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课堂“激趣术” 引领学生牵手哲学——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 三人行, 必有我师。 ” ( 《 论语 ・ 述而》 ) 学习不仅在课 堂上, 也在 生活中。 要 不断地向比 自己好 的人 学习, 才能不断完善 自身。 做到 “ 不耻 下问” , 用谦虚的态度和诚 实的心态面对学习, 这才是 学生
应 有 的 学 习态度 参 考 文献 :
【 1 】 郭齐彖《 中国教育思想史》 以 ] . 教 育科学出版社 1 9 8 7 年版 『 2 1 来可泓. 《 论语直解》 f M] . 复旦 大学出版社 , 1 9 9 6 年版 『 3 1 杨伯峻. 《 论语译注》 『 Ml 冲 华书局 1 9 8 0 年 第二版
语・ 述 而》 ) 这 句话 的本 义是 : 不 到他 努 力 想 弄 明 白但 仍 然 想 不透
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 : 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 出来的程
辩 论 方 式向我 们 传 递 孔 子 的 主要 思想 ,这 实际 上 是 孔 子贯 彻 其 度 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 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 “ 教 学相 长 ” 观 点的途 径 之 一 。 “ 当仁 , 不让 于 师。 ” ( 《 论语 ・ 卫 灵公 》 ) 例 了。 这是 一 种演 绎推 理 的 学 习方 法 , 值得 我们 借 鉴 和 学 习。子
课 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5 月 上旬 刊
教研 ・ 教 改
式, 而应做到循循善诱 . 当学生感到 困惑或百思不得其解时给予 适 当的 引导 , 鼓 励 学 生一 步 步地 找到 解 决 问题 的 出路 。 同时. 孔子 认 为应 诱 导 学 生将 所 学的 知识 转 化 为 自身 的 能 力而 不 是仅 仅 停 留在理解的表层, 唯有如此才能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 , 教学相 长是 我 们作 为教 师 必 不 可少 的手段 之 一 。 这 一 点 不仅是 孔 子 对 学 生提 出的要 求 , 更是 对教 师提 出的要 求 。《 论语 》 采 用师 生 问答 的
【 关键词 】 兴趣 引导 哲 学 【 中图分类号 】 G 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o 8 9 ( 2 0 1 3 ) 0 5 — 0 0 2 9 一 o 2
兴趣是 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学习哲 学的兴趣 又与教师 也能引起质变) , 哲 学课 上用“ 奇” 招, 能刺 激学生的求知欲 , 有效 的教 学有 着密切 的关系o g 者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 关教学理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情境 中将知识消化、 - 吸 收。 论的学习, 就在哲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 激趣术” 谈 几点浅见 : 1 . 以美 引趣 3 . 以情 激趣 也许 有 人 会 问政 治课 是讲 道 理 的课 . 讲道 理 的课 还 会 关 吗 ? 教育专家认 为, 没有情感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 没有情 其 实. 政 治课 既 需要 理 论 的 阐释 , 又 需要 注入 时代 特 别是 生 活的 感的教 育是失败的教育。 情感在教育实践 中有感染、 动力、 迁移等 内容 , 让政治课散发 出浓郁的时代 气息和生活气息 ; 既 需要精神 重要作用。 在教育教学实践 中我也深深地感 受到当前有不少高中 的描 绘 . 又需要 添 加 一 些诗 意 的 东西 , 让政 治课 变得 神 奇 和 美妙 : 生由于各种原 因处于情感“ 饥饿状 态” , 因此, 教 师在课 堂教 学中, 以情激趣” , 形成师生的情感沟通 . 用激情唤醒激情 . 用心 既 需要 深 沉的 教诲 . 又 需要 激 昂 的情 怀 . 让 政 治课 激情 起 来 也 许 要力求“ 灵感 动心 灵 。 更 能 引起 学 生们 心 灵 的共 鸣 。 如: 在 讲 怎 样 实现人 生 价值 、 内外 因关 系的 内容 时 , 我播放 例如 : 在讲“ 价值 观 的 导 向作 用 ” 这 一 内容 时 , 我 选取 了 2 0 0 7 了一首优 美的 , 学生耳熟能详的歌 曲《 最美》 , 很 多学生跟着音乐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中警嫂罗映珍的故事, 她在丈夫与毒贩殊死 的节奏哼唱着。歌 曲结束时, 我 问学生 : “ 大家知道这首歌是谁的 搏斗并身负重伤, 成为植物人后 , 不 离不弃, 全身心地照顾 , 终于 成名 作 吗 ?” “ 羽・ 泉! !” 学生们 几 乎异 口 同声 地 回答 。“ 同学们是 用爱和 坚持 唤 醒 了沉 睡 的丈 夫 。 很 多 学生含 泪 看 完这段 感人 的 视 否知 道他 们 的 成 长历 程 . 他们 创 业走 过 的艰 辛 之路 ? ” 当我 问到 这 频 . “ 此时无声胜有 声” . 对于很 多“ 初 恋时并不懂得爱情” 的 学生 些 问题 时 . 很 多羽 ・ 泉 的粉 丝们 也 是 一脸 茫 然 。 “ 好! 今天 , 我 们就 来说 , 颇有震撼的力量 . 从他们充满感情 的发言 中我感受到 了一 从羽・ 泉创作 的这首好 听的歌 曲说起——” 教 室里非常安静 . 学生 种情感的跃动。 我抓住 契机 。 启发 学生深入思考不同的价值观、 幸 们很 专注 , 他 们 时 我将 要 讲 到 的 内容 充 满 了期 待 , 这 种 教 学 效 果 福 观 、 家庭观 、 恋 爱观 与人 生道路 选择 的 关 系 , 引导他 们 树 立正 确 也正是我所期待 的。用优 美的歌 曲使 学生置身入关的情境 中, 巧 的观 点 。 妙地 以“ 美” 引发 学 生 学 习哲 学 的 兴趣 , 让 学 生感 觉哲 学并 不枯 4 . 以疑 生趣 “ 学起 于思 , 思 源 于疑 。” 教 师在 哲 学课 教 学 中 , 可 以根 据教 燥. 他 们 会在 不知 不 觉 中走 近 哲 学 , 了解 哲 学 。 学 内容 的 不 同 , 联 系生 活 , 设 置 一 些精 巧别 致 的 小问题 , 做 到 层 层 2 . 以奇 诱 趣 环环相扣 , 启发 学生思考 , 引导学生探究、 讨论, 在讨论 中教 课堂 中的“ 奇”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奇” 是 学习内部动 深入 , 机 的 源泉 。 苏 霍姆 林斯 基 曾 经说 过 : “ 思 维是从 吃惊 开 始 的。 ” 高中 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知识 、 能力, 使 学生的知识、 能力及 师 生 间 可 以互 相诘 难答 题 、 互相 启 发 补 学 生的世 界 观 正逐 步 形成 . 他 们 关心 社会 , 思 索人 生 , 对 社 会 生 活 思 想得 到 升 华和 发 展 外 . 形成 师 生 间双 向的 智 慧交 流 , 进 发 出创 造 的 火花 , 从 而形 成教 中许 多新事物、 新问题、 新思维有强烈 的好奇心和探 究心理 。 教 师 充 . 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 在“ 奇” 上 多下些功夫, 力争教 学观 学相 长的氛 围 念新奇; 教 学方 法与 手段 、 教 学 内容令 学生好 奇 、 惊 奇 。满足 学 生 如: 在讲“ 认识 运 动 把 握 规律 ” 一课 中关 于绝 对运 动 和 相 对 的求 奇心 理 , 更好 地 诱 发 学生 的 学 习兴趣 。 静止的关 系这一问题 时. 我选取 了“ 飞行 员抓子弹” 的事例 , “ 为什 如: 在讲“ 量 变 和质 变 的辩 证 关 系” 中关 于 量 变 引起 质 变的 么飞行员会抓住子弹呢? 说明什 么哲理? ” 学生们对老师的问题也 第二种形 式( 即总体数量不变, 但 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 似 乎 产 生 了一定 的 兴趣 。 我 适 时 引导他 们 先 理解教 材 对 “ 静 止” 两 排 列 次序 上 的 变 化也 能 引起 质 变) 这 一 内容 时 . 我 设 置 了一 个令 重含义尤其是第�
孔子认为, 人人生而平等, 教师和学生也不例外。 在教 学过程中教 师既要满怀信心地将 自己的学识灌输给学生 , 同时当学生提 出质 疑 的时候应 勇于面对 自己的不足 ,敢于向比 自己强的人 学习, 并 把 学来的知识应用到以后的教 学中去. 更好地发挥其教化作用 第三, 除 了传播知识外 , 我们还应教会 学生怎样 学习以及什 么是正确 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任何人都不可能 口吃个胖子 , 学生应在漫长的学习过程 中不断积 累、 总结才能 将所学的知识最终转化为 自身内在 强大的动力支持。 孔子提 出的 “ 学而时习” 和“ 温故知新” 就是告诉我们总结和复 习的重要性 . 每 次 总 结都 会有 不 同的感 觉 . 每 次复 习都 会 获得 比前 一 次 更深 的认
巧 施课 堂“ 激趣 术 " 引领 学生牵手哲 学

浅谈如何激发 学生学习哲 学的兴趣
侯 海凌
( 青岛艺术学校 山东 青 岛 2 6 6 0 1 2 )
【 摘要】 兴趣是 学习最好的老师。 而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又与教 师的教 学有着密切 的关 系。 政治教师在哲学课教学中, 也要 学会巧 施“ 激趣术” , 引领 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与似乎遥远的哲学“ 牵手” , 并逐渐感受、 体验 学习哲学的快 乐。
识, 这样才能做到在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孔子把“ 学” 和“ 思” 作为一对辩证存在的事物向我们阐述 , 论证 了只有将二者恰如其 分地 结 合在 一 起 才 能在 不 断获 取 新知 识 的 同时创 造 学 习的 强 大 动力。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则不复也。 ” ( 《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