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ppt课件29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重点研读四、五、六自然段
第4段 第5段
1.修辞格往往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请归纳文中第 四段所写景物,完成表格并思考其运用了何种修 辞,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第五段描写的月光有什么特点?请找出相关句 子进行赏析。
第6段
3.第六段写的是荷塘四周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 物?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不能见一些颜色
链接:通感
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 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 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例子】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 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
➢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
自主学习

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请找出来。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到了另一个世界。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 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 不理。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享受了


一曲《荷塘月色》成就了歌坛的凤凰传
习 目 标
奇,一篇《荷塘月色》成就了文坛的朱自清。 “流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自1927年诞
生以来,《荷塘月色》传诵了八十多个春秋
,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所描绘的唯
美意境:淡淡的月光,溶溶的月色,田田的
荷叶,静静的荷塘,浸润着作者淡淡的忧愁
与喜悦,给人一种素雅朦胧之美。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 迹》、散文《背影》等。
解题
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 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 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 的特定处所。
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 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 的中心。
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自主学习

找出本文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1-3 观荷缘起 4-6 荷塘月色 7-10 月下遐思
情 “心里颇不宁静”—寻宁静 景 “另有一番样子”—得宁静 情 “到底惦着江南”—失宁静
文章结构
明线:游踪 (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失宁静
赏四周
出家门



圆形结构



观荷塘
踱小路
寻宁静
链接:圆形结构
圆形结构是一种叙事结构模式,指以一个情节或主题为中心,通过情节 线索展开叙事,最终回到起点,形成完整的循环。它能使情节联系更 加紧密,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情感得到升华。 《背影》: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紫藤萝瀑布》: 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 月光有了动感。
➢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 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 笼——朦胧、轻盈的姿态
合作探究Ⅱ:第五段描写的月光有什么特点?
展评
《采莲赋 》采莲佳境(热闹、欢快) —— 可是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西洲曲》——“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相思之痛
1.荷香月色不能真正的排遣内心的不宁静,因而怀 古思乡,寻找慰藉。 2.描写的古代江南采莲习俗的热闹、风流、有趣, 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死寂、冷酷、无趣。
总结
陶渊明于“东篱”安放他在官场蒙受尘垢的灵魂,梭 罗以瓦尔登湖同工业世界作决绝的对抗,而朱自清则用 荷塘月色为现实的苦闷寻找突破口,于困境中不失其志 保持清白,彷徨中不坠其心忧虑社会。每一个浪漫主义 者都会在受尽世界的摧残之后,为心灵找一方家园。希 望同学们在枯燥艰辛的学习间隙,也能为自己的心灵找 一方栖息之地。


习 目
➢ 理清全文结构,了解圆形结构的作

用。
➢ 体会比喻、拟人、移觉(通感)修 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动词、叠词的 精心选用,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作者简介
朱自清像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 1917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 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小结:本文写景特点
展评
➢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 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 运用多种修辞,彰显出荷塘中的景的特征。 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 从各个方面淋漓尽致的展现出荷塘美景。
小结:本文写景特点
展评
➢ 动词和叠词结合,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光影和谐
合作探究Ⅲ:第六段写的是荷塘四周的景色,具体 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杨柳 树梢 树缝 树上 水里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树色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远山:隐隐约约
灯光:一两点 没精打采 像渴睡人的眼 蝉声:热闹 蛙声:热闹
展评
由 远 及 近 、 视 听 结 合
合作探究Ⅱ:如何理解“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一世界里。”这句话?
展评
平常的自己:烦扰的、平凡无趣的、不自 由的。
另一世界:优美的、宁静的、自由的。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已经不是纯粹现实 中常见的荷塘,而是融合了其思想和追求的审 美意义的荷塘,是他的精神栖息地。
合作探究Ⅲ:为何突然提到了《采莲赋》和《西 洲曲》?
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使月光无形变有形;叠词 的运用,又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 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 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 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 不同的美。
当堂检测

月色本无形,他却能以荷塘为依托,化无形为有形, 使我们眼前叶朦胧、花朦胧、香飘飘、水溶溶。请同学们 在“寒冷,孤独,愁绪,爱”中任选一到两个词语,写一 段话,要求使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120字左右。
展评
2.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 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 奏着的名曲。
➢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 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合作探究Ⅰ:完成表格
展评
景物
特点
联想之景
手法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田田的 出水很高 洁净、娇柔、清新 缕缕,时断时续
快 密密的
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的 羞涩的 一粒粒明珠 碧天里的星星 刚出浴的美人
比喻 拟人 通感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形象
像闪电般 肩并肩
生动
宛如一道凝碧的波痕
具有动
脉脉的
态美
当堂检测

朱自清心中的伊甸园是荷塘,陶渊明心中的伊甸园 是山水园田,史铁生心中的伊甸园是地坛......每个人 心中都会有一片伊甸园,在那里,你会获得心灵的宁静 。同学们,你心中的伊甸园又是什么呢?请描绘一下吧 。
拓展:众人评朱自清散文
李广田 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 鲜作风。
郁达夫 朱自清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 的秀丽……
合作探究:关注作者的内心世界

1.作者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
2.如何理解“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 了另一世界里。”这句话?
3.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 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 《西洲曲》情景的文字?
合作探究Ⅰ:作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
展评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北伐战争顺利开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国 民党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于1927年4月1 2日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武器,捕杀工人和共产 党员,近三天时间就有300余人被杀,500余人被捕,5000余人失踪。白 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面对“这一年的变动”,他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 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 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这三 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那里去》)
朱自清既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又对充满血腥的暴力革 命充满疑惧,于是陷入了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绝唱》选自刘鹗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 《老残游记》 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作探究Ⅱ:第五段描写的月光有什么特点?
展评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第二课时
➢ 了解作者及背景,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 变化,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 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探寻作者的精神 家园,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听音感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 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 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 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拓展:众人评朱自清散文
杨振声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 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余光中 朱文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淡,绝少 瑰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 之余,总有一点中年人的味道。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 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 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 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 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 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 上奏着的名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