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全部教案(共8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共8课)
1.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材简析】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重点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对于生物多样性,学生在朦胧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

然而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凌乱的。

因此,帮助学生梳理他们的认识,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六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一课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两个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并说明这样的方法也是生物学家调查、研究地球生物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区分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将校园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进行记录,旨在发展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繁杂事物或现象的意识。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

探索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分区域的调查研究模式,如何记录和观察校园中的生物。

活动版块:通过学生活动,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并且记录他们的地点和名字。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校园中有哪些动植物,以及他们生活(生长)的地点和周围环境特点。

拓展板块,如何将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直观的展现,例如在地图上标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仔细观察了一些小动物和植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一些校园常见的动植物,但是没有系统的梳理过。

对于生物生活的环境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没有特别关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2、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2、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难点:如何准确的将观察到的生物记录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PPT)。

小组: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
1.地球上有很多的动物和植物,我们把这些统称为生物。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
种生物呢?科学家调查研究有870多万种,实际数量可能更多。

2、提问:地球的范围很大,不适合我们课堂上研究。

缩小范围研究,怎样的范围合适?(地球逐步缩小到校园)
3、提问:校园的范围如何定义?
明确校园围墙内的面积,地上的,土中的,空中的都包含。

4、提问:我们校园中的生物,包含哪些?
明天动植物的范围。

5.揭示课题:我们校园中有哪些生物?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校园生物大搜索,通过观察记录下我们的发现。

(板书)
二、探索:常见的动物和植物(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1.出示照片,你认识这些生物吗?在我们校园中看到过吗?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看到过的生物。

2. 提问:除了这些常见的生物,校园中,你曾经还看到过什么生物?
列举曾经看到的动物和植物。

3、预测:今天去校园观察,刚刚提到的动植物都可以观察到吗?为什么?
在预测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可以联想到生物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4、提问:观察到叫不出名字的生物怎么记录?
可以标注不知名的植物(动物),或者画出它的样子(详尽的记录)
5、提问:如果观察到草从中有一根羽毛,可以推测出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调查研讨: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记录单]
1.出示校园地平面图,了解校园的方位和分布。

引导学生进行分区域的调查研究模式,分区域(A区、B区等)观察(为后续做铺垫)。

小组讨论,观察哪一个区域,选择什么辅助工具。

2、领取辅助工具和记录单,观察记录单,明确观察记录的重点。

3、老师提出活动要求:1、分区域观察,将地上地下空中的都包含,不遗漏。

2、边观察,边记录下名字和地点。

(以前看到的不算)
3、不知道名字可以画下来(描述特征)。

4、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动植物和自己)
2、安静的调查。

3、不采摘和伤害动物。

5、学生分组分区域,观察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6、活动后交流[材料准备:各个小组的记录单]:
1.统计小组中的动物和植物总数。

2.观察别的小组的记录单。

3、交流小组的观察发现。

提出有疑惑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

四、拓展:校园生物分布(预设3分钟)
思考:是否可以把我们的发现标注到校园地图上?怎么做?
【板书设计】
1、校园生物大搜索
生物(动物、植物)
分区域观察后及时记录
【作业设计】
1、在校园里观察后,可以发现的植物现象有()
A、蒲公英开花 B桂花树开花 C柳絮漫天飞舞
2、观察到大树上有一个鸟窝,但是没有看到小鸟飞进飞出。

我们可以推测出()
A、曾经有鸟在这里活动
B、不能证明有鸟住在这里
C、和鸟没有关系
3、我们像科学家一样观察记录,应该()
A、全校观察 B划分区域观察 C想去哪里去哪里
4、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
A、抓起蚱蜢观察 B采一片树叶观察 C安静的观察,不损伤动植物
2.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材简析】
学生在第1课对校园生物的进行了调查,因为是分组、分区域进行的,每位学生、每个组所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要形成对校园生物种类和分布的整体认识,需要各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交流,将各组的调查记录表汇总成一张全班的调查表。

这就是教科书的第一个活动——“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

事实上,生物学家对全球生物的认识,也是经历着类似的过程。

地球之大,没有哪个人能涉足世界的各个地方调查生物的种类,我们现今所获得的生物种类的信息,也是综合了世界各地生物学家调查研究的结果而获得的。

因此这样一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校园生物的种类,认识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能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调查和交流,获得了关于校园动植物较全面的信息后,接下来我们要引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将自己的研究转变为科研成果发表出去。

在过程与方法的过程中,这是整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过程。

经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多种处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方法。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多种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多样的环境,怎样才能直观地将校园生物状况展现出来呢?“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第二个活动,也是本课的主体活动。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展示与交流的方法多种多样,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处理信息、展示成果也是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的一部分。

利用分布图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分布图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珍贵生物资源,教科书的最后安排了“中国稀有植物、动物分布图”。

这是本课的第三个活动“了解我国珍稀生物的分布”。

这个活动一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学会使用生物分布图,另一方面通过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学情分析】
本课是基于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的基础上,学生所获得信息基础上的深化学习。

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多种处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方法。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多种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多样的一样,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方整理、交流和展示还是第一次。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因此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科学态度目标
1.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了解我国的珍稀生物生物资源,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全班的生物调查记录表、一张大的校园平面图或一张大白纸、记号笔。

学生:一张A4纸大小的校园平面图或一张空白A4纸。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课本P71页的记录表、全班的生物调查记录表。

]
1.小组内交流汇报上一节课搜索到的生物信息
提问:上节课我们对校园生物进行了大搜索。

现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一下,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
(预设:小组在汇报生物种类时可能会重复计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类记录,避免重复记录或遗漏。


2.各组全班汇报交流
提问:我们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
(预设:学生在汇报生活在什么地方时可能回答到:有的生活中地面上,有的生活在地面下,还有的生活在空中。

对此教师要加以肯定,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生存空间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如果没有,教师可引导。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提问:我们发现的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
(预设:不是全部的,因为有些生物的生存及生存方式与季节有关,不同时期生物种类可能不同。


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教师准备一张大的校园平面图或一张大白纸、记号笔,每个学生一张A4纸大小的校园平面图或一张空白A4纸。

]
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的作用
提问: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将校园里生活的这些生物的分布情况清晰地呈现出来?
(预设: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


2.如何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提问:如何来制作一份校园生物分布图呢?
(预设:先要制作一份校园平面图,然后将校园里的生物分布情问在平面图中标示出来。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给学生提供本校的校园平面图,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绘制校园平面图,绘制时不要求精细,大致呈现即可。

)提问:同学们想想看,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
(预设:①如果直接将生物名称写在平面图中,可能看上去太复杂了。

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标识,可以是字母符号,也可以是图形符号或是其它类型的符号。

②有的地方集中的生物太多,写不下。

可以将这一块地方在整个平面图的外围进行局部放大后再标识。

③校园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总而言之,教师要激发学生制作生物分布图的自主性和创作性,合理即可。


3.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提示: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动手将所搜索到的校园生物分布情况制作成校园生物分布图了,这过程中同学们还可能会遇到其他的一些问题,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话,可以小组内讨论解决或是举手问老师。

每个同学自主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师视实际情况可以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或是每个同学制作一份。

制作时先完成自己上一节课所搜索过的校园区域,有时间可以将其他小组或同学搜索到的其他区域的生物分布情况进行补充完成。


4.交流校园生物分布图
提问:刚才我们已经完成了部分校园区域的生物分布图的制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分布图都完成的如何,不同的同学会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展示、交流。

(可以用投影的方法或是张贴参观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在大的分布图进行记录
(预设:有的同学用不同的数字来标识不同的生物,有的同学用英文字母来标识,有的同学用不同的图形符号。

教师应肯定学生使用标识符号的多样性,但同时提醒标识的有序性和分类性。

如植物都用数字标识、动物都是字母标识,两都之间不混用。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
学生视实际看到的情况作答。

提问: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到校园外,生物种类可能会有多少?
(预设:肯定是比校园里的种类多。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为后面的课作铺垫。


三、中国稀有植物、动物的分布(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提问:我国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下面是我国的一些珍稀生物,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呢?
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中国稀有生物的PPT。

(预设:除了大熊猫,学生对很多的珍稀生物并不熟悉。

通过资料学习,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国的珍稀生物资源,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提示: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对我国的珍稀生物进行了了解,如果想要更多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及其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
(预设: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课对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及它们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将它们的分布情况记录在中国地图上,制作成我国部分珍稀生物分布图。

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板书设计】
2.校园生物分布图
(张贴)校园生物分布图
我国稀有生物分布
藏羚羊:青藏、西藏
大熊猫:四川、陕西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珙桐:四川、贵州
【作业设计】
1.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呈现校园生物的分布情况。

A.拍照
B.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C.制作折线图
D.制作标本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植物一年四季会有所不同
B.在搜素校园生物时尽量不要遗漏一些生物
C.对不知名的小动物,我们可以不用记录
D.我国的生物种类繁多
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A.大熊猫
B.藏羚羊
C.珙桐
D.麋鹿
4.下面()不是我国珍稀动植物
A.珙桐
B.荷花玉兰
C.金丝猴
D.羚牛
3.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材简析】
《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三课,通过本课活动了解与感受到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自己所熟悉的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

虽然学生在学习了解校园生物前已经知道了身边的一些植物,甚至有学生了解许多植物,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依旧会发现更多的原先我们所不熟悉、不关注、不了解的植物,在这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植物种类的繁多,那么如果将学习的范围扩大到我们的家乡、国家、整个地球呢?学生肯定会对植物种类的数量感受到兴趣,从而体会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那么如此众多,种类的庞杂、生活环境多样的植物我们如何更好地去关注,真正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呢?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从分类思想入手,以学生已知植物为基础,请学生对所熟悉的植物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感受到植物的多种多样,在分类过程中逐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在分类过程中发现:根据不同的依据,选择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可以将植物分为水生和陆生;根据茎的特点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根据叶子的特质可以分为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根据根的特点可以分为直根系与须根系。

根据人类食用的需要又可以分为蔬菜、水果、粮食、药材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类别,在不同的分类中帮助学生积累植物多种多样的感性认识,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分类都选择某一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熟悉的特征作为依据。

并最终选择花这一学生熟悉,也便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分类。

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通过简单交流常见植物聚焦问题,发现并初步感受到植物种类多样;接着根据种类太多提出分类思想,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与科学学习,选择合理的标准给植物分类,通过交流发现同学们分类结果不同,但多种不同的结果有相同的依据:都是根据植物的某一特质进行分类的。

根据学生的分类思想,介绍科学家的分类方式,感受自己的科学学习中的分类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体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三年多的科学学习经验,有一定的植物学习基础,三年级《植物》单元和四年级《新的生命》单元都有对于植物的学习与了解,本节旨在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分类、小组交流分类呈现、全班汇报呈现小组成果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分析与交流表达能力。

因此本课活动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进行自主分类探究与实践,在交流中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在冲突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分析中明确分类方法与标准,借助活动将学生原有认知清晰化、规律化,并感受科学家分类的严谨。

提升对科学学习推进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以花为特征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不开花植物主要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等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可以根据植物的特征给植物分类。

2.能通过探究活动:给植物分类发现不同的标准给植物分类的结果是不同的。

3.能借助图表形式记录和整理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交流发现分类结果不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能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分类情况,并在分类中感受大自然多样的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植物种类的繁多,有保护植物种类思想,并在生活中能努力去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植物的某一个特征给植物分类。

难点:明确分类需要有依据与标准,分类后的整理与内容的理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植物卡片
小组:植物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1.出示上一节课学习了解的我国的珍惜植物,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与生活地点。

(板书:植物)
学生简单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顺势总结:我国的珍惜植物、特有植物种类繁多。

简单介绍资料库内容:我国野生生物种类多,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栽培植物数量繁多,如水稻有5万个品种,大豆有2万个品种、药用植物1万多种……
2.在交流活动中抽象感受到我国植物种类之多后用简单罗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身边植物种类的多。

用在哪里见到过哪些植物。

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图片辅助)。

在交流中学生自主发现:每一个环境中植物的种类都很多。

3.揭示课题:多种多样的植物(完整板书)
设计意图:在简单的交流活动学生初步感受植物种类多,并通过对身边某一环境中植物的罗列,借助生活实际真实感受到植物种类之多,为下一环节分类研究做好铺垫。

二、实践探究与交流研讨:给植物分类(预设20分钟)
1.根据上一环节的交流发现植物种类多种多样,并提出疑问:如何更好地了解数量众多的植物,激发学生提出分类思想。

2.学生根据交流发现可以给植物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植物。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给植物分类(本环节分为)。

(1)学生根据分类思想,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分类方法给植物分类;
(2)组内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并提出自己在分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3)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发现的疑问,形成自己小组的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整理在过程中未能解决的疑问。

对于发现与疑问做好交流准备。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植物:根的特征、茎的特征、叶的特征、生长环境的特征等中的任意一个标准都可以分类,只要方法可以就给予肯定。

另外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目的是促使每位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关注共同点,形成相同发现,并关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形成思维冲突,在冲突中有推进课堂教学。

4.全班交流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小组中最有把握的分类结果,其他小组对结果进行评价:观点一致者给予肯定,观点不同者提出质疑并共同解决。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上述环节中未解决的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与疑问,然后共同解决。

就书本选择图片中本环节易出现的主要疑问与解答:荷花玉兰是花型如荷花,叶形如枇杷的一种植物;小叶女贞、小叶黄杨很多时候会作观赏型植物或者用来做绿篱围栏类型比较多。

设计意图与建议:本环节的给植物分类活动,主要关注学生是否会选择植物的某一容易观察到的特征给植物分类,分类过程中有条件的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环境选择适合学生研究的植物,没有条件的可以用书本上的植物进行分类。

在分类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可以给植物编号,在记录与交流过程中用编号代替植物名称。

分类中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准备图片可以包括整株图片与局部显现特征的图片相结合。

三、总结发现:以花为特征给植物分类(预设8分钟)
1.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形成不同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以植物的生长环境为标准分为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两类;以茎的特征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两类;以叶的特征分为: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两类等。

具体分类结果(以书本图片为参考)
生长环境:水生植物:荷花
陆生植物:荷花玉兰、海桐、凤仙花、牛筋草、小叶女贞、苦苣菜、葱兰、小叶黄杨、雪松、圆柏
茎:木本植物:荷花玉兰、海桐、小叶女贞、小叶黄杨、雪松、圆柏草本植物:凤仙花、牛筋草、苦苣菜、葱兰、荷花
叶:常绿植物:荷花玉兰、海桐、葱兰、小叶黄杨、雪松、圆柏
落叶植物:凤仙花、牛筋草、小叶女贞、苦苣菜、荷花
2.提出以花为标准给植物分类,根据学生对于植物的了解分为: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

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分类结果进行交流。

3.解答:不开花植物:蕨类、藻类、苔藓类。

出示三种不同植物或植物标本,学生观察了解这类不开花植物的身体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