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论文(合集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论文(合集五篇)
第一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好物理,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的其它学科将有很大的帮助。

而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觉得“物理概念越学越多,定律、定理越学越乱,题目越做越难”,因此,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若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会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这个美妙的世界,从而为学好物理奠定基础并提供保证。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的最有力的工具,有着和为人类一样古老的历史。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及人类本身的智慧的结晶。

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要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无一不闪耀着物理学的光芒,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进入科学技术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敞开物理学的大门,树立学生学习物理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单纯地学习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使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观,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好物理学,不仅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中学生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
的好奇心。

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

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

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滿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

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

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利用“好动”特征,鼓励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可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

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在课内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独立探索物理世界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索
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在课外,多开展活动,比如参观、访问、听讲座、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让学生不仅从课内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外也能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丰富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

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四、注重师生的感情交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信息的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

学生可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厌学,而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容易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急燥情绪,这样在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一定要擅于利用情感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要很好地进行自我情感调控,使自己的情感一直处于饱满、愉悦、热忱的状态,以感染学生情绪,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同时教师还应对教材进行适当情感处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枯燥乏味,并且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使用情感迁移法、言语情趣法、拟人比喻法、轶事插入法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内容高质量完成。

教师还应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与培养,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关怀和爱护学生,与学生多交流、谈心,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要单独加以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差的原因,提出其改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

再者,教师还应该积极了解同学们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总之,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利用情感因素来教学,使学生爱上物理课,爱学物理。

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对物理兴趣很浓,而到了高中阶段却逐渐失去兴趣,甚至讨厌学习物理。

其原因是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层次、要求明显不同。

初中物理以定性讨论为主,而高中物理以定量描述为主,学生对这一转变常常不习惯,出现所谓的“台阶过高”的障碍,
尤其是由物理概念的定量化而引进较多的数学表述、数学测量和数学计算,进一步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正因为此,使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往往花了功夫却没有成效,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足够重视,多了解、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法降低台阶,适当放慢速度,逐步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加强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不应直接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而应首先从力和加速度的概念入手,讲清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质量的概念,从而做好有关的知识铺垫,再引入定律的实验,最后进行理论讨论。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从而掌握好这一定律。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使他们恢复自信,再次对物理产生兴趣并提高兴趣。

六、结束语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拓展学生思路,从而达到既让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有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

第二篇:浅谈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论文
浅谈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
朝阳市建平县蒙古族学校——方明杰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

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

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我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
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

如:在教学“光现象”时,采用多媒体放出各种各样的光,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自主思索:光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不同物体发出的光不一样?……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究竟。

这样不用教师讲,他们就自主地互相讨论,去阅读、去探索答案,从而获得新知识。

二、指导预习、奖励式授课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

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

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

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想想做做”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2.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

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

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如:在讲“蒸发”时,我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问:“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

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要触动他们心中的那根向上的弦。

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

答对者,统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奖励他们一个小小的礼物,或带他们搞一些小试验、小制作,目的是抓住他们爱动手的特点,使他们能得到有利的发展。

如:班上一位同学勤奋好
学,就指导他做针孔照相机、利用可乐瓶做有关大气压强及浮力实验、利用塑料袋做热气球、利用易拉罐加热后放置水中显示大气压强实验等等。

最后,按层次布置作业,尽可能不伤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

讲评时,把握一个度,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三、分层次提问与追问
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

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好一个尺度。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好学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

再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我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凸透镜聚焦于一张白纸上。

“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他立刻答出“发散”。

“非常好!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能学会。

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

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这样先提问讲后再回答的措施,充分调动了他的信心与积极性。

四、激励性评语教师不时地在反馈内容或形式上,给出适当的评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有的同学开篇写到:“老师,作文我不会写,我只写了一下学好物理的方法及建议……”,“太好了。

实质上,写方法的同时,作文也就成章,总结了方法,有了前进的方向,不也是收获吗!”还有的同学写了一篇与物理毫无关系的所谓作文:“老师,我心里有一个秘密,你能帮我吗?好多人都说我笨,我是不是真的笨的出了头,我是不是真的不行?我怎么办?我就是学不会……”我的失职,痛心之后,认真地写到:“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信心加上辛勤、汗水、科学的方法,一定会成功的。

不要气馁,别灰心,我会帮你的。

你知道吗?你很勤奋,也很用功,你虽然不很聪明,但你基本功很扎实。

……”后来,他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

以后,平时的作业更是注意及时地给予一些客观性评价。

如:“聪明的你,为什么将作业写得这么乱,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对吗?” “好,有进步,
再加把劲,加油!”可见,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评语用到物理教学中会使物理更具特色。

五、建立有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激励机制。

其实青少年是最具有想象力,最具开拓创新的人群。

而传统的师道尊严往往会扼杀创新的灵感,所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学生乐学的热情,能使学生遇到问题不放过,遇到难题不退缩,敢想敢做。

下面我介绍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内容时,尝试导学结合,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一些课堂处理方法。

1、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什么时候物体就会发声呢?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尽可能多的提出各种发声体。

学生开始思考、讨论,最后,归纳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声音,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2、问:“大家提出了多种声音,很好,那么你认为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

学生都愿意作更进一步的思索)
3、指着讲台问:“它发声了吗?”(学生笑)再拍一下,再问:“发声了吗?”(答:“发声”)
4、问:“刚才的实验能告诉我们什么?”(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想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最后小结声音产生的原因)
5、问:“声音产生了又是怎样传到人耳来的呢?”(让学生思考后再演示水波,告诉学生: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入人耳的)
6、演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思考声音传播的条件,发散到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联系)
回顾这段课堂教学,教师靠一个问题环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最终均是由学生自主讨论解决了面临的问题,使获得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手段,从而形成了新的能力。

六、注重实验
在初中物理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同时,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教师早一点做实验。

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我一进教室就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大试管中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

现象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秒,听课精力特别集中。

利用好实验,就像“魔术”一样引人入胜,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

同时,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

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总之,作为老师只要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创设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所学的环境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索。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站推荐)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不高的现象,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通过理论分析,从五个方面来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上好绪论课;2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3善于运用学生的切身感受;4利用好科学小故事;5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

关键词:兴趣
绪论课
演示实验
切身感受
科学小故事
鼓励
树立信心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某学科兴趣浓厚,才有学习的动力,成绩就会提高,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绪论课,想方设法上好第一节物理课,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印象。

部分教师认为绪论课内容比较单调,没有什么知识点可讲,所以这节会粗略带过,或者就只让学生自己看,本人觉得这种做法不好。

因为中学生是从初二开始上物理课的,此时对这一学科兴趣也最高,老师就要抓住
学生这一心里特点,精心准备好第一节物理课,最好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神奇的物理现象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的做法教师可结合课本的插图,再联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的事例,将物理学的作用、包含的内容、学习物理的特点、方法讲授给学生。


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先制作一些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广泛介绍声、光、热、力、电等神奇的物理现象,比如可以播放“奇特的海上日出”、“闪电”“纸锅烧开水”等录相,给学生真切的感性认识,产生视觉和听觉的惊奇与震撼,通过这些神奇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然后教师通过解释这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物理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在这些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通过精彩的绪论课,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感受到物理好学易学,便会对学习物理迅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节课就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许多概念是建立在生活实践基础上的,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物理的教与学都要通过实验来进行。

而演示实验又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规律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感性认识。

所以,教师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建立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教师可就地取材,把装满粉笔的盒子压在
一张白纸上,让学生注意观察盒子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当教师快速抽出白纸时,盒子仍在桌上,并没有随白纸飞出去。

学生会对这一现象感到好奇,待引起学生兴趣后,接着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文具盒也放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快速抽出白纸,再观察文具盒位置的变化。

学生都会积极去做,等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的乐趣后,教师马上提问质疑“为什么当我们快速抽出白纸后,粉笔盒、文具盒却不会随白纸飞出去呢?”根据实验现象设疑,让学生讨论分析,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就顺理成章的引出“惯性”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或者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

总之,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比如摩擦起电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