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校教育中军事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7
2023年9月上 第17期 总第413期
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0引言
当前,我国军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要加速推进改革强军进程,这对军事学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摇篮,军队院校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军事学科教学在军队实战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要以更新的观
念、更新的思路和更新的方法,积极谋求军事学科科学
的创新发展[1]。

而在军事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军事学科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军事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思考其原因,积极献言献策,为培养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提供有效支撑。

1 军事学科教学的发展现状
1.1教学指导从“学科建设”向“需求牵引”转变
军事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具备综合素质能力以适
应岗位任职需求。

近年来,随着实战化要求的不断深入,“以需求为牵引、以实战为要求、以打赢为标准”成为军
事学科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各学科建设着眼于学员未来
的岗位任职需求和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能力的要求,缺什么就补什么,要什么就教什么,培育专业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重锤打造复合型军事人才,使军校毕业学员能够适应未来岗位、适应未来战争。

1.2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到“全面发展”转变
军事学科教学要始终以“为战育人”为根本目标,牢
牢秉持“姓军为战”属性,以未来战争需要为导向,紧贴部队岗位需求,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员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提高学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备战打仗、强国兴军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感,使其具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相统一的综合能力素质。

1.3教学策略从“传统单一”到“多维新颖”转变
军事学科的教学策略仅仅围绕部队实战实训开展教学
过程,突出“理论精讲与专业实训相结合”“技能锻炼与战斗精神相结合”“总体规范与个人创新相结合”,不断融入、更新课程思政内容[2]。

采取课堂研讨、案例教学、线上交互、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丰富理论教学模式,通过虚拟仿真、部队调研、实装实操、专业实习等手段推动学员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促进理论知识由“教”到“思”转化、专业技能由“学”到“用”转化、实践应用由“练”到“战”转化,多维度、全方位打通学员的“知识关”“能力关”和“素质关”。

2 军事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课堂形式相对单一,学员自主学习热情不高
军事学科课堂教学多以理论授课为主,以案例式教学
和实作教学为辅,这充分体现了军事学科教学理论性强的
特点。

不少学员反映,军事学科内容晦涩难懂、知识点多、学习量大,加之本身对基层部队不了解,从而造成学员对知识结构的获得感较低,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然大量的案例教学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形式,
但是学员对案例中包含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另外,受限于军事学科教材和资料的保密性,学员在课程结束后对知识的巩固程度不够,这也导致学员抱有“只求
考试通过、不求深入理解”的心态,自主学习热情不高。

2.2学科专业设置的更新速度慢,缺乏前瞻性
随着实战化教学要求的不断深入,军事学科在内容设
置上已经在向一线作战部队靠拢,学员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解了实战环境,毕业学员“水土不服”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部分学科专业设置仍与部队实际存在脱节现象,比如院校教学用装备型号与部队实装不一致、教学案例陈旧老套、战法训法更新缓慢等,导致学员
对学习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原理知识、战技性能特点的
收稿日期:2022-12-16
作者简介:郭东田(1987—),男,山东莱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水中武器作战使用。

对军校教育中军事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郭东田 宋佳平 付留芳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 116018)
摘 要:随着实战化要求和改革强军的逐步深入,在军事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如何将课程的内容与部队的实战实训相
联系,使之能够更容易为学员所理解和掌握,缩短军校毕业学员的入职适应期。

这是一名军事学科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此,从军事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关的思考建议,为军事学科教学进一步完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事学科;课堂教学;实战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3)17-0147-03
148
2023年9月上 第17期 总第413期
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理解以及对使用方法的掌握难以达到理性的内化,同时教学方式偏向于“授鱼”而不注重“授渔”,缺乏前瞻性引
导,使得学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知识创新能力,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2.3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指导作用有限
军事学科的实验室建设当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
实验室装备运营维护成本较高,实验室规模建设受限。

学员只能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接触实装,实作时间短,只能
开展武器装备的基本操作使用,对于应急情况处置学习不够,导致学员对装备的理解不充分;二是部队主战装备换代较快,实验室同步更新速度较慢。

当前海军技术装备发
展迅速,由于装备成本较高,实验室装备更新相对滞后,只能依托现有实验室资源开展实作教学,对学员的指导作用有限;三是实验室保密程度较高,实作课程开放性较低。

不同于基础学科,军事学科的实验室装备与部队实装关联性较强,涉密程度高,不能向学员实时开放。

2.4 课程思政建设卓有成效,但仍任重道远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11月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中
强调,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3]。

在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指引下,近年来,各军事
院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围绕强化实战化教学、建立专业价值认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部分课程
尚存在思政点少、课程内容浅表化、教学设计简单生硬、为战育人质效不佳等问题,各类学科知识链路缺乏联动,使得学员对其缺乏系统性认识,不能实现知识由“单点化”向“体系化”转进。

同时,基础类课程“军味不足”,专业类课程“战味不浓”,技能类课程“新味不够”,备战打仗意识淡漠,学员研究强敌意识淡薄,在课程学习中参与感、融入感、身份感不强,这些都是困扰军事院校学科教学的痛点和难点。

3 对军事学科教学建设的几点思考
3.1教育教学以部队需求为牵引,战术战法研究引领未来作
战前沿
为实现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军事学科教学要坚持
“面向战场、面向部队”,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并不意
味着所有的学科设置和科研方向都要以部队应用为牵引,过分强调部队训练需要而忽略院校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军校教育和部队训练不存在谁服务于谁的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培养合格军事指挥人才、提高部队战斗力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4]。

当前的院校教育涌现出“部队训什么,院校就教什么;部队怎么训,院校就怎么教”的论
断,这对于毕业学员快速融入基层部队、短时间提升军事素养确实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同样不能忽略的是,这对于部队未来建设也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战术战法创新上,体现尤为明显。

因此,军事学科教学决不能“目光短浅”,既要源于部队,又要高于部队,不仅要适应部队需要,还要引领部队建设和战争的发展。

要在军事学科教学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适度的超前性,培养走在军事指挥前列的优秀军事人才。

同时,军事学科教员还要研究和创造先进军事理论,尤其是在战术战法创新上,要走在部队前头,为部队建设提供理论先导[5]。

这是军队院校
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军事学科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3.2建立健全学分制度,开设军事理论选修课程
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有明确的岗
位和任职要求,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这就决定了学员在确定任职专业后要接受的学科教育基本上也都是固化
的。

而相关军事训练要求规定,军事指挥军官必须具备多种综合素质能力,当前相对单一的专业教育导致的一种现状就是,毕业学员入职后,仍要学习大量的本职专业以外的内容,而基层部队高强度的训练和战备任务不允许学员在学习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也是造成学员不能适应部队节奏的重要原因之一[6]。

参照地方高校学历教育经验,按专业建立健全学分制
度,对标军事训练大纲要求,开设多专业军事理论选修课程,将学习关口前移,规定学员在任职教育期内必须完成
相应必修课程和一定的选修课程学分,有利于拓展学员视
野和知识面,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军事指挥人才。

3.3与地方高校建立长效联合教学机制,实现学科互通和资
源共享
军事学科教学具有独特性,在课程内容上拥有普通高
校不具备的优势,但这并不等同于军事学科教学就可以
“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相反,在部分学科设置上,比
如航海基础、舰船通信、损管教学等,地方高校具备深厚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实验室资源,与地方高等院校建立长效联合教学机制,引入优质课程,实现学科互通和实验室资源共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3.4 构建完善的实战化专业实验室,推动知识传授由“被动
适应”转向“主动创造”
构建完善的实战化实验室,是专业教学向部队靠拢、
向实战贴近的必然要求。

思想重视的同时,要把实验室目标需求分析以及用途功能定位到未来战争需求与岗位能力需求上来,构建专业实验室体系化设计思路,不断夯实专业实验室的实战化教学能力。

建设过程应注重整体设计科学化、训练环境实战化、保障手段信息化、资源建设集约化、运行机制规范化,科学有效地开展建设工作。

通过增
加综合性的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的起点,使实验教学由操作、演示、验证过渡到探索、研究与设计,促进学员创
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造性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5创新实作教学方法,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
随着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的普及,理论讲授课堂无论在教学的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对于实作教学来说,目前军事学科仍然停留在装备实作、模拟器训练层面。

受限于实验室条件建设和课程学时安排,学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体现在实作教学过程中,从而导致毕业学员入职后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学习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不利于学员的成长和发展[7]。

3.6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多方向、多维度提升为战育人质效课程思政建设应注重以学员为中心,厘理清学员思政接收特点,从自主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角度出发,设计课程的思政要点和方法,将理论课堂与实践平台、传统武器与最新装备、院校教学与部队实践、真实场景与虚拟现实深度融合、统筹规划,使得思政“如盐入汤”,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又在思想上得到提升。

同时,还要以强敌装备、时事热点、周边形势、实兵演习、演练案例等教学资源为主要载体,增强基础课程“兵味”、调高专业课程“战味”、拓展技能课程“新味”。

通过案例式、溶解式、沉浸式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设计相统一,将理想信念、血性担当、品性修养、姓军为战、备战打仗、军魂教育和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学员的能战血液中。

4结语
近几年,随着装备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实验室硬件建设不可能与基层部队装备保持精准同步。

鉴于此,在实作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一方面能够降低实验室硬件更新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为学员提供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综合教育平台。

例如,在舰艇航行操纵、损管训练、武器实操等实作课程中引入VR、AR技术,为学员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使学员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名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扮演好一个角色,这对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兵棋推演系统,将敌我兵力配置、战场环境以兵棋的形式呈现于课堂,使案例教学过程更清晰、更直观,更能引发学员对战术战法的深入思考和创新,实现军事理论教学应用的突破,不断提升教学训练效益。

参考文献
[1] 吕云峰.新编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9.
[2] 朱兴动,张晓东.国外军事院校教育对我军任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1-13.
[3] 董建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改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4):87-88,96.
[4] 陈锋,任玉彬.聚焦强军目标的核心要求,深化军校教育改革创新[J].继续教育,2016(11):75-76.
[5] 陈玉,房濛濛,律国仓.着眼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创新军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2011,26(12):154-155. [6] 邓有训,秦振杰.中外军事院校教育训练理念比较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29(2):136-137.
[7] 顾晶雯,张玉龙,沈陶亮,等.军事院校教育对学院人格塑造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6):670-678.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Military Discipline in Military Academy Education
GUO Dongtian,SONG Jiaping,FU Liufang
(Dalian Naval Academy, Dalian Liaoning 116018)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requirements of actual combat and reform to strengthen the military, w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link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with the actual combat training of the troops in military academy education, which is easier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and shortens the adaptation period of graduat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relevant suggestions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ilitary discipline,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military discipline teaching.
Key words:military discipline;teaching;actual combat training
149
2023年9月上 第17期 总第41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