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控制的物流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运输企业面临着供应链复杂性、市场需求变化和成本上升等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物流运输企业需要有效地控制成本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
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对物流运输企业而言,成本控制不仅包括直接的运输成本,在运营过程中还涉及人力资源、仓储管理、设备维护等各个环节[1]。
而物流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波动、产权和运营模式选择、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政府监管等。
然而,在实践中,物流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仍然存在挑战和难题。
例如,如何准确地核算和分析各项成本,如何合理设定成本控制目标,如何评估成本控制策略的效果等。
因此,对于物流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会计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帮助物流运输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和优化是物流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个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准确了解成本构成,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2]。
在建立和优化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考虑设计原则和关键要素,采取适当的成本分类和控制方法,并应用成本预测与监控技术。
2.1设计成本管理体系的原则包括清晰度、全面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清晰度意味着成本管理体系的目标和指标要明确,并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全面性要求覆盖所有与成本相关的环节和因素,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各类费用和支出。
灵活性和适应性是指成本管理体系应该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战略和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2.2成本分类和控制方法是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说,常见的成本分类可以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等。
通过对成本分类的合理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类成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在成本控制方法方面,常用的包括标准成本法、差异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
标准成本法是根据实际业绩与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差异成本法是通过计算产品或服务在不同水平下的成本差异来评估效益和进行控制;目标成本法是在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价的基础上,反推所需成本,通过优化设计和流程来降低成本。
2.3成本预测与监控技术的应用对于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优化至关重要。
成本预测是通过对未来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和内外部因素的分析,预估企业将面临的成本变化趋势和规模。
这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计划,提前做好成本控制的准备。
成本监控技术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成本核算系统能够对各项成本进行精确、实时的记录和核算,帮助企业了解成本的具体构成和分布情况。
信息化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成本数据,帮助企业实施成本控制和决策。
3.运输成本分析和优化
运输成本分析和优化是物流运输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对于运输成本的准确分析和合理优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提升竞争力[3]。
运输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与指标体系以及优化策略和方法,都对运输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3.1运输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分析是进行运输成本管理的基础。
运输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
直接成本包括司机工资、燃油费、维修费用等直接与运输活动相关的费用;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保险费、仓储费等与运输活动相关的非直接费用。
运输成本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货物类型与重量、运输距离和时间、运输方式以及运输市场的供求关系等。
货物类型与重量的不同,会影响到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运输成本的变化。
运输距离和时间的增加会导致燃油消耗和人工成本的上升。
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其成本结构也不同。
运输市场的供求关系会影响到运输成本的变动。
因此,了解这些构成和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优化。
3.2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是进行运输成本分析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业务特点,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输成本计算方法。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全成本法和活动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根据直接与运输活动相关的费用进行计算,如司机工资、燃油费等;全成本法则是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纳入计算范围;活动成本法是将运输活动划分为不同的活动成本池,并按各个活动负责人对成本进行核算。
此外,运输成本的指标体系应综合反映成本效益和绩效目标。
如运输单位货物成本、占收入比例、司机每吨/k m耗油量等指标,能够帮助企业分析成本构成、评估成本水平以及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变化。
3.3针对运输成本的优化策略和方法有多种途径。
首先,运输方案的优化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等方式,可以降低燃料消耗和运输时间,从而降低成本。
其次,采用高效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是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手段。
例如,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再次,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是优化运输成本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与客户共享运输资源、进行货物批量打包等合作方式,可以共同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物流服务外包、共享经济等新兴模式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
4.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与改进
4.1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应包括全面反映资源利用情况、质量和效益的指标,以帮助企业对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
指标包括资源装载率,即货物/车辆的重量比;仓储空间利用率,即货物/仓库可存放空间的使用比例;人力资源利用率,即员工工时利用率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关键指标,如设备利用率、能源消耗比例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和评价。
4.2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评价和改进资源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企业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分析。
例如,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是资源利用效率分析的基础。
企业可以建立数据收集系统,收集涉及资源使用的各种数据,如运输信息、仓储信息等。
然后可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
基于成本控制的物流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研究
文/王加丽崔馨语
141
中国储运网H t t p://w w w.c h i n a c h u y u n.c o m
分析,提取有关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信息。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线性规划、模拟和优化方法等来进行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可以模拟企业运营过程,评估资源利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方案。
同时,还可以利用专门的软件工具(如供应链协同平台、E R P系统等)来辅助资源利用效率管理和改进。
4.3在进行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和改进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和改进方法。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和问题,因此需要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其次,要注重定期监测和分析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是动态变化的,企业应该定期监测和分析资源利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再次,要强化员工意识和培训。
资源利用效率的改进需要全员参与,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意识培养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资源利用意识和能力。
5.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
物流运输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如供应链中断、天气灾害、运输事故、货物损失和盗窃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时间延迟、成本增加、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对企业声誉和客户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在事前进行风险预测和规避策略的制定,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预警与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和信息收集系统,及时获取风险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利用统计分析、数据建模和专家判断等方法,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量化潜在损失的概率和程度。
常见的风险预警与评估方法包括事件树分析、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风险矩阵等,通过风险预警与评估,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降低风险带来的冲击。
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具有密切关联,并相互促进。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通过识别和规避潜在风险,企业可以避免或减少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的情况发生。
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储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通过优化运输成本、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改进,企业可以增加资金储备,为应对风险留有足够的经济空间。
同时,成本控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更具有应对风险的能力。
在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联策略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预警、评估、应对等环节,并将其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加强对供应链各环节的监管和控制,确保关键节点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合理配置风险预算,根据不同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合理分配资源和资金,以实现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平衡。
6.结束语
通过本研究对基于成本控制的物流运输企业会计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成本控制对物流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分析运输成本、建立合作关系、应用物流技术和考虑长期战略规划,物流运输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然而,实施成本控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成本控制策略对物流运输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量化成本控制的效果;研究如何应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来优化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研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成本控制策略差异和适应性。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推动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引用出处
[1]高冬梅.基于电商发展的皮革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皮革, 2022,51(5):39-41,45.
[2]葛猛.企业经济发展与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评《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成本控制与优化》[J].人民长江,2022,53(11):I0004.
[3]郑金道.茶叶物流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管理研究[J].福建茶叶, 2022,44(8):24-26.
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五大核心智能制造装备之一,而双向穿梭式货架存储设备系统是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典型的代表之一,其在装备运行效率、存取货物准确率、操作稳定性、设备使用率、软件处理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是未来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
为了增加某现代物流园存储项目提高仓库存储效率,更加合理利用仓库空间、降低物流与仓储成本,使其仓储方式更加贴近储存产品特点,为其仓库规划了双向穿梭式货架存储设备系统以代替传统的重型横梁式货架,不但提高仓储作业自动化程度,将该项目的存储量提高63%,而且相对仓储成本降低35%。
一、行业背景
根据存储货物本身的特性,牛奶、饮用水等快速消费品及石油化工产品等具有品种类型少、同一品种数量多的特点,而传统的重型横梁货架又因为在仓库每跨内须设置两排叉车通道,造成大量存储空间的浪费,从而导致实际仓储量较低,空间利用率较差,不能很好地匹配存储货物的特点,尤其在大中城市,面对日益增长的仓库租赁成本,增加了货物存储与物流成本,同时也不利于物流园区土地集约化利用。
二、传统重型横梁式货架存储系统的缺点分析
1.存储效率相对较低。
通常情况下,标准仓库每跨之间的距离为12m,货架的每个货位按1.2mX1.2m测算,在每跨之间只能按1+2+1排布置共计4排,中间必须设置两排叉车通道,每条叉车通道宽度为3.6m,叉车通道宽度共计7.2m,以12mX1.4m面积测算,4层货架在每平方米范围内只可以布置4X4/
(12X1.4)=0.95个货位,考虑两侧须各预留5m的作业区,共计10m,仓库进深60米,则整体仓库最终每平米货位数为0.95X(60-10)/60=0.79个货位,故此,在普通仓库内设置重型横梁式货架每平方米只可以存储0.79托的货物,存储效率较低。
2.作业效率较低,有安全隐患。
在普通仓库内设置传统重型横梁式货架,货物的吞吐进出作业需要靠叉车工操作叉车进行作业,将货物存放上货架或从货架上取下,作业动线较长要求作业精准,对叉车工的作业熟练性要求很高,尤其是在高层货架上作业时还需辅助设备进行操作,若叉车作业人员的熟练性较差或在疲劳作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速度减慢、出现错误或货物破损等方面问题,造成运营效率降低,因叉车在货架区域内作业易对货架产生碰撞,从而对人员、设备和货物均有安全隐患。
3.相对货物
双向穿梭式货架——
—物流存储设备系统的分析研究
文/鲁开宇郑涛单郑伟
142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