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矩的测定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偶极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容、介电常数的概念,学会测定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介电常数。
2.了解偶极矩测定原理,方法和计算,并了解偶极矩和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偶极矩与极化度概念:
分子根据其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的大小常用偶极矩来衡量:μ=q*d。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在没有外电场存在时,分子的热运动导致偶极矩各方向机会均等,统计值为0。
当分子置于外电场中,分子沿着电场方向作定向转动,电子云相对分子骨架发生相对移动,骨架也会变形,叫做分子极化,极化程度由摩尔极化度(P)衡量。
P=P转向+P变形=P转向+(P电子+P原子)
其中P转向=4/9*πNμ2/KT (1)
对于非极性分子,P转向=0
外电场若是交变电场,极性分子的极化与交变电场的频率有关。
当交变电场频率小于1010S-1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为转向极化度和变形极化度的和。
若电场频率为1012S-1~1014S-1的中频电场(红外光区),因为电场交变周期小于偶极矩的松弛时间,转向运动跟不上电场变化,故而P转向=0,P=P电子+P原子。
若交变电场频率大于1015S-1(可见和紫外光区),连分子骨架运动也不上变化,P=P电子。
因为P原子只占P变形的5%到15%,限于实验条件,一般用高频电场代替中频电场,将低频下测的P减去高频下测得的P,就可以得到极性分子的摩尔转向极化度P转向,从而代入(1)就可以算出分子的偶极矩。
2.极化度与偶极矩测定:
对于分子间作用很小的体系(温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从电磁理论推得摩尔极化度P与介电常数ε的关系为:
P = (ε-1)/(ε+2)*M/ρ
上式中假定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使用外推法来得到理想情况的结果。
在溶液中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下的溶质的摩尔极化度,作图外推至无限稀释的情况,就可以得出分子无相互作用时的摩尔极化度:
P2= lim P2 = 3αε1/ (ε1+2)2 * M1/ρ1+(ε1-1) / (ε1+2)* (M2-βM1) /ρ1
式中ε1、ρ1、M1为溶剂的值,M2为溶质的分子量。
式中α、β为常数,由下式给出:
ε溶= ε1(1+αX2)
ρ溶= ρ1(1+βX2)
根据电磁理论,高频电场作用下,透明物质的介电常数ε与折光率n的关系为:
ε= n2
常用摩尔折射度R2来表示高频区的极化度。
此时:
R2 = P电子= (n2-1) / (n2+2)* M/ρ
同样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摩尔折射度R,作图外推至无限稀释,就可以求出该溶质
的摩尔折射度。
R2= lim R2 = (n12-1) / (n12+2)*(M2-βM1) /ρ1+6n12M1γ/ (n12+2)2ρ1γ为常数,由下式求出:
n溶= n1(1+γX2)
综上所述,
P转向= P2 - R2
μ= 0.0128* [(P2-R2)T]1/2 (D)
3.介电常数的测定:
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计算而得到。
ε= C / C0
由于测定是系统中并非真空,所以测定值为C0和Cd之和。
实验时,先测出Cd,在计算出各物质的介电常数。
以环己烷为标准物质:
ε标= 2.052 – 1.55E-3*T =(C标’-Cd)/(C空’-Cd)
利用当天的温度可以求出ε标,从而可以求出Cd,从而算出各溶液的介电常数。
ε溶=(C溶’-Cd)/(C空’-Cd)
三、实验步骤:
1.配制溶液
通过计算得出配制摩尔分数为0.05,0.10,0.15,0.20,0.30的溶液25mL所需要的乙酸乙酯的毫升数为1.15,2.30,3.45,4.60,6.90,移液后,准确称量。
注意仪器的干燥。
2.测定折光率
分别室温下测定环己烷和5个溶液的折光率。
3.测定密度
在干燥密度管中用比重法测定密度,即在相同的体积下,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正比于其质量比。
以当天温度下水的密度作为标准,分别测定5个溶液的密度。
4.以环己烷为标准物质,分别测定5个溶液的介电常数。
首先记下仪器的C空’,用移液管移取1ml环己烷,注入电容器样品室,然后用滴管逐滴加入样品,至示
数稳定后,记下C标’,用注射器抽取样品,用洗耳球吹干,至示数与C空’相差
无几(<0.02PF)。
随后依次测定溶液的C溶’,计算介电常数。
四.注意事项
1.乙酸乙酯易挥发,所以配制溶液时动作要快。
2.本实验溶液中防止有水分,所配制溶液的器具需要干燥,溶液应透明不发生浑浊。
3测定折光率前需要对阿贝折光仪进行校正。
4.测定电容时,应该防止溶液的挥发及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影响测定值,所以动作也需要快。
(结合实验操作讲解)
5.电容仪的各部件的连接避免绝缘。
6.密度管在使用的时候要将外部擦干,小帽子内也应该保持干燥(结合实验操作讲解)。
五、注意事项
1.乙酸乙酯易挥发,所以配制溶液时动作要快。
2.本实验溶液中防止有水分,所配制溶液的器具需要干燥,溶液应透明不发生浑浊。
3测定折光率前需要对阿贝折光仪进行校正。
4.测定电容时,应该防止溶液的挥发及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影响测定值,所以动作也需要快。
(结合实验操作讲解) 5.电容仪的各部件的连接避免绝缘。
6.密度管在使用的时候要将外部擦干,小帽子内也应该保持干燥(结合实验操作讲解)。
六.数据处理:
1.计算每个溶液的摩尔分数X 2。
作图,就出γ值。
环己烷n 1=1.4304,以上数据均经过校正。
图1,折光率与各份溶液的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从图可得,γ= -0.04574
图,求出β。
n s o l / n 1
X 2
2,密度与各份溶液的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从图2中可得,β= 0.19831
图,求出α。
环己烷的ε=2.037
图3,各溶液的介电常数与相应的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从图3
中可得,α= 1.70375
5.代入公式求出偶极矩μ。
P 2=92.18 R 2=27.28 μ=1.73D
七.思考题:
1. 准确测定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和摩尔折射度时,为何要外推至无限稀释?
答:因为公式中是假定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而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都会有相互作用,所以要推至无限稀释后,得到的情况才能够与气相中的情况相似。
e s o l / e 1
X 2
p s o l / p 1
X 2
2.试分析实验中误差的来源。
答:(1)首先从理论上,由于高频电场代替中频电场以及由于外推法的原因,本身就存在误差。
(2)配制溶液时,乙酸乙酯易挥发,可能导致浓度误差。
(3)测电容的时候,由于要滴加至示数稳定,每次测定的时候可能稳定的标准都会改变,导致误差。
(4)测密度的时候,由于每次倾斜的角度问题,可能加入的溶液体积不同,引入误差。
(5)此外测定折光率的时候,由于读数的原因引入误差。
九.实验讨论及教学体会
偶极距的测定是物化实验中操作比较简单的一个,但是它的原理却不简单。
理解这个实验必须明白分子的偶极距、分子的极化度及其相关概念,而且还必须了解关于电容、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一些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中有些在物理化学课程中都没有详细讲,所以导致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实验原理往往不太清楚。
在讲解实验的时候,适当明晰概念,并且提纲挈领的帮学生理清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形帮助他们理解外推法的原理,使他们从复杂的数学公式中解脱出来,往往效果比较好。
从实验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的结果都在正常范围以内,偶尔会出现计算错误。
从实验数据的线性关系来看,折光仪使用较为简单,所以只要每份溶液平行测定,折光率的曲线的线性一般较好。
介点常数曲线的线性较好,个别数据点有偏差,是因为在测定的时候,电容的数值会随着样品池中样品的增多而增加,然后到达一个平台区。
这个时候,学生在把握上有可能在平台区之前,造成读数标准不一样,形成误差。
这个现象应该在实验原理中说明,误差就可以避免。
密度曲线往往是实验数据中最差的一个,这和同学的密度管操作有关。
由于实验中一系列溶液的密度相差不大,所以在测定中密度管里面装的液体体积上稍有偏差,往往就会带来数据上较大的误差,有的数据需要反复测定才能准确,因此,从密度管的操作往往能够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弱,实验前,老师应该多次示范密度管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