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
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吗?想玩吗?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吧。

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放好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来分类?分成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

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特点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学习。

(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认识图形)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来
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

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6个面一样大)
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4、认识特殊长方体。

(1)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2)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不同摆法。

(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6、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的呢?
(三)球的认识
1.师手里拿一个篮球,问:这是什么?
再出示一个乒乓球,问:这是什么?
师:我们把这样的形状,叫做“球”。

(出示球体)
贴图并板书“球”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3.师用手轻轻碰一下球,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容易滚动)
(四)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桌上,滚一滚,问: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它叫什么呢?(出示圆柱体积木)
贴图并板书“圆柱体”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一样大。

出示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物体。

(有两个面都是圆形,一样大,容易滚动)
4.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师: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及其名称)
(五)基本练习
1、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出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2、连一连。

(出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四种图形相连)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
暑假期间,老师出去旅游,发现外面的城市可真美。

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拍的照片吧。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也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出示各种图形)
2.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来数一数,他们各种材料都用了多少个呢?
(出示搭好的图形乐园)
六、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再次出示各种图形及其名称)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

(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

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

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

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具准备:钟面模型、多媒体课件、学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猜谜: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有个好朋友,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

(学生齐答:钟表)
问: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师:那我们这节课一起去钟表王国看看吧!(出示钟表王国主题图,然后多媒体演示各种不同种类的钟表。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1、观察钟面: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漂亮的闹钟,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

(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钟面)
2、学生汇报:自已的钟面上有什么?
3、钟表自述。

(根据学生说的点击闪烁,课件中时针、分针作自我介绍、12个数依次飞入,学生跟着数),师板书:12个数、分针、时针。

4、辨别实物钟的时针和分针:老师出示实物钟让学生观察。

然后指出自已小钟面的两根针,并贴上两根大的时针和分针。

5、转动的方向:拿实物钟演示时针、分针。

并请学生拿手跟分针一起转动。

三、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学习时刻的第一种表示方法:时钟表示法。

1、(课件出示小红家主题图)并伴随闹铃声响。

问: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出示3个纸钟面8时、3时、6时:要求同学认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说出认的方法。

并贴钟面在黑板上,板书时刻。

(设计意图:纸钟面时刻的出示并把时刻插在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觉非常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4、分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操作:
1、老师拨钟:拨4时、10时、12时学生认。

看到12时的两根针你发现了什么?(重合)然后手指黑板上的6时,那你们再看看6时的两根针,你又发现了什么?(成一条线)
2、学生拨钟:同学们想自已动手拨一拨吗?(提示先拿好钟面,找到时针、分针)课件出示2个图片:同学们早上做早操图和喜欢看的{动画乐翻天}节目要求学生说和拨出上面的时刻,并说出拨的方法。

再把练习十六的第三题放在其中。

然后幻灯片演示拨时刻的钟面图,学生集体订正。

3、拨自已最喜欢的整时时刻。

拨完后,指名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4、游戏:老师报时刻,一学生在大钟面上摆钟,其余同学做手势操。

(3)学习时刻的第二种表示方法:电子表示法。

1、(课件演示)这是什么电子表?问学生是几时?(5时。


2、教电子表示法的写法,板书:5:00。

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叫电子表示法。

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3、学生写:你能用这种方法写出3时、6时吗?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指名板演。

(生写后,拿几份实物投影),集体评价。

4、教师小结:当冒号右边出现2个0,那么冒号左边出现几就表示几时.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闯关游戏。

带着孩子们完成连线题(媒体出示)
2、小明的一天。

(多媒体出示教材的6个画面)
(1)、出示6幅图。

小明的一天学习和生活安排,要同学说出小明几时在干什么?指名说前两幅图,然后演示两种不同的写法。

再翻开书本92页,用两种书写方法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补充完整。

(逐个出示课件)集体订正。

(2)、小组讨论:小明一天的活动安排得合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并说明理由。

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思想教育。

然后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已一天的安排,让全班学生设计意图价是否合理?
3、动脑筋(出示课件)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想想一小时前是几时?
2、鼓励孩子们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3、听儿歌(时间像小马车),回顾全课。

4、布置作业:回家与父母一起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下节课用口头表达出来。

《左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
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的的位置关系,大家掌握的也很不错,现在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同学知道还有哪些方位啊?
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
生:右边
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

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
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四、课堂练习
数学书P12第4题。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一共学习了几个位置。

《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游戏活动。

学生始终在老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下面是我对《左右》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特点,转化为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教学活动。

二、游戏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我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增强成功感,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些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还不够。

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

《左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

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

“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

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盒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

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五、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
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摆一摆等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要从哪边走啊?学生回答右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对新的位置:左右。

(二)操作活动,认识左右
1、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左右
(1)请同学们举起左右和右手,认识左右手的区别。

(2)提问:左右手分别可以做什么?(右手拿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左手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
2、小小游戏,进一步认识左右
(1)听口令做动作: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2)请同学单独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从前往后数自己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是第几人。

3、摆摆学具,辨别左右
动手摆: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文具(铅笔、文具盒、书本….),自己摆一摆,看看哪个文具在左,哪个在右。

4、出示一张和教师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四)总结
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一共学习了几个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