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静默草原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静默草原
教学目标
1、体味草原美在无言,美在静默,体会作者对于水草的自由想象和感受。

2、通过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的辽阔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草原的静默之美,领会作者的自由想象和感受。

难点:通过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的辽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想必大家对于草原的辽阔有了一定的认识。

现在,我们再一起随着蒙古作家鲍尔吉•原野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在当今文艺界,号称“草原三剑客”之一的青年作家鲍尔吉•原野所写的、对草原有独到感受的一篇文章《静默草原》。

二、作者简介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

著有散文集《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

现在在《辽宁公安》报任职,除作家的身分之外,他还是一位人民警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前瞻(zhān)簇(cù)立
迥(jiǒng)然穹(qióng)庐
长鬃(zōng)披散摩挲(suō)
2、词语解释
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

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穹庐:借指天空。

摩挲:用手抚摩。

3、找出全文中最关键的句子。

明确: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4、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6)指出草原只可感受。

第二部分(7——14)写“我”对草原的感受。

第三部分(15)结束全文,点出喜欢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5、问题探讨
(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
作者没有直接地正面去写草原,而是写草原给人的一种心理效果,和城市人,和观赏景物的心理习惯相对照。

直截了当地宣告,要想观看丰富多彩的景观:“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眯着眼睛要看的,不是有形的景观,而是“苍茫”,而“苍茫”是无形的,所以,作者说:“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引出下文。

(2)、为何说“草原首先带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因为它太广阔了,无遮无拦,因而首先带给人以自由感;但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全部是大自然,任何人的创造痕迹,和大自然空间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在旷远天地的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产生一种局促感、不自由感。

(3)、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草原的美不可看,只可感受。

它的美不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久久地、默默地沉思。

四、品味精妙语言:(可按学习小组进行质疑、探究)
(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以人在此产生的异样感,突出这一非同一般的辽阔。

其辽阔无边的单一和强大,给人震撼、震摄。

“惊慌”既包含了下文的不自由感、局促感,还包含了被其震撼、震摄后产生的心理慌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是稍许的害怕。

“难免”强调了这一感受的普遍性,同样是突出了这一辽远的非同一般。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苍茫”当然不能“装填”,这里说的只是一种感受,希望更多一点感受这辽远大草原的苍茫感。

实际上表现了蒙古牧人对自己大草原的喜爱,这样的一种感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3)“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这两句分别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表现了草原强大单一的辽阔。

使人觉得唯有浩瀚自然的存在,所以,所有的人文背景
都退隐了,只剩下天地人,自然,在旷远天地的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第二句从反面赞颂大自然的伟大。

人的一切作为,不管是抗争,还是悲痛,都奈何大自然不得。

(4)“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

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仔细品味“我”对草原特殊的情感。

此处以草原人的欣赏的眼光来写草原。

烈马牛羊是草原的象征,母牛在水草丰美的小溪边饮水,烈马在青草满坡处休憩,是典型的草原风光。

作者把自己想像为母牛。

烈马,以自己的口唇、面颊触抚草原美丽的水草,与草原肌肤相亲,这就是“我”对草原特殊的情感表达。

五、探究领悟
与《敕勒歌》相比,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有何特点?共同点:都写出了草原壮阔雄浑的美。

不同点:《静默草原》景物描写少了,以叙述、议论为主,内容和写法都比较单纯、集中,用笔凝练干脆,侧重于抒情和感悟,给人深刻的印象;就全篇而言是辽阔苍茫感,就侧重而言是不自由感和单一感。

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

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草原的特点,而是通过写人的感受来写,而且是草原人特有的感受来写。

写出了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像和感受。

“静默”一词始终贯穿全文,从草原的特点暗含着看草原应用心去感受,这种感受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作者站在草原上“凝立冥想”最后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点明题旨
七、板书设计
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
特点:辽远苍茫
感受:“自由”又“不自由”
情感:母牛——品尝清水——温柔的爱
烈马——摩挲草尖——热烈的爱
态度:善忘———豁达坦然
静默——沉稳不张扬局促
八、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1-3题。

2、预习《草原散章》,体会和本文的不同之处。

3、背诵11段。

教学反思
《静默草原》这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篇目,本文语言优美,富含哲理,是一篇词清辞丽的哲理性散文。

教读这一课,必须紧扣课文,在阅读中去理解、去体会、去感悟。

因此,我针对本文设计了“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在我教授完这一节课后,我的教学目标都基本实现。

学生在我的引领之下,有条不紊的学习了课文内容。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引起了他们或深刻或浅显的人生体验。

但是对于这一课,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内容需要挖掘,这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它要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学习,到生活中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