、《春夜喜雨》等经典古诗词。

2. 现代文阅读(第三至五单元)第三单元:以人物描写为主题,包括《背影》、《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等课文。

第四单元:以事物说明为主题,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课文。

第五单元:以景物描写为主题,包括《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等课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技巧,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2. 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及景物描写。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及现代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现代文阅读中的分析方法和景物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播放古诗词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古诗词诵读: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结合课文,讲解说明方法,进行随堂练习。

景物描写:通过例句分析,学会景物描写技巧,进行实践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部分:列出重点诗词,标注韵律、意境。

2. 现代文部分:分别列出人物、事物、景物描写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古诗词阅读鉴赏:分析《关雎》的韵律和意境。

现代文阅读分析:从《背影》中选取一段,分析人物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练习:以“校园一角”为主题,写一段景物描写。

2. 答案:《关雎》韵律:五言律诗,平仄对仗工整;意境: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背影》人物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

2. 详细内容:课文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语文园地等。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语文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作文训练、语文园地中的难点知识。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鉴赏、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详细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题型,进行解题技巧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文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6. 语文园地: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作者、背景。

2. 课文结构、重点词语、修辞手法。

3. 解题技巧、作文构思。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文言文阅读练习。

(3)作文题目:我的梦想。

答案:(1)问题①、②的答案见课文内容。

(2)文言文阅读答案见课后练习。

(3)作文答案见学生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6. 作文训练的指导7. 语文园地的活动设计8.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9.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10.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重点关注课文的深度解读,包括作者背景、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二)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那本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1.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的意境。

背诵并默写课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

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一)、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五首《沁园春·雪》《雨霖铃·寒蝉凄切》《钱塘湖春行》《赤壁赋》《夜泊牛渚怀古》2. 第二单元:散文四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三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4. 第四单元:小说四篇《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二、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诗词、散文、说明文、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3.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的品味。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的分析。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表达技巧。

鉴赏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对诗词、散文的兴趣。

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现实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特点。

2.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

品味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

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3. 随堂练习学生背诵诗词,进行诗词鉴赏。

学生仿写散文,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文写作。

学生讨论小说的人物特点,进行小说创作。

4. 课堂小结强调作品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五首板书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

2. 第二单元:散文四篇板书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

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三篇板书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

202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掌握新闻的结构;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导入:教师出示《百万雄师过大江》图片,学生说出画面内容,了解时代背景,进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互动,理清课文层次,掌握新闻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1)注意多音字、易混淆的字在文中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则新闻内容的句子。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章节《古诗十九首》。

具体内容包括:《关雎》、《葛覃》、《卷耳》、《桃夭》、《蝇蝶》、《草虫》等十九首脍炙人口古诗。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让学生解古代诗歌魅力,提高他们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十九首古诗基本内容,理解古诗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鉴赏能力,提高他们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诗学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意境理解和寓意把握。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每首古诗作者、背景、内容、意境和寓意。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一首古诗,检验他们对古诗内容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寓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十九首》2. 内容:列出每首古诗作者、背景、主要内容、意境和寓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关雎》、《葛覃》两首古诗。

(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古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鉴赏文章。

2. 答案:(1)《关雎》、《葛覃》两首古诗原文和译文。

(2)示例:以《关雎》为例,分析其意境、寓意和艺术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他们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1. 古诗意境理解和寓意把握2.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一)古诗意境理解和寓意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具体古诗为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古诗意境和寓意。

《美丽的颜色》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美丽的颜色》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词语的理解和段落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描绘秋天颜色的技巧。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词语时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关注实验操作,而忽视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为此,我将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3)主题探讨:理解课文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通过讨论课文中的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珍惜美好时光。
2.教学难点
(1)词语的深入理解:对于“斑斓”、“凄艳”等抽象词语,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其内涵,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可能是由于话题过于开放,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展开讨论。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提纲,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高讨论效果。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力求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些知识点仍需进一步巩固。因此,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美丽的颜色》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

2020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0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整体感知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人物通讯、故事叙述;2. 第二单元:写景状物、诗词欣赏、文言文阅读;3. 第三单元: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4. 第四单元: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戏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2.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3. 学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增强古诗文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鉴赏;2. 教学重点: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阅读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学习;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体,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 内容:各单元重点、难点,板书设计需清晰、条理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写一篇新闻报道;b. 欣赏一首古诗词,并进行分析;c. 阅读一篇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2. 答案:在作业批改后,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提高教学质量;2. 拓展延伸:推荐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不同文体在教学中的比重和顺序。

详细补充如下:1.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合理分配新闻报告、人物通讯、故事叙述等不同文体的教学时间。

2. 对于文言文、古诗文等难点内容,应提前进行预习指导,并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7 月日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教学班级八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每周节数9节总授课节数180节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第111213 周第四单元阅读13背影14白杨礼赞15散文二篇16昆明的雨写作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222222第151617 周第五单元阅读17中国的石拱桥18苏州园林19蝉20梦回繁华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名著导读222222第1819 周第六单元阅读21孟子二章22愚公移山23周亚夫军细柳24诗词五首写作综合性学习222222第20周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及考试91 消息二则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

”“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主体:地点:芜湖、安庆之间进军迅速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英勇善战事件:渡过长江可取之处不足之处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思考提问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提问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

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提问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

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提问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生乙:“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三、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叙(略) 衔接紧密西路军所向披靡叙议结合(详) 过渡自然东路军遭遇抵抗较为顽强叙(详) 结构严谨语言特点 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可取之处不足之处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明确:不可以。

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