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3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
(分值120分)
一、积累运用(34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禁锢.(gù)怂.恿(sǒnɡ)迷惘.(máng)
B.长喙.(huì)瞵.视(lín)羽翮.(hé)
C.感喟.(kuì)屋脊.(jí)倏.地(shū)
D.伫.立(zhù)嗔.怪(chēn)干瘪.(biē)
2.(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不动声色一尘不柒妄下断语怪诞不经
B.斑斑驳驳生意葱茏进退维谷据为己有
C.眼花嘹乱秩绪井然石破天惊神采奕奕
D.遒劲有力相得益章面面相觑大相径庭
3.(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2)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3)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不力原型拔苗助长B.不利原形拔苗助长
C.不利原形好高骛远D.不力原型好高骛远
4.(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5.(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通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B.②①⑤④③C.⑤③②④①D.④⑤③①②
6.(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B.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C.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7.猫以它的娇小玲珑、善解人意而深得人们喜爱。
班级举办以“猫情猫趣”为专题的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1)[猫在文字中]猫可以捕鼠除害,是人类生活的伙伴之一,由它还衍生出一系列意蕴丰富的成语和歇后语,请写出两例。
(2分)
(2)[猫在漫画中]仔细观察题为《有鱼吃还捉老鼠》的漫画,然后写出漫画的寓意。
(4分)
8.(10分)默写
(1),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3),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4)看,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畅想自己与朋友(或妻子)相聚聊天的名句是:,。
(6)谭嗣同的《潼关》一诗中借景抒怀言志的诗句是:,。
二.阅读(36分)
9.(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2分)
(2)下面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是
A.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
B.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
C.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
D.“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
10.(16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
②橐(tuó):袋子。
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2)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结局截然不同,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4分)
11.(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丑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
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
熟悉,叫它丑猫。
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
右耳也残缺
不全了。
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
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
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
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
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
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
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
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
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
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
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
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
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摸;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
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
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
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
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
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
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
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
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
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
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挣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
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
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
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
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简要说明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2)第④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3)第⑤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4分)(4)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4分)
三、作文(5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
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
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
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
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
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B
【解答】A.“惘”应读wǎng;C.“脊”应读jǐ;D.“瘪”应读biě。
故选:。
2. B
【解答】A.一尘不染;C.眼花缭乱,秩序井然;D相得益彰。
.
但不表示疑问语句,就不是疑问句。
3. D
【解答】“不力”意思是:不尽力,不用力;成效差,效率低。
“不利”意思是:有害;没有好处。
从①处看,应该是强调“监管”“不尽力”,因此选用“不力”。
“原形”的意思是: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本来的状态。
“原型”是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②句表述的是小说的作品主人公,因此选用“原型”。
根据③句“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对应的成语是“好高骛远”。
4.A
【解答】B.这句话是表示陈述语气,不是疑问语句,问号应改为逗号。
C.如果引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话,句末点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里面,“也”后面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里面。
D.如果并列成分后有语气词,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这句话有语气词“呀”,所以顿号应改为逗号。
5.C
【解答】解答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找到总结性或是概括性的句子,领起这个语段,整体读完这几个句子之后,我们发现第⑤句就是这样一个句子,决定了…关系着…根据语段的意思,用排除法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6.D
【解答】这是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
7.(1)示例:照猫画虎;争猫丢牛;猫鼠同眠;猫儿教老虎——留一手;猫哭耗子——假慈悲
(2)讽刺某些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忧患意识,缺乏责任心、忘本等。
8.(1)自古逢秋悲寂寥
(2)思而不学则殆
(3)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4)像花针像细丝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重点字:烛)
(6)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重点字:嫌)
9. (1)孤独、顽强、高傲
(2)A
【解答】前两句从远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
10.(1)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对
(2)①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
(3)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
(4)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
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
11. (1)突出丑猫的丑陋,说明人们不喜欢丑猫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写丑猫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2)这样写,一方面说明“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丑猫不想伤害人,丑猫的心灵“不残疾”。
另一方面希望人们不应因丑猫的丑陋而鄙视厌弃它。
(3)它对人的冷漠、欺凌不怨恨,不报复,只求得到一丝关爱,就很满足。
即使在最痛苦的生命尽头,它也避免伤害到“我”,丑猫的心灵是美好的。
因此,作者说丑猫是其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4)示例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二)
七年级·语文上(R版)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虐.待(nuè) 怂恿.(yǒng) 尻.尾(kāo) 温驯.(xùn)
B.羞怯.(qiè) 惩.戒(chěng) 俯.冲(fǔ) 蜷.伏(juǎn)
C.怅.然(chàng) 污秽.(huì) 褴褛.(lǚ) 狡黠.(xié)
D.哺.乳(bǔ) 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禁.锢(jì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晖消耗忧郁神采奕奕B.蓬松原委倾刻大相径庭
C.匍匐预警假寐怪涎不经D.安祥懒惰叮嘱畏罪潜逃
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________和尊重。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________出光彩。
能领悟“鸟鸣山更幽”的________,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能欣赏“大漠孤烟直”的壮阔,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A.敬畏散发寂静B.敬畏焕发静谧
C.敬重焕发寂静D.敬重散发静谧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两人的看法大相径庭
....,但各有各的道理,都是人生智慧,没有高下
之分。
B.比起那些一暴露短处就遮遮掩掩甚至畏罪潜逃
....的人,直面自己的短板并努力提升的人更值得尊重。
C.这位书法家将古朴的章草与飞动的今草加以有机的融合,形成其别具一格
....的
书法特点。
D.老先生天天锻炼身体,虽已年近古稀,却仍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
5.下面语段中的每一句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分)
①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
②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而且殊途同归。
③它们在艺术创作中表现了淋漓尽致地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贤的生活情趣。
④今天它们并没有不因为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手段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猫》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B.《猫》的作者因为感觉愧对猫,所以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
C.《动物笑谈》一文作者的语言庄重严谨,有时还带着调侃的味道,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D.《狼》一文告诫人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该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7.综合实践活动。
(8分)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组织了相关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
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拟出下联。
(2分)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3)【你也在行动】寒假时,妈妈准备让你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晓华到家里来一起学习,你打算怎么和妈妈说?(3分)
二、阅读探究(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用足刨地。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0.下面对这两篇短文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
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后从大狼的处境侧面体现“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同样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__________________
解华石
①林林在柳树村小学念四年级,学校离家有三四里地,半路上要经过一片人工幼林地,这片幼林被命名为“少年林”,林林每天路过这儿,都要看看和他一起成长的小树。
这一天,她这个小值日生打扫完教室,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往家里跑,头上用红头绳扎起的两条麻花辫儿,一甩一甩的,就像舞蹈中那个采蘑菇的小姑娘。
②快到“少年林”了,林林突然发现,一群羊跑到了“少年林”里。
“哎呀,不好!羊在啃小树呢。
”林林把书包往地上一甩.,飞一样跑.进“少年林”驱赶羊群。
③“是谁放羊不看着,把小树都给祸害了?”林林一边赶羊,一边大声喊着。
可是,直到林林把羊全赶出“少年林”,也没见放羊人的身影,林林瞧着那些被羊啃得缺枝少叶的小树,难过极了,嘴里嘟囔着:“这个放羊人真可恨,撒开羊就不管了,我非得告诉林业站的王叔叔,让王叔叔处罚他不可。
”
④这片“少年林”是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带着少先队员精心栽植的,现在个头儿长得几乎和林林一般高了,这些小树是清一色的落叶松,就像学校里上早操的小朋友,齐刷刷地站在离林林上学的路不远的山坡上,现在小树那嫩绿的针叶儿,一撮儿一撮儿地吐了出来,如同一双双绿色的眼睛,向过路的人们微笑着。
林业站的王叔叔说:“这林子再有20年就能长成栋梁之材了。
”
⑤林林越想越难过,她反复数了好几遍,一共损坏了27棵小树,她准备把这一情况报告给王叔叔,可放羊人是谁呢?林林一边想一边看,一眼看见被她驱赶到不远处的羊群里有一头长着长犄角、脖子上用红布条系着一串铜铃的头羊,不由得心里一紧,这是爷爷放的羊呀!他到哪儿去了呢?林林打心眼儿里埋怨起爷爷来……
⑥正这会儿,爷爷从山口转出来了,他右腋下夹着件薄棉袄,磕磕绊绊地向羊群跑去。
林林见了,气呼呼地追上去,从后边一把将爷爷夹着的棉袄拽下来扔在地上,两只手往腰间一叉,站在那里。
爷爷没提防,被拽了个趔趄,险些跌倒,他回头一看是林林,就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大气儿?”林林一见爷爷那模样儿,又生气又想笑。
爷爷的脸上、鼻子上、下巴上尽是一块儿一块儿的黑灰。
⑦“爷爷,你干什么去了,羊把‘少年林’都啃了。
”爷爷忙回身看“少年林”,
“哎呀呀,怪爷爷,啃了多少?”“27棵。
”林林板着脸回答。
爷爷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林林,咱们先赶着羊回去吧。
”“爷爷,你这就想逃掉吗?”“那你看还能怎么办呢?”“爷爷,你不是总告诉我要爱护树木吗?以前你看见谁损坏树木总是批评人家,又让人家去林业站赔偿,这回自己损坏了树木就不赔偿了吗?”
⑧爷爷一边听着孙女的批评,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说:“林林批评得对,爷爷一定注意改正。
”爷爷把“改正”两个字说得很重,“走,我们先回家,等会儿去林业站按章赔偿。
”
⑨晚上,林林带着爷爷给的135元钱,去林业站找王叔叔。
⑩“王叔叔……”没等林林把话说出来,王叔叔便问道:“你爷爷在家吗?我正想去找他呢。
”“在家,爷爷说今儿太累了,等明儿个他来向您作检讨。
他的羊群损坏了27棵小树,这是135元钱,作赔偿费。
”林林把钱递给王叔叔。
○11“林林,你知道爷爷的羊群为什么跑到‘少年林’里去了吗?”林林摇头:“不知道,”王叔叔笑起来,拍着林林的肩膀说:“傻丫头,这次不但不能罚你爷爷钱,我们林业站还要奖励他呢。
”“还要奖励?为什么?”“林林,今天南山有个人在林子边上烧纸,一股风把火刮到了林子里,亏着你爷爷看见把火扑灭了,要不是你爷爷扑救及时,那满山的人工林就全烧掉了。
”
○12林林听了王叔叔的话,想起了爷爷脸上的黑灰,不由得脸上热辣辣的。
林林想了想,觉得135元钱还是要给王叔叔,不管什么原因,27棵小树终归是损坏了,老师说过,一个人的功过不能相抵。
林林揉了一下眼睛,诚恳地对王叔叔说:“王叔,那羊是爷爷放的,它们啃坏了树,还是要赔偿的,用这钱去买树苗,再把它们栽上,爷爷说,他还要和我亲自去栽呢!爷爷扑火,那是应尽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