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宝典】2013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21 江苏特色

合集下载

2013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版本图文

2013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版本图文

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3、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含答案

2013年高考名著阅读题分类汇编江苏卷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23.简答题(10分)⑴《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⑵《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A、E(5分)23.⑴惜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

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6分)⑵“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李丰,字叫安国,是过去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 能力被征召跟随军队任职。开始为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年纪,在邺下 名声没有污点,能认识辨别人物,当时天下和谐一致,没有谁不注意 他。后来跟随军队生活在许昌,声望名气一天天升高。他的父亲不希望 他这样,于是让他关门在家,命令他断绝与客人交往。当初,魏明帝做 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 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 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 子“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 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魏 明帝死后,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气超过他的实际能力, 能够被任用的机会很少。 正始年间,提拔担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多次 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休假满一百天应当停发俸禄。李丰 生病休假不满几十天就暂时上班,不久又卧床修养,像这样多年。当 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 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与李伟,当官多年间,一同历任郡守职 务,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明确警告两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时间生 病,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使新平、扶风两郡混乱,但李丰却 放任不管,大家认为是依仗朝廷的恩宠。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
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
馀积A.①②⑥ຫໍສະໝຸດ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第①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第②句是言李
丰在曹爽专政时的为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

2013江苏高考语文详细答案解析

2013江苏高考语文详细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D【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kàng háng kàng hàng;B项读音都为láng láng làng láng;C项读音分别为hái hài hái gāi;D项读音都为kuì。

【点评】1.从考查内容看,今年考查的只有3个多音字(亢、吭、阆)读音,其余都是形声字读音,没有涉及同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考查。

2.从考查形式看,今年共考查4组16个字的读音,而2012年是12组24个字读音。

3.从以上分析看,今年语音题考查难度大大降低,3个多音字也是考查常见的读音,因而一开始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B【解析】第1句中的“故事”与“热情”、“朴实”与“悲痛”很明显二者之间有主次之分,暗含“取舍不当”之意。

【高考宝典】2013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 字音

【高考宝典】2013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  字音

考点1 字音1.(2013·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ào) 戛.然(jiá) 佝.偻病(ɡōu) 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ɡ) 惊诧.(chà) 超负荷.(hè) 流水淙.淙(zōnɡ)C.奇葩.(pā) 胴.体(tónɡ) 拗.口令(ào) 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èn) 谄.媚(chǎn) 一刹.那(shà) 良莠.不齐(yǒu)【解析】选A。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B项,“流水淙淙”中的“淙”应读cónɡ;C项,“胴体”中的“胴”应读dònɡ;D项,“一刹那”中的“刹”应读chà。

2.(2013·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崇.高/作祟.殷.红/赝.品调.适/调.和B.傍.晚/滂.沱赈.灾/诤.言湖泊./停泊.C.韬.略/滔.天砧.板/嗔.怪如法炮.制/炮.火连天D.瞥.见/蹩.脚悚.然/耸.立方兴未艾./自怨自艾.【解析】选B。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项chónɡ/su ì、yān/yàn、tiáo;B项bànɡ/pānɡ、zhèn/zhènɡ、pō/bó;C项tāo、zhēn/chēn、páo/pào;D项piē/bié、sǒnɡ、ài/yì。

3.(2013·江苏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本题重在考查对形近字、多音字等容易读错的字音的识别能力。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江苏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江苏卷)

201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VIP专享】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文档

【VIP专享】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文档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详析(江苏卷)第一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答案】D 【解析】A项kàng/ há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u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答案】B 【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2013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语文Ⅰ卷一、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中加点的字,音全都相同的一是:(3 分)A.高亢引吭高歌伉沆瀣一气....B.稂莠入苑声琅琅....C.孩提人听尸骸言意....D.功一乏振....【答案】 D【解析】A kàng/ háng/kàng/h àng; B l áng/láng/làng/láng; C hái/hài/hái/gāi D全ku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依次填入成,最恰当的一是:( 3 分)⑴ 者欣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藏的情,欣文字的朴,却忽略了作品伏的悲痛,上近于 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在儒、、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都必然会在山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首席行官就感自己____________,在集迅猛展、国市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毫未减。

A.南北异曲同工如深渊B.珠殊途同如履薄冰C.南北殊途同如履薄冰D.珠异曲同工如深渊【答案】 B【解析】南北: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行和目的相反。

珠:下木匣,退了珍珠,比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的人;又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折句,每一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 珠”最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演得同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好。

殊途同:通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果。

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的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偏于中性,并且二者有一个明的区:“异曲同工” 的是不同的象——“异曲”,“殊途同” 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

很明,第⑵句中“不管我在⋯⋯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解析(精编版)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解析(精编版)

【试卷总评】江苏卷语文试卷的命题一直秉承着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2013年的江苏卷高考语文试题延续2012年的风格,试卷的结构、题型等方面和去年的语文试卷大致相同,特点体现明显。

延续去年,稳中求变。

试卷第1小题语音题和第2小题的成语题都沿袭了去年的样式。

语音题去年糅杂音近字和形近字两种字音的考现代文阅读两篇七个小题,出题的类型和角度都形似去年,没有大的变化。

小阅读同去年一样,还是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大阅读,即文学类文本,考了多年的小说,今年考了老舍的一篇散文。

试卷的最大变化,当属于作文。

江苏卷今年考了新材料作文,一改此前连续8年“提示语+命题”作文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材料自主命题,文体不限。

这是江苏省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考材料作文。

切入细小,人文关照江苏卷试题的设置,具体明确,其切入点往往较为细小;在题目中或明或暗或详或略给学生答题的指导或提示。

这些方面,主要体现在一些主观题中。

说其试题设置切入点细小,是说其常不从整篇材料角度去设问,而是就材料中的某一部分、诗歌中的某一联或某一句、现代文中的某一段、段中的某一句、句中的某一词语设问,但其答案的得出又往往立足于整篇。

说其试题的人文关照,主要是说命题者胸装考生,在试题设置时常予以答题过程和答题内容的提示或暗示。

试卷第4小题的表文转换题,要求考生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这就有别于一般的传统题。

在传统题中,是要考生根据表格所反映的信息写出一条或两条结论。

本题干中,既要求考生比较表中的两组数据,这是对考生答题过程的提示,又要求考生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五个结论,这是对考生答案内容的暗示。

诗歌鉴赏中的三个小题,分别从诗的第一句(山静似太古)、诗的第三联(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切入,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能力的考查,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又需联系上下句或整首诗。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解析(精编版)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解析(精编版)

【学科网试卷总评】江苏卷语文试卷的命题一直秉承着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2013年的江苏卷高考语文试题延续2012年的风格,试卷的结构、题型等方面和去年的语文试卷大致相同,特点体现明显。

延续去年,稳中求变。

试卷第1小题语音题和第2小题的成语题都沿袭了去年的样式。

语音题去年糅杂音近字和形近字两种字音的考现代文阅读两篇七个小题,出题的类型和角度都形似去年,没有大的变化。

小阅读同去年一样,还是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大阅读,即文学类文本,考了多年的小说,今年考了老舍的一篇散文。

试卷的最大变化,当属于作文。

江苏卷今年考了新材料作文,一改此前连续8年“提示语+命题”作文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材料自主命题,文体不限。

这是江苏省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考材料作文。

切入细小,人文关照江苏卷试题的设置,具体明确,其切入点往往较为细小;在题目中或明或暗或详或略给学生答题的指导或提示。

这些方面,主要体现在一些主观题中。

说其试题设置切入点细小,是说其常不从整篇材料角度去设问,而是就材料中的某一部分、诗歌中的某一联或某一句、现代文中的某一段、段中的某一句、句中的某一词语设问,但其答案的得出又往往立足于整篇。

说其试题的人文关照,主要是说命题者胸装考生,在试题设置时常予以答题过程和答题内容的提示或暗示。

试卷第4小题的表文转换题,要求考生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这就有别于一般的传统题。

在传统题中,是要考生根据表格所反映的信息写出一条或两条结论。

本题干中,既要求考生比较表中的两组数据,这是对考生答题过程的提示,又要求考生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五个结论,这是对考生答案内容的暗示。

诗歌鉴赏中的三个小题,分别从诗的第一句(山静似太古)、诗的第三联(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切入,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能力的考查,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又需联系上下句或整首诗。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3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 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B .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C .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D .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答案】 D解析】 A 项 k àng/ h áng/k àng/h àng ;B 项 l áng/l áng/l àng/l áng ;C 项 h ái/h ài/h ái/g āi D 项全读 ku ì。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 上近于 。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B .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答案】 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 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 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 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 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 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 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WORD版部分含答案)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WORD版部分含答案)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WORD版部分含答案)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WORD版部分含答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 (10)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15)201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 (2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 (3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 (3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39)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 (4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 (47)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55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62)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69)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 (75)2013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版)...................................................................................... .. (8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 (90)2013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版)...................................................................................... .. (98)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 .. (10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 (11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18)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语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高考宝典】2013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22 文化经典

【高考宝典】2013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22  文化经典

考点22 文化经典1.(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①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答:(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4分)答:【解题指南】弄懂文字的“字面义”是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在对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做实事求是的引申是第二步,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合理解答是第三步。

【解析】从两句话的意思来看,第①句是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会远离怨恨了”。

第②句意思是“实行仁政,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很明显两位儒家先贤都提到“己”和“人”的关系,“躬自厚”“求诸己”都强调对自己的要求和反省。

两者的不同在于第①句说的是“责”,第②句说的是“射”,如何“射”中,“不中”又当如何,当然“射”的意思是可以引申拓展的。

答案:(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意思对即可。

)(2)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

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会远离怨恨了。

”②孟子说:“实行仁政,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2.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2013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21江苏特色(含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21江苏特色(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21 江苏特色一、(2013·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的断句是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

考生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根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常用于句首的“乃、然、安”等,常用于句尾的“也”等。

还可以通过文言句式、对偶等来断句。

【解析】断句时,可借助标志词:先、故、而;也可借助对偶句将“贵诈力而贱仁义”和“先富有而后推让”断开,“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和“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断开。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附【译文】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计谋,统一货币,从山海的事业中求取财富,以朝会诸侯,利用区区齐国成就了霸主的威名。

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发展农业生产,)变成了强国。

从此以后,战国时期,天下互相争夺,以诡诈武力为贵,轻视仁义道德,以富有为先,以推让礼仪为后。

因此民间富有的积累财产以万计,而贫穷的糟糠之食尚不能满足;诸侯国强大的并吞诸小国而使诸侯称臣,弱小者断绝祭祀而亡国。

延续到秦,终于使海内统一。

2.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2分) 答:答案:表、世家。

3.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

【高考宝典】2013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9 报告和科普文章

【高考宝典】2013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9  报告和科普文章

考点19 报告和科普文章一、(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赵野木①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

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②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

盛唐画家张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

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

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③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

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

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

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

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

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④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

⑤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

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

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

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

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1 江苏特色一、(2013·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的断句是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

考生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根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常用于句首的“乃、然、安”等,常用于句尾的“也”等。

还可以通过文言句式、对偶等来断句。

【解析】断句时,可借助标志词:先、故、而;也可借助对偶句将“贵诈力而贱仁义”和“先富有而后推让”断开,“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和“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断开。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附【译文】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计谋,统一货币,从山海的事业中求取财富,以朝会诸侯,利用区区齐国成就了霸主的威名。

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发展农业生产,)变成了强国。

从此以后,战国时期,天下互相争夺,以诡诈武力为贵,轻视仁义道德,以富有为先,以推让礼仪为后。

因此民间富有的积累财产以万计,而贫穷的糟糠之食尚不能满足;诸侯国强大的并吞诸小国而使诸侯称臣,弱小者断绝祭祀而亡国。

延续到秦,终于使海内统一。

2.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2分) 答:答案:表、世家。

3.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

(2分)答:【解题指南】这类题要求考生要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

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选择。

【解析】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要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概括的是经济措施,而非其他。

答案: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

二、名著阅读题(15分)1.(2013·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从文学常识的考查情况来看,主要考查方向是作家、作品、国籍、作家生活的朝代、作品的风格特点、作家的流派、作家的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名言、文体特点等,还有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认识和把握。

文学常识的识记,其主要复习手段是背诵。

最重要的是抓住重点强化记忆。

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个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记忆。

背诵时要围绕名家名篇有重点地进行,切忌贪多求新。

背诵要注意纵向(历史进程)、横向(同一时期)两条线索,要将特定作家作品放在它的特定“坐标”中去记忆,切忌杂乱无章孤立地记。

【解析】选AE。

A项中对葛朗台的发家史的解说有不当之处。

葛朗台在当箍桶匠时就已经家境殷实了,后来赶上共和政府拍卖教会产业,又加上他娶了个富裕的木材商的女儿,带着现金和陪嫁,通过贿赂监管拍卖人以极便宜的价格买下了索漠的最好的葡萄园、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

后来他又被提名为索漠专区行政委员会会员,在拿破仑时期成为市长,主要功绩是为自家的葡萄园修了个直通的公路,并利用职权干了好多利己的事。

再加上他的精打细算和吝啬,才发的家,而并未继承财产。

E项,《茶馆》没有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创作。

2.(2013·江苏卷)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答:(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阅读,检测考生能否对《考试说明》规定的文学作品的相关文本达到基本理解的程度。

本题考查到了情节中的具体细节,稍有难度。

答案:(1)惜春、迎春。

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

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

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

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婉、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

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

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

《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

”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

”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

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

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

“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

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1.(2013·江苏卷)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

(4分)答:【解题指南】要认真审题。

题干,要逐字细读;题旨,要真正审清。

要力求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问多少答多少。

分析内容时,要借助标点、重点词句等来找出分层标志,从而恰当分层。

根据所分层次,再分别概括内容,要力求做到找准信息,认真筛选并整合答案,注意表述要简明顺畅。

【解析】先找到答案所在的信息区间,继而给信息分出层次,词之初期是在晚唐五代时,有自己的风格,然后是北宋苏轼一派,接着是苏轼影响下的南宋辛弃疾一派。

答案: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

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

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2.(2013·江苏卷)“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答:【解析】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先研究题干的字面意思,以此为起点,检索相关信息。

特别注意从句子的字面意思和语境两方面锁定答案。

首先确定词语的本义,然后根据特定的语境,通过联想生发出词语的临时意义,比如象征义、比喻义等等。

答案: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

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3.(2013·江苏卷)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

(6分)答:【解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属于探究题型,难度较大。

解题技巧主要有如下几点:①要强化尊重文本的意识。

②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③要注意答题模式及层次。

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有“你同意吗”“你是如何看的”“你的感受如何”“谈谈你的理解”等句子,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

其次,再按序号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要看清题干要求,问什么,答什么,要结合文本举例具体说明,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答案:示例一:同意。

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

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

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示例二:不同意。

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为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