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实践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要拓展思维,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探索出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教学模式。每一个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上都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学工作要取得最大的效果,全面地培养学生、发展其个性,就必须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三个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核心理念。同时新课标标准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个性发展的领域。所以由此我们认识到一个班能通常有四、五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如果只是针对中等生进行教学,程度比较高,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就会被拖着不能以更高的速度前进,或者由于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失去了对课内学习的兴趣,而另一些程度低的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又跟不上进度,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屡遭失败,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有的教育学家曾设计出种种教学法很不经济,而且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进度不一样,学习之间无法交流经验,很难进行集体活动,对学生智力发展也会同样带来消极的影响。
全班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难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难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展开工作,小组教学能够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水平,特点和需要,开展学习上的共同研究,互相合作和互相监督,但是个别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往往使大部分工作由最积极的成员完成,所发,只有达到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实行的最优组合,才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惟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特殊对象采取怎样的辅助措施更有利。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更具体更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教学环境与教学效果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影响这些差异有许多因素
(1)先天的认知差异:先天的识记能力、智力及思维特点影响着其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效率。由于其先天条件的差异,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或学习某个概念的时间各不相同,有些学生能够较快掌握学习内容,有的则较慢。比如:男生比女生阅读能力差,他们更善长于数学推理方面的学习;男生机械记忆单词的能力比女生要强,而口语对话的水平不如女生;男生更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不喜欢被动的学习,不喜欢作文,但文章都富于条理;而女生对问题会有多种答案,喜欢发问和讨论,喜欢诗歌、喜欢在文章中表达个人情感,而不善长议论和推理。因此,多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特点,才有可能采取适当的方式,使所有学生取得成功。
(2)兴趣差异:对于学习价值的看待及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价值持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他对学习的东西感兴趣,交认为它有价值的话,他的学习就会很投入,很有激情,更有动力。学生赋予某一学习活动或学习主题的价值的大小,反映在其对学习的用功程度,以及它与相关生活内容的判断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主题活动都能吸引学生,只有越多的发现学生的兴趣,你就能更好地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2%左右的学生学习是被动的,为了学而学。认为语文、数学、英语主科重要的程度比例依次为21%、47%、32%,他们在这这三科花费的时间精力也各不相同,具体到每一门功课中的知识点,认识也不相同。所以,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是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引导。“我能做这个,我能指出来,我对这个很在行”,能这样对自己说的学生通常和其他学生的不一样,而且往往比那些对自己说,“我做不好,这个太难了,我做不到”的学生做得更好。要树立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无法在第一次就成功地学会某些东西,他们最终还是能掌握它们的,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放弃,向失败投降,一些学生已经认定自己没有能力学习了。如果你能够直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偏好进行教学,就会使得更多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从提高学生自信心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基础影响学生今后的进步由于不同的学习经历造就了不同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有很大差异,所以,我们
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找出适当的方法,弥补漏洞,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巩固并扩充知识,而为基础较差的学习者提供基础性教学和练习。
(4)环境因素:家庭、学习环境和执教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家长能够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他们的学习经历都比较好。不论是哪一种学生,对好的学习气氛都比较向往,对较差的班级学习风气比较气愤又无可奈何。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执教水平和自传言教,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甚至整个学习经历的喜爱程度。因此,每一个教师应和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在家长的积极参与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学习的价值,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
2、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要通过清楚了解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增强对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的教学信心,向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学习经验。
(1)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注意做到从基础性到迁移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方面到多方面,从小飞跃到大飞跃,从结构化到开放式,从依赖到独立,从慢到快等八个方面的特点。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层次的要求,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课。创造性地设计吸引学生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
(3)综合各类要素来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从基础兴趣等局部着手处理难度较小的任务,而最终目的在于设计教学工作的工作流程,以保证绝大多数的时间适合于每个学生。所以,我们应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以及处理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设计如下的教学模式:全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全班集体活动:是教师在预先评估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向学生引入即将学习的新概念,组织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计划,并开展交流探索,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活动:是编排不同的教学小组,共同学习新的内容,通过制定计划、交流讨论和实践活动等不同层次活动的开展,提高全班集体学习的效率,弥补集体学习的漏洞。
个人活动:在个人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准备材料、理解、练习等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独立学习探索和复习考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巩固已学知识,为下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全班集体活动的目标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能够解决共性问题,小组教学和个人活动,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有关键性的指导,协调好以上三者的关系,何时全班集体教学,何时小组活动,何时个人活动,是把握这个模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