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台两地初中中国古代史课本之比较〔1〕-模板

合集下载

初级中学历史中外大事对比表课件.doc

初级中学历史中外大事对比表课件.doc

初中历史中外大事对比年表中国时间世界中国时间世界元谋人、北京人传说的黄帝、炎约170 万年约5000 年前约公元前3000 年左三顶洞人、河姆前帝、尧舜禹时代、----2000 年前右,统一的古代埃渡人、半坡氏族---5000 年禅让制左右及国家建立,象形前文字。

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文明发祥禹建立夏朝公元前前18 世纪,甲骨文商朝公元前1600 年----2070 年----- 古巴伦王国前1600 年前1046 年统一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分封制西周前356 年商鞅变春秋战国公元前8 世纪斯巴法,百家争鸣,战达、雅典城邦建立、公元前公元前770 年前6 世纪佛教产生、1046 年----- 国七雄,都江堰,前771 年前509 罗马共和国铁器时代---前221 年建立、前 4 世纪亚历山大帝国中央集权、郡县秦朝张骞出使西域、前264 年--- 前27 年罗马帝国建制,统一文字、“罢黜百家,独尊西汉公元前221 前146 年不立、1 世纪基督教产货币、度量衡、匿战争儒术”、《史记》、生年----- 前前202----9 年筑长城。

陈胜、207 年丝绸之路、佛教传吴广起义人、造纸术、官渡之战、赤壁东汉三国两晋、南395 年罗马帝国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战、蔡伦改进25 年---220祖冲之、王羲之、北朝、裂、476 年西罗马帝造纸、《九章算年顾恺之、《齐民要220---589 年国灭亡、术》、张仲景、术》、《水经注》、华佗、道教产生科举制、赵州隋7 世纪初穆646 年日本大化改唐贞观之治、开元盛桥、大运河、581 年618 年---907罕默德创立世、文成公主入新、8 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618 年伊斯兰教藏、玄奘西游、鉴年真东渡、敦煌莫高窟、唐诗、书法北宋开始、五代五代10 世纪前后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十国结束907 年960 年---1127中古西欧城刷术、指南针、交---979市兴起子、《资治通鉴》年宋词、岳飞、1206 年南宋元忽必烈、行省制成吉思汗建立1127 年1271---1368度、马可.波罗来蒙古政权华、元曲年—1276 年1 / 5废丞相设内阁、14---16 世纪明长城、《本朝明文艺复兴、郑和下西洋1405--1433纲目》、《天工开1368---1644 1453 年拜占物》、小说廷帝国灭亡1488 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2 年哥伦布到达1553 年葡萄牙攫取澳门美洲居住权戚继光抗击倭16 世纪中荷兰侵占台湾1624 年寇期清初专制主义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央集权强化、清军机处、文字1636---1912狱、闭关锁国政策、明朝灭亡、清军1644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 年入关、清朝设置台湾1684 年清与沙俄雅克萨1685--1686府之战中俄《尼布楚条1689 年英《权利法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约》案》清朝设置驻藏1727 年18 世纪60 年珍妮纺纱机发明,大臣代工业革命开始1775---1783 美国独立战1776 年《独立宣言.》宣告闭关锁国政策争闭关锁国政策全美国诞生全面实行1785 年瓦特改良蒸1787 年美国1787 年宪法面实行汽机1789 年法国资产阶18 世纪末19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级革命世纪初1804 年法兰西第一1814 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帝国建立林则徐领导虎1840 年前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完成工门销烟(1839后业革命年年)中英,《南京条1842 年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约》签订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857--1859 印度民族大起义第二次鸦片战1856--1860 1859 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争英法联军火烧1860 年洋务运动开始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圆明园安庆内军械所创俄国农奴制改革立2 / 51868 年日本明治维19 世纪70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新电气时代代到20 世纪初1871 年巴黎公社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 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公1895 年车上书戊戌变法、义和1898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1900 年团运动、争《辛丑条约》签1901 年1903 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订中国同盟会成1905 年爱因斯坦提19111年10 月武昌起义、辛亥革立、科举制度废出相对论命10 日除、1912.1.1 成立 2 月12 清帝退位1912 年中华民国孙中山为临时1912--1949、清亡大总统民族工业“黄金1914---1918 第一世界大1915 年时代”战新文化运动1917 俄国十月革五四运动1919 年巴黎和会、凡尔赛命体系、七月中国共产1921 年列宁新经济党成立政策、华盛顿中共二大1922 年苏联成立、《九国公会议约》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革1924 年北伐战争、1926 1926 英国贝尔德发命运动兴起;黄明电视埔军校创立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1927 年井冈山会师1928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九一八事变、东1931.9.18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北三省沦陷大危机1933 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红军长征1934--1936 遵义会议1935.13 / 5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6 年苏联颁布新第二次国共合作12.12 西安事变1937 年法西斯轴心国形成宪法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南京大屠杀台儿庄大捷1938 年慕尼黑阴谋1939 年二战全面爆发百团大战1940 年1941 年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1942.1.1 《联合国家1942---1943 斯大林格勒战役宣言》签订1944 诺曼底登陆20 世纪四五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年代始中共七大、抗战1945 雅尔塔会议、1946 年丘吉尔铁幕演说国民党发动全面胜利、重庆谈判二战结束、联内战合国成立刘邓大军挺进1947 杜鲁门主义、1948 马歇尔计划、以色三大战役、大别山印巴分治1948.9---1949.1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渡江战役、4.231949 年北约组织成中国人民第一届新中国南京解放,国民立1949 年政协召开、10.1政府覆灭开国大典土地改革1950---1952 抗美援朝1950--1953三大改造、“一五”西藏和平解放1951 1953 赫鲁晓夫开始改革计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届全国人华约成立、两极格万隆会议、“求同大、《中华人民1954 存异”1955局最终形成共和国宪法》中共八大、三大匈牙利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改造完成、“双1956 年化运动1958百”方针提出1960 非洲独立年第一颗原子弹爆1964炸成功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967 欧共体成立我国成功发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颗人造卫1970 20 世纪70 年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星代日本发展任制重返联合国、1971 成为世界经中美正式建交19794 / 5尼克松访华、济大国居世《中美联合公界第二位报》、田中角荣1972访华、中日正式建交袁隆平籼型杂资本主义经设四大经济特区交水稻1973 年1980济危机;美国中共十二大提,《义务教育法》、出建设中国特1982“863”计划1986色的社会主义中英签署香港中葡签署澳门问问题的联合声1984 1987题联合声明;明;开放14 个中共十三大提出沿海城市;城市社会主义初级阶经济体制改革段基本路线全面展开1989 东欧剧变、1990 纳米比亚独立开发上海浦东新APEC 成立区中国加入APEC 1991 苏联解体邓小平南方视察、1992九二共识、中共十四大、1993 欧盟成立提出“科教兴国”1995 WTO 成立战略香港回归、中共1997 亚洲金融危澳门回归、1999 科索沃战争十五大、机;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申奥成功、加入2001 美国9.11 事2003 伊拉克战争“神州五号”发射WTO 、上海举件成功办APEC 会议、5 / 5。

初中历史教材变更对比表

初中历史教材变更对比表

第2课
殖民地民地 第2课 人民的反抗 与资本主义 制度的扩展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第六单元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九 年 级 下 册
第四单元 第8课
战后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变化
殖民地民地 人民的反抗 第3课 与资本主义 制度的扩展 第4课
古代亚非文 第2课 明 第3课
活动课一 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第二单元 第4课
亚洲和欧洲 的封建社会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古欧洲社会
第二单元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 西欧庄园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和査士丁尼法典 古代日本 阿拉伯帝国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步入近代 第15课 第16课
第六单元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 斗争与资产 阶级统治的 加强
第17课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资本主义制 第18课 度的初步确 第19课 立 第七单元 第20课
第七单元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5课
古代欧洲文 第5课 明 第6课 第三单元 第7课 第8课 封建时代的 第9课 欧洲 第10课 第11课
第四单元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 封建时代的 活动课二 第12课 “新大陆”! 亚洲国家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步入近代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二)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资料整理:青绍堂(福州屏东中学)说明: 1.应广大参加初中历史学科会议与会代表的要求,将青绍堂老师发言内容放在网上与初三老师交流。

2。

本份材料仅代表整理者的个人意见,只供交流。

3.本份材料是依据2006年考试说明要求制作的,因供2007届考生使用的考试说明尚未出台,在新考试说明出台后,应依据新的考试说明进行完善。

4.本份材料不完善之处,请大家自行补充调整。

5.除关注三套版本共同点外,还应关注自己使用的教材版本对考试大纲规定考点的表述。

[黑色字体为三套版本教材表述相同(相近)之处,红色字体为北师大版的表述,蓝色字体为人教版的表述,绿色为地图出版社的表述]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内容标准】(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考试说明】A.识记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B.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C.运用评价唐太宗。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共同点)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吸取隋亡的教训;善用贤能,虚心纳谏(魏征);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画像”。

(北P10)赋役制度;“三省六部”制;《唐律疏仪》。

(人P8)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地P8-9)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认识到,皇帝与百姓是舟与水的关系,皇帝好比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台湾教科书与大陆部编历史教科书示意图比较——以初中中国古代史部分为例

台湾教科书与大陆部编历史教科书示意图比较——以初中中国古代史部分为例

台湾教科书与大陆部编历史教科书示意图比较——以初中中国古代史部分为例作者:牛文浩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第6期牛文浩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2017年9月起,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版”)在大陆地区投入使用。

示意图是教科书中插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无专门研究部编版中示意图的论文。

台湾康轩版社会教科书(以下简称“康轩版”)中的历史部分的示意图很有特色。

本文对康轩版的示意图进行研究,以期推动部编版教科书的完善,并望有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部编教科书。

本文所述的历史教科书中的示意图,是指为了说明较复杂的历史事实或概念而绘制的插图,由文字、图形、符号和数字等构成。

历史教科书中的示意图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制度类示意图、关系类示意图、变迁类示意图和工程类示意图四大类。

本文中“关系类示意图”指非制度类的关系,以避免与“制度类示意图”有交叉。

本文区别“关系类示意图”和“变迁类示意图”的方法是,“关系类示意图”注重解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变迁类示意图”注重描述而非解释历史的变迁。

示意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简洁、直观地呈现课文内容中抽象、复杂的部分,帮助学生理清头绪,理解复杂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与文字叙述相比,示意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

部编中国古代史上下两册,上册4个单元,下册3个单元。

每个单元由3至9课构成。

两册合计212页(不含目录和附录,下文比较的范围亦不含目录和附录)。

康轩版为综合课程“社会”,初中共6册,每册三个单元,三个单元依次分别为地理、历史、公民方面的内容。

其中,中国古代史为第三册的的第二单元,名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该单元共有6课,每课又包含3至6小节。

该单元共计71页。

康轩版虽然简短,但在示意图方面颇有可取之处。

两套教科书比较如下:一、分布数量两套教科书中,这段历史对应的总页数差别很大,但两套教科书的页面大小相同,因而页均示意图数是个更合理的对比指标。

沪版历史中考复习题解析1

沪版历史中考复习题解析1

3、从材料看,神农氏受到后世的尊崇,依 你所学知识,说说后世尊崇中华人文初祖 的意义。
历史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你是否认同中华文明?
传说: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做纪录。
这个问法是否十分眼熟?
唯一证据
时间
1分
2分
不能。检验报告只能确认该
刀材质,不能确认为“第一刀”
传说:在文字尚未
三、神话传说与文化认同 发明的时代,人们 以口耳相传的方式 对历史做纪录。
黄帝
炎帝
不能。传说和绘画反映了创作者的 主观认识,有虚构、想象的成分。
历史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绘画:是一 种艺术作品, 反映了作者 认识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不能仅仅依靠
单一的证据断定历史
1、遗址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流域
2、地图显示的是到目前为止被发现 的遗址,可能还有更多的未被发现的 遗址。
二、考古发现与历史认知
北京人头盖骨 打制石器
陶器
大禹治水
检验报告 A、B
C D
3、能否依据材料中的证据来确认该青铜刀 为“中华第一刀”?简述你的理由。
中国境内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中国历史 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上海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陀区明翔实验学校 李 燕
一、遗址分布与文明起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有人说,黄河与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示
意图中的中国史前遗址分布情况能否解释这一
说法?简述你的理由。
1、基本能解释 2、不能完全解释

上海 沪教版 历史 第三分册

上海 沪教版 历史 第三分册

第三分册第17課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創設(1)宋朝的建立: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A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宋建国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但辽政权已雄踞北方,西北党项族的势力范围也很大,宋朝的统一是不完全的。

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文官体制———————————————————————————— C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3)科举制的完善: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A宋朝科举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宋初仍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

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B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課多民族政權的並立(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A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夏辽议和。

两次宋辽之战,宋夏之战。

(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议和———— A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两岸历史教科书的差异

两岸历史教科书的差异

翻开高中课本的古代史部分,两岸的不同立刻彰显。

因为立场不同、政治视角不同,两岸对于一些历史史实的判断、定论也不同。

李自成是闯王还是流寇?太平天国运动是具有先进性的农民起义还是祸乱?曾国藩作为打击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究竟该如何评价?本报记者选取了几处中国古代史中体现两岸观点碰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两岸学者的观点,为读者一一解读两岸文化的差异。

曾国藩是地主还是“卫道士”?台湾教材摘录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深受儒家传统的熏陶,为一位讲求义理、崇尚经世济用的学者与官员。

咸丰二年,他奉命帮办湖南团练,因痛恨洪秀全的残暴与破坏礼义人伦,决心创建一支有理想、有训练的新武力,以卫乡、卫道与卫国。

经他振臂一呼,许多书生与乡农起而响应,便组成了湘军。

曾国藩辈奋斗的动机在此,其制胜的关键亦在此。

至其影响,则主要为汉人政治地位提高,满人势力减弱,与民族意识的再度兴起。

观点台湾:曾国藩打破了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不败神话,台湾的课本对他充满了赞许,认为他讲求义理,且崇尚儒家思想,一心想恢复被迫害的人伦。

另外,课本还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节的最后部分,划出单独的小标题,讲述和曾国藩同期的,以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主的地方督抚、士绅,对太平天国攻击儒家、民间信仰等行动的回应,并以此延伸开,讲述了他们为主的汉人势力的崛起。

大陆:大陆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里提到过曾国藩,只有一句话、一幅图,且给他下了定论:“汉族地主武装”,与洪秀全等所代表的“农民阶层”完全对立。

除了此处,课本还在必修第二册的经济史中提到了他,他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建起军械所、制造总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北京市101中学的历史老师孙淑松认为,大陆略去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的介绍,以及后来地方势力的崛起,是因为大陆教材在古代史的处理上,始终着眼于中央集权是如何形成的。

而督抚、士绅是地方势力,属于统治阶级的下层,并且还是汉族势力,与朝廷的满清势力不同,所以不在主要讲授的范围内,没有着重处理。

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比有什么不同-推荐下载

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比有什么不同-推荐下载

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比有什么不同核心提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台湾教科书也比较吝啬地用了320个字,“中共在大陆的统治”这一节中称大陆人们“等于被关在一个大铁幕之中,以致造成大陆的贫穷与落后”。

而这320个字是什么概念?台版教科书在讲述七七卢沟桥事变时用了270个字,讲述四大会战用了400个字。

而大陆60年的变迁,竟然浓缩在这么一点情绪化的字眼里,不难想象冲破双方的认知隔阂要靠多少个320字?摘自《看世界》杂志2010年5期作者:毛春初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古代史由于较少牵涉当下,双方的叙述都有一种轻松感,甚至豪迈感。

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叙述历史的角度可以揣摩出双方的政治生态。

大陆和台湾在叙述中国史最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在农民起义的评价上。

台湾对于农民起义有种特别的敏感,基本上评价都是负面的,而大陆对此往往高唱凯歌。

例如对于陈胜、吴广的起义,台湾版只是简单地用几个字叙述,而大陆版对它非常赞颂,花了较多的篇幅来叙述此事,充分突出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台湾的历史书中是这样评价的,“其政治制度为文武合一,极端专制,形成历史上罕见的恐怖统治。

”而大陆版对太平天国运动极其推崇,不仅肯定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而且下面还详细分析了它的五点意义。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在台湾叫做“义和团之乱”。

台湾版对它的看法较为负面,认为它怪力乱神、经常对外人滋事,故又称为“庚子拳乱”。

大陆则没有谈及义和团的局限性,主要篇章描述义和团的勇猛和无助。

对于农民起义的原因,两岸在解读上也存在大分歧,大陆版强调多是官方原因,例如由于官吏摧租逼税、统治残暴等原因造成,而台湾湾则多以流寇、饥民、破坏等负面的词语相称,似乎农民闹事是下层人的自主行为,与统治阶级关系不大。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综合对比图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综合对比图表
1919年五四运动
结束时间
1919年五四运动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任务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依靠力量
群众发动不充分
广泛发动群众
落后的封建制度
落后的封建制度
①人民的团结
②人民的支持
③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④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与人民的支持
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瑷珲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
条约内容
赔款
2100万银元
大大增加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
土地
割香港岛
割九龙司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积极方面: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
消极方面:
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积极方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消极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历史事件
时间
地点
内容
影响(意义)
新文化运动
1915
北京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积极方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消极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沪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

沪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

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3.【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大陆和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区别 让人真的不忍直视

大陆和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区别 让人真的不忍直视

大陆和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区别让人真的不忍直视一、夏商周三代【台湾版p12~15】尧和舜都是大公无私的人,他们都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

这种传贤不传子的方式,很受后世的赞美,史称禅让政治。

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他不仅消除水患,而且大兴水利,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

禹年老时,也想效法舜,把帝位禅让给帮助治水有功的益。

但他死后,四方诸侯不拥戴益,而拥戴禹的儿子启。

这是因为禹有治平洪水的大功,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的拥戴。

从此,君主成为世袭,开了传子或传弟的局面。

夏朝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与后来的商、周,合称三代。

【大陆版p8~10】相传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都是由部落推举生的。

这种公共推举首领的制度,后人把它叫做禅让制。

传说的尧、舜、禹时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那时候部落首领逐渐取得了特殊地位,贫富分化明显。

传说舜的家里有了储藏粮食的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来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建立和发展时期,共1300年左右。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第一阶段。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

他本人是由各部落共同推举的首领,但已经拥有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权力。

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自称为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国家-夏朝。

【异同比较】对于禅让政治的解释上,台湾版与大陆版有很大的不同,台湾版是说「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而大陆版却强调「由部落推举产生的」,由此可以感觉出大陆版认同这种共同推举的方式。

台湾版则非常赞扬这一种政治概念。

台湾版对于夏、商、周三代都以正面的叙述,并认为尧、舜、禹是历代不可多得的明君,肯定他们的重要性,但大陆版却说夏、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的王朝,其中对禹更是大肆批评,例如:台湾版「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而大陆版「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台湾版认为启的继位是,因为百姓感念禹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的拥戴,但大陆版却说启是自称为王,并在小字的部份说启和益为王位相互战争,结果启胜利了。

新人教版沪教版教材古文部分课后练习的比较

新人教版沪教版教材古文部分课后练习的比较

新人教版沪教版教材古文部分课后练习的比较作者:张晓婧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2年第10期高中课程标准强调“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语文教育不但要承担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任,更要履行培养“民族性”义务。

在对“民族性”的培养过程中,文言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言文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其次,文言文作品为汉语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在生活中,一般人很少能接触到文言文,文言文的陌生化使文言文教学困难重重,学生缺少足够的语境去建构知识。

因此传统的背诵方法成为积累文言文语境的最高效的方法。

但这里的背诵并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老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是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已。

因此文言文的教学要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发现学习”追求成为教师选择教育方式的准则之一。

基于上述对文言文教育的分析,我们对新人教版和沪教版的古文部分课后练习进行了类型统计(如表1、表2)。

一、图表分析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两版教材对于文言文教学不同方式兼收并蓄的态度。

与人教版相比,沪教版古文课后练习题采用了大致相同的课后练习构成。

其中,“理解”类型的题都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体现出编撰者对于“意义学习”和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另外,两版教材都没有盲目摒弃传统的“背诵”方式,也没有过分强调“应用”题型的神奇效应,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但从数据分布的差异性中还是可以看出两版教材的引导倾向有所不同。

人教版教材的识记类型和应用类型比例大致相等,分别占所有题型的 19%和18%;而沪教版的识记类型题只占了7.5%,应用类型题则高达21.5%。

从中可以看到人教更重视知识的积累,而沪教更重视知识的迁移。

在实际生活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的古诗文背诵量要高于使用沪教版教材的学生。

初高中历史教材史实表述差异.docx

初高中历史教材史实表述差异.docx

初高中历史教材史实表述差异【摘要】新课标中学历史教材突出了初高中教材紧密的衔接性,初中教材史实表述与髙中教材保持一致性,体现了新课标教材的连贯性,适应了高中教学的需要,有助于提高高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初中川教版教材共六册,分别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教材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主题式体例,以时序为线,以单元(学习主题)为一级标题。

这种突出时序的编写体例有利于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突出学科知识。

高中岳麓版教材分必修本和选修本,其中必修本是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必考教材,必修本分三册: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

必修本编写的特点是: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西合编的专题史体例进行编写。

这种突出专题史的编写体例有利于学生梳理专题史发展脉络,突出学科能力。

初中通史知识是高中专题史的基础,高中专题史是初中通史知识的深化,如果没有初中通史知识作为基础,直接会影响到高中专题史学习。

但是,如果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就同一知识的表述不同,也会影响到高中教材的理解,甚至会使学生出现史实混乱不清的情况。

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后一种类似情况谈谈。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时间表述不一致2012年12月第2版的川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7页第18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的第一子目“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中写到“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

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

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资本流动、资源配置、经济贸易以及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线,出现了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的大趋势。

"2013年12月第3版第12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II)第115页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第一子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写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内地与香港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内地与香港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对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或比较,一直以来学界多集中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本文将香港大陆2个地区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资源加以对比,包含理论与实践的异同。

大陆2011年历史新课标关于教学资源这一方面有专门论述,而香港则散落各处,三者比较我以大陆为基准,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进行比较:一、教学资源的理论方面同:1.都将教学资源分为教与学两个部分大陆2011年历史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历史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还有教师教学用书。

历史课程资源中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

香港1997年课程纲要中对此并没有相关表述,但在个人社会与人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中第六章即为”教与学的资源”。

但两者对此都没有进一步阐述,教学资源主要指的仍是“学”的资源。

同:2.教学资源都具有综合性,都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大陆历史新课标将教学资源分为历史教科书、学校图书馆、校外历史课程(历史遗址、博物馆、档案馆等,乡土教材和社区历史资源,家庭)、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网络资源以及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

香港97年中国历史科课程纲要没有专门解释教学资源的,而是将其融入到教学法中,历史故事,视听教材,讨论辩论中所涉及的资料收集,资料研习中的课本、出土文物、文章报纸,访问相关人员,参观古迹、博物馆等。

在个人社会与人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中将教学资源分为印刷资源、视听资源、网上资源、人力资源、社区资源。

不同的地方在于香港将故事独立于历史资料之外,故事偏向于通俗化和文学性,而资料偏向于专业性。

异:1.教学资源的侧重点不同大陆教学资源种类丰富,涉及文物古迹、史料、地图、音像资料等。

大陆2011年历史新课标将教材编写单独列出;称历史教材是学校历史教育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并对教材编制的理论指导、编写的语言和方式、学生由此达到的目标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偏于教科书本身编写的理论要求。

香港97年课程纲要中列举的教学资源种类相对于大陆较少,主要是故事、图表、资料收集,但从个人社会与人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的要求明显可以看出香港对教科书的要求更侧重于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共同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偏向教科书实际所起作用。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初中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初中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初中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摘要在对比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科学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中国大陆浙教版《科学》和中国台湾《自然与生活科技》中初中化学部分从呈现方式和知识体系2个维度进行比较,为科学教材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教材初中化学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栏目设置知识选取我国大陆第八次课程改革于2001年正式实施,初中科学教育综合课程“科学”由此正式建立。

目前按照国家《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编写的科学课程国家级实验教材有好几个版本,其中由朱清时主编的《科学》是大陆现行的主流教材之一,浙江省除了宁波市之外的地区都使用该教材,所以选择这个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科学》从对自然认识的角度,以“存在的自然——演化的自然——自然与人”为线索将科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创造性地实现了科学课程的综合。

在我国大陆课改开展之际,我国台湾也集中大量的教育专家学者、教材出版商及一线教师规划着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并于2001年正式展开。

我国台湾课改提出了7大学习领域,其中在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开展的“自然与生活科技”课程就相当于大陆的“科学”。

由牟中原主编的《自然与生活科技》初中科学教材以几大课题总揽自然——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方法,不再特别强求各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而是从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基本认识出发进行编写。

所以《自然与生活科技》有较明显的分科现象,初中化学内容就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上册。

本文将在对比我国大陆与我国台湾科学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选取牟中原主编的《自然与生活科技》八年级上册和浙教版《科学》中的化学内容,从知识的呈现方式和知识体系2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比较研究。

1.课程理念《课标》指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清晰罗列5项基本理念具体说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我国台湾《课程纲要》提出3项基本理念——以探究和实做的方式来进行、培养科学与技术的精神及素养、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主体,强调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国民的科学与科技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台两地初中中国古代史课本之比较〔1〕〔摘要〕沪台两地初中中国古代史课本不仅编写体例、篇章结构有相通之处,而且对若干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介绍也有取材一致的地方,说明存在共同接受的空间。

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地课本在农民起义、古代民族和中外关系等问题上,观点分歧较大。

在吸收考古新成果等方面,沪本优于台本。

课本的习题设计,沪本也经台本生动活泼,而纸张和印刷质量,台本则优于沪本。

***抗日战争前,我国中学历史课本有很多版本,世界、新亚、大东、中华、北新等书局都出版《初中本国史》等历史课本。

抗战胜利后,初中本国史课本基本上有三个版本,分别由正中、中华、开明三书局出版,当时实行的是一纲多本制度。

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对中学文科教材实行了一纲一本制。

目前台湾初中使用的历史课本是由“国立编译馆”延聘专家编写。

经编审委员会审定,于1986年编定出版、1991年改编再版的“标准本”。

台湾规定初中一年级学习中国古代史,初二第一学期学习中国近代史,每周两课时;初二第二学期(每周两课时)和初三学习世界史(每周一课时)。

解放后,我国大陆中学使用的历史课本都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中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和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

由于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九十年代开始,实行了中学教材多纲多本的制度。

1990年起,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浙江等地都组织专家编写历史新课本。

新课本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突破和创新。

上海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组根据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于1991 年编写了供义务教育七年级(初一)使用的中国古代史新课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新课本经试点、修改后已于1994年在上海市的中学推广使用。

本文试就上海初中中国古代历史课本(以下简称沪本)与台湾现行的初中中国古代史课本(以下简称台本)作一些介绍和比较。

一沪台两地的课本在编写体例上有不少相通之处。

台本卷首列有编辑大意,课文强调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融合”;“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书中年代以帝王纪年为主,“附注西元”年代;书中“所附图片,为求与课文配合,并附加解说”;“各节均附有‘研究与讨论’,以加强学习效果”等。

课本以章节体编写。

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至第十七章,从“中国文明的开始”,到“明与清代前期的社会与文化”为止。

每章分两至四节不等,如第四章“东周──春秋战国的剧变”中分为“春秋五霸的迭兴”、“战国七雄的兼并”、“社会经济的变动”、“学术思想的发达”四节。

每章的开始与沪本一样,列有一段概述,台本称之为“ 提纲”,起“提示全章之重点,藉以加强教学效果”之作用。

以沪本第四章“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与台本第四章“东周──春秋战国的剧变”为例,它们的概述与提纲分别是:(沪本)第四章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从周平王东迁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5个半世纪,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 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

(台本)第四章东周──春秋战国的剧变周室东迁雒邑以后,史称“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

春秋时代,周天子成为名义上的共主,无法继续维持西周时代的封建秩序,于是有“春秋五霸”的争霸或争盟。

至战国时代,周天子的地位更无足轻重,“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最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生剧烈的变动:一、贵族设落与平民崛起;二、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三、工商业的发达与都市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发达,是我国学术思想上的黄金时代。

台本每节之中一般分成三、四个目来叙述。

以沪本第五章第一节“秦始皇的统治”与台本第五章第一节“ 秦的统一与灭亡”作一比较:沪本分为“秦灭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焚书坑儒”三个目;台本则分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修长城与筑驰道”、“秦始皇的暴政”、“秦的灭亡”四个目。

沪台课本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具体的史实阐述台本较为简要。

沪台课本均为16开本,但台本自右至左用繁体字直排,课文均为统一的仿宋字体;沪本课文采用大小两号字体横排。

为减轻学生负担,沪本课文小字部分供学生阅读,不作必学要求。

台本虽无小字部分,但也考虑到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1989和1991年两次修订时均删繁就简,如第一册由148页减至现在的113页。

沪本每节课文后有“想一想,试一试”一项,可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开动脑筋,以口答或笔答形式复习巩固所学的新旧知识;台本每节课文后设有“研究与讨论”一栏,系“兼顾技能训练与情意陶冶而设计”,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效果”。

一般每节课后列有两个问题,供学生研究讨论。

上海与台湾两地的历史课本不但在篇章结构、子目设计、每章的概述(提纲)和每节后的习题等方面有不少相通或相似之处,在介绍历史人物与事件方面,也有一些选材一致的地方。

台本对历史上为统一、改革、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帝王将相,勇于抗击外侮、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促进民族融合、开展对外交往的历史人物和对文化、科学等方面有伟大成就的思想家、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等,均有肯定赞扬性的介绍。

其中包括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诸葛亮、魏征、王安石、张居正、卫青、霍去病、祖逖、谢安、岳飞、文天祥、郑成功、张骞、班超、北魏孝文帝、文成公主、郑和、孔子、孟子、司马迁、班固、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关汉卿、张仲景、华佗、祖冲之、沈括、毕升、黄宗羲、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

对这些人物,台本与沪本具有相似的观点,存在着共同接受的空间。

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祖逖北伐、淝水之战、王安石变法、郑成功收复台湾、欧洲传教士来华等,台本都作为重点叙述;对其作用与影响的评述与沪本亦有共同之处。

在插图的选择上,台本与沪本有不少竟完全相同,如在山东出土的北宋刘家针铺白兔铁针商标图和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王安石、沈括、忽必烈、马可·波罗、关汉卿、郑和、顾宪成、于谦、利玛窦、徐光启、顾炎武、李时珍等的图像,在沪台两地课本中是一致的。

二由于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双方意识形态、史学观点的差异,以及教材编写者和教学习惯的不同,沪台两地的历史课本亦存在着史料取舍和编写方法上的差异,特别是对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以及某些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存在分歧。

农民起义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是中国封建社会特点之一。

过去大陆历史课本中农民起义所占篇幅过多,这在沪本课文中已有所改变。

沪本重点介绍了秦末、隋末、唐末、明末四次典型而重要的农民起义,而其他的农民起义只作极为简略的叙述或不予介绍。

对于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沪本则持肯定态度,以体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之一”的观点;而台本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则与沪本大相径庭。

台本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基本上是否定的,对大多数农民起义多用“乱”字。

如对黄巾起义和黄巢起义称之为“黄巾之乱”和“黄巢之乱”,说“黄巢之乱使大江南北广遭劫掠”;称李自成为“流寇”,明朝末年“流寇大起,其中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势力最强,屠杀也最惨”。

唯对秦末陈胜起义称之为“抗暴运动”,似有肯定之意,但对起义过程则没有叙述。

古代民族问题,沪台课本分歧亦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包括几十个少数民族,这是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

我们认为长期生活在今天中国版图内的民族,都是中国人,都属于中华民族,他们过去的活动都应该写入中国历史。

外国某些史学家把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斗争说成是外族侵入中国,如把元灭南宋说成是蒙古灭亡了中国,把清军入关说成是满族入侵中华。

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台本亦持此观点。

例如台本把宋与金、蒙古的和战放在宋朝“对外关系”中叙述;台本称唐时的突厥“紧邻中国”,是“我国主要外患”;把汉末至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至黄河流域称之为“五胡乱华”。

把历史上中国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看作是“外国”,这不利于今天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也不符合历史实际。

由于把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看作是“外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物在台本的中国史中就不会有较多的反映。

台本对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介绍极为简要,课本中仅出现匈奴族的刘渊、氐族的苻坚、鲜卑族的拓拔和孝文帝元宏等几个帝王的名称;台本虽提及文成公主嫁至吐蕃,但却不出现松赞干布的名字。

而沪本对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课文介绍了不少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如呼韩邪单于、石勒、菩萨、洗夫人、骨力裴罗、松赞干布、尺带珠丹、大祚荣、皮罗阁、凤迦异、八思巴、耶律楚材、俺答汗、三娘子等人的事迹。

对于以上历史人物,沪本课文充分肯定了他们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加强与汉族友好关系方面的贡献。

而这些在台本中是没有的。

在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方面,台本侧重渲染中国封建王朝对邻国的扩张。

例如说“秦派兵南征”,将“越南北部并入版图”;汉武帝“派水陆两军进讨”,“东定朝鲜,并入版图”;“曹魏曾向东经营,屡次讨伐高句丽,攻占其都城”;“唐高宗征服朝鲜半岛”,“刘仁轨大败日本军队”,“中国皇帝成为当时东亚的国际盟主”等。

而沪本对一些对外关系上的敏感问题,则尽量回避。

时间、人物、地点、过程是构成历史事件的四个要素。

沪台两地的课本对空间概念都较为重视,两地课本中的地图都在30幅以上,台本地图在插图中所占比重略高于沪本。

但对于时间概念,台本则重视不够。

沪本为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在课文大字部分尽量减少不必记忆的年代,初中中国古代史的两册课本大字部分共出现 97个年代;在大事年表中又规定了学生应该记住的57个重要年代。

台本除了在“导论”列有标明各朝代起迄20 多个年代的“朝代演进过程图”外,在课文中极少出现年代。

例如第二册从隋初到清中期,课文中只出现了四个年代,其中两个还属于次要年代。

这四个年代是:⑴贞观三年(西元629年)唐军出征东突厥;⑵天宝十年(西元751年)高仙芝为大食所败;⑶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⑷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北宋灭亡。

在初中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是否需要学生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代,哪些年代应该写入历史课本,看来是海峡两岸历史教育工作者可以共同探讨的问题。

历史课本要写得正确、具体、生动,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本是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如果课本贪多求全,内容过细,势必增大容量,增加学生的负担;反之课本内容过于简略或枯燥、呆板,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历史课就很难上得具体生动。

沪本虽然字数较多,容量较大,但采用了大小字结合的编写方法,并没有过多地增加学生负担。

台本编写似嫌过于简略,可读性不够,不利于学生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