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_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嘉锦中和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序言
1.1 工程概况
成都市嘉锦置业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新华社区地块远大都市风景小区东侧约400m兴建成都·嘉锦中和高档生活住宅小区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7.9万m2。
本次为该项目一期,共由10栋(编号1-10#)地面29-32层地下室2层住宅,以及建筑物周边的1-2层裙房组成。
拟建筑物采用框剪结构,筏板基础,设计±0.00标高为482.50m,本工程预计基础埋深为9.0m左右。
受成都市嘉锦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设计由成都华宇建筑有限公司承担,并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修订版)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基本规定,本工程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 勘察目的及要求
根据成都华宇建筑有限公司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及拟建物的工程性质,本次勘察目的是:
(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2)查明建筑场地内各地基土的构成、埋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3)测定各地基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基础设计有关岩土工程参数。
并对基坑开挖后坑壁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建议适用的坑壁支护措施和坑壁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
(5)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及土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并提供场地内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6)对场地地基条件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论证各建筑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并对基础施工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4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⑴勘察工作的依据
①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②委托方提供的拟建工程总平面图
③设计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⑵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地方相关岩土工程勘察的规定
①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
⑤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⑥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⑦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⑶成都·嘉锦中和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总平面图,我院按照规范进行布置,其中一期共布置勘探孔100个,高层住宅楼孔间距一般为10~18m,一期高层控制性孔26个,孔深21-25m;高层一般性孔49个,孔深14-17m;多层及地下室(地面上无建筑物)共布置了19个钻孔,孔间距一般为16~30m,孔深一般为16m左右。
特别说明:
由于场地北部2号楼地段旧房还未拆迁,故导致了11#、12#、78~81#共计6个钻孔未施钻,
场地条件成熟时通知我院对该6个钻孔进行补充勘察。
场地拆迁时,部分地段残留了建渣,给钻探和原位测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勘察时对部分勘探点位置作了移动,详细情况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NO:01)。
1.5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实施
(1)搜集资料与工程地质调查
搜集和研究了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了解场地周围建(构)筑物情况。
(2)钻探
为准确查明场地地基土的构成、分布及性质,鉴别土质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分布埋藏界限,本工程除采用无锡SH-30型钻机进行常规钻探外,还采用XY-100型植物胶护壁钻探工艺对砂砾卵石地层进行全芯取样,并与动力触探进行对比,以保证芯样采取率大于90%,以准确划分场地地层和确保工程质量。
对卵石层面以上分布的土层采用了我院特有
的半合式取(掏)土器进行钻探。
(3)原位测试
动力触探试验:主要是按贯入阻力(触探击数)划分不同密度砂卵石层分界线,评价砂卵
石地基工程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采用适合卵石层的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进行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测试指标,作为评价地基土力学性质、判定饱和砂土是否液化的主要
依据之一。
(4)室内水、岩土试验
为了解场地内地基土的构成情况,评价其物理力学性质,采取了砂卵石土的扰动样进行室内颗粒分析试验;为测定场地内地下水、土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采取了2件地下水试样和2件土试样进行室内水质与土质的分析试验。
(5)波速测试
为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测定场地土的剪切波速、卓越周期等设计所需的抗震设防参数,评价场地地震效应,本工程采用RSM-24FD动测仪及低频速度型检波器对10个勘探点进行了瑞雷波及单孔检测法测试。
可以确定和划分本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地基土的卓越周期等,并评价场地抗震性能。
波速测试报告见附件4。
波速测试工作由“四川中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完成。
1.6 勘探点的测放及工作周期
本次勘探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点1(X=5079.036,Y=20458.499)、2(X=5002.737,Y=20581.227)测放,高程以场地南侧国道213路路边TQ1点绝对标高为H=482.384m引测。
引测点位置不在本次工程地质平面图图幅范围内。
现场钻探及原位测试工作于2010年9月11日~9月27日完成。
室内岩土试验、水质分析试验由我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采用的钻探设备为无锡30型钻机四台,XY-100型动力回旋钻机六台。
1.7 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建筑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新华社区地块远大都市风景小区东侧约400m,场地南侧为国道213新下街段,场地周边均为主干道,交通便利。
场地局部上部覆盖拆迁建渣,地势有较大起伏。
实测场地勘探点孔口高程为480.65m~483.87m.。
整个场地相对最大高差达3.2m。
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2.2 地基土的构成、分布及性质
根据本次野外钻探结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将本
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由上至下按时代成因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①(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②(Q4a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土③(Q4a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卵石土层④(Q4al+pl)及白垩系灌口组泥岩层⑤(K2g)五个工程地质层。
2.3地基土层性状特征
根据土质类别及密实度差异又划分为若干个亚层,地基土层埋藏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将地基土层的主要野外特征描述如下:
⑴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①(Q4ml):色杂,松散,本场地以素填土为主,局部上部为场地拆迁时遗留建渣,含有少许的植物根系等,成分混杂,均匀性较一般。
⑵粉质粘土②:黄~褐黄色,可塑为主,局部地段该层与薄层粉土互层,含氧化铁、铁锰质结核,裂隙发育,局部含钙质结核。
粉质粘土粉粒由上而下逐渐增多、变粗,湿度增大。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⑶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砂层③(Q4al):
粉砂③:褐黄、褐灰色,湿、松散,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大部分地段该层与松散卵石呈互层状分布。
⑷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卵石层④(Q4al+pl):
松散卵石④1:灰、灰黄色,湿~饱和,岩性以岩浆岩及变质岩为主。
卵石亚圆形,含量50~55%,粒径一般20~40mm,最大粒径70mm,含少量圆砾,其余为细砂。
局部地段含少量圆砾及黑褐色有机质土。
中砂④2:灰黄、灰褐色,湿~饱和,松散,以中砂为主,局部薄层细砂和粉砂。
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碎片及暗色矿物组成,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石、圆砾。
本层以薄层状分布于卵石夹层中。
稍密卵石④3:灰色、黄灰色为主,湿~饱和,岩性以岩浆岩及变质岩为主。
卵石亚圆形,含量55%~65%,粒径一般20~60mm,最大大于100mm,孔隙间充填物主要为中砂及圆砾。
中密卵石④4:灰、灰褐、灰黄等色,湿~饱和,岩性主要为岩浆岩及变质岩。
卵石亚圆形,含量65%以上,粒径一般30~60mm,最大大于120mm,孔隙间充填物为砂粒及砾石,局部地段含约10%左右的漂石。
密实卵石④5:灰、灰褐、灰黄等色,饱和,岩性主要为岩浆岩及变质岩。
卵石亚圆形,含量75%以上,粒径一般40~70mm,最大大于130mm,孔隙间充填物为砂粒及砾石,该层见漂石,含量约15%。
⑸白垩系灌口组泥岩层⑤(K2g)
强风化泥岩⑤1:暗红、紫红色,稍湿~湿,岩层多呈碎块状,沿裂隙带夹薄层中等风化泥岩,由上而下风化渐弱,碎岩块含量渐多。
下部可见原岩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取芯多呈碎块或短柱状,手可折断,底部冲击钻进难以进尺。
中等风化泥岩⑤2: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岩石结构清晰,节理裂隙较发育,取芯多呈柱状,少量碎块状,其间夹微风化泥岩硬块及碎块状泥岩薄层,岩块锤击难碎。
该大层在场地内层面起伏较小,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回旋钻探深度范围内对中等风化泥岩的取芯钻探结果,其下无软弱夹层存在。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下水类型及动态变化
场地内地下水为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是本场地主要地下水类型,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受季节性控制以及附近建筑场地施工降水影响,勘察期间为丰水末期,本次勘察在勘探孔中测得稳定水位一般在卵石层内,埋深为 2.5~4.5m,对应绝对标高为478.00~478.60m。
根据该区域已有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观测资料,预计场地最高水位标高可达479.5m左右。
设计的抗浮水位标高可按479.5m进行验算。
防水水位标高可按室外地面以上0.5m 考虑。
2.4.2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在场地内采取水2件、土样2件,分别在室内进行了水、土的腐蚀性试验,水、土的腐蚀性试验结果见评价表2。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 及第12.2.1、12.2.2、12.2.4及12.2.5条判定:场地所属环境类别为Ⅱ类,场地内的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
2.4.3含水层的渗透性
根据场地地层结构及赋水特性,场地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全新统冲洪积砂卵石层③,该层属强透水层。
结合场地附近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卵石层综合渗透系数K=20m/d 。
3、地基评价
3.1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附录A 。
成都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为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本次勘察在2#、17 #、24 #、30 #、42 #、46 #、54 #、61 #、66 #、74 #共10个钻孔地段进行了波速测试(波速测试结果见附件6)。
根据钻探结果,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于5m ;等效剪切波速Vse 范围值为276.0~339.0m/s 。
场地卓越周期为0.236~0.290s ,
场地卓越周期可按0.290s 采用。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第4.1.6条划分: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属可进行建筑一般场地。
根据四川省五厅局下发川震发【2004】9号文,该工程属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以此评价报告中地震动力参数结论作为设计依据。
3.2 液化判定
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勘察场地内分布的粉砂③层,
当地下水位479.50m 时,按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4.3.5条计算结果列于表3,粉砂③层为轻微液化土。
卵石层中的中砂层④2,按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附录P 的规定“在卵石层中的砂土,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粉砂③液化判别计算结果表 表3
备注:⒈年最高水位d w =479.5m ⒉粉砂粘粒含量ρc =3 ⒊标贯基准值N 0 =6 3.3地基土层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本次勘察所作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实测结果经整理已绘制于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上,现将标贯试验及动力触探测试结果分层统计于下表4,土工试验结果报告见附件,分项统计结果见下表5、6。
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 结果统计表 表4
主。
其中松散卵石④1、中砂④2等呈透镜体状或条带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层土的力
学强度。
总体而言,该大层中稍密卵石④3、中密卵石④4、密实卵石④5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
场地内呈透镜体状分布的松散卵石④1、中砂④2层则属性质相对软弱层。
白垩系灌口组泥岩层⑤:该大层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而力学性质也呈现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
在以风化程度差异分划出的两个力学性质不同的亚层中,强风化泥岩⑤1力学性质较好,中等风化泥岩⑤2属场地内力学性质最好的地基土层。
在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⑤2层可视为不可压缩的刚性基底,是桩基础及天然地基良好的持力层和下卧层。
3.5地基土的主要设计参数
经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现将各地基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列于表7,供设计选用。
3.6地基土的均匀性
场地下部为砂卵石土层④也时场地内的主要地基土层,为定量评价场地砂卵石土层的均匀性,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第8.2.4条,对该高层建筑压缩层深度内当量模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6。
345不同的地基土上时应注意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基底附近有松散卵石④1、中砂④2层等相对软弱层应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验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直接将其挖除后换填素混凝土至设计基底标高或采用高压旋喷复合地基进行局部处理。
4.2高层建筑地段 4.2.1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高层建筑地下室埋深已深达砂卵砾石层内,基底下地基土层主要为稍密卵石④3、中密卵石④4和密实卵石④5层,但局部地段基底下有性质相对软弱的松散卵石④1或中砂④2层分布。
现以分布于基底的稍密卵石④3层为例[计算时按一层地下室(-9.0m )考虑],按设计提供的最小的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29F )设计值为P k =500kPa ,根据规范(GB50007—2002)5.2.4公式,计算其稍密卵石③3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a =f ak +ηb γ(b-3)+ηd γm (d-0.5)=676.4kPa >P k =500kPa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稍密卵石③3层f a >P k ,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满足基础设计要求。
根据上述条件,各钻孔沉降量范围值为27.4~32.9mm,最大横向倾斜为5.5×10-5,其沉降沉降量计算表表7
6、设计和基础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基础设计时对基底标高以下存在的软弱下卧层中砂④2进行必要的验算。
(2)由于勘察时,建设单位仅提供结构柱位图,且勘探孔位置由设计单位布置。
在基础设计时存在局部拟建物位置与勘探点位有错位现象,必要时可进行补充勘察或施工勘察。
(3)基础施工前应将场地内的各种管线引出场地外。
(4)由于在场地平整过程中回填了较多的大块建筑垃圾,位于基坑周边的地段的建渣应全部清除,确保基坑安全,并做好基坑周边地面的封闭工作避免地下表水侵入破坏基坑壁。
基础回填时注意回填土的质量。
(5)施工降水时应该严格控制井水的含砂量。
7、施工监测
(1)基坑变形监测
在基坑降水及基础施工前,建议在四周地面及护壁结构顶端设置一定数量的变形观测点,以便在施工期间随时对四周地面沉降、护壁结构位移进行严密监测,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安全补救措施。
(2)建筑物沉降观测
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相关规定,应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
8、结论
(1)拟建场地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场地及地基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附录A。
成都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场地。
场地卓越周期为0.236~0.290s,场地内分布的粉砂③属轻微液化土、中砂④2属不液化土层。
由于本场地的粉砂③层在基坑开挖范围内,故液化土层对本场地建筑无影响。
根据四川省五厅局下发川震发【2004】9号文,该工程属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以此评价报告中地震动力参数结论作为设计依据。
(3)地基基础设计所需岩土工程参数可按表5相关数据采用。
(4)拟建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方案,选择稍密卵石④3、中密卵石④4和密实卵石④5作基础直接持力层;拟建商业用房、裙房及地下室,设计均可考虑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并结合各拟建物所处场地地基条件及荷重大小,可选择除中砂④2层以外的卵石④各亚层作基础持力层。
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见第6章。
(5)本工程在在1-10号楼及建筑物之间均设有二层地下室,预计将形成大面积深度为9.0m的基坑,且周边临近民房,建议采取支护措施(如悬臂桩或喷锚支护),并做好基坑周边监测工作。
支护方案应进行专项设计。
(6)本场地最高水位标高高于地下室底板,建议采取基坑降水措施。
对多层及地上无建筑的纯地下室部分考虑抗浮问题。
抗浮设计水位标高可按479.50m计算。
(7)施工中应作好基坑工程监测、主楼的沉降观测和相邻建筑的变形监测等工程监测工作。
(8)场地中有6个钻孔勘察期间未施钻,待场地具备条件时建设单位通知我院重新进场补勘。
(9)地下水和土对砼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10)本报告可作为施工图设计之地质依据,必要时可进行补充勘察或施工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