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大学教育学院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天津大学教育学院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10题×6分)

1.教育

答:教育是指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2.教育制度

答: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教育制度的性质与发展状况主要被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决定,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的特点。

3.课程

答: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

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

4.元认知

答: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元认知是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它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一是元认知知识,包括有关个人、任务以及策略的知识,二是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

5.先行组织者

答: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可以将其分为两类:①陈述性组织者,其目的在于为新的知识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知识产生一种上位关系。②比较性组织者,它用于比较熟悉的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已有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在这两类组织者的运用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将自己原有的知识与新学习的材料在头脑里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将外部提供的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内容。

6.访谈法

答: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人们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和主观感受,从而对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访谈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7.陶行知

答: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又名知行,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著作编为《陶行知全集》。系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倡导女子教育、学生自治等。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开办平民学校。积极提倡乡村教育运动,提出以普及乡村教育运动来改造中国乡村社会,创办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培养具有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的教师。提倡普及教育,发起“科学下嫁”运动,创办《生活教育》,向人民大众介绍通俗科学知识。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等,支持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积极支援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从事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

8.苏格拉底方法

答:苏格拉底方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

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9.学记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全文仅1200多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教育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也谈到了师生关系,它对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论述是它的精华所在。其教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和长善救失,在教育教学方法中,《学记》论述了问答、讲解、练习和类比几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恰当运用。

10.教师效能感

答: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效能感包括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和学的关系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的力量。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教育理念和信条的反映,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高低的判断。

二、简答题(7题×20分)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答:学生认识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直接经验,另一个是间接经验,但学生主要是学习人

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体现在下述方面: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①儿童认识始于直接经验,并通过个人的直接经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识,但个人的活动范围是狭小的,学生要适应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就必须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即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②肯定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但这并不否定学生获取与积累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除了学习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劳动和生活中学。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①现成的书本知识,是间接的经验,是不容易理解的,学生要把这种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就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②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识,以便把偏于理性的书本知识和偏于感性的个人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①在传统教育观影响下产生的偏向是主张书本至上,未能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结合起来,导致注入式教学,造成学生掌握知识上的一知半解,走向形式主义。

②在实用主义教育观影响下产生的偏向是过于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积累,结果使学生往往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③这二者都违反教学的规律性,割裂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