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2018- 中西医结合内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壅滞,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胀满不舒。 湿热之邪耗伤津液,胃肠传导功能失常,故大便秘结, 或溏滞不爽。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尿赤,舌红,苔 黄,脉数均为实热之象。
• 治法:泄热通腑
•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芒硝,通腑泻热。枳实、
厚朴行气导滞。
• 加黄芩、栀子清化湿热。加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加
发热,恶心呕吐。
4.应注意排除外科腹痛、妇科腹痛
相关检查
1.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
增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2.血、尿淀粉酶升高提示急、慢性胰腺炎;
3.电子胃、肠镜,腹腔镜,消化道钡餐,B超,腹部
X线(全消化道钡餐、腹平片、腹透)等有助于明
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4.必要时行肠系膜血管造影、腹部CT检查以排除外
四、辨



(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与胃脘痛差不多。 1、辨寒热 寒痛 热痛 疼痛拘急,遇寒加重 灼痛,遇热加重 得温则减 得寒则减 泛吐清水,大便稀溏 口干喜饮,大便秘结 舌苔白、脉迟 苔黄、脉数
四、辨症施治(一)辨证要点 :
1、辨虚实
虚 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时缓时急 痛而无形 实 痛势急剧,痛时拒按 痛势不减 痛而有形
跌仆损伤——络脉瘀阻 腹部手术——损伤脉络 —瘀血阻滞 气血 不畅 不通 则痛
腹 痛
(二)病理变化
1、基本的病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2、病理类型
寒饮内阻——感受外邪引起、偏寒
湿热壅滞——感受外邪引起、偏热
饮食积滞——饮食不节引起
气滞血瘀——情志失调、外伤、手术引起
中虚脏寒——素体阳虚或久病引起
(三)病位:
辨病思路
1、腹痛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 良、胃肠痉挛、结核性腹膜炎、不完全性肠梗阻、
肠粘连、肠系膜血管病变、腹型过敏性紫癜、泌
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内科疾
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可参考本证辨治。
辨病思路
凡外科、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中的痢疾、泄泻、 霍乱、积聚等出现的腹痛应参考相关科目及本书有 关章节。急性心肌梗死、肺炎、铅中毒、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尿毒症、腹型癫痫等疾病也可见到腹痛 的症状,中医治疗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但诊断 时应注意与中医“腹痛”病相鉴别。
• 病机:寒邪内阻,气机凝阳气不运,气血被阻,
故腹痛暴急,得温则寒散而痛减,遇冷则寒凝而痛甚。
如中阳未伤,运化正常,则大便自可;若中阳不足,运
化不健,则大便溏薄。口和不渴,是里无热之象。小便
清利,舌苔白腻,脉沉紧,为里寒之征。
• 治法:温中散寒
•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香附温中散寒理气。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 加减:1.痛甚不解,加玄胡、木香理气止痛。2.夏季
感受寒湿,兼见身重、纳呆,倦怠,苔白腻者,加藿
香、半夏、蔻仁,温化寒湿,降逆和中。3.若腹痛拘
急,大便不通,寒实积聚者,用大黄附子汤以泻寒积。
• 4.脐腹疼痛剧烈,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饥或劳累,则伤正以助邪,故痛甚。脾阳不振,运化无
权,见大便溏薄。中阳不足,卫阳不固,故神疲,气短,
怯寒等证。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皆为虚寒之象。
•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 方药:小建中汤
桂枝、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芍药、甘草和
营止痛。
• 1.将生姜改为干姜,加党参、白术加强温中
健脾之效。 • 2.痛甚加吴萸、乌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气机不通→腹痛 抑郁恼怒→肝郁气滞→ 气滞血瘀→腹痛 肝脾不和→气机不利 腑气通降不顺 忧思伤脾→肝郁克脾 跌仆损伤→络脉瘀阻→腹痛 腹痛 腹部手术→血络受损→腹中瘀血→腹痛
(一)病因病机 4、阳气素虚
脾阳素虚
脾阳衰惫 过食寒凉→损伤脾阳 →脏腑虚寒 久病伤肾→肾阳不足
腹痛
(一)病因病机 5、跌仆手术
历史沿革
● 金· 李杲《此事难知· 腹痛》:“中脘痛太
也……脐腹痛少阴也……小腹痛厥
也……。”
● 王清任,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一、病因病机
痛的病机:一是不通则痛,一是不荣则痛。 腹痛的病机: 腹内气血不通——痛 腹内经络脏腑失荣——痛 因此凡是导致腹内气血流通不畅,不通则痛 的因素及导致气血阴阳亏损,腹内脏腑经络 失荣的因素就是腹部的病因—寒、热、虚、 实。
无定处,嗳气或矢气后,则气机稍得疏通,故胀痛酌减。
遇恼怒则气郁更甚,故胀导滞血瘀者,以血属有形,则
痛处固定不移。舌紫,脉涩,均为瘀血之象。
• 治法: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 方药:柴胡疏肝散。 • 1.胁痛明显加川楝子,延胡,疏肝止痛。 2.走窜不定加木香、乌药、沉香加强理气止痛。 3.痛引少腹睾丸,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以温化少 腹之气。 4.腹痛,肠鸣,便溏,加防风、陈皮、白术、白芍。
壳理气,气行则血行。 2.创伤成瘀者,加泽兰、红花,散瘀破血。 3.术后脉络损伤,粘连作痛,加丹参、王不留行 通络逐瘀。
中虚脏寒
•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 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 病机:中阳不足,虚寒内生,失于温养。正虚不足,内 失温养,故腹痛绵绵。病属正虚,而非邪实,故时作时 止。遇热得食或休息,则助正以胜邪,故痛减。遇冷逢
茯苓、泽泻健运脾胃,神曲消食。
• 脘腹满痛,大便秘结,还可用大承气汤,泻下通腑。
4、气机郁滞
时作时止,得嗳气或矢气则舒 ,遇忧思恼怒则剧,苔
• 症状: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
薄白,脉弦。
• 病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气机 郁滞不
通,故脘腹胀痛。气属无形,走窜游移,故疼痛攻窜而
与脾、胃、肝、大小肠的关系最密切。 因为脾胃、肝均属于腹内,三脏在腹中的气机的 调理上起重要作用。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维持着气机的 升降运动,这一升降运用的正常,又有赖于肝脏 的疏泄功能正常,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脾升、 胃降,气机升降有序,反之,肝气郁洁,横逆乘 脾犯胃,就会导致气机运动的失常,气机不畅, 就会发生疼痛。
者,为寒邪内闭阳不外达,改用通脉四逆汤温通肾阳。
• 5.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身体疼痛,内外皆寒,用乌头
桂枝汤,散寒止痛。
• 6.疼痛部位在少腹,拘急,冷痛,为足厥阳肝经受寒,
用暖肝煎,温肝散寒。
• 7.腹中冷痛,肠鸣,胸胁胀满,呃逆,呕吐,为寒邪上 逆,用附子粳米汤温中散寒止呕。
2、湿热壅滞
• 症状: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 胸闷不舒,烦渴引饮,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 病机:湿热内阻,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湿热内结,气
饥而痛增
得食则甚
2、辨寒热
寒 热
腹痛拘急,或坚满急 腹痛急迫,痛处灼热, 痛 常伴腹胀便秘 遇冷痛剧,得热则减。 得凉痛减。
3、辨气、血、食
气滞 血瘀 伤食
腹痛胀满,攻 撑作痛,时轻 时重
痛处不定 与情志有关, 得嗳气矢气则 胀痛减轻
刺痛、痛处拒 按
痛处固定 入夜尤甚、包 块、舌紫、舌 有瘀点瘀斑
(一)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伤于风寒→寒凝气滞→经脉受阻 腹 伤于暑热 痛 寒郁化热 →传导失职→腑气不通 湿热壅滞
(一)病因病机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饮食内停 恣食肥甘 湿热中阻 厚腻辛辣 误食馊腐 饮食不洁 阻遏脾阳 过食生冷
脾失健运气机失调 腑气通降不利 腹 痛
(一)病因病机 3、情志失调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1.凡是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疼痛为主 要表现就可诊断为腹痛。腹痛的性质:剧痛、钝痛、 刺痛、隐痛、绞痛、喜按、拒按、喜温、不喜温。 腹痛放射的部位:最易连及胃脘部,又称脘腹痛。 向后连及腰部,称腰腹痛。脐腹痛(脐周围)。
2.起病多缓,疼痛不甚剧烈,常见诱因:饮食、情志、
5、瘀血阻滞
• 症状:少腹疼痛,固定不移,痛势较剧,痛如针刺。
甚则腹有包块,经久不愈。舌紫暗,脉细涩。 • 病机: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 治法:活血化瘀 和络止痛
• 方药:少腹逐瘀汤。生蒲黄、灵脂、没药、延胡活
血祛瘀止痛。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肉桂、
干姜、小茴散寒理气止痛。
• 1.无明显寒象去肉桂、干姜、小茴,加香附、枳
脘腹胀满,
嗳气频作,嗳 后得舒,痛甚 欲便,便后痛 减
外感寒邪 寒邪直中厥阴 过食生冷 感受暑热 寒郁化热 过食辛辣厚味
寒痛 热痛
气滞痛 瘀血痛 食积痛 虚痛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情志不调
气郁日久 外伤
暴饮暴食 素体阳虚
胃脘
大 腹
脐腹
大 腹
辩 部 位
小腹
(二)治疗原则与治法
• 腹痛的基本病机是:邪实阻滞,不通则痛。正虚不足, 不荣则痛。 • 1、所以以“通”立法,通则不痛。“通”并非指通 下而言。 2、同时依据辨证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的不同, 而有不同具体的“通”法
2、鉴别诊断2)与妇科腹痛鉴别
内科 男女不限 腹痛与月经无关 妇科 多为成年女性 与经、带、胎、产有关, 部位多在小腹 经期-痛经;宫外孕-停经 史;流产-停经史;阴道 不规则出血
2、鉴别诊断3)与胃痛鉴别
胃处腹中,疼痛部位及疼痛性质多相近似。
胃痛 腹痛
部位:胃脘临近心窝处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 下 嗳气、吞酸嘈杂、饮食 二便异常 异常
• 3.痛甚,呕吐,腹中肠鸣,肢冷,温中散寒止痛,降
逆止呕。方改用大建中汤(川椒、干姜、人参、饴
糖)。
• 4.脾阳虚兼肾阳虚,腹中冷痛,畏寒肢冷,下利清谷,
脉沉细,温补脾肾,方用桂附理中汤。
(二)治疗原则与治法
• 寒邪内阻——温中祛寒,寒去则通
湿热壅滞——通利湿热,湿热去则通
饮食积滞——消食导滞,食积消则通
气滞血瘀——行气活气,气行则血行,
气血通则不痛
中虚脏寒——温中补虚,阳气通则痛止
1、寒邪内阻
• 症状: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剧。恶
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
经络:手足三阴经、手足阳明经,冲、
任、带、足少阳经脉所过。
历史沿革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病名。《素问· 举痛论》 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 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热气留于小肠, 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 而闭不通矣。” 。 《金匮要略》: 辨证:虚—按之不痛 实—按之痛 论治:寒—附子粳米汤 热—厚朴三物汤
科、妇科以及腹部占位性病变。
2、鉴别诊断1)与外科腹痛相鉴别
内科腹痛 外科腹痛 消化系统内科疾病、胸 炎症、穿孔、梗阻、绞窄、 腔疾病放射性腹痛、胃 出血 肠平滑肌痉挛 先发热后腹痛,自觉疼 痛,压痛不明显,无反 跳痛 内科治疗有效可转为外 科腹痛 腹痛为首发症状,发热、呕 吐在腹痛之后疼痛剧烈、病 变区域压痛、反跳痛、肌紧 张。 保守治疗难缓解,需考虑外 科手术治疗
苍术、苡仁、砂仁健脾化湿。
• 热积成痈,小腹右侧急痛拒按,连及脐腹,发热,呕
吐,口干,舌红苔黄,脉数。腹壁拘急,清热通下,
解毒化瘀,用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草、红藤、连翘,
无缓解,急请外科。
3、饮食积滞
•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 泻后痛减,大便臭秽如败卵,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


京东中美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赵希兵
概述
• 定义: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 部位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病证,称腹痛。
• 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
腹部的解剖位置
上腹部, 胃脘 中腹部
脐腹:脐周腹部 胁腹:腹部正中两侧 小腹:腹部下部正中 少腹:腹部下部两侧
少腹部
体表定位:除胃脘以外的腹部的疼 痛:胁腹、中腹、小腹、少腹。 体内脏腑:肝、胆、脾、肾、大肠、 小肠、膀胱、胞宫。
受凉。腹软,无肌紧张,压痛较轻,无反跳痛。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3.有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
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疝气之少痛可引及睾
丸;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
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
或手术史;少阳病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
脉滑。
• 病机:宿食停滞肠胃,邪属有形,故脘腹满痛而拒按。
宿食不化,浊气上逆,故恶食而嗳腐吞酸。食滞中阻,
升降失司,运化无权,故腹痛而泻。泻则积食减邪消,
故泻后痛减,宿食燥结,腑气不行,故大便秘结。舌苔
腻,脉滑实,均属食积之征。
• 治法:消食导滞 • 方药:轻证用保和丸。重证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丸消食作用比保和丸弱,但通腑导滞作用 强。大黄、黄芩、黄连、枳实通腑导滞泻热。白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