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作者:尹立鑫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5期
作为受过专业培养的英语教师来说,都深知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语言、肢体、情感的活动,互相配合,进行知识、经验与情感的交流与交往的过程。

通过语言教授者和语言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可是近年来,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现象正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所谓课堂沉默,即教师在讲台上提出问题,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保持沉默不语,毫无回应。

即使回答问题也是无限期地拖延,或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明显阻碍着整个英语课的正常进行。

整个课堂看上去成了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角戏。

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存教学模式存在的“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等弊端。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英语课堂沉默造成相当多的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交际能力停滞不前,给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也不符合现代英语教学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理念。

面对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笔者从教师的视角,剖析造成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探讨解决课堂沉默现象的新途径,以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一、学生课堂保持沉默的因素
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其多方面的因素。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综合对学生教学参与的相关调查结果,笔者从四个方面,即学生心理、师生关系、文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阐述英语课堂中学生沉默的具体原因。

1.学生心理因素
(1)顾虑心理。

有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发音不好,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强,因此担心如果在课堂上回答不好老师提出的问题,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

在这样的顾虑的心理下,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常常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

(2)紧张心理。

有些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在主动回答问题的时候,由于紧张,导致心跳加快,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答案。

为了避免类似尴尬的情况再次发生,只有保持沉默来保护自己。

(3)抵触心理。

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学生为了表示对老师的不满等情绪,往往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采取不配合的态度,以沉默对之。

(4)有些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目标不是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而是要通过一些考试。

他们觉得,课堂活动无助于考试的备考,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于是,他们便花大量的时间来做模拟考题,而对于老师的提问,采取沉默的方式。

2.师生关系
西方学者认为师生要以人道相处,强调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
教。

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助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打断老师发言,提出问题。

西方教育专家肯定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中华民族
从古至今都有尊师重教、注重师德的传统美德。

因此,即使当学生遇到问题或不赞成老师的观
点时,也不会在课上打断老师,提出质疑,而会通过课堂沉默表达对老师的尊重,用课堂沉默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3.文化因素
孔子,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常常教育他的弟子少说多做。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指导人们在工作中要少说、多做。

但是,很多学生却错误地将此用于英语课堂,在课堂上少说,甚至不说,在他们看来,沉默是金,沉默是美德。

中国文化很重“面子”。

课堂上,当学生遇到没有把握的问题,不知自己怎么回答或怀疑自己的英语能力时,为了避免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面子,只好沉默不语。

4.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可能是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造成的。

在我国,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占主
导地位。

有些学校,由于英语课程的课时安排、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过于重视英语考试成绩
等因素,我们看到英语课堂上,有些老师仍在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老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幻灯片从上课播放到下课,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

这种没有启发引导,没有师生互动和质疑反思的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吸引学生。

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会涉及个人的隐私或有损自身形象,有些过于简单或过难,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往往用沉默来回应。

二、打破课堂沉默的策略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给学生创造做课堂主人的机会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参与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调整课堂策略。

通过设置
英语谜语、幽默故事、课堂游戏、脑筋急转弯、学唱英文歌等热身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舒缓学生的紧张心情,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快合作的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
习状态。

教师可以结合讲课内容,按学生的要求采用任务性教学法,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些联系学生实际,关系到人生命运、学生前途等方面的延伸性问题。

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参与课堂的潜能,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转换教师角色,建立一种平等、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改变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

教师应该从居高临下的知识权威角色转
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者,他同时也必须成长为一个研究者、一个探索者。

为了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舞台,从而伤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充分重视每位学生的观点、想法,在课堂提问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公平获得同等的发言机会。

3.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学生课堂的沉默现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做出相应和完整的答复,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有不同性格、教育背景、学习特点的学生采用合适的提问策略。

对于那些性格外向、准备充分的学生,教师可先“强制”其发言,从而带动其他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

对待那些性格内向、不善发言的学生的课堂发言,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尊重、热情和耐心;要多鼓励,少泄气,多称赞,少批评,以打消学生的紧张、顾虑及防御心理,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以进一步调动其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4.加强师生沟通,化解课堂沉默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应尽量让沉默学生了解他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大量
语法和单词,也不是通过各种英语考试,而是要把外语当作一种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工具,借助这种工具,来学习外国文化、认识外面的世界,全面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语言学习的关键不在教而在学和练。

教是外因,学和练是内因。

学生只有运用老师所教的语言进行操练和交际,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才会长期保持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本研究探讨了英语课堂上造成消极沉默现象的因素与打破课堂沉默的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因素、师生关系、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维护面子的观念、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等都有可能导致课堂沉默。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沉默,分析造成消极沉默现象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打破课堂沉默的策略,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防止消极沉默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英语课堂成为外语学习者交流和交际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Gimenez,M.Silence in the Classroom:Some Thoughts about Teaching in the 1980s.Teaching Sociology,1989.
[2] Tsui,A.B.M.Reticence and Anxie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In K.M.Bailey and
D.Nunan eds.,1996.
[3] Chaudrom 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 Press,1988.
[4] Nunan,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New York:Prentice Hall lnc.,1991.
[5] Van Lier,L The Classroom and the Learner.London:Longman,1988.
(责任编辑刘永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