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了解《中国21世纪议程》。

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产流程图,分析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是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之前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变的基础上,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前面必修二第一章又学习了中国的人口问题,这些知识的铺垫对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难点:循环经济模式在现实中的应用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学案导学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用几幅反映中国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入,为中国母亲寻求一条发展道路,引出课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本100页的活动,思考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1)原因
(2)成果——提出中国21世纪议程
(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3、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循环经济
(1)定义
(2)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
(3)发展模式
工业生产中——清洁生产;农业生产中——生态农业
A.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末端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

两者的比较(可从污染物处理方式、排污量、资源利用率、资源消耗、产品产量、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比较)。

B.生态农业
4、个人态度
七、课堂小结
八、当堂检测
九、布置课下练习
学情分析
高一九班是我们学校高一年级一个挺活跃的班级,这个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踏实爱学习,相信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会完成的非常好。

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开放,能够联系身边实际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效率高而且记忆时间长,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很适合他们的身心良好发展。

学生是在之前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变的基础上,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前面必修二第一章又学习了中国的人口问题,这些知识的铺垫对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结合中国国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而且高中生已经具备充足的爱国热情,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所以,对于我们地理学上经常提及的理论上升到实践会完成的很好!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下来,我觉得总体效果还不错,比如:课上我的教态自然,普通话流利,能结合身边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课上讨论热烈,积极回答问题,因此,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课件设计精美,插入的视频既调动学生兴趣,又辅助知识的传授,效果很好。

整堂课,我都十分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我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这一角色虽不是百分百成功的,但效果还可以,从课堂检测题目学生的答对率就能看出来。

从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来看,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会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只有学生自己爱学了,课堂才是活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是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本节课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个人应具备的态度。

其中,后两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应指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此处。

在第一个问题的讲授上,应抓住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几大原因的联系,进而找出最大障碍——庞大的人口压力;在第二个问题的讲授上,应抓住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不同点,
使学生掌握循环经济的优点和核心——以环境效益为核心。

同时,对课本上102页图6.14和104页图6.15要详细学习,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图中体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取得的高效益。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要注意强调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实,把课上所学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节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放眼中国的问题及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探索,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课堂效果检测】
1、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俄罗斯
2、有关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B.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不高
C.生态环境好,但粮食产量不高
D.能源就地取材,以秸秆、柴草为主要燃料
3、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
A.石油农业B.生态农业C.能量密集型农业D.立体农业
4、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
②及时清理垃圾
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
④利用矿物燃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②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
③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
④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课后反思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

包括查阅教参、上网搜集资料、观看其他同行的优秀视频等,对课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精心制作课件。

在此次讲课过程中,我有几点做的不错,并将继续坚持下去,比如:教态自然、语调抑扬顿挫,能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上积极思考问题,教学目标确定得比较准确,并且落实得比较好;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辅助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一堂课下来还是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在这次教育局组织的活动中获益匪浅,相信对我将来的教学生涯会起到很大的帮助!现将自己发现的问题整理如下:
一、在对教材的挖掘上,还不够深、不够细。

一些知识点的处理方式不是那么完美,本该详略得当的地方把握不好,往往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

二、过渡语言组织的不太连贯,有时显得较为生硬。

这主要是因为自己知识积累还很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太少,不能像优秀的前辈们那样找到知识点间的关系,自然的过渡。

三、在授课过程中时刻记着“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往往出现担心学生自己不会、学不明白的情况,造成“教师讲授过多、学生互动较少”的僵局。

四、上课语速问题。

有时觉得课堂容量太大,可能不自觉的语速就加快了,其实大量实践表明:语速快了,学生听不懂,还得再讲,倒不如把速度降下来一遍就掌握。

这大概是年轻老师的通病吧,需要好好注意,好好锻炼。

总之,问题很多代表进步的空间很大,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是爱学习、爱进取的一代,我们必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让自己早日成长起来,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使其得到更好的辅导!
2015.4
日照五中
课标分析
本节课课标如下:联系《21世纪议程》,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1、联系《21世纪议程》,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本条标准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并知道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其战略紧紧抓住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该知识。

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别无选择的,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一代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必须看清中国的问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标准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是今后教育的重心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