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榕树的)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
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
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C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后来,多用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看都看不过来。
注意:“不禁”的“禁”读jīn;“颤动”中的“颤”读chà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
又是什么意思?
(提示:“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义中,认为正直的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泛指美好的生活环境。
)
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提示:两次)
三、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四、学习第一段(1-4)
1、师: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的背景。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傍晚
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
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师: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太阳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平静的船优美的桨声——宁静的黄昏
师: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桨声很有规律像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
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
五、学习第二段(5-9)
1、学生朗读5-9段
2、师: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大榕树
3、师: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树叶:伸到水面上绿得可爱不留一点缝隙绿得耀眼
树干:看不出主干枝干不可计数
树枝:枝上生根有些树枝垂到水面
树根: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木桩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特点:
①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
②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
③绿——绿得耀眼
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
注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
(提示:“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
)
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
(提示: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
)
7、师: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
(提示: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
)
师: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
(提示: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
8、师: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提示: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
)
9、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
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一定很失望。
)
六、学习第三段(10-13)
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
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
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
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
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早晨
4、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
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作者有没有见到鸟?(提示:见到了。
)
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
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是树还是鸟?(提示:鸟。
)
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
6、学生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体形——大的、小的
颜色——花的、黑的姿态——叫、飞、扑
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特点:多
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
七、小结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
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
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
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
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
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3篇】
《鸟的天堂》精品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赞颂了“鸟的天堂”的确名不虚传。
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动态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朗读、感悟、想象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美、在感悟中领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榕、纠、涨”等10个
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积累文中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赏析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榕、纠、涨”等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要点把握
1.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语: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听后的感受。
)是的,鸟儿的欢唱多么动人啊!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今天,我们有幸学习到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
2.理解课题,质疑思考:何为“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天堂”的含义——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鸟的天堂”的含义——大榕树是适合鸟儿快乐生活的地方,最后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这个疑问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
◆了解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其间创作处女作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中篇小说《憩园》等。
◆创作背景:
在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有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奇特的古榕树。
榕树高15米,独木成林,浓荫蔽日,引来成千上万的各种飞鸟栖息其间。
其中的鸟类以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最多,也最常见。
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下了《鸟的天堂》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指导学生分段朗读,检测学生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字形。
船桨(jiǎnɡ) 规律(lǜ) 榕(rónɡ)树纠(jiū)正涨(zhǎnɡ)潮木桩(zhuānɡ)
灯塔(tǎ) 树梢(shāo) 应接不暇(xiá) 画眉(méi) 抛(pāo)开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扌:抛(抛弃)推(推出)拔(拔河)
拾(拾取)抓(抓住)搭(搭配)
木:榕(榕树)桩(树桩)村(村庄)
林(树林)杨(杨柳)朽(腐朽)
◆量词归类:
段:一段红霞一段石子路支:三支桨一支乐曲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陆续——连续茂盛——茂密逼近——接近
颤动——抖动静寂——安静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光明——黑暗静寂——喧闹应接不暇——应付自如(3)理解词语。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
(不可计数)
②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应接不暇)
③抑制不住,禁不住。
(不禁)
④形容舍不得离开。
(留恋)
4.梳理初读课文掌握的信息,解决疑问: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关键信息提示:(1)榕树很大,它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2)榕树枝繁叶茂,它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农民不许人们去捉鸟,人与鸟儿和谐相处,使它们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
过渡: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新词,而且了解到“鸟的天堂”其实是一棵繁茂的大榕树,作者也曾两次去“鸟的天堂”参观游览。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再次朗读课文。
①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②找出文中两次去“鸟的天堂”对应的段落。
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熟知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交流后明确:①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茂盛的大榕树,
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去看到了许多鸟。
②课文第5-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③可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各作一层,开头的背景介绍和结尾的概括总结各作一层。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出去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近看大榕树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我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欢腾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方法点拨:梳理文章结构时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作“提取重点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