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
径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从教学目的来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绝不是单纯的政治课程教学,其还包括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思想品德的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引领高中生在课堂学习政治知识,领会政治思想,感悟人生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培养,高中教师应当响应国家政策,更新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强调对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1]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内容
思维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内容,政治知识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素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支撑,丰富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侧重点。
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政治基础知识教学入手,剖析政治知识结构,建立清晰、明确的结构框架,并从中选取合适的素材和知识,有机融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核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持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实践证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发散思维,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这是由于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关键时期,对客观事物如果能够形成全面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
课堂上,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良
好发展,教师再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借助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各种问题。
(三)促进学生政治综合素养的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有思想政治认同感,为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而借助一些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学生就能够由感性思维逐步转化为理性思维,这样一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会更深刻、更全面。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时,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共同探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政治综合素养的提升。
[2]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教学内容浅层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也开始对教学进行优化改革,从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其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浅层化教学改革的现象。
教师没有深入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只是停留在表面知识的解读与讲解上,没有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过于片面,未触及思想政治教学深层结构,难以提升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二)教学标准过分统一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过不同的教育,学习储备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差异。
但一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认为在课堂上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理念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过分统一,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缺乏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三)课堂氛围严肃、呆板
思想政治教学具有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一些教师多按照教材一板一眼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很少有教师能够采用创设情境引入生活案例等形式,让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这样也会阻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创新。
学生的思维受到固化形式的影响之后,在后期的学习中就很难改变。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构建活动型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课程改革的优势,在建立全新的教学课堂的同时,融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以“感知—求是—回归”为主要流程,构建活动型的思想政治课堂,该模式的教学课堂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节时,该节内容与社会实际有着紧密联系,教师不妨基于该教学内容开展活动型课堂,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还丰富了其生活经验。
具体活动课堂构建如下:首先做好背景铺垫,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样的呈现方式展现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让学生联想自身家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完成解答,做好铺垫。
其次引入正题——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深度探究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最后通过该主题拓展教学内容,由学生自由讨论社会中的收入分配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分析收入分配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课程内容,并有效联系社会实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二)合理引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构建全新课堂模式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学手段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在课堂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不仅给课堂带来了趣味性,还有效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时,该模块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各知识点的联系与层次比较复杂,还与前文有着密切联系,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构成、总体要求、建设途径等多个内容。
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和意义,教师不妨在此引入信息技术,借助思维导图思维形象化和立体化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成和知识关系,同时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刺激学生产生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之后教师还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在知识框架中填补细节,结合具体案例和素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每个知识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使其紧跟课堂教学的节奏。
(三)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要求学生要基于逻辑方法和理性思考,对某一主题或者问题进行客观评价。
批判思维充满了理性,学生具有批判思维能够更深刻地挖掘问题的内在价值,更能产生理性、客观的思考。
批判思维强调的是逻辑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思维,有效提升学生政治学科素养。
以“探索认识的奥秘”教学为例,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认识与实践的内涵与关系,教师必须对主题有深刻且有深度的思考。
对此,教师不妨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思维,加强学生的思考。
首先,有效结合课本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中阅读与思考部分,对老子、孙子和柏拉图三人的见解进行分析。
先从老子说起,通过对“圣人不知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个句子的翻译分析,了解到老子的观点,他认为实践并不是认识的来源,因为圣人不曾有过经验却能有深刻、正确的认知,此时会有许多学生对老子的观点产生不同的看法。
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提出问题:你认为老子的观点正确吗?让学生主动回答,促进学生对该主题内容产生深度思考,既鼓励了学生,又推进了课程进度。
其次,在学生回答该问题后,教师引入更深层次的问题:“走出去”是获取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唯一途径吗?针对实践和认知的来源关系进行深层思考,让学生畅所欲言,要聆听每位学生的每个观点,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结合实际生活,
列举出实践是认识来源的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再对老子的观点进行判断提问,学生通过以上思考和辩论过程,逐渐形成了批判思维能力,从而能以辩证的角度看待老子的观点。
(四)开展多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应當借助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对所有已学知识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立足自身发展的角度,积累更多思想政治学习经验。
例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一单元中,主要讲解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课程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政治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并要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利,保护自身安全。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应用产生深刻的理解,在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了解我国法律法规的反馈渠道,了解法律法规在社区中的普及程度,让学生成为普法队伍中的一员,使其具有普及法律知识的实践体验。
教师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做好总结和归纳,对实践体验进行输出,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借助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重要活动,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探究环节。
在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课程设计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有效激发其思维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探究性、交互性等优势,有效训练和提升高中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在此创设合适的探究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买卖双方谈论大葱价格的情境,有效引导学生代入情境中:有段时间葱价猛涨,大葱价格甚至涨到了猪肉的一半,其中就有人感叹“吃肉都比吃葱划算很多”。
但是,大葱的价格并不是一直猛涨或者稳定不变,而是保持一定时间的高位后便开始回落,一直
到原来的2/3,买葱的顾客才有所增加。
通过以上情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大葱价格的变动产生诸多思考。
教师在提出教学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深度思考,理解其中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变通能力。
(六)鼓励学生深度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高中阶段的学生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灌输给学生知识,还应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特征进行了解,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求知和探索。
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规律。
学生借助探究学到的知识,相信记忆起来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学“走进世界贸易组织”时,该章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机构,并且明确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地位,学生还应当全面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所拥有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发散思维,然后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世贸组织的纪录片。
当学生完成观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世贸组织是什么样的组织?(2)世贸组织的宗旨以及职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视频中的内容会正确回答这两个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以更多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备受重视。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克服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贯彻生本理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政治知识的应用广泛性,并成长为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