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及维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及维修
常用电动车充电器根据电路结构可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以uc3842驱动场效应管的单管开关电源,配合LM358双运放来实现三阶段充电方式。

其电原理图和元件参数见(图表1)
220v交流电经T0双向滤波抑制干扰,D1整流为脉动直流,再经C11滤波形成稳定的300V左右的直流电。

U1 为TL3842脉宽调制集成电路。

其5脚为电源负极,7脚为电源正极,6脚为脉冲输出直接驱动场效应管Q1(K1358) 3脚为最大电流限制,调整R25(2.5欧姆)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的最大电流。

2脚为电压反馈,可以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电压。

4脚外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

T1为高频脉冲变压器,其作用有三个。

第一是把高压脉冲将压为低压脉冲。

第二是起到隔离高压的作用,以防触电。

第三是为uc3842提供工作电源。

D4为高频整流管(16A60V)C10为低压滤波电容,D5为12V稳压二极管,U3(TL431)为精密基准电压源,配合U2(光耦合器4N35) 起到自动调节充电器电压的作用。

调整w2(微调电阻)可以细调充电器的电压。

D10是电源指示灯。

D6为充电指示灯。

R27是电流取样电阻(0.1欧姆,5w)改变W1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转浮充的拐点电流(200-300 mA)。

通电开始时,C11上有300v左右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T1加载到Q1。

第二路经R5,C8,C3, 达到U1的第7脚。

强迫U1启动。

U1的6脚输出方波脉冲,Q1工作,电流经R25到地。

同时T1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压,经D3,R12给U1提供可靠电源。

T1输出线圈的电压经D4,C10整流滤波得到稳定的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D7(D7起到防止电池的电流倒灌给充电器的作用)给电池充电。


二路经R14,D5,C9, 为LM358(双运算放大器,1脚为电源地,8脚为电源正)及其外围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

D9为LM358提供基准电压,经R26,R4分压达到LM358的第二脚和第5脚。

正常充电时,R27上端有0.15-0.18V左右电压,此电压经R17加到LM 358第三脚,从1脚送出高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R18,强迫Q2导通,D6(红灯)点亮,第二路注入LM358的6脚,7脚输出低电压,迫使Q3关断,D10(绿灯)熄灭,充电器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44.2V左右时,充电器进入恒压充电阶段,输出电压维持在44.2V左右,充电器进入恒压充电阶段,电流逐渐减小。

当充电电流减小到200mA—300mA时,R27上端的电压下降,LM 358的3脚电压低于2脚,1脚输出低电压,Q2关断,D6熄灭。

同时7脚输出高电压,此电压一路使Q3导通,D10点亮。

另一路经D8,W1到达反馈电路,使电压降低。

充电器进入涓流充电阶段。

1-2小时后充电结束。

充电器常见的故障有三大类: 1:高压故障2:低压故障3:高压,低压均有故障。

高压故障的主要现象是指示灯不亮,其特征有保险丝熔断,整流二极管D1击穿,电容C11鼓包或炸裂。

Q1击穿,R25开路。

U1的7脚对地短路。

R5开路,U1无启动电压。

更换以上元件即可修复。

若U1的7脚有11V以上电压,8脚有5V电压,说明U 1基本正常。

应重点检测Q1和T1的引脚是否有虚焊。

若连续击穿Q1,且Q1不发烫,一般是D2,C4失效,若是Q1击穿且发烫,一般是低压部分有漏电或短路,过大或UC3842的6脚输出脉冲波形不正常,Q1的开关损耗和发热量大增,导致Q1过热烧毁。

高压故障的其他现象有指示灯闪烁,输出电压偏低且不稳定,一般是T1的引脚有虚焊,或者D3,R12开路,TL3842及其外围电路无工作电源。

另有一种罕见的高压故障是输出电压偏高到120V以上,一般是U2失效,R13开路所致或U3击穿使U1的2脚电压拉低,6脚送出超宽脉冲。

此时不能长时间通电,否则将严重烧毁低压电路。

低压故障大部分是充电器与电池正负极接反,导致R27烧断,LM358击穿。

其现象是红灯一直亮,绿灯不亮,输出电压低,或者输出电压接近0V,更换以上元件即可修复。

另外W2因抖动,输出电压漂移,若输出电压偏高,电池会过充,严重失水,发烫,最终导致热失控,充爆电池。

若输出电压偏低,会导致电池欠充。

高低压电路均有故障时,通电前应首先全面检测所有的二极管,三极管,光耦合器4N35,场效应管,电解电容,集成电路,R25,R5,R12,R27,尤其是D4(16A60V,快恢复二极管),C10(63V,470UF)。

避免盲目通电使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有一部分充电器输出端具有防反接,防短路等特殊功能。

其实就是输出端多加一个继电器,在反接,短路的情况下继电器不工作,充电器无电压输出。

还有一部分充电器也具有防反接,防短路的功能,其原理与前面介绍的不同,其低压电路的启动电压由被充电池提供,且接有一个二极管(防反接)。

待电源正常启动后,就由充电器提供低压工作电源。

这种充电器的控制芯片一般是以TL494为核心,推动2只13007高压三极管。

配合LM324(4运算放大器),实现三阶段充电。

220V交流电经D1-D4整流,C5滤波得到300V左右直流电。

此电压给C4充电,经TF1高压绕组,TF2主绕组,V2等形成启动电流。

TF2反馈绕组产生感应电压,使V1,V2轮流导通。

因此在TF1低压供电绕组产生电压,经D9,D10整流,C8滤波,给TL494,LM324,V3,V4等供电。

此时输出电压较低。

TL494启动后其8脚,11脚轮流输出脉冲,推动V3,V4,经TF2反馈绕组激励V1,V2。

使V1,V2,由自激状态转入受控状态。

TF2输出绕组电压上升,此电压经R29,R26,R27分压后反馈给TL494的1脚(电压反馈)使输出电压稳定在41.2V上。

R30是电流取样电阻,充电时R30产生压降。

此电压经R11,R12反馈给TL494的15脚(电流反馈)使充电电流恒定在1.8A左右。

另外充电电流在D20上产生压降,经R42到达LM324的3脚。

使2脚输出高电压点亮充电灯,同时7脚输出低电压,浮充灯熄灭。

充电器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而且7脚低电压拉低D19阳极的电压。

使TL494的1脚电压降低,这将导致充电器最高输出电压达到44.8V。

当电池电压上升至44.8V时,进入恒压阶段。

当充电电流降低到0.3A—0.4A时LM324的3脚电压降低,1脚输出低电压,充电灯熄灭。

同时7脚输出高电压,浮充灯点亮。

而且7脚高电压抬高D19阳极的电压。

使TL494的1脚电压上升,这将导致充电器输出电压降低到41.2V上。

充电器进入浮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