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频率,与材料的淬透性无关。
其它表面淬火方法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淬硬深度:2~6mm。 特点:方便,成本低,但效果
差
2.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特点: 淬硬深度:0.3~0.5mm。 特点:不需要冷却液,可对深
孔,盲空,沟槽进行淬火。
3.太阳能加热表面淬火
同激光,但受自然条件限制
钢的化学热处理
为什么亚共析钢要进行完全淬火
完全淬火—— 得到完全马 氏体。
不完全淬 火——马氏体 组织中有铁 素体出现。
为什么过共析钢只能进行不完全
淬火
完全淬火:马氏体 含碳量过高,易开 裂和形成大量残余 奥氏体;
不完全淬火:有细 小弥散渗碳体残余, 奥氏体含碳量低, 因而淬火时不易开 裂,且残余渗碳体 量少。
适用材料:低碳钢。 常用工艺:
气体渗碳 固体渗碳 特点:温度高,周期长, 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
渗碳件的淬火
直接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 降低成本
缺点:工件晶粒 粗大,易开裂。
一次淬火
优点:晶粒细化, 不易开裂
缺点:增加成本。
钢的气体氮化
原理:以氨气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渗入钢
表面后形成高硬度的弥散分布的氮化物。 优点:由于渗氮温度只有550~570℃,且渗后
目的:满足工件不 同部位的性能要求。
冷处理
目的:消除残余 奥氏体。
工艺:先进行普 通淬火,然后将 工件淬入低温溶 液中
常用冷处理液
冰水; 干冰+酒精; 液氮。
钢的淬透性
基本概念
淬透性:钢获得马 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钢的硬化 能力
淬透层深度:从淬 火件表面至半马氏 体区的距离
时间/s 图2-68 T10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特点:
测定困难; 使用不便。
800
C 曲线
A1
700
CCT 曲线
600
V1 V2
500
400
V3
温度/ ℃
300
200
V5 VK V4
0
Ms(230℃)
(20℃) Mf(-50℃)
-100 0 0.1 1 10 102 103 104 105 106 时间/s
图2-70 共析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比较及转变组织
临界冷却速度
临界冷却速度的 大小也反映了钢 获得马氏体的能 力。
合金元素能使钢 的C曲线右移,
从而降低钢的Vk。
钢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随炉冷却,得到平衡 组织
正火:空冷,减少先析出相。 淬火:水(或油)冷,得到M 回火:淬火后再次加热,调
气体碳氮共渗:以渗碳为主的碳 氮共渗。
特点:与渗碳相比,温度降低,周 期缩短,
发动机渗碳齿轮的热处理标注
技术要求
1.齿部渗碳深度0.85mm~1.1mm 2.表面硬度HRC>60,心部硬
度HRC=31~40
图4-45 发动机渗碳齿轮的热处理标注
汽车头调整螺钉的标注
1X45°
1X45°
A
技术要求 1、调质后270HBS~300HBS 2、A表面高频淬火,回火后
件变形严重,成本极高。
钢的正火
特点:完全A化 目的:
低碳钢:提高 硬度;代替退 火
过共析钢:消 除网状二次渗 碳体
淬火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
加热温度:Ac3+30~ 50℃
目的:防止F残留造成 工件硬度和强度降低。
过共析钢
加热温度:Ac1+30~ 50℃
目的:防止A含碳过高 造成工件开裂和出现 大量残余奥氏体。
贝氏体组织形态:
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产生
产生原因:
已转变的马氏体对尚未转变的奥氏体形成很大压应力; 其Mf温度低于室温。
危害:使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 消除方法:回火和深冷处理
影响C曲线的因素
碳的影响:较弱
形状 亚共析钢的C曲线随含碳量的
增加向右移;过共析钢的C曲 线随含碳量的增加向左移。
不用淬火,故工件的变形极小。
缺点:渗氮层很薄(0.6 ~ 0.7mm),脆 性大,且氮化周期很长。
离子氮化
原理:用电场加速氨 气的分解,和活性氮 原子的渗入。
优点:温度低,效率 高(周期只有气体氮 化的1/2~1/5)。
缺点:设备昂贵。
碳氮复合共渗
气体软氮化:以氮化为主的碳氮 共渗。
特点:与气体氮化相比,温度降低, 周期缩短,渗层脆性降低,但硬度 也降低。
目的:通过改变工件表层的成分来改善其表面 性能
基本过程
分解:渗剂的分解释放出活性原子; 吸收: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 扩散:活性原子向工件内部扩散
常见化学热处理工艺:
渗碳 氮化 碳氮共渗 渗金属:
渗碳
目的:提高工件表面的含 碳量,从而提高其淬硬性。
用途:心部需要高韧性, 而表层需要高硬度的工件。
珠光体:扩散转变 贝氏体:半扩散性转变 马氏体:非扩散性转变
珠光体转变
珠光体转变的特点:
高温转变 扩散性转变:
孕育期 转变量与时间有关。
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低温转变; 非扩散性转变
固定的转变温度(Ms、 Mf)
转变量只决定于过冷度, 与时间无关
转变不完全,出现残余 奥氏体。
中温回火(350~500℃):
适用:弹簧钢 组织:回火屈氏体
高温回火(500~650℃):
适用:中碳钢。 组织:回火索氏体
钢的表面淬火
用途:表面需要高硬度,而心部需要足 够的塑韧性的零件。如轴、齿轮、凸轮 等。
工艺:用快速加热使工件表层迅速奥氏 体化,在热量尚未传至心部时即淬火冷 却,从而使工件表层得到马氏体,但不 改变心部组织。
淬透性的表示:用 规定条件下的淬透 层深度的大小。
淬透性的测定
末端淬 火法:
3 淬透性曲线 硬度测试点
60
末端淬火试样 50
硬度 HRC
40
30
2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mm
冷却速度及冷却介质
冷却速度:大于
Vk
淬火介质:
水(5%盐) 油(机油+柴油) 专用淬火液
理想淬火工艺
淬火方法
1.单液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缺点:淬火应力大, 工件易变形。
适用:形状简单的 中、低碳钢工件。
双液淬火
优点:大大减小 工件的淬火应力 和变形开裂倾向。
缺点:操作难度 较高。
水
距水冷端距离
(a)试样尺寸及泠却方法
(b)淬透性曲线的测定
图2-84 用末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曲线的用途
钢的回火
概念:将淬火 钢重新加热至 A1温度以下 某一温度保温 一定时间后, 取出空冷。
淬火钢的回火 转变
常见回火工艺
低温回火(150~250℃):
适用:高碳钢 组织:回火马氏体
47 50
100 Mf
58
0
-100 0
1
10
102
3
10
4
10
时间/s 图2-67 45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
800 Acm
A
700 A1 A Fe3c
A+Fe 3c 27
43 600
45
500
46
47
400
51
55
300
60
200 Ms
62
100
0
65
Mf
-100 0
1
10
102
3
10
4
10
5
10
HRC45~50,深度1mm~2mm
图4-46 汽车头调整螺钉的标注
热 处 理 零 件 结 构 工 艺 性
不正确 孔
不正确
>1.11d
正确
不正确
正确
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正确
正确
工作面
不正确
不正确
正确
不正确
正确
不正确 非工作面 正确
正确(相拼)结构
图4-5 零件结构设计改进示意图
不正确 正确(相拼)结构
适用:小批量
分级淬火
优点:操作简单。 可有效防止应力 和开裂。
缺点:需要盐浴 炉
适用:小工件大 批量。
等温淬火
目的:得到B下 优缺点:同分
级淬火,也需 要盐浴炉。 适用:需要高 强韧性的小工 件。
局部淬火
操作方法:
小工件:整体加热, 局部淬入水中
大型工件:局部加 热,并喷水冷却 (工频淬火)
特点:周期长, 成本高。
去应力退火
目的:消除应力 适用:铸、锻、焊件。 特点:温度低,既不发生组织转
变,也不能改变晶粒大小。
再结晶退火和扩散退火
再结晶退火
适用:冷加工工件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降低
硬除偏析 加热温度:接近固相线 缺点:温度高,周期长,工
整性能,得到回火组织。
钢的退火与正火
1.完全退火 特点:完全A化 目的:通过重结晶细化晶粒,
消除应力 用途:亚共析钢铸件、锻件 缺点:周期很长,成本高。 2.等温退火 目的及用途:同完全退火 特点:周期短,成本低
球化退火
适用:高碳钢
目的:降低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 能。
加热温度: Ac1+30~50℃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热处理的概念
将钢加热至一 定温度(T),保 温一定时间(t), 然后以一定的
速度(V冷)冷却,
以获得指定的 组织,从而得 到一定的性能。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奥氏体的晶粒度:
起始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 的因素:
加热温度; 加热速度; 保温时间。
马氏体的形态:
低碳马氏体:板条状 高碳马氏体:针状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体心正方a=b<C 正方度C/a:马氏体
的含碳量越高,则 其正方度越大,马 氏体的硬度越高。
马氏体的硬度决定 于其含碳量;
马氏体的转变量决 定于冷却速度(过 冷度)
贝氏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的特点:
中温转变; 半扩散性转变。
适用:中碳钢,先调质,在进行表面淬 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集肤效应: 常用频率:
高频感应加热:200~300kHz; 淬硬深度0.5~2mm。适用于小、 薄零件
中频: 2.5~8kHz;淬硬深度 2 ~10mm。用于一般工件
工频:50Hz;淬硬深度10~ 20mm。用于大型零件。
适用材料:中碳钢,如45、40Cr等。 特点:淬硬层深度决定于感应电流
奥氏体的冷却方式
等温冷却:
方法:将奥氏体化后的 钢淬入高温盐浴中保温。
奥氏体在恒温下发生转 变,转变组织均匀。
连续冷却:
将工件直接淬入室温下 的淬火介质中。
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发 生组织转变,转变组织 不均匀。
钢在等温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TTT曲线或C曲线)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
合金元素:主要因素
除Co外均使C曲线右移。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
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 长,奥氏体越稳定,C曲线右 移。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C曲线
温度/℃
AP
HRC 温度/℃
AP
HRC
800 A3 A 700 A1 A F 600
500
400 Ms
300
200
A+F 20 25 28
33 37 42
其它表面淬火方法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淬硬深度:2~6mm。 特点:方便,成本低,但效果
差
2.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特点: 淬硬深度:0.3~0.5mm。 特点:不需要冷却液,可对深
孔,盲空,沟槽进行淬火。
3.太阳能加热表面淬火
同激光,但受自然条件限制
钢的化学热处理
为什么亚共析钢要进行完全淬火
完全淬火—— 得到完全马 氏体。
不完全淬 火——马氏体 组织中有铁 素体出现。
为什么过共析钢只能进行不完全
淬火
完全淬火:马氏体 含碳量过高,易开 裂和形成大量残余 奥氏体;
不完全淬火:有细 小弥散渗碳体残余, 奥氏体含碳量低, 因而淬火时不易开 裂,且残余渗碳体 量少。
适用材料:低碳钢。 常用工艺:
气体渗碳 固体渗碳 特点:温度高,周期长, 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
渗碳件的淬火
直接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 降低成本
缺点:工件晶粒 粗大,易开裂。
一次淬火
优点:晶粒细化, 不易开裂
缺点:增加成本。
钢的气体氮化
原理:以氨气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渗入钢
表面后形成高硬度的弥散分布的氮化物。 优点:由于渗氮温度只有550~570℃,且渗后
目的:满足工件不 同部位的性能要求。
冷处理
目的:消除残余 奥氏体。
工艺:先进行普 通淬火,然后将 工件淬入低温溶 液中
常用冷处理液
冰水; 干冰+酒精; 液氮。
钢的淬透性
基本概念
淬透性:钢获得马 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钢的硬化 能力
淬透层深度:从淬 火件表面至半马氏 体区的距离
时间/s 图2-68 T10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特点:
测定困难; 使用不便。
800
C 曲线
A1
700
CCT 曲线
600
V1 V2
500
400
V3
温度/ ℃
300
200
V5 VK V4
0
Ms(230℃)
(20℃) Mf(-50℃)
-100 0 0.1 1 10 102 103 104 105 106 时间/s
图2-70 共析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比较及转变组织
临界冷却速度
临界冷却速度的 大小也反映了钢 获得马氏体的能 力。
合金元素能使钢 的C曲线右移,
从而降低钢的Vk。
钢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随炉冷却,得到平衡 组织
正火:空冷,减少先析出相。 淬火:水(或油)冷,得到M 回火:淬火后再次加热,调
气体碳氮共渗:以渗碳为主的碳 氮共渗。
特点:与渗碳相比,温度降低,周 期缩短,
发动机渗碳齿轮的热处理标注
技术要求
1.齿部渗碳深度0.85mm~1.1mm 2.表面硬度HRC>60,心部硬
度HRC=31~40
图4-45 发动机渗碳齿轮的热处理标注
汽车头调整螺钉的标注
1X45°
1X45°
A
技术要求 1、调质后270HBS~300HBS 2、A表面高频淬火,回火后
件变形严重,成本极高。
钢的正火
特点:完全A化 目的:
低碳钢:提高 硬度;代替退 火
过共析钢:消 除网状二次渗 碳体
淬火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
加热温度:Ac3+30~ 50℃
目的:防止F残留造成 工件硬度和强度降低。
过共析钢
加热温度:Ac1+30~ 50℃
目的:防止A含碳过高 造成工件开裂和出现 大量残余奥氏体。
贝氏体组织形态:
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
残余奥氏体的产生
产生原因:
已转变的马氏体对尚未转变的奥氏体形成很大压应力; 其Mf温度低于室温。
危害:使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 消除方法:回火和深冷处理
影响C曲线的因素
碳的影响:较弱
形状 亚共析钢的C曲线随含碳量的
增加向右移;过共析钢的C曲 线随含碳量的增加向左移。
不用淬火,故工件的变形极小。
缺点:渗氮层很薄(0.6 ~ 0.7mm),脆 性大,且氮化周期很长。
离子氮化
原理:用电场加速氨 气的分解,和活性氮 原子的渗入。
优点:温度低,效率 高(周期只有气体氮 化的1/2~1/5)。
缺点:设备昂贵。
碳氮复合共渗
气体软氮化:以氮化为主的碳氮 共渗。
特点:与气体氮化相比,温度降低, 周期缩短,渗层脆性降低,但硬度 也降低。
目的:通过改变工件表层的成分来改善其表面 性能
基本过程
分解:渗剂的分解释放出活性原子; 吸收: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 扩散:活性原子向工件内部扩散
常见化学热处理工艺:
渗碳 氮化 碳氮共渗 渗金属:
渗碳
目的:提高工件表面的含 碳量,从而提高其淬硬性。
用途:心部需要高韧性, 而表层需要高硬度的工件。
珠光体:扩散转变 贝氏体:半扩散性转变 马氏体:非扩散性转变
珠光体转变
珠光体转变的特点:
高温转变 扩散性转变:
孕育期 转变量与时间有关。
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低温转变; 非扩散性转变
固定的转变温度(Ms、 Mf)
转变量只决定于过冷度, 与时间无关
转变不完全,出现残余 奥氏体。
中温回火(350~500℃):
适用:弹簧钢 组织:回火屈氏体
高温回火(500~650℃):
适用:中碳钢。 组织:回火索氏体
钢的表面淬火
用途:表面需要高硬度,而心部需要足 够的塑韧性的零件。如轴、齿轮、凸轮 等。
工艺:用快速加热使工件表层迅速奥氏 体化,在热量尚未传至心部时即淬火冷 却,从而使工件表层得到马氏体,但不 改变心部组织。
淬透性的表示:用 规定条件下的淬透 层深度的大小。
淬透性的测定
末端淬 火法:
3 淬透性曲线 硬度测试点
60
末端淬火试样 50
硬度 HRC
40
30
2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mm
冷却速度及冷却介质
冷却速度:大于
Vk
淬火介质:
水(5%盐) 油(机油+柴油) 专用淬火液
理想淬火工艺
淬火方法
1.单液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缺点:淬火应力大, 工件易变形。
适用:形状简单的 中、低碳钢工件。
双液淬火
优点:大大减小 工件的淬火应力 和变形开裂倾向。
缺点:操作难度 较高。
水
距水冷端距离
(a)试样尺寸及泠却方法
(b)淬透性曲线的测定
图2-84 用末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曲线的用途
钢的回火
概念:将淬火 钢重新加热至 A1温度以下 某一温度保温 一定时间后, 取出空冷。
淬火钢的回火 转变
常见回火工艺
低温回火(150~250℃):
适用:高碳钢 组织:回火马氏体
47 50
100 Mf
58
0
-100 0
1
10
102
3
10
4
10
时间/s 图2-67 45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
800 Acm
A
700 A1 A Fe3c
A+Fe 3c 27
43 600
45
500
46
47
400
51
55
300
60
200 Ms
62
100
0
65
Mf
-100 0
1
10
102
3
10
4
10
5
10
HRC45~50,深度1mm~2mm
图4-46 汽车头调整螺钉的标注
热 处 理 零 件 结 构 工 艺 性
不正确 孔
不正确
>1.11d
正确
不正确
正确
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正确
正确
工作面
不正确
不正确
正确
不正确
正确
不正确 非工作面 正确
正确(相拼)结构
图4-5 零件结构设计改进示意图
不正确 正确(相拼)结构
适用:小批量
分级淬火
优点:操作简单。 可有效防止应力 和开裂。
缺点:需要盐浴 炉
适用:小工件大 批量。
等温淬火
目的:得到B下 优缺点:同分
级淬火,也需 要盐浴炉。 适用:需要高 强韧性的小工 件。
局部淬火
操作方法:
小工件:整体加热, 局部淬入水中
大型工件:局部加 热,并喷水冷却 (工频淬火)
特点:周期长, 成本高。
去应力退火
目的:消除应力 适用:铸、锻、焊件。 特点:温度低,既不发生组织转
变,也不能改变晶粒大小。
再结晶退火和扩散退火
再结晶退火
适用:冷加工工件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降低
硬除偏析 加热温度:接近固相线 缺点:温度高,周期长,工
整性能,得到回火组织。
钢的退火与正火
1.完全退火 特点:完全A化 目的:通过重结晶细化晶粒,
消除应力 用途:亚共析钢铸件、锻件 缺点:周期很长,成本高。 2.等温退火 目的及用途:同完全退火 特点:周期短,成本低
球化退火
适用:高碳钢
目的:降低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 能。
加热温度: Ac1+30~50℃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热处理的概念
将钢加热至一 定温度(T),保 温一定时间(t), 然后以一定的
速度(V冷)冷却,
以获得指定的 组织,从而得 到一定的性能。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奥氏体的晶粒度:
起始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 的因素:
加热温度; 加热速度; 保温时间。
马氏体的形态:
低碳马氏体:板条状 高碳马氏体:针状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体心正方a=b<C 正方度C/a:马氏体
的含碳量越高,则 其正方度越大,马 氏体的硬度越高。
马氏体的硬度决定 于其含碳量;
马氏体的转变量决 定于冷却速度(过 冷度)
贝氏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的特点:
中温转变; 半扩散性转变。
适用:中碳钢,先调质,在进行表面淬 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集肤效应: 常用频率:
高频感应加热:200~300kHz; 淬硬深度0.5~2mm。适用于小、 薄零件
中频: 2.5~8kHz;淬硬深度 2 ~10mm。用于一般工件
工频:50Hz;淬硬深度10~ 20mm。用于大型零件。
适用材料:中碳钢,如45、40Cr等。 特点:淬硬层深度决定于感应电流
奥氏体的冷却方式
等温冷却:
方法:将奥氏体化后的 钢淬入高温盐浴中保温。
奥氏体在恒温下发生转 变,转变组织均匀。
连续冷却:
将工件直接淬入室温下 的淬火介质中。
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发 生组织转变,转变组织 不均匀。
钢在等温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TTT曲线或C曲线)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
合金元素:主要因素
除Co外均使C曲线右移。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
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 长,奥氏体越稳定,C曲线右 移。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C曲线
温度/℃
AP
HRC 温度/℃
AP
HRC
800 A3 A 700 A1 A F 600
500
400 Ms
300
200
A+F 20 25 28
33 37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