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稿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稿5

第一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稿“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稿
在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最有效学习方式,它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有些合作小组只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2、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
3、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没有中心;
4、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

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挤占当堂训练的时间,现就我们组讨论的结果说一些设想:
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然后均衡地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要做到:
(1)组内所有成员搭配要合理。

(2)班级中各任课老师要合作,要统一要求,从而促进小组的合作能力的提高。

(3)每个小组要选定一个组长,组内讨论,都不想说时,由组长
先说;都想说时,由组员先说。

(4)对小组的合作能力教师要及时表扬与鼓励。

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二、教师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
教师设计合作的问题非常关键。

因为问题太难,学生解决不了;问题太容易,学生一学便会,就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所以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根据学情,设计要适度,以小组成员通过努力,能够解决为宜。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使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参加合作。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规则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

开始学生不会分工,就要教给他们怎样分工;开始学生不会交流记录,就要教给他们怎样交流记录;开始学生不善于控制,就要提醒他们学会控制。

学生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就会发现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就形成了。

四、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督导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意识是有限度的,作为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开展教学,特别在需要小组合作时才进行合作,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多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及尝试成功的快乐。

五、教师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应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激励学生再接再励。

评价可分层次进行。

①学生的自我评价。

②小组成员相互评价。

③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④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

⑤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

另外什么时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认为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必须选准合作学习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随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必须及
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合作学习。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学生热情高涨,个别的回答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2、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一个问题问出来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懵了,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想出来。

这时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小组合作交流。

3、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当然在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二、必须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小学生年幼,进行操作、思考问题的时间一般要比成年人长,且合作之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汇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充分预设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所需的时间,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相互补充的机会。

总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到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到参与”的关系。

第二篇:“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杨海岚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056002
我国的物理教学历来拥有重视基础教育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视却不够,而这正是本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

应该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有所感悟、有所创造,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

它反映了物理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强调在实践中完成学生自身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感到,“导学探索、自主解决”作为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高度自主参与的学物理、用物理的过程,是完成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开放式。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探索发现法、问题学习法、开放性学习法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

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法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

2.以学为主。

现代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

课堂的主体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主的自学、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的“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环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使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

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精品论文参考文献过程中体现“学法”,把教与学融为一体。

3.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

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
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控制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

“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

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导学”的最终目标。

二、“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设置问题或构建问题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方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微型课题,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或者探究讨论,形成猜想或者分解成有目标的小任务。

对设置的问题可通过类比、实验、观察、归纳,形成抽象的问题,或者形成引入探究、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或者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地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

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解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不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小车受摩擦力作用等因素。

3.激发学生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各自为战”、“分组分群”、“实验检验”、“集体辩论”。

对学生不要马上给方向,而是给“指南针”,让学生试着定向;对“走错”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而是尽可能肯定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争取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4.引导评价,总结巩固成果。

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

如:探究发现是否充分?问题解决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又有何应用价值?要让学生说得更多些,教师不要把事做“满”。

对学生的评价和小结,教师可让学生作评价的评价,也可精品论文参考文献让学生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5.求异探新,把问题的探究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续
课程
三、“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问题环境设计
1.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延展、开拓问题链。

在问题环境的设计中,教师不能自己总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尽早成为“导游”。

要注意鼓励学生发展、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

2.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疑。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问题的分析,解决对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正确的解答为满足。

教师应注意做好每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把学生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在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介绍给其他同学。

3.重视并利用物理实验和物理学史的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思考的源头,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而现在的学生实验,其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在课本或实验册中都有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学生长期地按课本或实验册的安排被动地实验,思维显得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的作用,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直接兴趣转入操作兴趣;进而通过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意外及异常现象,体会物理学的逻辑兴趣。

兴趣层次的升迁,可促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者的状态变为主动实验的设计者和研究者。

精品论文参考文献
第三篇:探究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两种有利学生增长技能、提高创新和研究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大约分成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点拨升华--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做好探究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

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的积极性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经历知识、技能发现与发展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统计观念、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观念的形成是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发展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这些过程目标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要求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锤炼自己的思想,逐步使自己的经验合理化。

因此,需要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不断的反思。

三、合作交流,在接纳与批判中完善。

在课堂上,要把握合适的合作时机,积极营造和谐的合作交流的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争论、倾听与反思,让他们在接纳与批判中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倾听中得到启迪;在需要帮助时,有来自伙伴的援助,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的去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另外,在每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具备感性知识的时候,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让他们领略他人思维的策略和方法。

质疑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除了倾听别人的发言,博采众家之长的同时,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进行批判的接受,而不是盲从。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计算0.67÷0.22=67÷22=3……1,刚开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只有极少的学生感觉不正确,这里就引起了学生的疑问。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找出正确的结论。

四、点拨升华,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与提高。

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
积极的引导者。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交流中,注意观察,适时介入指导。

在适当时机,教师对探究和合作的方向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体会拨云见日的感觉。

总之,在恰当的实际对学生提供及时的点拨和指导,使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相统一。

五、拓展延伸,在实践中创新。

数学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探索、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的自然要求和较高追求。

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

教学《分米、毫米》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宽、高等。

由于学生对测量有了兴趣,有的学生测量树叶的长、宽,花叶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学生竞测量耳朵、眼毛的长度等等。

教学《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后,我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统计》(人教版第四册)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

在不断的用中,再去发掘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体验、交流、分享的同时,逐步养成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篇: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小组建设
(1)组间分配: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

组与组间的总体水平差异应该相当,这样既可避免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保证小组之间横向比较的公正性,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有利于开展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但也要考虑身高、性别和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2)组内分配:同组内的学生成绩应该呈现出差异性,学习小组以4人为一组。

合理搭配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即每组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并作好编号,学优生为1号,两个中等生为2、3号,一个学困生为4号,1号与4号为一桌,2号与3号为一桌,且1号与4号为前桌,2号与3号为后桌)。

(3)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1号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发言的顺序、任务完成、进行督促并控制发言棒,4号负责纪律,并对小组内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记录。

全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针对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的研讨和交流,并整理、记录答案要点,为交流展示做好准备。

同时,非展示同学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准备质疑或回答老师的随机问题,并做好针对展示同学说不到位或说不全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

二、组内合作形式
1.个人自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个人先自学,针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思考、探究后,把不懂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标记;
2.同桌助学:面对标记的问题或知识点和同桌进行商讨,在交流、思考、合作探究后,把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标记;
3.组内互学:面对同桌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逐个进行交流、讨论、思考、合作探究解决,并把不会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标记;
4.组间研学:面对小组内标记的共性问题或知识点,可以向临近小组讨论学习,在逐个进行交流、讨论、思考、合作探究后,小组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知识点,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

三、展示交流
1.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多样,如图表、诗歌、课本剧、对话、复
述、表演、板演等,可以在座上,也可以去讲台展示等;
2.在展示过程中,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组的同号成员回答或抢答、讲解归纳、复述、表演、板演等;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掌握的情况,学生课堂练习或作业的抽查是不同组的同号成员。

3.非展示同学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准备质疑或回答老师的随机问题,并做好针对展示同学说不到位或说不全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
4.设立发言棒制度,每个小组设立8个发言棒,放在小组中间,每次展示拿一个发言棒,但最多只能拿两次进行发言。

在老师提出随机问题抢答时,可以不用发言棒,但给学生思考过程,让学生静思,人人都可以进行展示。

四、管理评价
说明:以下管理评价仅供参考,各校、各学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勇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有自己学校或学科的特色。

(一)小组学习评价
(1)自主预习:主动、认真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
(2)交流讨论: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达到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
(3)展示:积极主动到前面展说,讲解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板演时规范工整。

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他人发言后,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同时准备对其它小组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
(4)课堂检测:认真完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

面对本小组展示成员黑板展演的习题答案,先由本小组成员进行改正,有异议时,再由外组成员进行改正。

如果习题答案由外组成员进行改正,并讲解正确,给其小组加分。

(二)小组内学生评价
预习课:能积极认真完成任务;
课堂发言:发言正确或得到老师的表扬加分,回答错误不加分;课堂展示: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展示正确一次加不同的分。

有解题方法的总结、创新性的归纳、得到老师的表扬加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加分,不积极参与不加分;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分,不及时的不加分;
反馈:每有一个满分、全体优秀、全体及格给该组加不同的分;反馈后及时订正答案,并注明原因,由老师进行抽查,做的好的同学加分;
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坐姿不正、不认真听讲、吃东西、在桌下打闹、讨论时说与所学内容无关、自主学习时间呆着减分。

(三)教师评价
教师除了对展示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其他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及纪律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评价结果同合作评价一起与学生的各种评价挂钩等。

五、教师角色
组织者:严格要求小组长维护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纪律、给学生明确具体的合作学习任务以及要求等,调控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

参与者: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或成为某个小组中的成员,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跃,更能让学生在平等公平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潜能。

引导者:各小组代表所讲解和分析的问题并非完全正确或全面,对疑难问题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和讲解,做好引桥工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即“规范、合作、个性、高效”。

第五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高万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