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金融中加0902 陆晓方0913051 摘要:当今中国日益敏锐的社会问题之一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前进的一股阻力。
文章从中国的失业的现状的论叙到原因的分析,再从中间找出主要的对策。
关键词:失业问题原因对策
〈一〉中国失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在社会上对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个由分说,比如“是社会经济的长期不正常发展及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平等造成、人口多,资源少,宏观规划不合理等原因。
”在这里细致地讨论一下。
1、我国人口数量过于庞大。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近1000万,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大约2600—2800万。
净增人口是指最近十几年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800万人左右,每年死亡人口在800万左右。
生大于死,故每年多出上千万人口。
影响就业的是20年前的高出生率。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上升到2800万左右,因而到了今天,这批人正好进入劳动就业范围。
全国近些年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照目前的趋势发
展下去,估计到2015年,我国的失业人数估计要达到2-3亿人。
2、技术进步和机器的引进,淘汰了大量劳动力。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产业开始逐步调整,各个行业的机器化、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高达七八百亿美元,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更新换代,我国企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率比起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天壤之别。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个机器淘汰人力的过程。
仅这一因素导致
每年就有几百万人失业。
未来的前景将更不容乐观,不论在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机器替代人的现象越来越普及。
3、过期的就业管理体制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原因。
放宽目前对个体、微型经营的限制,如果政府还是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课税太多,如果政府各部门的乱执法、乱罚款和乱收费得不到治理,如果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仍然缺乏合法的金融支持,那么我国的就业规模就别想扩大,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产从事创业活动受许多体制和人为限制如:收费罚款、繁多执法、吃拿卡要、各环节公关等,因此有钱只能去投资股市或者房地产,大量资金涌入这种投机行业并不能增加就业岗位,只能导致我国经济畸形发展。
4、过重的税收。
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身上收取的各种收费和罚款,规模大约在3000亿元左右。
而就在近年来我国失业群体和非正规就业群体日益庞大、下层人民生活日益窘困的同时,许多政府部门经费多得无处花,政府办公大楼的奢侈程度日益严重。
在沉重的税收压力下,微小企业、个体、自由职业者和非正规正在日益凋敝,这与政府希望的目标:通过繁荣经济来扩大就业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目前老百姓的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
由于收入决定消费能力,如同就业充分与否和工资水平高低决定收入,目前国内消费偏冷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水平过低和就业不足。
〈二〉就业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和谐社会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增加收入、
消除贫困、改善生活质量来实现。
所谓充分就业,包含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自主招聘人员,同时要求各地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试点,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公共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强调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继续把新增就业和控制失业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指标,把解决体制转轨遗留问题、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等作为各级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政府促进就业的主要职责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劳动力市场和社区平台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扩大就业必须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
两者都要以劳动力市场为纽带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
文件提出要广泛发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
从培训对象来看,不再限于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而是包括城乡所有劳动者;从形式上看,不再限于再就业培训,而是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以及远程培训和技能鉴定等;从政策上来看,包括确认定点培训机构、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对劳动者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给予补贴等。
这些政策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全部以技能就业、能力创业为主线,体现出以培训促就业的政策导向。
这些新政策对促进就业的扶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它不仅是有利于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也是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办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
场,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善这些问题:
(1)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不可重复化,用人单位对岗位要求要符合实际要求。
一家用人单位同时可以与多家机构重复签订招聘协议,换句话说招聘信息可以在多个区同时发布,取决录取率的从单位招聘要求转向应聘人员素质高低的攀比,难道大学生应聘清洁工是社会的需要吗?是就业观念的转变吗?国家对人才需求真的已经饱和了吗?对许多例如:保安、保洁、操作工等的低端岗位要求,只要达到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就可以了,对于外貌、身高、性格等等其它要求完全可以忽略,毕竟这类岗位所面对的对象大多是年龄较大、技能较少、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的人。
(2)各个部门之间压要有机联动。
目前的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开业指导、劳动力资源基本上都是
各自运作,缺乏有机联系,导致一些工作存在“走过场”现象。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
中介机构在改进与劳动力供给、需求双方联系的同时,加强与雇主的合作显得更为迫切,仅仅依靠一份代理招聘协议书是远远不够的。
(4)加强网络建设。
公共招聘网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功能不齐全、信息更新速度
较慢、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5)政府功能体现要充分。
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上,政府部门开办的公共职介机构虽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所突破,但是取法一定的监察手段,如:见习单位为见习
期的学员缴纳社会保险,作为承担政府职能的公共机构,只能中止该见习基地的资质,要求其退见习带教费,但如果单位不退,又无合理有效的行政手段规范、制约单位。
只有在政府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正确引导下,中国的失业问题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演习,也是中国社会任重而道远的一项伟大事业。
逐渐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推动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