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酶学与酶工程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一、酶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催化的反应
分类的层次:
大类,催化的反应类型(6大类);
亚类,催化的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
亚亚类,亚类中的小类; 序号,表示酶在亚亚类中的排号。 编号方法:EC a.b.c.d(EC 3.4.21.4,胰蛋白酶) EC为国际酶学委员会缩写, a,b,c,d为在分类中各层次 的编号。
•转换数指的是当酶分子被底物完全饱 和时,每个酶分子在每秒钟将多少底 物分子转换成产物。其在数值上等与 k3( k3也被称作kcat)。
第四节 蛋白质、酶和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
一、蛋白质的大规模分离纯化
“大规模” :作为商业出售的蛋白质制品, 至少要有数十克或数百克,乃至达公斤以上。 这里讨论的方法适于使用10~50kg的起始材料, 因为这个规模正好反映出实验室规模和工业规 模的主要差别。
酶 与 底 物 相 互 诱 导 , 发 生 形 变 断 裂
底物与酶的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邻近效应: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复合物后,使 酶的催化基团邻近底物,使有效浓度极大提高, 从而反应速率大大提高。有人曾测过某底物在溶 液中的浓度为0.001moll-1而在活性中心的浓度 100moll-1,比溶液中的浓度高十万倍
活性中心为疏水区域
① 广义的酸碱催化
(狭义酸碱催化)
②共价催化 共价催化就是底物与酶以共价方式形成中间物。
亲核原子对底物的亲电子原子的攻击
所谓亲电试剂就是一种试剂具有强烈亲和电子的原子中心。带 正电离子如Mg2+与NH4+是亲电子的,含有-C=O及一C=N 一基团的化合物也是亲电子的
亲核试剂就是一种试剂具有强烈供给电子的原子中心。 酶的催化基团如丝氨酸的-0H基团,半胱氨酸的-SH基团 及组氨酸的一CH—N=CH一基团。
大规模释放细菌蛋白质 最常用的是剪切法。 Manton—Gaulin匀浆器, Dyno—Mill球磨机。 二者每小时均可破碎100kg细菌细胞糊。球磨 机的显著优点是,可在封闭体系中安全破碎致 病菌或遗传工程菌。调查表明,使用Manton— Gaulin匀浆器大规模破碎细胞是最普及的。
(二)分离和浓缩
3.1 作用酯键
3. 水解酶 Hydrolases
3.2 作用糖基
3.3 作用醚键
3.4 作用肽键 3.5 作用肽键之外的C-N键 3.6 作用酸酐键 3.7 作用C-C键
3.8 作用卤素键
3.9 作用于P-N键 3.10 作用S-N键 3.11 作用C-P键
4. 裂解酶 Lyases
4.1 C-C裂解 4.2 C-O裂解 4.3 C-N裂解 4.4 C-S裂解 4.5 C-卤素裂解
5)1913年Michaelis Menton根据中间产物学 说提出了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米氏学说。
6) 1926年,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 提出酶本身就是一种蛋白质。 7)20世纪50-60年代,发现酶有相当的柔性, 因而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理论。 8)1982年Cech小组发现,四膜虫的rRNA前体 能在完全没有蛋白质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加工, 催化得到成熟的rRNA产物。就是说,RNA本身 是生物催化剂,称其为“Ribozyme”
(三)根据酶的存在状态分为:胞内酶、胞外酶 1.胞内酶: 在合成分泌后定位于细胞内发生作用的酶,大多数 的酶属于此类。 2.胞外酶: 在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发生作用的酶,主要为水解酶。
胞 内 酶 存 在 状 态
三、酶的作用机制
1、中间产物学说
S + E 底3; E 产物
中间产物
① 双水相的形成: 将两种不同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 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体系会自然地分 成互不相容的两相,构成双水相体系。 聚乙二醇(PEG) /葡聚糖(Dextran)和PEG/磷酸盐体系 ② 萃取原理: 分配。 利用生物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
1. 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s
1.1 作用于CH-OH(供体)
1.1.1 以NAD+或NADP+为受体 1.1.2 以细胞色素为受体 1.1.3 以氧为受体 1.1.99 其它受体
1.2 作用于醛基或酮基
1.3 作用于CH-CH
1.4 作用于CH-NH2
1.5 作用于CH-NH
1.6 作用于NADH或NADPH
9)1983年Altman等人发现核糖核酸酶P的RNA部分 具有催化活性,该酶的蛋白质部分无酶活性 10) Cech、 Altman共同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化 学奖 11)1986年,Schultz和Learner两个小组同时报 道了,用事先设计好的过渡态类似物作半抗原, 按标准单抗制备法获得了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即抗体酶(Abzyme)。
2、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底物接 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同时底物构 象也发生变化。这样就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 定向,使酶与底物完全契合而结合成中间产物并引起底物 发生反应。
3、酶的催化作用
可能来自五个方面,即
广义的酸碱催化、 共价催化、 邻近效应及定向效应、 变形或张力
2、 酶学及酶工程研究历史 (1)酶学研究历史 1)19世纪中叶,巴斯德(Pasteur)对酵母 的乙醇发酵进行研究 2)1878年 Kuhne首先把酵母中进行乙醇发 酵的物质称为Enzyme
3)1896年Buchner兄弟发现无细胞抽提液也 能将糖发酵成乙醇 4)1902年Henri提出中间产物学说
4.6 P-O裂解
4.99 其它裂解
5. 异构酶 Isomerases
5.1 消旋酶和差向异构 5.2 顺反异构 5.3 分子内氧化还原酶 5.4 分子内转移酶 5.5 分子内裂解酶
5.99 其它异构酶
6. 连接酶 Ligases
6.1 生成C-O键
6.2 生成C-S键 6.3 生成C-N键 6.4 生成C-C键
由四个部分组成:
(1)酶的产生;
(2)酶的分离纯化
(3)酶的固定化
(4)生物反应器。
酶工程
{
化学酶工程: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 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酶工程:(1)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 生产酶(克隆酶); (2) 修饰酶基因产生遗传修饰酶(突变酶); (3) 设计新的酶基因合成自然界不曾有的 新酶。
⑤ 酶的活性中心为疏水区域 酶的活性中心常为酶分子的凹穴。此处常为非极性 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疏水区域的特点是介电常数 低,并排出极性高的水分子。这使得底物分子的反应 键和酶的催化基团之间易发生反应,有助于加速酶催 化反应。
第三节
一、米—曼氏模式
酶动力学和抑制作用
Vmax S v K m S
酶工程
(Enzyme Engineering)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第一节 酶工程概述
1.酶工程概念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利用酶的催化 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是将酶学理论与化 工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新技术,是借助工程学手 段利用酶或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提供产品 的一门科学。 酶工程主要指自然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
(一)、蛋白质的来源及释放
对于大规模纯化来说,以微生物作为来源为好 1、微生物含有很多哺乳动物中没有的有用蛋 白质和酶制品、 2、可以采用微生物遗传较容易地筛选出新的 高活力蛋白质和酶制品;
3、细菌可以任何规模生产,这就保证了供应的连 续性;利用遗传工程方法可在细菌中高水平表达所 需要的蛋白质和酶。 4、胞外微生物蛋白质和酶可以很容易从发酵液中 分离出来,并能用最少的步骤纯化成便于使用的状 态。它们通常是非常稳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 5、很多有用蛋白质和酶是在胞内的,要用较复杂 的技术才能纯化它们。
4)1969年日本千钿一郎首先在工业上应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 拆分DL氨基酸获得成功。从此开始用‘酶工程’代表酶的生 产和应用 5)1971年,第1次国际酶工程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主题是 固定化酶 6) 1980年,Wagner等人报道,将大肠杆菌ACTTlll05的青霉 素酰化酶基因克隆到质粒上,获得产酶活力更高的大肠杆菌 5K(PHM12)杂交株,并将此大肠杆菌杂交株固定,用于生产 青霉素酰化酶。这是基因工程与酶工程相结合的第一例。 7)1984年Klibanov等人进行了有机介质中酶的催化作用研究
RCF=1.119×10-5×r×(r/min)2
角式离心机和离心头(转子)
2、过滤: 过滤是从细胞抽提物中除掉固体的另一种方式。 涡流膜过滤法(cross-flow membrane filtration),它可以代替 离心法。用此法所得之滤液之比活,比用离心法得到的上 清液比活要高,而且所需时间短,投资也显著降低 3、双水相体系萃取法 该技术是近年涌现出来的具有工业 开发潜力的各种新型分离技术之—,
(2)酶工程研究历史 1)1908年,德国罗姆(Rohm)等利用胰酶 使皮革软化 2)1949年,日本采用深层培养法生产α-淀粉 酶获得成功,使酶制剂生产应用进入工业化 阶段 3)1959年,由于采用了葡萄糖淀粉酶催化淀 粉生产葡萄糖新工艺研究成功,彻底革除了 原来葡萄糖生产中需要高温高压的酸水解工 艺,并使淀粉得糖率从80%上升为100%,致 使日本在1960年葡萄糖产量猛增10倍。
1.97 其它氧化还原酶
氧化还原酶例
甘油醛磷酸脱氢酶,EC1.2.1.12 甘油醛-3-磷酸 + 磷酸 + NAD+ 1,3-二磷酸甘油酸 + NADH
2. 转移酶 Transferases
2.1 转移一碳基团 2.2 转移醛基或酮基
2.3 转移酰基
2.4 转移糖基 2.5 转移甲基以外的烷基或芳基 2.6 转移含氮基团 2.7 转移含磷基团 2.8 转移含硫基团
(二)根据酶的结构特点及分子组成形式分为: 1.单体酶 :只含一条肽链,分子量小,大多数水解酶 属于此类。 2.寡聚酶:由相同或不同的若干亚基构成。 由几条或几十条多肽链组成,每条肽链是一个亚基, 单独的亚基无酶的活力。如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 均含四个亚基, 谷氨酸脱氢酶含六个亚基。 3.多酶复合体: 若干个功能相关的酶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每个单独 的酶都具有活性,当它们形成复合体时,可催化某一特 定的链式反应,如丙酮酸氧化脱羧酶复合体,含三个酶 六个辅助因子;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含有六个酶及一 个非酶蛋白质。
1、离心:大规模纯化需要工业用连续流动离 心机。
物质在离心机中停留的时间较短。转筒形离心 机所能达到的最高g值为16 000,设计的沉降 途程短,可容纳60kg固体。也可采用间歇卸料 的圆盘式离心机
(1)离心机转数(r/min)与相对离心力(RCF)的换算
r为离心机头的半径,或离心管中轴底部内壁到离心机转轴中心的 距离单位为厘米.r/ min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速。 RCF为相对离心力,以地心引力即重力加速度的倍数来表示,一 般用g表示。 图2是由下述公式计算而来的:
6.5 生成磷酸酯键
分类编号的应用
查询:由分类号可上网或由酶学手册 (Handbook of Enzymology)查询相关信息: 专一性,米氏常数,最适温度,最适pH,等电 点,分子量等。
至1998年已有1998个酶列入手册:氧化还原 酶537,转移酶559,水解酶490,裂解酶231, 异构酶98,连接酶83。
1.7 作用于其它含氮化合物
1.8 作用于含硫基团 1.9 作用于血红素
1.10 作用于二酚类和有关物质
1.11 作用于过氧化氢 1.12 作用于氢 1.13 作用于单个供体并结合分子氧(加氧酶) 1.14 作用于一对供体并结合分子氧(羟化酶)
1.15 作用于过氧化物基团
1.16 作用于氧化的金属离子 1.17 作用于 -CH2-
论文或其它学术场合中涉及酶时,第一次提到 时应说明其分类编号。
二、酶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一)根据酶的组成成分,酶可分为:单成分酶(单纯酶)、 多成分酶(结合酶)
酶的辅助因子
(1).金属离子:常见酶含有的金属离子有K+、Na+、
Mg2+、Cu2+、(或Cu+)、Zn2+和Fe2+(或Fe3+)等。 (2).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即一些稳定的小分子有机物质, 其主要作用是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